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4年03月10日
法會開始前,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為四臂觀音佛像進行灑淨驅魔儀軌後升法座,開解《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
仁欽多吉仁波切心心念念利益眾生,七年多來傾盡全力擘畫興建寶吉祥佛寺。因興建佛寺建造諸多佛像之故,出現製作四臂觀音聖像之殊勝因緣。仁波切應弟子之殷切祈請,特別賜予六百尊珍貴的四臂觀音佛像,讓弟子們能請回佛像恭敬供奉。在歷經多時的苦心安排下,今日法會開始前,仁波切為第三批四臂觀音佛像進行灑淨驅魔儀軌,妙香滿室,大地震動,不可思議。與會大眾親見 仁波切殊勝的加持力,內心感動,讚歎不已。
灑淨驅魔儀軌圓滿,仁波切升法座,持誦六字大明咒許久,慈悲法音如天鼓自然之音嗡嗡迴響,深遠宏亮遍滿十方,攝受一切眾生皆得法益。亦令與會眾等的煩惱心得以暫停,顯露清淨本性,領受 仁波切殊勝的佛法教導。大眾感受一股暖流注入,全身發熱,現場妙香馥郁,安靜祥和。
持誦結束後,仁波切賜予珍貴的開示:
這個禮拜繼續開示《寶積經》。上一次講淨住童子供養衣服給佛,所求的是未來能跟佛一樣利益廣大眾生。他所求的四無量心、離開輪迴、讓眾生不會再有生老病死苦,這些都是我弘法幾十年一直不斷在做的事。他所發的願沒有一個字說讓自己過好日子,也沒有一個字說讓自己發財,都是為了利益眾生。
佛經不是用來教訓你們,也不是講故事,是給你們一個榜樣學習佛法,假如當作耳邊風是沒用的,永遠都沒辦法學到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斷讓很多菩薩和修行人講他們的例子給我們聽,表示只要肯去做,眾生都可以修出來。譬如他講能夠跟佛的光聚在一起,顯教的經典沒有這種事情,但是在密法裡面,我們修生起跟圓滿次第就是跟佛光聚在一起,我們在生的時候,一直在訓練這個。
有人說釋迦牟尼佛沒說密法,但是這邊就在講密法。究竟用什麼方法跟佛的光聚在一起呢?經典裡沒解釋,也沒有經典解釋。但是我們學過密法的,一看就知道原來已經在做了,很多人因為不了解就常常講錯話。
皈依的時候所授的戒很重要,假如戒能把持好,世間的小事情絕對可以解決。就像剛剛出來分享的弟子(詳見度眾事蹟第1234篇),只守了兩個戒,其中一個戒,就是皈依的時候跟你們講,不能尋求方便禮敬外道。有沒有講?(大眾答:有。)他守這個戒,就幫他省了一大筆錢。已經幫這個弟子省了100萬,他卻連20萬都不拿出來供養。你們嘴上都講得很漂亮,但動作絕對不漂亮。
你真的以為自己守戒嗎?現在跟你們講清楚,在你們皈依的時候有講一句話:守皈依戒的上師接受你皈依。因為我守了這個戒,才能接受你。我守了從來不求方便去找外道的戒,所以這個弟子聽了去做,效果就出來了。不是你們在守戒,是我在幫你守,是諸佛菩薩一早就在守了。我們只要肯跟著去做,這個戒的能力就保佑你,不是你們在做,你們只要聽話去做就好了。
第二,這個弟子守不騙人的戒,不打誑語。這20萬不只20萬,他從2016年混到現在都沒有供養我100萬,夠混了你!現在自己出來招供。要嘛就不講,一講就什麼都講出來(眾等大笑)。原來你的財產只有20萬,仁波切不是要你這20萬,給我2千萬我都不要,是你的心太恐怖了!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以為是自己在忍,還說是無常,胡說八道!
皈依的時候,如果一開始的起心動念是對的,後面就不用求,戒神在保護你。每一個戒都有神,你肯守戒,不是因為你厲害,而是因為你聽上師傳的戒,所以事情自然都會變。這很簡單,但也很難,因為你們真的不聽話,一講到戒,以為是用來管你們的,其實這不是管。講到這個,要講個故事。幾個禮拜前有沒有跟你們講,身為我弟子不要玩電玩?(大眾答:有!)這麼先進的東西,全世界這麼多人都在玩,為什麼你們不能玩?因為學佛要不斷用善的東西來薰陶我們的心,要從惡薰陶到變善。但是電玩裡面都是你殺他、他殺你,比賽誰贏、比賽誰拿多少分。
昨天有一個念大一的男生,居然心跳每分鐘只有45下。假如心跳只有45下會怎樣?(謝姓醫師弟子答:全身懶洋洋的沒有力氣,走路可能也沒有精神。他心率算慢,假如是年輕人,通常是70,介於60到80之間。)不要胡說八道。因為心跳每分鐘只有45下,他才去看醫生,心跳45下會怎麼樣?(答:可能會走不動,沒力氣了。可能心臟會亂跳、會水腫、心衰竭吧!每個人的狀況可能不太一樣。)跟著會有生命危險吧?(答:有這機會。)以中醫的角度,一個年輕人心跳45下是怎麼回事?(黃姓醫師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大概全身無力,沒有力氣,然後沒有辦法活動,會躺在床上,沒有辦法從事一般年輕人該有的活動,活力都不見了。)這個人昨天來感恩我,心跳45還死不了。他媽媽已經被罰不准供養了,救了他兒子一條命,還只拿著一個薄薄的紅包,不管美元也好,歐元也好,都不只吧?你說我多不值錢!
他年紀輕輕為什麼心跳只有45下呢?我說他已經血氣不足了。(黃姓醫師弟子報告:是。)一定是沉迷某一些玩樂的東西,我看應該是電玩。他回答是電玩。我才講過不要玩電玩,他就不聽話!所以馬上讓他脫掉寶吉祥皈依弟子的背心。阿奇護法很厲害,我講的話如果你們不聽,絕對有人會自動出現。你們想有這麼嚴重到心跳只剩45下嗎?假如以科學來講,玩電玩的人整天腦神經都專注在一個小小的螢幕,精神都耗掉了,一直不斷刺激神經,所以血都跑到腦部,自然心沒血了,心跳就變成45下,再玩下去就死了。
沒人聽話,還以為仁波切跟你們開玩笑。我以前剛來臺灣時流行打小蜜蜂,我打了3分鐘就覺得哪有這麼無聊的東西!現在年輕人打這些遊戲,就是從小蜜蜂演變出來的,這麼無聊,打來打去都是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現在還有一大堆大人在玩,你們之中也有人在玩。我現在嚴重警告你們,再給阿奇護法推出來讓我知道你玩電玩,絕對趕你走,因為你不斷薰陶自己的心每天殺人、作惡。電玩是要殺贏對方才有分數,接著再搶人家東西,這不是佛教徒應有的思想,還鼓勵小孩子玩,甚至自己也在玩!以為打電玩沒關係、打麻將電玩不是賭博。有個已經離開的弟子,因為打電玩打到在網上談情說愛,結果被騙到洗錢罪,不要不信邪!
你們不聽話就是破戒,破戒後戒神就離開你,再求、再唸也沒用。戒是我傳給你的,我開口講的就是戒,你不聽,還在想你錯在哪裡。你不聽我講的話就是錯,還需要想錯在哪裡?想著究竟哪個思想錯了?想要找出這個思想。就變成神經病了,以為聽到心裡面有聲音跟自己講話。這是老外玩出來的玩意兒,假如真的有鬼跟你講話,不會用你的聲音;就算真的是別人的聲音也不是鬼,而是你自己感召回來的東西,是你的貪嗔痴,是你心中有鬼。所以為什麼佛經講貪嗔痴是毒。
你們到現在還是這樣不捨棄貪嗔痴!不要以為仁波切愛罵人,看佛經所講的,再看你們所做的。這弟子多混帳,幫他省了80萬,20萬都不拿出來供養布施,所以他不可能賺到錢,因為他不捨得供養布施,怎麼可能會累積福報呢?。講這麼多我的故事給你們聽,我窮到沒錢吃飯,佛前面供的燈、水果、花都不會缺!我不是要你的20萬,且不說我是你的上師,就當我是個長輩,長輩幫你一個忙,你是不是要送個禮?他卻若無其事,還認為因為他守戒所以很厲害。
經典:「舍利子。時彼淨持童子既到佛已。復以上妙革屣。持以奉佛。慇懃施已。說伽陀曰。願我如佛眾中尊。如大舍宅為救護。令諸有情離惡趣。復能演說真正道。」
這邊講淨持童子,「童子」不是說他是小孩子,佛經裡面講很多童子,譬如普巴金剛,我們也稱他為童子。我們要長大成人,一定要經過童子的階段,所以意思是說:這個淨持童子已經有成佛的條件,他現在長大,所以你看他所發的願、所做的事,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來的。他本身已經是一個大修行人,但是還沒成佛、成法身菩薩之前,在佛的觀念裡還是一個童子,還是在學習。一個小孩子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但是要不要學,是他自己決定。佛用很多方法去引導,讓這孩子不斷修行佛法。
所以講這麼多佛經,說供養什麼會怎樣,也是告訴你們,這樣做只有好處沒壞處。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錢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管得好好的。剛才的弟子碰到這件事不需要坐牢,但從他所講的話,可以看到他恐懼到這個程度。為什麼他會恐懼?因為錢。就算真的要他賠100萬,他這一生絕對賠得起,每個月扣薪水三分之一。為什麼不肯被扣?太苦了。所以他說他相信無常,胡説!不需要給人家錢,他多開心啊!人家學外道,比你佛教徒好多了,最少人家會主動叫你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你有沒有叫他來參加我的法會?所以佛教會式微就是這樣子,你們沒有中心思想,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想法來學佛,永遠沒辦法!
昨天那個玩電玩弟子的母親,不是來感恩的,只是希望仁波切繼續救她兒子的命,她擔心兒子會死,同樣的事會再發生。既然妳兒子的命這麼重要,有沒有賣房子或賣什麼來供養?沒有,只拿薄薄的一個紅包,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你看人家怎麼供養?淨持童子供養不是為了這一世要得到什麼,是希望未來世。你們供養都是希望能夠發生什麼對你好的事,這樣供養有什麼用呢?雖然比不供養好。
淨持童子做一切事情,都是為了自己能夠利益廣大眾生,他沒有私人的想法。之前也講過,父母的恩雖然很重要,但也是要捨。不是不管父母親,也不是要你不孝順。而不是像有些人說:「我欠我父母親,我一定要這樣還給他。」真正要還給父母親,就是要好好學佛!不是以世俗人的方式,也許以世俗人的眼光來看,你是不孝順。
所以淨持童子:願我如佛眾中尊。如大舍宅為救護。令諸有情離惡趣。復能演說真正道。他供養佛革屣為了一件事,就是希望我未來跟佛一樣,在所有眾生之中是最重要,因為我就好像很大的房子能夠庇蔭一切眾生。
令諸有情離惡趣。能夠令一切有情眾生離開三惡道。這是不是現在我在做的事呢?(大眾答:是!)我罵你們也是為這個。這個弟子不捨得供養,會墮入餓鬼道。明明欠上師恩、欠菩薩恩,他都不捨得供養布施。他認為是自己厲害,因為自己守戒而這樣。20萬去哪裡呢?(該位徐姓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20萬有先轉給對方,他還是有繼續提告,後來才撤銷告訴。)喔,20萬還是有給,但你還是省了80萬。(徐姓弟子答:是,沒錯。)80萬打個對折,給我也可以吧?(眾等大笑)有給嗎?(徐姓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弟子錯了,弟子沒有給。)沒有錯。你們都沒錯,是我錯了,我修得不夠好,福報不好。
明明我做給你們看,你們還是這樣子。不要給我供養。這個人是誰?(負責的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這個人是之前徐姓弟子的兒子,他不能供養。)也沒有來求供養?(弟子答:沒有。)省很多喔?跟你爸一樣。這邊我公開講,沒有我,你們家今天能過這麼好的日子嗎?
復能演說真正道。他心心念念都要說正道,八正道,不是說開餐廳做素食、不殺生就是八正道。以佛經來解釋,可以講很久。(仁波切詢問一位出家三十多年的弟子)對不對?(出家弟子答:是,講很久。)因為要講很久,我今天就不講了,但是每一次法會我講的佛法,都離不開八正道。因為假如以八正道來仔細解釋的話,你們有聽沒懂。
就像剛剛李姓弟子出來講十智力、四無所畏,你們聽懂了嗎?為什麼你們聽不懂呢?不是她的問題,但也是她的問題,因為她沒有修到。假如我根據佛經以八正道每一個道來解釋,你們聽到後面也是糊里糊塗。所以這個就可以罵剛才的徐姓弟子,因為他離開八正道,他的家族傳統就是離開八正道。怎麼離開八正道呢?他不覺得學佛修行是為了解脫生死,只是為了世間一些好處。世間對他好就認為靈,佛法很好!當世間出現事情、不靈了,就認為佛法對他沒用,這就離開八正道。
經典:「世間所有諸愛欲。此名愚夫麁境界。一切有為悉遠離。」
世間一切愛、一切欲望的名字就稱之為愚夫,笨的境界。意思是說,這一生不管你多愛,有什麼欲望,你用盡一切方法去滿足這個愛跟欲望,你只是一個笨蛋、蠢人。因為愛跟欲只是短暫的、隨時變的、不永恆的、不存在的,只是你的想法讓它存在,所以這個境界是很粗糙的,一點都不細膩。也許你們覺得自己想得很細,為了去哄一個女孩子,可以將文章寫得很感人,很有愛情的感覺,很細膩,但還是粗胚,因為還是滿足自己的欲望。
佛法不是滿足自己的欲望,也不是滿足眾生的欲望,而是讓眾生離開輪迴痛苦。假如佛法是滿足你的欲望,這就不是佛法,絕對是外道。所以學佛想追求愛、追求欲望,絕對會失望。慢慢就會變神經病,以為「聽到心裡面有聲音叫我這樣做,我一直抗拒不要這樣做。」你胡說八道!你的聲音就是你自己,因為你不懺悔、不相信佛法,一直用愛欲在追求自己喜歡的境界。
所以這邊就講這個境界是很粗俗的,不是解脫生死,只會帶我們落入輪迴。
一切有為悉遠離。這句話不是叫我們什麼事都不做、什麼事都不想,它的定義就是我們要很清楚做任何事情,身口意只要做出來,而不迴向、不利益眾生,就會產生有為法,有為法就會輪迴。這句話意思是說,今天我們生活在這個紅塵、娑婆世界有很多無奈,非要接觸很多有為法,但是心裡面要很清楚發生在周遭的事情,都是我們本身的業力,假如善業好,就不會生在地球上;善業夠也不會再來。
這些事情發生了,我們用什麼心態?一切事情都會變化。發生了,假如是好的,不要執著於讓它不變;假如是不好的,也不要執著於讓它盡快消失。我們要隨緣而過,隨遇而安,讓我們的心安住在本來的清淨佛性。假如我們不了解自己清淨的佛性是什麼,就將我們的心安住在佛號,安住在上師的法號,就會慢慢訓練自己學會放下有些以前很執著的事情,不會繼續追下去,這就是遠離的開始。當經過佛法的學習跟教導,慢慢能夠清楚何謂有為法、無為法之後,你就會知道取捨。
你們認為自己現在學佛了,就知道怎麼取捨了,還早得很!所以為什麼一定要聽佛所說的、聽上師所教的,因為上師跟佛都知道怎麼取捨因果,而你們不清楚。譬如我說不要玩電玩,很多人聽了覺得無所謂,不會出大事情,大家都這麼玩,不差我一個,這就是你們的想法。但我的想法不一樣,我根據佛經所講,我們的心不能讓不好的東西不斷薰陶。但你們一直薰陶你們的心做壞事、起貪念,那跟佛法是不是違背呢?所以我就告訴你們如何取捨了。聽起來好像不近人情,全世界的人都玩,而且是一個很大的行業,但我們身為佛教徒,思想是跟一般準備要輪迴的人不一樣,這邊講了:遠離有為法。那你們說打電玩是不是有為法?(大眾答:是。)
不是阻止你們去娛樂一下,難道唱唱歌不行嗎?可以,但不要沉迷。對電玩好奇,可以按幾下,玩幾分鐘就停下來,不要追下去。我們在世俗人間,不太可能百分之百完全跟外在世界分得很清楚,所以這邊教我們遠離,知道那是什麼了,就不要一直靠近它;碰一下知道就好,而不是一直追下去。
好像現在我77歲,以前曾用過電腦,用一個月就停止不用,當然有很多人會幫我用(會眾笑),但是我自己不用,因為這個東西太可怕了,一個把持不住會一直追下去,當你追下去,就會讓某些東西將你勾引起來。如果你真的用這個作為工具,去做某些有用的事情,那你就用;假如不是,只是好奇去看,越看就越多事。你們都喜歡東看看、西看看,看來幹什麼呢?
(此時,有位年長的弟子呼吸變慢,醫師弟子回報:脈搏幾乎摸不到。後來此位年長弟子醒過來,仁波切指示女兒陪她母親回去,並特別交代要找一個人陪她,應該送到醫院就到醫院。)
經典:「願佛出世常值遇。見佛光明照世間。於二足尊應供養。為利一切諸有情。誓求無上菩提果。」
願佛出世常值遇。我們都沒有發這個願:佛出世在這個世間的時候,希望我們跟著生在這個世間而能夠見到佛,能夠聽到佛教導佛法。因為我們沒有這種大福報,也沒有發過這種願,到了這一生才來到這裡,所以最好、最安全的是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就能見到佛。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所以你什麼時候去他都在。有些佛,譬如釋迦牟尼佛來地球才70年,我們看不到佛,雖然說佛法還存在,但我們沒有福報親見佛。
這句話如何去做?要發願、發誓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絕對見到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天都宣說佛法。在阿彌陀佛淨土裡面,我們的生活就是聽佛法、修行佛法,假如這一生沒有準備好,絕對去不了。什麼叫準備好?一定要發願、一定要聽話、一定要守戒。在阿彌陀佛那邊修行比任何世界方便、快速很多。假如在地球我們要修無上瑜伽部,在臺灣沒有地方可以修,因為空氣不好、氣候不好。為什麼2007年我要到拉其雪山4500公尺高的地方閉關?因為需要在這種地方,第一是聖地;第二空氣好;第三沒人騷擾。
今天我們生在末法時代,是福報很淺的人,所以我們心裡面要篤定的發願到阿彌陀佛那邊,阿彌陀佛的光就自然會照耀著我們,會幫助我們在有生之年不要再犯錯!這些人容易犯錯,絕對都是沒有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不肯定!只是嘴巴講:我去了。
我們看這佛經裡面所講的話都是修行的。願佛出世常值遇。也是一種大福報,沒有福報,這句話只有聽的份,做不出來。很多人以為自己很聽話,但你沒福報,沒有福報的人什麼事都做不到。為了讓我們能夠有這種福報,一定要求生阿彌陀佛國土。不要覺得自己還沒要死,等快要死那幾天才來求。來不及!因為你沒有力氣求,你的心都散亂了,怎麼求呢?每天都要求,不要求一些跟這個無關的事。觀世音菩薩是誰的弟子?(大眾答:阿彌陀佛。)對!那你說觀音菩薩來不來?可是若你不求,怎麼會來呢?很多人以為只要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會來。不會來的,因為觀音菩薩是繼承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是幫助他的一尊菩薩,所以你們做到這樣求生阿彌陀佛國土,觀音菩薩才會跟你相應,否則不可能。你以為求觀音菩薩,每天唸六字大明咒就可以讓你不要賠100萬,這是不可能的,只是這個戒讓你不要賠100萬而已。為什麼這麼倒楣呢?就是前世欠人家的,這一生要還了。
佛經裡面所講的話,每一句話都是修行的方向,大家要清楚、要記得。
經典:「見佛光明照世間。」
在生的時候,絶對見不到佛的光,只有在中陰身和佛的淨土才能見到。能見到佛光,除非是你這一世已經證到法身,而且已經準備生在那一尊佛的淨土,否則一定要在佛的淨土,才能見到佛光。見佛光明照世間意思是說佛的光普照宇宙任何一個角落。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因為我們將自己本來具備的佛光全部蓋起來,所以就見不到,沒有接收器可以看到佛光。看到佛光不一定表示已經死了。
經典︰「於二足尊應供養。」
我們知道在佛具備二足尊之下,我們應該要供養佛,而不是為了什麼事情才供養佛。因為佛具備二足尊,福跟慧都滿的,我們供養佛,希望佛的智慧福報對我們的修行方面有幫助。
經典︰「為利一切諸有情。誓求無上菩提果。」
為了想利益六道一切有情眾生,我發誓求無上的菩提果,就是成佛的果。
經典︰「復以最勝香花等。種種幢幡及寶蓋。為利一切諸有情。將持供養大覺尊。」
再以最好的香花、種種的幡蓋、幢及寶蓋供養,做這些供養也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將持供養大覺尊,就是供養佛。
經典︰「上妙衣服及飲食。床褥臥具諸湯藥。為利一切諸有情。持此供養於如來。」
以最好的衣服、最好的飲食、床上面的被子,及臥具諸湯藥供養。供養湯藥不是佛需要吃藥,佛還生病就不是佛了,這個定義是因為我們供養湯藥,讓自己未來世不會有病。
佛經裡面有藥師佛,我傳給那幾位做醫生的弟子,但他們覺得自己只是持咒,並沒有好好修。假如藥師佛修得好,不只自己身體會變好,甚至幫眾生看病都會看得比較好。因為他們覺得還沒有感覺,沒有看到什麼事情有變化,所以沒修好。黃醫師,你再繼續懶啊,沒關係!
經典︰「又持鼓具諸樂器。歌詠讚歎妙音聲。為利一切諸有情。供養出世光明尊。」
以音樂及一切歌詠讚歎妙音聲,為利一切有情,我供養出世的佛。
經典︰「又持珍妙諸飲饍。世間所有最上味。為利一切諸有情。願將供養佛世尊。」
珍妙諸飲饍不是我們世間所煮的東西,而是在天界以所有最好的食物來供養佛,也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意思是我們供養上妙的食物。在八供養中就有供養食物,就是讓眾生不會有飢餓之苦。
經典︰「作是廣大供養已。於佛如來求出家。為利一切諸有情。誓行一切清淨行。」
我做了這麼多的供養,才跟佛求出家。你們整天求出家,做了什麼供養呢?所以那兩個求出家的弟子,等回頭我再用這一句來罵他們。人家供養這麼多,才求佛要出家,都是為了一切諸有情,不是為了開悟、厭世、對世間事不想負責,而是為了承擔更多責任,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
誓行一切清淨行。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絕對不能有男女欲;在家的上師,對於男女之欲有另外一種看法,如前面所講的,對諸愛欲不會追求。他知道愛欲只不過是無常,有愛、有欲是輪迴的根源,所以他對愛欲的看法,只不過是一種世間法,而不是出世法。
經典︰「又願一切有情等。不生邪道幻惑中。悉令俱胝數有情。安隱皆住八正道。」
又希望一切有情眾生不會生在邪道幻惑中。有些人信一些很奇怪的宗教,或自己產生很奇怪的思想,都是因為這些有情眾本身福報不夠,就算皈依佛門都會生邪道。不要以為皈依後不會,福報不夠自然會生邪道。
要讓福報夠就要布施、供養、懺悔,你不肯布施、供養、懺悔,自然有人幫你把錢用掉。就好像這個弟子不准供養,也不來求供養,結果還是有人幫他用掉20萬。這個跑不掉的,很多人以為錢留在身邊很安全,沒有「安全」兩個字。
俱胝數有情,就是數量很大、無邊無際的眾生,用一切方法讓他們安隱皆住八正道。這就是我一直不斷對付你們的方法。
經典︰「願我不生此欲界。極劣邊地訶厭處。遠離一切放逸已。常得親近不放逸。」
希望我不生在欲界天和極劣邊地訶厭處,就是不能聽聞佛法、沒有佛法的地方。地球上很多地方沒有佛法,就算有也只是具備一個外殼,而沒有內容。比如南北極有人類居住但沒佛法;歐洲、非洲很多地方也沒有佛法。雖然有些佛寺去那邊開道場,但是經營得很辛苦,南美洲幾乎是沒有。亞洲佛法比較興旺,因為亞洲人的思想邏輯比較能接受佛法,而西方人的思想邏輯很難接受,因為西方人的思想是以「我」為主。比如前面講了這麼多,做這麼多事都是為利一切諸有情,西方的文化就很難接受,他們對宗教的崇拜、尊重、相信,都是為了主能夠照顧他們,不是為了學到以後,能夠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所以差異性在這裡。假如這一生沒有修成正道,自己福報又不夠,就算你身為人道,也很容易生在這些邊地沒有佛法的地方。
遠離一切放逸已。常得親近不放逸。希望遠離一切放逸的方法跟地方。好像舞廳,美其名是跳舞。跳舞當運動可以,在家裡面跳就好了,但又嫌老公、老婆老,不好跳,就在外面找。放逸的定義就是放縱自己的心,不是叫你們不娛樂、不講些笑話,因為我們不是出家眾。出家女眾有一個笑不露齒的戒——笑起來不能讓人家看到牙齒,如果常讓人家看到牙齒就是破戒。我們沒有受這個出家戒,所以牙齒漂亮的話,可以露出來,不過現在大家戴口罩也看不到。
像我之前講的,你們需要有一個規律的生活,當你有規律的生活時,你就知道什麼叫放逸。假如你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自然就會放逸,連自己的身體健康都會出狀況。很多人以為自己先做了再說,不是,你要事先安排,不是不准做這、做那,而是要事先安排。不要臨時起意開車去找誰,很多人都是這樣,突然約去哪裡吃飯,很多人如此,但怎麼沒有人突然間去我的餐廳吃飯呢?都是安逸、放逸自己。
這兩句話的重點就是我們要遠離放逸,不是要消除放逸。因為人絶對有惰性,偶爾想多睡一下,偶爾想今天不做,休息一下,這就是你準備要放逸自己了。我們稍微輕鬆一下是可以的,所以在佛法講,上師的工作就是一位調琴的老師,他能幫你們調整琴上的弦,琴弦不能太緊,太緊了會斷;也不能太鬆,太鬆了又發不出聲音。所以看你們修法不對,就會叫你們慢一點,不是叫你放逸,而是叫你放鬆一點;看你懶,就會要你多拜。
因為上師自己經過這個修行的模式,知道怎麼做對身體不會有傷害、不會對自己的精神狀況有傷害。上師看你太放逸時,將你抓回來;看你太緊張時,讓你放鬆一點。所以需要上師。
這兩句話不是說我們每天要做到很緊張、24小時在唸,也不是24小時完全離開佛法,重點是有時候無可奈何得去放逸的場所,去一下可以,但不要沉迷。就像當我決定要做上師,在臺灣從來沒看過電影、沒去唱過卡拉OK。不是我不喜歡唱歌,我偶爾都會唱一下,但是不能做個榜樣,讓你們覺得仁波切都去唱卡拉OK,所以你們每天去沒事,不能這樣,所以我也不去電影院。
經典︰「又願不生諸惡趣。常願生於信族中。」
就算前面的發願你做不到,最少一定要發願不要生在三惡道,希望生在信族中,就是相信佛法的家族。沒有福報就不會生在一個修行的家族,一定要有福報才會去。
經典︰「生已當發最上心。願見如來常親近。見已發此清淨心。及以花鬘塗香等。眾鼓伎樂諸供養。當求勝解利一切。願於俱胝多劫中。常作廣大供養事。出家遠離諸欲境。當行一切清淨行。」
當我最上的心發了之後,希望能見到如來而能常親近。親近的定義不是每天見面,而是對佛的一切教導、一切知見,我們都要接受,這才是親近,否則就算你去那邊看到佛了,不相信也沒用。
見已發此清淨心。及以花鬘塗香等。這些都是說一直要供養,當求勝解利一切。勝解是殊勝的見解,以一切佛法上面殊勝的知見來解釋給眾生聽,來利益一切眾生。我供養佛這麼多東西都是為了這些。意思是你若沒有福報,上師講的佛法你聽不懂、聽不進去,你就不可能了解佛法說什麼。福報是供養布施來的,所以前面全部講的都是供養,沒有停止供養,後面才講在生生世世俱胝多劫中,就是很長的時間。
常作廣大供養事。廣大就是不斷在做、不停止在做,而不是達到目的就停下不做。等於仁波切一直做,從來沒有停過,從我學佛那一天開始,沒有停止過供養布施,今天才有一點點小小福報來開示佛法、蓋一間佛寺,否則的話沒有這種福報。假如我以前的供養布施不是為了求勝解利一切,今天我也蓋不起這間佛寺。所以很多人一直擔心我的佛寺這個那個,我常常跟他們講,你只是幫我去執行某些事情,不是幫我決定某些事,是由我的福報來決定,是諸佛菩薩幫我累積我的福報。
林姓弟子有沒有來?(弟子回答︰他在家裡趕畫佛寺的圖,所以沒有報名參加法會。)這個林姓弟子犯了什麼毛病呢?就是認為自己在設計,很多事情他認為他能決定,事實上不是他能決定,是佛菩薩、護法和我的福報、願力在決定。仁波切詢問另外一位林姓弟子,佛寺蓋了幾年呢?(答︰三年半。)這三年半你們做了很多混帳事情,最後是誰解決的呢?(答︰弟子們做錯很多事情,都是仁波切加持,才讓一切障礙跟阻礙能夠順利解決。)
這個不是我的加持,是我修來的福報,就是供養,一直不斷的供養,就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我77歲了,還要這麼麻煩蓋佛寺做什麼呢?假如我想出名的話,早就出名了,不需要等到蓋了佛寺再出名。我自己經過閉關後,知道閉關的重要性,也知道不閉關、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來修行佛法是不行的。譬如我們現在有佛法中心,你們覺得很好、很穩定了,但是人生無常,如果突然間整棟大樓住戶不歡迎我們呢?有沒有可能呢?這棟大樓的住戶現在很歡迎我們,因為我們是大施主,但如果法令改了呢?
所以仁波切心心念念都是我的弟子、都是眾生,和你們不一樣。你們心心念念都是自己,想著不要再錯了,不要再被仁波切罵了!所以一直找你錯在哪裡,你越想找錯在哪裡,表示你不承認自己有錯。「我今天錯這一點,找出為什麼錯,以後這個錯不要出現就沒事了。」你還有別的錯又來了,因為你不肯供養。供養的定義不是給什麼東西,而是你的心全部要供養。
也有很多人蓋佛寺,但現在沒有幾家蓋得動。原因在哪裡?我不敢講任何話,重點是沒有人幫忙蓋。現在蓋佛寺有很多細節的東西,找不到工班來做,臺灣現在嚴重缺工。你們現在坐享其成,只是捐個錢而已,你們不曉得這三年半裡,仁波切真的老了很多。老在哪裡呢?讓林姓弟子解釋一下仁波切多辛苦,你們多舒服。(林姓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報告各位師兄,仁波切每個禮拜跟佛寺小組開會,仁波切盯得非常仔細,包含所有工作的期程、設計概念與呈現,仁波切都親力親為,盯著弟子把圖趕出來。佛寺能有現在的進度,真的是 仁波切老人家帶著我們這群不成材的弟子往前,才有今天的佛寺。)
重點還要省錢。(林姓弟子答︰仁波切對於錢的用度非常的在意,省了非常多的錢。如果給營造廠做的話,光是管理費就先收15%,因為15%是業界的行情。另外材料費也要賺錢,至少再給20%上去,這些全部都是由 仁波切自己管理發包,再由基金會分包作業,這樣至少省了35%的錢。加上所有的材料,很多的細節,仁波切都要求洪姓弟子一直去比較市場上同樣品質,但是價錢更便宜、更符合水準、更好的產品。仁波切每一個細節都親自盯著洪姓弟子,把價格的部分比較得非常清楚,單價分析做得非常仔細清楚。)
所以今天去做一件事情,絕對不是靠有錢沒錢、有沒有願力,執行的人也很重要。假如今天我要做得很輕鬆,正如林姓弟子所講的,加報35%包給廠商去做就好了。目前包含買土地全部花了多少費用呢?(史姓弟子回答︰目前所有的費用開支是14億,包含買土地,土地買了2億5千萬。)假如11億加35%的話,馬上多了大約3億5千萬,我幫你們省錢幹嘛呢?為什麼我有資格罵這個徐姓弟子?為什麼有資格罵那一些我罰不准供養的人呢?因為我以身作則在做事。
仁欽多吉仁波切基金會到目前為止,我沒有支過一分錢,而且很多錢都是由我私底下支付。譬如最近佛像從裝藏到後面還要做一些很重要的裝飾,大概要2千萬臺幣,我沒有跟你們講,我也可以報公帳。1千個弟子分一分,一個人才負責2萬。仁波切不是你們所想像的那種仁波切。我正如佛經所講的,心心念念都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不追求名和利,假如要追求名和利的話,王姓弟子可以把我捧成Superstar(超級巨星),全世界都可以知道的人,但是我不要,因為捧紅了,我的福報就用掉,怎麼利益有情眾呢?為什麼你們一跪在我面前,我就知道你發生什麼事呢?為什麼這個弟子守了皈依戒,就可以省了80萬呢?這都是我的福德。
今天跟大家講佛經不是罵你們,是給你們看前人的修行是怎麼發願,而你們是怎麼發願。他們每一句話都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你們不要說講得這麼漂亮了,你們甚至都沒有講過要為了利益臺灣的眾生,這樣怎麼可以學到佛呢?今天我是講佛經,不是講我自己的話,我的修行經驗也許你們不需要聽、不需要相信,但是佛經已幾千年了,不會騙我們!我做人做事是對得起眾生的。
就算有人批評我有些個人行為,不太像一個很滿意的修行人,但是過去這兩個禮拜所講的佛經,我都在做,表示我在修行。也許我有些個人行為讓你們不滿意、不接受,但這是你們的看法,你們也有很多個人行為我不滿意、不接受,但是為什麼我還是滿意、接受你們?因為你們是眾生。我還沒有成佛、還不是兩足尊之前,絕對有一些地方是我累世的生活方式,和你們有什麼關係呢?沒有關係。
只要我講的佛法是根據佛經所講、上師所教的、還有我的修行經驗,你們就不要批評。一位上師做任何事情,絕對有他未來5年、10年、甚至於20年的看法,不是你們想像的,為了目前的事情而做,絕對不是你們這些想法。
今天為什麼要蓋這個佛寺,絕對不是要滿足我的欲望,也不是滿足我什麼願力。老實講,我能夠幫這麼多人修頗瓦法、幫這麼多人超度,我沒有能力幫自己嗎?假如我只幫一個人,那或許是運氣好,但是每一個人都得到我的幫助啊!像最近有一位弟子在家裡往生,他弟弟也不上臺來說我幫他哥哥加持完,臉色馬上由黑色變紅潤,這個就是我修出來的福報功德。
你們對佛法的觀念,一定要根據佛經所講的、上師所講的來調整自己的心態,調伏自己的心。調伏不是改掉,除非你修到無上瑜伽部,才有辦法讓你的貪嗔痴全部不產生力量,在沒有修到之前,只有用佛法來調伏。正如這位省了80萬的弟子,他就是用佛法來調伏自己。他比較之後調伏了,決定不要去參加對方的活動,假如沒有佛法的話他就去了,甚至有些弟子也會去,那就破皈依戒,皈依戒一破,什麼福報都沒有。有些人覺得大不了離開,重新皈依別人,是可以,沒有說不可以,只是重新來會比較辛苦而已。
大家清楚之後,就像今天講到淨持童子的供養、發願都是為了利益有情,不是為了他自己會怎樣。後面他還很謙虛。出家遠離諸欲境。當行一切清淨行。所以你希望未來世能出家的,可以發這種願。這一生大家沒有因緣福德出家,你也可以發願。假如你不想去阿彌陀佛那邊,可以發願說下一世要出家,遠離一切欲境。
經典︰「舍利子。彼二童子。於勝高如來應正等覺所。以種種伎樂伽陀歌詠讚歎供養佛已。即於地方所發清淨心。以赤旃檀造立精舍。縱廣四踰繕那高半踰繕那。如是造已奉獻世尊。復作是言。唯願如來哀慜納受。彼二童子。於勝高如來應正等覺所。勸請世尊。說伽陀曰。」
踰繕那(備註),是印度的數字。這就是蓋房子給佛住,他用的木頭現在應該沒有了。很大很大的房子,供養佛。所以我常講你們誰供養我房子呢?沒有,我供養我自己。仁波切不追求這個東西,因為我不是佛,我只是個普通的仁波切,但是我知道怎麼培養你們的福報。第一真的要聽話、真的要供養。不是我要你的錢,假如我要你們的錢,蓋佛寺就可以要錢,收個顧問費不過分吧!整個佛寺從頭到尾都是我的Idea(主意),不要多,收個10%就1億。不要說佛寺,這個道場我就可以賺大錢了。所以你們能夠在這個道場學佛,是前世修來的大福報。我不敢批評別人,最少我真的不是追求金錢的上師。
你們能夠在這裡學佛就要控制自己的心,不要放縱、放逸自己、不要希望過好日子。以為學了佛就準備過好日子,這謂之放逸。你能學佛,未來絕對會好,但不是現在。你說自己學來學去還是這麼窮,為什麼仁波切修啊修,突然間不窮了呢?因為你跟我不一樣。我沒錢吃飯都先供養佛,你們做得到嗎?在座的諸位沒有一個人做得到。我沒有錢繳電費照樣做大禮拜,有誰做得到呢?大家試看看,今年夏天不准開冷氣做大禮拜,看誰不會生病。沒人做得到!就是我這種不要命的心態,今天才修出一點福報。包括我的出家弟子,每一個都怕死、怕痛、怕辛苦。
我也生過病,有幾次差不多死了,但是我就不怕。為什麼不怕?要死就死吧!不是說我消極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是我知道因緣果報。假如因緣果報應該要走,就走了吧!但是我不會放棄自己的初心。皈依是為了什麼?我和你們一樣是從信眾開始,不是轉世的仁波切。我知道皈依佛門絕對能夠得到對眾生好的方法,這個是我皈依的初心,沒有變過。而你們只要仁波切不能解決你們的事情,你們馬上就變,和翻書一樣快,所以你們怎麼修都修不出福報。
你們要聽話,人生苦短,一眨眼就過完了。就像剛剛那位老太太,我很清楚她想在這裡死,但是我不能讓她在這裡死,假如不小心讓人家檢舉,道場就麻煩了,就算有醫生簽字,還是麻煩。她要走就走了吧!我也沒有答應要幫她修頗瓦法,所以她不要在這邊賴皮。
佛知道眾生的心,我不是佛,不可能全部知道,但是我會感覺得到。就像昨天心跳只有45下的弟子,一跪下來,我就知道這個弟子一定在玩電玩,我只是讓他自己講出來。
現在局面很不穩定,在不穩定的局面下更需要佛法。我們一千多人的力量可大可小,只要大家同一條心去學習佛法,將自己的私心拋棄掉,諸佛菩薩絕對會護持這塊土地。假如你們還是這麼自私自利,這個不喜歡、那個也不滿意,只為了自己,絕對會捲入不好的共業。不要以為佛菩薩一定庇佑你,只要你對上師生氣,馬上就會轉,很快的轉。
今天我們從佛經引申了很多世俗的事情,也讓大家能夠體會,學佛絕對不是你們所想像的需要拋棄家庭、事業,因為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有些需要這樣做的,他就一定得這樣做,而有些沒有這種因緣的,反而在五濁惡世、混亂的世界裡面更加修得出來,因為我們每天在煩惱裡面,知道這是煩惱,就不會被煩惱牽走。假如希望沒有煩惱,過著很舒服的日子,突然一個煩惱出現,你就被它牽走了。
我從小到大面對很多困難,很多你們不能想像的苦,所以有任何煩惱出現,我都會去面對而不會逃避,也會用平常心去看待,不會要死要活的。要死就死、要生病就生病、要怎樣就怎樣,都是這樣過日子,反而在修行方面有次第不斷在進步。假如你們希望修到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平安過日子,那就到阿彌陀佛那邊。
到阿彌陀佛那邊,也不是每一天你愛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當你睡得很熟的時候,突然間有隻鸚鵡在你的蓮花那邊叫你,叫到你醒為止,再不醒就一群飛下來叫你,絕對要你醒,不能睡大懶覺。你也不能說每天要吃得很好、吃得飽飽才開始修,就會突然間所有的食物就不見了,因為是佛在操縱這些事。佛讓你吃就吃,如果他說你這麼貪吃,也會突然間就讓所有食物不見,因為在阿彌陀佛那邊全部都是神變,是阿彌陀佛和所有大菩薩神變出來給我們的,我們沒有能力就只能靠他們。
假如生前都是有一搭沒一搭,就算真的能夠去阿彌陀佛那邊,你也進不去真正的莊嚴土,會在疑城(懷疑的城市),阿彌陀佛淨土的邊界,500世不見佛。這是怎麼來的呢?是你生前所做的事。你生前心裡想:是這樣子嗎?我知道去很好,但真的是這樣嗎?我有我的想法,我為什麼要聽他的呢?你不聽就是到疑城。就像你現在不聽上師的,覺得上師講一大堆都聽不懂,就是要聽到自己知道的、想改的事。這就是疑。這個疑情會使你以後往生淨土時生在疑城,500世不見佛。500世不是一年兩年,在天界的一世等於人類的幾千年。500世結束後就下去。很少人會講這個給你們聽。(出家弟子回答︰很少講,沒有聽過。)
要生在阿彌陀佛的莊嚴土,就是你在生的時候,對佛法有很尊重、很莊嚴的心,自然就會生在那個佛土,否則的話就生在邊界。不要認為因為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力就可以什麼都要,還是要根據你的果報、福報。福報不夠是進不了的,不是佛不讓你進去,而是你的能量不能進去。佛的大能量將整個淨土包起來,任何沒有發這個願、沒有這個福報的都進不去,不管他有多大的能力。所以阿彌陀佛那邊沒有三惡道,因為一切魔不能進去,阿彌陀佛的大威德力將它整個保護起來。所以裡面的鳥是化身,是阿彌陀佛怕這些人太無聊了,所以找一些鳥唱歌給你聽、叫你起床,因為上面沒有鐘、錶。每隻叫的方式不一樣,就像我在拉其雪山閉關的時候,鳥叫的聲音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牠一叫,整個山谷的鳥跟牠一起叫,非起床不可。
你們認為只要發願就能去嗎?《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不得少福德因緣,因為你沒有福報的光,你一到那邊就將你彈出去。就算你唸到真的上去了,也會將你彈出去,去不了。就算仁波切幫你們,你們都去不了,大不了到那邊停一下,看你造化了。所以在生的時候發願很重要,將自己準備好很重要。我們每天還是照常過日子,但是自己的心態真的很重要,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不能放棄,不能讓自己不學佛、不修行。
不要以為自己懂,你沒有成佛,就永遠不懂佛的智慧,意思是說你不成為一位仁波切,就永遠不能了解仁波切的智慧!不要用人的思想來猜我在想什麼,你怎麼知道我想什麼呢?假如你知道我在想什麼,那你就是佛了。只有佛才知道我在想什麼,只有觀世音菩薩知道我在想什麼,你們絕對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聽話,叫你不要再想你就不要想了,不要說你的心裡面有兩個聲音出來,在和你抗拒這件事,胡說八道!和老外講的那些鬼故事一模一樣。
一、「踰繕那」又稱為「由旬」,為印度計算里程的單位,指公牛掛著牛軛行走一日的距離。實際的里程數並無定數。玄奘《大唐西域記》將「踰繕那」轉釋為帝王一日行軍的距離,並記載「踰繕那」的三種里程數:
1、舊傳為四十里(二十公里)。
2、印度國俗為三十里(十五公里)。
3、玄奘計算佛典裡的記載為十六里(八公里)。
二、依後人計算,踰繕那約七公里至八公里。
更新日期:2024 年 3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