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1年3月28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帶領與會大眾修四臂觀音修誦簡軌,並開解《寶積經》卷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經典:「於佛施食能受能消。為調眾生宣揚妙理。」

佛施食後,眾生的貪嗔痴慢疑才能降伏,才能聽聞妙法。「妙」不是一般的神妙、奇妙,是指釋迦牟尼佛傳的法是幫助我們解脫生死的法,才是妙法。不管是宗師或是菩薩都是在上師和佛的教導之下,依自己修行的經驗,代表佛解釋宣說妙法。

經典:「或見微笑放百千光。」

佛通常是不笑的,佛微笑一定和眾生的修行有關。佛微笑是因為看到有人肯修行佛法。金剛薩埵的佛像是微笑的,是因為看到有人下決定修行金剛薩埵的法門,能清淨累世的業障,有機會學佛法、學菩薩道進而成佛,所以微笑,佛也是一樣。

修行金剛薩埵的法門,身口意要澈底的懺悔。為了消除自己修行學佛的障礙,才是真懺悔。懺悔不是用來換取自己未來的好日子,或是為了懺悔而得到名聲。「我殺了很多眾生,現在得癌症,懺悔完眾生會放過我,我的癌症就會好。」這就不是懺悔,而是買賣交換。為什麼懺悔後看起來好像好一點?當你如法懺悔,你作惡業的身口意就會停下來,福報起來,當然可以將惡的業力稍微壓住,甚至不動。真正懺悔的心起來,自己不再行惡,自然沒有新的惡因,就沒有新的惡果。

很多人懺悔都是為了自己。「懺悔自己沒有開悟,自己業障深重,懺悔完讓我可以開悟。」這也是為自己,會這樣講表示還沒有懺悔。沒開悟是因為自己累世貪嗔痴,這一生自然愚痴,愚痴不是笨,越聰明的人越不會開悟。愚痴的人不了解自己累世身口意起貪嗔痴的惡業,才讓自己這一生不能開悟。如果沒有懺悔,佛絕對不會微笑。佛微笑是因為看到眾生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在什麼地方,下定決心根據上師、佛所教的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去修行。

佛微笑,放百千光加持一切六道眾生,因為你的修行,佛慈悲的心和你小小的、慈悲的心相應。相應之後,佛的心就會加持六道的眾生。佛加持時的功德你也有一份,因為你也在眾生之中。因為你下決定的懺悔心,絕對肯修行離開輪迴苦海的心,和佛幫助眾生的心相應。為什麼有佛?因為有眾生在苦海輪迴。只要佛能夠感應到某個眾生下定決心解脫輪迴,佛就會開心。

不是每一天懺悔、每一天錯了還是不改。為什麼《佛子行三十七頌》這麼重要?因為每一條都告訴你要改。如果你說做不到,佛菩薩和上師的心絕對不會和你相應。既然和你不相應,只能靠你自己微不足道、微塵般的善心來修行。這種微塵的力量肯定不能修出來。但是眾生都認為靠自己就可以修行。「每一天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會幫我修行。」不會的,一定要按部就班、有次第的從心裡面改。假如心不能改,絕對和上師的心不能相應。無論上師講什麼,你不是聽不進去就是聽不懂。不是因為我講廣東國語,就算我講很標準的臺灣國語,你還是聽不懂,因為你的心和上師的心完全不一樣,自然不相應。

有人認為:「仁波切講的佛法我修不到,不是我想學的。」學佛不是像上大學可以選課,八萬四千種法門到最後歸納只是一種法門――解脫生死、成佛的法門。八萬四千種法門是針對每個眾生不同的煩惱而講出來的,當眾生認為這個方法他做不到、聽不懂,就是他的煩惱所在。覺得仁波切挑他毛病、故意講他,這也是他的煩惱。煩惱這麼重的人絕對不懂得懺悔,一定還在世俗裡面打滾,就算每天唸、每天拜,還是打滾。佛絕對不會對這種眾生微笑,自然得不到加持,福德因緣不會起來。不要以為每天唸六字大明咒、打坐、做大禮拜就可以去淨土,沒有這麼簡單的。

經典:「昇灌頂階受菩提記。」

要成菩薩、成佛一定要進階,就是要接受灌頂。灌頂的意思是授權你可以修這個本尊、這個法。佛經中沒有寫顯教和密宗,因為佛開示佛法的時候沒有分顯和密,只是根據眾生的根器宣說佛法。

唐朝以後密法在中土已經消失,藏密也沒有傳給漢人。佛經所講的灌頂,大家覺得是一個名詞,其實這就是密法。要學密法,不接受灌頂不可能提升你的位階,從一個輪迴的眾生到有機會能解脫輪迴,甚至成菩薩。沒有接受過灌頂或是灌頂後沒有被傳授,也不可能。給予灌頂的上師要守戒、如法修行。出家人有出家的戒律,假如破戒的話,他授予的灌頂就不行了。在家的上師有沒有守戒、有沒有對傳承尊重?有,這種灌頂才是正式的授權灌頂,否則只是結緣灌頂——形式上給你灌頂,但是沒有灌頂的力量,因為和本尊不相應。

曾有人問:「六字大明咒有專利嗎?」當然有。就算聽過六字大明咒,但沒有接受過灌頂,唸出來也沒有用,因為沒有進階還在凡夫的階段修。就算有接受過灌頂,但是對於上師教過的佛法不聽、不接受、不去做,也沒有辦法進階。許多弟子挨罵、被罰,是因為一旦你接受過灌頂後,上師所講的每句話,不管你認為對或不對,都是佛法。如果你認為「他講的和我無關,不是佛法,而是牽涉到我的生活。」這個灌頂就和你無效。

前兩個禮拜開示做父母親的不要重男輕女,昨天有弟子來求超度先生,兩個女兒有皈依,兒子沒有皈依。昨天他們來,我問她︰「兒子有沒有吃素?」我會這樣問表示他沒有。她回答他現在開始吃素了。她這樣講,我就清楚了。我說︰「妳老公最擔心這個兒子,妳所有的財產只想給妳兒子,不給妳女兒。妳要求超度,要拜300下大禮拜。」

這個母親想把財產全給兒子,因為以後兒子會養她,女兒會嫁人是別人家的。我有些女弟子家人過世,家裡不願意將財產分給她們,我勸她們接受,否則就會打官司;就算不打官司,怨恨的心也會起來,任何小事情都會產生怨恨。這個弟子就算接受過灌頂,也不會進階,因為不聽話。你們都會選擇自己喜歡聽的話,如果我講的話你們覺得沒關係,你們就不聽了。

還有一對母子,當初兒子參加口琴比賽沒有參加法會,等比賽完來求參加法會,得意的說得了第一名。他們以為自己事先有來講就OK,那時因為連母親都已經支持決定要比賽了,所以我也就不用再多說了。否則他們心裡面會嘀咕,就謗佛了。所以乾脆不給他們謗佛的機會。這次來,我才跟她說︰「妳在臺灣有看到有人以吹口琴工作維生的嗎?」

不是你們的孩子不能有娛樂,而是既然你們知道孩子來學佛對他有好處,卻因為去比賽不來參加法會,孩子母親也認為可以比賽完再來求,這樣就是對佛法不恭敬。在孩子小的時候帶他來皈依,只是希望 仁波切保護他平安長大。有錢讓他參加口琴社團,沒錢供養佛寺。仁波切從來不後悔讓眾生快快樂樂、健康的長大,但是接受的人要知恩,不要單純的利用佛菩薩和上師,這樣不好,因為你永遠沒有慈悲心、沒有菩提心,怎麼去阿彌陀佛那邊呢?《阿彌陀經》都講︰「不可少福德因緣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我也不收這個女弟子的供養,因為她以後要存很多錢去支持兒子的很多課外活動。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得出來,究竟有幾個人真正聽仁波切講話呢?

為什麼要灌頂、要進階?不是因為灌頂、進階後和人家不一樣,是為了有資格、有條件、有能力學習菩薩道,進而能發菩提心。很多人以為唸一唸,菩提心就會發出來,不會的。經過灌頂進階後,上師教導本尊的修行方式,也就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再由上師傳授密法的事部、行部的法門,不斷修行本尊的法門,在本尊的加持之下,才能發起菩提心。

為什麼無法生起菩提心呢?因為沒有接受灌頂,就算有接受灌頂,對上師的話還是有懷疑,認為靠自己就可以修回來。假如上師給你灌頂,但是灌頂本尊的咒語沒有持滿,沒有相應,這個灌頂也沒有用。這句話很重要,佛將密法修行的定義藏在《無量壽經》裡面。有些人會說佛沒有講密法,但是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佛有傳密法,因為只有密宗才有灌頂,顯教沒有。

每一次灌頂的時候都講得很清楚,你做了六件事情就得不到加持,很多人都聽不進去。這句話是佛說的。我沒唸過《無量壽經》,只唸過《阿彌陀經》。我求釋迦牟尼佛,再開示一段對弟子有用的佛經給弟子們聽,結果一翻就翻到這一篇。

昇灌頂階受菩提記。是誰授記呢?佛和本尊授記。授記你只要修這個法門絕對可以發菩提心,進而勝義菩提心出現。修行成佛是有次第的去做。沒有接受灌頂不能升階,沒有接受上師教導,沒辦法授記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只是銅塑泥塑的菩薩。菩薩就是菩提心。出家弟子修了幾十年都不知道菩提心是怎麼修出來的,不是給你就有了。菩提心是妙寶,在〈發菩提心文〉說道:「還沒有生起的,希望可以生起,已經生起的,希望可以保持下去。」誰幫我們生起?上師。你們還不聽話!

當你生起菩提心,很多事情自然從黑業轉白業。偏偏大家不聽不相信,要用自己的方法,認為「佛法是佛法,我家是我家,日常生活和佛法無關。」那就是你決定和佛法無關。佛法不是求保佑。佛的願是希望眾生都能成佛。

經典:「或成佛道。見入涅槃。使無量有情皆得漏盡。」

當你升階灌頂,受菩提記後,就往成佛的道在走,甚至進入無餘涅槃。透過這種修行的方式,除了自己得到菩提心、能夠成佛,進入無餘涅槃,甚至可以幫助無量有情眾生所有輪迴都漏盡(沒有)。

如果佛是要你們得到人天福報,在這裡就會講了。換句話說,在阿彌陀佛淨土不是為了享福。既然佛的願望就是希望眾生能夠成佛,那他有可能送一個不想要病苦、不想受苦的人去阿彌陀佛那邊嗎?當然不可能。從這一段推論阿彌陀佛的願不是讓你去享福。當你此生不是下決心要解脫生死,就算修到頗瓦法也不能去淨土,最多到天道,因為你不是為了利益眾生,只是為了享福。不要以為學到頗瓦法一定會到淨土,而是和你的決心、和你在生的時候對上師的信心、對自己的慈悲和菩提心有沒有培養出來有關。

每一次修法迴向時都會講「為利眾生願成佛。」沒有講說成佛是要斷一切的苦。你們憑什麼認為來做我的弟子,我就可以幫你們斷一切的苦難?連佛都不敢講這句話,我有什麼依據可以講這句話呢?當眾生求,若我不能滿他的願,而我已經接受他的供養,我是不是又要再回來呢?現在我教的正信的佛法,你不聽,就算我有接受你的供養,你不聽不去做,我也沒有欠你。

這一生家中的事情都讓你不能下決心,你怎麼去呢?不是我不近人情,我也是在家眾,但是我已經下決心了,所以才能幫助眾生。翻出這一段講出你們認為從來沒聽過的佛法,其實一直都在佛經裡面,你們沒有聽到是因為沒有因緣福報讓你們聽到。你們沒有下決心,所以聽來聽去都是聽那一些如何開悟、有神通、度眾的話,沒有聽到成佛的階位是怎麼出來的,假如成佛的方法不存在,佛是怎麼出現的呢?

經典:「成熟菩薩無邊善根。」

就算你不希望馬上成佛,希望一直度眾,但是你要成熟(就是法身菩薩)的無邊菩提。成熟菩薩道的菩薩其菩提心是無邊無際、沒有限量,是用不完的,一直用一直有。初地到八地的菩薩都有可能退轉利益眾生的菩提心。凡夫只能說是懈怠,只有菩薩能用退轉這個詞。

地藏王菩薩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絕對是有無邊的菩提心才能做到。成熟不是果子熟了掉下來,而是一切利益眾生的法都成熟了,揮灑自如,沒有為自己的名利去宣說佛法。如果我現在很快將這些內容帶過,直接講四十八願,這是你們想聽的話。因為你們想聽到這些願,認為「我就可以去阿彌陀佛那邊」。可是我偏偏講這裡,因為這是到阿彌陀佛淨土,心裡面最重要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去不了,不要以為一直唸,阿彌陀佛就會來。

釋迦牟尼佛在這邊教我們,當你還在世間是凡夫時,這些事情你究竟有沒有決定要去做?沒有做,後面四十八願和你沒有關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是阿彌陀佛要成就眾生,所以這個眾生最少要有一點點善根。善根都沒有,怎麼成就呢?所以自己要先成就自己的善根,自己先訓練。

經典:「如是諸佛剎中皆能示見。」

這裡釋迦牟尼佛有講,學佛是有次第的,是有階位的,要一步一腳印的去做。當你成熟菩薩道,任何佛剎(佛土)之中,你皆能出現。

經典:「譬如幻師善知幻術而能示見男女等相。」

菩薩讓你看到,對他而言不是什麼化身分身,就像是魔術師一樣變戲法,你想見到菩薩就讓你看到,就像是很多人在需要時都看到我。不是我故意變出來讓你看,而是上師的心一直不斷要利益廣大的眾生。我也曾講過:「只要有任何眾生需要我幫助,喊我的名字,我就知道。」我發了這個願,護法和菩薩就會幫忙我去滿這個願。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是菩薩的法身、報身出現,只是菩薩的願力示現給你們看,好像魔術師在變化給你們看一樣。在菩薩的心中,不會因為他出現被你們看見,就覺得自己修行高、很厲害,而是因緣性空的觀念,眾生有求必見,眾生無求就不出現。

「男女等相。」菩薩是因為眾生的願力而化成男相女相度眾,這個相也是空性,應眾生的心而產生男女相,不是他想當男人或女人。《普門品》也有講,眾生需要男相來度就現男相,眾生需要女相來度就現女相。

經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

這個相是沒有實相的,菩薩是緣起性空的修行方式。有因緣產生緣起,接著因緣就滅了。這個緣的本質是空性的,空性不是沒有,空性的定義是變化、不固定的。現男生或女生來度眾是不固定的,就像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來度眾,有男相女相。就像阿奇護法是現女相,菩薩再來不是因為業力而現男女相,而是根據眾生的業和緣而現男女相。當這個緣盡了,男女相就不存在了。

經典:「如是如是諸菩薩等。善學無邊幻術功德故。能示見變化相應。能善了知變化之道故。」

菩薩示現,菩薩的心是沒動的,菩提心是一致的。譬如釋迦牟尼佛在修菩薩道時,曾經有一世是猿猴、鹿王、孔雀、熊。眾生有需要的時候,他就現不同的相出來。四攝法中的「同事」就是同類,就像是要度鬼道的眾生要現鬼的樣子。我們現在在人道,要度人就不可能現鬼的樣子或阿修羅的樣子來跟你們講法,一定是現人的樣子。我們現在看到的菩薩的樣子是我們認為的,但在六道中並不一定是這樣,隨著眾生的因緣而改變。

所以菩薩能善了知變化之道故。他很清楚知道變化的道理及原因,而不是為了自己多得到一些信眾弟子的膜拜,他很清楚因緣的存在才來度眾。

經典:「示諸佛土見大慈悲。一切群生普皆饒益菩薩願行。」

在一切佛土都可以見到菩薩,「一切群生」就是六道的眾生都能夠得到佛法的好處。就算我們升階發菩提心,可以一直修行成佛,也可以發願一直行菩薩道,因為眾生太多,需要很多菩薩來幫忙。

經典:「成就無疆無量義門。」

法門是無量的,根據眾生的業、煩惱、種種的狀況而產生無量的解脫生死意義的法門。「無疆」是沒有邊界,「無量」是沒有數字可以衡量。有些人會說「仁波切昨天是這樣講,今天怎麼又改成另外一種方式告訴我呢?」因為你的心在變,幫助你的方法就跟著變。假如認為仁波切講過的話就是這句,那你就錯了,因為你一直在變著。你從小到現在,心變過多少次呢?自己都不清楚。

義門的「義」不是意思,而是指「了義」。「不了義」不能幫我們解脫生死,「了義」可以幫助我們解脫生死。菩薩代表佛將佛法了義解釋給眾生聽,而且是用眾生聽得懂的話講出來,眾生只要下決心了義(解脫生死的),自然聽得懂。假如眾生沒有下決心要解脫生死的,還牽掛很多事情的,了義和你無關。例如還牽掛很多家中的事情,你此生無法解脫生死;就算我幫你超度,大不了離開三惡道,下一世還要再來修,不可能到淨土。

你這一生所做的思想行為會決定你的下一世,是誰來決定?你自己決定,佛菩薩只可以勸我們。菩薩有經驗、有能力教你,幫助你成辦學到了義。如果你不接受了義就是不了義。「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不是他講得多好聽,不是因為他是法王或仁波切、位階有多大,而是他講的佛法究竟是不是開示教導、帶著我們往解脫生死這條路去走,是的話就是了義。不是他辯才無礙,不是他整天講很多佛法的名相、讓你感覺學問很深或是整天在辯論佛的真實義,重點在他所講的、所示現的、所教你們的是不是往解脫生死這條路去走,如果是就是了義。

如果你還執迷不悟,認為仁波切所講的我聽不懂,那表示你還是往不了義這條路走,還有很多牽掛。在家眾學佛比出家人困難,因為我們有家庭;但是家庭只是你這一生的因緣,這個因緣可以不永恆。假如你執著家裡面種種一切關懷、一切所有好的事情,這一生不可能學到了義,不可能解脫生死。

不是勸你拋棄兒女、家庭,有家庭反而可以好好的看清楚,省思自己有沒有解脫生死的心。假如你對某個家人牽腸掛肚的,這一生絕對不可能解脫生死。有些人,人家只是對他一點點不尊重、一點點不恭敬,心裡面就不舒服,這也是牽掛,也可以讓他不能解脫生死。有些人聽人家講自己一點是非就覺得委屈難過,這種人也不可能解脫生死。

為什麼《佛子行三十七頌》這麼重要?因為裡面一直不斷告訴我們要留意自己的身口意。假如《佛子行三十七頌》的每一頌你都不留意,不省思有哪幾頌沒做到,不注意的話你這一生不可能解脫生死,好一點生在天道、差一點生在人道。有人會說做人也不錯、在天界也不錯可享福,但是佛沒有鼓勵我們生在人道天界,而是鼓勵我們成佛成菩薩利益眾生。假如你們不是跟著這個方向下決定,還是用人天道的方式學佛的,佛法就和你不相應。

有些人說我做不到,佛這邊講得很清楚,沒有叫你這一生做到。所以釋迦牟尼佛再介紹阿彌陀佛出來,讓你下一世在阿彌陀佛那邊修出來。講到四十八願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可以。你的心自己決定你的位階。做上師的只能勸你、教你、幫你,你能不能聽進去完全自己決定。如果現在覺得自己還很小氣,一句話都聽不進去的,勸你要改。眾生皆平等,沒有尊卑之分。你今天所得到的尊貴,一定是有些人在支持你、成就你。今天沒有尊貴,絕對是你過去世沒有修行,所以這一世沒有福報、沒有人尊重你,都是業、都是果,自己要看清楚自己的毛病,不要疏忽大意。

不要以為我想一下罵一下沒事,一旦往生的時候這種事出現,你就會突然想起來,因為心沒有轉到純善,惡還存在,當你往生時惡的力量比善的大,就會出現。只要你想起某人以前怎樣,你就下去了。就算旁邊有人幫你助唸,還是下去,因為你全部是惡念。要訓練自己,不斷告訴自己要改。我們不要希望別人改,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和權力叫人家改,只能勸他。但既然認為自己皈依佛門學佛,自己就要改;自己不能改,憑什麼勸別人改到你喜歡的樣子呢?

經典:「通達平等一切善法具足修成。」

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可以通達的。身為仁波切會懂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我們在修的時候是有次第在分,當四種法修成就的時候,可以通來通去,為的是幫助眾生解脫生死、有一天能成佛。一切法都平等,沒有分大小,只是跟每個眾生的善根因緣不同。有些眾生這一生可以學到即身成佛的法,你們稱為的大法;有些眾生根基不夠,不能學到這種大法,只能學一些跟他根基配合的法,但能不能成佛呢?也是可以,只是要多花點時間,不是在這一生。你這一世不可能成佛,但最少能夠解脫生死,能夠在阿彌陀佛那邊修行到成為未來佛。

通達平等的觀念在於法沒有分大小,每個眾生的根器不一樣,好像我業障重,要修很多法幫助眾生,而你們福報大,能夠幫自己解脫生死就已經夠了,不需要一直貪法,認為要修這個法、那個法。不需要。

上師一定是根據你們的根器來傳法,不是一股腦將我所學的全部丟出來。如果傳出來而你們不修,除了對上師不好,對這個法的未來也不好。因為不珍視這個法,這個法就慢慢式微、不存在了。

譬如講到喜金剛,以前喜金剛從馬爾巴尊者傳出來,因為密勒日巴尊者修勝樂金剛,所以很多人就不修喜金剛。到了法王將它整理好,傳給我,只帶我一位仁波切去聖地閉關後,喜金剛才開始很多人想學了。是不是一定學得到呢?沒人知道。但若真的要學到喜金剛,有沒有足夠的時間?有沒有在聖地閉關?因為法本講得很清楚,有些法真的需要在聖地閉關。

我去閉關的尼泊爾拉其雪山,所有教派都認為是勝樂金剛其中一個壇城,所以我們稱為聖地,也是密勒日巴生前長年閉關的地方,他一直沒有離開,所以稱為聖地。如果不是在聖地,要閉這麼大的一個法,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比較辛苦一點。所以2007年法王第一次帶我一位漢人的仁波切在那邊閉關後,從2007年到現在沒再帶人在那閉關,以後不知道會不會有。

「一切善法具足修成」。一切幫助眾生解脫生死的方法都可以具足修出來得成就。所以這裡講得很清楚,你說聽不懂仁波切教的法,那你完蛋了,因為我講的都是善法,只要你聽絕對可以修得成就,因為我講出來的方法絕對是從佛經來的,不是我發明的,這句話就講了,不要挑法。

為什麼要修不共四加行?若沒有學不共四加行,就不能進階,就算我給你灌頂,你沒有進階也修不到菩薩道,但你卻覺得學了不共四加行就是自己功力夠、福報夠、跟人家不一樣。我看不是這塊料,就不傳。很多人說自己有,但跪在我面前,我就感應到是沒有,只是貪法而已。

這句話很清楚,任何法平等,任何善法只要去修就能得成就。譬如一句六字大明咒,你一生就唸六字大明咒;如果上師給你灌頂,你一直照著法本在修,也會得成就。如果上師不傳給你,不要起怨嘆的心,有些弟子就有這種想法。

仁波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你們有事來找仁波切幫忙,我一定會出現。罵歸罵,還是幫你們,罰歸罰,你們還是我弟子,最後我還是心軟,正如有人說:「是心頭一塊軟肉」,這沒辦法改的事。心硬的人離開,我也挽留不了。

人老了卻學不到佛法,很可憐。講這些是讓大家認識清楚仁波切是平等的,在座的諸位有老闆、醫生、官員,我沒有對誰特別好,如果有道場的事需要他幫忙,問一問如果他願意幫就幫,不幫我也無所謂。

好像前年有一位弟子是政府官員,後來他對佛法不尊重。他說大法會要來做義工,我跟他說不好意思人已經夠了,因為我很清楚他一來,很多官員也會來。如果要用這招早就做了,還用得著等現在?

有位弟子十幾年前一直求我傳頗瓦法,不是我不傳,而是他沒有那個根器,就算傳了他也修不出來,最後反而害了他。但仁波切一直給他機會,讓他自己下決定,後來他下決定真的沒體力去做。我說你就老老實實的唸六字大明咒,「沒關係,仁波切不會放棄你,只要你信仁波切,記得仁波切,往生的時候絕對得救。」今天我坐在法座上講這句話。

如果沒有下決心想解脫生死,就算我傳給你頗瓦法,你也只能到天界。就算死後很多人幫你唸,還是只到天界就上不去了。外面坊間有什麼速成班,怎麼可能呢?要學頗瓦法不是發出修法的聲音「呸呸呸」就可去,哪有這麼簡單?學佛只有按部就班,聽上師的話如實去做;也沒有速成班,法本沒有講。假如有任何人敢這樣講,我真的佩服他的勇氣。

為什麼很多人來求不共四加行我不給?因為以為像去自助餐挑來挑去,都是貪法。要不要把法傳給你們,我會看。當你們跪在我面前時都是透明的,我會看你的心對不對,如果看還是塊料就會傳。為什麼要學不共四加行?因為那是一個階段,通過這個階段才能往上學菩薩道。

不要因為沒傳給你,心中就起怨念,也不要以為供養多的人才能傳到。佛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因為眾生都有不同的因緣與業力,所以學到的法門也會不一樣,不是說沒傳給你就不能學佛,也不是沒傳給你就不理你。

釋迦牟尼佛特別開示後面學佛的人,只要你是修菩薩道,成了菩薩果位,一切了義的法傳出去不分大小,都是平等通達。譬如八大菩薩修的法門都不一樣,那是不是八大菩薩的法門都要學成?釋迦牟尼佛沒有這樣講,只要專修一個菩薩的法門一樣可以,因為都是通的。譬如很多臺灣修彌勒菩薩的就說「修彌勒菩薩不能提淨土宗。」那就是不看佛經,因為佛經記載彌勒菩薩請示釋迦牟尼佛︰「菩薩發什麼心可以到阿彌陀佛那邊?」

這表示什麼?通達。根據眾生的業及願,諸大菩薩都會幫你。所以為什麼最後我們唸淨土祈願文,請十方菩薩幫助我們往生淨土,就證明一切法門都通達,都是為了眾生解脫生死的了義法。所以重點是不要挑,你沒有這個緣就學不到這個法。不要以為一直求仁波切,仁波切就會傳給你。你們不要以為不共四加行唸完上師相應法的咒語,就能跟上師相應,後面還有!我還沒講出來!因為閉關中心還沒蓋好,你們哪有這麼多時間?

你們以為自己在家,什麼法門都可以學得到。你們跟我不一樣,我可以不要事業、家庭來學佛,我可以將孩子丟在臺灣去閉關三個多月,你們行嗎?那邊不准打電話,你們行嗎?不行的話,怎麼學?不學的話也沒關係,釋迦牟尼佛鼓勵告訴你們,一切善法都通達,沒有分開某個菩薩專門修這個法,還是你修某個法就不可能修成。

是上師幫你決定,不是你來挑法。就好像以前 法王也沒有傳我喜金剛,是到後面看我像一塊料才傳給我,還怕我死,在我關房旁邊看著。他也知道眾生的心變來變去,怎麼知道我閉關時的心會不會變?如果變就死了,就看你有沒有修出菩提心,修出菩提心就過了。哪像你們認為自己媳婦吃肉沒關係,只要幫她唸就唸回來了。可以嗎?當然不可以。

大家要記得清清楚楚,通達平等一切善法具足修成。所以不要批評人家修什麼法門,也不要說自己持咒跟人不一樣,當你認為自己持咒是對的,人家持咒是錯的,就是說這句話錯了。如果釋迦牟尼佛講的話都有錯,你就不應該學佛了。清楚之後,大家就不要作了惡都不自知了。

經典:「諸佛剎中平等趣入。常為諸佛勸進加威。」
意思是任何國土都是平等趣入,在六道眾生中,他要度哪一道就進去,平等心。佛沒有說因為猿猴的毛很長會很熱不舒服,也沒有說孔雀的羽毛很漂亮會受到大家的喜歡,只是根據因緣。正如 法王寫給我的長壽文,哪裡有因緣我就去了,就是平等心。

平等不是一定要度特定對象,以前有一個公案,有兩位出家人去乞食,一個專門去找有錢的富貴人家,一個專門去找沒有錢的貧困人家。找有錢人的說可以跟富貴的人結緣讓富貴的人可以學佛修行,以為富貴的人如果能夠學佛,可以利益更廣大的眾生。另一位專門找貧苦人家的,認為如果貧苦的人學佛修行之後,可以變成富貴去利益眾生。釋迦牟尼佛開示這兩位出家人的做法都不是眾生平等的修行方式,所以仁波切學這個平等心。

在我的道場裡面,富貴賤貧全部都有,仁波切沒有因為你工作很下賤就不理你;也不會因為你沒錢就不理你,或是因為你很有錢就對你特別,有不同嘴臉,可能我對你特別凶,這都是佛經教我的方法——平等趣入

受身投胎哪一個國土、六道哪一道出來,都不是為了到天界度天帝、度天眾。沒緣佛不會去的,有緣才會去的,去了之後,不是自己會成為什麼,都是平等心去幫助眾生。

常為諸佛勸進加威。就是一切諸佛都勸那些修菩薩道的。加威的威不是威風,而是指威德力,就是佛法的威力。佛法不是用霸道的方式弘法,不會像外道如果不聽話就將你殺了,不聽話就要下地獄,佛法的威德不是在此,而是示現給眾生看:「釋迦牟尼佛能成佛,眾生皆能成佛」,這才是佛法的威力。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能成佛?因為他做到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成佛呢?因為我們沒做到。為什麼沒做到呢?因為兒子學口琴比學佛重要,這樣能做到嗎?剛開始覺得學佛比較重要,因為能讓她兒子長大、不要不孝、好好讀書,結果孩子長大了開始有他的意見,她就求佛菩薩能圓滿兒子的意見,那就跟這邊所講的佛法無關,既然無關當然就做不到了。

經典:「一切如來識知印可。」

一切佛能清楚分辨菩薩所做的而同意。也就是所有菩薩出來度眾絕對會得到佛的同意,正如以前我要成立道場先要得到 法王同意,因為只有 法王才知道我是否有資格。修施身法時也曾開示,要祈求本尊上師同意我修這個法,才能修。印可就是佛會看你有沒有資格修這個法,能不能利益眾生?沒有就不讓你修,不是自己說了算,一定要佛的印可。

經典:「為教菩薩作阿闍梨。」

為了能再多教菩薩一點,可以做教授菩薩,菩薩也有菩薩的教授。

經典:「常習相應無邊諸行。通達一切法界所行。」

常習是永恆學習。所有利益廣大眾生的行為,是沒有邊界的、不會停止的。

通達一切法界要分三個階段來解釋,第一個階段就是在發願時,當你澈底執行願力時,這個力量可以通遍一切法界;再來就是發願後確實有用某個本尊的法門修行,這個修行的功德力量會遍滿法界;最後是當你成菩薩、成佛時,不必動、不必想、不必唸,功德都會通達整個法界。

所以首先要問問自己:發了這麼多願,有沒有哪一個實實在在執行?如果沒有,你在法界中仍是一粒小小的塵埃,因為願的力量沒出現。當願的力量出現,諸佛菩薩會滿你的願――菩提心願、慈悲願、修行的願。帶家人皈依求保佑不是願,而是貪欲,為修行利益眾生所發的願才是願,離開這個範圍全部不是願。

經典:「能善了知有情及土。」

這裡講的一般菩薩做不到,只有法身菩薩才做得到。善就是清楚,善的清楚就是以白法來了知,而非惡法。能夠以一切白法來了知解脫生死的法門,及每尊佛的願力。土是指佛土。釋迦牟尼佛已經做到這一句話了,所以佛清楚六道眾生一切因果業力,也清楚佛土的產生,所以才能夠介紹出來。這不是一般凡夫或拜幾十年佛的人能夠知道的。

所以我們就專一修解脫生死的法門,不要起太多心想複雜的事。假如我們此生下定決心一定要修解脫生死之法,一定有一天做得到。而且因為你下決心做,你自動會停止很多惡業,甚至不會去做,因為你很清楚要解脫生死不能再產生新的業,包括講人是非、批評都是業。

我們要對事不對人,每個人都會犯錯,如果某件事只對自己有傷害,我勸你承受吧!不要再想這麼多、說這麼多,因為對自己不利。我們的語言是最恐怖的,語言可以成就眾生;反之也可能會傷害眾生,跟著傷害自己。

有些人會大言不慚的說自己知道有一天必定死,早已放下、想開、什麼都不要。這只是嘴上講講而已,如果連人家的一句話都裝不進去,還能說自己什麼都不要嗎?所以自己要警惕,假如認為自己在學習佛法、往解脫生死之路在走的,就要看清楚起心動念究竟是白法還是黑法。

任何人都會有過錯,包括自己在內,別人的過錯是給自己一個借鏡,自己的過錯則要修改,不要原諒自己,在佛法上才會不斷進步,這個很重要。

經典:「亦常發趣供諸如來。見種種身猶如影像。」

菩薩永恆在六道度眾生,所以常在六道之中出入,不會產生苦,因此不論菩薩在哪一道,都會常常供養一切佛。供養不是一定是物質,只要是行菩薩道的一切行為,依照佛所教的去做都算是供養佛。

見到任何眾生的身,都像是影像,不是永恆不變的。這是為什麼佛經一直勸我們不要傷害眾生,因為今日看到是豬、羊、雞,但這個身影是假的,清淨本性都相同。當我們傷害眾生時,表面看是殺生,但實際上是殺未來佛。雖然一切眾生清淨本性不會消失,但眾生被你傷害時產生怨恨的心,讓他成佛的路需要走很久,等於間接滅掉一位很快成佛的眾生。我們不能因為眾生現不同相而鄙視他,對人也不能因膚色、種族而輕視對方,這樣違背佛法。

經典:「善學因陀羅網能破魔網。」

不可能單靠懂佛理來破魔網,必須靠諸佛菩薩的加持,就是持諸佛菩薩的心咒能破魔網,長期念誦諸佛菩薩的咒語的網可以保護你。讓我們起貪嗔痴慢疑,不能解脫生死的都是魔,眷屬叫你學佛不要太迷的也是魔。陀羅尼是清淨的,都是本尊的願力、功德、事業、福報。只要你得了上師的口傳之後深信不疑、不求任何回報、任何感應、任何感覺,永恆的念誦絕對可以破魔網,自然破,不用求。持咒有持咒的方式,經過上師口傳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以後,如法持誦的一定可以破魔網。

為什麼最近這麼多人來求觀音法門我不給,他們認為觀音菩薩慈悲,多唸六字大明咒就可以得到平安保佑。其實如果要求平安求保佑,每天做五百遍大禮拜也可以。陀羅尼最重要不是要平安保佑而是破魔網,破魔網,你才能解脫生死。如果持咒是為了健康、為了孫子、為了吃肉的媳婦,這樣咒語就變成了魔咒。任何本尊的咒語都希望眾生這一生可以解脫生死。咒語誰都可以唸,但是怎麼唸出效果就和你的心、你的願力、和你有沒有煩惱有關。

清楚後就能了解:陀羅尼不是讓你去對付誰,也不是讓你用來改變目前的果報;如果有這種想法,就算不小心讓你求到法本,也保證這一生無法成就。因為你和法本所寫的違背。法本很清楚寫修這個法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眾生都能夠跟我一樣成佛。你整天求自己,那你好了,被你傷害的冤親債主呢?

有人以為把冤親債主超度了就沒事,超度只是將冤親債主和你之間的怨念、嗔恨的心暫時停下來,但是惡的根還在。除非你起懺悔心、解脫生死的心,冤親債主和你之間才能連根拔掉。不要以為拜過懺、超度過就沒事,後面要靠自己,就像是一個醫生幫你治好病,後面的保養要靠自己。超度過、修完法、你懺悔過,不聽話不好好修,怨恨的根還在沒有拔掉。只要根還在,有一天心起惡念、繼續行惡就是灌溉惡的根,它會再萌芽,開花長出惡的果。

祖師 吉天頌恭曾開示︰「上師可以幫你解決很多事情,可以幫你治病,但之後你不精進,這些事情都會回頭再來找你。」就是因為惡根沒有拔掉。你會說「既然上師和佛菩薩這麼慈悲,我也不知道我的惡根有多惡,為什麼他們不幫我全部拔掉呢?」不可能全部拔掉,因為是你自己種的。例如︰人家講一句話、一個表情,你不開心,這就是你種的。你種下這個惡根,應該很清楚怎麼對治,就是要反過來。人家講你一個好聽的,要小心一點;講你不好聽的,開心一點,因為他幫你消業。如果你反過來想,那表示你的惡根越來越深。

《地藏經》講「起心動念皆是業是罪。」如果你起的念頭都是幫助自己,不喜歡別人就算。也不是要你喜歡、愛所有的人,而是不要產生任何罣礙。如果你起這個心,就幫助惡的根越長越深,只要有一天你做一些惡的動作,這個根就有更多的水讓它慢慢萌芽。

去年有個弟子得癌症過世,皈依十幾年,心中還一直有怨恨。他也承認,但因為他有學佛,我還是幫他,讓本來要長出來的葉子和花幫他摘掉一點,但惡根還在。他每天一直恨,惡根就越強而有力、萌芽長葉長花。因為他有皈依,上師先幫他的果變小一點,減輕癌症的病痛,死前不痛,但還是有果。所有事都是自己在做,不要怨別人恨別人,要接受面對,要改。人生短短幾十年,如煙吹一下就沒有了,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裡面,這樣對自己身體不好,對未來的修行也不好。

經典:「壞諸見網入有情網。」

因為你唸咒語唸多了,可以壞一切你本人的我見。入有情網,我們不是要度一切有情眾嗎?為什麼還要跑到有情網呢?這句話是說當你破掉「我」的知見之後,才能看清楚一切有情眾生煩惱的來源是哪裡。我昨天看清楚那個弟子要將所有的錢給兒子,因為我自己也是在家眾,清楚在家眾的想法,而且我每天都持咒,所以你們的心,我都清清楚楚。

壞諸見網,我的我見一直在減少,反而能進入你們有情眾的網,知道你們在搞什麼、問題在哪裡。當我講一些你們不喜歡的,表示我已經知道你們的問題在哪裡,偏偏你們不喜歡聽,認為我不講佛法,是講家庭生活、感情。

有些弟子交男女朋友,我也沒有阻止,但是跟他們說最好找能一起學佛的,不聽的有的最後離開道場,有的離婚。因為我已經看到可能的結果,一開始就告訴他,他不聽就不關我的事。我事先講了,他們就沒得怨。

經典:「能超煩惱眷屬及魔侶魔人。」

你一直持咒就能夠超越煩惱和眷屬,眷屬就是我們最大的煩惱。我是在家的,也有眷屬,但是我一點煩惱也沒有,我一直在過和佛菩薩結緣的好日子。如果換別人,可能會呼天搶地。你們皈依我,也是我的眷屬,你突然間想離開就離開,就不知道下一世還有沒有緣再幫你。

有些人是魔人,叫你不要信佛法。「信就好了,不要太迷。」我有教你迷嗎?(與會大眾說沒有)我只是告訴你們真正確確實實的道理。現在知道為什麼一直逼你們持咒,佛講有這麼多好處,你們偏偏不聽,每天應付一下。不要為了應付我,是為你們自身的事,包含所有不如意的事只要持咒就可以破,不需要求,只要你唸就可以做到,你沒有做到。一天24小時,真正讓你坐下來持咒的時間有多久呢?

昨天有年輕弟子來求法本,開出一大堆,來學佛以為看Menu點菜?給你這麼多要怎麼修?每天用抽籤的方式看抽中哪個就唸哪個法本嗎?年輕人的心經常變來變去。都是貪法,看到別人有就以為自己也要有,最後只給他《佛子行三十七頌》,只要能做到其中一頌的內容就不簡單了,不要貪。

出家弟子唸過很多遍《無量壽經》,但是沒有人這樣開示過。如何破魔軍呢?不是單靠打坐就可以。雖然《楞伽經》、《楞嚴經》有講「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但為什麼做不到?禪宗不是只是坐在那邊而已,裡面有很多的法門都沒有講出來。六祖慧能得到五祖的心法才能成為六祖,六祖有沒有傳心法下來呢?並沒有。如何破魔軍呢?

聽佛經很重要,讓你們可以解開很多疑惑。靠拜佛,一天拜到晚也可以破魔軍,但是你就會撐不住死掉。所以釋迦牟尼佛開個持咒的法門給我們,持咒也會死。佛告訴我們任何法門是都可以修的。根器好的前面的方法可以修,根器不足的就持咒,不要再貪這個那個,連持咒都要有方法的。

像是修天臺宗的要破五十一個心所,一個一個破掉,乾淨了才能開悟,他們的論講因為心怎麼動造成你這樣想,很細。以前的人沒事做,可以整天看這個論,現在的人有很多事情沒有時間。所以現在修天臺宗的越來越少,修淨土的人比較多,這就是持咒,阿彌陀佛就是咒語。持咒可以有這麼多好處,這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如果還用自己的想法是修不出來的。我們不能將佛法市場化,佛經是這樣子寫,我們就照這樣做。

《普門品》中有教一個法門:假如嗔恨心起來,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當然我們可以念六字大明咒。與人相處時,對方有些言語和動作讓你不高興,當面直講沒關係,如果不直接講反而做一些動作,這就是起嗔恨心。自己要警惕,當你去想,或是有些不舒服、不喜歡的感覺出現,也是屬於嗔恨的範圍,這心起馬上念六字大明咒。常念就是永恆記得觀音菩薩的慈悲,我們是學慈悲、不是學嗔恨。當你肯念六字大明咒,嗔恨心自然消滅,嗔恨心消滅則自然惡業不起。如果沒有合適的場合讓你大聲唸, 就在心裡默唸,觀想四臂觀音或仁波切都可以,只要你不斷默念,這種不開心、不喜歡的念頭就會消除掉了。佛經開示的法門都是有用的,只是大家疏忽、喜歡用自己的方法修行。



« 上一篇返回法會開示下一篇 »

更新日期:2021 年 4 月 01 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