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3年02月19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臺北寶吉祥佛法中心親自主持殊勝的施身法法會,並開示「慈悲」法門。
仁波切先持誦六字大明咒後開示:
今天修施身法,關於怎麼修施身法、怎麼得成就,以前都介紹過很多次,今天不再介紹。想要知道的人,可以看寶吉祥的官方網站。今天稍微提一下「慈悲」這兩個字。很多人以為慈悲就是做好事、唸唸佛、不要做壞事、講好聽的話、對人笑咪咪不要得罪人、不要生氣謂之慈悲。這些只不過是做人的條件而已,不是慈悲。
慈悲分開兩個範圍來講,大家都知道佛法是以慈悲作為本體,意思是沒有慈悲就不是佛法。佛法和外道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裡,外道沒有慈悲,佛法才有慈悲。有人會反駁︰「誰說的,外道哪裡沒有慈悲呢?他也是對信眾很好啊!」這個不是慈悲。所謂慈悲的定義不是對一些人好、對某一些他的信眾好。「慈」的定義是,用自己好的、一切對眾生有用的事情,去交換眾生不好的事。假如以我們唸法本,第一句話就是修「慈」。法本第一句話是願一切眾生俱樂及樂因,怎麼讓眾生俱樂及樂因呢?所謂的樂不是你們所謂人世間的快樂:我要結婚、我要嫁個好老公、娶個好老婆、我要升官,不是這種樂。佛法裡面的樂是煩惱消盡,就是沒有煩惱,解脫生死、解脫輪迴、不生不滅,才謂之樂,這種樂是永恆的樂。
上個禮拜講《受胎經》已經講到,你一受胎,當你產生「有」——擁有的感覺時,就是苦的開始。釋迦牟尼佛甚至在佛經裡講:這種「有」是錯的。以現在人的觀感,「有」怎麼會錯呢?所以佛經裡面講,人是顛倒。所謂俱樂及樂因,就是這位修行人要幫助眾生如何具備這種樂及樂的原因呢?第一要教導他佛法,要給他加持,用種種的方式帶引他往修行的路去走。帶引他不一定是講好聽的話,可能會罵、可能會趕、可能會罰,不知道。用種種方法,只要能夠幫助他以後修行的都要給他。假如這個修行人本身不具備福和智慧,這個慈是做不到的。怎麼會做不到呢?因為你不知道眾生究竟需要什麼,你也不知道這個眾生的因怎麼來。
昨天有一位信眾來,說他的老婆死了。他講了他老婆的名字後,我說︰「你的老婆有沒有流產過呢?她的身邊跟著一個小孩子。」他說沒有、一定沒有、肯定沒有、鐵沒有,最後他說有。假如我沒有看到的話,我不會講。為什麼他會說沒有呢?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他的老婆生前不讓他知道呢?我也不知道,這是人家的家務事,我不研究。正如以前我幫一位男的超度,他想的是在世的另外一位,他告訴我,我也不講。講的話,連他的棺材都會被翻掉。假如我要顯我的神通的話,我就講了,到時候你說他老婆對我好不好?一定好,但是我不講。為什麼不講?因為這是他的因緣。但是昨天為什麼要講呢?因為這個老公不是很信我,不信佛法,他只是無可奈何來一下,了個心願。
講到這裡,要繼續罵兩個弟子,一個皈依11年,一個皈依15年,他們兩個的爸媽死了,居然11年、15年都沒有帶爸媽來過道場一次,我佩服他們。在座的除了那一些沒有成年的孩子之外,你們這些成年人當你們認識個男朋友也好、女朋友也好,你想給家裡的人知道,我相信你會用盡一切的口才、一切的方法,讓你家人跟他見到面,甚至接受他,對不對?(大眾答:對)為什麼就不讓他接近佛菩薩和上師呢?因為上師不是他的男朋友、無所謂、不尊重、沒有欲望發生。為什麼是男朋友、女朋友的話,就會用盡一切方法,讓他父母親能有機會見到?因為能滿足他的欲望。你說這些還是不是弟子呢?不是吧!
你們都試過了,明知道你媽不喜歡這個男朋友,吃個飯就說︰「我的男朋友昨天突然提起來,問我說媽媽最近身體好不好?」這種招你們都用過了。為什麼要母親來見佛菩薩、見上師,這種招你們就不用呢?「我媽不相信、我媽不會信的。」我媽以前也是不信,一點都不信,後面為什麼信呢?我講過很多我這種故事,懶得再講,不想講。居然到現在2023年我還有這種弟子,什麼意思呢?這種弟子完全沒有修慈。
此時 仁波切指示一位信眾站起來出去,並詢問她是誰,因為她的心不在這邊,也要她的女兒一起出去,並且馬上出去。
我在這邊講佛法,她轉頭看旁邊,我什麼時候坐到那一邊去呢?為什麼她看那一邊?可能我講的廣東國語她聽不懂,但是就算聽不懂也要用心聽。我常常跟大家講,法王講西藏話我也聽不懂,但是我有這樣東看、西看、南看、北看嗎?沒有啊!我不需要這種信眾和弟子,當這邊是拜拜。他們一定有很多理由,說「我媽老了,不知道。」假如我這樣告訴她︰「妳坐在這邊,好好坐不准動,我給妳100萬。」看她動不動?鐵不會動。為什麼她會動呢?她認為今天講的話和她無關。大家不相信我的眼睛突然很厲害,她只是轉個頭就被我看到。是誰害她、安排她坐前面呢?如果她坐後面,我可能留意不到,尤其她沒有穿寶吉祥皈依弟子的背心。這謂之不尊重佛法。
要修「慈」這個字,佛經有講四念處:「念佛、念法、念僧、念眾生」。就是每個念頭沒有別的,只有這四個事情︰佛是佛菩薩、法是佛法、僧就是上師,和所有眾生,你們有做嗎?那兩個皈依11年、15年的弟子,為什麼他們媽媽不來呢?他們就是沒有修這個。不修這個,很自然家人就覺得不需要來,需要佛法的時候才去求 仁波切。所以假如學佛不學慈悲,怎麼拜、怎麼學都沒有用,而且絶對會有很多的障礙。
慈最好怎麼修出來呢?從布施供養修出來。布施有分財施,財施不一定是錢,包括你的知識、體力和工作。法施是用佛法布施給眾生。無畏施不是教眾生不怕,無畏是對生死沒有畏懼、對學佛沒有畏懼、對修行沒有畏懼、對成菩薩成佛沒有畏懼。但眾生會有畏懼,佛經已經講過很多次這種話。所以常常很多人講︰「我做不到。仁波切,我做不到。」這就是畏懼。有很多,好像有一個弟子我罰他做一個月的大禮拜,他還是畏懼,業障深重,他覺得再拜下去很辛苦。
昨天有一位信眾,我叫她代表她媽媽做350下大禮拜,她才19歲,絕對做得完。她父親還很疼她說︰「妳不要硬做,拜不下沒有關係。」妳答應就要做!這是什麼老爸啊!所以她爸我不給他來法會,女兒可以來,這我昨天已經說了。她爸有沒有混進來呢?(答︰報告 仁波切,沒有。)每個人都以為仁波切是開玩笑,我不跟你開玩笑,講到慈悲這兩個字我絕不開玩笑。慈悲不是笑咪咪,對人好。好像剛剛那一位老太婆轉個頭有這麼嚴重嗎?就這麼嚴重。因為她聽佛法都習慣頭這麼轉,有一天她要走了,阿彌陀佛到她前面,她頭都會轉過去,因為她習慣了,就接不到了。
每個人都以為參加法會是滿足你的好奇心,滿足你的欲望。有什麼值得你好奇的呢?譬如說《寶積經》,釋迦牟尼佛在裡面有講過:「兩千五百年以後有人恭迎我的舍利,幡蓋、長髮披地、散鮮花,恭迎我的舍利膜拜、謀取利益。」釋迦牟尼佛已經講出來了。大家應該知道我講哪個故事,很多年前,十幾二十年前,一模一樣。
釋迦牟尼佛在《寶積經》講得很清楚:我的舍利子是跟眾生結緣,不是給你膜拜。你既然要膜拜我的舍利子,不如你聽一位具德的上師講一句佛偈、一句佛法,這個功德比你拜我的舍利子有用。釋迦牟尼佛講這句話什麼意思?破我們的迷信。
舍利子只不過是修行的一種結果,但不代表說一定是成佛、一定成菩薩。假如照佛經講的,舍利子叫什麼?金剛子。沒有東西可以將它摧壞的、弄壞的,譬如說你拿一顆舍利子出來,你拿榔頭敲它,甚至用一個很大的東西壓它,它都不碎,那就是真的舍利子,但現在誰敢拿一個舍利子出來這樣做?誰敢呢?絕對沒人敢。佛經講的,不是我講的。
為什麼叫金剛子?因為他的戒律很堅硬,所以他結一個舍利子出來。這個舍利子你拿榔頭搥它、火燒它,不管用什麼弄它,它都不會壞,謂之金剛子。誰敢這樣玩這招呢?所以你只有相信「它就是了。」釋迦牟尼佛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講這個故事——不要膜拜舍利。膜拜是什麼意思?假如以文學來講,就是迷信才叫膜拜。
佛經裡面從來沒有講過叫我們膜拜釋迦牟尼佛!我們對佛頂禮、對上師頂禮,這不是膜拜,是為了讓你驕傲的心投降。投降給誰?投降給佛法僧,這樣你才聽得進去佛法,不是因為你拜了,佛很開心、上師很開心。講句老實話,今天若我沒有福報,整天給你們拜,拜都給你們拜死。尤其舉辦大法會,兩萬多個人在下面拜我,若我沒有一點點功德,這麼拜會死的。我憑什麼給你們拜?我這個肉身沒資格給你們拜,不是拜我這個肉體,是我修行的功德、諸佛菩薩加被我的功德值得你們拜。
拜什麼?殺你們的驕傲心,累積你們的福德,道理是這樣子來。好像現在我一直修一個本尊,還擔心我們修行人還有驕慢的心,還特別有個法門給我們修——不能夠有傲慢心。《寶積經》裡面講過很多遍,修菩薩道只要起一點傲慢心,所有功德就沒了。所以沒有值得傲慢的,出現一顆舍利子,有也好,沒有也好。
好像很多人迷信西藏天珠,戴了會發財等等。我有,但我沒戴。為什麼不戴?戴了會發財的話,那給一個乞丐戴,看他發不發財?絕對不捨得,賣得這麼貴。
所以很多都是迷信,而不是真真正正看清楚佛法的真義在哪裡。
「慈」這個字一定要從供養布施而來。而你能做到捨得了,一切都能捨了,你慈的力量出來,你才有能力去幫助眾生。「悲」的意思是說你要幫助眾生離開輪迴苦海,所以這個給幫助的人,他本身先要能夠離開輪迴,他才有資格幫助眾生離開輪迴。簡單一點講,要幫眾生超度,不是唸句咒語、唸個經就可以了。
所以慈悲這兩個字假如修不出來,不可能幫助眾生。佛法裡面有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是說佛菩薩對你們的態度,而是說我們要修行慈悲的時候,要具備這種態度。
什麼謂之無緣?很多人認為說「沒有緣,求就有了。」不是這個意思。假如無緣就可以了,佛不會講無緣的眾生他度不了。究竟「無緣」是什麼意思?在佛經裡面常常會講「無」這個字,但「無」不是代表沒有,那它是代表什麼?空性。「緣」這個事情是空性的,緣起、緣滅,不永恆存在的。等於說他要告誡這些菩薩、修菩薩道的眾生,你不要執著任何所謂善緣、惡緣,緣起緣滅,它真正的體性是沒有的,只是因緣法而已。
假如你認為這個體性是有的,這個緣是本來就具備的,那其他你做的緣就沒有了,因為你認為這個緣就存在了。譬如說一朵鮮花,我們現在看,是看到一朵鮮花,但剛開始絕對不是一朵鮮花,那是什麼?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怎麼來的?從這個鮮花,有花粉、花蕊,蜜蜂採花採蜜,花結果,果裡面有種子,種子掉到土裡面,從土裡面生出來,再有一朵花,花又謝。是不是全部都是因緣法?
花只是我們假立名義,只是假這個現象,我們眼睛看到是一朵花,我們告訴我們自己:「這是一朵花」。但是以因緣法來講,它絕對不是一朵花,它只是在變化中間的一個過程而已。所以我們假如執著「它就是一朵花」,就會產生什麼?人造花、乾燥花了,是不是?因為希望這個花繼續留下來。留得下來嗎?留不下來,這個花沒有生命了。
我們今天講「無緣大慈」,「大」不是很大、很小,它是代表一個量,就是這個慈的量是無限的。只要我們修菩薩道,慈是無限的,不是我幫了這一撮眾生,其他的我就不管了、我停止了。只要有眾生還在輪迴苦海,這個慈永遠都出現、不停的。
我們要求佛菩薩,用什麼來求?用你的懺悔心。「你的懺悔心」意思是說,你知道自己在痛苦苦海裡面,求佛菩薩解救你離開輪迴苦海,佛菩薩慈的心就動了,否則的話,他不會動的。你求他:「讓我兒子怎麼怎麼樣…」他不會動的,這個跟他無關。
所以無緣的意思是說:因為因緣是生滅法,它不是固定的,所以這個「無」是代表這個緣是生滅法。
第二個,我們在修菩薩道的時候,我們每天都要念佛、念法、念僧、念眾生。意思是說我們每天修的所有一切功德都不是給自己,都是迴向給眾生。這些虛空裡面眾生多到數不清,六道眾生無限,那究竟跟我們有沒有緣?沒緣。
沒緣不代表說我們不迴向給他。所以這個慈是給他好的,他可能什麼都沒有給過我,可能沒發生任何關係存在,但是我們修菩薩道的人,心是這樣子——念佛、念法、念僧、念眾生,每一天都是給眾生。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要養成一個習慣。這個念頭習慣夠了,你給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哎呀!心又給割了一塊。」「哎呀!早知道不是這樣子。」「哎呀!早知道少給一點。」都是「哎呀!哎呀!」。
為什麼我們法本最後一段一定要迴向?就是要訓練我們無緣大慈。假如你唸到後面,唸過去唸完了就「喔,起來。」那沒用,因為你沒有訓練自己。
唸科學的人都知道,假如我們的想法一直不斷在做、不斷在做,你一定有一天這個事情會做到。葉博士,你研究腦的,是不是這樣子?假如你刺激一隻老鼠,同個細胞你每天刺激同樣的事,會產生什麼事?(葉博士答:報告 仁波切,如果在做動物實驗的時候,你重複教老鼠同樣的事情,很快的,大概只要教三次,老鼠就會適應,牠就會知道當這個刺激發生的時候,牠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其實佛的佛法比這種博士研究的還先進,他不需要用電來刺激老鼠,他直接告訴你們:你自己每天就訓練自己,你的念頭就放在這個地方去了。不要再放在「哎呀!昨天我婆婆又罵我。」「哎呀!昨天誰又說我壞話了。」「哎呀!我明天要怎麼對付他。」如果你念頭放在這種地方,你就慢慢變惡,你沒有善了。
所以佛教我們很先進的科學,但是人認為佛法是迷信。「我學不到,我就不知道,我要搞清楚。」因為我們人類的腦袋只開發十分之一是不是?我沒有讀過書所以不知道。(葉博士答:報告 仁波切,沒有到十分之一,人類腦袋的開發大概只有百分之二。)你是人腦袋嘛,對不對?所以我們用人的腦袋來想佛的智慧,怎麼可能想得出來呢?很多人以為「我讀很多書啊!」葉博士是雙博士耶!
阿奇護法很慈悲,派這種專家來做我弟子,因為我書讀不多,我才高中畢業,雙博士Certify佛法比科學厲害。Certify什麼意思?比Confirm高一層。(葉博士答:認證的意思。)我需要一個專家來認證,否則的話你們不信,「仁波切又在那邊亂講話了。」我不會亂講話。所以佛教我們的東西你們要聽進去,不要以為老人家閒著沒事,你這樣訓練,這個慈才慢慢起來一點,否則的話整天想自己,自私自利。
「同體大悲」什麼意思?就是我們所有眾生本體都是一樣的,什麼叫本體一樣?我們都具備成佛的條件。假如只有我得度、眾生不得度,這個佛菩薩不會快樂。在《寶積經》裡面有講過,阿難尊者問長者:「這個樂怎麼來?」他回答說:「只有眾生得度,我才得樂。」你們就是「我快樂,我不管人家死活。」
儒家思想也講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釋迦牟尼佛更進一步,所有有情眾生,六道一切眾生都要幫他解脫生死。既然要幫他解脫生死,你自己是不是要先用功、先做到呢?你們整天以為仁波切愛罵人,我不會罵人,我是靠閉關閉出來的。
你們既然今天在寶吉祥道場學佛也好、聽佛法也好、求皈依也好、求超度也好,不管你求什麼,絕對不會讓你白來,但是你的恭敬心、虔誠心、懺悔心很重要,這樣子你所希望幫助的眾生一定如願。
我不敢說我修到大慈大悲,但慈悲這兩個字應該我有靠到邊。沒慈悲,我怎麼超度眾生呢?不可能的事。所以今天稍微跟大家解釋一下,讓你們了解一點,不要以為「他做超度,他坐上面講一些我不懂的、唸一些我不懂的,我怎麼知道他有沒有超度?」我很簡單跟你講了:我1997年開始出來超度眾生,假如我沒有幫眾生超度掉,今天還能活?早就活不了了,早就不存在這個世界了。因為你們沒有智慧能看清楚很多事情,所以用你們懂的事情來比喻,讓你們比較能夠清楚一點。
仁波切開始修法,超度受苦中的眾生。於大手印禪定之中,以勝義菩提心觀想自身一切血肉、骨頭毫無保留的供養諸佛菩薩,且平等布施給六道一切眾生,並持誦六字大明咒良久,慈悲法音遍滿十方。仁波切持誦六字大明咒,如天鼓自然之音,現場許多人聽到嗡嗡迴響,及瓔珞鏗鏗鏘鏘的細微聲,感覺身體發熱、或聞到香味,或感覺地動,眾等感受到 仁波切懇切救拔眾生脫離輪迴苦海的大悲心,不由自主的淚流滿面。如《妙臂菩薩所問經》中所說的持咒成就,修法者與本尊相應,俾能饒益一切有情眾生。
更新日期:2023 年 2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