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4年04月07日

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

上次講的有句話,供養尊重常恭敬。大家一定要記得清清楚楚。

尊重跟恭敬是兩件事,中文博士解釋一下,什麼叫尊重、什麼叫恭敬。(中文博士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尊重是尊敬對方,尊重是以世間法、倫理上面去尊重,可是恭敬的話,是完全的投降。)你這個中文博士是怎麼混回來的?以我這個高中的中文來解釋一下。你們會不會不尊重你父母親?(大眾答:不會。)會啦,你們整天都頂嘴,哪裡有尊重?(與會大眾笑。)還說不會?沒頂過嘴的舉個手給我看。

為什麼我們會尊重一個人?除了品德、學問、經驗等等值得我們尊重外,我們沒有而他具備的,我們就要尊重他,是不是這樣?(大眾答:是。)為什麼要尊重老闆?因為老闆發薪水給你。所以我有員工說:「我不曉得如何拿捏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這就是不尊重!你尊重的話就知道老闆要什麼。假如你很尊重一個人,就會很清楚他要什麼,絕對不會做一些不尊重他的事情。譬如說這個人的學問比你高很多,你卻跑去問他究竟懂不懂,這樣是不是不尊重?(大眾答:是。)

譬如說一個人做了很多好的事情,一直幫助別人,也許他沒有學問,你要不要尊重他?(答:要。)為什麼要尊重你的父母親?因為他們生你、養你。為什麼要尊重老闆?因為他發薪水給你。你反駁說因為你有工作,所以他要發薪水。沒錯,但如果沒有老闆做生意,你拿得到薪水嗎?老闆要負責賠錢,你沒有負責賠錢。根據《勞動基準法》,老闆就算賠到什麼都賣光也要發薪水,除非他宣告破產。就算老闆窮到沒錢吃飯,都要發薪水,你要不要尊重他?(大眾答:要!)尊重是什麼意思?他講了算!是不是?(答:是。)

你們都習慣反駁,現在流行西方那一套。昨天我看到一個節目,說臺灣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不太發問,國外的學生會盡量發問,這就是東西文化的差異。差異在哪裡?為什麼西方學生要發問?因為個人主義,所以他不尊重老師,認為自己來上課,不懂的,就問到老師辭窮為止。假如問了老師卻沒答案,你會怎樣?所以老外講的Respect意思是「我怕你」,而不是尊重。為什麼講:I respect you?因為你有權勢、有能力,你可以修理我,所以 I respect you,否則的話不會尊重你。但是我們東方文化,只要對方高於我們,我們就要尊重他。他的身分地位高於我們,甚至他的歲數高於我們,我們都要尊重。國外沒有這一套,所以為什麼佛法在國外只有皮相而沒有內容,因為他的Respect跟中文所講的尊重是兩碼事。英文的Respect就是因為我怕你才respect you,因為你有權勢,可以修理我。

中文的尊重,就是只要他能力超越我,比我厲害、比我能幹,就要尊重他。現在流行父母親跟孩子做朋友,像有個弟子說跟孩子做朋友,就是胡說八道的事!倫理顛倒了,從古到今,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沒有說跟孩子做朋友,如果這樣就沒倫理了,孩子自然就不需要尊重父母親。為什麼現在孩子喜歡頂嘴?因為現在我們全部吸收西方人的文化,以為那套行。假如那套行的話,現在西方就不可能一直在沒落。所以若學不到尊重這兩個字,不管是學佛也好,職場也好,都很辛苦。難道不准發問嗎?除非老師叫你開始發問,老師沒有叫你開口,卻一直舉手,就是不尊重老師。

恭敬是什麼意思?沒有尊重,自然不產生恭敬。譬如說現在教佛法,佛教你一就是一,沒有一加一,沒有一減一,你偏偏按照自己喜歡就一減一,那就不恭敬,就修不出來,沒辦法修出來!叫你們不要這樣,偏偏不聽話,要做自己喜歡做的,做到有一天覺得滿意了,才回頭聽話。這謂之不恭敬。為什麼西方人整天找問題來整老師?因為對老師不尊重、不恭敬。以為考倒老師就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西方是用淘汰的方式,跟孔老夫子所講的有教無類不一樣的,佛法也是。

佛法不管你出身是什麼,有錢、沒錢;有身分、沒身分;有地位、沒地位,以佛法來講都是平等,上師教你就是平等心教你,沒有分彼此。接受教導的人假如不起恭敬心、不起尊重心,佛法就跟你無關。所以這邊特別提這句話:供養尊重常恭敬。就算你看到一個上師做一個動作不是你喜歡的,你都要恭敬,因為那是他的生活習慣,跟你無關。你的生活習慣,別人可以接受嗎?一定要別人做的跟你一模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恭敬上師,是因為他犧牲很多事情來修行佛法,進而教導我們,我們是不是要恭敬呢?(大眾答:是。)你們還是有很多疑問在心裡面,想著他講這個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我沒有能力知道?除非修到法身菩薩,可以用佛法跟佛來對答,否則的話,你沒有資格,只有聽的份。我常常打個比喻,我們都唸過小學,一年級第一天上課的時候,誰敢不聽老師講話?不管老外也好,中國人也好,頭一天絕對很聽話。叫你坐就坐,叫你書放好就放好,絕對很聽話。因為知道自己不懂,要尊重老師。等到學了一點,就以為自己懂了,開始不尊重了、不恭敬了,再加上現在網站這麼發達,打開Google(網站)就有一堆講佛法的,你們就覺得:「我看就知道了,還需要你教嗎?你罵我,我不喜歡,我就離開,回家看Google就有了,他也是講《寶積經》,你也是講《寶積經》,有什麼不一樣呢?都是一個經啊!」這種不尊重、不恭敬、也不供養的,沒辦法學到佛。

我還記得有個75歲的老先生,他來見我時就沒有尊重心,只是想利用佛跟上師給他好處、給他舒服過好日子,所以他就沒有生起尊重心,一罵就走了。假如你尊重一個人,他講你的缺點,你會生氣嗎?假如你對一個人恭敬的話,他講你的缺點,你感激都來不及了,還會生氣嗎?所以離開的人都是沒有尊重、沒有恭敬的人,從小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了。

這句話,不管是初學佛法,到成佛之前,都要記得清清楚楚。只要稍微放鬆一點,不供養、不尊重、不恭敬,佛法就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有的時候佛經講一些話,我們好像也知道,但是做到沒?供養,大家都知道;尊重,大家也知道;恭敬,大家也知道,但做到沒?不是假裝對我很恭敬就是恭敬,要從內心裡面恭敬,在佛法裡面接受,要聽進去,會去做、去執行,才看得出來自己的缺點在哪裡。

當你說不懂得怎麼拿捏,就表示你不認同自己有缺點。假如你認同自己有缺點,聽話去做事,怎麼會需要拿捏呢?重要不重要,不是你決定,但是很多人都犯這個毛病,就是我們所講的「不知道輕重」,為什麼這樣子?因為他的拿捏方法是對自己有利的就認為重要,對自己不利的就不重要。有利是什麼意思?自己會不會講錯挨罵?乾脆不要講,偷偷摸摸在後面做事。養成這種習慣,慢慢的就會破五戒,其中一戒打誑語,兩舌、惡口,在目前商業社會很容易犯這種毛病。

你如果尊重上司,不管他怎麼誣衊你、冤枉你,用《佛子行三十七頌》來看,就知道他沒有冤枉你、誣衊你,是你自己有問題。但是世間人都學西方人的文化,The first target(第一個目標)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沒有錯,但是以佛法的觀念,要考量保護自己時,有沒有傷害到別人?假如因保護自己而傷害到別人,這個保護就有問題,就會作惡業而自己不知道,還認為是對的。

很多事情我們用佛法去處理就不會結怨,也沒有後遺症。不是說學了佛法就什麼事情都不處理,我們還是要處理事情,但用佛法的觀念去處理,就沒有後遺症,也不會跟人家結怨,否則的話就會結怨。就算你認為對方是錯的,但以佛法來講沒有對與錯,都是因果因緣。想個方法讓自己不受這麼多傷害,讓對方也不要受這麼多傷害,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世間人感覺到自己受傷害,第一個想法就是想補償回來。當你想補償自己所受的傷害,就會傷害到對方,這個怨就會越結越深。就算在某個狀況下,他非要答應你不可,也不代表他不怨你、不恨你,下一世你們絕對互相牽扯在一起。就算根據法律來說是他錯了,他應該做些什麼事來賠償你,但我們也有很多方法,讓他即使賠償也覺得你放過他。所以為什麼學佛?學佛就開智慧,了解很多世間事,就算現在的出家人也離不開世間在活。假如什麼事情都用世間法來處理,那不如不學佛。

我們不是不用世間法,但世間法裡面也涵蓋佛法。所謂佛法的定義是什麼?慈悲。慈悲的定義是什麼?不要懷恨、不要記仇,不要窮追不捨將對方打死為止,否則會為未來世種下一個很重的惡業。學佛是可以幫助我們未來不會再有不好的事,但重點在做的過程裡面,你自己要懂。

所以供養尊重常恭敬,大家要知道這個事。

學佛之後人的個性就會改,假如你覺得你的個性還沒有改,表示你沒學佛!覺得自己不曉得怎麼拿捏哪個重要跟老闆講,哪個不重要不用跟老闆講。但是關你什麼事?老闆來決定重要不重要,對不對?也許小到一顆芝麻,對老闆來講很重要;可能大到一百萬,他覺得不重要。最重要是什麼?不要製造煩惱給別人。你憑什麼來幫我決定呢?很多人都喜歡幫人決定,可以,除非你到我這種階段,有能力知道他的事。

兩個禮拜前有個孩子跪在我前面,我說你鞋子再不放好,我叫你媽全部丟光;你書包不整理好,我叫你媽把書包丟掉。只有我可以講,因為我看到了。你們沒能力看到,就不要給人家添新的煩惱。要去處理,但沒有急到馬上要解決問題。現在整天在馬路上打架是怎麼來的?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就打起來了。這是平常養成的生活習慣,覺得自己一定對,別人一定錯的;就算自己錯,別人也是錯。這樣不打架才怪。

學佛就要了解,不是為了自己一點點利益來學佛,真的要改掉自己的Character、Personality,你的個性要全部改掉。若你還是這樣子,就表示你沒學佛。以前我年輕時,在尖沙咀說我的名字就OK了!(大眾笑)你們沒有我這麼猛吧!我一個人可以單挑幾個,你們沒有我這麼猛,但我都可以改,為什麼你們不能改?在座的男生誰敢一個打三個?舉手給我看。(現場沒有人舉手。)全部窩囊廢。(與會大眾笑)但是你們平常脾氣一來,就打遍天下無敵手。所以碰到這種上師,你們很可憐,因為我什麼世間事都碰過,十幾個人打我一個,我也打不死,照打回去。你們這些男生試過嗎?沒試過!所以在我面前千萬不要囂張,有什麼好囂張的呢?雖然說你們當過兵、拿過槍,但你們沒有實幹過,我都能改,為什麼你們改不了?平時看起來一個比一個勇,碰到有事的時候每個都是窩囊廢。

今天講這些事只是希望大家要了解,我們學了佛法,不是一直持咒讓自己身體好、讓什麼事順利!你的個性改了,自然事情就變了。為什麼你有這麼多不好的事情出現?因為個性沒改,還是這樣子做事情,所以一直添麻煩!意思是這個菜已經煮得很鹹了,卻還是一直加鹽下去,鹹到苦了,就這樣來的。

這邊所講的話大家要記得,就算你目前做不到,但要清楚記得。

經典︰「我共汝發平等心。修行無上菩提行。」

平等心在學佛是很重要的。沒有誰高誰低,也沒有哪個佛法比較厲害、哪個比較差;哪個法門特別厲害、哪個不厲害。不是!只是每個眾生因緣不一樣。好像直貢噶舉有五十個本尊,你怎麼修?在法本裡面,我們祖師累積了五十個本尊,就是這五十個本尊常常跟我們有因緣,所以他將這五十個本尊累積起來,但真真正正加起來要有幾百個本尊,你怎麼修?不可能。譬如仁波切修一個本尊,修到現在快五十萬遍了,修了兩年。怎麼修?就是平等心。

平等心就是當你聽到、學到這個法門之後,不要產生是不是再修別的會更加厲害的想法,那就不是平等心了,因為所有佛法的根本基礎就是菩提心,只不過是它的用處、用法可能有一點不一樣,而不是說這個法門比那個法門厲害。譬如說有些學金剛乘的、學密宗的人,希望學很厲害的金剛部,以為這個比那個猛,或這個比那個厲害,這樣就沒有平等心,怎麼修都修不出來。因為每一尊金剛跟每一個眾生的緣不一樣,過去世你修這個金剛,自然他會跟你產生因緣。

很多人以為學密法,學最凶猛的就會很厲害,可以壓很多東西。錯了,假如沒有平等心,自然就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自然就沒有菩提心,自然就修不出來。沒有菩提心而學金剛部的,假如金剛部本尊來了會將你嚇死,你會死掉。因為當他來時,不是你們覺得的溫溫和和,而是打雷、地動,很猛的,不是你們所想像的。

所以這兩句話很重要。我共汝發平等心。我跟所有眾生發平等的心。所謂平等的心,不是說佛現在證得佛果,我跟他平起平坐,不是這個觀念。而是說我今天發這個平等心,是因為眾生皆有佛性,眾生都跟我平等。今天我修行佛法,不是因為修行佛法以後有比較高的階位,而是我修行佛法有高的階位,是為了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眾生。最近有這個大地震的產生,怎麼來的?眾生的共業。仁波切常常講,就算我們過好日子,一旦臺灣有事,大家都不好過。為什麼要強迫你們一定要多唸?就算我們沒辦法轉動這個共業,至少可以減輕它的殺傷力。其實幾年前,我已經知道這個事情會來了,就一直修、一直修,看能修多少就修多少。所以才會修行無上菩提行。因為你沒有平等心,就絕對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絕對修不出菩提心。

平等心很重要。所以我們對法要平等心對待,對眾生也是要平等。在佛菩薩眼裡沒有壞人、好人,只有因果、因緣。他有這個因緣來祈求,剛好有這個緣分,就一定會幫他。我也有些弟子做過不應該做的事,我還是幫他,因為他來懺悔、他來祈求了。所以在佛菩薩眼裡,這個人壞得不得了,可以不理他嗎?但是壞的人也有佛性,只要他佛性顯露的那一剎那,發大懺悔心來懺悔,身為上師不是一定要幫他解決他的惡果,我沒辦法幫他把惡的果消滅掉,但我可以幫他未來不要再種惡的因、得惡的果,這就是平等心。

我們對任何修行人也是平等心。只要這個修行人證得果位,就算他在世間的地位沒有這麼高,但是他利益眾生從來沒間斷,就算他不是法王,我們都要尊重、恭敬。但是世間人很奇怪,對地位越高的那些越尊重恭敬,對下面的就不尊重、不恭敬。這樣不對!假如以佛法來講,只要一個修行人肯守一個佛所教的戒,我們就要對他恭敬,因為我們沒做到。但是我們就很喜歡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

經典:「我今亦發精進力。為利一切諸有情。」

這兩句話就是說,今天我修行,精進不是每一天要唸多少遍、拜多少遍,重點是「不斷」,一定每天做,等於每一秒鐘我們需要呼吸,每天我們一定要吃東西、一定要喝水,我們就不斷在做,不能停下來。「精進」什麼意思?我們在做的時候,不要有太多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只是為了成佛、解脫生死、利益眾生去做,這樣謂之精進。假如為了自己身體健康,為了自己得到些回報,就算一天拜兩千遍、三千萬遍都不精進!

第二句話,為利一切諸有情。仁波切每天修兩個多、三個小時,為什麼?為利一切諸有情。我不是為自己!假如我為自己,講句比較誇大的話,我修很多了,隨便一個咒語都過百萬遍,你們可以唸到嗎?但是我還要繼續精進去修,為什麼?因為我還沒證到佛果,我沒有佛的大威德力、大能量去普度一切眾生。所以表示我沒修夠,還要繼續努力下去。為了什麼?利益一切有情。「一切」,不是我們區區一千多人,地球上有很多眾生,很多眾生需要佛法的幫助。在虛空裡面有六道的眾生,所有眾生都需要佛法的幫助。

在佛法、在法本裡面有講:「過去世未度的眾生,希望這一世我能度他們。」為什麼過去世還有些眾生沒有給佛度掉?因為跟這尊佛無緣,所以還有很多眾生還沒被度。我們這一生,希望盡量去度那些還沒被度掉的眾生,所以才有法會,還要講佛法。自己要修行,就為了度一切眾生。

你們現在沒有能力度眾生沒關係,只要發這個精進的心,有朝一日一定就有能力。這個能力什麼時候會到?我也不知道。假如大家有這個心共同來學佛,這種善的共業就很大,只要大家共同發這個心去學習佛法,這個力量是很大很強的,就可以利益很多有情眾生。至少對你們自己的家族、親戚朋友,包括臺灣這塊土地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假如你自私自利,什麼都為自己的,那就是不精進了。不精進的話,當然就跟佛菩薩、跟上師的心不一樣,再修也沒用;再修下去,都是修下一世的一點點人天福報,絶對修不出功德。沒有功德不可能轉動自己的業力,功德修出來就能轉動自己的業。

有弟子講自己不懂得怎麼拿捏,為什麼不懂?因為不懂得捨。法會前都唸要捨,愛憎住平等捨,不懂得怎麼拿捏就是因為不捨,每件事做出來都希望人家說他真的會做事、做得很好,這就不懂得捨,這是平常修出來的。

平時常供養、常尊重、常恭敬,當遇到事時,心就會自然流露,不需要做作,這個不是故意做出來的,佛法就會幫助我們做這種事,但我們都捨棄佛法、要求世間法,所以大家要謹慎。所以為利一切諸有情要精進。

經典︰「遠離諸欲及身命。血肉枯乾無所辭。」

這兩句話你們做不到,上次我舉過例子給你們聽,我在拉其雪山閉關的時候就接近血肉枯乾無所辭。還有一次我流血流到剩下多少,黃醫師?(黃醫師報告:仁波切那次出血時,整個生命的強度只剩下10%到20%而已。)這就接近血肉枯乾無所辭。他在針灸的時候,我還跟他講不要這樣子罵女兒,而且還教他針灸我哪個部位。這就是做到這句話。當時我已經要死了,(問黃醫師)我教你幫我針哪個穴是不是?(黃醫師報告:是,仁波切還指導弟子要怎麼下針、要針哪個位置,仁波切還叫弟子不要再打女兒。)(與會大眾笑)

我要死了還是不捨眾生,就是這兩句話。遠離諸欲及身命。意思是說,他能救就救;救不了也沒關係,但是他比我重要。聽懂這句話!很多人會怪醫生沒有醫好他的病,但是你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你的業重,碰到一些和你沒有緣的醫生,明明不可能出事的,但是你聽他講的就出事了。

遠離諸欲及身命。血肉枯乾無所辭。這是大丈夫的行為,所以我常常講不要命的人才能修得出來。拜託你們要命,因為你們不要命的話,就沒有人供養,所以你們要命,但是我可以不要命。所以說你們為什麼要聽話。遠離諸欲及身命。血肉枯乾無所辭。這兩句話我不敢說做到百分之百,但是我真的做到。在拉其雪山的時候沒有東西吃,但是我每天一樣在修,而且是修最難修的法門。為什麼能夠修出來呢?就是這兩句話。在拉其雪山上面三個月,任何欲望都沒有、都要遠離以前跟大家提過了,連晚上做春夢,假如有精出來就要從頭修。譬如說三個月是90天,如果剛好在89天半出現這種事,就要從頭開始修。

很多人說我是在家的,怎麼修呢?奇怪,我就修到了,怎麼來的呢?就是精進心、菩提心。你們沒有發到這種心之前,真的要乖乖聽話。仁波切叫你們唸就唸、叫你們拜就拜、叫你不要這樣就不要這樣,真的要聽話。假如你有菩提心,才能支持你的肉體,才能做到遠離諸欲及身命。

因為這兩句話做到了,我才有後面。為什麼能興建這麼大、這麼不容易蓋的佛寺呢?都是這些累積起來的福報,這也是用在眾生上面。我很清楚我有什麼福報,如果不蓋佛寺,用個方法,這些錢也可以到我的身上,對不對呢?倘若我沒有這個大福報,哪裡會出現捐錢蓋佛寺的人呢?聽起來好像是他們為了蓋佛寺而捐錢,但是這是因為我的福報而發動這批人,換句話講,我也可以發動他們將錢弄到我的口袋,但是我沒有!就是遠離諸欲及身命。為什麼要遠離呢?因為你不遠離諸欲的話,怎麼修呢?現在我不勸你們學我這樣子,因為我是苦命人,你們真的是命好的人,命好的人的修法就是聽話。我這個苦命的人就是很辛苦,不要命一直做,做到出現為止。你們這些好命人就要聽話,千萬不要用自己認為對的想法。

經典︰「願於千劫盡修習。」

他的願更加大。法王寫給我的長壽祈請文寫「住百劫」,所以這個童子修得比我辛苦,他是千劫盡修習。換句話說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他謙虛,認為自己要經過千劫才能夠成佛果;另外就是他在千劫裡面累積很多功德,當他成佛的時候,這尊佛可以度很多眾生,因為他的福報很大。法王幫我寫百劫,可能他知道我做不到一千個劫,第二就是怕我太辛苦,因為我已經很辛苦了,百劫夠了。一百劫的時間也不短,都是幾十億萬年來算。

經典:「精進志樂菩提道。」

他的重點就是菩提道。

經典︰「常思安住曠野中。及樂山間寂靜處。」

常常思惟安住在曠野中,以我們的解釋:我們在家眾就算住在城市裡,應該很清楚城市是給我們身體安住的地方,我們的心不能夠安住在這個城市,我們應該要了解修行要在人稀少的地方。所以我們寶吉祥佛寺挑選的地方有個特別之處,就是前後左右沒有鄰居,一條路上去就是寶吉祥佛寺。現在後面是一個工廠,以後怎麼改變,我不知道,總之沒有鄰居,也就是我們在曠野裡面修行。及樂山間寂靜處。在山區寂靜的地方可以居住下來。

經典︰「為求無上大智慧。於法清淨得自在。」

為了求無上的智慧,於法清淨得自在。於清淨的法得自在,生死自在。

經典︰「舍利子。時彼淨持菩薩於千歲中。一彈指頃曾無睡眠及諸懈怠。況復夢想。」

淨持菩薩在一千歲之中,一彈指頃,一彈指這麼短的時間,他都沒有睡覺也沒有懈怠,更不要說他在夢裡面懈怠。

經典︰「又於千歲不求安坐。除諸便利。乃至一彈指頃亦不胡跪。何況坐臥。」

他也不會找張椅子很舒服的坐下來。我們都有這個毛病,回到家先找沙發躺一下,躺個5分鐘才起來,這個就是安坐。除諸便利。就是他要做一些事情,譬如說要坐下來才能做的事,包括打坐在內。乃至一彈指頃亦不胡跪。甚至他連跪下來都不會,就是一直打坐。曾經有人問密勒日巴尊者是怎麼修的?密勒日巴尊者說他就是整天一直打坐,《密勒日巴傳》裡面有寫,有人不相信他,因為對方是男生,尊者說你不相信,那我給你看我的屁股。他打坐坐到屁股長繭,也就是說他沒有睡覺,都是打坐。這當然不是你們能做的事,否則到時候屁股長繭就不好看,所以千萬不要做這種事。

在佛經裡面會講這種事,正如密勒日巴尊者和其他的大成就者都講,為了幫眾生、為了你們,應該要修的法都修好了,只要你們跟著我修好的法去做,一定有一天得成就。意思是你們不需要這麼辛苦去修了。譬如說我現在一直修一個本尊,有的時候我在想這個本尊怎麼修得出來呢?他自己怎麼修得出來呢?那一定經過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方法才能夠得大成就。今天他用慈悲心寫這個法出來,我們後人跟著去做,我們跟他一樣可以得成就。

所以為什麼跟你們講要聽話。雖然仁波切沒有修到像他們這麼苦,但是我絕對比你們苦!這個你們應該同意吧!不相信的話不要說把你們關在拉其雪山,以後如果把你們關在佛寺三個月,我看你們一個月就開始發瘋了,開始想這個、想那個,跟著就說想放棄不想閉關了,再閉下去也沒用。所以佛經講這種修行方法,對於不是大根器的人來說,不要去做。你們會說不是要學他們嗎?沒錯,但是問問自己是什麼根器?你們這些劣根器的,只要聽話去做,按部就班去做,一定會有些效果出現。

你們不要學他們,學我就好,假如想要去拉其雪山閉關的話跟我講,報名後我就送你過去。一個禮拜你就滾回來了,絕對沒有優待你坐直升機去,讓你走上去。(大眾笑)以當地人的腳程,7天就可以走到,你們大概要走兩個禮拜。兩個禮拜沿途沒有民宿給你住,也沒有小木屋,沿途都是樹林、山邊,找塊平地躺下來就睡了,有水就喝,是從雪山流下來的溪水,冷的、冰的,你想燒水都燒不開。所以你們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那就要謙卑一點。就算你想要苦修也沒有這種條件,沒有這種福報和資格。你說你要苦修,試試看,你的身體就撐不住了。

有人會說有很多人苦修,自己不行嗎?不行就是不行,沒有這種大根器、大福報、大因緣,真的修不出來,不是修到生病,不然就是連命都沒有。要苦修的話,必須要將自己的福報累積足夠才能苦修。密勒日巴尊者為什麼能苦修?因為捨生命。他修到剩下皮包骨,沒有東西吃,就吃了一種叫做蕁麻的植物,吃一吃皮膚變綠色。我吃白水煮白麵,照道理應該變成白色才對,可是我的皮膚沒有變成白色(大眾笑)。尊者沒有東西吃,也沒有養一頭牛來喝牛奶,也沒有做麵包,什麼都沒有,只是每天在山頭找蕁麻吃,撐飽肚子不餓就修了。你們沒有這個福報,不要想說要學密勒日巴尊者,只要一天你就拉肚子。

這只是告訴我們,這些大修行者絕對不是從石頭蹦出來的,都是經過一番苦修才能得到成果。所以後面要跟著去做的人,除非你真的有根器,而且你的身體狀況不一樣,能夠做到剛剛講的血肉枯乾無所辭。仁波切在拉其雪山三個月,真的是血肉枯乾。每天沒有東西吃,都吃什麼呢?除了 法王會看中文之外,其他的人都不會看中文,就算你寫字求救也沒有用。法王常常也會突然間不認識某個中文字,稍微深一點的字會來問我是什麼意思。

這段佛經是告訴我們,任何菩薩絕對不是因為燙幾個疤就是菩薩,也不是受個菩薩戒就是菩薩,絕對是經過一番修行的過程而證果,才能利益一切眾生。今天還沒有成菩薩之前,絕對要聽話。第二,一定要發大願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千萬不要給自己任何理由說自己絕對行、絕對會乘願再來。你們沒有一個能夠乘願再來,因為在座的諸位沒有一個做過血肉枯乾無所辭,更不要說做得到,怕餓死、又怕這個、那個,怎麼修呢?沒有辦法修。

所以說一定要發大願去阿彌陀佛那邊,不要給自己好臉色看,不要一直告訴別人你行、你可以,說你只是不知道怎麼拿捏才做錯事。為什麼我在 法王面前沒有做錯事呢?很簡單:尊重恭敬。不知道就去請教,被罵也一樣請教。所以為什麼我常常說怕挨罵的人是最壞的人,因為他準備做壞事。不懂就不懂,不知道就不知道,去問就好,被罵就好了。偏偏就不問,想表現自己是完美的人。這個世間沒有完美的人,就算真的證到菩薩的果位,在沒有到法身菩薩之前還不是完美,只有佛才是完美,完完全全沒有缺陷。

今天跟大家講《寶積經》,外面道場很少講,因為《寶積經》是講給菩薩聽的。所以剛剛所講的一切事情就是告訴你們,所有的菩薩絕對不是僥倖而得的,不是發個願就可以做到,要真的去做才有機會做到。不是每天唸幾千遍、坐在那邊打坐想一想就可以成菩薩,並不是這樣子。

經典︰「恃彼菩薩。又千歲中。食時持鉢游行乞食。於彼施者。亦不觀視是男是女童子童女。化利有情心行平等。却詣本住三觀世間然後乃食。」

因為以前都是乞食,沿門托缽沒有煮飯,現在南傳佛教還是這樣子,但是南傳佛教有點變了,和古制不一樣。這邊是說他托缽乞食時,不看對方是男是女童子童女,只要化利有情心行平等。他對眾生所施捨的食物都是平等的接受、平等的迴向。

却詣本住三觀世間然後乃食。他在吃飯之前,身口意本住。所謂本住,不是他住的地方,而是他今天這頓飯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吃這頓飯?吃了這頓飯之後,他未來是為了什麼事?他想清楚之後,才能夠吃這頓飯。而不是說一桌飯菜在桌上,拿個缽、唸一唸後就說這個菜好吃,你要多吃,這樣是不對的。要看清楚才吃飯,意思是說今天人家布施供養,我們怎麼樣讓對方接受到供養的功德和福報;接受供養福報的人,要將供養的功德變成是去利益眾生,而不是拿了些好處。包括吃飯,很清楚吃飯是養活自己的色身。但是吃飯養活色身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怕餓、怕沒有營養而去吃嗎?並不是,而是反觀我們因為有這個業報身,非吃不可。既然要吃,我們吃下去之後,能不能因為吃而對眾生產生功德呢?

再觀我們身體裡面本來就有很多眾生,正如佛經所講的肚子裡面有蟲,我們吃食物下去,表面上看起來營養我們的身體,其實是身體裡面的蟲幫你吃,吃完之後牠排出來的大便就是你的營養。肚子裡面全部都是蟲,我們現在吃益生菌就是菌,但古代沒有「菌」這個字,所以都叫做蟲。修行人吃飯不是跟我們一樣,飯菜一擺好,一入座唸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唸幾句話後就開始吃,並不是這樣子,而是要先觀想,觀想是讓這些眾生知道,知道眾生施捨給他飯吃,他要有感恩的心。

因為有感恩心,所以不管是蟲也好,累世冤親債主在你的身體裡面也好、鬼也好,得到供養後,他對你的嗔恨心才會消掉。有些鬼還在身體裡面,不要以為學佛了就沒有鬼,只是這個鬼不會現出來。譬如說在法本裡面有講,很多人心臟有病就是鬼將蟲丟進你的心臟。譬如心臟突然有細菌感染、有感冒的菌跑進去,這都是鬼丟的。有一個法門專門治這種病,我有學到。

« 上一篇 - 返回法會開示 - 下一篇 »

更新日期:2024 年 4 月 11 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