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3年06月04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寶積經》卷第五十七《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二》。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傳承佛陀正法,代表諸佛菩薩宣說佛法,教導眾生解脫生死法門,具足不可思議的功德與智慧,仁波切宣說佛法時,傳出一陣微妙清香,並逐漸由淡轉濃,芬馥四溢;同時,窗外閃電雷鳴,降下甘霖大雨,亦感受到地動,眾等欣喜讚歎 上師修行功德不可思議。直至法會結束,壇城法座上香氣縈繞久久不散,仁波切悲願深切饒益有情,殊勝教法諸佛讚歎,種種瑞相不可思議!
仁波切升法座後即持誦六字大明咒,持咒法音深遠宏亮且極具攝受力,加持眾等將耳根靜下來,以接受 仁波切的佛法幫助。
仁波切賜予珍貴的開示:
經典︰「難陀。汝莫信我莫隨我欲。莫依我語莫觀我相。莫隨沙門所有見解。莫於沙門而生恭敬。莫作是語。沙門喬答摩是我大師。然而但可於我自證所得之法。獨在靜處思量觀察。常多修習隨於用心所觀之法。」
這一段的重要性是任何學佛人都需要知道的。釋迦牟尼佛在這一段就將四依法講出來了,四依法就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要解釋這四依法,以你們的程度很難了解。四依法是講給真正下定決心要修解脫生死的修行人有一個方向,知道怎麼去學習佛法的觀念。所謂「依法不依人」就是任何說法人不管他說什麼,第一,以我們藏傳佛教很重視傳承的問題,就是他的上師是誰,他的上師的上師是誰,很清楚的交代了,最少他宣說的法有根據。第二,假如不是藏傳佛教而是一般的顯教,他說的法是不是根據佛經講出來的?而不是自己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講一些他認為懂的東西。當然我們有講「經律論」所謂三藏,這個論也不是說發表你的理論,不是發表你對佛法了解的理論。
論,就是說根據佛經裡面你專修的某一部分,比如說我是專修幫助眾生解脫輪迴的,我就會根據這一方面去寫我的論,而不是說發揮自己見解,好像大學寫一些論文,不是這個觀念。論的定義以顯教禪宗來講,最少已明心見性,假如以淨土宗來講,最少已經念到自性念佛。其他比如說華嚴、天臺、俱舍還有唯識宗,這個不在討論範圍。這幾個宗目前臺灣幾乎沒有在弘揚,現在在日本還剩餘一點點的天臺宗。唯識宗現在幾乎是沒人在修了,因為修唯識宗一定是一個出家眾,而且他整天就是一直不斷在禪定裡面思惟怎麼「轉識為智」,就是將意識轉為智慧。在他要做這個之前,他對經律論裡面所有的經文已經很熟悉而且有把握度,他才能修這個所謂唯識宗,否則的話很難。
所以「依法不依人」的定義就是他宣說的佛法是不是從《大藏經》出來的?從某一個經出來的?而不是說後人發明一些經,比如說很多人唸白衣神咒,這個是宋朝以後在民間出現的經,這個都不算的。真正的佛經一定要寫得很清楚,比如說「如是我聞」這句話,不過現在也有人偷用這句話。重點是誰翻譯的?翻譯者在歷史裡面是可以查得出來的這種經文,而且有進入《大藏經》裡面,這種經文就是確實的。所以意思是說這個人講佛法的時候是根據經典裡面出來,另外一個就是他的上師直接教他。所以為什麼藏傳很注重上師?因為上師的傳承是一代傳一代,他們傳出來的法都是有法本、有依據的,不能多不能少,這種法就是可以聽。
而不是這個人多會講,多會講名相、多會解釋這個名詞。法的定義不是名相,法的定義是一切幫助我們解脫生死的方法,我們將它(包括論)謂之佛法。其實佛所講一切方法都是幫我們解脫生死、解脫輪迴,絕對跟富貴、求保佑、健康無關的。當然在某一些法本會寫到這些東西,這個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以欲勾之」。為了你有這個根器、讓你有這個因緣能學佛,先滿足你一些欲望之後你就會來學佛。正如在《入胎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先滿足他弟弟難陀的欲望,告訴他:你現在修。你看到天界,會有美女來侍候你,這個欲望滿足之後,你會下地獄。所以他怕了,之後就來修行。
所以「依法不依人」很重要,不是說你見到哪一個法王、哪一個大修行人你一定會開悟,不一定。為什麼?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他修的法門不代表你能修。很多人以為:「這個上師修這個法,我一定學到他這個法。」那你錯了!比如說我專門修超度,你學得到嗎?絕對學不到。比如說上禮拜修施身法,一大堆鬼來了,假如你沒有慈悲心,你看到都會怕,乒哩乓啷所有法器都會丟了。
慈悲是很難學的,好像最近佛寺發生一件事。他們挖土挖到一窩蛋,挖到的這個人就告訴姓朱的弟子,姓朱的弟子怕這個蛋是蛇蛋,蛇蛋孵出蛇之後會咬到工人,就將這個蛇蛋挖出來。還好我以前吩咐不准殺生,他們將蛇蛋交給一個專門收這些野生動物的單位。我就罵他,我說:「你怎麼可以將牠挖出來?你就放在那邊就好了。孵出來是蛇是龜?我也不知道。是蛇也好,牠絕對不會在窩裡面,牠會爬到森林裡面,蛇躲人都來不及了,還會咬你?」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呢?沒慈悲!表面很慈悲,怕咬到人,因為他怕受傷害。所以你們學不到慈悲,你們都怕自己受傷害,怕受傷害自然會傷害眾生的生命。那個蛋放在那邊孵出來關你什麼事?
等於你現在家裡面有老婆、有孩子、有媽媽,突然間鄰居說:「這一家裡面全部是毒蛇,我們將牠挖走。」你覺得怎麼樣?他們還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很多人以為慈悲就是做好人、好事,慈悲是要照顧眾生的生命。《入胎經》都講得很清楚,所有六道眾生都是從人輪迴來的,你殺了一個眾生就是殺了一個人!為什麼殺生要下地獄?因為這個墮入畜生道、墮入餓鬼道、墮入地獄道的眾生有一天他會出來修行,修行之後有一天他會成菩薩、成佛。你殺未來佛。
你們一定問:「家裡面不能殺蟑螂啊?」再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有一天釋迦牟尼佛跟弟子到一個地方,有人借一個房子給他們住,釋迦牟尼佛坐外面說:「你們進去打掃。」進去之後不到兩分鐘弟子全部跑出來。佛問:「為什麼不打掃?」弟子回答︰「裡面有很多蟲,怎麼打掃啊?佛陀!」佛再問他們:「我叫你們去打掃還是殺生?」弟子回答︰「打掃。」佛就說︰「那去打掃。」你們聽懂這觀念嗎?你不是刻意去弄牠的。他們去挖這個窩就是刻意去挖牠。
仁波切對兩個挖蛋窩的弟子說:「你很聰明喔?我去你家裡面將你家挖掉好不好?我派幾個安管去你家挖,因為你是毒蛇,我要將你先搬走,否則你咬到我弟子。你們學什麽慈悲?我都吩咐下來連蜂巢都不准碰!因為看過一條毒蛇,就認為這些蛋就一定是毒蛇?你們拿去的那個單位他們都不能判斷是毒蛇還是龜蛋。你們就是龜蛋!」
朱姓弟子一生就怕死,一生就怕出事!從來沒想過眾生!為什麼我們會做錯事?沒慈悲啊!仁波切還沒死,不會打通電話來問一下?「哎呀,不要煩 仁波切,這種小事情,只要牠不要傷到人就好了。」以前有個信眾來,他說搬到一個地方整天有蛇出沒。然後他怕,他拿燒開的開水將這個蛇殺掉,你知道他生什麼病?他全身所有關節的地方都莫名其妙會掉,突然間「啵」就掉下來。突然間手「啵」就掉下來。看遍醫生都看不好,來見我,我說:「你殺了一條蛇。」他答︰「沒有!」我再說一遍︰「你殺了一條蛇。」他才承認︰「哎呀,有!因為我們度蜜月,那個蛇爬上來,我怕啊⋯⋯。」
「我怕啊!」這就是朱姓弟子:「我怕啊!」就算你被蛇咬到,表示說你過去世欠牠啊!居然讓九顆蛋這樣子,看你們這九條命怎麼還?你們還若無其事!還以為自己做了好事。我蓋佛寺要度眾,居然你們在殺生?所有在我這塊地裡的眾生,都是我未來要度的眾生。我拜託你們兩位先生,慈悲先生。
這些人為什麼做錯事呢?四依法以前講過了,都不聽,所以這邊佛就罵了。你們什麼都靠仁波切!「仁波切幫我解決所有發生的問題。」你們這些人啊!再傳法都沒用了啦!釋迦牟尼佛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跟弟子走過一個地方,經過一棵樹,看到有一窩螞蟻。佛就停下來看著那窩螞蟻,稍微「唉!」這樣嘆一口氣。弟子就問了:「佛為什麼會嘆氣?」佛說:「裡面這窩螞蟻已經轉世五百世,還在轉世做螞蟻。」你們不要以為墮入畜生道一世就結束了,螞蟻一生只有一個多月,甚至有些一個多禮拜就死,所以一直做螞蟻,又是生在同一窩。
你們不信因果!有本事等下你們兩位家裡面我派人去挖掉,為什麼畜生的窩我們可以去挖?我跟你們講過這麼多故事,我在京都看到一窩螞蟻在階梯那邊做窩,我都沒有將牠挖掉,只是告訴牠:「你搬家,在這邊你很危險。」灑一些甘露水給牠,牠就搬家了。為什麼你們要殺生呢?為什麼我講這麼多事,你們沒有一個字聽得進去呢?一想到自己會受傷害,馬上就採取行動保護自己。我不曉得怎麼辦啊!這個事我都沒辦法辦,九條命!要是你不理牠,牠九個蛋孵不出來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偏偏就雞婆,偏偏好像自己很慈悲:「很多工人在那邊來來往往。」那邊是工人絕對不會走到的地方。動物怕人,牠們一出生就往森林、往其他地方躲起來,絕對不會出來傷害人,除非覺得人要傷害牠。你們學什麼佛呢?假如這個事傳出去,我看寶吉祥這個招牌給你們兩位砸掉了。還有話傳出來:「怕咬到工人,因為以前咬過人。」你們都有理由殺生的。你們兩位是佛?看得這麼遠,你們兩位有大神通看到牠的未來啊?
所以這個四依法,任何學佛人都要清清楚楚,所以後面佛就講了:「你要獨自在靜處思量觀察。」這句話什麼意思?你聽了佛法你要在靜處。現在你們不可能在靜處,所以我一直教你們在睡覺之前想一下今天做了什麼事。做了什麼事,不是指對你有沒有利,我一再強調告訴你們:你今天做的事有沒有違背因果?有沒有違背你的戒律?有沒有違背《佛子行三十七頌》?有違背,你今天就是錯!
也不是說:「我今天做錯這個事會得罪他,明天我去跟他道歉。」不是這種事。(仁波切對著一位信眾開示:聽佛法給我聽清楚,不要誤導別人、跟人家講。)我教的方法再講一遍:每天睡覺之前想一下今天所做的事有沒有違背因果,有沒有違背戒律,有沒有違背《佛子行三十七頌》?有,你今天就不是佛弟子。馬上爬起來在壇城面前懺悔,沒得等明天!而不是想:「我今天做這個事有沒有得罪人呢?我今天做這個事,明天讓我損失多少錢呢?」不是想這種事啊!你們都想這種事:「我今天這麼做,明天我女朋友不回我電話怎麼辦呢?」涼拌啊!再找一個。「我今天這麼做,明天我白馬王子不娶我怎麼辦呢?」那找個黑馬啊!
你們都想自己私人的事,你們習慣想私人的事,就好像這兩位先生去挖人家的窩,因為他們兩個整天想私人的事,所以第一個反應怕人受到傷害,他不會想到這九顆蛋,不會想的,所以他先傷害牠,覺得:「小事嘛!九顆蛋,又不曉得牠是蛇還是龜。」
今天再重新告誡你們,以後在寶吉祥佛寺的範圍內傷害任何生命的話,我就趕你們走。一朵花都不行,不要好像小說裡面摘朵花送給誰,我只要看到你摘我一朵花,就趕你走。佛經講過很多遍,一根草一個石頭都有主人,你們偏偏不聽話,能夠數得這麼清楚有九顆蛋,怎麼不數九十顆蛋呢?真的怎麼講都講不聽,怎麼這麼難搞呢?怪不得觀音菩薩要滴兩滴眼淚,眾生真的很難度,人更難度。
這幾句話,釋迦牟尼佛是告訴我們,我們身為上師、出家眾,只是將佛法在自己修行過程中得到經驗後傳授給沒學佛法的人,那些學到佛法的人自己要修。所謂修是修改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拿了一兩句話就認為自己聽得懂,而出去跟人家講,認為其他聽不懂的就不講,但本來你就不應該講!你修出來了嗎?
經典中講得很清楚然而但可於我自證所得之法,意思是說你可以自己證所得,你今天行為跟佛法是否違背?若有違背就沒有證得,若符合佛法而身口意做到,那就是證得。證得不是說你變成菩薩或佛、開悟或懂什麼,而是你的行為跟佛所教我們的方法是否一樣,是的話就有證得,不是的話就沒有,這兩個弟子就沒證得。
這兩個弟子到現在都還沒懺悔!還是覺得自己倒楣而已!為什麼會殺生?兩個人心裡面殺的業還存在,殺的業還沒清淨。自證所得之法就好像我曾跟大家講,我一直不斷修行佛法,就發覺自己以前剛來臺灣會用的國罵,自然就不會講了,就是證得了——不惡口。這個自己可以靜下來想、思惟,不要一成不變,認為自己以前是這樣子,就永遠都是這樣子,那就是沒學佛、沒修行。
所謂證得不是你變成阿羅漢、比丘尼很厲害,可以說服這個、說服那個,而是你的身口意是否跟上師所教的佛法一模一樣,是的話就證得;不是的話,你今天就不是佛弟子。靜處什麼意思?因為睡覺之前一定是你們最安靜的時候,只是教你們方便法,但是你們都不用,就好像那位信眾是想自己今天有沒有做錯事,明天就不要錯了。
睡覺之前是最安靜的時候,我們跟小孩子不一樣,小孩子多吵都可以睡著,而我們睡覺之前一定關電視關燈,那是你們最安靜的時候。因為你們現在還沒有福報起來去閉關,所以在這最安靜的時候,可以思惟今天自己所做的一切身口意跟上師所講的佛法有沒有違背?有,你今天沒證得,就少了一天做佛弟子。
少一天就是一天,你們不要以為差一天有差嗎?你的一生有幾天?釋迦牟尼佛前面都幫你算得很清楚:你一生人能吃幾餐飯。很多人覺得少一天沒關係,認為明天再補回去,但沒得補的,因為你就是少了一天修行學佛成為佛弟子,這一生是補不回來的,除非像我們修到某個境界,可以讓自己整個變化,才可以補回來,但你們不行,少一秒鐘是佛弟子就是少一秒鐘,就算你說自己懺悔,但懺悔也是少了一秒鐘。時不我與啊!
因此,普賢菩薩之所以講學佛如燃眉之急,好像眼眉燒起來要撲滅掉一樣急,用這樣的心態來學,但你們不相信。那兩位弟子之所以還會殺生,就是沒用這種態度學佛,他們認為自己每天很恭敬都有做功課,對仁波切很恭敬,也很保護仁波切,但根本上沒有改,一想到自己會受傷害就馬上作惡,一刻都不停。你們都是這樣,上師只是給你們利用而已,有病有痛就要上師幫你們解決,沒有思惟自己自證所得之法。
釋迦牟尼佛說有八萬四千種法門,每個法門都可以讓你未來能證到佛果,就好像觀音菩薩是以耳朵來修,只證一個耳根圓通的法門,沒有很多法門,所以我持六字大明咒你們都安靜,因為這讓你們耳根靜下來,就只有一個法門。所謂自證所得之法,因為教你們佛法,每個眾生的業力、福報、喜愛憎惡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要透過自己在生活之中,用佛法去求證在生活裡面自己有什麼優點、什麼缺點,慢慢可以體悟到佛法對人生的幫助在哪裡,所以每一天一定要思惟,而不是要佛法讓你變好。佛法不會讓你變好,佛法只是教你怎麼去改好,而不是變好。
如果佛法能讓你變好,今天這個世間就沒有窮人,也沒有人會意外死。就算今天仁波切能修法救你的命,絕對你前面做過一些跟善有關的事,有這個福報因緣,我修的法才會相應。如果你什麼都沒做過,希望仁波切摸一摸你就會好,這是不會發生的事,連佛都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所以你們要聽進去佛所講的話,依法不依人,你們都依賴我,大家都不修。
我教你們每天想一下有沒有違背戒律,你們大部分都沒想,睡就睡了,沒有想,包括這些出家弟子也沒想,都只想自己今天被仁波切罵了,想自己錯在哪裡,以後不再做錯這個事,但是根本沒改,沒改就會繼續錯。現在我們還沒做到單獨在關房中,但是我們在睡著之前是孤獨的,就算旁邊睡著一個人,他要吵你,你可以告訴他你要睡了,他就不會吵你。就算有人在旁邊,你還是孤單的,除非你去惹他,手搭過去,他手也搭過來。只要你不搭過去,他也不會搭過來,你是孤獨的就可以思惟。
這是為了我們在家的方便法,出家的也可以。你們出家的不要想說今天唸得很累就馬上睡著了,睡得比我還要快,你以為因為自己是出家人就心無罣礙,所以容易入睡嗎?你們就是什麼事都不經過思考,睡著明天再說。
常多修習隨於用心所觀之法,不是我們每天在修就好,而是觀所發生的事情跟佛法所講的有沒有一個共通點。如果沒有,要想應做還是不做,就如四依法中的依智不依識。那兩位聰明弟子就是依識不依智,他們為什麼會搬蛋?因為根據他們的意識,認為牠們會傷害人類,但根據智慧來說,牠們也是眾生。牠們在那邊也是牠們的因緣,我們不理牠可以吧?但是那兩位弟子就是依識不依智,這就是給你聽最明顯的例子。
智就是智慧,智慧代表就是空性,空性是什麼意思?一切都是緣起法,因緣生因緣滅,沒有一定會傷到人。他們是固定認為:這些蛋是蛇,蛇就會咬人。誰說的?哪一本書說蛇一生出來就一定會咬人啊?有嗎?(與會大眾回答沒有。)既然沒有,為什麼你們那麼肯定牠一定會傷到人?因為在你們的意識裡面就認為蛇會咬人,所以先肯定牠會傷害人,就要先弄牠。還好你是皈依的,不敢把這個蛋吃掉,吃掉的話就罪加一等!
這種就是依識不依智,識就是我們這一生身口意所吸收回來的經驗,依智就是用我的意識將佛法聽進去,到我的智慧裡面,用智慧來思惟這一生人。因為人在世界裡面很複雜,這兩個聰明人就很複雜,一窩蛋到底處理還是不處理呢?不處理怕挨罵,處理也會挨罵,乾脆送給政府單位。政府單位的講法跟我講的一樣:「你不要惹牠,讓牠在那裡就好,牠孵出來會找牠的路去走。」這兩個人就是意識很強烈、怕受傷害的人。所以為什麼學佛難?因為你們有很強烈要保護自己的意識。為什麼會騙人,為什麼是這樣子?就是因為你保護自己。
經典:「即於彼法觀想成就正念而住。」
假如你看到一個法,自己會起歡喜心,這個法不是指修法唸咒,而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你覺得自己能做到了,就要常常觀想它,用這個法在你修行方面得成就,而住在你的正念裡面,不要再變。譬如我們修慈悲就不能再變,不能因為牠會傷害我,我就變成去傷害牠。上個星期才講過龍樹菩薩因為殺了一隻螞蟻,這一生就用草割頭還給牠,但是那兩個弟子就是聽不進去,認為龍樹菩薩跟他們無關,那是很遠的事,認為自己不會的,已經將蛋保護得很好送去了。
我可以告訴你,如果是蛇蛋,母蛇會回去找,看到蛋不見了,你們兩位就等著吧!正如你的家中若家人、寵物不見了,你會怎樣?黃姓弟子還沒結婚,所以更加弄人家的窩,朱姓弟子呢?(朱姓弟子回答會很著急,也會起嗔念。)為什麼那些蛇不會?不曉得你們聽佛法聽到哪裡去。
經典:「自為洲渚。自為歸處。法為洲渚。法為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難陀。云何苾芻自為洲渚。自為歸處。」
這段釋迦牟尼佛就講了,為什麼我們對出家眾比丘,這裡講得很清楚是比丘,不是比丘尼。洲渚是水中的陸地。常多修習隨於用心所觀之法。即於彼法觀想成就正念而住。自為洲渚。自為歸處。你自己假如每天養成一個習慣,心、意念觀想正法,而心而住,你自己本身就好像在水中的沙洲,你可以停靠在上面,自己也可以成為自性的歸處,歸處在哪裡?回去本來清淨的自性。
法為洲渚。法為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就是說佛法才是你真正的歸處,才是真正你的洲渚,沒有別的地方給你回去,這個觀念就是你一定要修,當然在修的過程裡面你一定需要上師的監督、指引跟確認,比如說我每一次閉完關,出關之後都需要得到 法王的確認,我這一次閉關所修的是否如法?而不是自己說行了就行了,除非上師不在了,但是上師不在,上師所教的法我們應該可以記得吧?記得了,自己就要去想:自己所修的跟上師所講的是否一樣?若不一樣,你就錯了,不要以為:「我現在修得有一種感覺就是對了。」不可以這樣。
所以這邊佛問難陀為什麼比丘可以成為洲渚、成為歸處?法為洲渚。法為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意思是說假如這個比丘沒有佛法,你跟著他也沒有用,等於有一些人現出家相,但是他沒有修行、沒有守比丘戒,那他就沒「法」,所以他就跟一個凡人一樣,只是他的外表跟我們現的不同。
經典︰「如是難陀。若有苾芻。於自內身隨觀而住。勤勇繫念得正解了。於諸世間所有恚惱。常思調伏。」
假如有比丘他在自己內身隨觀而住。事實上這個也適合我們在家修行的方法,佛意思是說:看一位修行人,不是從他的外表、從他的語言、從他的表現來看,一位修行人是往內看自己,所以我們常講外道,不是詆毀、毀謗別的宗教,因為別的宗教是往外求一些東西給他。我們已經養成這個習慣,燒根香、擺盤水果,就希望什麼都要給我,每個人對佛菩薩也是這種觀念。但佛就告訴我們不是這個樣子,你要反過來內觀自己,真正一位修行人他會自己從內身隨觀而住。隨觀的意思是因為我們一天24小時身口意做很多複雜的事,就算不想做事都有一些煩惱會接近我們,很多事情要去處理,但是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這種事情發生我們先反觀自我,所做的事是否會傷害到別人,有沒有違背因果,而不是以自己的感覺去處理事情。
勤勇繫念得正解了。這樣他很勤快勇猛去修的話,他所有一切的身口意都綁在這個正確的念頭上面,他才會得到正確解脫的意義。
於諸世間所有恚惱。常思調伏。佛在這裡就講了,我們在凡間常常有很多事會讓我們煩惱、會起憤怒的心,但是我們習慣往內觀之後,就會常常思惟調伏這種事情。意思是說,只要我們在這一個娑婆世界,不可避免有煩惱、不可避免有讓我們憤怒的事,比如說我曾經講過我閉關時兩天沒飯吃,那是不是煩惱呢?如果是修行人就會反觀自己,為什麼會兩天沒有飯吃呢?一定是過去世自己沒有布施,這個心就平靜了,平靜了,餓的感覺就消失掉了。如果是你們就想︰「哇!慘了,第二天、第三天沒得吃怎麼樣呢?第四天沒得吃怎麼樣呢?」連水都沒得喝。假如是個修行人,我不敢說我是個修行人,最少我學過佛法,我會思惟︰哪有這麼奇怪?對面左右都有得吃,為什麼只有我沒得吃呢?為什麼他不會漏了別人、會漏了我呢?應該是過去世我跟他的業,也是過去世我沒有布施好。這一世因為我閉關了,用最短的時間讓我還清這個債,我多開心啊!你們就不是了,開始擔心了,「嗡嘛呢唄美吽,我明天有得吃!嗡嘛呢唄美吽,我明天有得吃!觀音菩薩,你答應不會讓我餓死的。」這就是沒有思惟的人。
就好像我在閉關的時候,太陽很熱,熱到四十幾度,你們一定會想辦法︰「會中暑啊!中暑之後怎麼辦呢?要不要一直搧風讓自己舒服呢?」我們有修行的人就會想︰「我一定有一生做錯事,有機會墮入火地獄,現在讓我下火地獄,我就下去吧!」代表眾生下去,這樣就不熱了。這就是佛法的思惟。
好像我得了皮膚癌,是沒得治、最嚴重的皮膚癌。如果是你們就怕死了,開始求了、修護法、修這個修那個。但我什麼都不求,很開心,過去世的事我不清楚不知道,但最少我很清楚知道我在我媽媽肚子裡開始吃肉,吃到33歲學佛以前,要不要還啊?要!趁我還能打坐、持咒、還有上師在的時候好好修,那就好了。你們不是,這就是有修跟沒修的差異。
你們都怕死,這兩位先生就怕死,第一個觀念先不要讓牠傷害到我們。當然他們講得很漂亮,不要傷害到那些工人,其實他們是代位思想,代表他們思想,因為他們兩個怕受傷害。兩個也欺負人,蛋不會咬我,我將牠搬走,假如是九條蛇,我看你敢不敢碰牠。欺善怕惡、仗勢欺人!佛經全部有罵你們。因為你是人類,你有這個能力能欺負牠們嗎?《寶積經》講過了,不要仗勢欺人,有這樣做的人都會下地獄,以為好玩嗎?越講你們越怕,不要怕到今天晚上睡不著。
經典︰「是謂隨觀內身是苦。若觀外身及內外身。亦復如是。」
這個是告訴我們,我們要隨時觀察發生的任何事情,你認為是好的、認為是不好的,你都要反觀自己的身,身就是身口意加起來,都是苦的根源。你今天有這個身就是一切苦的根源。要觀外面的身體,內外身。亦復如是。外在的一切都是苦,內在的一切也是苦。既然一切是苦,你身在一個苦的世界,你有煩惱、有憤怒都是正常。因為你身在一個五濁惡世。在《彌陀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有講,我們身在五濁惡世。身在五濁惡世,每天所發生的事都是這種事,反而因為我學佛了,我清楚這種事了,知道自己外內都是苦了。
經典︰「難陀。次於集法。觀身而住。觀滅而住。復於集滅二法。觀身而住。」
這邊是講苦集滅道,佛所講的給修小乘的人聽的,但是我們修大乘的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他說難陀啊!次於集法。什麼意思?我們累世所作的善惡業,我們集中所有一切讓我們輪迴的法。觀身而住。你的身體就是這樣來的。觀滅而住。你的身體不見也是這樣來的。
復於集滅二法。觀身而住。就是你很清楚你的身體,因為生生世世所作的善惡業而產生這個身體,但是當這個身體有一天滅了,也是因為你這一生所作的善惡業,所以你觀你的身體應該很清楚,你住在哪裡呢?無常。人生是無常,身體也無常,你外在的一切事情也是無常。
好像這九顆蛋,你不理牠,牠會變,這是無常。他們偏偏要搞牠,就是他們將這個無常變成了常。什麼常呢?因果到他們兩個身上。本來不關他們的事,他們無意之間發現這一窩蛋,走過去就好了,偏偏很勇敢、很雞婆的報告上去,加上我們的朱姓弟子也很勇敢、很偉大要保護這些工人而去處理牠。本來是無常變成常,這就是用意識去想事情不是用智慧。假如他們早一點告訴我的話,我會說不理牠,一句話「不理牠」,本來就不要理牠。他們偏偏要理牠,好像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幫工人設想、幫我想︰「如果工人被咬到了,以後佛寺會有事,會影響到 仁波切。」謝謝你們的好意!我沒有想到我的兩個弟子對我這麼好,我現在才知道!對我好?你不害我已經阿彌陀佛了。
經典︰「即於此身。能為正念。或但有智。或但有見。或但有念無依而住。於此世間知無可取。」
這邊佛教我們,當我們正念產生,我們有時候會體會到有一些智慧開了,也許我們會產生一些正知正見,也許我們會產生一些正念,但是我們無依而住。意思是什麼呢?假如你認為你的智慧了不起,你執著它就不可能進入空性。進不了空性,這種罣礙就是阻礙你斷輪迴的事。
於此世間知無可取。我們知道這個世間知無可取。什麼意思?你所知道的一切東西都沒有值得取為我們修行的方法。我以前常常講,我們學佛困難在哪裡呢?因為我們知道世間所學到的、體會到的經驗、世間的所有倫理道德、所有價值觀和佛法是違背的,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所以當我們學佛認為要知道佛說什麼,那你錯了,你不會知道。因為佛沒有講那一些經驗法則給我們聽,佛只是教我們怎麼解脫生死。這種方法跟我們的知識是違背的,正如這兩位先生他們很掙扎,他要保護這些工人,偏偏和慈悲違背;他們的知識很豐富、很夠,但是他們取知識不取智慧。
這句佛經很難解釋?(出家弟子回答:是,很難解釋。)難在哪裡呢?考考你,難在何處呢?(答:難在眾生都執著在有為法裡面。)眾生分不清楚何謂知識?何謂智慧?你們將智變成知、將知變成智,就整天將自己搞來搞去做錯事。
以前講過很多次,我們有俱生智,每一個人生出來本來就有清淨的本智,本來有的智慧,但是因為生生世世我們的知識太多了,這個知識將我們這個自然智、本來智、根本智全部蓋起來,所以我們要修行佛法將這種垢慢慢擦掉。慢慢擦掉之後,從我們的修行裡面將我們本來習慣的知識轉為智慧時,謂之後得智。這個後得智得到之後,等於我們的垢慢慢減少。這個後得智就會跟本來的智慢慢結合起來,結合起來就是大澈大悟的時候。
你們現在都是用你們的知識在過日子,用你們的知識在學佛,所以很難、很辛苦,佛才講這麼多,講來講去講了49年。照道理以佛的大神通,以佛的智慧,講一句你們應該懂,為什麼你們不懂呢?就是這句話很重要,你們用知識在過日子。好像現在有些人來說要皈依仁波切,因為在他的知識裡面知道仁波切厲害,知道仁波切可以幫他,知道仁波切怎樣、怎樣,但是他沒有智慧要跟著我,因為我是教你們要解脫生死。
仁波切開示佛法時,一陣微妙清香撲鼻而來,逐漸由淡轉濃。仁波切問道:「很香耶,你們有沒有聞到香味呢?」眾等欣喜齊聲答道:「有!」仁波切接著道:「越講越香,奇怪!連我這邊都很香,很香。佛開心了!」眾等聞言心中讚歎 上師修行功德不可思議。與此同時,窗外閃電雷鳴,降下甘霖大雨,種種瑞相,殊勝不可思議!(詳見度眾事蹟第1196篇)
仁波切繼續開示︰
所以你們要了解為什麼要學佛?希望將我們在六道裡面的知識轉為本來的智慧。這個智慧現了之後,我們這一生才不會再錯。在我們還沒有轉成智之前,前面佛有講,你們要思惟。就像我教你們每一天睡覺之前要思惟,今天所做的事情有沒有違背五戒、《佛子行三十七頌》?這就是幫助你們不要繼續用知識去做事。那你說︰「怎麼辦呢,上班我明明要懂得打電腦啊!」這個是知識,讓你謀生的事,謀生是修行嗎?不是。「我煮飯一定要懂得下醬油嘛!」這個是知識不是智慧。「我帶孩子要懂得什麼⋯⋯」這個是知識不是智慧。
智慧是什麼意思?智慧就是了解宇宙一切真正的道理,什麼道理呢?為什麼會輪迴?什麼讓我們不輪迴?怎麼讓我們離苦?這個是智慧。智慧在書本裡面是沒有的。我們在書本裡面學到什麼?怎麼讓自己更加厲害、怎麼讓自己賺更多錢。我們看網站看怎樣讓我們多很多知識,出來的時候可以跟人家掰自己認識很多東西,但這些東西可以解脫生死嗎?沒有。現在醫學這麼發達,有沒有一個國家的醫生和科學家胸脯一拍,說我保證你不死,有嗎?沒有。所以知識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
我們現在學佛,佛講這麼多話給你們聽,不是因為佛想講給你們聽,而是因為我們給嚴重汙染,我們是沒得救的人,而佛還嘗試救我們一下。救你們什麼呢?不要在知識裡面打滾,要在智慧裡面判斷你們未來的人生。既然要判斷你們未來的人生,你們就要聽話。你們偏偏不聽話,偏偏要搞自己的名目出來給我看,覺得要保護那一些工人。你說混不混呢?混,因為知識是很混的。我們每一個家、每一條街、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知識、都不一樣,臺北和高雄就不一樣,一樣嗎?不一樣。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差別呢?因為人的心很複雜。
在《華嚴經》裡面有講,人的心複雜到什麼程度呢?就像是畫畫的畫師可以畫出任何東西。這個是指我們複雜有知識的心,但不是我們真正清淨本性的智慧。智慧能夠修了,你生生世世很多的問題在這一生就可以全部解決,解決什麼呢?不再輪迴。不是說這樣子的話,我就變健康;這樣子的話,我欠的債可能有人跑出來幫我還。你等著吧!不會。
當我們現智慧之後,這一生不會再錯了。你沒現智慧,會重複重複錯。你們不聽話,我也拿你們沒辦法。正如釋迦牟尼佛講,你自己要去想。你們現在變成什麼呢?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或人工智能),AI聽懂嗎?AI就是收集所有知識之後,分析邏輯出來跟你講一件事情,你們現在就是這樣子。智慧不一樣,智慧是很自然的流露一個動作、一個語言都是利益眾生。他甚至不用經過思考,很自然的反應出來,因為他在空性裡面。空性是什麼呢?他沒有以自己的利益得失去做一件事情,他每件事情都是想眾生、眾生,他想眾生不是說沒有眾生,絕對有眾生,而是眾生在的時候,我們身為修行人都要想怎麼去利益眾生。既然要這樣想,當然需要智慧,智慧怎麼來呢?本來就有。
我們怎麼讓我們的智慧出現?就是用佛法來薰陶,不是一朝一日、不是一天、兩天做到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5年、10年能夠做到的事,而是要不斷的做,這樣子慢慢地智慧會打開。跟我們過去世自己的修行有沒有關係?這一生就算你有任何能力,不代表你有智慧。正如前面佛所講的,智慧是在心裡面會思惟,不是外表給你看到。他不會搞一些花樣給你感覺到他很厲害,做一些照片讓你覺得他多厲害,不會。而是他會讓你感覺到,你需要他幫忙,他就會給你幫忙。
今天講很少,講了幾句呢?(出家弟子回答︰今天講的內容沒有一頁,15頁到16頁講一半而已。)沒辦法,我歹命,收了一批只有知識沒有智慧的弟子,所以辛苦。6月13日是祖師 吉天頌恭的紀念日,但是那一天是禮拜二,所以下個星期日我們修上師供養法紀念祖師 吉天頌恭。
更新日期:2023 年 6 月 0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