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4年9月8日
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九〈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五〉。
經典:「住立佛前說伽陀曰。
假使身肉皆枯竭。至於殞滅曠野中。
誓捨國邑諸宮殿。希求最上佛菩提。」
這一段是講轉輪聖王祈求佛法那種肯定的心態,以我們來講當然做不到,因為大家都不捨得。但是佛經裡面偏偏講這些事,所以為什麼在末法時代接受佛法的人越來越少,因為修行到後面真的要捨。捨什麼呢?剛剛講的假使身肉皆枯竭。至於殞滅曠野中。誓捨國邑諸宮殿。希求最上佛菩提。捨的定義,不是說馬上什麼都不要而來求佛法。當然有這種人,這種求法的修行人是真的做到,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子,開始求道的時候,他不要王位、家人、老婆、孩子,一個人就去了。轉輪聖王也是這樣講:假如我的身體、我的肉都死掉了,甚至在曠野之中殞滅了,我都要誓捨國邑諸宮殿。希求最上佛菩提。
這四句話,在我2007年閉關時,是感覺得到的。在拉其雪山閉關時,只有一間木作的房子讓你睡在裡面而已,基本上等於曠野,因為全部沒有人。假如在閉關時,對自己所有東西的不捨得,絕對求不到最上佛菩提。什麼叫不捨得呢?閉關個幾天就開始想:「我人在這裡,在臺灣的人怎樣?會發生什麼事?我的弟子怎麼樣?道場怎麼樣?生意怎麼樣?」以你們來講就是:「兒子會不會沒吃飯?老公晚上有沒有出去應酬?老婆有沒有去哪裡?」所以你們沒辦法學到佛。
為什麼學佛第一個就是布施供養?教你要捨!你們都不捨,既然不捨,你們求最上佛菩提,是得不到的。昨天一堆人來求傳法,我幾乎都不給,因為全部都是我要蓋佛寺時,慢慢等才供養的人。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因為突然間要供養佛寺,不在他們預算之內,覺得每個月預算都安排好,突然間要供養佛寺,不在預算之內,等有預算了,錢多出來了,再開始供養佛寺。我有沒有講過很多遍,以前沒有錢時,我賣東西去蓋直貢梯寺的金頂?(大眾答:有。)以前直貢第一個道場沒錢繳房租時,我不繳公司的房租,先給道場。那些人為什麼蓋佛寺時慢慢供養?因為沒有在他們的預算之內。再者,給得少,不好意思;給得多,自己沒面子,所以他們幫自己設個障礙——不捨得。
這四句話,很多佛經都不停在講,因為到最後就算你不想丟掉,你還是帶不了一分一毫跟著去。所以佛法裡面講:一切都帶不了,除了業隨身。只有這一生作的業跟著你而已,什麼都沒有帶走,所以我們在生的時候就要訓練,佛就用這種法門來訓練我們。你說有這麼重要嗎?很重要。
假如你不放下,要斷氣之前,你的習氣會讓你突然間想這個想那個。為什麼罵你們一定要聽仁波切講話、要聽上師講話?當你養成不聽話的習慣,死之前的最後一秒,會出現很多念頭,你不會想到找仁波切來代替這種念頭,因為你平常都不相信我。就像叫你們捐錢給佛寺,心裡還想:沒關係,看清楚一點,是不是真的蓋得出來?需要這麼多錢,有錢人先給,輪不到自己給,不差這個小錢。我講過有沒有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而你們不是,幫自己找很多認為對的理由不去做,沒想到仁波切會說不收。
人家給我房子我都不收了,我差你們這點小錢?昨天一大堆人來求法,都是那些晚了供養佛寺的。那個時候我等了幾個月?(賴姓弟子回答:報告 仁波切,差不多兩個月。)你們每天餐費少用50塊,一個月就1500塊,兩個月就3000塊,會沒錢嗎?甚至兩個月有幾天走路的又可以減肥,又可以省一點錢出來供養佛寺,為什麼不做呢?沒有這種心,不捨。
心裡一堆想法:「你要逼我做,我就不做,其他人先做,看能不能蓋得起來,蓋得起來我後面再供養,看他有沒有騙我們。」「好端端蓋個佛寺幹嘛?現在不是很好嗎?有個道場,不是一樣嗎?還跑到這麼遠參加法會。」沒有這樣想過的人給我舉手。(無人舉手)全部不聽話,所以你們幫自己做了個障礙,後面求法就有障礙,因為你們不希求最上佛菩提,只希求自己平安身體好,學佛時喜歡就多學一點,不喜歡就少學一點。沒有一個上師很嚴格盯著你們,自己錯了都不知道。
有位弟子出家幾十年了,我覺得奇怪,為什麼身體這麼不好呢?最近他自己爆個料,原來他以前的住持很疼他,用常住的錢幫他買個房子,他最近慢慢感覺不對,拜託我的公司幫他賣房子,我說不賺他的錢,讓他自己去解決。仁波切對這位出家幾十年的弟子說:從這一點看得出來你的住持很疼你。(出家弟子答:是。)也看得出來你不守戒。(答:是。)出家人怕沒房子啊?還是準備以後佛寺出事了,去淡水那邊弄個精舍?那我收你做弟子很危險,誰知道你哪天跑出去弄個精舍說自己顯密雙學雙修。(出家弟子說:報告 仁波切,那個買了十幾年了。)更加慘!(答:是。)十幾年的惡業壓在你身上,還在頂嘴辯論?意思是說我看錯,你對?(答:我錯了。)你沒錯,你剛剛頂嘴了。(答:是。)我請教你,哪個戒本說出家人可以拿常住的錢去買房子而常住不知道?(答:沒有。)算不算侵占常住?(答:是。)除非信眾自願說買個房子給你。
你們是錢太多大家分,你買一個、我買一個,以後師父死了不用擔心,有房子給你們住,現在大家先捧著師父。我有沒有講錯?還頂嘴說買了十幾年。你們受戒的時候都講過不要侵占常住,你聽不懂、聽不進去,說是師父給的。你師父的錢哪裡來呀?(答:十方眾生來的。)十方眾生給你師父錢幹嘛?(答:弘揚佛法。)有嗎?(答:沒有。)我相信你師父走之前受很多苦。(答:是。他是⋯⋯)(出家眾哽咽泣不成聲)拿眾生的錢不需要還嗎?
為什麼仁波切這麼嚴?雖然我這一世沒出家,但我很清楚眾生跟我們修行人的關係是互相的,我們給眾生有機會種福報,但是相對的,你的福報種在我這邊,我不幫助你,我就欠你們。我這一世會來,因為過去世沒做好,欠你們,所以這一世我很嚴格。我很嚴格教你,你不聽、你不做,就不關我的事了。
你們自己故意的,覺得很好玩?現在傳他金剛乘,這件事就爆出來。他皈依我很多年都不講這件事,因為他覺得自己沒錯,是師父給他的。他還以為對我很好,委託集團的仲介幫他賣,讓我賺一點小錢,我才不賺這種有因果的錢。除非我不知道,偏偏讓我知道了,我還敢賺這種錢?人家給我300坪的房子,我都不敢要,我會賺他這小小的佣金嗎?這個人也壞,可以處理的事他不處理,偏偏丟給我來幫他處理。(答:是,向 仁波切懺悔。)你這樣害我?
這四句話教我們學佛的中心點:要懂得捨。不是叫你全部拋棄、完全不要,而是要了解這種東西是福報出現而有的,假如你享受這個福報,就沒有資格學習佛法。就像昨天那批來求傳法的,他們沒資格求到佛法,因為他們先享受他們的福報,多的才當施捨丟一些給佛寺。覺得年終多一點,預算之外,好吧,賞你一口,你吃了吧!所以求不到佛法。我是什麼都不要在求佛法,佛法一定跟錢有關嗎?絕對不是。我窮到沒錢吃飯,打電話找到 法王,求他傳上師相應法,他也沒有問我拿供養,還從美國打電話回來。法王第一次回來臺灣做一個15天的灌頂,法王跟主辦單位講得很清楚,我沒有到,這個法會就不舉辦,而且要給我坐在大功德主旁邊。當時我沒給錢。所以跟錢無關,而且最後授記的只有我跟我一個朋友,還有另外兩個,總共四個人。為什麼授記四個裡面只有我一個修出來?全部捨。
我的捨,跟你們的觀念不一樣,不是不要,而是要捨。要知道這只是個工具,在生活裡非要用不可,但不是你的,是你過去世供養布施的福報,這一生才拿到這個東西。拿到這個之後要再繼續用,不斷累積福報,才能學習佛法、聽聞佛法。不要以為有錢就可以聽佛法,有錢不代表可以聽到佛法,也不代表一定可以學到佛法。
轉輪聖王很有錢的,他頭四句話就講這個。人家這麼有錢都可以捨,你們跟他比是窮光蛋,都不捨,是因為你窮才不捨,斤斤計較。你再會算還是這些錢,就像那一票不馬上供養佛寺的,我也沒看到他們最近多一些錢出來。正如兩個月前有個弟子說怕沒錢,就是不信。我講過很多遍,觀音法門好好修,觀音菩薩不會讓你餓到、沒地方住,沒人聽進去。
所以你要學佛,你真的要誓捨。不要以為霸占這麼多東西就可以過得好。像昨天有個弟子來求見,他前陣子新冠肺炎確診,吃西藥好了就不看中醫。結果後遺症從肺部發出來,躺在醫院一、兩個月。我在法座上曾經講過很多遍,假如新冠肺炎確診一定要看中醫保養身體。有沒有?(大眾答:有。)這位先生就沒聽到,昨天我看到為什麼他沒聽到了。
昨天他帶兒子來,他很捨得花錢在兒子身上,他兒子配的那副眼鏡不是一兩千塊那種,他兒子戴的手錶,應該很貴,應該幾萬塊錢。所以昨天我跟他說以後不用供養了,供養他兒子就好了。兒子身上那件T-shirt(上衣)最少三千塊左右,他買這個有錢,自己看中醫沒錢,因為我的中醫診所沒有健保,所以他不捨得。你們身體健康好,對我有什麼用呢?是對你們自己有用。
不只是他,你們的觀念是:仁波切不是講佛法,是講診所的生意,我不聽。做上師的都希望每個弟子身體健康,才有體力繼續修行,他就不聽。所以這位男弟子從昨天開始不需要供養我、供養佛寺、也不要供養協會,因為他一直在供養他兒子。昨天他帶兒子來,是因為兒子不舒服,兒子才是寶,他自己不舒服都不來。這就是不捨!怎麼會求到最上佛菩提呢?有些離開的弟子,也是為了孩子不捨,就離開了。我是最疼孩子的人,但是疼他不代表寵他,不代表非有他不可。所以這四句話大家要記得,不要以為是他在做的關我什麼事。跟每個想要學佛的人都有關,你們不訓練這種心態的話,有一天就沒辦法。
經典:「又復發起大精進。利樂一切諸有情。
於大曠野遼逈處。捨家出家樂修行。」
這四句話也說我們修行人一定要發起大精進的心,為了利樂一切諸有情。於大曠野遼逈處。捨家出家樂修行。我們直貢噶舉為什麼一定要閉關,為什麼不在家裡,一定要在山區、在樹林裡,就是這句話。為什麼一定需要這樣修行呢?因為你們的心不定,都很亂,沒辦法在家裡面閉關,安逸的心很容易出來。因為你很習慣家裡面的環境,叫你今天不准講話,你覺得沒關係就會放逸了。
所以我們閉關的人生活一定比較辛苦,而且不方便,不是平常想過的生活。當然不是完全跟平常不一樣,不是不准吃飯、不准睡覺,不是這樣,但絕對跟你的生活習慣不一樣,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閉關的意思就是訓練自己不要安逸、習慣某件事情,假如你習慣家裡面的環境,到走的時候就會有狀況,我也看過這種亡者,待在家裡不肯走,因為習慣家裡的環境。家只是給我們休息的地方,因為到最後這個家也不是你的,你現在所習慣的一切方式,是自己製造出來的。正如我常講,每個人的家都不一樣,就算同個室內設計師幫5個人設計房子,每個人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心都不一樣。
閉關就是訓練你們的心不要分別,在一個最低生活條件之下,看清楚自己,不要再放逸、不要安逸、不要驕縱。現在很多人都很喜歡驕縱自己,有個弟子是最明顯的例子,她整天驕縱自己,認為自己做事就是這樣,這是她媽訓練出來的。為什麼會驕縱呢?從小家庭環境就培養了,她出社會就覺得自己就是這樣,又沒害別人,又沒做錯事。
所以閉關是什麼意思?不是閉完關功力大增,是將你關起來,不跟任何外面接觸,你才看清楚自己是多可惡、多恐怖、多可怕、多令人厭惡的人!你們以為每個人都是好人?閉關是改自己,抓出自己所有的麻煩。而不是以為自己多唸一點,出來就開悟。好像出家人最喜歡「我閉關!希望開悟!」開什麼悟?自己心裡面的問題都沒解決,還開悟?
為什麼要在這種地方捨家出家樂修行?捨家出家這四個字,假如真的要出家,剃光頭當然要做。假如還有家累的,比如我在家的,我在修行,我就是捨家,三個多月不要家,什麼都不要,我是出離輪迴的家在修行,就是這句話。你們每個人都不捨得,閉關到第二天、第三天就開始想了。所以為什麼現在開始傳金剛乘,我越來越嚴格?因為你們不準備好這種心態,當你去閉關會閉不下去,浪費時間而已,只是美其名說閉過關了,就像流行打佛七、打禪七、打禪一,以為打個禪七出來就是禪宗了?沒這回事。
經典:「永願棄捨諸欲樂。遠離罪業及癡迷。
若於諸染而執著。應當棄背菩提道。」
永遠願意捨棄一切欲樂,對於我們在家來講,這句話做不到,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這麼複雜的社會、這麼複雜的生活。但是我們要做到這種心態,為什麼這個弟子會驕縱呢?就是她不捨棄欲樂。她希望人家讚嘆她,說她很厲害,這就是欲樂。她不捨棄欲望跟快樂,就一直做錯事。我已經給你們做個很好的榜樣,仁波切做這麼多事,可以利益這麼多眾生,但我都不想出名。不是我怕給人家知道,而是我很清楚,出名後我的福報就用掉了,我的福報要用來得無上菩提道,用福報繼續利益眾生,而不是希望出名讓人家讚嘆。話又講回來,福報夠了,坐在那邊人家都會讚嘆你,不需要你動。
為什麼整天會做錯事?就是欲樂重,追求欲望,追求自我心態的快樂。想著:「今天老闆又說我做得好,你們就不行,挨罵了。今天心情好,因為我做對一件事,我表現得很好。」這就是欲樂。欲望,滿足你快樂的感覺,所以就整天做錯事,因為老闆不是開公司給你欲樂的。人家給你薪水,做對事是應該的。很多人都搞不懂為什麼挨罵,就是你們要滿足自己的欲樂,當要滿足欲樂的時候,也自然會違背某一些規矩、某一些事情。比如最近有人好端端的本業不做,現在給關了,就這兩個字,欲樂。假如不是為了滿足權力欲而得到一種快樂,他會被關嗎?絕對不會。他是不是很驕縱?跟這個弟子一模一樣,希望人家讚美他、捧著他,所以自然到最後出事。
我現在這麼多弟子,什麼人才都有,什麼領域的人也有,我可以一直利用他們讓我很出名,比如什麼公會我可以去致詞,對不對?可以跟他們講心靈,講夫婦之道,講父母親和孩子的事,我會很出名的,因為我是在家的,講這些更多人聽。出家不容易講得出中間那種Feeling(感覺),我們在家才講得出來,對不對?我都不講,因為跟佛法無關。
我不能將佛法變成是世俗法來講:「假如你們今天帶孩子來學佛,孩子的業力就清了,業力清了是不是比較孝順父母親呢?你們做父母親的是不是更要相信佛法呢?你們更相信佛法,福報就起來了,心靈不是更加好嗎?」好不好聽啊?(大眾笑)這樣就不用修,對不對?也不用挨罵。我會講這種話,你們喜歡我這樣講嗎?佛經沒有教我這樣講,我可以學他們,我厲害得很。我也可以講:「今天老公回來心情不好,心情不好一定有原因,妳們做女人的,每個月也有幾天會發他脾氣,那就是因果。」喜不喜歡聽?這就不用改,對不對?每個月女人因為身體的關係,一定有幾天情緒不好,情緒不好也會產生生理狀況。佛經有講,為什麼我們要發願下一世不要做女人,就怕這個,所以我們要持咒讓情緒穩定下來,而不是「因為我每個月有幾天情緒不好,讓我對老公發脾氣,所以老公回來也對我發脾氣,謂之因果。」這個不是佛法,這講人情世故,你們喜歡聽這種,要不要聽聽?(弟子們紛紛搖頭)
因為這個弟子也喜歡聽這種,所以整天不曉得自己錯在哪裡。她媽媽以前的餐廳很出名,專門跟人家講心靈,所以就將女兒帶到這樣子,怎麼教都教不懂。她媽媽以前會說:「今天你情緒不穩,沒關係,喝一杯我們的茶,喝之後靜下來想一下,哪裡讓你情緒不好?是不是這樣?沒關係,是這樣的話,以後不要做這個。是這樣也沒關係。」這是她以前講的話,我要學你們太簡單了。
永願棄捨諸欲樂。遠離罪業及癡迷。這兩句話是一體的,當你永遠發願捨棄這些欲樂,所謂捨棄不是不要,因為我們有肉體、有這個業報身,絕對會產生欲樂的感覺,但我們不是追求這種欲樂作為生命的條件,我們要了解欲樂的產生,只是因為我們這個身體、神經有這種反應、這種感覺,但是這種感覺過了就沒了,所以我們不需要一直不斷的希望得到這種感覺。
相對的,也是告訴我們修行人最怕這種毛病,有些學禪的坐一坐覺得輕安,心很舒服,通體舒泰,心情很穩。這叫欲樂。覺得今天持咒,持完之後好像心變了。也是欲樂。你們不要以為今天罵這些,是罵你們平常過的日子,其實對我們修行來講也會有問題,很多學佛的人學到後面,就會追求滿足自己某一種感覺的快樂,有些學禪坐的都希望這樣子,有些希望能夠看到本尊,這些都是錯的。
遠離罪業及癡迷。假如你能捨棄追求一切欲樂,才能遠離你所作的罪的業力,及不懂因果。你若追求欲樂,絕對不會接受因果,不接受因果就痴迷,痴迷就永遠都不能開智慧,對於佛法來講,你永遠沒有智慧去看清楚自我的問題。
若於諸染而執著。應當棄背菩提道。染就是當我們產生色聲香味觸法,就會對心產生汙染,產生了汙染而執著。最重要就是後面這三個字,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每一秒鐘都在動,只是不要執著那種欲樂的感覺。譬如我們吃個好吃的東西,就是好吃,吞下去就沒味道了,那種感覺在你嘴巴裡面短短不到一秒鐘。但是你再追求好吃不好吃,就是欲樂的出現。
你不可能沒味覺,比如我們聞到香味。仁波切持咒,你們聞到香味,再想聞清楚就沒有了,對不對?(大眾答:對。)你不想聞、不去找這個味道,這個香味就出來了,這就告訴你們不要執著。為什麼有香味出來?因為當上師在持咒,跟本尊相應,空行母開心,就會將空間裡面所有的空氣換掉,變成你們所謂清淨的空氣。所以你們會聞到這種不是人世間的香味,但是當你執著想要聞就沒有了,就跟這個觀念一模一樣。
你們要訓練自己,世間種種欲樂都是快速閃過,過了就過了,不要回家躺在床上一直想,這樣你才能夠遠離罪業及癡迷。假如你執著諸染不能遠離罪業及癡迷,就會很自然的放棄和背離一切菩提道。
經典:「所有諸欲及王位。一切誓將皆棄捨。
我於世尊教法中。願樂出家行正行。」
對於所有諸欲及王位,我誓言將一切放棄。我在佛的教導之中,願樂出家修行正法。
經典:「智者遠離諸欲境。於菩提道志修行。
應發精進勇猛心。若耽雜染背佛道。」
有智慧者應該知道遠離一切貪欲的境界,比如有些人到山林之間,看到很喜歡的境界、環境,覺得能到那邊閉關很好,這就是執著某些境界。正如我們修行不斷在精進、進步時,有些境界會出現讓你感覺到,但你不能執著它,也不能停下來希望每一次都有這種境界出現,只有不執著才會一直進步。假如執著前一天唸得很順,唸到某個字感覺很強烈,希望今天也有這種強烈的感覺,這就是欲樂。咒語是清淨的,沒有欲樂的感覺在裡面,當你創造欲樂給自己時,自然咒語就對你沒用。
經典:「我今於彼諸欲境。王位欲樂已棄捐。
勤於佛法求出離。精進願速成菩提。」
講這麼多都只是為一件事——證菩提道,我們學金剛乘也是為了速成菩提道。金剛乘有個特色:目前這一生所擁有的東西,不需要馬上丟掉,也不是要馬上剃光頭出家才是修行,但心要這樣去做。比如藏傳佛教有很多法王,他們有很多供養,最好的東西都在他們手上,這是因為福報而來的,但他們也不會一直追求這些東西來證明自己是一位法王。
這一生能學到佛法、修行佛法,是為了出離世間、捨棄輪迴的家,而不是往欲樂這方面去走。假如認為學佛是追求欲樂,而不捨棄輪迴的家,那佛法跟你無關,你就不可能證到菩提。若沒證到菩提,大乘佛法、金剛乘佛法也都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你不是剃光頭出家,沒有守比丘戒,也修不到小乘佛法,那這一生就白來了。
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出來的原因,就是怕你們這一生沒辦法做到,太多牽扯、牽掛,所以就很簡單教你們發願往生、不可少福德因緣,但你們不肯發願往生,也不肯累積福德因緣。比如我要蓋佛寺,給你們機會累積福德因緣,你們還要等,要等到錦上添花嗎?所以你們就沒辦法求到菩提道,求不到菩提道,累積福德因緣也沒有你們的份。很多人以為自己想學佛,跪下來求,仁波切就要給。那我也可以講清楚一點,假如我在學顯教的時候沒有做很多供養,我相信這一生不會遇到 法王;若沒遇到 法王,我絕對沒機會學到金剛乘;這一生得遇 法王,但假如我不肯供養布施,也不可能讓 法王傳授我這麼多佛法,所以是一環扣一環。
剛剛那個為了讓兒子有好的享受,自己不捨得去看中醫的弟子,就是慳貪,他現在還沒離開,但已開始種下墮入餓鬼道的因,他以為自己有供養,其實他是1萬元分開兩包,1千元供養、9千元給兒子,認為兒子很重要,沒有兒子不能傳宗接代;認為仁波切要保佑他平安,保佑不了還要供養?我不要錢,所以就不需要他供養了。
很多人覺得為什麼仁波切這麼嚴格?不嚴格不行,連那個出家幾十年的弟子都差一點垮了,他這個房子不丟掉就出事了。他們唸戒本時唸得頭頭是道:不可侵占常住。到了他身上,侵占覺得無所謂,還頂嘴說是十幾年前的事。我佩服你,破了這個戒十幾年了,你還敢!假如這樣的話,我就先拿房子了,多少人給我房子啊!假如沒有一個上師清楚告訴你這種事情,自己錯了都不知道,還認為自己沒有錯,還說買了十幾年!他的意思是說他拿了十幾年都沒出事,現在才出事,要出事應該早就出事了嘛!為什麼我知道他出事呢?因為叫他做大禮拜,拜得像快斷氣一樣,一定是他的身上扛了什麼業沒有講出來,所以他拜呀拜的,莫名其妙就爆出來了。我並不知道,我沒有這麼大的神通,十幾年前我看不到,因為我那時候不認識他。他覺得沒有關係,是師父給的。
大家一個不小心錯了,還不曉得錯在什麼地方。現在的社會、這個世界很複雜,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在此五濁惡世,說此難信之法?道理在此。這位出家弟子不相信嗎?如果不相信的話,他不可能出家幾十年。在此五濁惡世,很容易出事。見濁,見解的濁,出了事自己都不知道,他一定說不是他想要的。就算真的要塞給你,你就推掉,自己何德何能拿人家的房子呢?
經典︰「時轉輪聖王說是伽陀已。即於彼佛親近供養。發大信敬捨家出家。剃除鬚髮而被法服。」
你們聽啊,也是親近佛、供養佛,第一個先做供養。比如蓋佛寺,為什麼晚供養的人我就叫他們不要給了呢?因為他們不捨得供養,認為不是供養給仁波切,是供養給佛寺,有這麼多人供養不差自己一個,這就是不恭敬。
經典︰「王出家已。彼時復有六十百千俱胝那踰多人亦復發大信敬捨家出家。彼勇猛精進如來化行已畢。復於是時入般涅盤。時轉輪聖王見佛滅度悲感懊惱。收取舍利作供養已。亦復命終上生兜率陀天。」
轉輪聖王除了自己出家,還帶了一批人跟著佛出家。佛——勇猛精進如來,教化眾生的一切行為已經做完了,這個時候就入般涅盤。時轉輪聖王見佛滅度悲感懊惱。收取舍利作供養已。亦復命終上生兜率陀天。就是轉輪聖王這一生命終之後是到兜率陀天。從這一點看出轉輪聖王絕對是出家眾。
經典︰「彼天沒已。而復下生閻浮提中。於彼時分乃得成佛。號曰善行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在兜率陀天緣盡了,而復下生閻浮提中。於彼時分乃得成佛。他是來地球上面成佛。號曰善行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再講一遍,為什麼每一次講到佛的時候,一定講這麼多的形容詞出來呢?因為這麼多形容詞加起來才是一尊佛,以你們聽得懂的話,就是真正證到佛果的佛。假如少一些條件就不是佛,而是辟支佛。真正的佛是所有的條件都有,才是圓滿的一尊佛陀,才能教化眾生。辟支佛不可能是這樣子,辟支佛也是證到佛的果位,但是功德不一樣。
仁波切詢問負責佛寺的林姓弟子有沒有來?(弟子回答︰報告 仁波切,林姓弟子今天改圖,未報名。)仁波切指示,跟他講沒來都要報名,不可以說改圖不來,假如再有一次就叫他永遠不要再來了。(弟子答:是。)
現在是農曆8月,目前我安排農曆9月會在寶吉祥佛寺做息、懷、增、誅四個火供。佛寺裡面以後完全不准使用任何燃燒汽油的機器,佛寺除了有個廚房,煮飯給出家眾和閉關的人吃之外,所有外來賓客都不接待,任何人都需要離開到外面吃飯。不像別的佛寺有食堂讓大家開心,有師父會來跟大家一起用膳。
佛寺是個修行的地方,不是娛樂場所,不是做生意的場所,也不是旅遊勝地。寶吉祥佛寺開光之後,開始開放給人參拜,第一個條件就是曾經捐款給佛寺的信眾,每天只限100人,超過100人就不接受,再求也沒有用,因為佛寺不是旅遊勝地,是修行、學佛的地方。
3個月前,苗栗有位前長官問村長,說想要去參拜一下,於是跟他說,現在有捐過錢的信眾,每個禮拜六都可以安排去參拜,佛寺開光以後只開放100個人,他就傻在那邊不講話。我以後就是這樣子,就是100人。除非臨時有官員來查,查完請他們離開,不需要他們參觀我的佛寺。因為花了這麼多精神、時間、金錢,都是為了要給眾生一個修行的地方,為直貢噶舉在臺灣留個法脈,其他都不重要。
佛寺大殿裡面沒有洗手間,洗手間都在外面,所以大家不要帶水進去,如果帶進去,在門口就會幫你們丟掉。為什麼呢?你們帶的水不曉得乾不乾淨,喝不完就倒在那邊。也不准帶甜點、餅乾之類的東西,否則你們突然善心大發餵魚,搞得佛寺全部都是螞蟻。你們要清楚那裡是郊外,不可能沒有螞蟻,牠們只要嗅到一點點吃的味道就進來了。所以請你們不要覺得自己很慈悲,說要帶一些吃的,到時候看到鳥就餵,這樣我絕對會趕你們走。整個園區都有錄影機,誰給我搞怪,我絕對會看到你,到時候你就知道錯了。
仁波切帶領弟子修阿奇護法和迴向儀軌後開示︰
以前我曾經看過一個關於出家人的傳記,裡面有個小故事,出家弟子聽一下。這個故事你們應該聽過。有一天有一個出家人去佛寺掛單,睡到半夜,聞到寮房的窗口有木頭燒起來的味道,所以他打開窗一看,看到一個出家人的鬼,脖子上面戴著火燒的枷鎖,擱在窗口欄上面,所以火就燒起來了。掛單的和尚問鬼:「你做錯什麼事?這一生受這種罪?」鬼就跟他講:「我上一世是佛寺的住持,有信眾捐錢說要做佛寺裡面的佛像等等,但是我將錢挪去蓋寮房,所以死了得此報。」他沒有給自己用,聽到了嗎?(出家弟子回答:是。)
你們就不怕?人家還不是拿去給別人用,只是拿去蓋寮房而已,死了要扛著一個火燒的枷鎖來還。出家人這麼容易拿人家的供養嗎?尤其很多顯教的佛寺,信眾供養的時候沒有告訴師父要做什麼,只說師父幫我怎樣。你們以前的供養都是這樣子。師父也會忘記,因為太多人供養他了,但是對方講過,他就要做。
從開天闢地到現在,為什麼我從來不支協會一分錢?就是怕這個因果。你們供養給我就供養給我,假如你們說供養給仁波切,希望仁波切要幫你怎樣,那你要寫清楚,不要害我。假如供養給我,我就收了。你供養給佛寺,我沒有支佛寺一分錢,我知道因果、我怕因果。很多人都不怕因果,以為轉一下用途而已,也不是自己用,他只是拿這個錢蓋寮房,還是用在佛寺裡面,但是因為人家指定要做佛寺裡面的佛像。
所以上一次我開始募款的時候就告訴你們,不要指定給我做什麼,就是捐款給佛寺就好了,有沒有呢?(大眾回答:有。)現在才知道答案。為什麼剛開始時跟你們講不要說捐這根柱子、捐這個那個,因為我會忘,你們要害仁波切犯因果?現在很流行說這塊磚是自己捐的,上面有自己的名字。你們真的不相信因果、不怕因果。
這段故事我記得很清楚,連人家拿個錢給你做什麼,你不幫他做到,你就會有事。就像現在你們全部拿人家薪水,老闆叫你做什麼你不做到,你就有事。什麼事?以後要來還。如果還故意將它做錯,更加有事。這個世間就是這個樣子,給和收,欠和不欠。這一生為什麼我現在家相,不現出家相?因為有太多問題在裡面。我是在家可以守得住。因為我不靠你們,但出家人沒辦法。
我所有的出家弟子以後住在佛寺,不准收信眾一分錢的供養,給我知道的話馬上趕走。聽清楚沒?(出家眾回答︰聽到。)為什麼不准收呢?第一,怕他們犯這個因果。第二,怕他們大小眼,說這個人每次來都給供養,要對他好一點。所以現在除了兩個出家弟子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我在養,這就是你們的仁波切。你們的仁波切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因果。你們是天也怕,地也怕,就是不怕因果。
就像這個弟子說自己懺悔,懺悔有什麼用呢?一直驕縱自己,重複犯錯,為什麼會重複犯錯呢?因為對欲樂不放棄。我也是從一個在家的開始修,我很了解在家的需求和想法。在家只不過是這一生得到這種因緣,而得在家相,但不代表一定就是這種生活方式和想法,我們要調整自己。我不是叫你們全部出家,你們也沒有資格出家,但是根據佛經所講的,你要懂得怎麼捨。捨,不是說馬上不要、不接受,並不是這樣,而是放輕、放下,這樣路才會走得越好、越遠,假如你一直執著在這種東西就沒有辦法。
我們人生很快過完,仁波切要蓋這個佛寺也不是讓自己出名,什麼都不要,就是做好就好了。我這個佛寺不需要大肆宣傳,也不希望是個旅遊勝地。假如是個旅遊勝地,這個佛寺很快就毁掉了。佛寺就是閉關、修法的地方。
更新日期:2024 年 9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