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3年4月9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寶積經》卷第五十七《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二》。
仁波切升法座後持誦六字大明咒許久。仁波切悲憫眾生的苦,以空性的慈悲心不斷持咒加持,聲音深遠宏亮且極具攝受力。仁波切尊身顯現莊嚴聖相,發出耀眼金光,許多與會者感到一股暖流注入,在體內迴盪,全身發熱發汗,修法者與本尊相應,如《妙臂菩薩所問經》中所說的持咒成就。與會大眾在 仁波切慈悲加持下,不由自主淚流滿面。
仁波切接著賜予珍貴開示:
經典:「是故當知。生無可樂。來世資糧應勤積集。勿作放逸。精修梵行。莫為嬾惰。於諸利行法行功德行純善行。常樂修習。」
前面這一段,釋迦牟尼佛告誡我們:要不斷的為了來世福德資糧,應該要很勤快的累積、集中起來,不要有任何放逸。
放逸的定義是什麼呢?不是不給你睡覺,不是不給你有一些娛樂,也不是不給你去跟朋友聊天,都不是。放逸對於出家、在家是兩個說法,假如以出家及一個正式修行人來講,真正修菩薩道的,五戒裡面不打誑語的定義是:任何話跟佛法無關的都叫打誑語。不要以為:「我聊聊天。」天有什麼好聊呢?天這麼高,你怎麼聊天呢?去撩個天下來?你以為撩妹啊?
很多人都誤會,「放逸」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能鬆懈,不要以為:「我現在學得差不多了,身體變好了,很多事情都變好了,可以鬆一下。」這叫放逸。很多人學佛都是因為剛開始很倒楣而來學,那時候多勤快啊!學著學著,業清了一點,惡業也停止了,就開始覺得:「哎呀!我修出來了。」不管在家、出家都會發生這種事。
另外一種就是修來修去都覺得自己沒有開悟:「我還沒搞清楚啊!佛經所講的境界我都不能體會,都做不到。唉!隨便啦!每天唸一唸、燒個香,拜拜就好。」這也是放逸。
講過很多遍,開悟的定義不是說你知道佛是怎麼修出來的;開悟的定義,不是說自己清楚佛經每一句話;開悟的定義,不是說我現在很厲害,上可以升天,下可以去地獄,這都不是開悟!
開悟的定義就是究竟自己現在是凡夫還是聖人?什麼是聖人?下定決心解脫生死。你沒有,你開哪種悟?開來幹嘛?開悟的定義是說你真正清楚輪迴的苦,你真的清楚再來還是苦,這謂之開悟。很多人覺得「我一直禪坐、禪坐,坐、坐、坐、坐、坐⋯⋯。喔!明心見性囉!」「坐在那邊變成石頭了,開悟囉!」不會的。很多人認為「我一直唸佛號、唸佛號,阿彌陀佛一定告訴我怎麼去。」也不會!
所以看清楚中文的意義,「開」是打開的意思,「悟」這個字怎麼寫?一邊是一個心,豎心邊,一邊是吾,吾就是我。我的心要打開,才謂之開悟。打開做什麼?打開要接受上師跟諸佛菩薩教的佛法,你們現在全部關起來,關得牢牢的。你們用水泥封你們的心還不夠,還要用全世界最打不破的東西來封你的心。所以佛法怎麼講,像剛剛分享的那個皈依15年(詳見度眾事蹟第1185篇),打不進去啊!這就是沒開悟,你心沒打開。
中國人做字是很妙的,跟那一些用符號寫字是不一樣的。中國字是象形字,所以每個字一定有涵義在裡面。我的心,吾就是我。看這個吾,上面一個五,下面一個口。什麼意思?眼、耳、鼻、舌、身,然後嘴巴要講出來。很多人都以為開悟就是:「哎唷,我搞懂囉!原來是這樣修呀!」不是啊!而是你的心有沒有打開完全接受佛法,不留一點一滴,這才謂之開悟啊!
你們整天想:「我要聽懂,我要搞懂。」你是人,是在苦海裡面輪迴的人,你不是菩薩,你不是佛,佛跟菩薩講的佛理,你怎麼會懂呢?很簡單的道理,就像一個小學生若找一個大學教授跟他講大學的課程,他懂嗎?不會懂嘛!大家都唸過小學,小學一年級第一天上課的時候你懂不懂?為什麼會聽?因為你不懂,你明白「我什麼都不知道,要好好聽。」
但是偏偏你們認為「佛法看文字就知道。」文字是一個方便法,其實在禪宗裡面到最後是說「不立文字」,完全是沒有語言去解釋的。為什麼沒有語言?語言是我們人類需要的工具,在天界、在地獄、在佛菩薩境界完全沒有語言。現在釋迦牟尼佛為了方便我們人類了解他說什麼,才用這個方便法,所謂文字般若,用文字將他的經驗記載下來告訴你。但不代表你看懂這個字就可以知道佛的涵義在哪裡,除非你開悟了,開悟什麼?打開這個心,你的心接受佛法,一直修、一直修,你至少知道了。
所謂知道也不是知道,只是你有體會。等於剛剛我唸六字大明咒,你們能夠這樣唸得出來嗎?(仁波切點名一位出家眾)你講講看今天唸得有什麼不一樣?(答:報告 仁波切,今天 仁波切唸得非常有力,而且很震撼,很攝心,而且嘴巴完全都沒有張開,聲音卻是非常宏亮。)身體好。(仁波切再點名另一位出家眾)以前你領眾的。(答:報告 仁波切,今天 仁波切持六字大明咒,我的體會是這樣子:仁波切都是自性唸佛,自性中有發出悲心,知道六道眾生的苦、輪迴的苦。持咒當中,我心中一直好像很悲哀,好像心也是知道六道眾生輪迴的苦那個哀,有一點這個樣子,眼淚快要掉出來。)快要掉,還沒掉?(答:對,心很硬。)
同樣一個仁波切,為什麼每次持咒不一樣?不是我修得不一樣,而是因緣法。今天來法會大家的心比較清淨,我的感應就不一樣。感應道交,諸佛菩薩會感應眾生的心,眾生的心是怎麼樣,他所出現的能量就不一樣,他是因為你而產生的能量。你不信,他的能量不會出來;你信,尤其今天很恭敬,他這個自性就出來,他空性的慈悲就出來,他是應眾生的心,不是我厲害。
為什麼要參加法會?因為參加法會,上師用他慈悲力量感應諸佛菩薩加持我,我再加持你們。前面《入胎經》一直講我們出生每個月的業風,業風是什麼?你生生世世所帶來的善業、惡業,這個靠普通唸個經是消不掉的。
你們現在拜懺也好,懺悔也好,只是消除外面的障礙。什麼叫外面障礙?眷屬給你的障礙,自己吃肉的障礙。但真正體內那些業風、業的氣,你沒辦法消除。為什麼沒辦法消除?與生俱來的,它一直跟著你。你活多少年,它就跟你多少年,所以這個業的風就會騷擾你體內。只有密法跟咒語才能夠讓這個業的風一下子停下,才讓你們能夠體會清淨的本性。
所以仁波切持咒,你們說:「啊!我心很靜啊!」為什麼平常的時候心不靜?不是因為在家裡,不是因為在哪裡,而是因為你身體裡面的業風在動,沒停止過在動。一天24小時每0.001秒這個風都在動,你睡著它還在動,否則你不會做夢。夢怎麼來?是你體內的業風在動,業風裡面含有什麼?貪嗔痴慢疑。為什麼難度人?一生出來就有了,他帶來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特別交代:你千萬千萬不要放逸啊!
不要以為:「我今天唸了一萬遍,我最近很精進,應該可以放鬆一下。」當你說放鬆就是放逸。當你說:「沒關係,這幾天先不唸,很累,心情也不好⋯⋯,過幾天再唸。」這也是放逸。
純善行。何謂純?沒有自我,每一個咒語,每一個禮佛,包括拈香、點燈,一切都是幫助眾生,這個善是純的,沒夾些不好的東西在裡面。因為你行純善,你得的果位是純善的果位;假如你摻雜些別的東西進去,譬如說:「我迴向給我媳婦一定要吃素。」這不是純善。不是純善怎麼樣?那還是在六道裡面走。
要做到純善,要一直告訴自己、訓練自己。不要以為:「今天我沒有迴向給我兒子,怎麼辦?」當你有這樣想法的時候,這個善就不純。但是假如你當你所有眷屬也是眾生之一,那可以。所以我常常教你們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眾,就涵蓋你所有眷屬。除非你修到仁波切果位了,你可以特別挑個對象「我就加持他」,否則的話,你們沒有這個能力。
當然有很多這種故事,「我每天唸,他會變好」,但你不曉得他為什麼變好。所以這邊講「純善」,就是我們的動機很重要。我們參加法會的動機是什麼?假如是為了自己某些欲望,這個善就不純了。不是純善,以後你得到這個果,也不是單純善的果,一定摻雜某些東西在裡面。
有些人在修行過程裡面會有障礙,譬如說在佛經有講的故事,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是同個時間出現的修行人,釋迦牟尼佛喜歡講很深的佛法、空性的,阿彌陀佛講一般的、眾生需要的、最基本的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就覺得阿彌陀佛修行不及他了。他們兩個都在度眾啊!釋迦牟尼佛因為起這個念頭,所以他這一世成佛在娑婆世界,阿彌陀佛成佛在他自己創造的極樂世界。只是一個念頭,他覺得:「我高深,我學問很高,你度那些普羅大眾有用嗎?我專門度智慧高的。」就是這樣子。
所以當他成佛果了,他的善還是摻雜,因此在地球上,大家知道地球上麻煩一大堆。我們看佛經,釋迦牟尼佛沒有講:「你生在我的淨土。」有沒有講過?為什麼沒有?因為釋迦牟尼佛在苦的世界度那些苦的眾生:「你走吧!走吧!走吧!」還叫你們回來嗎?佛經沒有講過釋迦牟尼佛說:「我有淨土,你們來。」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淨土?一定有。但為什麼沒有勸我們在他身邊?佛經沒講過,有嗎?(出家眾答:沒有看過。)沒有看過。會不會很奇怪的事呢?
以世俗人來講釋迦牟尼佛是地球佛法的教主,教主應該是自己所有弟子眷屬來他那裡啊!釋迦牟尼佛沒講,他只叫我們到阿彌陀佛那邊,到不動佛那邊,到藥師佛那邊。奇怪,他沒有講你來我釋迦牟尼佛這邊。這又看出來兩件事,釋迦牟尼佛太偉大了,他不認為:「我是佛,你們就一定做我弟子,一定要做我眷屬。」「我來只是幫助你們離開這個苦海,不要再輪迴了,我將我知道所有好的佛淨土告訴你們,你們去吧!」他是一尊很偉大的佛,所以不聽釋迦牟尼佛講話的人是很糟糕的人。不能夠驕傲!好像現在仁波切每天修的法本裡面有句咒語,希望慢的心千萬不要起來,因為修這個法很猛的。為什麼有這句咒語?因為怕你修到傲慢,就跑到阿修羅那邊,一點點就過去了。
釋迦牟尼佛一直勸我們:「地球的人類,你要聽話。」他沒有自私,他沒有為了他自己而宣說佛法。舍衛城那塊地很漂亮,跟佛經所形容的一樣,跟手掌一樣平地,沒有山丘、沒有石頭,是平的。釋迦牟尼佛沒有講:「你們回來做舍衛城的人。」沒講!不像我們臺灣︰「你們回來做XX人。」佛經沒講!
佛說什麼?他告誡他弟弟:「你要審慎看清楚輪迴的苦海,你要下決定離開輪迴。」釋迦牟尼佛有大神通可以變個淨土給他弟弟住啊!他可以用大神通帶他上天看、到地獄看,能不能變個淨土給他看?絕對可以。為什麼不變?因為透過他弟弟告訴我們,地球是不值得我們眷戀的地方。這一生來是給我們有機會修行、學佛、解脫生死,這一生來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所有一切眷屬、一切事業、一切病痛都是我們以前帶來的事情,只不過是因緣法,這個因緣盡了,就沒了。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留在這個世界,我們沒有東西留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遲早會毀滅的,不是永恆的,就算說幾十億萬年,還是會毀滅。若你一個不小心在毀滅的時候來,就慘了。
假如根據佛經講,到地球的末期是很淒慘,現在已經開始了。為什麼溫度越來越熱?開始了。水越來越少?開始了。風很多的,美國那邊有些奇怪的颶風出現,開始了。這個只不過是個開端而已。希望說在這幾百年之內,我們密法能夠繼續暢行,一直有這個福報來幫助人類,讓地球毀滅的時間能夠緩慢一點,在毀滅之前,能夠度多少人類離開地球就度多少人離開地球,所以我們不能放逸。
假如釋迦牟尼佛認為說地球好過的,他就會跟我們講:「來吧!我釋迦牟尼佛再來,你們來呀!」沒講啊!從來沒提過。所以我們的愛情小說、愛情電影裡面所說的:「我們再來做夫婦。」我呸呸呸!搞不好再來,一個做他兒子,一個做他老公,都會發生這種事情啊!
這一生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是累世我們所作的善惡業,這一生成熟了,我們就過吧!過完這一生不要下一生也是這樣子啊!所以佛才勸我們要積極地去累積我們的資糧,不斷去做,不要停下來。
常樂修習。就是你要永恆、快樂的去修法,學習佛法,不要當作一種痛苦。有些人為什麼會離開?因為他覺得很苦:「仁波切罵人,仁波切給壓力,仁波切要我們怎麼樣怎麼樣⋯⋯」因為他不樂,為什麼不樂呢?他樂世俗法,他不樂出世法。他要求仁波切做到一切世俗的東西,滿足他的欲望。那怎麼可能呢?假如可以的話,釋迦牟尼佛先滿足他弟弟。
他弟弟不是跟你們一樣嗎?愛他老婆,愛他的財富,愛他的地位。釋迦牟尼佛顯神通一直擋他,還好他的弟弟有根器,留下來了。你們呢?怎麼擋你,你們還是會跑,你們沒有這種根器。我擋你們很多事情啊!罵你們就是擋,罰我不收供養也是擋你啊!有些人說:「很好,那我省很多。」有些說:「很好,那我可以先跟我家裡面多聚在一起,以後等我們有空再重新求他、學佛。」都是這樣子啊!
我們聽佛經不要當聽故事、釋迦牟尼佛的故事。不是啊!釋迦牟尼佛用他弟弟作為一個榜樣給我們看,因為他弟是在家的。對不對?有身分、有地位、有老婆美得不得了,他老婆還吩咐他:「你要回來。」他說:「好,我不回來,你就罰我錢。」跟我們平常講的話一樣,很多老公都是這樣子對他老婆。「今天給我早點回來喔!不要搞到這麼晚。」「好啦!我過12點才回來的話,我送你一克拉鑽石。」不是一樣嗎?我的弟子沒有這樣子。
一樣嘛!是不是?兩千多年前的故事跟現在的故事不是一樣嗎?「哎呀!老婆不要生氣,我非要出去應酬不可,不出去我沒有生意,我回來之後送妳什麼東西。」不是一樣嗎?只不過是你們用做生意的方式去懵你老婆。他老婆有個好處,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佛、是聖人,心裡面還是心軟:「好吧!放老公去,因為一定對他有好處。只要他肯回來就好了。」後面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說他弟媳婦跑去那邊哭?有沒有跑去告他?
假如我今天這樣做,第二天記者全部在門口等。「破壞人家家庭。破壞人家兒女怎麼怎麼樣⋯⋯」所以末法時代不好弘揚佛法。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他弟也做給我們看。最後,《入胎經》他為什麼講得這麼清楚?就很清楚告訴你,為什麼你一出生之後,幾十年裡面有喜有樂有惡有哀有苦,誰給你?你的業帶來的。為什麼一家的兄弟姊妹有黑有白?也是你的業力帶來的。
我們聽進去了,才有勇氣、有這個膽量面對自己人生,而不是推給佛菩薩:「佛菩薩你救我啊!讓我不要苦下去,我才好好學佛。」佛菩薩少你一個弟子啊?我都跟你們講過N遍了,我最苦沒錢吃飯,我都沒有求佛菩薩:「佛菩薩給我錢吃飯,我才有體力做大禮拜。」我也跟你們講過很多次,我做大禮拜的時候沒錢繳電費。臺灣夏天室內幾度?以前沒有這麼熱,但夏天室內不開冷氣、不吹風扇,都最少40度。
你們受得了嗎?我照拜,拜到藍色地毯從藍色變白色,怎麼來的?因為出汗。所以為什麼我現在胖不起來,那時候減肥嘛!我沒有開冷氣,因為我知道開冷氣就沒錢繳電費,全部剪掉,不敢開冷氣。熱到受不了,將窗打開,頭伸出去吹吹風再進來。人家以為我要跳樓。我這樣熬過來呀!我沒有點香求說:「佛菩薩,我求你啊!真的要給我過,過不了,我不曉得怎麼修。」我沒有求啊!
我感謝佛菩薩給我這個機會還債啊!為什麼這一生會突然間窮困?因為過去世不捨得供養、吝嗇供養,就好像你們這些人慢慢等。有一世你就會這樣子。你以為窮困是誰害你?因為有一世你不捨得供養,供養完後悔;還有,人家供養了,你還在旁邊看。「喔,沒了?剩下我一個,好吧!」
所以我很開心,窮困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沒人煩我。當我一窮困,第一件事是什麼?支票剪掉,信用卡剪掉,你們呢?快點去刷卡,循環利息,不行再怎樣搞。我就不搞,一次了斷。當然你們沒有我這麼苦,也不要學我這麼苦,只是告訴你,一個修行人出現,絶對不是你們所想像的他口才好。他一定經過很多苦,你們禁不過的。
這邊講:不能放逸。包括當你苦的時候,你就放鬆了。「拜來拜去還是這樣子,佛菩薩不靈,不要拜了。」「怎麼拜都是這樣子,都不聽我。」這也是放逸。出家人也試過:「我拜很多了,還是這樣子,還沒開悟。我還沒見到佛。算了,明天不要拜,先睡覺。」這就是放逸。
一放逸怎麼樣?你體內的業氣、體外的業力就找上門了,很快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特別交代我們不要放逸自己,常樂修習。每天都很開心,不是好像今天什麼苦事要你去做:「哎呀!非要做不可,不做就會受罰。」應該很快樂耶。仁波切跟你們講,現在我76歲,每天差不多修兩個多、三個小時,我的兩個多、三個小時,等於你們的五、六個小時。
經典:「恒觀自身善惡二業。繫在於心。」
釋迦牟尼佛特別交代我們:恒觀自身,永恆看自己,不要看別人。善惡二業,意思是什麼?看清楚自己所作的善、自己的惡,有沒有分辨得出來?有很多時候你心裡面在作怪,一直累積到某個程度就想︰「離開算了。」就是沒有觀自己,以前都教你們睡覺之前想一下你今天所做的事情,有幾件是善的,有幾件是惡的,惡的明天不要再做了。有幾個做這個事?沒有。
我講的佛法不是我發明的,這邊講了恒觀,永恆看自己。你們覺得:「沒有啊!我今天沒做壞事啊!一樣啊!上班、坐車、吃飯、睡覺。」問你有沒有做過什麼事啊?「沒有沒有。」那也講得很清楚呀!身口意。你一切為自己就不是純善,不是純善就是惡了,還需要你拿刀去殺人才是惡?去詐欺人家的錢過來才是惡?不認識清楚仁波切做什麼事也算是惡啊!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恆觀自己善惡的兩業。繫在於心。繫就是綁著,這兩個事你不能夠放鬆,不能放逸。放逸就包括這個事情。「我今天罵人一句話,有什麼事?沒事。我大不了咒罵他一下而已,有什麼事。」這就是不相信惡口就有惡果。「我心裡面罵行不行啊?」不行。起心動念不是善就是惡,但是惡比善多,所以釋迦牟尼佛交代我們繫在於心,要記在心裡面,究竟今天你做了幾件善的、幾件惡的。已經教你們了,你們有去做嗎?每天搞的累到真的一樣,躺在床上兩分鐘睡著跟著打呼了,有沒有思惟?沒有啊!出事又找仁波切麻煩。
經典:「勿令後時生大追悔。」
千萬不要在還沒有做之前沒搞清楚,之後自己起很大後悔的心,大家都試過了:「早知道不要這樣講,早知道不要這樣做,早知道不要去,早知道⋯⋯」這是要自己訓練的,不是佛菩薩或上師可以幫你做的事。你要訓練自己,只要起一個念頭不喜歡就是惡,只要上師講你而你馬上頂過去就是惡,為什麼你會頂嘴呢?自我觀念很強,覺得:「我哪裡有錯?你講我,但我沒錯,為什麼我不能頂嘴?」一頂嘴就是惡業出現了、嗔念出現了。我也講過很多次,法王怎麼修理我,怎麼刻意罵我,即使我沒有做的事情都照罵,換做你們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這就是對於善惡二業沒有繫在於心。
皈依的時候講過對上師生氣就不會得到上師的加持,忘了嗎?你會覺得:「我沒生氣啊!」頂嘴還不算生氣那什麼叫生氣呢?回想一下,當你們做孩子的時候,父母講話你不開心頂嘴回去,結果會怎樣?不是挨揍就是挨罵;上課時老師教你,你不爽頂回去會怎樣?結果就被留下來對嗎?那為什麼你可以對上師頂嘴呢?就是前面《寶積經》所講的不聽上師教誨,上師不需要你們尊重,但需要你們尊重上師所開示的佛法。也許你覺得:「上師不是講佛法,他跟我講世間的事而已。」像是花瓶不要放這裡。「這個不是佛法,跟佛法有什麼關係呢?」
我一天24小時活在佛法裡面,是你們要分,我沒有分。你們認為仁波切升法座才是仁波切,下了法座後就不是仁波切。在法界中不管升座、下座,我都是仁波切,是你們這些聰明人才會認為我下座的時候就是凡夫,升座後才是仁波切。假如我下座不是仁波切,那我升座也不會是仁波切了,為什麼?因為如果我下法座後做的不是仁波切做的事,升了法座還會是仁波切嗎?都是你們在分,所以自然你就頂嘴了,自然就有你自己的想法出來了。
經典:「一切所有愛樂之事。皆悉別離。」
這句話講得很清楚,一切所有你愛的、你認為最快樂的皆是別離。別離不是叫你現在不要做、離婚或跟老婆分床睡,而是指心裡面;意思是說你不要對某件事情執著不放,你很清楚這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過程,而任何你愛的或覺得快樂的事情都不會幫助你解脫生死。所以當你覺得要先結婚才來學佛等等,這些都是你愛的事。
不結婚不能學佛嗎?你認為要找到一個老公聽你話、允許你學佛,才回來求佛法。這是你愛的事,但我這批出家人沒結婚,他們怎麼學佛的?這些細微的事情大家都不會發覺自己有問題,還認為自己哪裡有錯?沒錯啊!我是在家眾。你認為老婆很愛你,很照顧你的父親,所以你欠她,這就是愛樂,為什麼你不講你欠佛菩薩及仁波切?
這句話大家不要斷章取義,認為是叫你不要愛的東西、要你別離。這不是叫你現在,而是要你訓練自己,沒有或有最愛及覺得快樂享受的東西都很好,因為當你要死的時候,愛與樂及痛苦這種事情,都會阻礙你。好像四無量心最後一句是愛憎住平等捨:我最愛及最嗔恨的,都要住在平等的心將它捨掉。捨掉是什麼意思?就是不執著它,不抓著它;來很好,不來也很好,跑掉也很好;不後悔,不緬懷過去,不憧憬未來;就是隨遇而安、隨緣而過。
不要以為自己得到一個職位,就一直夢想自己會如何。以前我還沒學佛之前,也跟你們一樣會夢想,看到自己喜歡的對象也會夢想,這是正常的,因為還沒學佛。你現在皈依佛門學佛了,不管你現在幾歲,你現在準備要結婚,仁波切沒反對,佛也沒反對,但你要清楚這只不過是你這一生中的一個因緣而已,沒有死去活來這麼嚴重。我一直提醒大家,假如你年輕在學佛的,盡量要找學佛的當你的對象,不要找外道的。很簡單,一男一女交往,若兩個人的生活方式、習慣或思想都不一樣,你會好嗎?
為什麼學佛的這個人會找到不是學佛的?就是學佛的這個人欲望重,再者就是冤親債主來了――愛他的人出現了,他愛的人出現了,愛到死去活來。死,真的死掉了,佛法在他的心中死掉了;活來,活著再來去地獄。所以你們這些年輕的若已學佛皈依,當你認為他是你的對象,你很喜歡他、愛他,你要看清楚他能不能學佛。
你認為他會聽你的,若他不聽,你就打算跟他離婚,結果到時候是他跟你離婚。很多人都犯這個毛病,認為自己可以改變對方,怎麼改?床都上了還改?還沒上床之前可以談好條件啊!簽好合約啊!「你要跟我上床可以啊!這一生要吃素啊!一定要皈依佛門,每天要拜多少,不然不跟你上床!」但是問題來了,你們守不住、忍不住啊!
正如很多人跟配偶吵到要離婚來問我,我常常跟他們講:「你來問我幹嘛?你們兩個上床之前有問過我嗎?沒啊!為什麼我要負責呢?我沒有意見給你們。」所以那些已經學佛皈依的弟子,若是嫁娶的不是學佛的對象,出現問題後就不要回來跟我哭啊!因為我已經事先跟你們講會出現問題了。除非是很特別的case,但即便如此,你老婆一直不肯來,都是你的業啊!你們學不到我的,我為了學佛可以通通不要,你們千萬不要學我,學我的話,出現太多仁波切不好。(會眾大笑)
經典:「隨善惡業趣於後世。」
後世就是你這一生所作的善與惡,你後一世再享受,所以你若認為你這一生所愛所樂之事一定會帶到下一世,那你錯了,不要迷信。以前有些皇帝死了,最喜愛的東西全部陪葬,認為下一世會用得到,這兩句話是破這種迷信。你帶去的只是你這一世所作的善惡業,而不是帶你所愛、所喜歡的,這是帶不去的。
經典:「難陀。壽命百年有其十位。初謂嬰兒位臥於襁褓。二謂童子樂為兒戲。三謂少年受諸欲樂。四謂少壯勇健多力。五謂盛年有智談論。六謂成就能善思量巧為計策。七謂漸衰善知法式。八謂朽邁眾事衰弱。九謂極老無所能為。十謂百年是當死位。」
人的壽有百年,其中分為十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當你是嬰兒的時候給父母親抱、躺在床上;第二個階段,當你是小孩的時候很快樂,整天玩小孩的遊戲;第三個階段,當你是少年時會感受很多欲望及快樂,也就是所謂的成長期、發育期;第四個階段是血氣方剛的時候;第五個階段是你成年了,就開始有智慧,跟人家談論事情,但現代沒有,都是用手機,所以是手機的智慧;第六個階段,就覺得自己有學到很多東西,開始會想事情及思量事情,會動計謀策略為自己得到好處;第七個階段開始成年後,慢慢衰老,善的方法也慢慢出現;第八個階段你開始老了、衰弱了,身體的活動能力變弱了;到第九個階段你太老了,老到什麼都不能做了,需要人家來侍候你;到第十個階段,你一百年就應當死了。
經典:「難陀。梗概大位略說如是。計准四月以為一時。百年之中有三百時。於春夏冬各有其百。」
釋迦牟尼佛是很粗略的將人生分開10個階段,只是很簡單的說出來而已。
我們大概以四個月作為一個時、一個循環。一百年之中有300個時。上一次他也曾經講過,在印度是沒有秋天的,只有春、夏、冬。他意思是說以春、夏、冬各有其百。
經典:「一年十二月總有一千二百月。若半月為數。總有二千四百半月。於三時中各有八百半月。總有三萬六千晝夜。」
一年十二個月總共有一千二百個月,如果以半月為數,總共有二千四百個半月。在三個時間裡面,每個各有八百個半月,總共有三萬六千個白天晚上。
經典:「一日再食總有七萬二千度食。雖有緣不食亦在其數。」
一天吃2次,總共有7萬2千次。就算有緣你不吃了,也在這個數字裡面。譬如有一些非修行的人、絕食的、為了減肥不吃的、為了和老公生氣不吃的、做小孩子的時候和媽媽生氣不吃了,這些數字都在裡面。就算你不吃這一頓,但是過幾天你會再加上去,多吃一頓,有沒有呢?這種事情幾乎有發生過。和男朋友吵架就說︰「今天不吃,順便減肥」。
經典:「不食緣者。所謂瞋恨不食遭苦不食。或求索不得。睡眠持齋掉戲不食。事務不食。食與不食而共合集。數有爾許。并飲母乳。人命百年我已具說。」
瞋恨不食,被我講對了,嗔恨不食,和男女朋友吵架,不吃。有些是為了什麼理想絕食,譬如古代為了一些不平的事,絕食不吃。遭苦不食。碰到苦難也不吃。或求索不得。或許他去求,需索也得不到。睡眠持齋掉戲不食。也許因為他睡覺的時候過午不食,玩太多了不吃。事務不食。事情做太多了,不吃了。食與不食而共合集。數有爾許。吃與不吃都是共同合起來說,這個數字差異性不大。并飲母乳。人命百年我已具說。包括我們喝母親的奶也在吃東西的範圍之內。人命百年,我已經大約跟你們講了。
經典:「年月晝夜及飲食數。汝應生厭。」
你對年、月、白天晚上及飲食的數字應該生起厭煩的想法,怎麼解釋呢?當你是29歲半,再過半年30歲。「唉呀!老了。」你應該討厭。「不要說我30歲,我才29歲半。」很多女人都是這樣子,現在男人也是這樣子。「我沒有45歲,我是43歲半。」
飲食數。我們吃東西的數。老實講,吃東西真的很麻煩,要買菜、想買什麼菜,怎麼煮、怎麼吃、吃完要洗碗,吃完之後要上大號將它排掉,所以在阿彌陀佛那邊沒有這回事。佛經有講,在阿彌陀佛那邊是淨土,只要你想吃東西,東西就會浮出來,碗筷盤子都是黃金做的,你想吃的東西全部在裡面給你吃。吃完了、不吃了,全部就消失不見,不用洗。所以討厭洗碗的人一定要求到阿彌陀佛那邊,不喜歡煮菜的人,每天被老公逼著煮菜的人,一定要到阿彌陀佛那邊,就沒有需要了。
經典:「難陀。如是生成長大身有眾病。所謂頭目耳鼻舌齒咽喉胸腹手足疥癩癲狂水腫欬嗽風黃熱癊眾多瘧病支節痛苦。」
佛幾乎將人所有病都講出來了。佛說:難陀,假如你能生成長大,身上一定有很多病。頭、眼睛、耳、鼻、舌、牙齒、咽喉、胸(就是肺)、腹(就是腸胃)、手足、疥癩(就是皮膚病)、癲狂(神經病)、水腫。很多都試過了。風黃就是和高血壓、貧血有關的病。
熱癊,中醫師講一下是什麼是癊。(答︰報告 仁波切,熱病是指身體產生一些發炎的反應,身體會感覺到熱、口苦。)熱癊就是肝病、腎病,膽病、肺病所產生的病。
支節痛苦。關節痛,大家都試過了。陳老醫師那邊會有生意,因為很多人自然會支節痛苦,就算他怎麼會保養,只要老了就會。
經典:「難陀。人身有如是病苦。復有百一風病。百一黃病。百一痰癊病。百一總集病。總有四百四病。從內而生。」
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人有404種病。101種風病、101種黃病、101種痰癊病、101種集病,就是身體五官都有病的,總共有404種病。中醫有這樣說嗎?(答︰中醫沒有講這麼細。)沒有就沒有。西醫有這樣說嗎?(答:報告 仁波切,西醫沒有這種講法。)你們搞什麼呢?說你們很科學,也不統計一下人有幾種病,錢就照賺。從內而生。從我們內臟生出來。
經典:「難陀。身如癰箭。眾病所成。無暫時停。念念不住。體是無常苦空無我。恒近於死敗壞之法不可保愛。」
我們的身體就像是有毒的箭,所有的病都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成熟,無暫時停。沒有暫時停下來。念念不住。你每個念頭希望它不停下來。體是無常苦空無我。希望這個病不要停下來,但是你的體性是無常,一直在變,你的身體一直在變。
苦空無我,要解釋這個很難。苦和空無我,苦是因緣法,意思是說你沒有這個身體就沒有這個苦,只要你不要在六道裡面輪迴,你生在阿彌陀佛那邊就不會有404種病。假如你還在六道裡面,一定有404種病。做鬼有沒有呢?有。天道當他有福報時沒有病,當他福報用完要下來之前就有,其他全部都有。你們看現在畜生有很多病,和人類差不多一樣,404種病。但是你想這種病不在是不可能的,因為你的體、你的本體是無常的,隨時在變。
苦空無我。雖然說你覺得自己很苦,想要將這個苦消滅掉,這個是你情緒的想法,你身體的神經反應,但是在我們清淨的法性中,這個苦沒有真正「我」的存在。這個苦是因緣產生、因緣而滅,當你覺得自己的病很苦、很苦的時候,因為你的情緒而一直加強你身體的苦、病的苦。
就像以前我得皮膚癌的時候,謝姓醫生弟子第一個替我緊張,但我很開心的過日子,沒有請謝醫生對付我的皮膚癌,我也沒有求佛菩薩加持我,讓我皮膚癌不要發,因為我認同這兩句話,體是無常苦空無我。
為什麼我會得皮膚癌呢?因為年輕的時候愛吃魚,沒有學佛之前很愛吃魚,這個愛吃是怎麼來的呢?因為家裡很窮,沒有錢買菜,我的舅舅是香港最大的魚販,所以我媽媽每天都過去拿魚頭回來吃,所以得癌症是正常的。吃習慣了,開始賺錢後都吃最好的魚。我吃到什麼程度呢?一端上來,我就知道這條魚有沒有蒸對,連筷子都不用上去,看就知道。香港有一個六星級的飯店被我玩死,一捧上來之後跟我講一大堆,我說「你不相信的話,你給我吃這一塊,假如還熟的話,我跟你姓。」結果一夾下去還有血。
我就是這樣的人,我都能吃素了,你們那一些親朋好友呢?臺灣沒有人吃到像我這樣子。為什麼我會得皮膚癌呢?愛吃魚。為什麼我的眼睛不好呢?因為我的筷子一下去,就是魚眼旁邊的這塊肉,最嫩,現在你們不要吃喔!所以眼睛有毛病都是果報。很多人眼睛有毛病就嘰哩呱啦,我若無其事,只要我還有眼睛可以開車就OK了。
體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兩句話對我們學佛人很重要。為什麼我們常常講病為道用?我不是支持你們不治病、不看醫生,但是對於心裡面的苦,不需要覺得人生裡面沒有希望,好像是末日來了。就像剛在法會前分享的弟子說的,他的乾媽求菩薩希望能夠早點死,就是不知道這兩句話——體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個苦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假如你知道是自己的因果而得這個病,你的心態就是接受,接受反而好了。
我的皮膚癌是不藥而癒,我的眼睛依照眼科醫生說,我的腦血管應該爆掉,但是我也沒有爆掉,就是這兩句話。你問仁波切修到哪裡呢?就是修這兩句話。我表演給你們看,我得皮膚癌時我有沒有哭得稀里嘩啦呢?(謝姓醫生弟子報告︰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我有沒有愁眉苦臉呢?(答︰很開心。)我有沒有叫你每天摸我頭一下呢?(答︰理都沒有理我。)我連檢查都沒有,但以謝姓醫生弟子的經驗,我相信他講是對的。
仁波切不是你們講的放得開、看得開,而是體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兩句話。我的身體一定會變,怎麼可能一直不變呢?不可能的。但我很清楚一切苦都是因果出來的,假如你知道是因果、因緣,你對苦這種執著的心就沒有了。沒有這種苦,本質就是空性;是空性的,還有這個我在受苦嗎?沒有。是我的皮膚在受苦,我的清淨本性沒有受苦,我的法性沒有受苦。是你們認為自己在受苦。很深嗎?(出家30年的弟子答︰很深。)能夠參透這兩句話,就算你有病,你的苦真的不會有。
為什麼很多癌症末期的人對仁波切起信心、我加持完之後,他沒有癌症的苦?就是這兩句話,我做給他,聽懂了嗎?不是我對癌細胞說不准動,不是這個意思。我將他清淨的法性顯出來,身體的苦、這種能量就降低。葉博士很清楚,假如我們一直不斷的刺激腦細胞說苦,腦細胞的反應是很激烈的。(葉博士答︰仁波切說的沒有錯,心理和生理是會相互作用的,如果你在心理上能夠用 仁波切的教法去控制的話,其實心裡的苦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意思是說,不是我們完全沒有感覺自己在受苦,因為我們的神經還在。正如佛經講的,我們有8萬個穴、1千條筋,我們一天肉體沒有死之前,這個筋和穴對我們肉體都有影響,就是我們所謂的神經系統。中國人講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我們肉體神經的感覺是有的。當你有病痛時,勸你要多持咒、多持咒,因為咒語的力量可以將你這種煩惱的心降下來,當煩惱的心降下來,你清淨的自性在顯露,你痛楚的感覺就跟著降低。
仁波切死過很多次死不了,無他,就是修到這兩句話,體是無常苦空無我。要你們做到不容易,也很困難,但是當自己身體真的很痛楚,有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不是說用盡你的體力來持咒,而是心裡面的力量要加強,就是持咒、持咒、持咒。持咒差不多時,痛也會減少。假如以腦神經學來講,你用持咒的能量將腦細胞裡面刺激的能量壓下去,讓它減少,所以它刺激痛的神經、腦細胞的知覺遲緩、減慢,你的痛就會減少。
我的脊椎是S型大側彎的,怎麼可能坐在這邊跟你們一直講呢?我脖子的脊椎以前是很嚴重的,腫起來,現在透過一些調整,變輕一點,當然自己也有修氣脈明點,將裡面的瘀血逼出了,現在脖子舒服很多。痛不痛呢?痛,但是你有沒有看到仁波切因為脖子痛、脊椎痛就不升座呢?沒有。人家以為我沒有神經,我有神經,怎麼可能沒有神經呢?只是體悟這種事情。體悟這種事情,自然你接受它;你接受它之後,你腦細胞被刺激的那種痛的感覺就相對的減少,很快的,因為我們腦細胞的反應很快,都是你們自己在做。
所以佛法對治病有幫助,不是因為有什麼藥給我們,而是佛法從我們根本的心態、根本的能量去訓練它,將它導回正常的軌道,而不是用我們的欲望想事情。這樣子的話,你清淨的本性慢慢的顯露,你持每句咒語都是純善。當你純善的行動出現,那些純惡的癌細胞慢慢被你壓下去。純惡的癌細胞怎麼來的?你自己搞來的,因為你惡,你作過很多惡業。「沒有,我這一生沒有。」過去世呢?所以很多人都說:「我做了一些什麼錯,這一生會得癌症?」問我這句話的人都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他有業力,他只是找出這個問題的問題在哪裡。只要問題的問題在哪裡,他就對付這個問題,還是不肯改,不肯改就沒有辦法。
為什麼我得皮膚癌我很快樂,不擔心、不愁苦、深信因果,連接受都不夠,深信!你們有嗎?你們不信因果。「快點 仁波切幫我,將癌細胞弄掉,我才能繼續學佛。」反而今天你得了一些病,應該有推動力,讓你看清楚自己問題出在哪裡。當你們很快樂過日子的時候,你不知道自己做錯事,人生幾十年,每天都在行惡,沒有一天停止過,這些加起來是天文數字。所以佛前面才教我們,每天要思惟:善惡二業。繫在於心。千萬不要忘,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大好人,每天都要想,教過你們,有做嗎?睡之前有沒有想清楚,自己今天做了多少惡?有惡,馬上要懺悔,明天不能再做。你們呢?「他刺激我、他弄我,當然我罵他、搞他。」這樣就沒有了。
後面還講很多,《入胎經》對我們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更新日期:2023 年 4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