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19年5月26日

弟子與信眾們在臺北寶吉祥佛法中心,恭敬聆聽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於2016年3月20日開解《寶積經》卷第二十八〈大乘十法會第九〉的法帶精要。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先指示一位出家弟子說明「富伽羅」的意思。「富伽羅」是古印度哲學的名詞,指的是輾轉輪迴六道的主體,包括所有一切眾生和有情。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接著開示,印度古代在佛法出來之前,印度的修行人已經知道有情眾生會輪迴,但不知道輪迴真實的意義和本體是什麼。也知道輪迴就是苦,但不曉得如何讓輪迴的苦在未來世不出現。當時有一些行者用極端的苦行法門,想透過苦的極限切斷輪迴的苦,這是執著相,不了解空性。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開示輪迴的真諦,針對當時印度的修行方式,先不從空性,而從相的方面,跟當時執著「有」的修行人解說十二因緣法、四聖諦法。用十二因緣法、四聖諦法去滅掉輪迴的相,但是要真正脫離輪迴,還是要了解空性,就是般若的智慧。等到後期遇到根器利的眾生,佛才開示空性。空性不是沒有,也不是空空如也,也不是打坐的時候放空就可以。空代表無常,宇宙發生的一切事情都不是自性有,不是自然生出來的,皆是透過種種因緣而生。當因緣產生的當下,也就是滅的因緣的開始。

我們的痛苦從哪裡來?當好的事情發生時,你希望好的就一直都好,希望好的永遠不要變,這就是執著了,就會有煩惱痛苦。要對治這種執著,我們就要用般若智慧,智慧真正的本體就是般若,也就是空性的智慧。空性不是用一些名詞,透過上師語言的解釋你就可以體悟,一定要透過不斷地在佛法上面的薰陶,不斷地在佛法裡面思惟,這個因緣具備了,你才能體悟空性的實體。實體的「體」並不是指一個實實在在、眼、耳、鼻、舌、身、意能體會到的個體,而是佛為了方便解說,用「體」來代表現象。

經典︰「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命無養育無富伽羅。」

《寶積經》講六波羅蜜的般若。一切諸法就是一切的現象,才會提到無我無眾生,這也就是《金剛經》說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修慈悲喜捨的人一定無法體會到佛所說的空性是什麼。做到慈悲喜捨才能破我執,我執能破了,才能對付二元法,就是我你、長短、對錯、好壞等觀念。不用佛法來破人固定的思惟模式的話,是永遠不能在佛法上面精進的。修菩薩道的人就要從顯教教導上很肯定地知道無我無眾生無命無養育。無命意思是無壽者相,我們的壽表面看起來是一段一段,但也是空性、因緣法。

「無富伽羅」的意思是我們看眾生是輪迴,眾生清淨的本性是沒有輪迴的,輪迴的只是生生世世所作的善業和惡業。從佛的眼中來看,眾生清淨的本性是一直存在的,沒有輪迴過,只是因為一念無明,煩惱起來了,貪嗔痴慢疑起來了,善惡的業力牽引我們一直不斷在六道輪迴。佛說「無」,是指這個相是假相,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可能從天道到地獄道,從地獄道又可能到人道。看你每一世累積的善惡業影響到你的下一世,所以以本體來說沒輪迴過。如果沒輪迴過,菩薩為什麼這麼忙著度眾生呢?因為我們一定要讓眾生知道你的輪迴怎麼來?要如何斷輪迴?斷輪迴不是求佛菩薩就可以做到,沒這麼簡單。你要很清楚這一生發生的事都是你過去世所做的,你也要很清楚知道未來的事是你現在做的。當你很清楚之後,你現在對你認為對與錯的事情,你要透過般若的智慧去觀察每一件事情會不會產生讓自己輪迴的力量,會產生輪迴的力量就是惡,不是殺人才算是惡。只要你繼續輪迴就會拖一大堆眾生跟你一起輪迴,例如你和人家結怨、彼此相欠的事,這就是惡。

如果你以為自己學佛了就不會輪迴,那就錯了。不然《梁皇寶懺》是怎麼來的?現在輿論都鼓吹一夫一妻制,另一半不忠實,你就要生氣、憎恨,用盡一切方法去做到你要的。《梁皇寶懺》是梁武帝的妃子嫉妒、憎恨別的妃子,與別人爭寵。妃子死後墮入畜生道成為一條大蟒蛇。學佛的人知道嗔恨心重的死後到蛇道,有福報的做大蟒蛇,好一點的就做龍。學佛的人不管男女都一樣,如果因為嫉妒、起嗔念,死後可能墮入畜生道。不要以為懺悔後沒事,你不改又再來了。梁武帝拜這麼多佛,這位妃子在世時有沒有機會一起拜?有啊!梁武帝請人說法的時候,她有沒有一起聽啊?有啊!有沒有見過很多修行人?有啊!有沒有跟著學佛?有啊!這邊學佛,那邊又起嫉妒憎恨的心,回頭再跟佛菩薩懺悔,回頭又來了。只有懺悔,不改的話仍然有事。

當瞭解一切都是空性,才不會執著認為自己一定要做到什麼,所有的事物都是無自性,都不是自然產生的,是因緣產生的。清楚明白快樂也是空性、痛苦也是空性,都是緣生緣滅,不會永恆、不會不變的。輪迴也不是永恆的,都是無常。修菩薩道的人要了解這個現象的真實諦,也就是勝義諦。了解勝義諦才能修行得力,了解勝義諦就是接受,不要再用自己的想法來學佛;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看佛經;不要用自己的發願來看佛經。

昨天男出家弟子來請法。我對這位男出家弟子開示,他每天所念誦的早晚課發願文已經涵蓋一切,能做到就已經夠了,做到就是菩薩了。重點是大家都沒做到,還想要自己特別一點。或許有人會說,每一尊佛的願力不同,所以才會成就不同的佛,但是這些是證到法身菩薩的果位後,才去發的願力,你們連登地菩薩都沒有,憑什麼發不同的願呢?平常的三皈依、四無量心,就已經足夠了,不要自己發特別的願,不要自己做發明家,盲修瞎練。藏傳佛教之所以能夠很快修出來,就是已經將你們該學的都濃縮在法本裡頭,只要聽話照著做就可以了,不要囉嗦、不要搞花樣,一切我們都要根據佛所說的來做事情。

上次我遇到名詞不懂就說不懂,我大可以輕輕帶過,然而這就會破戒,破什麼戒?打誑語的戒。我為講解正法可以不要面子,但不能破戒。不打誑語的戒最重要的就是在佛法上面,不懂的要說不懂,懂的遇到別人來請示,你就要解釋給他聽,當然有時候要看狀況,根器如果不對的話就不要說,如果不是學密的料,就絕對不能跟他說密法。

佛所開示的般若智慧要我們清楚認識宇宙的真相,這樣你才不會執著,執著你一定要怎樣。佛所說一切隨緣,隨眾生的緣、隨自己的緣,自己的緣除了過去世所做的,還有這一世的努力。即使過去生有很多的善緣,這一生沒有努力去做也不可能好。也曾看過轉世的仁波切這一世沒有繼續修行,也沒有能力去利益眾生。我們清楚了解後,才能在修行、做人做事方面障礙減少。

經典︰「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樂法。」

樂法的定義不是人所謂的很快樂。有人聽到佛法就覺得很深,我聽不懂、不要去想,或是覺得很難,自己不要去修。這裡的樂指的是只要是佛法,就起法喜的心,不是管自己能不能學得到,能不能修得出來。當你聽聞佛法時覺得很困難,起了一個自己做不到的念頭時,就等於是你自己設了一個界限,這個念頭都會影響到你生生世世,不只影響你這一世。

樂法是指只要有上師在宣說正法,就要快樂的去聽。快樂是指不要挑你懂的,不要挑你聽過的,不要挑你現在在修的法。佛住世時講解了八萬四千個法門,法門學不盡,為什麼?因為要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種煩惱。每一個煩惱都有一個法可以對治。世尊花了49年宣說佛法,最後還沒講完,在涅槃前跟阿難尊者說,你不要憂愁,500年後會再來。

「菩薩摩訶薩樂法」不是你聽到有某個法王、某個仁波切在灌頂,宣說佛法時衝過去,只要灌頂不要修,只要灌頂就會修得好,不是這個定義的。樂法是指有因緣聽到佛法,「樂」不是因為我會聽到佛法,不是我會得到佛法,不是我學很多佛法人家會尊重我。樂法是我要行菩薩道,需要許多方便法幫助眾生。《地藏經》中有無量的菩薩摩訶薩到忉利天宮聽聞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就是樂法的表現。菩薩不是因為他多聽法可以馬上提升果位,而是他利益眾生的心永遠沒有停過。對於菩薩道行者,不管這個法門我懂不懂,有沒有聽過,只要對眾生有益,只要是宣說佛法,我都樂於聽聞。地藏菩薩在《地藏經》中說他能化身千萬億是承佛威神力,他才能利益廣大無量的眾生。我們要利益眾生不是靠個人的力量,要靠一切佛菩薩、護法、勇父、空行母和一切上師護持。一場大法會所有參加的人都很快樂,快樂不是解決你的問題,幫你超度祖先、超度嬰靈、超度寵物,這樣就看扁佛法了。樂法是因為你要修菩薩道、行菩薩道,任何佛法你都要快樂的去聽聞,聽聞佛法可以幫助你對六波羅蜜更了解,行六波羅蜜時可以更加精準,否則做錯事自己都不知道。

經典︰「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性自樂法喜法潤法。」

性自樂法是本體很自然對法喜樂的心自然出現,不是做作的,不是為了任何事情去聽的,不是為了任何事情求法。正如我向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求法時不是為了自己,是很快樂的心為了眾生去求,沒有不好意思的。快樂不是因為自己多了個法本、多了個灌頂,自己很厲害,都不是。因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利益眾生去求法。已經確定要為眾生做什麼事了,再去求法。不像你們不好意思,用欲望的心來求法,母親生病求佛法,事業不順求佛法,這都不是菩薩求的。你們全部都不是菩薩,都沒有行菩薩道。即使受了菩薩戒、燙疤,也不算是,沒有照《寶積經》所說的去做,就不是菩薩。

菩薩摩訶薩是自性、本體、法性,對於佛法全部很愉快的聽聞,去學習、去接受,沒有預設立場。菩薩摩訶薩跟凡夫不同,能判斷這個佛法是不是真的佛在說法,真的上師在說法,因為有智慧。只要判斷正確的話,菩薩摩訶薩就會樂法。自性就是不用想,不是做作的,不像剛才分享的弟子講一大堆說不好意思,為什麼不好意思?用欲望來求法,沒有滿足你的欲望。每次來見都怕被罵,再來再罵,怕被罵就乾脆不見,不如不見。自性性自樂法,本性很自然聽聞佛法,不用逼的,一聽到就會去做。

2007年,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指示我要去拉其雪山閉關,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只是提一下,我就去做了。至於閉什麼關?閉多久?閉完關會怎樣?傳什麼法?都不知道就去了。我沒有問要特別準備什麼,究竟會怎樣,就去做了。沒有哪個理由可以阻止我閉關。沒有擔心過,如果死了就死了,不像你們會先問傳什麼法?這個本尊會怎樣?讓你們先知道。有人聽說可以讓自己發財、娶到好老婆,才去閉關。第一次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指示我閉關,我就去了。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也指示另外一個人去閉關,那個人到現在還沒去。修菩薩道的人聽到法就自然的接受,就去做,知道這是好康的來了。

樂法是自己接受佛法,喜法是將自己所接受的佛法進一步消化掉,能夠自利利他,這個喜樂油然而生。就像我去閉關,閉到某一個境界,這個快樂不是錢可以買到,也不是感官上的那種樂;不是你在唸佛的時候,老公沒有打電話來吵你,你唸得很快樂叫法喜充滿。

所謂的法喜充滿這個語詞已經變成了口號,很多人看到人就說你法喜充滿。法喜是自性顯現出來,不做作的,也沒想過,是從心中自然而然源源不絕湧出。假如沒有得到法喜,就很容易對眾生產生疲倦,他會退轉。所謂退轉,不是說不再修行,而是不想再度眾,菩提心就會退轉,變成修阿羅漢。像我面對你們1500多個弟子,不能說是疲厭,但會覺得疲倦。這種境界是菩薩摩訶薩才有的,你們都不是菩薩,當然沒有法喜充滿的體會。修六波羅蜜不斷在做的人菩薩果位自然就產生,不要問什麼時候會產生,是水到渠成,如果做不到六波羅蜜,至少要聽話。

《寶積經》幾乎沒有一個道場在宣說,因為一宣說,大家就都跑光了。裡面的名相隨時不懂的,不懂就說不懂。仁欽多吉仁波切謙稱自己不是大法師,怕破戒、不怕沒面子。如果沒有修菩薩道沾到一點邊,修行上有體會到這個境界,是解釋不出來《寶積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當你有在修菩薩道,你才會知道釋迦牟尼佛太慈悲了,講了很多好東西出來。喜法和樂法是當你到菩薩境界就會知道,你們現在做不到,但是至少要做到一點:信。佛說信乃是一切功德之母。信就是要相信諸佛菩薩和上師所教導的一定能幫助我們解脫生死輪迴,相信自己一定有一天能做到,不是信你的心、信你的要求、信你的欲望。當你有信的基礎,你一定有一天能做到,剛剛出來分享的弟子不信,所以躲起來,就是不信佛法一定會幫助我們未來變好,怎麼可能馬上就變好?用世間法來說,你欠人家錢,有可能隔天馬上還清嗎?除非你去騙別人的錢來還給對方,或是用搶的。不騙不搶就只能慢慢賺、慢慢還。怎麼可能你過去作的惡業,今天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就可以當下沒事,當天晚上沒事?佛經沒有這樣講,我們只能停止那些障礙我們的力量,不是消滅掉。要如何消滅掉?要改。嚴格來說,不能說消滅,是轉過來。

今天你沒有修六波羅蜜,自性就不會產生對法的樂和喜,好像很勉強來聽法,怕老公罵、婆婆罵、怕老婆不開心。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自性沒有產生樂和喜。我也是在家的,天底下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我聽法、閉關。因為我下定決心,不回頭看自己,一直往前看。

「潤法」這個潤字以前沒有看過,這是我第一次在佛經中看到。別的經典通常是說喜法、行法。潤法的「潤」有幾種解釋。人生六道一切的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苦減少,讓苦的味道變掉,只有佛法可以滋潤它,就像是種子在泥土裡需要有雨水的滋潤才有可能發芽長大。當我們樂法、喜法後,這個法就會不斷滋潤我們本身的菩提種子,自然菩提心會發出來,才能做到菩提願、菩提行。沒有法的滋潤,唸破嘴皮子也沒有用。這個法就是解脫生死的法,末法時代的在家眾和出家眾就是根據六波羅蜜才能解脫生死。解脫生死不是指死了發願不來就不來,解脫生死是生死自在、要來就來,不是被業力牽引而來,這個地方沒有善緣就不需要來。潤法也可以滋潤一切眾生的菩提種子。

這些內容以前沒有聽聞過吧!這是佛所宣說的佛法。佛所宣說的佛法有一個特色,就是層層相扣的,不會單一講一個東西。以樂法、喜法滋潤你的菩提種子,灌溉你的慈悲心,去滋潤眾生的苦。如果沒有實際的修行經驗,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解釋這個「潤法」。佛有時候只開示一個字,不是讓你去猜,而是要透過上師來開示佛法,滋潤我們生生世世已經播了一點點的慈悲種子,一點點的菩提種子。如果過去世你們沒有聽聞過佛法,這一世不會出現,但過去世太可惡了不聽話,這一世繼續不聽話。

經典︰「若見沙門若婆羅門如法人已。隨所有物而以奉上。若飲食等一切施與。乃至合掌生恭敬心。生恭敬已。從彼聞於未曾聞法。菩薩如是求正法已如實修行。」

這裡是指菩薩請法,菩薩請法的對象不一定是出家眾,也不一定是在家眾,而是如法修行的修行人,《寶積經》打破這種界線。在古代印度,沙門是出家眾,婆羅門指的是在家有果位的修行人,用中文來說是稱為在家居士,但也不能用「在家居士」,是因為在家居士只修自己,不能廣收弟子。所以藏傳佛教根據佛所說在做,因此有在家的上師、出家的上師。四大教派的法王,有的是出家的、有的是在家的,在家的法王也有一些弟子是在家的,有一些弟子是出家的,原理就是來自佛經。

菩薩只要是看到如法的修行人,如法是指照六波羅蜜去做,而且做到的修行人,不管修行人是出家的或是在家的,一定是「隨所有物而以奉上」。這裡所說的「隨」,是說不是用騙的、用搶的、用借的、用威脅恐嚇來的,而是有多少給多少,你可以賣自己的東西,供養一定要用自己的東西。也不能跟另一半說,我想要供養,如果你不答應,我們的婚姻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這就是威脅恐嚇。以前在南部有一個佛寺,要一位女信眾出錢供奉五百羅漢像,供奉五百羅漢像需要一大筆錢,有人說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有人阻止你就很不好。這個女人就跑來問,希望可以幫她修法讓她先生同意,我不答應,因為這也是威脅恐嚇。為什麼佛法讓很多人誤會,認為佛法會讓夫婦不和,就是這樣來的。

「隨」就是你有什麼就供養什麼,不要想說留一點,在西藏我們教派所有的修行人,供養一定是將身上所有東西拿出來供養。我可以見到教派中的大成就者,就是這樣,有的是別人引見的,有的是我自己問出來的。遇到教派的大成就者,供養時我是將身上所有財物拿出來的。

法門無量。為什麼《地藏經》中許多菩薩摩訶薩到忉利天宮聽聞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這也顯示法門無邊,除了佛能知道所有的法門之外,八萬四千種法門,一位菩薩不可能全部都懂,一定有沒聽過的或還沒深刻體會到的部分,即使已經聽聞過的法門還要再聽一次,怕自己對法的真義沒有體會。不然菩薩們不會千里迢迢到忉利天去聽聞釋迦牟尼佛開示《地藏經》。因為行菩薩道的修行人,需要很多不同法門來利益眾生,所以只要聽聞到能利益眾生的法,都會心生愉悅。不要以為《地藏經》很簡單嘛,是在講因果,假如由我開示《地藏經》的話,裡面可以講出很多內容,你們可能都沒聽過。

如果身上什麼都沒有,就恭敬合掌也是供養。曾經有一個人此生不信我,也不是我的弟子,但是因為過去世曾經在我現出家相的那一世剛出關經過時,那個人只是恭敬合掌,這一世就得到我的頗瓦法超度,但是你們合掌沒用,因為都是做作的,沒有真正恭敬心。

當你求了法之後就要實實在在,怎麼講就怎麼去做,完全沒有你的意見、你的想法,沒有你的加減法在裡面。有些人很流行佛經怎麼講,他加了什麼、減少什麼。當上師傳了法,不要認為上師講太多,講太少,用自己的方法,這就錯了。有時候,上師故意修理你,你認為錯的地方故意講給你聽。在外面聽過很多佛法的人到寶吉祥佛法中心道場學佛很辛苦,他們認為自己聽過,認為自己知道,認為自己學過。以《寶積經》的標準,沒有一個人學到修到。簡單來講,你行菩薩道要重新開始、從零開始,連求法的心態都要改,不是來求我加持讓他今天不痛,就說 仁欽多吉仁波切慈悲。

經典︰「菩薩於彼持法法器。生於尊想。」

上師可能和某些眾生沒緣,透過某個菩薩、某個修行人,也許這個菩薩和修行人和別的眾生有緣,這個菩薩和修行人學了這個法後,要把持這個法,讓這個法成一個法器,對法器生起尊貴的想法。意思是,任何佛法都要尊重,即使是一個偈、一個字都很重要,要尊重,沒有覺得很簡單。佛法沒有簡單、沒有複雜,你在聽聞任何上師開示佛法時,如果你覺得佛法很簡單,表示是你的心太複雜了;如果你覺得很複雜,表示是你的心太單「蠢」,不是純潔的純,而是蠢。

《地藏經》有說,有一世地藏菩薩的母親輕視三寶,結果下地獄。比如認為自己聽過《地藏經》,就是輕視三寶,誰知道我可以將《地藏經》講出那麼多東西?我都是把佛法擺在第一位,世間所有事情都無法阻攔我學佛。當你聽聞法,法是法器,利益自己、利益眾生,要產生一種尊重的想法,而不要想說這個法師有沒有名、厲不厲害,而去分別法厲不厲害。只要這位上師是依六波羅蜜範圍在做,做得到的,對他傳的法就要尊重。你們可以試試看,如果用六波羅蜜過一天日子,你們肯定受不了,馬上說不幹了。

經典︰「生和上想阿闍梨想。」

阿闍梨是傳佛法的人,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家,只要是如法的修行人,就當他是和尚想,就算不是出家的,也是出家,他是教導我們出離輪迴的家。生阿闍梨想,就算他沒有證到阿闍梨的果位,只要他所傳的法是佛所教的,就是阿闍梨。為什麼要你們不要亂跑道場?因為你們沒有智慧不會分辨,所以要你不要亂跑道場。所以上師的傳承和修行過程很重要,也不是突然說自己是法王就是法王;是仁波切就是仁波切;也不是說自己是意的轉世就是仁波切。我們每個人都是釋迦牟尼佛意的轉世,有些人可能不相信,我們能夠聽聞佛法就是身口意的意裡面有釋迦牟尼佛講過的佛法,所以每個人都是轉世的。只要傳法人是如法,你們就要當他是和尚想。《寶積經》對於我真的是太寶貝了,因為我是在家的。

經典︰「起如是意。我從昔來久失導師。今忽遇之生導師想。」

這裡要起一個念頭,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導師來引導。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學佛一定需要上師,絕對不可能在家自己唸經、打坐就可以修得出來。有人會說,不想被上師管,上師傳了法,自己在家修,有一天一定可以開悟,或是在家看電視聽人講就可以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如果看電視就能修得出來,自己看書就可以修出來,受個戒、打個坐就可以修出來的話,釋迦牟尼佛一早就會預言,未來有個方形的盒子,裡面有人,有聲音,看著就能修出來。釋迦牟尼佛沒有這麼講,所以學佛一定需要一位上師。三皈依後當然要跟著一位具德的上師學習,不是先離開他一陣子再回來,這和上師沒關係,是你的事。連菩薩都要有導師,你們是什麼貨色靠自己就可以修得出來?既然今天有緣你遇到了,就算他不當你是他的弟子,你也要當他是導師想。就像有人來求見我,就想是來問問的而已,這些人就不是修菩薩道。

今天遇到任何修行人,不管是出家、在家、有不有名,只要他講的法是根據佛經所講,上師的教導以及自己修行的經驗,我們都要當他是導師。只要是能夠教導我們解脫輪迴的法,我們都要視他為導師,心生恭敬。就算你今天皈依在我門下,剛好有機會到了某些地方聽聞某些仁波切在開示佛法,也要恭敬。不要認為仁波切講的法你聽不懂,或是某個法王來講法一定要去聽,因為講的不一樣。錯了!

當你有分別心,你就不會認為跟你說法的人是你的導師,那你和他的緣在未來世就沒有了。眾生都能成佛,如果你看到某人所講的,認為也許不是這樣子吧,不當對方是導師,那麼來世對方如果早一點成佛,他就不是你的導師。就算未來你比對方先修成佛,人家也不把你看做導師,這就是因果。為什麼我今天能做到一位上師?就是因為我一直做到當任何人都是自己的導師。

其實不管是世間法還是出世法,只要是能教導我們,只要我們沒聽過、沒看過的,沒學過的,我們都要當他是導師,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導師。即使到現在,我還要請教很多人。不要硬充好漢,認為自己懂,結果上場什麼都不懂,還以為不懂是應該的。這個你們很難做到,因為太驕傲,都認為自己懂很多、會很多,所以我就養成習慣,無論誰說什麼話,都當作是在教導自己,都會去聽,這就是當對方是導師。所以為什麼我高中畢業,卻懂得這麼多的事情?任何一個人做了不管好的壞的事情,都是在教我們。我的父親教我一件事,從小開始,父親和長輩談話時,一定要我坐在旁邊聽,好好聽著但是不准問。但你們就是好好問了,也問不出個所以然,因為不懂,他們的人生歷練是你們所無法體會的。

佛法可不可以用在生活中?當然可以。如果你把每個人都當成是導師想,自然很多事情你可以看得很清楚,你不會再罵來罵去。即使是對方做錯了,也是在教我們不要犯同樣的錯。看到別人做錯了,也不要急著要糾正人家,除非你是上師就可以。看到別人做錯事,如果有因緣時機成熟,可以給他兩三句忠告,沒有的話就不要講話批評,反而造成大家反感。尤其是不要用佛法來罵人,那是最不好的事,佛法是用來改自己,不是拿來訓別人的。佛法是用來調整自己的,你有能力調整自己之後,才能去調整別人,不要好為人師。這裡的導師不是指你們,要具備前面說的條件。你們做不到,就安分一點。還有人認為我可能對某些產業不懂,所以講的不用聽,這就是不當我是導師。對我來說,沒有分在法座上才是講佛法,下法座就不是佛法,我整個的生活都在佛法之中。

經典︰「又作是念。我常縛在世間牢獄。」

我們生生世世被綁在這個輪迴的牢獄之中,不斷地在作業。有人聽了可能會反駁,我學佛了,沒殺生了、沒惡口了。其實還是沒有行菩薩道,自私自利。有人會想只要我的兒子給 仁欽多吉仁波切看到,就有加持,身體會好一點。天底下只有你有兒子嗎?如果每個人的兒子都要我單獨加持,仁欽多吉仁波切謙稱自己不是地藏菩薩化身千億,這就是行惡了。只要是自私的念頭,就會被綁在這個輪迴的牢獄,所以需要上師的教導與幫助,沒有導師的幫忙你想要解脫輪迴,門都沒有。

經典︰「無解無救無推訪者。」

我們在輪迴這個牢獄裡,沒有人可以解救我們,也沒有人可以來拜訪我,沒有人可以將我們推出來。除了佛法以外,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解救我們,將我們從牢獄中推出來。有人會說我家有很多人來啊!但是他們不能將你推出世間牢獄。或許有人會想我的老公很愛我,這是愛的牢獄;有人說我的小孩很孝順,這也是牢獄,只要是讓你在輪迴中出不來的,都是牢獄。還有人拿著照片要給我看,問說孫子眼睛大不大?是要我跟你一起進牢獄嗎?所以我不看。自己小孩沒吃素,生了孫子還說佛菩薩和上師加持,是因為自己每個星期都有參加法會,這都是你們自己的緣,我絕對沒參與。吃肉的孩子不會百分之百孝順。

經典︰「今忽遇之生推覓想。又作是念我久遠來睡於世間。愚癡盲目。忽於今者令我目開。即起覺想起開示想。又作是念。」

今天能夠遇到導師,就要生起他可以推動我離開牢獄,就要生起他可以幫我尋覓一條可以離開牢獄的道路。假如你沒有這個念頭,跟著我學佛會很辛苦,因為你們都是欲望。我連自己母親的欲望都不會去滿足,怎麼可能滿足你們的欲望?身為兒子,看到母親往生前幾個月所受的苦,心裡當然難受,但是同時身為母親的上師,我必須將人的行為放棄,才能讓母親往生時不受任何痛苦。你們誰有看過人走了後嘴巴是緊閉的?人死之前,為了努力吸到最後一口氣,嘴巴都是張開的。除了真正修行者嘴巴才會閉起來。我的母親走時還以為自己在睡覺,不知道自己走了。母親在往生前突然想起我是她的上師,福報就回來了。

如果你們來學佛是因為我厲害,修法厲害,能幫助你們的事情變好,這些都是欲望。我已經開示過很多次,只能救你們一次,如果後面不修、不學、不改,那就真的沒辦法了。道場很多例子,洪姓弟子的例子、吳姓弟子的例子都給你們看到,你們還不信,以為跟你們無關,是他們不信,不是你們,但是你們有聽話嗎?沒有聽話就是沒當我是導師,只當我是工具給你利用,能夠給你們利用也沒關係。

「又作是念我久遠來睡於世間。愚癡盲目。」不要以為自己修多好,參加很多法會,出家很好了。我們要想我們這麼久的時間從來沒醒過,睡於世間。不要一直以為世間的事情最重要,你們都認為找男朋友最重要,找女朋友最重要,找老公最重要。佛不是反對我們做這些事,但不是將之當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有緣就會遇到,你最喜歡的搞不好是對你最不好的。我們應該要把佛法僧上師擺在第一位,但是你們都把佛法僧上師擺在最後一位。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跟你們一樣是在家卻做得到?因為你們都以為自己是醒的。根據佛所說,沒有解脫輪迴,就算是菩薩仍會想久遠來仍睡於世間,我們在這個世間都是一直在沉睡,沒有醒過,這就是《心經》上說的顛倒夢想。很多人不知道顛倒夢想在說什麼,就是指這個。

只要是修菩薩道,遇到一個導師,一定要想自己久遠來是睡在這個世間,愚痴盲目。我們以為我們是醒著的,不知道自己是愚昧無知,眼睛瞎。只要不信因果、不信輪迴、不信死亡無常,就是愚痴盲目。我們起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罪,沒有人相信。有人會覺得這樣步步為營很辛苦,但我們本來就應該步步為營,你們在過馬路的時候是不是步步為營?都會很謹慎小心,因為認為不小心的話可能馬上會被車撞,你們都怕死。但是做人卻不謹慎,平常卻放縱自己的心,因為不會馬上死。是不是愚痴?因為你們認為小事,但是小事累積久了,時間一到就發生意外。你們所謂的意外,都是從小惡累積來的,但是你們都不怕,很奇怪!因為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愚痴、沒有眼睛、是盲目的。有一個很寒冷的國家,明明他們很多明星都去整型,人工的你們還說很帥、很美,這就是盲目。

「忽於今者令我目開。即起覺想起開示想。又作是念。」盲目就是法眼還沒打開,愚痴盲目,即使有清淨本性,法眼是不會開的,法眼是要辨別正法,辨別不對的法,法眼要怎麼打開?就要依靠你的上師,依靠導師。佛太慈悲,剛好等一下要罵人,就開示這一段,今天遇到導師,讓我們的法眼打開,就應該覺悟,這位導師是開示佛法。很多人以為上師在法座上才是開示佛法,其實上師下法座所說的還是開示佛法。

我的生活一定是在佛法裡面,沒有一句話是害人的。你們認為在某些行業裡,我所說的不是你們所認同的,就不聽。你們會去分別哪些要聽、哪些不聽,就是分別想,就是不尊重導師。其實我所說無論是出世間或是世間事,都是預見你們的未來,都是在開示你們什麼應為,什麼不當為。你們偏挑想聽的去做,其實就是希望上師知道你們想要的,滿足你們的想法,只要開示不是你所想、所要的,就認為上師沒有開示。這種學佛人,即使家裡孩子生病而來道場,也是沒辦法改善,這種人就是沒有懺悔心,沒有尊重三寶。若當三寶是醫生,卻又不吃三寶開的藥,打針才能將藥灌進去,結果說打針怕痛,醫生開藥給你,又說藥很苦,包了糖衣,又說太大顆吞不下去。你們就像這樣不肯接受佛法,一大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從來不當上師是導師,而當上師是工具,可以幫助我的病好,幫助我家庭和諧。這樣的話就要論件計酬了,幫助你家人兩年不生病,省下來的醫藥費要給一半,因為你們並不是沒有錢看醫生,但是我並沒有這麼做。你們偶爾丟一個紅包,就要上師幫你們解決所有的問題,滿足你們所有欲望,這種學佛心態不正確。還好有《寶積經》,讓釋迦牟尼佛加持我可以有力的去糾正你們。

經典︰「我久遠來沒深泥中無拔濟者。今忽遇之生拔濟想。又作是念。」

除了我們久遠來沉睡於世間,還要想我們身口意所造的業,像是雙腳插在深泥之中,拔不出來。想想你們有多少麻煩,這些麻煩都是你們身口意所犯的惡業。就像剛才那位弟子(請詳閱度眾事蹟第793篇)為什麼說先離開躲幾年,就是因為她沒有當我是她的導師,寫信說幾年後再回來,那就慢慢來吧!她父親的債務問題為什麼解決不了?因為他只是抱著欲望希望佛菩薩幫他還債,可能嗎?佛菩薩又沒有在賺錢,怎麼幫你還?只希望上師幫忙還債,讓他天上掉下來一筆錢可以還,還是可以騙到別人的錢讓他還?當然不可能。他沒有將上師視為導師。希望上師幫忙還債是什麼道理?我自己孩子欠錢都沒有幫他還債,你們說有什麼道理要我幫你們還債?你們是我的孩子囉?

會陷入深泥,就是我們的善惡業,我們的無明,不信因果,我們長久以來好像兩條腿深入泥中,無法拔出。這裡用「沒」,更慘,我們的善惡業和無明把我們整個埋起來,無法離開輪迴之苦。有人還認為自己過著平安無事的生活,很快樂,事實上每個人都被善業惡業給淹沒了,就像陷入深泥中,就算你想拔都拔不出來,哪裡有真正的快樂呢?

「無拔濟者。」沒有人可以幫你,你自己也沒有辦法可以拔開,就算有再多知識、財富、權力,全世界都沒有辦法可以幫你拔出來,只有佛法才有辦法。一位曾經是別的宗教的弟子報告:別的宗教認為只要皈依他們的主,所有的罪都可以得到赦免。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佛法所講的不是誰給你的,不是誰幫你的,是你自己,所以佛沒有說你信佛,一切惡靈不會找你。佛只說是我們的導師,也沒有說佛是你的主,因為佛教導我們之後,要靠我們自己去做。「今忽遇之生拔濟想。」今天遇到一位導師,就是想這位導師的教導可以幫助我們脫離這個深淵,也可以救治我。

經典︰「我久遠來失於導師引導眾生。今忽遇之起導師想。又作是念。」

我很久沒有導師來教我,也沒有導師來引導眾生離開輪迴世間,今天忽然遇到,就要將他當導師想。而不是好奇來見見他,以為有見有加持。有人來求見時,我問他們什麼事,他們說沒事,只是來見見我。仁欽多吉仁波切幽默地說,那見完就再見。這些人以為有見有保佑嗎?還有人說是要來看我本人和照片有沒有差,結果是沒差,我本人和照片一樣。

經典︰「我久遠來閉在世間。貧苦難處無救接者。今忽遇之是故即生救接者想。又作是念。」

從世間法上來說,在世間有許多貧苦有難的眾生,從佛法來說,沒有佛法就是貧窮。沒有導師教導,就有難,輪迴的難,在六道中就有難,輪迴的難。已經在貧跟苦中,很難有人幫你,想要接引你也很難。「救接者」救你離開輪迴的世間,接引你到淨土。慈悲的悲就是指可以接引眾生到淨土,做不到就不能說自己在度眾。遇到導師,就不是利用他擺平自己的事情,應該將這位導師視為可以救自己脫離輪迴苦海的導師。如果這樣想,你跟這位導師的關係就很密切。為什麼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說我30年前是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的弟子,30年後還是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的弟子。就是因為我認定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是自己的導師,就算有一天自己成菩薩了,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還是自己的導師,是上師救我的、教我的。

經典:「我久遠來遇難愈病。無有良醫能療治者。今忽遇之起良醫想。又作是念。」

這裡不是指世間的病,而是指我們心有病,我們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輪迴、不相信死亡無常,從佛法來看就是心有病。這種病,世間的醫生和藥是沒辦法醫治。如今遇到一位導師,就要將他當作良醫想,他可以醫治我們一直不斷輪迴的病。如果能這樣想,就能學到,就能修出來。


« 上一篇返回法會開示下一篇 »

更新日期:2019 年 5 月 29 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