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1年5月9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帶領與會大眾修四臂觀音修誦簡軌,並開解《寶積經》卷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修持完四臂觀音簡軌後,仁波切提醒大家:持咒時不要閉眼睛。眼睛閉起來會有很多的弊病,包括想睡、產生幻覺。仁波切是因為眼睛不舒服才閉眼睛,這樣比較不耗神。大家不要學,除非能修到一心不亂、念佛成片、自性念佛。
經典:「爾時佛告阿難。汝今云何能知此義。為有諸天來告汝耶。為以見我及自知耶。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見如來光瑞希有故發斯念非因天等。」
這幾句話上週解釋過,今天補充。釋迦牟尼佛有六神通,照理說以佛的能力有他心通和天眼通,入定絕對知道眾生的因緣,根本不需要再開口問。但佛在開示佛法時,現場有許多不同根器的眾生,所以佛必須透過語言的對答來解決眾生的疑惑。
阿難尊者能夠看到佛的金光,這不是一般凡夫可以看到的,就算你有出家也看不到,必須要修到天界的人才看得到。如果是修阿羅漢道,要證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天就知道。如果有人說他看到佛光,只有兩種狀況,不是神經病就是從天界下來的。從天界來的人如果證到阿羅漢是很愛乾淨的,他不會和任何人產生任何牽掛,一定吃素,如果是用肉來拜的一定和天無關。
自古以來,在大修行者身邊服侍的人都會被嫉妒或者是被瞧不起。這裡佛主動開口問侍者阿難,是幫他做一個註記,因為佛已經看到未來的事情了。阿難說不是天告訴他的,是他自己看到的。因為阿難對佛全然尊敬,所以在他眼中的佛就不是凡夫的肉身。從這裡也可以知道阿難至少修到初禪天,但最少證到阿羅漢果。
你問說阿難有沒有騙人?不要說佛,以我們修行人的能力都可以知道你們的事情,就算被你們騙,阿奇護法也會幫忙揪出來。就像上個禮拜那兩個人,之前出家弟子問她們時,講說要跟仁波切學菩薩道,講得很像真的,結果一句綠度母就讓她們露餡。表示你們可以騙到凡夫俗子,但騙不到諸佛菩薩和護法。
阿難絕對不會騙,因為騙就破了戒,果位馬上就退。皈依的時候說要守五戒,其中一個是不打妄語,意思是沒有證到、沒有看到,不能說有證到、有看到。如果有證到、有看到,上師問你時,你就要講。兩師徒表演給我們看——不要騙。佛經上任何一句話都跟修行有關係,不會隨便說。以佛的標準,任何話和佛法無關就是打妄語,佛沒有講閒話。
凡夫看不到佛光,就算你修淨土,嚴格來講,阿彌陀佛淨土也算是天。生前沒有念佛成片、一心念佛,不可能見到佛。有人每天求能夠看到佛出現,能夠看到佛有兩種狀況:一種是你自性念佛,自然看到不用求;另外一種是你快要死了。你沒有到這個境界一直求,就是妄念,自欺欺人。
你說持咒唸這麼多年都沒有感覺?沒感覺才是有感覺,表示你的心清淨才沒感覺。你們要什麼感覺呢?你們都是鬼的感覺、胡說八道的感覺、以前聽過的故事的感覺,這些都是假的。清淨就是沒有感覺,感覺是你的情緒、意識、思考做作產生的,不是自然而來的。昨天有一位出家眾問我︰「參話頭,是誰在唸佛?」我說不要浪費時間,持咒就對了,遲早會知道。參話頭會被用到禪宗,那是因為以前的人時間太多了,你們現在都很忙。
昨天有一個弟子求見,6年前我救了她一命,這6年內她都不把握時間來修,病又找上她。上師有能力幫你們跨越學佛的障礙,但只能救你們一次,接下來你們更要精進學佛。而你們卻只想過正常家庭倫理生活,浪費時間過日子。
祖師 吉天頌恭曾經說過,上師有能力幫你們治病,之後你們要精進學佛。只要是守戒的仁波切,不管果位的大小都可以治病。(如果現出家相卻結婚就是破戒,另當別論。)仁波切是幫你們治病不是袪病,業是你們做的,袪病就是改變因果了。你們都是福報用完才會得這種業障病,幫你們治病是讓你們有體力、時間精進修行,讓你們和冤親債主都能解脫生死;而你們都只想趕走冤親債主,認為仁波切超度完他們,他們離開,我就好了。冤親債主跟你們有仇有恨,就算超度他們,他們還是在凡夫地,只是和你的怨減輕,但還是記得你。
很多弟子皈依後病再來,因為心惡。惡在不聽話,只管過你們所謂正常家庭倫理生活。要過這種生活,勸你不要學佛。家庭只是你們的業力,《寶積經》也講過,你這一生也是過完這個業力,但你不能因為業力牽扯而放棄修行。
我在學顯教的時候,每一天最少唸兩本到三本《普門品》、一本《阿彌陀經》、一萬遍觀世音菩薩聖號,時間多的時候就49遍長的大悲咒、十小咒、往生咒、《心經》,每天打坐40分鐘。《大華嚴經》看過三遍,也沒有轉動我的業力,還是破產、離婚、生病。在座諸位包含出家人,有人做得比我多嗎?我這麼努力修,這一生才有因緣學到密法利益廣大眾生。
你們每一天唸個1千遍、2千遍,修個阿奇護法,就以為什麼事情都要變好。心情好就多供養,心情不好就少供養。你們說要萬人齊心建佛寺的事情,但答應後也不做,我也沒有逼你們,我來做,我賣房子,現在開始要賣我的收藏品。
出家弟子有沒有聽過由主法者出錢舉辦法會的呢?(答︰沒有聽過)我出錢出力辦法會,出錢蓋佛寺、幫你們修法、講佛法,還給你們吃好的,你們全部都不領情,覺得有壓力。要你們修行是讓你們可以轉動業力,這些都是對你們有好處的事。
有位皈依18年的弟子當初腦瘤我幫助她,她以為病好了就以家庭為重,現在又來求,因為癌細胞跑到別的地方。我幫了她18年,這18年她賺的錢也沒有供養布施,都拿去過正常家庭倫理生活,跟另一位弟子多活6年一樣。你們怎麼對上師呢?我不跟你們講條件,只是講到這一段,讓你們知道上師對你們的重要性。
因為阿難不太講話,也不太顯能力給別人看,佛為了要讓所有的弟子了解,所以在這裡說出來,幫他鋪路。做弟子要像個弟子的樣子,你們現在真的不像是弟子,對上師完全是一種單純的買賣行為,但是如果講到買賣行為,你們也沒有做到。還認為這一切都是我應該要給你們的,哪有應該給呢?你們都把我當傻瓜。只是因為我答應諸佛菩薩,用盡生命去利益眾生;你們則是用剩餘的時間、施捨的心態來做。
如果我沒有窮過,不知道窮的痛苦。但你們沒有窮到吃完中餐不知道晚餐在哪裡、沒有錢繳房租、繳電費,這些我都經歷過,你們對佛法沒有很堅定強烈的尊重心,一直等到你們痛了才想起來,就已經來不及了。每個人都有僥倖的心態,認為仁波切加持就會變好。如果這樣,我就跟 法王說我不用修了,請 法王每天幫我修法、加持我保護我就好,但是我不能這樣做。
日子一天天過去,只是在浪費時間、求保佑過好日子的,不要來寶吉祥道場,這裡是教佛法的地方。如果認為學佛和正常生活有衝突矛盾,就不要來。我也是在家眾,卻沒有衝突和矛盾,你們有是因為沒有下決定。佛法慢慢會式微,因為沒有人敢像我這樣講話。
從釋迦牟尼佛和阿難的對話就知道,上師一定會照顧弟子。佛沒有給他什麼,但是幫他的未來,註記他有資格。你們整天認為仁波切要給你們什麼東西,讓你們有很大的感覺,覺得家裡變好,這個都不是佛法。
上次提到的經典︰「及安住大悲利益群生如優曇花希有大士出見世間。」出家弟子查到優曇花是一種三千年才開一次的花,天界的天,花一開就馬上消失。所以如果有一位修行這個法門的大士出現,就像是優曇花開花這麼難見到。如果你見到卻不把握住這個緣就沒有了。這比喻是要看到一個修行者很難得稀有,你見到後有沒有把握這個機會,也是你決定。就算是我們唸上師的長壽祈請文,他們也不會一直在。就算蓮師已經是佛了,在地球上八百年也離開,沒有說八千年不走。當你碰到這樣修行的人,你要把握這樣的機會,因為很難見到。
經典:「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爾時佛告阿難。往昔過阿僧祇無數大劫。有佛出現號曰然燈。於彼佛前極過數量。有苦行佛出興于世。苦行佛前復有如來號為月面。月面佛前過於數量。有旃檀香佛於彼佛前有蘇迷盧積佛。盧積佛前復有妙高劫佛。如是展轉。有離垢面佛。不染污佛。龍天佛。山聲王佛。蘇迷盧積佛。金藏佛。照曜光佛。光帝佛。大地種姓佛。光明熾盛琉璃金光佛。月像佛。開敷花莊嚴光佛。妙海勝覺遊戲神通佛。金剛光佛。大阿伽陀香光佛。捨離煩惱心佛。寶增長佛。勇猛積佛。勝積佛。持大功德法施神通佛。映蔽日月光佛。照曜琉璃佛。心覺花佛。月光佛。日光佛。花瓔珞色王開敷神通佛。水月光佛。破無明暗佛。真珠珊瑚蓋佛。底沙佛。勝花佛。法慧吼佛。有師子吼鵝鴈聲佛。梵音龍吼佛。如是等佛出現於世。相去劫數皆過數量。彼龍吼佛未出世前無央數劫。有世主佛。世主佛前無邊劫數有佛出世。號世間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世尊。」
釋迦牟尼佛在介紹阿彌陀佛之前,將佛的傳承講出來。依照釋迦牟尼佛所講,從這個宇宙出現有情眾開始,佛就住世。在不同的星球、銀河系有很多佛,佛一直沒有離開幫助眾生的願力,只要還有眾生在輪迴苦海中,佛就會出現。介紹這麼多尊佛出來,讓末法時代眾生在念誦佛經時也跟這些佛結緣、得到加持。也表示釋迦牟尼佛本身也是佛,只有佛才能看到過去未來一切。最厲害的大阿羅漢也只能看到五百世的過去未來,釋迦牟尼佛沒有這個限制,只要有任何因緣在這個宇宙發生,佛都知道。
只要你唸過、拜過任何一尊佛菩薩的聖號,就跟他有緣。如果有一天,這尊佛入定一看,發現你還在騙他,就會找個護法來修理你。因為你不聽話,覺得很可惜,有機會碰到像優曇花這麼難得的事情,你都不珍惜、還在胡說八道。就讓你起警覺心。這些弟子會生病也是這個意思,讓你們知道自己錯了。
前些日子往生的弟子,死了才知道自己錯。我不希望你們死了才知道自己錯,因為我不一定還在,也不一定有這個因緣讓仁波切給你一天的生命,讓你知道自己錯,起信心、懺悔心,我才能救你。假如沒有這個緣,你就下去輪迴了。為什麼在生的時候整天罵你們?不罵你們,你們不信。輪迴是很簡單的事,不要以為學佛不會輪迴。
昨天有一個信眾來問說:「自己得癌症,家人在問說為什麼學佛、吃素還得癌症?」我劈頭就罵他謗佛。佛經有講你唸經,我就幫你治什麼病嗎?並沒有。但你們偏偏說佛不靈。釋迦牟尼佛講深信因果、無常。你這一生沒有發菩提心,不能解決自己本身的業力。就像我學顯教時整天做這麼多功課,也不能夠改變轉掉我的業力,我只是在做資糧道。
唸經拜佛不是在修,只是累積資糧道。一直到我發菩提心、行菩提願,才轉動我的業力。你們沒有發菩提心,連慈悲心都沒有。看你們對上師,就知道你們一點慈悲心都沒有。沒有菩提心不能轉動業力。佛說菩提心妙寶,只有這個寶才能改變轉動我們的業力,從惡轉善。上師講的話你們當耳邊風,怎麼可能有慈悲心、菩提心呢?沒有慈悲心、菩提心,什麼都和你們沒有關係。
學顯教時,我是很扎實的在基礎上修,但我還是覺得不能轉動自身的問題,也不能幫助眾生,因為沒有發菩提心。《寶積經》有講過怎麼發菩提心,你說自己有,每天唸歸唸,但如果沒有上師教你帶領你,也不知道怎麼發菩提心。密宗簡單講,你就是要聽上師的,聽著聽著有一天你聽進去。如果上師講的你認為是罵你、影射你就沒辦法了。
我也可以說「你越來越像觀世音菩薩、你的孩子很好,仁波切加持⋯⋯」這種方式就可以收紅包。但是我怕因果。如果我用佛法來誆你們,沒有講實在修行的方法,這是我的錯。跟你們講老實話,你們很難接受,因為大家都貢高我慢。
經典:「阿難。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法處。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福智殊勝人相端嚴。」
這裡提到法處比丘人相端嚴。一個真正修行人不可能歪鼻子、歪嘴巴或是長得凶神惡煞。即使做不到端嚴,但是他的相至少不會醜陋。但也有一些故意現這種相來度有分別心的眾生,是根據佛經講的。一個守戒的修行人,有殊勝的行願,念頭只會不斷的增上。他修行的心是堅固不動的,不管碰到什麼事情都不會走回頭路。
就像我眼睛不舒服,還是升座開示佛法;親人病危,還是升座;你們都看不出來。因為我的心是堅固的,因為已經答應眾生要說法了,我的那些其他事情都是小事情。
法處比丘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他所做一切行為、所發的一切願很殊勝,都是為了成佛利益眾生。他的心堅固不動。金剛乘就是這個意思,他的心是堅固的,不會受外在內在一切影響他修行的心,只是勇往直前。他的福和智慧很特別。法處比丘還是人,現人相。
經典:「阿難。彼法處比丘。往詣世間自在王如來所。偏袒右肩頂禮佛足。向佛合掌。」
你想要一生成佛,絕對要有佛住世。沒有佛住世,也一定要在佛的法運修行才有機會。佛的法運結束是不可能修行的。譬如我們業障深重,在釋迦牟尼佛法運的末法時代出現,所以有很多障礙,很多自己給自己的障礙。末法時代結束後沒有佛法,沒有什麼大修行人,一直到56億萬年後,彌勒菩薩來地球才重新開始有佛法。這56億萬年夠你輪迴很多次。除非你這一世現出家相,發大願力,要生在彌勒菩薩的兜率天的內院,下一世你跟彌勒菩薩下來。如果你這一世沒有出家,或是有出家但沒有守到比丘、比丘尼戒,也去不了彌勒菩薩那裡。
《寶積經》有講,彌勒菩薩請示釋迦牟尼佛︰「菩薩要發什麼願,得生阿彌陀佛國土?」不管是現在家相,或現出家相但沒有修到清淨的比丘、比丘尼戒,也是去不了彌勒菩薩那裡,只能去阿彌陀佛那邊。在生的時候修菩薩道,就算這一生沒有唸阿彌陀佛,只要發願功德迴向給淨土,這一生結束後也是會去。沒有說要去阿彌陀佛那邊一定要唸阿彌陀佛,你唸藥師佛,發願所有功德迴向給淨土,還是阿彌陀佛來接你。
經典:「以頌讚曰。如來無量無邊光 舉世無光可能喻 一切日月摩尼寶 佛之光威皆映蔽」
古代人說話簡潔,不像我們現在人話很多,一大堆形容詞。
佛的光是無量無邊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掩蔽,佛光出現會將日月光遮蓋住,我們活著的時候看不到。像我在修法時的一些照片也看到這種光出現,將太陽和月亮的光蓋起來,很多人看過。這種光不是我發出來的,這是本尊的光,是佛的光。
經典:「世尊能演一音聲 有情各各隨類解」
釋迦牟尼佛為眾生說法,不需要說英文、荷蘭文、藏文等不同國家的語言,佛用一個單音就能讓六道眾生知道佛在說什麼。持咒語有母音、子音,也分本尊的音。咒語是本尊的心法、慈悲、事業、智慧、福報,這個聲音不能用文字解釋。只要你長期去唸自然會知道。阿彌陀佛也是一句咒語,只要沒有別的心,一直唸阿彌陀佛,自然能知道佛要跟你講什麼,不用特別去找答案。佛的智慧不是人類的文字可以解釋的,如果硬要將咒語翻成人類的語言,那就是錯。
六字大明咒六個字很簡單,但佛經有講,「如果以佛的智慧來解釋六字大明咒,一小劫都講不完。」我們憑什麼簡單的介紹就可以了解六字大明咒?就像有人嘗試翻譯大悲咒,這也是不應該。本尊所寫的咒語是他的智慧,以人的腦袋怎麼能知道他的智慧呢?想知道本尊說什麼的就是驕傲。想要知道內容是什麼,做到跟本尊一樣就知道。如果用人間的語言來解釋,中文有多少字?(擔任中文系教授的弟子答:中文字有兩萬多字,生活中常用的大約三千字)。
所以可以知道兩萬多個字是無法解釋佛的智慧。你們就是好好持咒,有一天自然開悟,不要想是誰在唸。佛經有講,人類也是在中陰身。你在生死輪迴中都是在中陰身,活著是人的中陰身,死掉是鬼的中陰身。你們是活著的鬼,怎麼知道佛講的事情呢?浪費時間。就像廣欽老和尚所說的「老實念佛」,就是持咒,什麼都不要想,有一天自然開悟。
經典:「又能現一妙色身 普使眾生隨類見」
我們現在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樣子,和以前在遼國時代看到的樣子不一樣。早一點在印度出現的釋迦牟尼佛樣子也不是這樣。哪個是佛呢?其實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樣子。佛是現一種色身給我們看,不同類的看到都知道是釋迦牟尼佛。你們常講說︰「這是我家的觀世音菩薩。」但誰說菩薩是你家的呢?
一個聲音,六道眾生全部聽得懂。一個色身,六道眾生全部知道他是釋迦牟尼佛。所以不要再謗佛,不要認為是你們拜到釋迦牟尼佛出現這個樣子。釋迦牟尼佛是根據眾生不同的心,出現不同的色身。你聽了自然了解他在說什麼。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唸的聲音,我們現在還在凡夫地,不會知道這六個字真正的意思在哪裡。只要我們肯唸,一定有一天會了解這六個字的妙用無限。
經典:「戒定慧進及多聞」
即使是佛,戒定慧還是存在。多聞不是聽過很多不同的佛法,意思是有佛出現宣說佛法,我們都不要放棄機會。有一位出家人或是修行人根據佛經宣說佛法,你有機會聽到就好好聽。不是聽就可以開悟、明白。聞和聽不同,聽只是我們的意識、我們的耳朵產生的聲音。有些弟子,當我講話是耳邊風,因為他用聽的,不是用聞的。聞是耳根接受,耳根接受才會到你的第八意識田裡面。如果他用聞的,第八意識田自然會播下種子。
多聞的前提是戒定慧。不守戒,自然沒有定力。沒有定力,你的智慧與佛菩薩和上師加持你的智慧也沒有了。沒有智慧,不會進步,也不會多聞。
經典:「一切有情無與等 心流覺慧如大海」
一切有情眾生無分別的都具備跟佛一樣清淨的本性。一切有情眾生的心就像河流在動,如果心流是覺悟智慧的,就像是大海。心不是陷在小小人生的要求,也不是陷在小小修行的框裡面。發心是要將心流發動,發動後才覺悟智慧如大海。本來每一個眾生都具備清淨如大海的智慧,你們沒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有分別心,將自己的心限制在要過好日子,要仁波切做到你想要的,就是你的心流和諸佛菩薩智慧的心流不一樣,流不過去,就流到六道輪迴裡面。
密宗講心續,每次修法都將自己的心和本尊的心續能結合在一起,就是心流的解釋。本尊的心都是為了利益眾生,沒有為自己求一大堆。
經典:「善能了知甚深法」
假如心流有覺悟進入智慧如大海這個程度,就絕對能夠知道甚深的法、成佛的法、解脫生死的法。沒有戒定慧,後面和你無關。有人說自己修不到,要問問自己的戒定慧,在家五戒有沒有做到,出家的比丘二五O個戒、比丘尼三四八個戒有沒有做到。有做到才能產生定。心不雜亂,沒有胡說八道的事,不會唸佛號就去參話頭,參話頭就去唸佛號,那就亂套了。
戒守得很嚴格,心裡的妄念雜念慢慢減少,減少後才產生心定的境界,才能打開我們的智慧,接觸到上師、諸佛菩薩加持我們的智慧。不聽話,沒有戒,不一步步做就沒有。我修法能產生效果就是因為有戒定慧,一定要做的。
2007年,法王要我去4500公尺高的拉其雪山閉三個月的關。去之前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回來後到現在還是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只知道很冷。假如沒有戒定慧,絕對不會去,就算去也修不完三個月的關,修不下去,因為心亂了。
試想一下,原本在五顏六色繽紛的社會,跑去一個不見人煙、沒有動物的地方,只聽到鳥叫聲。關在一個房間,24小時不准看外面、不准講話、不准打電話、什麼都不准做,也不能看書、看佛經,只做一件事情,如果沒有戒定慧就熬不下去。很多人問︰「仁波切,您怎麼做?」我說就是戒定慧。有戒定慧自然會進步、會多聞,很自然不用求。
戒定慧、聞思修是學佛的根本。在家的要守在家五戒;受菩薩戒的,菩薩戒更加要守。
經典:「惑盡過亡應受供」
一切疑惑都沒有了。過亡不是說佛死掉,而是已經過去。因為修行到最後是無修道,一切都過去了,也消滅了,所以可以接受供養。如果修小乘的要修四聖諦法、十二因緣法,才可以將所有煩惱斷掉。修大乘佛法要修菩薩道、發菩提心,行菩提願。先發世俗菩提心,後面證到勝義菩提心,證到空性、體悟空性,才能惑盡過亡應受供。
簡單講,如果你的煩惱還沒盡、還存在,你沒有資格接受任何供養。古人說地獄門口僧道多。不是弟子我就不收供養,你們以為收了供養不用還啊?都是要還的。如《寶積經》寫的,我已經做到對名和利的惑已經盡了。我一開始就先幫自己做好一個範圍:「不是弟子,不收供養。」弟子被罰不能供養的我也不收。意思是我對錢財的煩惱盡了,才能接受供養。
供養不是隨便收的,一定要有能力還你們。就像那一天往生的弟子,我先讓他醒過來幾個小時,時間一到,我說11點,他就真的在這個時間走了,後面我全部負責。因為有收過供養,因為他是我的弟子。就算他不尊重上師,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弟子身分,仍舊是我弟子。因為是我的弟子,在他遇到生死災難的時候我一定救;不是救他的命,而是不讓他墮入三惡道,到阿彌陀佛那裡去,這是我的責任。
如果你認為我很兇要離開,歡迎你們離開,這樣我少一點責任、少一點煩惱。弟子有事,我都先跳出來,沒錢的我都先給他們錢。看《寶積經》可以慢慢了解自己的修行方向有沒有正確。沒有正確就調整改回來,還來得及。只要你還沒有死,絕對有時間,不一定要10年,可能一天就解決掉。就像這個弟子,3個小時就幫他解決,讓他真正知道上師的重要、真正要相信上師、尊重上師。他活著的時候並不知道,認為仁波切也是人。
阿難對上師的心是完全清淨,自然就看到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個肉身的人,看到的就是一尊佛。你們看到我是一個肉身的人,當然我還有肉,捏還會痛,切一刀還會流血,但是我的心性不是如此,因為我已經改了。這一段看起來是比丘讚歎佛,但也是告訴我們佛應該有的條件。現在做不到,但是要學。學佛就是學佛能做到的條件!你們有沒有做呢?連佛都需要戒定慧,你們呢?不要疏忽大意!每個人都覺得無所謂,再去懺悔就好了。懺悔太多的話,懺悔力量就沒了,出現不了。做錯事沒關係,但是要改,要狠狠去改,不要給自己任何餘地,肯改才有未來,才有好的機會。如果不肯改,還是想自己是對的沒錯,因為這樣子沒辦法,那就真的是沒辦法了。如果我從小被認證是仁波切,可能不知道人間疾苦,但是我從小很苦,沒過過好日子。雖然我祖父那一代很有錢,但因為政治因素,我們在香港很窮,所以從小就過苦日子,因為這樣當然知道你們苦在哪裡。既然我這麼苦都過了,為什麼你們苦過不了呢?很簡單,你們不相信佛法,不相信是自己的業力,希望什麼事情馬上都改好,不可能的,一定要按部就班,將福報累積起來,將智慧打開,才有機會。如果希望一步登天馬上變好,勸你不如離開。不要相信有「神仙搭救」,這些都是民間傳說。佛菩薩可以救我們一次一時,但不可能永遠,你自己不努力,怎麼可能救你呢?大家清楚之後,就不會重複再犯錯。
經典:「如是聖德惟世尊」
有這種條件的只有佛,我們現在學佛身口意,但不代表你能做到佛,你這一生不可能成佛,所以我們不能對自己有一點小小的成就就自滿。如果你有一點點成就就驕傲,那就是我慢,正如《寶積經》所講的,只要菩薩有一點點我慢,所有功德就消失掉。我慢就是認為自己修得好、看不起別人。覺得自己唸會有感應,別人唸不會有感應,這就是我慢。只要我慢出現,所有修的功德就不見了,就變成福德,福德下一世才用得到,這一世就用不到了。
經典:「佛有殊勝大威光」
比丘有大神通,他一切都清淨了,所以看到佛是如何修出來,因此他所講的話絕對不是單純讚歎佛,也讓我們了解他修行的能量到什麼程度。他講的都是最重要最關鍵的點,我們就講不出來,只有比丘能講得出來,因為他到成佛只差一步而已,因為他知道成佛的條件,所以知道怎麼去讚歎。
簡單一點講,也告訴我們後代的人,看清楚自己是不是這樣子,如果不是,千萬不能驕傲。如果沒做到千萬不要說自己有做到,否則就破戒了。
佛有殊勝大威光,威光不是威風凜凜讓你怕,而是如果我們對本尊上師絕對相信,佛菩薩本尊上師的光,其威德可以幫助我們阻止累世冤親債主及業力來騷擾,他會保護你,但不是保護妳嫁到一位白馬王子,也不是保護你念大學不需要繳錢,而是保護你在修行過程中不受干擾。
譬如我們去閉關時,除了灑淨之外,還要修護輪保護自己。當你還沒證到某個果位時,你的冤親債主會來干擾你,不讓你有機會,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澈澈底底從心裡面挖出問題來懺悔,都只是記得殺過生,但你心裡面那種貪嗔痴有挖出來嗎?你恨過某個人有講出來嗎?沒啊!我從來沒聽過!所以這些冤親債主來找你了。
昨天有個弟子來求為眷屬拜大禮拜,答應他之後,卻忘記供養轉身就走,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第一是因為他本身對錢財看得很重,第二是他當供養是一種交換條件,當目的達到後,就忘了供養。
我是怎麼供養?法王還沒傳法之前,我供養已經呈上去了。你們怎麼供養?講完了還拿著供養看左看右。所以你們沒供養,只是做了一個行為而已,不要說跟菩薩比,跟我比都比不上,所以我才有機會做你們的上師。
經典:「普照十方無量剎」
佛光、大威德光絕對不是只照某個角落,而是十方東南西北上下任何角落都會照到,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在凡夫地,否則人類哪有這麼好過,隨便一隻蟲咬你都會死掉,人類是最脆弱的。雖然說人類很厲害,可以傷害很多眾生、破壞很多環境,但人是很脆弱的,一隻小小毒蟲咬你就會死掉。
那怎麼不會這樣呢?就是佛光在照著你,看你這個人業障不是很重,還不是大惡人,給你機會保護著。被佛菩薩保護的時候,自己是不知道的,還覺得沒有保護,覺得想要的佛都沒做到都沒給你,那你就錯了,「普」就是沒有分別心。
經典:「我今稱讚諸功德 冀希福慧等如來」 比丘稱讚佛的一切功德,期盼我的福德智慧跟佛一樣。這個人的心夠大,因為他很清楚,若沒有佛的大智慧及福報就不能利益廣大的六道眾生。
人家發的心是什麼?人家敢!他知道自己能做到才這樣講。你們這些出家人千萬不要學法處比丘說自己期盼福慧等如來,你們期盼福慧等出家眾已經夠了。若以我看法處比丘所講的話、所做的動作,他已經不是一般凡夫了。
經典:「能救一切諸世間 生老病死眾苦惱」
為什麼他要這個,因為他要救諸世間(就是全宇宙)生老病死眾苦惱。不是讓你不生不老不病不死,而是要幫助你不要再生老病死,也就是解脫輪迴。能解脫輪迴才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所以你們在世間這種小病,不管得癌症或不治之症,跟輪迴苦海相比差太多了。那個算什麼?只是你作的惡業而生的病。你們不要以為比丘說可以救生老病死眾苦惱,就一直求他救你。他已經說了是救你解脫生死。不要生老病死,最根本的解救就是不要輪迴。
只要你再出現一次凡夫身,再輪迴一次,生老病死就跟著你來一次,這是避免不了、解決不了的。連釋迦牟尼佛是佛了都有生老病死,因為釋迦牟尼佛慈悲示現給我們看。你們不要誤解,以為可以去求佛讓你不要生病、不要老、不要死,這所指的是生老病死的苦。只有我們不生才不死,不死才不生,既然沒有生死,自然沒有病,也就不會老。
有些弟子被我超度完了,模樣變年輕,為什麼?就是沒有老。根據佛經所講,在天界的人,平均年紀都是20歲左右,所以民間有看到大鬍子的形象,那是假的。如果他生在阿彌陀佛那邊,就是16歲,所以想要返老還童就要到阿彌陀佛那邊,而且不需要用化妝品保養品,自然恢復16歲的模樣,皮膚吹彈可破、很有彈性,這都是佛經所講的。
佛經有講天界的樣子是天藍色的,所以如果你夢到被我超度過的亡者是天藍色的,而且20歲左右,他就在天界。他如果到阿彌陀佛那邊,你就夢不到,因為他在蓮花胎裡面出不來,但他去之前可能給你看一下。
經典:「願當安住三摩地」
這個比丘發的願跟我們不一樣,安住三摩地是指在禪定裡面,沒有別的,只跟涅槃差一步路。很多人以為涅槃就是禪定,禪定跟涅槃不一樣,禪定還是有意識的作用,認為自己在禪定、入定,這就是意識。如果是涅槃,連定的意識都不存在,很自然恢復本來寂靜的面貌。
經典:「演說施戒諸法門」
演說佛法時一定在定裡面,而不是找一大堆資料說某本經裡面有,而是在定裡面講佛法。簡單一點講是自性講出來,自性流露的佛法,不是他聽回來看回來的,而是很自然從修行的經驗,清淨的本性流露出來,而講出來施戒諸法門。所以為什麼整天罵你們,現在知道了?
你們回想看看,仁波切從1997年開始出來弘揚佛法,講來講去都是持戒與布施。為什麼講這個?修福!如果沒有福,你想修也修不下去,很多障礙會自然出現。現在講到這裡,大家就看得很清楚,究竟有沒有修這個,有沒有聽進去這個,有沒有做這個。演說施戒諸法門,是指一切布施的方法、守戒的法門都要宣說出來,而不是告訴你們發財、健康的法門。
經典:「忍辱精勤及定慧 庶當成佛濟群生」 很多人以為忍辱就是人家欺負你、辱罵你要忍耐,其實忍辱最難的是當你好的時候,當你稍微拜佛幾年感覺自己變好就開始不忍辱了。當你認為自己好的時候,絕對不會精進下去也不會勤快,會停下來,而且我慢的心會出來。忍辱若是忍那些對付你的事,你還可以忍,但若是忍那些變好的事,你真的忍不住。
在外面很流行,有些女生過幾年看他老公逢過紀念日、生日及節日就送禮,就認為是自己修出來所以老公變好,那就死定了。因為你修出來一點點福報用在這個地方去了,因為你催生這個東西,覺得這樣子自己修得很好了,那你就錯了。當我們學佛而周遭環境變好,只不過是你的福報出現而已,你要懂得用這個福,更加要修,更加要利益眾生,而不是給自己享福。
我一生不享福的,好像從去年疫情到現在,我一直關在臺北不出去玩,因為我知道我是沒有福的人,我不會將我的福用在別的地方去。當我們修行的福稍微出來一點,就好像太陽光出來一點,你們不要以為這就是太陽日正當中,這只是一點光而已。因為你一直在黑暗裡面,突然有一點光。不要以為自己修出來,反而更加要謹慎,更加要忍耐,更加不要放縱自己。我看太多這種人,不管是外面的人或是弟子,皈依幾年就以為自己不得了。
忍辱這個法門很重要,所有一切福報都從這裡起來,要謹慎!多賺一點錢不代表你修出來,只是本來應該是你的,因為你有修而使障礙消除,回來給你而已,更加要多布施供養。不是我要錢,而是上面講的演說施戒諸法門。講回來就是六波羅蜜。你們有沒有修六波羅蜜?所謂六度萬行,萬只是一個數字,但不代表做一萬次就不做了,是不斷做!問問你們自己有沒有做?連親口答應的事還覺得無所謂,等年底一起給,這表示你們沒修六波羅蜜,如此想成佛濟群生是沒辦法的事。
所以戒定慧、聞思修、六波羅蜜就是成佛根本的條件。假如六波羅蜜沒做而想成佛,門都沒有;沒做六波羅蜜而想解脫生死,門都沒有,連一個小洞都沒有。不要以為自己曾經布施、唸經、拜佛就是修行――沒有!根據這個條件是沒有的。經典所說的是成佛濟群生,不是根據這個條件自己會變好,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佛,成佛要救濟所有一切眾生。
人家什麼願,我們什麼願?你們的願就是兒子要聽話、女兒要聽話、媳婦要吃素。看看佛發什麼願,你們應該懺悔!不要以為來聽聽佛法會越來越好過日子。來聽我講佛法會覺得日子不好過,因為跟我們生活的方式是很衝突的;你若拿捏得不對,回家就被人罵說「越學越神經,學到跟神經病一樣。」很多是這樣。
為什麼給人家罵?就是前世罵過人家、障礙過別人,所以這一世你學佛也被人家障礙。《寶積經》說對家裡面的人如獄卒想,獄卒就是監獄裡看著你的那些人,大家靜下來一分鐘想一下,你每天24小時不就是給家裡的人看著?「幾點鐘出去?什麼時候回來?去哪裡?還不回來幹嘛?外面有什麼玩的?」這不是跟坐牢一樣?
佛告訴我們家庭不是你們想像的這麼幸福,都是冤親債主,全部大家聚在一起,你給我,我找你,麻煩一大堆。如果你當他們是獄卒想,更加要對獄卒好,為什麼?因為如果你不聽獄卒的,他真的不放你出去,連福利社都不放你過去,所以你更加要修好一點;對他好,獄卒看你這個犯人不錯,放風時就讓你多待一點時間。
對於佛法大家不要覺得好像受到恐嚇威脅,換個角度想,家人是獄卒。譬如現在有法律規定,你生個孩子,你敢將他一個人放在家裡,自己出去玩嗎?如果你敢,一旦出事,以後你就不敢在那條馬路出現。這是不是獄卒?結了婚更加是了。不是勸你們不結婚,你們的緣要結婚就結了吧!應該生孩子就生了吧!應該了解都是緣,不是幸福臨門,而是緣。
緣出現了就好好接這個緣,接了這個緣之後,就好好做一個佛弟子該做的本分。只要對他好,他對你不好就感謝,他忘了你的生日也感謝,因為每做一次生日,你的福報就少一點。可以過生日,但是不要太大動作,去買個蛋糕吃一下OK。
佛法是活的,不是死板板的,不像外道說「不准做,做了之後會怎樣。」佛教我們怎麼做,你要活用!而不是說上師叫你這個不准做、那個不准做。你自己內心知道需要去這樣做,就算你知道那個像是你的獄卒,但你不要講!不要對著你的老公說「你是獄卒,你是我的牢頭,我現在被你關起來,沒辦法。」這種話,這樣子會引起人家謗佛。
我們心裡面知道這一生來,不是還債就是討債,不是報恩就是報仇,我們希望這四種事情在這一生中都還清,所以太執著孩子的事,你這一生還不清。好像有的時候我幫一些弟子超度,我知道他想孩子、想老婆、老公,但我都不跟他家裡面的人講,因為家裡人會說「唉唷,你不要死啊!」就會讓亡者的心更加痛苦。
如果不是修行人,有這種觀念出現是很自然的,只是他想的強烈度有多少,有些人很強烈,有些人輕微一點,種種色色都不一樣,這要靠我們平常訓練。訓練不是要自己不要老公、孩子等等,而是平常要訓練自己了解,我們學佛了,清楚一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緣,緣生緣滅就沒了。
所以對所有事物的看法就是來來去去、不永恆的;既然不永恆,得到不要開心得不得了,失去也不要痛苦得不得了。不管你的另一半能不能活下去,他遲早有一天會活不下去。不要說「你不要先死,讓我先死。」這更加自私,因為你讓別人痛苦,因為你不想自己痛苦,要自己先死,別人不要死,要讓別人收拾殘局,這種人多殘忍呢?
如果我們相信緣、相信福報,就不會講這種話給人家聽,聽起來好像愛情很偉大,要對方不要死,自己先死,這是要人家收拾殘局,要自己過好日子。學佛的人要自然一點,我們守戒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因為自己守戒而讓別人產生困惑跟煩惱。他不聽是他的緣,他不做也是他的緣,就好像我罵你們罵了十幾二十年,你們還是不聽!何況你的家人呢?
所以以身作則自己改,改到有一天大家有感覺了,自然也會跟著你改。意思是說有一天你福報起來了,他們自然也感覺到,真的不用求。我的孩子不聽話,我沒有求阿奇護法讓他聽話,我修阿奇護法很厲害的,阿奇護法都會幫我抓不對的弟子出來,但是我不求,因為這是我的緣,是我的業。也許發生這種事,我別的事情就不發生;也許不發生別的事,我才有這個身體體力一直弘法。
如果什麼都要幸福正常的家庭生活,我相信我沒資格弘法。當然你們現在沒有弘法,所以你們可以追求正常家庭倫理生活,但是別的部分就會失去了。所以不用追求,是你的自然會來的。不用問,也不用刻意去奉承某一個人,正常過你的日子,幸福就幸福,不幸福也是你的事。自己嫁娶之前沒看清楚,結了婚就只看到他的缺點,優點就忘了,這絕對吵架,大家都有缺點優點的。
經典:「為求無上大菩提 供養十方諸妙覺」
大的菩提心、菩提願、菩提行,就是成佛的方法。
他的供養不是為了今天自己會過好日子,也不是為了自己身體健康或什麼,而是為了能修無上菩提心,因為沒有菩提心就不能度眾、利益眾生及成佛,所以他的供養不是為了自己在修行方面有些什麼好處,還是為了眾生。供養不是為了跟佛、上師或誰交換東西回來,是為了自己修行方面。修行菩薩道最重要的是菩提心。
我們唸菩提心文時有講「沒有生起的菩提心,加持讓我們生起。」意思就是菩提心不是生出來就有,不是想出來就會有,也不是唸一大堆經文就會有,也不是故意做作就會有,而是需要佛菩薩與上師的加持才會有。當你有這個意願這樣做,他才讓你生起這個菩提心。如果連慈悲心也沒學,菩提心也不準備有,就算每天幫你搧風也不會有。生起菩提心會怎樣?一切本來覺得煩惱的事就覺得沒什麼事,就過了;覺得很痛苦的事就覺得是人生,就過了。
為什麼講菩提心妙寶、為什麼在金剛乘說上師重要,因為上師可以幫助我們生起菩提心。若看不起上師、不尊重上師,甚至毀謗上師,生生世世菩提心就不可能起來;若不生起菩提心就不可能轉動你的業力;若不能轉動你的業力,你就生生世世都要輪迴。
更新日期:2021 年 5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