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4年03月03日
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及《隨念三寶經》
仁波切以實修實證的功德願力持誦六字大明咒許久,聲音深遠宏亮且極具攝受力,現場妙香馥郁,令與會眾等的煩惱心得以暫時寂靜,顯露清淨的本性,領受 仁波切殊勝的佛法教導。
接著,仁波切賜予珍貴的開示:今天繼續開示《寶積經》。
經典︰「舍利子。時淨住童子到佛所已。持以上妙法服價值閻浮檀金一俱胝數。奉獻如來。」
一俱胝數是印度的數字,指千萬。閻浮提就是地球,一件衣服等同於地球的黃金一千萬,來供養如來。你們覺得奇怪,哪有這麼貴的布、衣服呢?有啊!以前中國有金縷衣,是用黃金跟銀編織的衣服。還有一種現在還找不出來的材料,考古學上好像曾經在中國新疆找到一件衣服,已經一千多年的布卻不會毀壞,這種材質現在都沒辦法找得出來,而且是天然的。所以是有這麼貴的東西。
為什麼不乾脆供養黃金呢?因為黃金是地風水火四大元素裡面,其中的元素結合起來,而且在佛土裡面,佛的法座就是自然產生的黃金座,所以就不需要再供養黃金。但這種布料很難找到。
經典:「說伽陀曰。我今所獻上妙服。不求端嚴諸色相。」
他奉獻之後就講:我今所獻上妙服。不求端嚴諸色相。我們修法時會搖著一塊布,就是供養衣服給諸佛菩薩。在拉薩有個彌勒菩薩的等身佛,很多西藏人都會去供養衣服放在佛像上面,其實獻哈達也是供養衣服,供養布料如同供養衣服的意思。供養衣服得的果報是色相端莊,端嚴諸色相。就是這個人的相,下一世的相會很端莊,不會讓人看到覺得不喜歡。但是他說:我不求這個。
經典:「願我當來如世尊。最上最尊稱第一。具足清淨大智慧。於精進力善安住。三十二相妙莊嚴。願得果如二足尊。」
所以淨住童子跟我們不一樣,是有智慧的修行人,不是求一些世俗性的東西。昨天有一個弟子來求做大禮拜,說要拜到有一天他父母親吃素。我說牛跟羊也吃素啊!問他要拜多久?他說拜到不能拜。我說他也有年紀了,生病也可以說不能拜;一個不小心手扭到,也可以說不能拜。他以為自己這樣求很孝順。先不提佛經所講的,我講過我怎麼幫我父親求,哪有像你們這樣求一些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事,還覺得理所當然,覺得自己很孝順。為什麼仁波切不答應呢?因為知道他做不到。他還說拜到自己不能拜,不能的定義是什麼?拜不動也是不能拜;今天心情不好,也可以不能拜。就是沒有這個心,看大家都來拜,所以也要來拜,覺得不要吃虧。這種弟子怎麼教都教不聽,罵不聽教不聽,還以為自己孝順。
若在別的道場一定會答應,說菩薩你真發心,真孝順,你來拜!我就偏偏不讓他來拜。其實他不是為了父母親,是為了他自己,希望拜了之後收入會多一點、工作會順一點。騙到這邊來了,乾脆直接講,也許我會突然說:「好吧!既然你工作不順就給你拜。」他偏偏吹牛說要拜到父母親吃素,這不是咒他父母親下一世做牛做羊嗎?居然有這種人!
佛經有講!且不要講《寶積經》這麼大一套經,就講《地藏經》好了。我講過多少遍地藏菩薩怎麼求,為什麼就沒人聽得進去呢?常常跟你們講,照佛菩薩的願、所求的方式去求,一定有用,不要用自己的腦袋去求。他就偏偏不聽,以為佛菩薩求的那一些,自己沒辦法做到,所以不能這樣求,只求那些自己能做到的。當然能做到,因為你求你父母親下一世做動物。美其名希望他們吃素,以後大家一起吃素就不會吵架。他今年50歲,我問他這50年之內做過多少事情是父母親不同意的?這就是沒智慧。為什麼沒有智慧呢?因為沒懺悔心,來學佛還是來求平安、求好事、求這個、求那個,到後面就出狀況了。
這幾句話我還沒開始講,講了你們會覺得:供養一千萬的黃金,才求個沒看到的事!假如照佛經所講是沒看到,而且現在看不到、這一世看不到!哪像你們馬上要知道、要有感應、要靈驗,要做到讓你看到,認為這樣供養才有用。淨住童子說願我當來如世尊。希望我未來跟世尊、跟佛一樣。最上最尊稱第一。具足清淨大智慧。於精進力善安住。就是這句話!他求這個不是為了自己成佛很厲害,也不是為了自己成佛很威風,他是為了精進成佛而求這個,他求的是「果」,希望得佛果,但你們希望得「因」。
他講這幾句話,絕對不是一世就可以做到,也不是這一世可以做到。假如以修密法來說的話,最快要十七世才能夠成佛。所以你們求什麼?看一下《寶積經》跟你們求的方法,真的是一個最高智慧的跟一個最低下的。你們會說:「我不是他,怎麼知道?」所以現在開示佛經給你們聽。為什麼昨天蹦出一個弟子來求讓他父母親能吃素?就是沒聽進去。來了幾年都沒有聽進去,還是我行我素,用他的方法來學佛,不肯聽進去。認為自己不是佛、不是菩薩,也不是仁波切,怎麼可能是這樣子呢?那你跟著就好了!
為什麼整天告訴你們要供養、要迴向、要發願,因為我們希望成為一滴水,滴在功德大海裡面,和諸佛菩薩、一切上師、本尊的功德大海的水在一起,沒有分誰是誰的,偏偏你們學佛要分:這個是我的,這個是 仁波切的,這個是他的。為什麼這麼多佛和菩薩?因為每一尊佛和眾生的因緣不一樣,每一個眾生有各自不一樣的煩惱,所以每一尊佛和菩薩針對某一類的眾生而顯現出來,而不是說不一樣!佛性是平等的、一致的、沒差別的,佛功德也是沒差別的。你的想法都是自己在修!要拜到父母親做動物。我佩服你!阿彌陀佛。沒聽過這種願,可以寫下來成為佛教界的奇談。哪有這樣不孝順的女兒呢?
淨住童子供養佛這麼珍貴的東西,不是為了滿足自己未來世色相的端莊,是為了要成佛果,所以先供養,累積這個福報的因緣以後成佛果,最重要是為了於精進力善安住。就是他沒有成佛之前,精進的力量一直都在,不會停止。我常常跟你們講仁波切每天都修幾個小時,不是修給自己!是精進!一直在修行方面每一個階段不斷的突破,這個突破不是靠嘴巴講,也不是聽一聽就可以做到的,一直實實在在的去做。
所以上個禮拜才講你們需要有規律的生活,因為每一天不斷在累積這種福、這種功德,需要有規律的去做,不能今天多幾下,明天少幾下。昨天有兩姊妹為求超度弟弟,幫弟弟做大禮拜,喜歡的那天就拜320下,不喜歡時就拜280下,再好一點就拜380下。她弟弟的鬼魂本來每天準備收300拜的功德,結果隔天280拜又少一點,那接下來會是多少呢?
為什麼沒有規律呢?因為隨心所欲!有教過你們,一開始做大禮拜不要很猛的做很多,跟著幾天就會做不動。有沒有教你們從少量慢慢累積上去?(大眾答:有!)有些人偏偏很猛,第一天做很多,第二天身體撐不住少做一點,第三天更加撐不住又少做一點,做到最後不做算了。
所謂規律的定義是從沒有變有,從少變多。佛法是累積起來,積沙成塔,不是一天就可以得的。你今天拜一千拜,你今天馬上就變了?不可能啊!沒人聽得進去,可能現在是 AI (人工智慧)時代,什麼都要快,什麼都要馬上做到。但 AI 是虛擬的、是假的、是不存在的東西,你們整天就用這種世俗的方式來學佛、聽佛、求佛,怎麼講都聽不進去。當你聽不進去之後,個人的觀念一出現,就跟佛法起衝突,你就離開了,認為仁波切做不到你所想的,你來這邊不是為這個事。偏偏佛經沒有教我幫你們把事情都解決,只教我告訴你們這些事,我沒講錯方向,是你們自己走錯方向。
所以我再提醒你們,人家供養這麼大一件東西,絕對不是為了這一生的事情,是為了未來世。未來世成佛是為了眾生,也不是為了自己,成了佛還有什麼自己呢?他什麼都具備了,每個動作都為眾生,每個念頭都是眾生,沒有自己。
後面講三十二相妙莊嚴。以前跟大家講過了,三十二相不是生出來、不是講出來,也不是整容出來的,是功德出來的,是一直修的功德,三十二相就出來了!在佛經有講,以前稍微有提過,意思是你要成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自然會出現,不可能不出現。真正修行人的相,是會跟著佛法一直在變,不是他去整容,不是他心地好,而是功德的相在變。所以三十二相妙莊嚴。願得果如二足尊。這句話意思是說得佛果,因為福跟智慧都足夠,所以得到尊貴。
經典:「又復成就十智力。四無所畏善安住。」
佛法裡面所講的十智力,你們去查一下(弟子查詢結果詳見備註一),這個是分得很細的東西,意思是有十種智慧的力量而成就佛果。四無所畏就是說菩薩跟佛有四種狀況無所畏懼,善安住,譬如度眾之心無所畏,這個也幫我查一下(弟子查詢結果詳見備註二),因為我不是學經教的,所以名詞不了解,但我知道它的意思。
經典:「願我當來如世尊。最上最尊稱第一。願我於佛正法中。如佛安住光明聚。」
希望我能夠如世尊,就是佛。最上最尊稱第一,這個不是一種名號,也不是一種光榮心。最上,因為全法界可以解決眾生的煩惱、解決眾生輪迴的最上的方法,只有佛才能教出來。最尊是沒有任何一件事比佛法尊貴,只有佛法才能澈底解決我們生生世世所有一切問題跟煩惱,所以稱第一。
願我於佛正法中。我發願能夠在佛所教的一切正確的佛法中,所謂正法中不是佛號、佛經,而是一切佛教我們解脫生死的方法,謂之正法。如佛安住光明聚。就是我能夠像佛一樣安住光明聚,這句話意思是我希望跟佛一樣在光裡面聚在一起、住在裡面。這個境界是佛的境界。次一等就是菩薩的境界。其實佛菩薩不具備形相,只是一個光。我們所謂能量的光,一切都變成一個光聚在一起。譬如說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是一個淨土,其實它也是光,全部都是光。假如以佛的境界,以法身菩薩的境界,所看到的就是光,不是看到什麼形相。假如還有形相,這就是不正確的佛法。
在《金剛經》裡面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因為佛菩薩無色、無相、無聲音,是應眾生的業力需求而顯現的報身、化身和聲音,其實就是一個光。所以《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你不能求希望見到佛菩薩的樣子,才知道佛菩薩的存在。我們修密法可以,因為修密法證到法身的時候,跟本尊的法身相應,就可以感覺到法身裡面的光、本尊的形相,這個形相也是空性的,不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在觀想的時候,我們不會想觀釋迦牟尼佛在前面是固定的,好像一尊銅像般不變,不是這樣。在法本裡面有講:在空中密雲裡面。就好像雲在空中的樣子,雲是變化的,隨時會不見,也隨時會結合起來又產生一個雲。
這個意思是說:當我們修行不是求一個色相,是求我們產生光明的光,跟佛的光全部聚在一起。這個是什麼觀念?所有法性是平等的,佛性是平等的,只要開發出本來就具備的佛性,就跟佛的光聚在一起。當我們沒有開發之前,雖然具備這個條件,但是被很多東西蒙蔽,讓自己又笨又蠢還以為自己很聰明。所以我們才要學佛,要持咒、要拜佛、要懺悔,將這些蓋住佛性的垢,慢慢洗清、洗乾淨,當我們的佛光一顯露,自然就跟佛的光會聚在一起,所以我們跟佛是平等的。
在所有宗教裡面,只有佛教才講眾生跟佛是平等的,別的宗教都說祂是至高無上,眾生在祂下面,都被祂管,而且不可能變成祂。但是佛法講任何眾生都可以成佛,都有成佛的條件,只是自己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認為有這個條件。因此你認為自己才是確實存在,而忘了你真正具備跟佛無二無別的條件。這種條件不是你講了就做得到;不是坐在那邊想,就可以做得到;不是每天寫文章,就可以做得到;也不是聽很多佛法,就可以做得到。絕對要按部就班、聽話、改自己、調整自己,用佛法來管好自己,讓自己產生一個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才能將這個垢慢慢擦乾淨、洗乾淨,才顯露佛光;當佛光出現了,才會知道自己如何往學佛修行的路繼續走下去。
當這個光還沒出現之前,為什麼一直強調你們要聽話?因為你沒有光啊!誰是你的光?上師所講的佛法,就是一盞明燈,在前面幫你帶路,你就跟著燈走,走著走著,總有一天會走到一條光明的路。但是你們偏偏就不聽話,偏偏用自己的方式走,當然走著走著,這個燈就不見了,因為你不要這盞燈。用你自己的方式,一定有一天走錯路,走著走著出現一條岔路,你走過去,燈就沒了。
之前講過很多也講得很清楚了,在我們往生之後,七七四十九天中,每七天有一個本尊出現。譬如阿彌陀佛現的光是紅的、光很強;別道的光也是紅的、但比較弱,然而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的佛光,所以會怕很強的光,而跑去比較弱的光,覺得那邊很舒服,這樣就墮入畜生道。
為什麼這邊講如佛安住光明聚?因為我們斷了氣,第一個看到自性光,你看到自己的光,跟著七七四十九天中,每七天出現本尊跟佛的光。假如你生前沒學過佛,而且不認同上師教的佛法,不接受上師所講的佛法,不接受佛經所講的,用你自己的方式來學的,就算本尊在你面前你都會怕,你會走錯,真的會錯!所以這句話很重要:如佛安住光明聚。為什麼我們要修密法?因為生前就要將自己安住於佛的光裡面,不是靠嘴巴講。不是閉著眼睛,前面開個燈,「哇!好光啊!我看到光。」胡說八道!(會眾笑)修密法自然會看到光,這個光就是自性光,之後透過禪定、持咒,就可以將自性光轉成法性的光,轉成跟佛的光明聚在一起。這句話是很重要的!
就算這一世沒辦法修出來,但要記住一件事:這一生沒有作過很大的惡業,意思是沒殺過人、沒有作過很嚴重的惡業,當你斷了氣,譬如為什麼我常常講:你死了,只有佛菩薩跟上師才能依靠。因為你習慣他了,你知道他的光了,所以當他出現的時候,你就會跟著他。很多人說:「跟著 仁波切!」跟著我做什麼呢?生前又沒見過我,不曉得我的光,他會怕,會閃邊。佛經講的,他真的會怕,看到強烈的光他會怕。
所以為什麼要學佛?因為我們學佛了,知道原來佛的光是這樣子,我們才不會怕。不要以為仁波切跟你講故事,這絕對不是故事,是事實,因為我很清楚,我知道、也經歷過,佛經也這樣講,看到佛的光會退縮的。假如沒有發這個願,絕對會退。好像他發個願「讓我父母親吃素」,這個願就發錯了。因為他要他父母親做畜生。所以發這個願的人,當他走的時候絕對會看到去畜生道的光。所以為什麼整天罵你們,要你們聽話!聽話!聽話!你們偏偏不聽話、不聽話、不聽話!不相信是這樣子。你可以不信,我只是根據佛經所講,根據我超度這麼多人,我很清楚的。
經典:「演說諸法施有情。普令一切皆覺悟。我今所獻上妙服。不求端嚴諸色相。願成清淨大菩提。廣度無邊人天眾。」
就是說我成佛、安住在佛的光明,只是為了要開示一切佛法給一切有情眾聽。不一定給人類,可能給動物,什麼都有,普令一切有情都能夠覺悟。我今天獻上這麼好的衣服,不求端嚴諸色相。願成清淨大菩提。廣度無邊人天眾。我今天供養這個衣服,不是為了自己未來有好看的樣子,是為了清淨大菩提,讓我能夠證到大菩提心,能夠廣度無邊人天眾。這句話很重要,因為要成佛、成菩薩是從人開始。人道究竟有多少?不只地球的人類六十億萬,假如根據佛經來講,在我們的銀河系就有四個洲,其中三個洲有人住在上面。天,天眾很多很多。
經典:「又我所獻上妙服。為求如來無上慧。安住不二正法門。降伏一切諸外道。」
我現在所供養這麼好的衣服,是為了求得佛無上的智慧,將我的智慧安住不二正法門,不二正法門就是解脫輪迴、解脫生死、解脫而成佛的法門。
降伏一切諸外道。我得了這種願力、能力,能降伏一切諸外道。為什麼要降伏一切諸外道?因為一切外道都不是為了幫助眾生解脫生死,都是為了求這一生的安樂而產生的宗教,這樣子反而會害眾生不斷輪迴,所以希望我能降伏一切諸外道。
經典:「又願利樂諸有情。令貪瞋癡悉遠離。無明愛有等皆除。獲得無為甘露法。」
又願我能夠幫助一切有情眾,讓他們遠離一切貪瞋癡。無明是不相信因果的意思。愛有等皆除。不相信因果、愛占有的想法,都將它除掉。
獲得無為甘露法。我們今天學佛,雖然會得到成佛的果報,但是從修行開始到成佛的過程中,不是為了自己能得安樂,而是為了一個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成佛。學佛不是為了能得到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或是希望學佛可以消除所有不喜歡的事情。假如有這種想法就是有為法,假如沒有這種想法就謂之無為法。無為法的好處在哪裡?就是沒有後遺症。
再舉這個例子:「求我父母親吃素。」這就是有為法,有為法一不小心就會讓他父母親做畜生。假如他是求:「以我的功德庇蔭父母親,讓他們能解脫生死。」這是無為法。偏偏他滿足自己的欲望,希望跟父母親吃飯的時候,父母親不要因為他吃素而罵他,搞到氣氛不好,讓他覺得不方便,每次回家吃飯,父母親都給他臉色看。這是有為法。有為法一定有後遺症,無為法就沒有。
為什麼我們學佛要迴向?你不迴向就是有為法,迴向什麼?《寶積經》教我們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是迴向給我父母親吃素;迴向給我兒子考第一名;迴向給我老公不要外面養動物(第三者)。都不是這個,這些都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漏法,意思是你會再輪迴!
有惡業一定輪迴,有善業也會輪迴,所以求幫助眾生,但不是為了成佛果,不是為了解脫生死,不是為了未來世能幫助眾生,全部都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善業,善業就會輪迴。幫自己的孩子、孫子,不行嗎?沒有說不行,但不是發一些奇奇怪怪的願!你的孩子、孫子、包括你自己業障重,他不學佛,當然有他的業。那就只有你繼續精進!讓自己精進的力量能夠感應他,讓他的業力停下來,才會跟著你學佛。
所以我常常講你們沒改,因為你們不夠精進。不是每天拜很多才叫精進,而是照《佛子行三十七頌》裡面的每一頌檢視自己有沒有做、有沒有改。沒有做到《佛子行三十七頌》,自然周邊認識你很久的人會覺得你沒變嘛!還說在學佛,唯一不一樣的是吃素而已,其他還是老樣子!人家怎麼可能跟著你來學佛呢?我的孩子雖然不是全部跟著我學佛,最少他不敢也不會反對佛法,也不敢批評佛法,因為我一直精進。
為什麼你們的親朋好友會批評佛法?因為你自己不精進。人家能體會,因為他認識你很久,不是今天才認識你。比較一下十年前還沒學佛,跟十年後有學佛,發現還是老樣子,除了跟牛羊一樣吃草之外,其他一模一樣。你說人家會聽嗎?不會!為什麼我常常說是你們沒改,但是你們不相信,認為自己有改,已經吃素了、不抽菸了,這些只是為了健康而已,但是你真的沒有精進。回家再看清楚《佛子行三十七頌》,你們做了幾個?沒有做到,當然就是有為法不斷在做,自己還不知道。
越是學佛,越多有為法出現,因為你整天求給自己。如果你是為眾生而求給自己,這是可以的,正如在藏傳佛教有講,假如健康對我好,讓我健康。這是因為我健康,才能繼續弘揚佛法幫助眾生。假如健康對你好,只是要讓你過好日子,為什麼要給你呢?仁波切77歲了,不敢說很健康,但最少比同樣77歲的人健康一點,還能給你們煩、讓你們糟蹋。如果我沒有這個身體,怎麼能夠讓你們一直糟蹋呢?所以給我健康,假如是好那就給我。給你們健康,好嗎?如果你們認為更健康一點,可以多賺錢供養仁波切,就不必了。
今天特別講這一段就是告訴你們要發對的願!。當然我們沒有這麼偉大,可以做到像淨住童子這麼的偉大,但最少發的願不要稀奇古怪、莫名其妙吧?我們可以參考佛,我一直跟你們講,能夠發的願,諸佛菩薩已經幫我們發過了,還輪到你們發明新的願嗎?我也跟你們講過,跟著佛菩薩教我們的願去發就好了,偏偏獨創名牌出來給我看,每個人都是這樣子。
你說你不是佛菩薩,但是佛菩薩全部都是從信眾出來的,沒有一位佛菩薩一生出來就是佛菩薩,除了蓮花生大士之外,但他生出來之後還是要修,還是有很多老師教他佛法。為什麼大家不聽話呢?如果沒有講過,你們不聽話還情有可原,但是我有講過你們要發願的話,佛經有講的,你們就跟著去做。地藏菩薩有沒有發願呢?有啊!那你們做了嗎?整天說孝順,卻要父母親做動物,還覺得自己很孝順、很偉大。佛經講的你們都不聽,學佛學什麼呢?
這一段有沒有說為他自己呢?人家供養了一千萬的東西,古代的一千萬等於現在的100億,只為了以後能夠有機會成佛利益眾生而已,連自己可以得到莊嚴端莊的好的相,他都放棄不要,只要這一個。那你們呢?想一下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好好的想一下,不要再迷迷糊糊又過了一個月,不要以為還沒有被仁波切抓到,沒有關係,抓到再說。當被我抓到就是事情大條的開始,大家真的要聽話。
甘露法。所有一切的佛法就好像是甘露水一樣,讓我們一喝進去,整個身體清淨,這個身體不是說肉體的感覺,跟大家講過很多次,身體是業報身,只有甘露的佛法進入你的身體,才能將你的業清淨,不會干擾你,不會讓你身體產生不舒服、不舒適的感覺。假如我們不將佛法聽進去的話,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像耳邊風一樣,那甘露就不可能進去你的身體。進不了你的身體,怎麼可能轉動你的業呢?不可能的。所以為什麼挨罵?因為你真的聽不進去,只是表面在學佛,不用心去思惟。要想一下,教了你們N遍,只要你們的身口意和佛法違背,就是錯了,完全不需要來問。但是你們偏偏不相信,認為自己沒有殺人、沒有偷錢、沒有害人,哪裡有錯呢?以你的個人思想是沒有錯,但是以《佛子行三十七頌》來講你就是錯,錯在你不能解脫生死、不能轉動你的業力。
為什麼要求你們訓練自己有規律的生活呢?當你有規律的生活,自然會訓練自己的心有規律,不會越界。就算會越界,你自己知道,馬上會退回來。沒有規律的人越了界,自己都不知道,會覺得「沒有啊,做一點有事嗎?沒事啊!我這一生幫這麼多人,不會有事。」你這一生因為幫了很多人,才有機會讓我罵,但是生生世世所作的惡業,還是會找上門,不可能不找的。仁波切修到77歲,還是有惡業,不可能沒有,只有成佛才是圓滿。所以在我們有生之年真的要提醒自己,究竟學佛的路是為了什麼?這條路很好走,只要跟著明燈去就好了;這條路也不好走,因為你跟著明燈去,就沒有你自己的路。所以自己要仔細思考,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這一生就走完了。
經典︰「又說如來清淨法。普皆利樂諸有情。令離生老病死等。及滅憂悲諸苦惱。」
他說我會講如來清淨的法,清淨的定義不是乾淨、透明,而是這個法是無為法,是無漏的,會幫助我們清淨一切生生世世的惡業善業,讓我們能夠解脫生死,這謂之清淨之法。普皆利樂諸有情。這句話不用解釋了。
令離生老病死等。令這一些有情眾生,能夠離開生老病死等這八種苦。用什麼方法?解脫生死。只要你輪迴,生老病死等這八種苦一定跟著來的,避免不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熾苦,一定有的,只要是有情眾就會有。要令眾生能夠離開生老病死等,就是解脫生死。為什麼一直勸大家發願到阿彌陀佛那邊?因為到阿彌陀佛那邊,才能一世解脫生死,一直修成佛果,就不需要再有生老病死的苦。不管醫學多發達,還是會生病;不管你是醫生,還是會生病;不管你多照顧身體,還是會老、會死,那是沒有辦法的,只有離開生死大海、離開輪迴大海,才能離開這種苦。
所以有些人的老婆生病了,他希望每次來看仁波切,供養一點給仁波切,老婆就可以活久一點,這種念頭不要存在。我也不是叫你讓老婆早一點死,而是順緣。來供養只是供養,幫她累積福報,看以後有沒有機會幫她超度。而不是希望「每次來供養,老婆要是好一點,那這一次供養有用;這次供養,老婆的身體不好,是不是沒有用?那再供養。」這個自己要搞清楚。
及滅憂悲諸苦惱。幫助眾生滅除一切憂慮、悲痛、苦惱。假如以顯教的方式來幫助眾生滅除煩惱是不太容易,當然有人講煩惱轉菩提,但是煩惱要轉菩提,要知道怎麼轉才行。假如不知道的話,煩惱一直跟著你,也很苦惱。其實煩惱從哪裡來呢?煩惱是基本的八種苦產生之後,我們的貪嗔痴慢疑在心裡面一直不斷的在動,就會產生自己的憂慮悲痛,一切苦惱就出現了。有些根深蒂固的,可能幾世跟著你,有些變成神經病、智障,就是從這裡來的。
當然密法有很快的方式讓煩惱一下子變輕,甚至不影響你,因為煩惱很重的人不可能入定,也不可能持咒沒有別的雜念。你們這些初學者要讓煩惱減少,只有一個不二法門――聽話,不要自創名牌。「聽話」,清淨的法門自然就好像是甘露進去你的身體,煩惱的力量就會減輕,甚至慢慢減少,否則是不可能的。單靠唸經一天24小時,你也有煩惱,因為會累、想睡覺、要吃東西,這也是煩惱,所以要滅煩惱,除了顯教的方式,還有密法的方式。
經典︰「又願說法利一切。天龍人等及非人。」
前面說度無邊人天眾,這邊講天龍人等及非人。天上面的人、龍變成的人,及非人就是鬼道。這邊不是指度他,而是向他說法,利益一切有情。譬如今天我在宣說《寶積經》,只有你們一千多個人聽嗎?不只,有很多眾生在聽,這些眾生聽了,對他們有利、有幫助,說法就好了。
經典︰「有想無想諸有情。自覺覺他咸恭敬。」
有想法、沒想法的一切有情。有一些有情眾,不像人類高級有一些思想,有些是沒有思想,比如說水母沒有腦,沒有腦就沒有思想,全部是牠帶來的業力,就是我們所講的本能反應——吃、游泳、睡覺、生殖,牠沒思想。我們人有很多的思想,動物也有思想。
自覺覺他咸恭敬。意思是說我今天跟他們說法,讓他們能夠自己覺悟,甚至覺悟之後幫助別人覺悟,我們都要對他恭敬。咸恭敬就是雖然今天他還沒有成佛、成菩薩,但是他是未來佛、未來菩薩。佛法教我們不要殺生,因為任何一切有情眾,不管有想無想都是未來佛,只是他的業力不一樣,而產生不一樣的相。好像細菌、病毒屬於無想,它沒有想法,不會思想,但是會有動作,它自然會產生一些動作。譬如病毒到我們的身體,你怎麼對付它,它就會變,但是它不是思想,沒有經過思考。細菌也是沒有思考,只是留下來的業力所產生的動作。所以這些都沒有腦。
經典︰「願我如住諸佛剎。普放光明照十方。於大黑闇熱惱中。作彼清涼甘露味。」
希望我能夠在任何佛土普放光明照十方。於大黑闇熱惱中。就是在輪迴苦海一種大黑暗,所有一切讓眾生在煩惱之中,做為他們清涼的甘露味。
經典︰「欲界色界無色界。皆令一切無所著。」
現在人類是住在欲界天,再上去是色界天和無色界天,所謂的三界。意思是在三界裡面能夠令一切無所著,就是不會執著自己在哪一個界。譬如色界天的天人認為他的福報比欲界天的大,所以他很驕傲。無色界天的天人認為自己已經修到沒有色身了,只剩下光,比你們修得好,這就是一種執著。所以在禪宗有講非想非非想天,就是他修到最後認為他沒有想法,其實他還有一個想法「我在無色界天,我沒有肉身,我只有光,所以我修得很好。」這也是一種執著。因為他有些微的執著,所以不能開悟成佛。這個跟你們講是對牛彈琴,因為你們不了解。
釋迦牟尼佛特別講《金剛經》、《楞嚴經》、《楞伽經》就是為了那一些喜歡修禪的人講的,怕他們修到無色界天。無色界天和成佛果只有一根線的區別,很容易踏錯。我們有一個本尊腳踏四大天,意思是我們不要修到這四個天,其中一個就是無色界天,因為真的很容易。以前我都搞不清楚什麼叫做無念、什麼叫做禪定,我在閉關時才搞清楚,無念和禪定是不一樣的。現在你們能夠「靜」已經不得了,能夠「定」更加不得了,要「無念」不可能。
無念是完全不起念頭、不做作的,一點念頭都沒有,不是故意不想。當你說「我不想」就是有一個想的念頭。「我不想再想」就是第二個念頭。「我還在想」就是第三個念頭。所謂的無念是「不生」,以顯教的方式是修不出來,但是密法可以,密法可以讓你一剎那無念。為什麼要修到這樣子呢?因為當你有念,就算你修到最好,也只是到無色界天,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當你到這個天,壽命會很長,而壽命結束後就墮入三惡道,因為他的福報享完了,剩下的就是他的惡業讓他下去。
看到這句話,這個人太偉大了,他連三界的眾生都勸他們不要執著現在得的。等於釋迦牟尼佛為了勸他的弟弟難陀,帶他去天界看,他可以擁有美女和一切最好的享受,但是享受完跟著就下地獄,所以難陀就不敢了,馬上下定決定要跟著釋迦牟尼佛成佛。你們還沒有下決定,因為我沒有釋迦牟尼佛的神通,不可能帶你們去地獄看。我本人去過一下,地獄是很恐怖的,沒有人類的語言、文字可以形容地獄有多可怕。地獄不是佛創造出來懲罰我們的,跟佛菩薩無關,也沒有一個造物主成立一個地獄來懲罰人,而是你自己作的惡業,所以你要下去。這邊教無所著就是希望這些眾生能夠解脫生死。
經典︰「於憎愛境悉遠離。常說如來清淨法。」
我們唸四無量心遠離愛憎住平等捨,就是這句話。這是大乘佛法、甚至是金剛乘佛法,不是小乘佛法。在顯教沒有唸這句話,我們的法本有唸遠離愛憎住平等捨。這句話佛經也講了,為什麼要遠離愛憎呢?遠離的意思不是說我愛這個人,我要跟他隔很遠,他住美國我住臺灣;我恨這個人,我跑去北極,他住在臺灣,並不是這一種遠離。遠離的定義是你很愛他,愛得死去活來,但是有一天你會跟他遠離。既然有一天你會跟他遠離了,現在就要訓練自己的心,不是指動作和講話,講話還是要說我愛你(眾等會心而笑),但是你心裡面不會講我愛你,而是你知道有一天你會遠離他,所以不會執著你們這一生的愛。恨他也是一樣,平等就是不要因為我愛而不遠離、恨而要遠離,而是平等的捨掉這兩個,兩個都不要,因為當你這一生結束了,這兩個事情就結束了。
假如你還是執著愛多一點,那你下一世就再愛,再愛不一定做他老婆,可能做什麼我都不知道。你不捨掉嗔恨,執著我要來報仇,那你就來報仇了。比如說很多年前我看過一部紀錄片,好像說有個旅行團去泰國,詳細地點我忘了。他們坐在有頂的觀眾席看大象在廣場表演,突然間,有頭大象一直衝到坐滿觀眾的地方,找到一位不到10歲的英國小女孩,一直戳她至死才走開,這就是過去世的仇。現場有幾百個人坐在那邊,為什麼大象只對付一個小孩子呢?
這一生假如有人專門來對付你,你就知道是你自己過去恨他、他也恨你,所以這一世來了。你的老公、老婆都是這類的,你的孩子也全部歸在這一類,就是這一生愛憎不捨得丟掉的人。所以常說如來清淨法這句話很重要,就是因為我們執著愛、執著怨恨,所以一直不斷輪迴。因此,如來告訴我們清淨法,就是幫助我們解脫輪迴的方法,你不聽沒辦法。
佛經跟我們法本是呼應的,有些人說藏傳佛法不是佛經講的,但我們法本中遠離愛憎住平等捨就是佛經講的,所以不要再毀謗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是根據佛經寫出來的法本,只不過修行的層次不一樣,你沒有修到這個層次,不代表佛沒有講過這個。
經典︰「舍利子。時彼淨持童子既到佛已。復以上妙革屣。持以奉佛。慇懃施已。」
除了供養衣服外,淨持童子還供養皮靴給佛。有人曾經罵學佛人說學佛是不殺生,為什麼要穿皮鞋?這邊講了:以上妙革屣奉佛。革就是皮革,屣就是靴子。難道佛不慈悲嗎?後面應該有解釋,吊吊胃口,下回分解(眾等大笑)。其實講佛法是很好聽的事。
今天稍微再提一下關於慈悲喜捨的事,這裡一直討論慈悲喜捨的功用,究竟是以什麼方法修慈悲喜捨,而且怎麼樣讓慈悲喜捨產生作用?這裡講得很詳細,有時間我會好好跟大家解釋,譬如有段說大悲只有佛身才有,一般人沒有,有機會再講。
《隨念三寶經》大家每次都唸,但是不曉得它的重要性在哪裡,後面這幾句話很重要「善依止世尊所說之調伏法」。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多年所講的一切法,都是調伏我們一切輪迴的心和方法。調伏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你所產生的一切想法都是從心所起,而不是將心消滅掉,假如消滅掉你就無心、沒心了。沒有心了怎麼學佛呢?所以調伏就是將你所產生那種不正確的心態、一切方法將它調伏,所以世尊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調伏你們,而不是給你們什麼好處,這句話很重要!
善依止就是你要懂得怎麼去依止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而不是你的想法。依靠止住世尊的想法。而不是我要想,釋迦牟尼佛講到A,我就要想A裡面有沒有A、B、C、D,這個不對,你們現在都犯這個毛病。
依就是依靠佛講的方法,我們就要止在這裡,用這個方法,一直不斷去做,讓我們錯誤的心停止下來,調伏自己的心。但是怎麼講你們就是不聽,還是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認為來參加法會就是希望有保佑,假如是這樣,《隨念三寶經》這句話就會講:「善依止世尊所說之保佑法」。但是沒這樣說啊!法本說的是調伏法。但你們就不肯給調伏,不聽就是不肯給調伏,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沒有錯。當你認為自己是對,你就是錯,因為你認為佛所講的事是錯的。仁波切代表佛和上師說法,沒有說自己的東西。所以當你認為仁波切在罵你,就是不肯給調伏;如果你肯給調伏,就不會說仁波切在罵你。為什麼會說仁波切罵?就是因為還不服氣,還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不是這個意思,上師誤解我、不了解我、要求太多了、太過分了。
我沒有要求很多,所以後面有一句話很重要「定出離」,只要你肯給調伏,一定可以出離輪迴。你們全部不肯給調伏,全部都要仁波切講你聽得懂、聽得進去、聽了對你有用、你喜歡、你要的,怎麼調伏你呢?佛法偏偏不是你要的。
就像前面《寶積經》講的:你愛的是你要的,偏偏要調伏你,叫你保持距離,要遠離;恨也是你要的,偏偏告訴你不要恨。怎麼辦?當你不受調伏了,一定不出離!想清楚,不要以為學佛就是唸很多遍就有功德、唸很多遍就有福報、唸很多遍就可以成菩薩成佛。重點是你要接受、要聽進去,而且要調整自己,不能每天都是這樣過日子。
每次都教你們睡覺之前,想一下今天所做的事、所講的話、所想的事跟佛法有沒有違背?有,就是錯。覺得別人誤解我、不曉得我的意思,都錯,為什麼人家不知道你的意思呢?因為你講你的意思,不講人家想知道的意思,是不是錯呢?人為什麼會產生誤會?每個人都想將自己的東西全部倒給別人,要別人接受,別人講的全部不接受,這樣一來不就誤會了嗎?每個人都要自己想要的,不就誤會了嗎?包括父子關係、婆媳關係都是這樣子來的,尤其現在這一代,常認為老一輩的都不懂我們在做什麼,我已經很努力在做事了,是你們都不接受、不了解。
善依止世尊所說之調伏法這句話很重要,每一次法會前一定唸《隨念三寶經》,就沒人重視這句話,你不讓釋迦牟尼佛的法調伏,怎麼辦呢?這樣耗下去就過完這一生了,一生很容易過的。以我來講一眨眼就77歲了,時間越來越少了。很多人還是這樣子打死不改,認為自己沒錯,是別人誤解我、不了解我。誰來了解你?連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現在很簡單問一件事:你有多了解自己?你為什麼會肚子餓?你可以讓肚子不餓嗎?假如你這麼了解自己,你可以告訴你的胃不准餓,再餓,我打死你(眾等大笑)。沒辦法啊!整天要人家了解你,但你都不能控制自己餓的感覺,憑什麼一直告訴別人「你要了解我」?
所以佛講的法都是衝著我們毛病來的,假如你認為你沒毛病、一切OK,好像很久前我問一位信眾有什麼事?他告訴我:他沒事OK。連佛都不敢說自己OK,這些人就是傲慢,不可能學到佛法。所以大家真正要好好檢討自己,不要很粗心大意的,一天一天過去了,過完這一生,你還是去不了阿彌陀佛那邊,何必浪費時間呢?時間真的很珍貴、很寶貴!
經典:「又復成就十智力。四無所畏善安住。」
一、「十智力」又作「十力」,唯如來具足之十種智力。「十智力」為:
1、處、非處智力:「處」解釋為「道理」。如來遍知一切事物的因緣果報是否合於道理。
2、業異熟智力:如來遍知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業報。
3、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如來遍知一切禪定境界及深淺次第。
4、根上下智力:如來遍知一切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
5、種種勝解智力:如來遍知一切眾生種種欲樂、善惡的差異。
6、種種界智力:如來遍知世間眾生種種境界的差異。
7、遍趣行智力:如來遍知六道眾生有漏世俗行為,及涅槃無漏行為所至之處。
8、宿住隨念智力:如來遍知一切眾生過去世的種種事。
9、死生智力:如來能以天眼了知一切眾生死生之時,及未來受生之處,乃至美醜貧富等善惡業緣。
10、漏盡智力:如來自信永斷煩惱惑業,不再流轉生死,且遍知一切眾生斷煩惱與否。
【返回法會開示內容】
經典:「又復成就十智力。四無所畏善安住。」
二、「四無所畏」又稱「四無畏」,為如來對眾生說法時,有四種無所懼畏之心:
1、一切智無所畏:如來於大眾中言明,我已覺知諸法,具一切正智,而無畏心。
2、漏盡無所畏:如來於大眾中言明,我已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
3、說障道無所畏:如來於大眾中宣說無明迷惑所造作之惡因惡業等,障礙了許多道法,而無畏心。
4、說盡苦道無所畏:如來於大眾中宣說戒定慧等,能滅盡諸苦之正道,而無畏心。
【返回法會開示內容】
更新日期:2024 年 3 月 0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