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3年09月03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寶積經》卷第五十七〈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二〉和《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

仁波切升法座持誦六字大明咒,深遠宏亮的持咒法音極具攝受力和加持力,饒益虛空一切有情眾生。諸天欣喜,妙香馥郁,仁波切及壇城顯現莊嚴耀眼的金色光芒。在 仁波切慈悲願力的加持下,眾等暫時停止一切妄念,領受 仁波切殊勝佛法教導。

接著,仁波切賜予珍貴的開示:

為什麼我們學佛修行一定要先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盡量有機會去聽聞?現在很多學佛的信眾都喜歡自己看佛經,以為佛經是文字,只要看得懂文字就會知道裡面的意思,這個想法是錯的。假如是這樣子的話,佛就會在經典裡面講:你們以後看我所講的經就好了。但每一次佛都說「聽聞」,所謂聞思修是指聽聞過佛法的開示,就要去思惟自己每一天、每一秒鐘所想的、所做的跟佛法有沒有不一樣?如果不一樣,就要修改。很多人以為聞思修,就是修行了。「修」不是修行,是修改。

我們根據什麼來修改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呢?是根據佛法,而不是你的想法。現在科學越發達,聽聞佛法的人越來越少,自以為是去解釋的人很多。假如這樣是對的話,釋迦牟尼佛就會講了,一定會講的,以釋迦牟尼佛的大神通,任何時間發生的事情他都可以看得到。為什麼沒講呢?因為你們是用自己的思想,而思想是怎麼來的呢?就是你的意識。意識怎麼來的?就是你的執著,你生生世世在阿賴耶識裡面留下來的種子。這些種子都是不清淨的、都是充滿欲望的,不是單靠你這一生看一些佛經、唸一些佛經就可以讓這些種子清淨,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所以佛法裡面講得很清楚——戒定慧,聞思修。自己的行為不修改,還以為自己學到了、修到了,絕對是很大的錯誤。

當你一直修改,從一個凡夫修改到能夠解脫生死,釋迦牟尼佛就會稱你為「聖弟子」,能解脫生死,才能夠有資格修到菩薩果位、修到佛的果位,而不是說:「我要度眾。」你自己都度不了,度什麼人哪?很多人都說:「我發大願,我學佛是度眾,我要度多少人。」自己的問題都沒解決,怎麼解決別人的問題呢?

假如以現代的語言來解釋,聽聞佛經就是將你心裡的思想建設成正面的,你們所講的正能量。其實並沒有所謂正能量、負能量,都是你們自己搞出來的。我們要一直訓練自己的思想,朝佛所開示的智慧的方向去走,而不是一直用自以為是、你的想法、你的思想去看佛經。佛經不是學問,也不是歷史,也不是哲學,它就是一個修行的經驗,一個過程,一個心理上面的培養。假如當佛經是哲學,當它是一種學問,你會走錯路。喜歡研究心理學的人到最後都會神經病。為什麼會神經病?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理狀態?人有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外面花花世界之後產生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個識產生之後,自然會根據他的欲望去做一些對自己有利的、喜歡的事。所以產生這種事情是他個人的經驗,而不是智慧。

不要以為你讀過書、研究過很多學問,以為自己看過很多佛經,看過很多修行者對修行經驗的開示,就可以知道了。不知道,絕對不知道!你不用佛經、佛法來思惟自己的身口意的話,你不可能修改自己。所以很多人將「修」這個字誤會為修行,事實上也可以說是「修改」——修改你的「人的行為」。不是說閉過關、唸多少遍、拜多少遍才是修行,拜一千萬遍卻沒有修改你的行為,那只不過是做運動,比沒有做的好,因為至少你會得一些人天福報。當然有人會以為做大禮拜什麼都會改好,那你也錯了,而且絕對錯。

為什麼做大禮拜?因為錯了。透過做大禮拜虐待自己的肉體,比你死了之後神識下去地獄好,你是在還債,而不是因為做了大禮拜,就變得不一樣了。以前我聽過有些出家眾、喇嘛做不共四加行,一次不行就再做一次,不行又再一次,一直做到行。什麼叫「行」?有瑞相。什麼瑞相?不是說他變了樣子,而是他在修行方面找對路了。我們生生世世的業很重,就算現出家相,你不下決心,業還是會擋著你,就會身體不好、生病,一大堆問題在擋著。

之所以開示《寶積經》,是因為我們直貢噶舉祖師爺 吉天頌恭大部分的著作都是從《寶積經》出來的,而岡波巴大師寫很多東西是從《華嚴經》出來的。很多人認為學密宗,持咒就好了,經典可以丟了,不用看。錯了!岡波巴大師是根據《華嚴經》,吉天頌恭根據《寶積經》。如果你從來沒聽過《寶積經》,你修啥?你就沒有直貢噶舉的法脈。很多人覺得法脈就是「從 吉天頌恭傳下來,口傳過就是有法脈。不是,因為沒有得到 吉天頌恭的心法,他心法從哪裡出來?《寶積經》。包括 吉天頌恭所講的「一意」,也是從《寶積經》出來。透過《寶積經》跟他自己的修行,他悟到了,他寫出自己的修行經驗。所以時下不管在哪裡,聽到密宗都覺得很神祕,以為密宗修行者一摸馬上就變好了,其實不是這個樣子,而是要經過有次第的修行。

寶吉祥道場特別開示《寶積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講《寶積經》,因為我從來沒看過《寶積經》,打開佛經就講了。為什麼有這種你們所講的勇氣去講這個經呢?「你不怕講錯嗎?」我當然怕,講錯的因果很重。但是我相信有上師跟祖師 吉天頌恭、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就算裡面的涵義可能沒有解釋到很深奧,但最少路不會偏掉。以你們的水準來聽,已經足夠了!再講深一點,你們只有兩個字「糊塗」,越聽越糊塗。為什麼呢?因為你一直用你的想法來比較:「究竟他在說什麼?」你的想法都不是佛法。只要你說要弄清楚就不是佛法。

這裡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會講這段故事呢?因為有弟子請示為什麼難陀有這個因緣,所以講出來了。

經典︰「願我當來得為佛弟。獲金色身亦復如是。」

他發這個願,根據《寶積經》講是九十一個劫以前發的願。為什麼等這麼久?要等釋迦牟尼佛成佛,他才能再來。很多人說:「我要一直跟著 仁波切。」那你完蛋了,因為我的願力是要幫助眾生成佛,你的願力是跟著我,怎麼跟得到呢?你跟著我是什麼意思?希望不要出事,我永永遠遠保護你。你這一生做過什麼事讓我一定要生生世世保護你?想清楚!不要發這麼蠢的願。

難陀就是九十一劫以前發了這個願,九十一劫以後才生在我們地球,成為釋迦牟尼佛的親弟弟。

後面這幾句話很重要。

經典︰「我於欲境生耽著時。強牽令出愛染深河。」

難陀前世就發這個願,而且很謙卑,不像你們︰「我行啊!」唸一唸六字大明咒就以為了不起,什麼地方都可以衝去。「沒事!仁波切保佑!」你看人家發什麼願?

他在過去世,九十一劫以前已經是國王的弟弟,他要有善根才做到國王的弟弟。他也供養過佛,我們還沒資格供養佛,我們只是供養佛像。除非這個上師修到空性,才真正供養到佛;除非我們修到密法裡面無上瑜伽部,才真正供養到佛。我們全部供養佛像而已,雖然說佛像是佛的化身,但你沒資格供養到佛——真正在世的佛。人家供養到佛,都沒說:「佛,我供養您,讓我怎樣怎樣⋯⋯」人家很謙虛,也可以講很保守,能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願。

你們都發一些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願:「生生世世跟著 仁波切。」法王寫給我的長壽文寫什麼?哪裡有善因緣,我就去了。你們沒有善,怎麼跟我去?不是胡說八道嗎?你們每天唸我的長壽文都搞不清楚。以為這樣我很開心?我拖著一拖拉庫(卡車)破瓶子在後面幹嘛?你們這一生不修到阿彌陀佛那邊去,你還想我下一世會轉頭看看你?絕對不會,這一生我還清給你們了;絕對不會,因為我發的誓你們不知道。

這邊說難陀前世是一個國王的弟弟,要親自、有辦法、有這個福報、有這個因緣供養佛。親自供養佛!但他發的願不是說:「佛啊!我跟著你,你帶著我成佛。」你看人家多謙虛,哪有像你們?生生世世跟著我,跟著我幹什麼?我成佛,你們跟著成佛?門都沒有啊!

為什麼發這種願?因為懶啊!「仁波切修得好,跟著他,我們跟著好。」不要等下一世,講這一生就好了,我不敢說自己修得好,但最少我慢慢的一直在上去,那你們也沒上去。這一世跟著我都沒上去,還想下一世?胡說八道!整天叫你們發願到阿彌陀佛那邊,偏偏不講,為什麼不講?怕死嘛!

怕死亡真的來嗎?怕死就真的不會死嗎?尤其那些老的弟子說:「仁波切來救我。」救你什麼?救你不要生病?我現在公開跟那些老的弟子講:你們跟我差不多歲數,大不了八十幾歲,整天想身體好,但健康又怎樣?出去賺錢供養我?也不會啊!不死不活在家裡幹嘛呢?我現在不是叫你們死,只是告訴你們:你發的願、你的要求全部是錯的!到現在還有很多老人家不敢發願到阿彌陀佛那邊,怕發了這個願就死了,會早點去。

難陀發這個願,尤其他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他發的願就是假如下一世我做了佛的弟弟,假如我還是會有任何欲境生耽著時——就是在欲境裡面他出不來。強牽令出愛染深河,所以這一世釋迦牟尼佛硬將他拉走,前面故事講過了,他要回家去,偷偷的走,佛就擋在前面不讓他回去。當然現在我不能這樣做,我這樣做就會被人家告,但以前是可以做。

經典:「得趣涅槃安隱之處。」

就是求未來佛幫我這個。

經典:「汝等苾芻勿生異念。」

告訴所有出家的弟子,你們不要有錯的想法。

經典︰「彼親慧王耽欲之弟。即難陀苾芻是。由於昔時請毘鉢尸佛入浴室中香湯澡浴淨心發願。」

釋迦牟尼佛特別講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因為怕那些比丘嫉妒,嫉妒就會到阿修羅道。現在仁波切沒有這種大神通可以看到誰前世怎麼樣,但是我們有一件事就很清楚:這一生你修得怎樣是跟你過去世所修的、所發的願有關。很多人希望跟 仁波切一樣,修得好像很威風的樣子,但結果都不行。好像2007年我到拉其雪山閉關,我出關之後,有個人拿了錢給那邊的喇嘛,讓他進我的關房。但他待了7天就跑出來,待不下去,因為他全身發癢。他以為4500公尺以上高山不潮溼又冷,很多人認為乾燥、冷不會出汗,就不需要洗澡。結果7天他就全身發癢跑出來。

你沒有福報、沒有宿世因緣,這一生修不出來。既然這一生修不出來,那這一生更加要勤快、要精進,不能懈怠,幫下一世做準備。下一世能不能做人?不知道,但發願到阿彌陀佛那邊:可以,一定去,只要你發願,只要你對傳承、上師教的全部有做到,你發願就一定幫你去。你整天怕死,去不了;去不了,就繼續輪迴了,就根據這一世所做過的事情而生在哪一道。這一生所做的事下一世絕對會再重複一次,只是重複起來是深是淺、久一點還是短一點,這個是看你下一世的因緣來決定了。譬如說我這一世,法王第一次叫我去閉關,假如我不去,後面全部都沒有了。我過去世有這個修行因緣,這一生要閉關,但這一世也有很多因緣會阻擋,所以你們不決定,很多事情的因緣就接不上去了。

釋迦牟尼佛就特別告訴這些出家弟子,難陀這一生有這個因緣,不是因為他是我弟弟,我對他特別好。」講白話就是這個意思。你們常常都有個誤解,以為釋迦牟尼佛對他弟弟好。不會,一樣的。釋迦牟尼佛是根據他的業力來幫他,因為他過去世發的願:「假如我生為你的弟弟。」

前面佛經剛開始都講了,難陀的膚色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是金色的,相貌莊嚴,只是比釋迦牟尼佛矮,三十二相他只有三十相,為什麼?他耽於安逸,耽於慾望。現在我們是在家眾,這句話對我們的影響在哪裡——究竟我們要不要修行?出家眾肯定要斷男女欲,在《寶積經》後面有一篇也有講,假如你這一生修菩薩道,眷屬有所求,你不能拒絕,因為他就是你的冤親債主,你要還給他。我們在家眾對於這方面的觀念是在哪裡?這個觀念就是慾望這個東西,就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習氣,假如你沒有淫欲,你這一生不會投胎。

《寶積經》有講為什麼投胎?因為看到父母親的情慾,你心動才會投胎。假如你已經修到清淨了,你不會心動,就不會投胎了。所以意思是說,你這一生,不管是出家、在家,這種慾的種子還存在;因為過去世的這種習性,所以生生世世透過淫欲而輪迴、生死。這個習性是帶來的。帶來之後,就出現在家的、出家的。出家是怎麼來的?就是他過去世可能對在家的生活很討厭、很厭惡、不想繼續了,他自己發願,這一生他就出家了。

有的人是利用出家來逃避他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逃避他自己認為苦的責任,這種出家是沒用的。講這一段,我身為一個在家上師很難解釋到讓你們清楚,但是我們修行方面對於淫欲這種習氣要留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法門沒有規定一定是出家修的或在家修的,它是四眾都可以修的一個法門,只要你修這個法門,你發願,一直修,你一定到阿彌陀佛那邊去。

現在有些法門,出家的修法跟在家的修法是不一樣,是分開的。所以在《寶積經》裡也有講,很多法門出家在家可以一起修,但是因為在家業纏身,我們都是很多業在纏身,又想拍拖、又想結婚,想一大堆,就是業纏身,所以出家修起來會省一點時間。省時間,不是他們絕對比我們厲害,不一定的,在家肯狠起來,比出家更加狠,他連家都不要。就好像2007年我去閉關,事業不要、家不要,一個人就這樣去了,夠狠了吧!那時候我在臺灣有生意了、有孩子了,什麼都不要就跑了,能不能活著下來都不知道。

在家肯放棄一切而修的話,那決心是很堅定的,不代表出家不堅定,但是出家有的時候會驕傲「因為我出家」。所以在家、出家修行都各有它特別的優點,也有它特別的缺點,我們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之後,再透過佛經的開示,就不會走錯路了。所以《寶積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只要你傲慢心一起,你所修的一切功德就變成福報。福報是什麼意思?就不能幫助眾生了,也不能轉變你的業力,只是給你些福報讓你下一世去享受。

釋迦牟尼佛開示,難陀就是過去世這個國王的弟弟,親自侍候毘鉢尸佛入浴,清淨他自己的心,發這個清淨的願。

經典:「彼之善因。今為佛弟身作金色。我於耽著婬欲之境。強拔令出捨俗出家。究竟涅槃至安隱處時諸大眾更復有疑。」

釋迦牟尼佛這邊特別講這個事情出來,不是因為他是我弟弟,他就一定跟我出家;不是因為他是我弟弟,我就一定讓他離開他家。因為這是他過去世發的願,我成全他、我幫助他。

因為他對上一尊佛發的願,所以這一世我是佛了,我知道眾生所有的願,所以我就幫助他,滿他的願。所謂滿眾生願不是「觀世音菩薩,讓我老公早一點回家。」「觀世音菩薩,讓我兒子聽話。」這些都是不會發生的事。

所謂滿眾生願,就是眾生在過去世、在這一世發的願絕對要跟兩個事有關:一個是自我要解脫輪迴,一個就是為了修行而發的願,發這種願菩薩跟佛都知道。只要你在佛像面前講過、跟上師講過,佛菩薩都知道。

我們每一次法會後面唸的淨土祈願文講得很清楚,諸佛菩薩會幫助你去,因為你發這個願。諸佛菩薩很多,為什麼他們知道?只要你發這個願,他們就知道。但是如果你發的願是「我生生世世吃素」,你要做牛做羊嗎?菩薩不會聽到。

我們看佛經,要懂佛經裡面的涵義。所以釋迦牟尼佛這邊教我們發願,佛一定滿你的願,但這個願是在佛法上面的願,發這個願是因為我自己修行能力不夠,希望佛菩薩幫助我解脫,佛菩薩絕對會給你因緣、機會,去滿這個願。

釋迦牟尼佛這樣講的意思是說,為什麼我對我弟特別,對你們沒有?因為你們沒有發這個願。同樣的,我對我兒子,他沒有發這個願,我也不太理他的。不要以為他有做大禮拜就叫發願,不算數,因為他怕苦而已。你們沒有發正確的願,那諸佛菩薩不會知道,因為所有世俗的願跟佛菩薩無關。雖然在我們修法的時候有講讓你們身體健康,講很多這種事,但是講這個幹嘛?因為你們身體健康會多修行;你們有錢才會供養,沒錢怎麼供養呢?

所以在我道場裡面不可能有失業人士,如果有的話,是他不想做。沒有上班,絕對是懶得去上班的人,還在找理由。找一份工作就說:「哎呀!我要去做了。」到現在還沒有去,在騙我,我現在還等著,我等時間到就趕他走。很多人說:「它算是工作,這不是工作嗎?」怎麼算是工作呢?有做才有錢,沒做就沒錢,這不算是工作。

為什麼我們身為在家人一定要工作?因為你在社會裡,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你什麼都不做,那誰來養你呢?國家嗎?就算他們出家人也做很多事,你以為他們白吃飯?所以家裡面還有孩子不肯上課、不肯上班,你還帶他來我道場,我絶對連父母親也趕走,我不聽任何理由的。你不做事,等於說你這個人不想對任何事負責。不想對任何事負責,自然你發的願是隨便講!

這邊佛解釋清楚之後,就讓這些比丘眾等不要誤會釋迦牟尼佛對他親弟弟特別好,而是根據他親弟弟的願,如果他沒有發這個願,釋迦牟尼佛這一世也不會幫他。比如釋迦族到最後是被滅族,釋迦牟尼佛有大神通,要救他們都不行,為什麼?他們沒發願。只是過去世,釋迦族跟釋迦牟尼佛是同個村子裡面的村民,大家住在一起,互相認識,這一世大家又同樣在一起,上一世是村民,這一世是族人。上一世這些人將河的水全部抽乾,將魚全部拿出來殺,其中特別有一條大魚。釋迦牟尼佛這一生頭會疼,因為大人在抓魚,他拿枝棍子敲那條大魚的頭,所以他這一生頭疼。這是他自己講出來的。

釋迦族為什麼給滅族?來打他們的琉璃王就是那條大魚。他帶著他的魚族來殺,把釋迦族全部殺光,連目犍連尊者顯神通將他的族人升上半空,放下來時也變成血水。這故事說什麼?就算同種族,他過去世沒發願,這一世也救不了。釋迦牟尼佛耶!以你們迷信的心態會認為:「佛一定救他們,因為同族嘛!顯神通、撒豆成兵,將琉璃王的兵打走!」沒有這回事!你沒有發這個願,就沒有這回事。所以親如我的家族也是一樣,我只是這一世還給他們而已,因為他過去世沒發願。有——他有發願,發來討債的願,所以這一世我就辛辛苦苦的還。

這一段大家要了解,要清楚,不是因為是釋迦牟尼佛的親弟弟就對他特別好。等於說你們是我的皈依弟子,我的心會在你們身上,但是你們沒發願,你們不修行,我想對你好也沒用,不會通電,這個電過不去。仁波切所發的願是要幫眾生解脫生死,但偏偏你所做的事都是要輪迴的,那我怎麼幫你呢?沒辦法幫你。

你不要以為「沒關係,等死的那一天再發願。」到你死的時候就業纏身,什麼願都發不出來;到你死的時候所有一切貪念就會起來,最常見的是死之前的一兩天,或是斷氣前一兩個小時,告訴別人說想吃什麼。你們也都聽過這種話,有聽過的舉手(現場有許多人舉手)。

為什麼會如此?就是因為貪念,怕餓著死。其實他吃到嘴巴裡面是沒味道的,你們也看過,他吃兩口就說飽了不吃了,然後推開,但一直告訴你他最喜歡吃的就是這個,有些笨蛋就給他吃。《地藏經》中有罵,這等於是你在一百斤上面再幫他加重讓他下地獄。只要死之前沒有安靜發願求佛菩薩救他,而是說自己要什麼的這種人,通常都會墮入餓鬼道。包括出家人在內,可能會想自己的佛珠唸了一世,現在他們會怎麼處理呢?這就會墮入餓鬼道。有些人就會想這個佛像我拜了一生,他們會怎麼放呢?這也會墮入餓鬼道。所以以後你們斷氣時,不要想著:「哎呀,他們不信佛,將我的菩薩丟掉怎麼辦?」那就死不了,現在有位出家弟子就是這樣死不了。

到有一天你要斷氣了,你的皈依證、念珠或佛像若有人來糟蹋,也是你的業,因為你生前的善根不夠,人家不會幫你蓋個紀念堂。你若善根夠,人家幫你蓋個紀念堂,所有遺物就會放在裡面,對吧?所以就怨自己吧!要放開放下,如果還在想:「我媽不信,會把我的東西燒掉。」燒掉也是你自己做的,全部都是你的業。

如果從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這一段,你們還沒覺悟,那你真的是不曉得自己這一生來做什麼?也不曉得你每個星期天來參加法會是做什麼?仁波切講得很清楚了,仁波切講經的方法跟別人不一樣,我講得很世俗化,不會像別人講一大堆你們聽不懂的故事。

經典:「時諸大眾更復有疑。請世尊曰。大德難陀苾芻曾作何業。今身感得三十大丈夫相。」

他們還不服氣再問,稱呼得很漂亮大德難陀苾芻,曾作何業,就好像很多西藏人表面上都對我很恭敬,但心中嘀嘀咕咕,認為「你漢人憑什麼?」有這種人。我身為漢人,是直貢噶舉八百多年來第一位這一世在家證果的 仁波切,以前很多西藏人不認同,包括 法王以前傳一些特別法門給我時,他們都會講話:「唉唷!全部給他還得了!」

好像我們現在興建的佛寺,也是八百多年來第一位漢人在家仁波切所興建的佛寺。為什麼會有善根?因為這是沒發生過的事。你們以為興建佛寺只要有錢就好?找個建築師就好?從開始找地到現在佛像來了,我沒有一秒鐘停止過。你們會講,又不是你做的,是堪布幫忙做的,但也要堪布肯啊!(堪布向 仁波切恭敬合掌)堪布如果不肯,我也拿他沒辦法,就算 法王告訴堪布要來幫仁波切,堪布也可以找很多理由不來。

這一段就講出來,就算他是一位比丘,但懷疑心及傲慢心還是存在,所以再問。如果他相信佛就不會問了,如果他相信因果因緣,就不會問了。這就跟你們一樣,一直問一直問,問這麼多做什麼呢?信就好了,信因果因緣就好了,但你們就不信啊!只信自己。他們還好一點,是直接請問佛,但你們有的就不問了,有些假裝問過了,然後就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這批比丘修得好,他們不敢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而是請示佛。佛也可以不講,但佛還是很有耐心的講,因為末法時代的眾生比這些比丘更加糟糕,所以佛再開示。

經典:「佛告諸大眾。彼所作業廣說如前。乃往過去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大富多財資生無乏。有一苑園花果茂盛。流泉浴池林木森竦。堪出家人棲隱之處。」

佛再跟大家說,難陀所做的一切業前面都講過了,再往更早之前講,也就是他成為國王弟弟這一世之前,有個村子內有一長者很有錢,沒有缺乏任何東西。他所住的地方跟人家不一樣,有花果茂盛、流泉瀑布茂盛森林,對出家人來說是很好的居住地方。

經典:「時有獨覺出現於世。哀愍眾生處於閑靜。世間無佛唯此福田。」

獨覺是一位成就者,但還沒證到佛果,是靠自己生生世世修行而開悟。他在這個時間出現於世,對眾生產生哀憫的心,常常在安靜的地方。在那個世間沒有佛存在,只有獨覺這個福田存在。

經典:「于時有一獨覺尊者。遊行人間至斯聚落。周旋觀察屆彼園中。其守園人既見尊者告言善來為解勞倦。」

這位獨覺曾經到人世間,到這個聚落,就一直看這個地方。這個守園人看到尊者之後,就告訴尊者可以在這邊停留,住他這邊解勞倦

經典:「尊者住此。即於中夜入火光定。園人見已作如是念。此之大德成斯勝行。即便夜起往就家尊。告言大家。宜於今者生慶喜心。於苑園中有一大德。來投我宿。成就妙行具足神通。放大光明遍照園內。」

獨覺住下來後,守園人看到獨覺半夜入火光定。在傳記中有寫過,有兩種定,一種是水定,一種是火定,岡波巴尊者有修到,之後就比較沒有相關紀錄。在岡波巴傳記中講到,岡波巴尊者曾入過火定及水定,也就是入定時身體變成火或水。

我曾經看過一本傳記,以前有個大修行者入水定,就變成一灘水在那邊,有個侍者進來,不知道他入水定,只看到一灘水,想說怎麼會有這麼多水,就丟塊布到水中吸水,結果修行者出定後,這塊布就在他的身體中需要拉出來。這個故事我忘了從哪裡看到。岡波巴大師修到水火定,這是有可能修到的,要修到密法中無上瑜伽部,才可以做得到。

這個守園人看到獨覺有這麼殊勝的修行方式,晚上就去家裡告訴大家應該生起很歡喜慶祝的心,於苑園中有一大德。來投我宿。成就妙行具足神通,在我的花園中有一大德住在裡面,成就這麼殊勝的修行方式,具足神通,能夠放很大的光明將整個花園變成很亮的。這也是有可能修到的,如果他修到三昧耶定的時候,通體會變亮,譬如你們看到我持咒的時候,身體會變亮,當然我跟他比差很多,但最少在修行過程中我們可以變化某些物質。

為什麼會變亮?因為諸佛菩薩的光是比太陽月亮的光還要光明,這個光用來做什麼?有幾個作用,一個是智慧的光,因為他已經修成大智慧,所以他所有一切都變成光,就好像我們看到佛菩薩佛像上面都有光圈,這就是一種智慧的代表。金剛部本尊上面都有很多火,這也是一種智慧。所以大光明遍照園內這件事是可以做到的。

經典:「長者聞已疾往園中。禮雙足已作如是言。聖者仁為求食。我為福因幸住此園。我常施食。」

長者聽了就匆匆忙忙跑到園中,對著尊者的雙足,印度人對尊貴的人都是跪下來用手摸他的足面。長者對獨覺頂禮之後,也跟他講,你所吃所用我全部供養。

經典:「彼見慇懃即便為受。住此園內入勝妙定解脫之樂。復作是念。我此臭身輪迴生死。所應作者并已獲得。宜入圓寂永證無生。」

獨覺看到長者這麼殷勤也就接受,因為這個園很寂靜,所以獨覺住在這個園中入定得解脫之樂。接著又這樣想,我這身體輪迴生死,所應作者并已獲得,意思是說他捨生了,就是已經大澈大悟,他知道這個身體只不過是讓他這一世來到世間修行與跟眾生結緣。所應作者并已獲得,指的是他應該做的關於佛法修行的已經得到了,另外就是一切要還的債與業也做到了,他就想:我應該入圓寂永證無生

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到,獨覺不因為有人供養他這樣好的地方就眷戀不走,反而因為在好的地方大澈大悟而捨生。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你們想的是阿彌陀佛早一點來接你,但你還沒有還清業,所以是不會發生的。什麼人會做到呢?假如是修到無上瑜伽部的密行者,就可以決定自己生死的時間。如果他認為有事情還沒做好,會繼續再留一下;但若他認為所做應作,就走了。

很多年前我到青海見直貢噶舉一位120歲的比丘尼,那時我們稱她為女仁波切,也是我們直貢噶舉現代唯一一位女仁波切。她親自跟我講:「仁波切不用再來了,所做應作了。」她旁邊的侍者就問了︰「其他仁波切都要再來,為什麼這位仁波切不用再來呢?」這位比丘尼仁波切就說了︰「他應該做的做了、應該還的還了,所以他不用來了。」所以想要不來,先還清債。

想不上班的人是什麼意思呢?不想還債。找個很舒適的工作做,去開個會講一講話就有錢賺,這個人不想還債,絕對再來,就算發願也沒有用,因為不想還債。為什麼我們要打工呢?還債。你不是做老闆的料,做什麼生意都會賠、做什麼生意都會垮。假如你不想還債、不想打工,可以呀!我送你到4500公尺高的拉其雪山,誰來報名呢?不想打工可以呀!我送你去,不要賴在家裡面不做事。問你︰「有沒有做事啊?」你答︰「有啊!我現在很忙,整天接電話,跟這個講、跟那個講,講來講去講不成。」當然不成啊!你利用這個事情不想做事。

我這個道場很奇怪,別的道場不會講這件事,我偏偏講這件事,因為我從小就開始打工,到現在還在打工,我習慣打工,所以我現在是幫你們打工。我修這麼多幹嘛呢?給你們,是不是很像幫你們打工呢?你們才給我一點供養。我是「打工仁波切」。你不想打工,不想上班,等著吧!想捨生,等著吧!等到你死之前就知道什麼事都會發生。

釋迦牟尼佛突然講這一段,讓我們修行人有很大的感觸。為什麼呢?多灑脫!去到一個園子,碰到一個和他有緣的長者,有這麼好的地方讓他住在裡面,他居然不貪戀,也不會想要收弟子,他只想一件事,所做應作,全部做完了,就走了。所以我也是這樣子,我應該做的做了,佛寺現在在蓋了,等到下一個接班人培養出來後,我就走了,絕對不會留。法王賜給我的《長壽祈請文》不是讓我在地球長壽,而是讓我的法脈長壽。我能活多久呢?活到100歲好了,活到100歲也不能走路,連罵人也沒有力氣,活得多沒意思!現在可以隨便罵你們,不喜歡,一巴掌打過去,剛剛看到了吧!假如100歲的話,怎麼打呢?他跑掉,我就追不到了。現在你們跑給我看,我一樣追過去打。(大眾笑)。

永證無生,不生就不死。意思是他不貪戀生死。假如每個人都發這種願,沒有人回來度眾怎麼辦呢?不要誤解。無生死的修行是什麼意思呢?他完全進入法界,不受任何業力、任何宇宙的變化而牽引他繼續在任何地方輪迴,除非他發過什麼願,他要來度眾。但是他要來度眾的話,前面的《入胎經》講得很清楚,他不會有任何生死的痛苦,來就來、走就走,不是像你們這樣乘業再來。所謂乘願再來不是說生生世世做什麼人,不是這種願,而是他在世的時候一定要修到菩薩果位,才能乘願再來。在世的時候沒有修到菩薩果位,所講的都沒有辦法,只有乘業:你的業力。

為什麼要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因為到阿彌陀佛那邊就是登記好的菩薩。你在那邊修行到證到法身菩薩,你就能夠乘你的願——你在世的時候發過的願,當然,來討債的願就不會有的;如果你是發願幫助佛法方面的就會再來,否則的話不會。

宜入圓寂永證無生。他從禪定裡面進入「圓寂」這兩個字很多人以為說就是坐在那邊不動、入定謂之圓寂。但圓寂不是這個意思,簡單講,我們人會輪迴生死都在我們的中脈裡面,只要是有情眾生就有這個中脈。怎麼修到能夠圓寂呢?就是圓滿寂靜,不做作、很自然的入定,無念,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念頭起來,這就是大手印裡面的第三個瑜伽——一昧瑜伽。進入一昧瑜伽的才能夠到後面的無修瑜伽,才能圓寂。「圓」是圓滿、「寂」是寂靜,就是你完全進入一個寂靜的境界。就好像虛空裡面是寂靜的,假如我們到太空裡面,我們身上沒有帶錶、沒有任何科學儀器,什麼都沒有,你不覺得有時間。假如你沒有看到流星在前面飛過的話,裡面完全沒有動靜,這就是寂靜。

我們人本來有這個,但是因為我們有這個氣,讓我們不能寂靜。圓寂的意思是說他能夠將氣全部納入中脈,停止不動。很多人以為呼吸停了就是死,不會。假如中氣在中脈,他想活還是可以活下去。但是他不想活的時候,就像這邊他證無生的時候,他讓自己圓寂的時候,他會控制他的氣變清淨。清淨之後,圓滿的寂靜,就是不經過思考、不經過思惟、不經過修法,不經過做作,很自然的寂靜。這個是很高的境界,我都做不到,但是稍微有一點點體會。

所以當我們打坐覺得自己很靜的時候,只不過是你心的力量開始集中,你的氣沒有亂跑,有一點安靜,但還不是寂靜,要到寂靜是另外一個層次。所這裡佛講出這句話,意思是說這個人以我們修密宗的來講,以寧瑪來講,他修到大圓滿;以直貢噶舉來講,他修到無修瑜伽。就是他寂靜,只要他一入定就整個寂靜。假如他還沒有到應該捨生的時候,他甚至可以控制到心不跳、沒有呼吸。你以為他死了,但他還沒有死。因為他還沒有到捨這個身體的時候,所以他讓自己寂靜。這個圓滿的寂靜就是連身體都捨掉,所有生命機能全部不要。

仁波切問出家30多年的弟子︰聽過沒有?(答︰沒有聽過。)你們不是整天說大師圓寂了。(答︰是,那只是名詞而已。)這個是修行的果報,不是名詞。(答︰那是好聽的名詞。)這是修行的果報,(答︰是)假如沒有修行的果報,佛不會講出來給我們聽。

經典︰「作是念已。即昇虛空。入火光定。現諸神變。」

所以他起這個念頭之後,升到虛空,入火光定現諸神變。意思是說他認為自己要進入圓寂、永證無生的時候,念頭一起來,升到虛空,不是指神識,而是整個身體。以我們藏傳佛教來講就是虹光身,他的肉體變成彩虹的光升上去。我們看到是彩虹,事實上他是將身體所有的分子全部分開,升上去。阿奇護法就是虹光身離開的。以前在西藏有很多很多,但這幾十年我沒有聽過。在我們梯寺最近有一位上師,我忘了他的名字,是滇津尼瑪仁波切之前,他的上師。他走之後,他將自己的身體修到剩這麼小,他的大體縮小剩下差不多這麼小,類似虹光身。

這邊講即昇虛空不是肉體,而是入定之後,身體變成虹光身,升上去。入火光定。現諸神變。假如有這個肉體,不可能現諸神變,一定要這個肉體變掉。這個是神話嗎?不是神話,根據科學是可以做到的。因為我們修密宗的可以修到我們的能量比自己知道的能量還大很多倍,可以將我們的肉體外內變化。

經典︰「放大光明。」

所以他現光明、放大光明。當他一升上去的時候,他的虹光身放大光明,什麼意思呢?是他的自性光,意思是他將自性的光放出來,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很大的光明。每一個眾生本身的自性光,所謂的佛性、佛光和佛是無二無別的。為什麼我們自己看不到,別人也看不到呢?因為我們有這個肉體、這個業力,將它蓋起來。但是當我們修到這個境界的時候,我們所有一切放開之後,就能看得到。就像人要死了,斷氣之後,就會看到前面有光。他以為看到誰要來接他,並不是,而是你自己的光出現,你的本性的光出現。

這邊講的意思是說,假如根據密宗來講,他修到虹光身,所以他有神變。以藏傳密宗來講,也有很多這種記載。

經典︰「上燭紅輝下流清水。」

這個我也看過,身體上部分好像蠟燭紅的光,下面好像水,他是水火定一起修出來。不想講太多,講太多和密法有關,其實這個也是密法。紅色的光簡單講是代表紅明點,下流清水代表是白明點。本來我們有肉體的時候,正常的是白的在上面,紅的在下面,當人死的時候就顛倒過來,紅的在上面,白的在下面,就走了。我們有一個法門,可以讓紅白菩提不要這麼快倒過來。

經典︰「捨此身已神識不生。」

他這個身體捨掉之後神識不生,什麼意思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進入空性。我們會投胎就是因為我們的神識會動,就是我們八意識田裡面的阿賴耶識的種子在動。身體已經捨了,所以他的神識就不會有生滅法。意思是他對外在一切的感覺、感觸全部不存在。好像觀音菩薩修什麼法門成就呢?耳根圓通,耳朵的聽覺聞所聞盡。「聞」就是聽聞,「所」就是聽聞的神經叢完全不受任何聲音觸動它而產生動。好像現在我們聽聲音是沒有選擇性的,你不可能選擇我不喜歡聽這個,只要聲音來你就聽到,因為你有聞所。這個所一直在接收訊號。當「聞所」接收訊號後,它打出來的我們稱為「能」,就是聽到的力量。聞所聞盡不是沒有,而是我們聽聞聲音的所不動,他可以以心來操縱它接受和不接受任何訊號。

這邊的意思是說他的神識不生,因為眼耳鼻舌不動了,意也不動了,所以他的神識不再重新生出來,他就進入圓寂的階段。假如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還在動,神識就動,就生起來。剛剛我講的,為什麼會墮入餓鬼道呢?因為他還想吃。他死了之後發現拜他的東西不是他想吃的,神識一動就下去了。為什麼一直跟你們講在死之前記得上師,心裡面一直唸,要多唸多唸。不是說多唸就一定會得到什麼大的好處,而是你的神識習慣性會動,如果你常常訓練自己一直唸,當你死的時候,不管是怕也好、擔心也好、失望也好,你很自然產生一句咒語,這句咒語就救你到阿彌陀佛那邊去。而不是說一直想我老公,「我死的時候,我老公之後會不會再找別人?」肯定、一定、guarantee(保證)。

仁波切之前跟你們說要多持咒多持咒,很多人以為多持咒病就會好,當然會有,這個是副作用,重點是神識不生這句話。我們用這句咒語代表、代替神識會動的念頭,你每個念頭就是這句咒語,自然阿彌陀佛就來了。假如你每一個念頭都是老公、老婆、孩子、事業、吃飯、誰欠我的,你就根據這個神識投胎去了。

所以教你們一直唸咒。有人求仁波切傳他觀音法門,為什麼要傳給你呢?你希望你慈悲多一點嗎?那又怎樣呢?你絕對做不到我這樣的持咒方式,做得到嗎?做不到,所以你沒有慈悲。但是為什麼要唸呢?就為了你往生的時候神識不生。讓神識不生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你圓寂,你做不到圓寂怎麼辦呢?就用咒語,一直持咒、習慣持咒,心裡面起來就是咒語、上師的樣子。這樣的話,別的神識就不會再生。當你感覺動了,再持咒、再持咒。

很多人告訴我︰「我很累!」越累越要唸。當你斷氣的時候感覺也是很累的。「很累啊,我不想活了,我死了算了吧!」那就算了!「哎呀!呼吸很累、很辛苦,吸不到氣,我死了!」那就死了吧!因為人死的時候是吸進去的氣越來越短,呼出去的氣越來越長。所以你的感覺是吸不到氣,但吐出去很長下一次吸不到氣就去了。去哪裡呢?輪迴去了!

現在假如你習慣是持咒的,一吸不到氣,心裡面就一直唸;吸不到氣,心裡面就一直唸;吸不到氣,心裡面就一直唸,就去了。要訓練啊!尤其是那一些老太婆不要懶。「我很累,我睡覺,高血壓,不要唸。」「唉喲!我胃不舒服,不要唸。」那就不唸了,沒關係。誰痛苦啊?是你們。其實老太婆唸最好,因為沒事嘛!還幫自己搞事,沒事幫自己搞事,搞得亂七八糟,都不曉得過什麼日子,還東想西想。

經典︰「永證無餘妙涅槃界。」

就是神識不生才永遠證得無餘妙涅槃界。涅槃分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何謂有餘?何謂無餘?就是你還有一些神識會生,一生了,就算你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只要這個神識的力量有一天起來,你又出來了。無餘妙涅槃界,這是成佛最高的境界。但我發的願是證佛果,不入涅槃,因為一入涅槃,想救眾生都比較不容易,因為佛是不動的。

經典︰「時彼長者取其屍骸焚以香木。復持乳汁而滅其火。收餘身骨置新瓶中。造窣堵波。」

窣堵波是什麼意思呢?(中文教授弟子答︰佛塔。)是舍利塔嗎?(答︰是)這個字是梵語嗎?(答︰是)。

這邊釋迦牟尼佛沒有講舍利子,只是說他將剩下來的屍骸以檀香木焚燒,乳汁滅其火。其他剩下的骨骸放到新的瓶中做舍利塔。

經典︰「懸諸幡蓋。深生敬信。灑三十種眾妙香水。并發大願求諸相好。汝等諦聽勿生異念。往時長者即難陀是。由以勝妙供養敬信業故。今受果報感得三十殊妙勝相。」

為什麼難陀他這一生有三十相?因為他做過這個事、發過這個願,他這一生就得了,所以你們不要再有任何懷疑我對他有什麼好的地方,這是他自己的願。

經典︰「時諸大眾更有疑念。重請世尊。大德。難陀苾芻曾作何業。若不出家棄塵俗者。必當紹繼力輪王位。」

大眾再繼續追問佛:難陀比丘做過什麼事呢?假如他不出家的話,他一定會成為轉輪聖王,就是接王位。

經典︰「佛告諸苾芻。難陀先世所造之業。果報熟時必當自受。廣如上說。」

佛告訴所有比丘,難陀先世所造之業。果報熟時必當自受。意思是難陀上一世所作的一切業,果報成熟的時候,他自己絕對會接受。廣如上說。上面全部講給你們聽了。

經典︰「過去世時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有迦葉波佛出現世間。十號具足。」

過去世在這個賢劫裡面,人壽二萬歲。有迦葉波佛出現世間。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是地球上面第一尊佛,在人壽二萬歲時,有迦葉波佛出現在世間。十號具足。所有一切佛的名號、稱號都具備了。

經典︰「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依止而住。時彼城中王名訖栗枳。以法化世為大法王。」

這邊講佛住在一個地方,那個時候城中有一個國王叫訖栗枳。以法化世為大法王。以佛法化解世間,為大法王。

經典︰「廣如上說。王有三子。謂大中小。彼迦葉波佛。施化事畢。猶如火盡入大涅槃。」

國王有三個孩子,大孩子、中孩子、小孩子。彼迦葉波佛。施化事畢。猶如火盡入大涅槃。迦葉波佛布施度化眾生的事情做完了,就好像火盡了,入大涅槃。

經典︰「其王信敬取佛遺身。以諸香木栴檀沈水海岸牛頭天木香等。焚燒既訖。滅以香乳。收其舍利置金寶瓶。造大窣堵波。皆用四寶。縱廣正等一踰繕那。高半踰繕那安相輪。」

國王很相信,很恭敬取佛的遺體。以諸香木栴檀沈水海岸牛頭天木香等。焚燒既訖。滅以香乳。收其舍利置金寶瓶。造大窣堵波。皆用四寶。

縱廣正等一踰繕那。這要幫我查一下這個尺寸(弟子查詢結果詳見備註一)。意思是國王收了佛的舍利,用很好的東西幫他做了舍利塔,應該很高,高半踰繕那安相輪。這也是梵文。(弟子查詢結果詳見備註二

經典︰「時王之中子親上中蓋。汝等苾芻勿生異念。時王中子者即難陀是。由於昔時敬心供養安置中蓋斯之善業。於二千五百生中。常為力輪王。化一洲內。今此生中若不出家者。還作力輪王得大自在。」

這個國王中間的兒子,他親自上去。舍利塔中間的蓋是他負責蓋上去的。你們比丘不要再有其他不好的念頭,那個時候國王的中子就是現在的難陀。由於昔時敬心供養安置中蓋斯之善業。由於他那時候盡心供養,安置中蓋,於二千五百生中。常為力輪王。在2500世中,難陀都成為有力(大力)的輪王。化一洲內。這個洲不是我們地球的七個洲,而是四部洲,他可以度化一個洲裡面的眾生。

今此生中若不出家者。還作力輪王得大自在。意思是他不出家,他做大力聖輪王也得大自在,意思是他的果報也可以這樣享受,但是他出家了。

仁波切帶領弟子修持阿奇護法和迴向儀軌後接著開示︰

《寶積經》的《入胎經》應該下個禮拜就可以圓滿講完了。《寶積經》是很大一套經,現在我手上拿的這本只是《寶積經》的上部,還有另外一本。所以假如要全部講完的話,我這一生是來不及的,裡面太多關於修行的內容。

我剛剛翻到這一篇提到精進波羅蜜。佛在罵人了。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

經典︰「在家菩薩於諸如來所說契經如實行相。雖復聽已不樂多聞。於少欲行不樂修習。」

意思是講你們在家的,家裡面有壇城,好像真的有修、好像有聽過。不樂多聞是什麼意思呢?好像有聽過,但不樂多聞。聽和聞是兩回事,聽是耳朵去聽,聞是心在聞,不是聞味道,聽聞的聞。意思是你們在聽經、學經的時候,只是耳朵聽,心沒有在定裡面聽。

而且不樂修習。講多少經文給你們聽,都不會根據經文去修改、練習,而且不相信也不接受。

經典︰「及於同類諸契經等亦不信受。於彼如來大乘教中復生譭謗。而皆墮於諸惡趣中。」

罵得好,就是罵你們。所以末法時代不聽聞《寶積經》的,真的不能體會究竟自己錯在哪裡?不要以為你修菩薩道。這邊講了在家菩薩,開宗明義罵在家的。

後面又罵了,罵得好!絕啊!你們知道我講經沒有準備,翻到哪裡就罵到哪裡!這篇是《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意思是你們全部都沒有精進。精進不是說唸多少拜多少,「精」是將所有繁瑣的東西全部不要,要這個精華、最重要的。「進」是你要讓自己一直不斷往前走,不能停、不能退、不能等、不能慢。你們都是等、慢、看、拖。

為什麼你們慢供養佛寺就不收?因為你們不精進。你們是什麼?毀謗,要看清楚。我的果位不是你們決定的,是 法王和諸佛菩薩決定的。你們看得清楚我嗎?十輩子以後都看不清楚我。我本來不想罵的,今天要收工了,手癢翻到這一篇,不罵一下我就嘴巴癢。不要以為自己多精進,完全沒有精進。《寶積經》真的是寶,真的是寶,怪不得 吉天頌恭一生就是研究這個經典。你們這些「修行人」等著吧!你們認為自己有修嗎?不罵不過癮!

« 上一篇 - 返回法會開示 - 下一篇 »

更新日期:2023 年 9 月 17 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