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3年08月13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寶積經》卷第五十七《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二》。

仁波切賜予珍貴的開示:

經典︰「勤求解脫處。速超生死海。」

從這個偈,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佛弘揚佛法、教導佛法就是最後這兩句「勤求解脫處。速超生死海。」所以我一直都是講這兩句,因為是佛教導的。這邊講這麼多,佛沒有教說讓你們發財,讓你們不用修,就可以速超生死海,都沒講。

很多人誤解佛法,可能符合這個市場需要吧!真正下決心要速超生死海的,七十億萬人口裡面找不出幾個,包括你們在內。假如不是從這個出發點來學佛的,你所修的一切都是人天福報。不要以為:「我皈依了,我吃素了,我守戒了,我有唸、有拜。」我曾經開示過這個是助緣,幫助你超脫生死的緣,但不是修行。你不澈底改掉自己的這種陋習,你還是會在生死大海裡面輪迴,跑不掉的。否則的話,佛不會一直講、一直講。

佛曾經講過:他說法這麼多年,沒說過一法。什麼意思?明明他講很多佛經,為什麼沒有說一法?因為這種事本來是自然在我們清淨的法性裡面,佛沒有教給我們什麼東西,佛只有教我們要捨棄快樂與痛苦,佛沒有說給你什麼。就算有空行母給法器,只是幫助這個修行人去修一個法利益更多眾生,而不是說給他法器之後,他不用修就可以成佛,沒有這回事。

若你們不要解脫,不要速超生死海,窮此一生你還是解決不了你的事情,所以佛說他不能改變眾生的業力就是指這個。你不要以為學了佛什麼都會變順、變好,絕對不可能的事。我三番四次、一直講很多次,可能你沒學佛時還覺得自己很順,學佛之後可能很多你認為不順的事情發生。為什麼?你要還清債才能夠速超生死海,你欠一點債沒還,你去不了。但是沒人相信,怎麼講、怎麼罵、怎麼勸,還是我行我素。有人想:「我不來了!」不來就不來,不去阿彌陀佛那邊會去哪裡?生死大海!或者想:「我靠自己唸就可以了。」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靠自己唸?因為沒傳法啊!佛曾經講過,除非方圓五百里之內沒有具德具戒的僧人,才可以自己修自己。現在沒有這種情形了,就一定要跟著上師修。

你們認為學到一些,回去每天關起門唸就可以了。是有這些人,但絕對不是你。在中國歷史裡面,這種人五根手指就數遍了,不超過五根手指。你真的以為自己是六祖慧能?沒有六祖慧能了!或者想:「我一直拜、一直拜,一定有一天會開悟。」那你又錯了!你拜誰啊?「我拜佛菩薩!」是誰教你佛菩薩?「觀音菩薩我唸過、我看過,觀音菩薩就是這個樣子。」誰說是這個樣子啊?都是靠上師口傳,你如果用自己的方法,跟上師的傳承就斷了,斷了就沒加持,沒加持怎麼修?修不下去的,沒辦法的。

有些人都以為不要給人家管,認為:「我現在只是剛開始,有些入門的東西我不懂,學了之後,關起門我自己可以修出來。」我沒見過、也沒聽過,看佛經也沒看過,你以為你是釋迦牟尼佛嗎?釋迦牟尼佛這一世雖然沒上師,但他有上師——生生世世都有上師,只有這一世不需要,因為他果報成熟,所以不需要了。你們若不想要上師,那就到阿彌陀佛那邊修成佛,就不需要有上師了,因為你是佛了!

所以很多學佛人都犯這個毛病「不要給人家管,不要給人家罵,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好像我公司員工中,有弟子一家人出很大的車禍,為什麼呢?那天我問了,我說:「你們一家人每一天都埋怨工作量太多,你們一家人都不修護法又不唸。」他們回答:「是。」他們真的以為幫我做事就會沒事,但是因為我有發薪水,就沒欠他們了。很多人都有這個錯誤的見解:「我跟著 仁波切就會變好。」那我跟著 法王,也會變好,我就不用修了?法王去哪裡,我跟著他就好了?你自己不修,沒辦法!所以,勤求解脫處。速超生死海。

經典︰「爾時世尊說是入胎經已。具壽難陀。」

這裡又再稱難陀為具壽,以前剛開始難陀還沒下決心修行之前,佛沒有叫他具壽,後面才講具壽。具壽,不是講難陀長生不死,而是說具備這種福報、壽命、修行、解脫生死的難陀,跟以前不一樣。

經典:「及五百苾芻。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邊突然間出現五百個比丘了,這五百個比丘就是五百大阿羅漢,以後將佛經記下來的就是這五百位。

經典:「難陀苾芻。」

難陀這時候已經出家了,已經放棄他的家了,現出家相、受比丘戒。

經典:「越生死海險難之處。能至安隱究竟涅槃。獲阿羅漢果。說自慶頌曰。敬心奉澡浴。淨水及塗香。并修諸福田。獲斯殊勝報。」

這邊佛授記難陀比丘將會超越生死海險難的地方,能夠到安穩究竟涅槃,他現在就得阿羅漢果。所以難陀就說四句頌出來:敬心奉澡浴。淨水及塗香。并修諸福田。獲斯殊勝報。

現在我們浴佛節也是從佛經出來的,因為以前印度很熱,能夠洗個澡都不容易,所以敬心奉澡浴。我們在八供裡面的前面兩個都是奉水,一個洗手、一個洗腳。淨水及塗香,因為以前印度很多瘴氣,淨水就是沒有汙染過、沒有毒的水,塗香就是可以擦在身體上面有香味的東西。并修諸福田。獲斯殊勝報這四句頌意思就是供養,而且修很多種不一樣的福田(就是供養),今天才得殊勝的果報。

經典︰「時諸大眾聞是說已咸皆有疑。為斷疑故請大師曰。大德。難陀苾芻先作何業。由彼報得金色之身。具三十相以自嚴飾。望世尊身但少四指。於婬欲境極生愛著。大師哀愍。於生死海強拔令出。方便安置究竟涅槃。惟願為說。」

這一段就是那些比丘,以你們現在的話說就是看不清楚、起疑惑了:「究竟是不是因為他是佛陀的弟弟,所以他可以修得出來呢?」但是人家問的比較有學問,不會像你們:「因為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所以應該是這樣子⋯⋯」人家不會這樣問,好嗎?他們還是有些修行的人,所以就問:「難陀比丘他以前做什麼事,有什麼業報,所以他這一世得金色的身?」就是他的身體呈金色的,不是黑、不是白、也不是咖啡。具三十相以自嚴飾。佛是三十二相,他少兩個相。

望世尊身但少四指。看上去好像跟佛的身體很像,但少四指不是少四根手指,是高度,高度比佛矮。於婬欲境極生愛著。他也曾經有過男女的欲,而且很執著也很喜歡。大師哀愍於生死海強拔令出。就是希望佛哀愍他,在輪迴生死大海強力將他拔出來。我整天罵你們,就是罵這個,佛比我更加厲害,擋著他、不讓他回家,我不敢做,假如我這樣做,明天就上法院,跟著就見報了:「破壞人家和樂家庭」、「學佛學到迷信」。末法時代有些事不敢做,就只有一個辦法——罵。

但是連罵都不行,都會說你罵人,所以只可以怎樣?不收供養,罰我自己!我常常罰我自己,我不會罰你們,因為現在末法時代不能罰也不能打,在古代隨時用打的方法。以前修禪宗,還有現在日本還有這個儀軌,拿著一個板子,你假如打瞌睡,「啪」就打下來。現在大陸好像沒有了,臺灣也不敢用。敢打?明天就打回來給你。你試試看,師父今天打他,明天就找個理由打師父。所以現在不能用,而以前佛可以。

強拔令出,就是佛用神通讓難陀看出生死大海的可怕。強拔就是說不勸他,直接給他看到,等於我常常給你們看到自己出什麼事,意思是一樣的,但我沒有佛的這種大神通。

方便安置究竟涅槃。這句話不是說佛隨便安置他讓他能夠得到涅槃。佛教他這個方便法,帶他去看天堂,帶他去看地獄,這個叫方便法。再跟他講入胎一切的痛苦在哪裡,難陀才悟了,悟到他所執著的東西都會讓自己輪迴,所以他就願意修行。佛用這種拔出來的力量,能夠方便他修行,能夠安置他,讓他以後得到究竟涅槃。

經典︰「佛告諸大眾難陀苾芻。先所作業果報成熟皆悉現前。廣說如餘。即說頌曰。」

佛就告訴他們,難陀比丘他以前所作的一切業、一切果報成熟了,皆悉現前,就是說他這一生做王子、娶老婆、愛老婆、有錢,到轉過來出家,都是以前所作的業,還清了、全部出現了。廣說如餘。即說頌曰。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過去可能欠這個老婆,所以這一生要跟她結婚,現在還清了!還清的時候,前世修行的善業也出現了!假如他沒有很大的善業,他不會生在釋迦族,也不會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弟。所以他的善惡業在這一世一起成熟。我就是這世成熟了,從出生搞到現在。

經典:「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這四句話希望大家要記得。假如經過一百個劫,一劫就是地球的成住壞空然後空壞住成,這樣一個來回稱作一劫。大約是多少時間呢?我看過有記載說地球曾經有五十幾億萬年的歷史。意思是說一劫不是像你們想像的幾十萬年,可能是一百億萬年,現在地球是在什麼階段呢?壞的階段,因為眾生壞,大家心都在壞,所以地球跟著壞。

所作業不亡,就是你作的一切善業惡業,在經過一百劫裡面你都沒有還清的。所以一直勸你們學佛,為什麼?還債啊!你們都不想還債,繼續來啊!佛講得很清楚了。你們生個病呱呱叫,錢少也呱呱叫。「仁波切沒有做到我喜歡的。」又在叫。這些都是你的業,為什麼仁波切要做到你喜歡的?不可能。假如以釋迦牟尼佛的標準,佛是離間他的親弟弟跟老婆分開,假如現在我用這個方式,我準備要坐牢了。不要說叫你跟老公或老婆分開,只是稍微講一下,你們都找我麻煩。所以你所作的業自己要負責,跟佛菩薩、上師無關,上師跟佛菩薩只能將你要發生的業的力量減輕,但不能將業消滅掉。

釋迦牟尼佛是佛,難陀是他的親弟弟,釋迦牟尼佛乾脆用神通讓他老婆死了就沒事了吧?有嗎?(大眾答:沒有。)為什麼沒有?他絕對可以,為什麼不做呢?難陀的業啊!要讓難陀很清楚:你這個牽掛會影響你修行。所以你們有任何牽掛,好事啊,但會影響你修行。假如你是有善根的人,就會想:「欸!這個會影響我!」你就會留意,不會一直陷入這種影響。所以後面講了,因緣會遇時,就是惡業善業因緣成熟碰到了,果報還自受,你自己要受的果報,不能有任何人代替你。不要以為「我唸唸唸唸⋯⋯,觀世音菩薩會對我好,不會有果報。」那你又錯了,連難陀都有果報,你們憑什麼沒有?憑什麼嘛?

「我很恭敬,我很虔誠。」對呀!所以讓你果報快點成熟,不會拖到下一世。你想這一世不還,這是不會發生的事、沒有理由發生的事,你想這一世不還,就繼續輪迴。一定要輪迴,因為你欠了,不管善業或惡業都同等!「我做了很多善!」作了很多善,但你不懂得迴向,而是希望因為作了很多善,自己會越來越好;希望因為作了很多善,讓自己修行越來越好,那你欠了,你準備要回來。

為什麼要迴向?因為不要欠!不是你欠他,是人家欠你的。所以那些弟子不聽話,我就不收供養,因為不想欠他。布施供養是我每天要做的事,因為供養布施對我來講就是呼吸,你們可以十秒鐘停止不呼吸嗎?不可能嘛!一停就死了。所以我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每一天在做,不計較,你們呢?計較到數銅板。我窮到最窮的時候都沒數銅板,除非去結帳的時候。(大眾笑)

以前我知道自己快要窮了,所以每天剩下的銅板放在一個罐子裡面,要去吃自助餐就抓一把,抓到70塊就吃70塊,抓到50塊就吃50塊。不像你們,十個疊一筒放著。「今天有10個銅板,100塊。喔!今天可以過。」錢會越算越少!你命裡沒有錢就是沒錢嘛!不管你多會看著你的錢還是沒有錢,為什麼?沒福報嘛!我窮到沒錢吃飯,香還是買最好的,花要最好的,果要最好的,哪有像你們?「唉唷!這個蘋果100元,免啦!買個50元的,佛菩薩不計較,佛菩薩沒有分別心,好與壞都可以吃。」「沒關係啦!佛菩薩不會給化學香毒死的,我們也不是整天聞。」現在很多人還捨不得去買我的香,「貴啊!算了,外面的香便宜很多,仁波切的香比較貴。」你不曉得人家賣多少錢,我已經賣很便宜了。

所以這四句話,請各位先生小姐,(對女出家眾說)你們也納入小姐,你們不是出家人,記清楚,你們所作的業這一世不還清,不要說解脫生死,連不墮入三惡道的機會都沒有。你們說:「修金剛薩埵不是清業障嗎?」對呀!沒錯,所謂清業障就是讓善惡業的罪不會阻礙你修行,所謂清淨就是它不會阻礙你,太好也是阻礙你,太不好也是阻礙你,所以這兩個會阻礙你修行。假如你認為消業障就是沒事,那你絕對錯了,看清楚是兩個字「業」、「障」,善業惡業都會障礙我們修行。當你認為最好的時候,業障來了,因為自滿。當你認為倒楣的時候,也是業障來了,因為你覺得自己很苦,你這個苦,佛經有講「苦苦」。本來這個苦的果熟了,沒了!但是因為你「很苦啊!」就苦苦,苦加苦。這個道理怎麼來?就不信因果。

很多人苦了,就找方法去鬆懈自己,去娛樂自己,苦中作樂。胡說八道!還好你們這個仁波切苦過很多次,我從來不懂得什麼叫苦中作樂,你們都懂耶!明明要還債,家裡面有三千塊,三千塊裡面本來可以拿個五百元供養。「不要了!佛菩薩不差這五百,仁波切也不差這五百,道場也不差五百,這五百元我們先去享受、苦中作樂!」有沒有?有啊!所以你就越來越還不清。

佛能講這四句話就是佛法的重點。沒有不需要還的,所以我這一生為什麼很多事情?因為可能是我過去世發願:我未來世要還得清清楚楚!我從出生一歲後沒過過好日子,我現在還是沒過好日子,你看我好像很舒服,我不舒服的,每天都很努力在佛法上面做事。

經典︰「汝等諦聽。過去世時九十一劫。人壽八萬歲。有毘鉢尸佛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與六萬二千苾芻。遊行人間。至親慧城王所都處。往親慧林即於此住。時彼世尊有異母弟。於婬欲境極生愛著。其毘鉢尸如來應正等覺。於生死海勸令出家。方便安置究竟涅槃。」

佛這邊講:你們用心聽,在過去世的時候,九十一劫,人壽八萬歲。佛這邊講,人曾經福報最好的時候,人的壽命是八萬歲。現在人的歲數是在減,就是從八萬歲減到十歲,減到十歲了,再從十歲加回去八萬歲,這便是一劫。上次我去日本看到新聞,日本人本來平均壽命是86歲,現在減到81歲,所以人的壽現在在減了。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意外、絕症及治不好的病,就是因為人的福報越來越淺,所以現在人能活到100歲已經不容易。

在人壽八萬歲時,有一尊佛名為毘鉢尸佛和六萬二千位比丘遊行人間,至親慧城王所都處就住在那邊。那時世尊有一個不同母親的弟弟,於婬欲境極生愛著,佛就勸他要出家。

經典:「時彼國王名曰有親。以法化世。人民熾盛豐樂安隱。無諸詐偽賊盜疾疫。牛羊稻蔗在處充滿。王異母弟極耽婬染。王聞佛眾住親慧林。將諸王子親侍大臣。及內宮女人民翊從。往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當時國王名為有親,除了以國法之外,還以佛法度化世間,人民很多,一切都很豐裕安樂安穩,沒有戰爭也沒有詐騙集團,臺灣有很多詐騙集團。國家好不好,跟上位者那個有關,看他怎麼治國,用什麼方法,自己本身有沒有修行,如果有的話,這個國家就會這個情形,也就是所謂的共業。

此處講到稻蔗,因為以前糖是從甘蔗產出的,到現在印度都還是產糖最多的國家。當時國王帶著諸王子親侍大臣及內宮女人民翊從,親自去見佛,頂禮佛足後就退坐到旁邊。現在印度都還有這個習慣,他們覺得你是尊者,就會摸你的腳面,再放在心上,等於就是頂禮。

經典:「爾時世尊。為彼王眾宣揚妙法。示教利喜得殊勝解。其弟耽欲不肯出門。時大臣子及餘知友撫塵之類。詣而告曰。善友知不。王及王子。并諸內宮大臣人眾。往毘鉢尸佛所。躬行禮敬。聽受妙法。獲殊勝解。人身難得汝已得之。如何今時耽著婬欲。不肯出門。」

當時佛為國王等眾宣揚妙法,開示教導利益使他們歡喜,得到殊勝解。國王的弟弟為了歡樂欲望不肯離開家,當時臣子和好朋友去他那邊,告訴他,你知不知道國王和王子,以及諸內宮大臣人眾都去毘鉢尸佛之處躬行禮敬,得到妙法,獲得未來殊勝的解脫。人身是很難得的,而你現在已經得了,為什麼你只是知道耽著婬欲,不肯出門?

經典:「彼聞責已心生愧恥。俛仰相隨同行而去。」

他因為有好的朋友,不像你們那些惡友。上次跟你們講說手機沒事少看,上面都是些惡知識,你們都不相信,若看得多,慢慢連你自己的心都變惡了。他聽完人家責怪之後,心裡慚愧羞恥,便低著頭跟著他們去了。

經典:「時佛弟苾芻。見諸徒侶共行而去。問曰。何故君等將此一人共伴而去。時彼同伴。具以事白苾芻曰。我是佛弟。昔在家時。於諸欲境極生耽著。幸蒙大師強牽令出。安隱將趣究竟涅槃。更有如是愚癡之輩。與我相似。仁等慈悲強共將去。誠為大善。今可往詣無上大師。得至佛所必生深信。」

那時,他們出門時,碰到佛同父異母的弟弟。佛同父異母的弟弟看到他們一起,知道此事後,就告訴他們:我在家時也是一樣,還好我得到佛強牽出來,安隱將趣究竟涅槃,教我佛法,為什麼還有這麼蠢的人跟我相似呢?你們真的是慈悲,壓著他去,你們都是大善人,你們現在可以去佛所在的地方,一定會產生深深的信心。

經典:「時彼同伴共至佛所。佛觀彼類稱根欲性而為說法。既得聞已。深起信心。」

到佛的地方之後,佛看了他們的根器跟其本身心中欲望的想法來為他們說法,他們聽了之後,都深起信心

經典:「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唯願大師及諸聖眾。明至我家入溫室澡浴。佛默然受。彼知受已。禮佛雙足。」

這個弟弟就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說:「能否請佛及諸聖眾明天至我家入溫室洗澡沐浴。」這裡有個特別的,佛默然受。佛沒有說好然後問幾點,而是默然受,不反對就是接受。佛為什麼不開口說:「好,我明天去。」佛默然什麼意思?因為你供養諸佛菩薩是你得福報,佛沒有分別心或歡喜心,沒有因為你供養他而與眾不同,只是接受。他也可以不接受,他沒拒絕就是接受。

很多人供養時一直有很多眼神動作,如果我不收就會告訴他們不接受了,供養就供養,還在那邊囉哩八唆,一大堆胡說八道。也不能怪你們,你們佛經看得少!

經典:「奉辭而去。遂至王所。申恭敬已。白言大王。我詣佛所聞法生信。於婬欲境起厭離心。奉請佛僧明至我家入溫室浴。如來大師慈悲為受。佛是人天所應供養。王今宜可灑掃街衢嚴飾城郭。」

王弟還去哥哥那邊說佛答應來他家沐浴,現代人沒人做這種事,如果現在有人請出家人去自己家裡洗澡的話,絕對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因為現在不流行這樣。為何古代可以?因為古代想找個地方洗澡,只有貴族才有資格,一般人就是在大自然洗澡,找到有溪有河就跳進去。尤其是佛絕對不可能建一個豪宅,有浴室有馬桶,絕對沒有這種事。所以在古代做這個是很大的供養,而且供養的人一定有這個條件才能做,這裡一直強調溫室,表示那個時代很冷,溫室代表洗澡的地方是溫暖的,不是冷的,才是真正供養。

如果你現在請一個法師去你家洗澡,我看他所有弟子都會阻止,因為他的佛寺就可以洗澡,到你那邊洗澡幹嘛呢?所以看佛經還要懂一點歷史。假如他這樣講,就是在九十一劫以前,人類的生活過得很簡樸,不像現在這麼奢華、有很多設備。我們現在過得很方便,以前沒有這麼方便,只要吃得飽、溫暖、沒有意外,就是好事,不像現在什麼都要,還要這個那個。

以前能夠請到一位長者到家裡沐浴洗澡,是一件很難得特別的事情。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這種事情,史書上也寫過,但因為現代人不需要了,所以用別的方式供養,不一定要這樣子供養。

經典:「王作是念。佛來入城。我當嚴飾。然我之弟耽欲難諫。佛今調伏實誠希有。答言甚善。汝今可去營辦澡浴所須之物。我當隨力嚴飾城隍。弟生大喜。辭王而去。」

經典中提到國王要將街道弄乾淨來迎接佛,國王就說弟弟本來沉迷欲望,怎麼講都不聽,佛竟然能調伏實誠希有,就答應弟弟要他回家準備供養的事,而國王定盡其能力嚴飾城市,弟弟就很開心的辭國王而去。

經典:「王告諸臣曰。當可唱令普告諸人明日世尊。將入城內。諸舊住者。及遠方來。汝等諸人。咸當隨力嚴飾城郭灑掃街衢。持諸香花迎大師入。」

國王就告訴諸臣,應該大聲告訴所有人,明天佛將進來我們城內,無論是原來就住在城內或是外地來的,都應該隨著自己的能力裝飾城郭、灑掃街衢,把街道和水溝、下水道清乾淨。應該手上拿著香花接佛進入。

經典:「臣奉王教。普告令知。具宣王勅時諸人眾。於彼城中。除去瓦礫。遍灑香水。燒諸妙香。懸眾幡蓋。散花供養。如天帝釋歡喜之園。」

這邊是形容迎佛時應該要怎麼樣?所有人都將城打掃乾淨,遍灑香水,燒一切妙香,懸眾幡蓋散花供養如天帝釋歡喜之園。莊飾得好像是天帝釋歡喜之園。天帝釋,在印度有拜這個,中國叫玉皇大帝。

經典︰「時彼王弟。辦諸香湯及香油等。莊嚴浴室敷置床座。毘鉢尸佛漸欲至城。王及諸臣太子后妃宮人婇女。及諸人眾咸出奉迎。遙禮佛足隨從入城。時彼王弟。引佛世尊入溫室內。授香水等以充澡浴。見佛世尊身如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周遍莊嚴。見已歡喜生深信心。洗浴既竟著衣服已。即便頂禮世尊雙足。」

這邊是形容國王的弟弟怎麼迎請毘鉢尸佛。毘鉢尸佛到王弟的家裡面,家裡用有香味的水,準備好請佛洗澡。就看到佛全身是金色的,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全身莊嚴。當然不是看他裸體,不要誤會。以前人穿的衣服很簡單,不像現在這麼複雜。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在很多佛經裡面都有解釋是怎麼得來的,都是從功德、福報來的,不是故意去做的。以前有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的腳底有法輪,有一位和釋迦牟尼佛作對的比丘模仿佛,他用刀在腳底刻兩個法輪出來,這兩個法輪是假的,結果發炎,發炎越來越嚴重,釋迦牟尼佛就去他那邊,幫他加持、消毒。從這邊可以看得出來釋迦牟尼佛可以治病,所以我們這些小小的治病是應該有的。

所以不是你刻意學他就有。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所有佛都有,是從修行來、功德來,是自然顯露的,所以佛有佛的相、菩薩有菩薩的、阿羅漢有阿羅漢的相。不可能一個人說自己是佛,但是看他的樣子沒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只有三十二惡、八十隨壞,怎麼可能是佛呢?不是佛。佛經有記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是什麼,講得很清楚。譬如最簡單的,手指和我們不一樣,眼睛不一樣,鼻子不一樣,耳朵不一樣,嘴巴不一樣,牙齒不一樣,全部很清楚。脖子不一樣,胸部不一樣,手臂不一樣,腿不一樣,全部都有講,頭髮怎麼樣都有講。所以假如有些你們說捲髮的,不要以為他就是佛,因為講得很清楚,捲髮是往哪個方向捲,不是一根,而是整個頭髮都是這樣。有些故意燙一圈說自己是佛,那也是騙人。

當佛洗完澡、穿好衣服後,弟弟就頂禮世尊的雙足。

經典︰「發是願言。我今幸遇最上福田微申供養。願此善因於未來世身得金色。與佛無異。」

我今天有這種因緣,能夠得到最上的福田。微申供養。這種供養不是什麼大供養,這是他很謙虛。微申供養。供養的心很重要,沒有分什麼大供養、小供養。你們覺得錢少不要供養,會拍謝(不好意思)。那麼錢多也不要供養,到時候我拍謝(不好意思)。其實供養多少不重要,而是要謙卑的心、謙虛的心。不要以為供養就要交換什麼條件回來。也不要覺得供養很開心,都不是。

在《普門品》無盡意菩薩第一次供養觀世音菩薩時,觀世音菩薩不收,因為無盡意菩薩看到觀世音菩薩功德很厲害,認為:「哇!我供養他,可能我有好處。」所以觀世音菩薩不收,釋迦牟尼佛勸他憐憫眾生,收下供養。所以仁波切從出來升座到現在,為什麼堅持不是弟子不收供養呢?因為他們希望和我交換些東西,但是我也沒有東西給他們,所以就不收供養。你們要什麼,我幫助。我常講,你給我頂禮就是供養,也不需要什麼財物上的供養。但是弟子就一定要供養,為什麼弟子就一定要供養呢?因為你學佛福分不夠,你也沒有辦法做到法布施、無畏布施,只有財布施。布施就是這樣來的,不是說佛菩薩需要錢、仁波切需要錢。我都捐出去這麼多了,還需要什麼錢呢?假如我不捐的話,我現在很有錢了,所以大家要搞清楚這個事。

這裡國王的弟弟很謙虛的這樣講,願此善因於未來世身得金色。與佛無異。因為我今天種這個善的因,我希望在未來世和佛一樣,得到金色的身體,與佛無異。

經典︰「如世尊弟。於欲境中深生耽著。強拔令出得趣安隱究竟涅槃。願我當來得為佛弟。獲金色身亦復如是。」

佛所講的就是他現在的弟弟過去做了什麼事。就是很簡單,供養一次佛洗澡。供養洗澡在古代是比給錢還重要的事,因為沒有這麼大的場所,就不能供養;沒有錢,就買不到香花、香水、精油,也沒有人幫忙燒水,所以這當中有很大的供養。而且給佛洗澡的地方,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小盆子,要一個大盆讓佛可以坐下去,這都是要花錢。所以供養洗澡以現在的錢來估計的話,我看破百萬以上,應該不只,但他還是很謙虛的說我只是個小供養。

而且他所要求的和你們不一樣。他沒有說:「讓我開悟啊!」就像剛剛唸的那一段經典,他只是求:「我下一世能夠做到世尊的弟弟。希望下一世做佛的弟弟之後,就好像現在佛的弟弟一樣,得到佛的幫助離開淫欲,得涅槃、解脫生死。」他很謙虛,不像你們說:「我要開悟、我要成佛。」第一步還沒走,還想要成佛,早得很。仁波切不敢說自己要成佛,我只是幫助眾生成佛而已。

所以從這一段我們要學,不要因為有一點善因,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什麼都要。做了一點點,就求:「讓我媽媽長命百歲、讓我媽媽什麼病都好,不要去加護病房。」憑什麼呢?你們都不會幫她看下一世。你們看國王的弟弟有沒有求這一世呢?沒有,他只有求下一世,很清楚的知道。你們呢?求這一世。你憑什麼這一世呢?這一世的事是你過去世做出來,現在成熟了,我們現在所做的下一世才成熟。為了讓我們下一世不要走錯路,所以才要求生在阿彌陀佛的國土。這一世所作的善的因在阿彌陀佛那邊成熟,就成佛、成菩薩了。你們偏偏反過來,要這一世什麼問題都要幫你解決!

這個《寶積經》太偉大了,你看看人家發什麼願呢?求什麼呢?他有求讓他發財嗎?他只有求和毘鉢尸佛的弟弟一樣,「有一世我要做佛的弟弟,佛要將我從耽著淫欲拉出來。」表示什麼呢?他很清楚他這一世耽著淫欲,下一世再來,他一定還會有這種習氣。他怕自己的修行不夠,所以求這個願――偉大!比你們偉大太多了,你們都求自己怎麼成佛、成菩薩。

我看越開示《寶積經》,你們真的越聽越怕。怕在哪裡呢?「那我靠不了邊。」靠不了邊沒關係,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的弟弟牽著佛的衣角,佛帶他飛上天。現在你們不要牽著我的衣角,因為我很瘦,你一牽我會掉下來,但是最少要沾到我一點點邊。我發願幫你們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為什麼你們就不聽呢?還有一大堆你們私人、個人、奇怪、單獨、wonderful的想法。wonderful中文怎麼解釋呢?(夏姓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wonderful可以解釋為美妙的、稀有的。)你們有這麼美妙嗎?有這麼稀有嗎?沒有!你們的名字站在菜市場一喊,一堆人舉手說叫我嗎?如果沒有,那可不可以乖一點啊?你們犯的毛病就是不乖,所謂的所知障,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厲害。

就像有一個弟子說要幫他往生的爸爸做大禮拜。我說好啊!在道場每天做150下,因為我看他身體不行。他說︰「我家住很遠,我回家每天做大禮拜可以嗎?」我說可以呀!看你可不可以做到一千拜,結果做兩天就放棄了,做不到的。不聽話,我知道他不行,才叫他來道場拜,他以為在家裡可以拜出來,就像我前面罵的一樣。講你們聽得懂的話,我這邊佛菩薩靈還是你家裡的佛菩薩靈呢?(與會大眾答︰道場。)這裡每天有多少人在唸經呢?你們在家裡面愛唸一天,明天不唸,又愛唸一天,隔天不唸。我是嫌你們沒事做,要你們來拜嗎?佛菩薩需要你拜嗎?

有一個信眾才絕,他說:「仁波切,我幫我媽媽做大禮拜。」我說︰「好啊!那你可以做幾下呢?」他答︰「500下。」我說︰「不行吧!300下差不多。」他又說︰「我行。」我就說︰「好,你回家拜兩天看看行不行。」後來來說:「不行,我只可以拜300下。」我說不聽話嘛!還沒要做弟子就已經不聽話了,還在跟我拗說自己行。你們不行的,為什麼不行呢?你們沒有發對願。

你看看這個弟弟發什麼願?「我今天供養您,我只是希望下一世我可以做到佛的弟弟,有金色的身體。我希望假如我耽著淫欲時,佛要硬把我拉出來,不要讓我沉淪下去。」他是發這種願,你們發什麼願呢?「我今天多唸六字大明咒,讓我媳婦能吃素。」這是什麼願呢?以為自己了不起,唸幾句六字大明咒就可以改變天地、改這個、改那個,完全不是學佛人。

看完這一段,你們應該好好檢視自己,前面那四句話,究竟你希不希望這個業在這一世全部還清了?不想還的話――拍謝,絕對要報,絕對會再來。我還在,你們這一生就算有果報,我會讓它輕一點,除非是定業。所以我給他們法名,「定」字後面都沒有「業」這個字,是不是?(與會大眾大笑。出家弟子答︰是。)假如是定業,我沒有辦法,假如不是定業,我都能將你果報減少一點。假如你們再來,但是我不在了,誰幫你呢?沒有人。我不敢說現在,但是未來有沒有這種人出現呢?真的不敢說。

所以你們整天求佛菩薩:「不要讓我有事。」求這個是多餘的,佛講得很清楚,你要還、要清掉,整天跟你們講重報輕受,要接受!我修到仁波切的果位,偶爾都會碰到一些事,發生一些事,我很清楚都要還!我沒有修到無敵鐵金剛。你們都希望自己是無敵鐵金剛,什麼都要順,是佛的話就順了。所以你們要聽進去,佛一直講這麼多故事不是在講故事,也不是講好聽話。既然他的比丘問:「為什麼難陀會得這個報?」佛就告訴他原因,就是九十一劫以前發生的事,人命八萬歲時發生的事。多久呢?很久。這麼久的願,九十一劫後才發生。要等到有佛,對不對?沒有佛,他發這個願也沒有用。

所以為什麼勸大家要到阿彌陀佛那邊,因為在我們能夠知道的時間裡面沒有佛,五十六億萬年後才有彌勒佛來,你等不到的,只有到阿彌陀佛那邊才是最安全。稍微有個念頭想自己先來玩一下行不行?不行。只要你這個念頭一出來,所有功德變成福德,馬上變。要肯定的下決心,不要每個人都認為修淨土好像智慧不夠,要修這個、修那個才有智慧。你們錯了,沒有智慧的人怎麼修淨土呢?有智慧的人才能修到淨土。

所以《寶積經》現在講這一段,我們看到很多事情。釋迦牟尼佛的親弟弟就是在九十一劫前、人壽八萬歲的時候發願,到人壽在減,在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還是在減,到那個時候才滿他的願。假如你沒有耐性的話,沒有辦法修行。「馬上要給我!」不可能的,需要因緣具備。發的願要做到佛的弟弟,要等到佛出現。所以你們千萬不要再發願:「我要生生世世跟著 仁波切。」你怎麼知道我去哪裡呢?你跟著我會有好事嗎?絕對沒有好事。搞不好我下地獄度眾,搞不好我現個金剛相、很兇的相來度眾了。現在給你們看到我還是很好看,但是我現在是修金剛部,我下次莫名其妙就修個金剛部給你們看,到時候你們怎麼跟呢?

發願往生淨土!肯定的願,不要再囉哩八唆發明你的願、發明你的想法,有你的想法就是全部有漏!我們這一世不可能修到無漏,就只有一個辦法——到阿彌陀佛那邊。現在這個世間沒有條件讓我們修到無漏,就算佛寺蓋好,有閉關中心,只是幫你們累積福德因緣去阿彌陀佛那邊。不要以為閉完關就會開悟了,以為可以做師父了,可以收弟子了。

要聽清楚,佛法不是兒戲,佛的智慧到哪裡,不是你們這種人類腦袋可以想出來的。今天我這樣解釋佛法,也很少人這樣解釋。我看得很透澈,透澈在哪裡呢?勸你們就算有機會發願、有機會滿願,都不是馬上,而是下一世、第二世、第三世。所以可能過去世你們有發過願:「我一定跟定這個人。」所以我這一生就慘了,給你們纏到現在,想走走不了。不要以為仁波切貪戀這個塵世間,這個塵世間只是一個過度而已。你們真的要下決心往生淨土,不要以為「我發願,佛一直滿我的願。」佛一定滿眾生的願,眾生發的願是善的,佛菩薩都會滿你的願。重點是你有沒有這個因緣,讓這個願能夠滿願?因緣不具備,就等著吧!

這九十一劫,國王的弟弟在哪裡呢?佛經沒有講,但是很簡單的解釋,他在輪迴大海裡一直轉,轉了九十一劫,因緣具足後,釋迦牟尼佛來了,他也來了,才做他的弟弟、得到金色的身,這一生才能解脫。那是多久的事啊!而且中間是有風險的,他輪迴九十一劫裡面一個不小心就來不了。你們要下決心!每天都要告訴阿奇護法、告訴觀世音菩薩:「我要到阿彌陀佛那邊!」不要不講。「我還沒有想去,我還需要做完什麼事才去。」不要講這些話了。也不要講:「我還沒開悟,等我唸到多少遍才去。」都不要。要下決心,一點懷疑心都不能有,這個決心下來了,正如後面每次迴向時唸的《求生極樂淨土祈請文》,只要你發這個願,十方諸佛菩薩會幫助你消除一切障礙、往生淨土,你不發這個願是沒辦法的,好嗎?

« 上一篇 - 返回法會開示 - 下一篇 »

更新日期:2023 年 8 月 17 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