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0年5月17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帶領與會大眾修觀音法門,並開解《寶積經》卷第八十二〈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經典:「解因緣法。長者。是名四淨戒。」
解因緣法不僅上師需要知道,任何學佛人都需要了解因緣的重要性。不重視因,就不產生緣,也不會有果報出現。大家都希望能過好日子,好日子怎麼來的?不是佛菩薩、上天給的,也不是祖先或神明給的,而是自己做出來的,佛菩薩和上師負責教導眾生如何種善因緣。上師幫眾生種下善因緣時是視眾生的因緣而定,眾生過去世有何種因,需要用什麼方法對治。
在累積善因緣之前,或許有些事情並不如自己所預期,但是世人都希望上師完全做到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欲望。上師沒辦法做到每一個眾生欲望的需求,只能做到如《寶積經》所說,一位阿闍黎(上師)讓你們「受持讀誦一四句偈」,用六波羅蜜幫助你們與佛法相應,幫助你們行菩提道,那麼對這位上師所做一切事情都要恭敬,簡單而言,不是看上師個人生活之事。
根據佛經所說,一位上師能傳法,絕對是累積很多世的因緣與善根,此世因緣成熟了,才能升座說法。尤其我這一生不是轉世的仁波切,也沒有出家,憑什麼升座呢?並不是 法王特別疼我、寵我,而是我根據 法王和佛所教導的如法修行,當善根成熟了,自然能升座說法。佛在《寶積經》裡面特別講這一段,關於信眾弟子和上師的關係怎麼維持下去。其實不是上師需要弟子,因為上師教導佛法,到哪裡都可以教。
前兩年我去日本弘法時,第一次拜訪了一座佛寺,供奉著一尊千年的木雕千手觀音佛像,當我念誦六字大明咒時,千手觀音佛像開始前後晃動,這並不是神話故事,周邊的人,包括日本人當時都親眼看見。佛經有記載,持咒得成就的,會出現一些現象,譬如供奉很久的佛像會搖動。日本這尊木雕的佛像為什麼會搖動?因為那個地方和我有特別的因緣,那些看到的人能起信心,所以才邀請我去舉辦法會。假如今天我持咒沒有成就,觀音菩薩覺得我做的事情有任何錯誤,佛像不會前後搖晃。
佛經記載,持咒得成就的人,除了會讓供奉很久的佛像晃動之外,佛像也會變亮。上一次我們到拉達克,在一千多年阿奇的佛殿,剛進去時佛龕不亮,開始唸六字大明咒之後,有些人看到佛龕逐漸亮起來。又如在道場我常持誦六字大明咒,有人會聞到香味,這也是佛經記載的。為什麼有些人聞得到,有些人聞不到呢?沒有聞到的人就是對上師不相信。《華嚴經》講到很多種香味,只要聞到這些香味都有加持。出家眾報告︰「佛經有記載,那是一種善境界,感應道交,修行人有真正持戒、修定、有智慧,有戒定慧基礎才能出現這種相應的善境界。」
很多弟子對上師要求的欲望是無窮的,當不能滿足要求時,就覺得上師做錯事、上師不好。假如上師真有不對,剛才所說的種種現象就不會出現。這些不是我刻意創造的,這種香味怎麼來呢?這不是人間的香,假如依照佛經形容的有很多種香味,花香等等,你們每次聞到的香味都不一樣。誰來加持呢?跟本尊相應,本尊來了,本尊自然有修出福德的香味。
在這一段,釋迦牟尼佛特別告訴你們,只要這位上師教過你們幾句佛經,你就要生生世世報恩、生生世世供養、生生世世供他差遣。為什麼這麼嚴格?講幾句話就欠這麼多?因為所有佛講的佛經一定都可以幫助我們有一世能解脫生死、幫助我們有一世成佛,這種恩德去哪裡找?我也可以不講《寶積經》,正如很多人喜歡傳法,法傳了,但對上師沒有報恩的心,對佛所傳的法會尊重嗎?你們修一修沒有相應,就覺得這個法可能不是我要的,可能上師對這個法不是很厲害。
佛特別在《寶積經》這一段講得很清楚,一位上師雖然還沒有成佛,成佛當然是你們心裡想的百分之百完美境界,但是上師和你們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所做的事情,不管你們喜不喜歡,他都沒停止過利益眾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不斷的弘揚佛法。
前面有講,「不信於我不敬愛我」這句是反話。不要以為你供養過上師,上師就相信你所講的每個字,就相信你一定會修法;也不代表你供養過,上師就對你很恭敬、愛你。假如上師愛任何一個人,沒有資格做上師,因為愛就是主觀、獨占。上師教你們不要愛誰,不是教你們不慈悲,也不是教你們離婚或不交男女朋友,這是因緣法。後面講你要懂得因緣法。今天你結婚、離婚、交男朋友,他愛你、你愛他這些都是因緣,沒有什麼好稀罕。最稀罕的就是佛法,因為殊勝,全宇宙裡面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比佛法殊勝。宇宙中沒有任何學問、任何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改變未來人生,不管你是讀了幾個博士、做了醫生,都沒有辦法對人的生命、壽命、健康有肯定的答案。為什麼沒有?因為每個人的因緣不同。
為什麼這一次的新冠肺炎一直找不到防疫的藥,因為它在變。我有講過,新冠肺炎是被我們吃的動物的靈在裡面,有雞鴨羊等,你再怎麼研究還是研究不出來。最近有一些消息指出,歐美國家只要屠宰場重開,附近都是幾百個人得病,不開就沒事。曾經有人問過我這個病什麼時候沒有?我說只要有人還在吃肉,這個病就存在,只是比較猛還是比較弱。
我也講過那一天修葉衣佛母法會時,看到很多動物的靈過來,現場也有很多弟子聽到,竟然潘姓弟子還不相信、還認為她是無意間講的、只是在聊天。言為心聲,為什麼她會這樣講呢?因為沒有報恩的心。那是我求 法王,才能請回來修24小時的法,為什麼這麼多弟子不會求我呢?一千多個弟子有沒有人跑來祈求說︰「仁波切修個法,讓眾生不要恐懼。」有嗎?沒有。為什麼沒有?對眾生沒有感恩的心,對上師沒有報恩的心。報恩心什麼意思呢?求上師幫助眾生謂之報恩心。你們呢?自私自利。所以這個病一來,很多弟子因政府政策都不能來,就是自私自利。整天看上師有沒有問題、有沒有缺點。就算我有缺點,絕對是你們的優點。
從這個病可以看到弟子對上師有沒有報恩心,對上師沒有報恩心,怎麼會對諸佛菩薩有報恩心?諸佛菩薩要你們報什麼恩呢?為了眾生。《寶積經》裡面有講,一位上師為了眾生不惜生命。當時我說,你們要不要來參加葉衣佛母的法會都可以,結果只有六百多個人來,其他人去哪裡呢?他們不來,認為:「不關我的事,仁波切保佑我就好。」現在跟你們講,你們才會感覺這個病好像境內特別少。
大家也知道澳洲的那個外國人,看到聽到我持葉衣佛母心咒的影片,本來失去的嗅覺和味覺馬上就恢復,人家都說是奇蹟,而你們有報恩心嗎?你們過平安日子、好日子時覺得「應該的,因為我很恭敬,有供養過、有拜過,他們去修法不關我的事。」24小時的法會有六百多個人不來,那六百多人現在是不是因為疫情的規定而不能來了?(負責的弟子報告︰大約是3分之2不能來。)
仁波切開示︰為什麼上師修法不來?就是不報恩。上師要做的事,佛經寫得很清楚,要供上師差遣。上師要做法會,扣除海外的、老的、不能動的、走不太動的、小孩子之後,竟有六百多人不來。《寶積經》一直講,不只這一世要報恩,無量世都要報恩,你才有無量的福報、功德。
有些人以為:「仁波切說可以退皈依,那我就退吧!」退也沒關係,你們退了,我就少一個牽掛。那一些沒有退而離開的人我有沒有牽掛呢?當然有,他們也是眾生之一,我一樣迴向給他們;退了皈依的人我有沒有迴向呢?還是有迴向,因為他們也是眾生之一。但是差在哪裡呢?他成佛的機會就很渺小。有些人會說「我不在意成不成佛,只要我喜歡就好,我講什麼你們做到我就OK了。」那你就錯了,因為你不懂因緣。
學佛的困難在哪裡?在於都用自己的欲望來學佛,覺得學佛是副業,不是最重要的事。有人拜就好、有人唸就好、有人去報名就好,一樣可以保佑到就好。這種人會怎麼樣?沒有怎樣,只不過是要解脫生死、未來世善多惡少的機會跟著減少。你這一生所做的任何事都影響到未來世、甚至晚年的時候。從1997年我開始升座弘揚佛法,看了太多的弟子,不聽話的、不如實去修的,很多到了最後兩三年都很苦,病苦來了。聽話不是聽我講的話,而是聽佛所教的。聽了,自然你的善根就不斷在增長,惡的根就沒有機會長出來。大家一過好日子就會疏忽,大家的心沒有很篤定要對上師報恩。佛這邊講得很謙虛,沒有要你對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報恩,而是講要對上師報恩。沒有上師絕對學不到佛法,不要以為拿了一本佛經一直唸就可以唸出來,唸不出來的,因為有些重點沒有講出來。
這兩個禮拜所講的這一段,做弟子的對上師的心很重要,甚至一切的供養都沒有偽裝、需要回報的心,這種供養才能變成功德。佛甚至講,就算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一直供養,讓上師差遣、侍候上師,你報上師的恩也還不會滿,只有修成佛果解脫生死才是真正報恩。就算你要供養、讓上師差遣,只不過是因緣法、助緣,幫助你在修行的路上障礙減少甚至沒有障礙,這一點很重要。我這幾十年在弘法的過程中常常有一些障礙,這是累世的業,但是我在修行的路上障礙很小。為什麼?不是我特別厲害特別好,而是做到佛所教的方法,對上師絕對懷著報恩的心。因為沒有報恩的心,自然不會恭敬,就算有恭敬都是假的,因為你怕我而已。
沒有報恩的心,自然就鬆懈自己的心,講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就像小孩子要求母親做到自己的想法,母親做不到他就生氣。以因果論來說,我們對父母親生氣都不好,果報很重,何況是對一位傳法的上師。這邊講得很清楚,還沒有說傳到密法。只要上師跟你講一句佛偈、四句佛偈,跟你講大乘佛法你都要報恩。假如以佛的條件,你們沒有一個做到,不要講生生世世,這一世你都不肯做。
簡單講,上師做任何事情沒有違背因果、法律,你們都要支持。你們都不是,而是挑。連 法王都知道我做這麼多生意是為了要養很多的弟子,你們身為我的弟子難道不知道嗎?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為什麼很多弟子不能轉動自己的惡業?我講過很多遍,上師可以加持你,但是不能轉動你的業,要靠自己去轉動。我講過很多遍,假如今天憑藉 法王的加持就可以修得出來,那我就不用修了。加持只是支持我、幫助我過了障礙,但是自己要走、要動、要跳過去。你們呢?全部靠上師。那也無所謂,我勞碌命,但你對上師呢?全部都要上師給,不給就生氣,不給就變臉,那還是佛弟子嗎?
法王公開講過我供養多少,但是不代表 法王一定要對我好。我不會用金錢交換佛法。你們沒有做到,那用什麼呢?報恩心、報恩的動作。你有報恩的心才不會講錯話,才不會像潘姓弟子,連話都講錯,表示她鬆懈。任何人只要你說要學佛,就一直不斷在佛菩薩、歷代傳承上師和你的根本上師的保護之下,不要以為自己修出來。你們每一天唸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能修出來嗎?憑什麼?唸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只是增加你的助緣,修菩薩道講累積資糧。沒有報恩心,再聽聞佛法、再參加法會都沒有用。
那一天24小時修法有幾百人不來,為什麼不來?沒有報恩心。認為:「上師教我做的,我喜歡才做,不喜歡不做,因為沒有逼我要來,唸這個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沒有好處的就不來了。」是誰損失?我沒有損失,是你們。有機會給你們和廣大眾生結緣,你們居然不要。你們生生世世吃這麼多眾生的肉,以為參加一個月一次的施身法法會就可以超度掉嗎?我修這麼多施身法應該沒有這個疫情了吧!為什麼還有,還要再修葉衣佛母呢?一定有原因的。你們吃這麼多肉,以為皈依十幾年就全部還清了嗎?連我從35歲開始吃素,一直到2007年閉完關,我的癌症才全部好。你們問自己做了什麼?憑什麼能轉業!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一個重點——需要報恩,生生世世無量報恩才有無量的功德。沒有無量的功德,自然沒有無量的成就,沒有成就憑什麼度眾生?能持幾句咒語、唸很多遍就能度眾生嗎?為什麼 仁波切每次閉關出來,所有持咒的功德都要供養 法王?就是報恩。不像你們,唸完就覺得是自己的。我們修密法在閉關時,所有的功德要供養本尊、護法、上師,不像你們留給自己用,所以很自然24小時的法會有幾百個人不來,因為認為跟自己無關。我不會趕這幾百個人走,但是現在就是想來也都沒有辦法來。
這個病讓你們看清楚自己不用功會怎樣,不是我故意修理你們,我相信現在有些人心裡不高興:「為什麼修到不共四加行才可以每個禮拜來參加法會,而我們有供養也不能來。」前面講了,你供養不能有任何要求,不能因為供養過,就要 仁波切特別留意你、特別對你好,我是看你有沒有功德。最少他肯修不共四加行,表示他聽話一點,比你們好一點。
其實佛講的東西很簡單,你們真的能做到。為什麼沒做到?沒有報恩心。不要跑來說感恩。很多人在我幫助過後,來說感恩 仁波切。我跟他說不用感恩,這本來是我該做的,是為了要報諸佛菩薩的恩一定要去做的事,跟你們有沒有感恩無關,因為不是跟你們交朋友。你們是我的弟子,按照佛經所講,一定要報恩,因為你們欠上師的恩德,非世間任何東西可以回報。連世間最基本的事情你都不肯做,你可以聽話報恩嗎?絕對不會,不會的話,後面跟你們全部無關。
為什麼 法王一直講我,說這個弟子幾十年沒變,因為我一直用感恩報恩的心追隨 法王,從來沒有改變過。不管在家出家,學佛的定位十分重要,根據《寶積經》,沒有報恩心,不管你唸多標準的咒語都沒有用。
仁波切呵責一位出家弟子︰你憑什麼批評那四位出家弟子的紅色法衣?你知道這個法衣是誰的?如來的法衣,只不過是他們穿藏傳的,你穿漢傳的。你作這麼大的惡業,連法衣都敢批評。犯這麽重的口業。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你一點慈悲心、懺悔心都沒有。他們沒有告訴我,但是我知道。我已經給你機會,你還覺得沒有事情。出家男眾跟你講,你覺得沒有事,還跟他頂嘴;叫他們四個跟你講,你還覺得沒事。我不叫他們跟你講,他們四個敢跟你講嗎?居然批評法衣,佛法僧在你心裡面有地位嗎?
如果你在外面這樣罵人家,人家會怎麼對付你,還以為講過沒有事嗎?你罵他們,我不會生氣,但是我很擔心你,可以這樣罵出家眾、罵法衣嗎?真是離譜。你就是不解因緣法,以為自己在修,哪裡有修呢?
經典︰「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戒已。應如是學於四淨戒。何等四。謂陰無所有。」
陰不是鬼,也不是陰陽的陰,是指五蘊──眼耳鼻舌身。「無所有」不是沒有,而是指它不是固定不變,是成佛的工具。我們為了生活、身體的需要,眼耳鼻舌身意產生色聲香味觸法,讓肉體能活著,能夠支撐我們學佛。現在學佛最難解決的矛盾就是,我們已經習慣眼耳鼻舌身意六蘊在運作,突然告訴你這眼耳鼻舌身意是六賊,如同顯教說六個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蘊一直蒙蔽你,讓你看不到自己清淨的本性。
如何讓眼耳鼻舌身意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當然要透過次第的修行,聽上師的教法不斷努力去做,有一天一定能體會到,眼耳鼻舌身意只是我們外在的工具,對我們內在的修行只有很少很少的幫助。但是人都執著眼耳鼻舌身意,認為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所想到的全部都是重要的。正如葉姓博士弟子研究腦,因為他們一直研究眼耳鼻舌身這五個感覺傳到意念時是怎麼操縱?佛法偏偏講眼耳鼻舌身意是無所有,因為今天產生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有因緣而產生,因緣滅了就沒有。譬如人死了,眼耳鼻舌身就沒有,剩下一個意。這個意怎麼來的呢?端看我們在生的時候執著什麼東西而來。
比如潘姓弟子沒有想是因為 法王、仁波切慈悲修這個法才讓我們的疫情可以降低,她不這樣講,因為她看不起佛法,沒有報恩的心,有報恩心的人自然會講。你們不能抹煞佛法的存在。他們不相信是他們的事,但是身為學佛人、佛弟子,為什麼不信呢?很奇怪的事。不信是怎麼來的呢?眼耳鼻舌身意很執著他所聽過的、所看到的,他的感覺。大家都這樣講,全世界都這樣講,自然我也是這樣講。所以今天我反問她,第一個對大陸封邊界的是哪一個國家呢?美國、義大利,我們反而比較晚。但是為什麼他們提早封邊界,還有這麼多疫情,而我們沒有呢?她不研究了,因為沒有報恩心,不相信 仁波切向 法王求到這個法可以幫助眾生。現在了解自己心裡面多齷齪了?
因為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蘊無所有,不是固定不變。從出生到死之前一直在變,沒有固定。當我們斷了氣,眼耳鼻舌身馬上沒有作用,只剩一個意,這個意是你投胎用的。假如連這個意我們都能降伏它不動,自然就不會輪迴。所以在生的時候執著某些事情,這個意就是讓你們輪迴。潘姓弟子說自己隨便講講,但是學佛人有隨便講講的嗎?我今天呵責她,皈依過兩位 仁波切,以前有一位,現在有一位,為什麼還不能轉自己的業呢?我將她的命多救了十年,但因為她個性一直沒改,這個病又來找她。哪裡沒改呢?不深信因果、不深信佛法,沒有報恩心,不深信眼耳鼻舌身意是無所有。
經典︰「界如法界。」
你看到某些界限、某些地域,都不要給它一個肯定的分水嶺。這句話很難解釋,譬如她覺得自己厲害,就是界限。看不起這四位穿紅色法衣的出家眾就罵人家,就是界限。假如沒有,境界會怎樣?如法界。佛說法界沒有邊際、沒有界限。現在科學證明太空是不斷往外延伸,沒有停止過擴張,所以沒有界限。假如你對自己設定界限,你的心不廣大,不能容納廣大的佛法,當然就沒有廣大的慈悲心,整天做錯事還以為自己是對的,因為你預設立場。
譬如說「我要 仁波切做到我所想的。」這就是界限,但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界限,正如潘姓弟子心裡面已經有界限:「他們是不好的,我們好。」這個界限是什麼意思呢?慈悲心沒了。《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下地獄的沒有分人種、宗教,只要作惡,就有機會下地獄。反過來,作了善也沒有分人種、宗教、國家,都有機會解脫生死。
今天潘姓弟子講出來,就是劃界限,「那邊是壞的,我們這邊是好的。」所以她沒有慈悲心。我看到會難過,因為沒有人教他們佛法,惻隱之心會起來。看到美國這樣運著屍體我也會難過。不要以為我們門關起來自己過好日子,全世界的人有難跟我們無關,其中一定跟我們有關。
這句話真的很重要,學佛人假如自己劃界限,永遠不可能修到空性的慈悲心。什麼是劃界限呢?就像整天認為自己持的咒,別人唸的都沒有比他好。其實唸得最好的是誰呢?本尊,什麼時候輪到你呢?你一點成就都沒有,還批評他們唸的音沒有比你好!什麼彈音?胡說八道到這種程度。
這句話很重要,就算今天閉關在小小的一間房間裡面,有一個很清楚的界限,但是透過觀想可以將這個界限變成像法界一樣的廣大。正如有一年五、六月時我在印度閉關,在太陽西晒的房間,溫度至少是40度以上,熱到什麼衣服都沒有辦法穿,不能開窗、沒有風扇,也不能一邊持咒一邊搧,怎麼辦呢?就觀想自己在火地獄,代表眾生受苦,馬上清涼,太陽還在天空沒有變。這是什麼呢?界如法界。我現在所感覺到的界透過觀想如虛空、如法界一樣大,我讓自己下火地獄,代表眾生受火的苦,很奇怪馬上清涼不熱,之後那幾天都一直修下去,一個念頭而已。
學佛的念頭很重要,不要以為這樣想一下有事嗎?有,我就是想一下,稍微觀想一下。假如我沒有這種修行經驗,不會告訴你們。去過印度的人應該很清楚,印度到了六月已經熱得不得了,站在馬路中間就出汗,而且西晒的房間飆到50度以上,會烤熟的。那個時候我沒有看到這段佛經,現在看到了,才知道自己做到前面所講的「謂陰無所有」。眼耳鼻舌身意我當是沒有,當自己曾經作過大惡業,下火地獄代表眾生受苦,這就是「沒有」。沒有覺得自己還有這個身體,「界如法界」我做到了才能轉。
經典︰「入如空聚。」
我們進入任何境界都好像空性聚起來而已,不代表到這個境界就表示你得大成就。很多修行人都犯這個毛病,以為自己到某個境界就是成就。這邊佛說不是,你進入任何境界都視為空性的聚集,意思是將你所有修行的功德進入空。進入空不是沒有,不要擔心沒有。今天修行也是因緣法,有沒有成就也是因緣法,因緣是變的,緣生緣滅的東西。緣生緣滅就是空性,因為自性是沒有動的,因緣產生才產生因緣。既然是這樣,假如追逐我們的境界就是錯,假如希望進入某一個境界就是錯,因為不了解因緣。所以這個出家弟子錯得很離譜,還認為自己持咒持得很好,以為是不得了的境界。這邊佛教你要入這個境界,但不了解空性是沒有用的。
經典︰「不住假名。」
心不會放在一個名字上。我常提醒大家,假如今天你忘了自己叫什麼名字、幾歲、生在哪裡、父母親叫什麼,你的名字有用嗎?沒有用,這是假的。簡單講,一切名相也是假。什麼名相呢?佛經有很多名詞,很多人喜歡在名詞裡面研究探討。佛講一切都是假的,什麼意思?你們不懂這個境界時,佛只是安個名字給你們,讓你們不是用佛菩薩的頭腦而能夠以人的頭腦去體會。當你開始修行,一直往上去的時候,回頭看,會看到這個名字是假的,這只是個過程而不是真實存在。很多人以為自己一定要修到怎麼樣,變成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別名譽才是修得好。為什麼你看 仁波切很低調,是因為一切名都是假的。當你們聽得懂了,你們死後一切名都是假的,不管你唸多少書,考多少個學位也是假的。
為什麼是假的?因為學位只不過是因為你背熟某些名詞、記得住,能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你能夠研究出它的根本是怎麼來的嗎?如果不能研究出根本,那豈不是假的呢?簡單講,只不過是用這個假名去賺取自己的生活費。
為什麼佛提這個?因為怕修行者執著自己的名字與名譽,一執著就不可能修出來。對在家眾而言也是警告,不要以為自己有什麼名字比人家厲害或比人家高一等,不要以為自己有專業的頭銜就表示你是專家。專家的意思是只懂一件事,其他都不懂。如果能用這種心態來學佛、過日子,你的煩惱才會減少,而且不會起煩惱。
為什麼會起煩惱,整天覺得自己有惡念?因為你追求名字、感覺、眼耳鼻舌身意的快樂,所以一直會有很多煩惱,一直給自己很多痛苦。煩惱與痛苦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做出來的。你一定會講,他對你不好、打你。對啊!他對你不好、打你,那你有沒有想這是因緣法?你若過去世沒有打過他,他會打你嗎?
譬如 仁波切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過去世沒打過這個人,而這個人想打我,護法會將他彈開,曾經發生過兩次。護法將對方整個彈出去,這不是神話故事,而是真事。因為我過去世沒打過他,所以護法一來是保護我,二來是不讓他作惡因,就將他推開了。他被推開後,就呆呆站在那邊不動,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這就是 仁波切在心裡面了解因緣,知道一切都是假名,不住假名就是不執著在這個假名上。如果人家講幾句話你就很開心,這也是假名。
經典:「長者。是名四淨戒。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戒已。應如是學於四淨戒。何等四。知我不得我。」
我前面講過,你雖知道自己的名字,但你知道真正的「我」嗎?當你把全部東西都丟開,再分析一下這個「我」在哪裡?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要你不要知道「我」,你要知道「我」的存在,才能夠修行。但你有沒有得到真正的「我」?沒有。若以醫學來講,人體種種的骨頭、細胞都是一切元素結合起來而產生這個身體,如果將一切元素分開,你是誰呢?鐵、銅、鎂、鈣?
謝姓西醫弟子回答:「事實上,人的身體就是元素的結合,包括蛋白質、水、電解質。如果神識離開身體,這個身體就是一塊肉、皮而已,沒有什麼東西。」
仁波切開示:肉跟皮也都是元素而已(謝姓西醫弟子答是),你們全部都是元素,但是因緣將這些元素結合起來產生這個身體,父母親再給你一個名字,就是假名。譬如有人一直研究腦部,探討腦部運作的各種原因,但是到現在都沒有答案,因為他知道有這個腦,但是這是真的腦嗎?如果研究腦部是什麼東西,也是不同元素結合起來,只不過因為腦部需要思想,所以除了蛋白質多一點,還有什麼元素也多一點?
葉姓腦部專家弟子回答:「神經激素、蛋白質與胺基酸多一點。(仁波切問:若是拿掉這些東西呢?)就如方才謝姓西醫弟子所說的那些成分,人與人之間並無不同。」
仁波切開示:所以我們是不是很笨?每天想來想去,想什麼呢?為了自己的開心,一直想得到自己的開心與滿意,但什麼東西在滿意呢?你的元素。佛講這個東西已經牽涉到科學與醫學,意思是這個因緣結合的「我」是存在的,不能否定有這個因緣的「我」存在。當我們知道有這個因緣存在的「我」,就表示我們要修行了。
我們知道這個「我」是因緣結合起來,既然這個身體是因緣結合起來的「我」,因緣結束了,這個身體的「我」就沒了。沒了之後剩什麼?(謝姓西醫弟子回答:「就剩下一些元素。」)就剩下一些化石,連毛髮都可以保存得很好。佛講這句話沒有否定假我的存在,也不是要我們一直觀空到認為沒有這個「我」,佛沒有這樣講,大家要先弄清楚。
佛是告訴我們「我」是怎麼來的,清楚這個「我」是如何結合起來的,很清楚「我」的定義。當你完全清楚,「知我不得我」你才知道沒有得到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是清淨的本性、法性,不是因緣結合,而是本來就有、自性有的,但是我們現在這個「我」是因緣有的。
自性與因緣有的差異為何?當每一個有情眾生投胎,這個清淨的本性、自性的「我」就存在,不管是貓、狗,小到一隻螞蟻都有,差別在於我們能夠聽聞佛法、學習佛法、修行佛法找到真正的我,重新開發出真正的我,讓我們清楚現在這個「我」是因緣和合的、假的,不永恆的、會變的。不管你這一生追求些什麼,到最後還是會變的、還是沒有。
佛這句話很精闢,說要知道「我」,沒有否定或說不能知道「我」,這個意思是今天你做任何事業、工作、財富、愛情等東西加在一起,你認為這就是「我」,但是這些東西加在一起的「我」是假的,因為會變的,不會讓你永恆快樂,也不會讓你永恆痛苦。當你很清楚「我」,知道這個「我」是怎麼來的,才知道自己沒有得到真正的「我」。
回家好好想這個問題,很多人執著愛情、兒女、感受、成就等,這都是不知道「我」。當你知道「我」,才知道自己沒有得到真正的「我」。學佛除非是要度眾才需要學大神通,而你們是不需要的;我們需要透過佛法的薰陶認識清楚「我」是什麼東西,認識清楚後才知道原來人生這麼辛苦幾十年所得到的「我」是假的。
為了未來世不要再得到假的「我」,這一生我們要清楚知道這個「我」是怎麼來;知道「我」是怎麼來的,就再也不給他機會再來,那就斷生死了。如果你認為這個「我」是確確實實存在的,覺得自己喜歡,沒得到就不開心,那就是不知道這個「我」。
人生所求不遂是百分之一百,為什麼?因為你從來沒滿眾生願,怎麼可能你要就有呢?沒要到會怎樣呢?那就會做壞事了。為什麼現在孩子很難教?因為從小父母親盡量滿足他,到他長大了所求不遂,不是神經病就是開始做不好的事。好像昨天有一位24歲的女孩子跟父母親來求見,說她性格分裂,有兩個性格。我問她:「妳覺得自己有病嗎?」她說:「沒有。」我問:「那妳有什麼事?」她說:「我不喜歡父母親,我喜歡我。」
我再問她為何喜歡自己而不喜歡父母親,一定是父母親管她些什麼,結果她跟所有年輕人一樣,就是因為:不准交男朋友、不准玩手機、不准熬夜、要讀書、要吃飯,全部都一模一樣。父母親懶,把她丟給醫生。如果她性格分裂,昨天不可能這麼清楚告訴我。
為什麼她會如此?就是因為不相信「我」是因緣來的,而且做父母親的也很執著對孩子要如何如何,我講了一大堆之後,她母親還說女兒交男朋友,我就問她自己幾歲結婚,她答26歲,我就說她24歲也交男朋友,那她是對的而女兒是錯的?
人就是犯這個毛病,不知「我」,還以為得到「我」,不知我而得我,但是佛法是講要知我而不得我,但我們人是反過來講。我們整天都被意識操縱,但意識裡面的反應從哪裡來?從眼耳鼻舌身的感覺來。眼耳鼻舌身這五種感覺影響到我們的心;心一動,意就動;意一動,行動就開始來。葉姓醫學博士弟子是不是有聽沒懂?(答︰自己真的是有聽沒有懂。)
因為西方科學認為腦部是行動的總司令,但是以佛法分析,腦部是身口意開始動作的發號司令,但是由意識來操縱腦部。意識在哪裡?在我們兩個乳房的中間。大家都有過經驗,當你很生氣,就覺得這邊熱熱的;當你覺得很開心,就覺得這邊很舒服。
為什麼不是腦部呢?你的解釋是腦部分泌一些化學物質讓我們有感覺,對不對?(葉姓醫學博士弟子回答:對,目前醫學科學上還是認為腦才是所有一切的中心,但是 仁波切開示心才是所有一切的中心。)不是我開示,是佛開示。(葉姓醫學博士弟子回答:對,然後 仁波切上星期有跟我說回家不要想,因為我找不到心。)
心是不用找的,每個人都存在,但為什麼我們對心沒有知覺呢?因為我們執著這個「我」,執著這個假的「我」,還認為我們很清楚這個「我」,所以清淨的本我就不出現,因為我們將它蒙蔽、蓋起來了。為什麼 仁波切修法會讓眾生有感?不是因為我厲害,而是我忘了這個「假我」,沒有這個「我」了,完全是我的本性(法性)出現。
現在醫學最大的矛盾點在於,他們一直講腦部發號司令,我曾經講過,既然如此那一個腦細胞應該可以發號司令,但是現在科學證明一個腦細胞沒用,一定要很多個腦細胞加起來。但是,誰命令它們加起來、幫它們通電、給它們電?沒答案?(葉姓醫學博士弟子回答:現在完全沒答案,科學上目前只能做到,當腦細胞有動作時可以用儀器去測量,但若腦細胞靜止不動,科學界就完全沒有辦法。)
現在有些人研究禪定,就知道當一個人進入深定,腦部的動作停止,只剩下最基本生命要求的活動,其他都停止。但誰叫它停止呢?我曾經跟大家講過,我曾經有兩次經驗,在進入禪定時連聲音都沒聽到、眼睛沒看到,整個身體感覺都沒有,也就是我的眼耳鼻舌身停止作用,意思是不接收外面訊號,意就不動了,腦也就不動。
講起來這是很玄的東西。如果再深入研究,我們慢慢會體會到的。現在醫學只是講當人感到高興、生氣,是因為腦部分泌些化學物質出來,讓情緒感覺到開心或生氣。如何刺激它,讓它分泌這種化學物質呢?一定有個來源,有些人認為是神經動了,它分泌這種化學物質讓我們開心、生氣。若是認為腦部是主宰,腦部應該每一分鐘都分泌化學物質讓我們開心才對,這個邏輯對嗎?(葉姓醫學博士弟子回答:如果腦細胞要分泌所謂的快樂荷爾蒙的話,一定是我們外在受到刺激,譬如看到喜歡的人、吃到喜歡的食物等。)
話又講回來,如果看到才喜歡,就是佛所講的眼耳鼻舌身,眼耳鼻舌身輸入這個意,意告訴這個腦去做,腦是代表身。所以我們說身口意,合掌時是將身放在眉間,不是放在胸前,因為我們腦部是身,身體所有動作是從腦部發號司令,但最重要的是意告訴它怎麼做,如果意不動,它就不動。
如果我們認為腦部因為接收外面好的東西,而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那我們大可以放個影片給它,讓腦部一直開心。我們習慣這個開心,就可以永遠開心,但這是做不到的,葉博士也很清楚做不到,為什麼?因為意一直在變,根據我們生生世世所接受到的訊號,一直沒有停止變。大家想想,自己小時候喜歡過的東西,現在可能不喜歡;小的時候討厭的東西,現在突然愛上它。確實有這種事,譬如你小時候討厭這個男生,長大卻跟他結婚,這種事發生過很多次。
如果確實如葉博士所講的,因為眼睛看到,所以腦部開始產生喜歡,那為什麼眼睛看到就會讓腦部產生喜歡呢?這個訊號是誰給它的呢?腦部會累積這麼多經驗嗎?應該不是吧!就是累積在我們的意裡面,也就是我們所講的阿賴耶識、末那識,這就是在我們的意識田中留起來的訊號。譬如從小一直有人告訴你,以後你的白馬王子是黑黑的、壯壯的、矮矮的,一直講一直講,你的意識田中就會有,全世界都不要的那個你會要,因為你的意識田中有。
當你看到,會先到意識田中找這個資料,如果找到是好的資料,「砰」一下就出來,之後到腦部,腦部再刺激眼睛:「啊!我愛這個。」所以人「知我不得我」十分重要,如果在修行路上不知道「我」是怎樣的,就不會得到真正的「我」。如果得不到真正的「我」,你對佛法就一竅不通,就變成一般的信眾。
佛一直告訴我們要去想,就是訓練、改我們的意識。當你想得多了,佛所告訴我們的話一直佔在我們的意識田裡,你身口意的反應自然就是佛法。如果你不讓佛法進你的意識田,一直抗拒它,用你的想法、人生經驗法、你的對與錯去抗拒,那你的意識田中永遠沒有佛法。如果沒有佛法,那你只是在意這個假的「我」,認為「我」不能受傷害,「我」不能有痛苦,「我」要的都要給我,那麼你就永遠不知「我」。不知「我」就得不到真正的「我」。真正的「我」在哪裡?《心經》有解釋。《心經》整篇就是告訴我們真正的「我」是什麼──空性。
仁波切指示出家弟子念誦《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仁波切開示:所以《心經》就是講「知我不得我」,講得很清楚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空的。空不是沒有,而是一切都是因緣法。若因緣具備,眼耳鼻舌身意就具備;當因緣滅,眼耳鼻舌身意就滅了。為什麼我們了解空性就沒有苦?因為當你不執著這種感覺,這種苦就沒有了。苦怎麼來?因為執著你的感覺、反應與經驗,這種東西都會讓你產生苦。
當你了解所有事情都是短暫、變化的,很清楚這一生我們生出來,因為因緣法而產生這個「我」之後,慢慢透過佛法會開發你真正的「我」。開發真正的「我」之後,你才體悟佛所講的「諸法皆空」。佛沒有教我們否定目前活在世間的這個「我」,因為如果佛這樣講的話,很多人就會很消極而放棄現在這個「我」。
佛講「知我」,不是教你放棄這個「我」,就好像 仁波切有講學佛不是叫你們放棄目前的生活方式,但是透過佛法的薰陶,認識清楚所執著的「我」是什麼,怎麼來的?怎麼去的?怎麼產生的?這個假的「我」對我有何幫助?如果沒有這個假的「我」,對我的修行有沒有用?這才是一個修行學佛人要用的法門。
《心經》就是講這個,清楚告訴我們目前一切有情眾生執著的「我」就是苦的根源。當我們能夠一直不斷透過佛法薰陶,累積我們的後得智,開發本來智,就會很清楚這個「我」是假的,不是永恆的,而是一切苦的根源。當你知道這些之後,才能體會眾生的苦,才能幫助眾生解苦,而不是滿足他的欲望。不管滿足他多少欲望,一定有一天他不滿足,雖然說佛經裡面有講「以欲勾之」,就是你有什麼欲望,先滿足你一點,勾你過來,用佛法幫助你,但不是滿足你所有的欲望。
我們清楚之後,學佛才不會走偏,才不會做錯事。假如你一直認為我在修,我修得很好,那也是錯。錯在哪裡?你還是為自己,為這個假我一直不斷下功夫,到有一天,你清楚這個假的我只不過是在人世間幾十年還債之後,你才知道為什麼我要學佛。假如你認為學佛是為了過好日子,為了讓上師對我好,那不如不學。
經典:「聞覺於他令心清淨。」
這句話很難解釋,「聞」就是聽聞,聽聞佛法之後,我們要覺悟。「於他」,為什麼不是於我呢?應該是我先聽聞,先覺悟,才能幫助眾生覺悟!這句話意思是因為行菩薩道的人,一定用佛法來教化眾生。假如一個修菩薩道的人,「知我不得我」了解這個問題之後,聽聞佛法覺悟之後才能幫助一切眾生。「令他的心清淨」,好像今天我一直講,為誰清淨?為你們的心得清淨,而不是為了因為我聽聞佛法、我覺悟佛法,於我令心清淨。是令他,因為現在是講菩薩道,升座說法的阿闍黎每一句佛語、每一句話都是令他心得清淨。假如升座說法的行者講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你的欲望,包括他下座也是滿足你的欲望,這就不是很正確了。
經典:「心不樂住一切法等。」
這就罵修行人了,你的心不是為了得到某一些快樂,就住在一切法等,一切現象,包括佛法也不是停住一直不放。《金剛經》講得很清楚,當我們開悟成就之後,「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好像在修菩薩道最後一個無修道,好像大手印最後一個也是無修,不是說不需要修,因為修的過程已經修過了,到後面,清清楚楚,如如不動,沒有加沒有減,就是這樣。不要以為一直修法,加很多東西給你,不是啊!我們學習這麼多東西修這麼多法,不是加東西給我們,是幫你們令心清淨。當心清淨之後,體悟到佛法的真諦,了解宇宙的真理之後,我們很清楚這個心是如如不動的,從來沒動過!
我們修法為什麼?因為眾生習慣有這個我的存在,習慣我在做、我在唸、我在讀、我在背、我在打坐!這個只是過程。當你能夠聞覺之後,就很清楚這些法只是個工具,幫助你在修行的時候心得清淨,而不是說因為這個工具,就拿著不放,到死時都還霸著不放,霸著不放你就再輪迴了。
經典:「無有動搖。長者。是名四淨戒。」
對一切戒律、一切佛所講的、上師所講的,心不動搖。我們為什麼會動搖?「我」的觀念又來了,「我沒得到,我不開心,我不舒服……」來了!當你心一動搖就會作惡,就會講惡的話。不是上師沒加持你,不是上師對你不好,是你心動搖。你心動了搖了,為什麼?因為無法滿足你了。
講到這裡雖然說是講出家菩薩,但是對在家學佛人十分重要。假如你對上師的態度、對所有一切修行的態度不能調整過來,學佛的路就比較困難。不是說不能學,也不是說不能修,真的會產生障礙,因為你跟佛法所講的意義不一樣,有衝突、有違背了,那就自以為是了。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口傳《佛子行三十七頌》,帶領與會大眾修持阿奇護法和迴向儀軌。
更新日期:2020 年 5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