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17年11月05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帶領與會大眾修觀音法門,接著開示《普門品》。
經典:「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上次開示《普門品》有講到「真觀清淨觀」,每一個有情眾生都具備和佛一樣的成佛條件。我們說佛性、真如,都是形容具備成佛的能量與條件。修行也好、成佛也好,絕對不是為了世間短短幾十年的欲望、享樂。有些人以為皈依後身體會變好、事業會變好。這樣想的人,我勸你不要皈依。如果皈依的出發點是為了這個,勸你做信眾,當信眾就沒人罵你,你來就好了。皈依就不一樣,皈依後,上師就一定要依據佛經所講的來教導佛法。
有些人有錯誤的想法,認為為什麼一定要皈依?我已經講過,那些已經來參加法會一年的信眾,到12月底還不來求皈依,就不要來。佛法沒有「旁聽生」。要,你就要修;不要,你就當信眾,當信眾就是有大法會你來結緣。寶吉祥道場是要教導眾生學習佛法,如果不肯學佛的,只是來聽、聽了不肯去思惟自己的行為思想和佛法有沒有違背、想了之後也不去修改自己輪迴行為的,我勸你不要來。沒有一個道場叫人家不要來,只有寶吉祥道場。不想學佛就不要來,免得以後謗佛,充滿欲望來的,只要有一天欲望得不到滿足,就胡說八道犯惡業了。
佛法為什麼可以離苦得樂?究竟佛法說什麼?如果只是為了世間的事情來相信佛法,不如相信外道,還可能比較快一點得到你想要的,但以後怎樣就不知道了。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觀世音菩薩沒有說馬上幫你解決掉生老病死的苦。不是觀世音菩薩講話太保守,而是如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眾生累世所作的善惡業如果是固體,整個宇宙虛空都不夠放。意思是眾生所作的惡業只有佛才能清楚。佛法不是馬上,不是如你們所想的,來5年、10年,什麼事都沒有了。生生世世所作的惡業,這一世不想還的,就死的時候還。有些人有邪見,認為自己死了也不知道去哪裡,這一生才最重要。你錯了,假如一個人這一生的惡業不清淨,就算有拜佛、唸佛,但在死之前的5年,所有的惡業就開始成熟。
現在這麼多人躺在醫院,開刀插管子,就是下地獄的徵兆。我常問很多人,古代的人怎樣死的?如果是生重病就躺在家中,等到嚥下最後一口氣就走了,少了很多痛苦。現在的人躺在醫院,死之前還被電擊心臟,整個人被電擊到跳起來,還打強心針,讓心臟一直跳不會死。這些都是很痛苦的事,但在座的諸位都不相信自己死前會遇到這種事,都認為有唸佛、拜佛,佛菩薩會保佑我,接我到淨土。這樣想就錯得很離譜,《阿彌陀經》都開示,不可少福德因緣。你不皈依,哪裡有福德因緣去淨土?不要說幫你的家人求,連幫你自己求都沒資格,沒人相信佛經所講的話,以為佛隨便開口、以為佛需要信眾。
佛經講得很清楚,佛是真語者、實語者,所講的話都是真正存在宇宙的現象中。佛告訴我們實實在在的事情,沒有一句話哄我們、騙我們。末法時代真正能接受佛法的沒幾個。每個人都求佛菩薩、觀世音菩薩保佑身體好、事業順利。心裡想觀世音菩薩真靈,我有拜到,觀世音菩薩有照顧我,甚至現在媒體都在宣導這些事情。
我看《普門品》到現在都沒有說,你求觀世音菩薩馬上讓你發財;也沒有說讓夫婦不吵架、讓不孝順的孩子能孝順;也沒說你拜觀世音菩薩,樣子會像觀世音菩薩,人家會跟你買東西,都沒有講。《普門品》是觀世音菩薩的經典,裡面都沒講,你根據什麼理由認為是這樣?以佛和觀世音菩薩的智慧是不會忘了講的,我們才會忘東忘西,因為佛菩薩是「真觀清淨觀」,在法性、三昧定裡去觀這個世間。
「清淨觀」不是指沒汙垢,是指不起煩惱,一點塵沙煩惱都沒有,不會執著好與壞、有與沒有、輪迴與涅槃,完全不起一絲一毫塵沙煩惱,用智慧來觀世界。為什麼不用「看」?「觀」就是入定,佛經有講當菩薩要看事情時都要入定,不是用肉眼、意識看,也不是被某些外在力量影響去看,而是在法性中看。登地菩薩能觀世間的事情不如二地菩薩,二地菩薩不如三地菩薩。功德不是二地菩薩比登地菩薩多一倍,而是跳躍式上去的,越來越清淨。
觀世音菩薩認為世間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沒有苦,苦是自找的,你要的東西也是自找的,沒有它也能過日子。沒人相信死前5年所受的苦難會影響人墮入三惡道,只認為醫生能多救一天是一天。末法時代的眾生都依賴科學去挽救生命,明明佛法可以救自己,但沒人相信佛法。你們來這裡這麼多年,還是不相信佛法,只相信自己要的東西。有人一皈依就希望能馬上到阿彌陀佛那裡,根據什麼能去呢?福德因緣那麼少,又沒有發願、修十善法、對上師又不夠恭誠,一點恭敬誠懇都沒有。祖師 吉天頌恭曾開示,最快速讓我們得成就的法門就是對上師恭敬誠懇的求佛法,你們都根據欲望來求。
你們搞不清楚密宗,但學顯教的人都聽過,禪宗的二祖是怎麼求法的?二祖砍了自己一隻手臂,跪在雪地一個晚上,達摩祖師走出來說這樣還差不多。不是要你們在我面前砍,我沒有修到法身菩薩,不可能幫你們接回去。但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求法不恭敬就沒有福報。所以佛經常教我們要瞻仰,沒有教我們隨便看一下佛像,頭就轉開。
法身菩薩才能做到「真觀清淨觀」,因為法身菩薩才能在法性中、真如裡面。法性好像一面鏡子,反射世間種種的現象。學佛要修五智,其中一個智慧是大圓鏡智,意思是清淨的本性就像是鏡子,沒動過。我們站在鏡子前面照自己的樣子,鏡子是沒變的。假如一面鏡子你從小照到老,你變老,鏡子會變老嗎?不會。可能只是後面的水銀會少一點。從小到大你長高,鏡子也沒有長高。這只是個比喻,清淨的法性就像一面鏡子,從來沒動過,動的是你在前面動來動去。他沒動過,才能很清淨的去觀到世間種種事情,才不會被任何欲望、煩惱勾動想法。你對他多好,給他多少東西,他都不會動,只會根據你的因果業力教你、幫助你。能做到這點不容易,除非能證到法身才能做到「真觀清淨觀」。
我不敢說自己有證到法身,但至少我常常退供養,你的心不對就不要。怎麼能觀到?因為清淨。不是看你有沒有錢,完全看你的心,心對,你少給我,我也收;你多給我,我也收。心不對,你少給我,我也不收;你多給我,我也不收。不會看你供養2千萬就先收,然後再說幫你消業障。怎麼消呢?收了這筆供養,回去後他父親會和他吵架,所以不收。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真觀清淨觀」。以為用佛法去觀就是真觀,無所求是清淨觀。無所求就是有所求,你還是求個東西。所謂「真觀清淨觀」是不動,心如清淨的本性、法性是如如不動的。沒有修到「真觀清淨觀」,還以為自己能度眾的,絕對會害了眾生,你沒有恢復清淨的本性是很難度眾。時下人覺得學佛很難,因為沒有下定決心。學佛是為了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碰到的生死大事,我們修行修來做什麼?就是現在做準備工作。你會說:這麼早做準備嗎?你說「早」,就表示不信死亡無常、隨時會變。佛曾問弟子︰人怎麼死的?弟子回答很多答案。佛說人一口氣不來就死了。很多人頂嘴說斷氣也可以救回來。是可以救回來,但救回來的是一具屍體,這個人有意識嗎?用儀器讓這個肺、心臟繼續動。只要這個肺和心臟的細胞沒有死掉,它就會繼續動,但佛法所講的死是指意識停止對身體的作用。
如果不是用這個觀念來學佛,你學來幹嘛?你以為皈依後生意就可以變好?如果是這樣,那也不用皈依了。你以為皈依後自己變好人了,佛菩薩會讓那些和我有緣的人來跟我做生意。依你們的想法,我每天讓自己生意好就好了。我是閉關修財神法修出成就的人,但對自己的生意從來不修財神法,一年只為皈依的弟子修一次財神法,因為他們有供養三寶,平常我是不修的。
今天講真話,大家就不想聽,大家只想聽一些會發財、身體好的話。法本有講這些事,但必須要是修行人,因為修行人身體好、有財富,可以幫助很多眾生。你們發了財,第一、買車子;第二、買房子;第三、幫助家中父母兄弟姐妹;第四、讓我老公可以做生意;第五、我可以買一些好的衣服。這些和幫助眾生有什麼關係呢?
假如沒有「真觀清淨觀」的上師,很容易在名聞利養中迷失掉。弟子越多越容易迷失。很多弟子會認為自己對上師好,上師就會對我好,那我就走運了。我對 直貢澈贊法王好不好?大家有目共睹,那我有走大運、富可敵國嗎?沒有。
假如學佛不常念無常,還覺得有一天過一天,那你就錯了,呼吸一沒有就走了。在密法中有教,有些人在修這個法門,我也教過,每天睡覺時要觀想自己死了。每一天我們死一次,人體的細胞每7年死一次,都謂之分段生死。一呼一吸之間,當我們呼一口氣、吸一口氣,中間的停頓也是生死,如果下一口氣不來,你就死了。你們一直不知道這個原理,以為自己一直在呼吸,其實我們呼一口氣、吸一口氣時,中間很短的停頓,你就死了。如果你的壽命還在,下一口氣繼續來;壽命沒有,下一口氣就不來,就這麼簡單。還追求這麼多東西?但是學佛人不是什麼事都不做,等著呼吸停止去淨土。這樣想也是錯,因為《阿彌陀經》開示,不可少福德因緣。
我們在家眾上班,也是服務人群。如果上班不認為自己只是在打工,而是認為今天我在上班,懂的東西可以幫老闆多賺一點,老闆可以多請一些員工,讓這個社會經濟活絡,這也是布施。沒有討厭的工作,如果你討厭工作,為什麼要拿薪水?有弟子在我的集團上班,說打電玩輸了,結果早上起不來就不去上班,多混!還是臺灣知名學府畢業。如果讓家人知道他這樣搞,你說難不難過?就算他跑來學佛也沒有用。學佛就是要負責任,這一生來這個世間就有做好一個人的責任。人道不成,佛道不成。連做人的道理都做不好,你修什麼?你不可能成佛的。
每個人持咒都希望自己一直唸,癌細胞可以與我和平共處。講過很多遍了,我得癌症時從來沒有為自己修法,沒有人聽得進去。我沒有對付癌細胞,連和平共處的念頭都沒有,你們還講說自己傷害很多眾生所以懺悔。公開跟你們講多少次,我是怎麼求佛菩薩和上師的?如果生病對我好,可以讓我不下三惡道,就讓我生病。我越是這樣講,菩薩越不讓我生病。你們敢講嗎?你們會說菩薩,不要讓我生病,我不生病就可以多唸一點咒來利益眾生。胡說八道!騙佛菩薩騙天下,你們有唸到「真觀清淨觀」嗎?沒做到,憑什麼可以利益眾生?全都在混,沒有一個人聽進去。我和你們一樣,以前是信眾,能修到現在成為上師就是聽話。吉天頌恭也開示過,恭敬就是聽話。你們聽話嗎?
每個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盤,心想學佛是能讓自己更加好的事或當是休閒。正如前面所講的,人一口氣上不來就死了,其實我們每一秒鐘都在往死亡的路上走。現在每天過的日子是因為我們有這個責任、因緣去做好它。不是指望得到什麼好的結果,而是盡我的責任去做,不用擔心果報在哪裡。這樣的話,無論是為人妻、人夫、孩子、或老闆、員工也好,都會照顧別人。你們嘴巴說對眾生好,但完全不接受佛法。真正的佛法不是為了過世間短短幾十年的好日子,也不是讓你身體變好,這些外道也可以做到。佛法和外道的差異是在外道不講輪迴和解脫生死,只有佛法有講。就算印度有些宗教知道輪迴的事,但不知道輪迴怎麼來、怎麼解脫輪迴,只有佛法可以做到。
教這麼多法門、講這麼多佛經就是勸末法時代的眾生,你要聽進去、要相信。但就沒人信。《阿彌陀經》說在此五濁惡世說此難信之法,不是佛法很難信,而是很難讓你們相信。因為五濁惡世,見濁最嚴重,連來學佛、聽聞佛法都有一大堆你們的見解。你們不聽,結果是無論大乘、小乘、金剛乘都和你們無關。小乘教我們如何斷煩惱;大乘教我們如何廣大利益眾生;金剛乘佛法教我們未來如何成佛。你有一大堆的欲望,要如何學佛呢?一直提醒大家,如果你不是為了學佛來參加法會的話,所累積的福報是未來世用,這一世用不到。這一世不太可能有新的福報出現,除非聽上師話,一直在做,才有新的福報。為什麼常帶你們去哪裡、去做什麼、一直舉辦大法會,就是幫你們累積新的福報。只要你們一個念頭是錯誤的,這個新的福報也是以後用,這一世用不到。
經典:「廣大智慧觀。」
諸佛菩薩的智慧是無邊的,尤其是法身菩薩的智慧,都可以對治和幫忙任何有情眾生所產生的煩惱。不是因為是菩薩而產生智慧,以前就開示過,每個有情眾生都具備空性的智慧。智慧是和真如結合在一起。因為累世在輪迴苦海中,增加很多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將我們清淨的智慧蓋起來。我們此生學佛,希望透過佛法的薰陶和教導,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語言後,這個後得智和原來的根本智結合在一起,才真正打開我們的智慧。很多人跑來找我,要我給他智慧,我怎麼給?法王和佛都沒有給我智慧,智慧是靠修出來的。
智慧很廣大,密宗有講,甚至一個3歲孩子所講的話,也許比我們這些學佛人的智慧還高,他講的道理也許比我們更加深,因為他汙染比較少。我們現在講佛法也好、講任何事情也好,因為幾十年的汙染,都摻雜了我們的經驗法則和利害關係。
觀世音菩薩很清楚在六道中種種的現象,清楚每個因怎麼來、果怎麼來,教我們如何減少惡的因,甚至讓惡果消滅。皈依時也講過,但教了你們不做也沒用。如果根本智沒有開發出來,後得智也沒有修的,你沒有智慧,只是懂一般凡夫所懂的佛法。嘴巴講的一切是佛法,但行為思想沒做到。問題在沒修「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這幾個觀具備了,「悲觀及慈觀」才會出現。
不是看到你們,覺得你們很可憐叫做悲,而是有能力幫助眾生,度到彼岸叫做「悲」。意思是有能力超度。如果任何修行人沒有能力超度眾生的,「悲」是做不出來。「悲」不是做作、想出來的。我們剛開始學的慈悲心是做作、故意想出來的,根據自己的經驗法則從執著的愛轉成廣大的慈悲,但還是做作的。真正的慈悲是空性、緣生緣滅,不會執著一定要度哪些眾生,不會執著一定要度完所有的眾生。正如在施身法的法本有一段︰現在我發願,過去佛沒有緣度的眾生,希望我這一生有緣可以度這些眾生。這個你們也做不到。
「悲觀及慈觀」絕對就是證到空性的慈悲。之前我到南部修法,回來就生病,法王說我空性不足、慈悲不足。雖然所有的眾生都被我度掉,但因為空性不足、慈悲不足,肉體就受傷害。學佛也好、度眾生也好,最好的保護就是慈悲。為什麼在《寶積經》中,釋迦牟尼佛一直開示,證到菩薩果位的所有菩薩,絕對不能有慢。當你起慢,慈悲心就減弱,空性就消失。發生這種狀況時,菩提心會退轉。慈悲心有了,慈悲的力量才開始呈現。慈悲不是勸人家唸佛、做好事、講好聽的話、勸人家去朝山,這不是慈悲,只是幫助眾生和諸佛菩薩、和善的因緣結緣。真正的慈悲是用自己好的換取眾生不好的回來,帶領眾生到彼岸才是慈悲。慈悲是佛法特有的名詞,不是一句口號,絕對要學習要修,慈悲的力量才能呈現。在有慈悲的力量之前,一定要守戒、修《佛子行三十七頌》、修十善法。 如果皈依是為了生意好,慈悲就和你無關,因為起了一個貪念,不清淨,皈依的心的動機不對。既然心的動機不對,自然就得不到上師和菩薩的加持。
因為觀世音菩薩具備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所以我們「常願常瞻仰」。常願常瞻仰,不是你想看佛像就一定讓你看到,因為有些國家就沒有佛像,有些國家、有些地方你想在家中擺佛像都不讓你擺,能看到一尊莊嚴的佛像機會不高。所以藏傳佛教常用法照,方便你們攜帶。藏傳佛教常要你們瞻仰上師,不是我們需要你們這樣一直看,而是誰看過菩薩的樣子?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像,都是以前的大修行者在定境中看到的佛和菩薩的樣子,就是所謂的法像。法像跟著時間在變,不是法像在變,而是眾生的心在變。例如觀世音菩薩在宋朝以前是有鬍子的,宋朝以後就沒有,而且樣子越來越接近女人,這是在拜的人的心在變。人只有短短幾十年,例如本來生在唐朝末年的人如果到了宋朝,看到宋朝的觀音菩薩佛像沒有鬍子,你會不習慣,不知道怎麼拜,這個有歷史淵源的。
「常願」是你自己要發願,「常瞻仰」,永恆有機會瞻仰。不是要你每天都看著佛像。就像是修密法的,生起次第在事部和行部時,一動念就觀想到,當然不是你們。就像現在我一入定,就馬上觀想、瞻仰到,這就是真正的「常願常瞻仰」。看佛像只是方便說,方便的說法,因為你們沒辦法觀出來。你會說,你有教我們觀想觀世音菩薩的眼眉等等,我也有在想。這樣也錯了,前面說真觀清淨觀,不是在定中觀的佛像都是你的意識所產生的,沒有加持力。怎麼樣讓我們能常願常瞻仰?「常願常瞻仰」就是密法。你能夠24小時一直看著佛像發呆嗎?「常」是永恆、經常,每一個念頭就是他了。吉天頌恭要我們對上師恭敬,因為上師和我們比較接近,你們一想,最少可以想到上師的樣子。就像之前有一個弟子中風快要死了,一想到我兇的樣子,馬上就跑回來(詳見度眾事蹟508)。
不是要你到佛寺坐一個小時一直看,這樣才一個小時而已。如果你在寺廟大殿看佛菩薩像24小時,寺院住持會請你離開,沒人敢這麼做。這句話非你們想像的一直看著佛像就是密法,密法中事部行部修到成就的人,一動念本尊就在前面。不是本尊跑出來給你看,而是你的第八意識田全部是佛像、本尊的樣子。如果你心不清淨,拜觀世音菩薩希望生意好的話,你沒辦法觀出來。就算你看觀世音菩薩的佛像看很久,看一年,過一陣子你不看,你也只是記得某個特別的部分,其他也會忘記。
密法中觀本尊,就像修觀音法門時,剛剛唸的那幾句話,看起來是唸,但全部是觀想,我還有一些口訣沒有講。觀世音菩薩有戴瓔珞,手腕有戴珠寶,沒有告訴你們為什麼,但是法本中有寫,你們還沒到瑜伽部,不跟你們講。
「常願常瞻仰」不是你坐在佛寺一直看著佛像不走,而是在你的心念中,就是一定要發願。你這樣做的話,你才能在往生時只有這個念頭。我們每次持咒時,前面只有本尊,沒有別的。為什麼持咒時每句話都要清清楚楚?意思是你的念頭本來就要很綿密的跟著,如果你每個咒語唸很清楚,不拖到下一句,就像是唸「嗡瑪呢唄美吽」你唸到吽字,你斷氣了,你唸到吽字就跟著本尊走了。如果你拖著音唸,那下一個念頭就帶出來。不是你們以為的一直唸一直唸,阿彌陀佛就來。看清楚《阿彌陀經》怎麼說的,若一念、若二念到十念。你第一個念頭做不到沒關係,第二個念頭做,最多做十次,十次不行的,就delete(刪除)。現在用電腦就是這樣,三次輸入密碼不行的話,就沒了。唸佛也是這樣,不是你以為的要唸多少遍才能去,現在《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就結合常願常瞻仰這句。
在密法中,為什麼說上師就是本尊?你常常見上師,你就很容易念頭出來就想到上師的樣子,當上師傳任何本尊法時,上師就是本尊的代表。你不需要再想,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距離十萬億個佛土——十萬億個銀河系,很遠。
這幾句話表面看起來是講經,其實每一句都是密法。如果沒有修過密法的人,就只能就字面的意思去解釋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而且講到常願常瞻仰就講完,因為講不下去。正如前面所說的,你不可能24小時去看,那發這個願就是多餘的,如果是多餘的,就不會講這句話,這表示有一個法門在裡面。如果一個上師沒有學過密法而且密法沒有一點成就的,會錯誤解釋成要你們發願常看到佛像。
經典:「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無垢」就是連塵沙煩惱都不存在,像塵埃般小的煩惱都沒了。意思是無明沒了,才能有清淨光出現,每個有情眾生都有,但我們有垢將清淨光蓋住。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在修行道上得力了,看起來會比較亮。即使皮膚黑,在皮膚中都有一種光彩,因為煩惱減少了。越修越黑的表示心黑,學佛人不可能會學得臉越來越黑。
每個人都有這種能量可以開發,但要照佛法的方式做,不可能馬上或5年、10年就有,需要一段時間。諸佛菩薩放出光之後才有聲音,若我們沒將自己清淨的光重新開發,我們放出齷齪的光將無法接觸到佛菩薩清淨的光。清淨的光有沒有特別顏色?沒有,但也有。最清淨的光是白色,但白中也有其他顏色,這和密法有關。
當我們持咒不是為了自己健康、財富或家人時,所出現的就是清淨的光,我們看不到,也沒有儀器可測得,但諸佛菩薩、天龍八部都能知道。正如我前陣子到南部寺廟一持咒,附近所有神都過來,祂們看得到。正如《地藏經》有提到,一年內每天持誦地藏菩薩的咒語1萬遍,你家會有鬼神保護,因為有清淨的光出現。
所以學佛人的家裡不能吃葷,原理在此。有人還認為自己吃素可以煮葷食給家人吃,你以為自己是六祖慧能嗎?只有六祖慧能才有這種資格,因為他有能力超度。為什麼回教徒可以全部不吃豬肉,而佛教徒不能堅持立場呢?我們不能為了學佛和家人吵架,重點是你自己改了嗎?你改了自然家人慢慢會接受。
以前有個弟子還偷偷跑去吃螃蟹(詳見度眾事蹟209),結果整個人癱了、嘴巴歪、不能走路來求見。將她的命救回來,結果她和一對子女在過好日子。假如那次不幫她,大家可以算算一個人中風不能走路一個月要花多少錢?以現在一般請特別看護來算一天2000元,10年都要720萬,幫他們省了多少錢!
若前面「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都沒有,無垢清淨光不會出現。諸佛菩薩和上師加持你就是光,光就是能量,有煩惱心起,光就不清淨。像我救他們沒有想到回報,所以才救得了。假如有無明煩惱,不但不能助人,連自己的問題都無法處理。
《普門品》幾乎每個學佛人都唸過,但大家對觀音菩薩的實力及修行了解多少?不是只有觀世音菩薩有,其實每個眾生都可修到,但是沒人聽話,每個人都當神話在看。因為觀世音菩薩能修到前面這些,所以無垢清淨光才能出現普照眾生。
「慧日破諸暗」觀世音菩薩智慧的光和陽光一樣能照到一切黑暗,我們若未蒙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加持教導,就一直在黑暗中不自知。黑暗就是不斷在煩惱痛苦中、生死大海中輪迴,我們還自得其樂、覺得無所謂。「慧日」就是智慧的光像太陽光一樣強烈,因為我們充滿一大堆欲望所以感覺不到。像昨日有個人求見請示道:「仁波切,我參加很多法會、聽經,從來沒有感受過法喜充滿。」我告訴他:「不要以為參加法會後心情好一點、自己好像輕鬆一點叫法喜充滿。」
所以隨機教大家,「法」就是幫助我們解脫輪迴的方法,你聽進去了嗎?接受了嗎?你要不要?若你不要,「喜」跟你有什麼關係?假如解釋「喜」,花一個月都講不完。「喜」分很多種,不是我們欲望的歡喜、不是情緒上的感覺、不是滿足某些思想謂之法喜充滿。所謂「法喜充滿」是因為我們學到斷輪迴的方法,而且我們絶對相信這個方法,這個永恆的喜樂才充滿在我們清淨的本性。這種喜不是世間發財、結婚那種歡樂的感覺。
「慧日破諸暗」就是世間八萬四千種煩惱全部透過強烈智慧的光加持,讓所有煩惱的黑暗破除掉。所以皈依時曾說,假如你發心的動機是對的,可以幫助你惡業轉輕乃至消盡,就是從這句話來。上師是用智慧的光加持你、幫助你慢慢恢復清淨的本性。所以為什麼你們生病、出事,我只救一次,就是用智慧的光破你業力的黑暗。但你後面不修、不聽話,我就沒辦法了,為什麼沒辧法?因為你不接受這個太陽光,還東遮西躲不肯被照到。本來智慧的光應該能遍照整個法界,但有許多眾生躲起來不肯被照,所以度不了。不是人躲起來,而是心躲起來,心不接受,用自己的想法擋著。
當我們清楚後,後面就講「能伏災風火」。前面觀世音菩薩所講的這些加起來,就能降伏我們世間種種的災風火。所以每一次颱風來襲前我一定先修2天施身法,因為施身法的本尊就是觀世音菩薩,颱風對人命的損失就減到最低,就靠這幾個。
「普明照世間」,這個「普」不是普遍、普通,而是沒有分別六道眾生善惡,觀世音菩薩一樣照。地獄一樣照,那為何還有地獄眾生?因為地獄眾生業尚未滿前,無法感覺到有菩薩的光,照地獄能讓這些眾生的業提早清淨、提早還清累世果報。
所以很多人跑來懺悔以為之後就沒事,不是啊!而是你懺悔後,諸佛菩薩和上師清淨的光才照到你心中,將你累世所作惡業提早報,報完就沒事。很多人以為學佛後身體好、家庭和樂就是自己修出來,不一定。我一學佛就破產,不是諸佛菩薩整我,我很開心自己能提早還,能提早體會人世間種種苦。你們都不想體會苦,你們就不知苦從何來。就像我告訴你這杯苦茶有多苦,不管我怎麼解釋,你沒喝過不能體會。喝過才知這麼苦,下次就不會再喝了。每個人都不想自己苦,但苦一定會出現。即使你這一生什麼苦都沒有,一生順遂,至少都會經歷死亡的苦,一樣要接受地風水火四大分解的苦,無法避免。
只有佛菩薩清淨的光,沒有分別心照耀這個輪迴世間,我們才得救。不是我們死後唸佛、佛菩薩才來接,而是佛菩薩每一秒都在接,只是我們不肯接受。這一生善惡果報沒還清,想走都不讓你走。正如《地藏經》有說,很多人往生前昏迷彌留,是累世的冤親債主跟他算總帳,讓他死不了、活不好,讓家中的眷屬一直花錢,花到最後眷屬怨恨起來,到最後再幫他造惡業,就下去了。《地藏經》講過很多次。我不敢說自己是超度專家,但是超度很多的人。每個亡者都發生這種事。很多人都希望父母親離病苦,但父母親要有福報才能離病苦。如果你對三寶和上師不恭敬的,如何離病苦呢?來拜一下就有、見一下就有?假如這樣的話,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大慈悲,這世間就不應該有人有病苦。
諸佛菩薩的光沒停止過,就像我常講的,上師的光沒有停止過,為什麼你們沒有感覺到?因為你們將接收的鈕關掉。因為諸佛菩薩和具德上師分分秒秒都在接你們,你們不給接。還以為自己現在多唸一下,身體好了,才決定要不要死;不是你能決定,是業力和福報來決定。佛菩薩也不能幫你決定,除非是像我這種發大願力的,發願如果死亡對我好,讓我死亡;如果死了可以讓我不墮入三惡道,請讓我死。如果是你們會求讓我壽命長、多唸佛、肯定往生淨土,所以怎麼求都求不到。在我還沒有學密法前,沒有人教就會這樣求,但這樣求,反而佛菩薩讓我留下來,因為欠眾生太多了。
「普明照世間」觀世音菩薩沒有選擇時間、地點、對象,光一直在照,只是你沒有接受到,你煩惱的心將光擋住,光沒有照到你的法性,你不能體會。有些人參加大法會,見到我時會哭?因為透過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加持,幫助你們打開原本具備的慈悲本性。突然間慈悲的本性顯露,你會想哭,就像是看見很久不見的親人。不是我可憐你們,2萬人我如何每一個都可憐呢?一位具德的上師能將信眾和弟子慈悲的心打開。但是如果每次都追求這種感覺的話就完蛋,哭魔乘虛而入。不要執著每次看到 仁波切就希望有什麼感覺,只要你記得諸佛菩薩這種清淨的光不斷、沒有停止的照著我們,只要你肯聽話、去做到,時間到,這種光隨時可以接你走,連求都不用求。不要想一定要唸多少遍才能去,絕對相信諸佛菩薩和上師,「普明照世間」就應驗了。
經典:「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
悲體戒雷震很難解釋。其他人可能解釋說慈悲是本體,再加上戒,就好像打雷一樣。就像很多人說我很嚴肅,像打雷一樣在罵你們。不是這樣解釋的。悲體是說菩提心。沒有菩提心,絕對沒有菩薩道。菩提心是先從慈悲來的,慈悲有了,空性慈悲修出來了,菩提心就出現。假如上師沒有傳你菩提心戒,你沒有菩提心戒,就算你受過菩薩戒,你還是學不到菩提心。就像法會一開始我們會唸願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生起後希望它不要減少。菩提心戒才是菩薩戒,假如菩薩沒有守菩提心戒,就沒有能力去幫助眾生。不要以為做善事就是慈悲、修菩提心;不是的,絕對以菩提心為戒。我們剛開始皈依是以五戒為根本戒,當我們要修菩薩道,上師會傳你菩提心戒,當傳了菩提心戒,菩提心戒是一切法的根本。假如以菩提心戒作為一切佛法用的體,才好像雷一樣震開你們那顆不聽話的心。修菩提心戒的上師會罵你、會趕你走、會打你、會板著臉,因為要震開你那被汙垢蓋起來的心。如果沒有菩提心,行這種法門會出事。以前有人看我對弟子這麼兇,越罵弟子越多,就學我,結果一罵,弟子全跑了,只剩下一個。
假如不是以菩提心作為佛法用的體,你就會東施效顰。一定要得到上師傳菩提心戒,開始修菩提心,菩提心分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當世俗菩提心開始作用,成為體,很快很自然會證到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不是兩個東西,都是菩提心。只是一個在你還沒有證到清淨本性之前,我們會用很多方便法門,讓你能知道菩提心,當你能證到清淨本性後、能進入空性後,勝義菩提心自然出現。如果沒有菩提心,沒辦法震開眾生生生世世被惡業包起來的垢,恢復清淨本性,沒辦法接受到清淨光的普照。密法的殊勝不是因為咒語厲害,而是所有修密法的行者一定要接受菩提心戒、要修菩提心,菩提心的力量才可以震開眾生的善惡業,讓眾生清淨本性顯露,顯露的一剎那,接受到清淨光的普照,才能種下未來成佛的種子。
很多人一直講釋迦牟尼佛沒有傳密法。錯了,密法是不公開講、不公開傳的,但在佛經中藏了很多密法,我們很容易將悲體戒雷震這句話解釋錯誤,從字面你很難知道在說什麼。如果你在密乘中有修,就知道這句話涵蓋所有佛菩薩本身的事業和慈悲。能夠在事業和慈悲得成就,這句話才能做到。否則的話,慈悲作為體在用,常會搞錯。
「慈意妙大雲。」不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光,是反過來另一個說法。慈是指觀世音菩薩利益眾生的心、意念。在菩薩發願要成佛、修菩薩道時,這個意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每幫助一個眾生,慈的意就一直不斷在增長。我們在皈依時有講過,當你皈依後,殊勝的心一直在增長,因為你在培養這個慈。
為什麼是菩薩?因為菩薩還有度眾生的一絲煩惱。你們是賺錢的煩惱。菩薩唯一的煩惱是度眾生。這個意不斷在增長,只要眾生未盡,這個慈的意不會減少。一切大菩薩的菩提心不會退轉,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的心、成佛的心也不會退轉。這個意不斷的成長,就變成好像很多雲在空中,其實不是雲,而是一種能量。
之前在開示《地藏經》時有說過雲。當某個能量出現之前會呈現好像雲一樣的形狀,肉眼看不到,儀器可以看到。以前沒有科學名詞去解釋這句話,以為是天空的雲。其實不是你肉眼看到的雲,而是一種慈的能量很奧妙遍布在整個虛空,只要虛空的眾生如法、如願去祈求觀世音菩薩,就能得到菩薩意的加持。
我們常講身口意,就是諸佛菩薩是從身口意給我們幫助,我們也是從身口意得到菩薩的加持。從前面講到現在就是身口意的加持,得不到菩薩身口意的加持,你不可能解脫生死。如果你今天的意想別的,皈依只是為了發財,那「慈意妙大雲」這句話就和你無關。慈是將自己好的換取眾生不好的回來,你要好的,就不是慈了。
得到「慈意妙大雲」加持的好處在於你的煩惱就減少。人煩惱減少,看事情就清楚。為什麼 直貢澈贊法王曾說過多次我的心很細?不是小心、細心,而是我的煩惱減少。煩惱減少才能接受到諸佛菩薩和一切上師慈的意的加持,才能行一切佛法事業。假如不是這樣子,就沒辦法。
仁波切問出家弟子是否很深奧?弟子點頭。仁波切開示︰有一點深,沒辦法,不講不行,這句話真的很難講。以前你們都怎麼講的?出家弟子答︰沒有解釋只是唸過去。
從真觀清淨觀到慈意妙大雲為止,都是觀世音菩薩給我們身口意的加持。假如今天我們要接受諸佛菩薩和上師給我們身口意的加持,不是光靠嘴巴講,而是要聽,聽我們學佛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世間的事情,不用來學佛。如果不是為了世間事而是為了出世的事,不會影響到我們世間的事。已經有一個榜樣給你們,我照做生意,但做生意的方式和別人不一樣,用最好的,不騙人不賺錢的照樣做,這就是佛法。
今年(2017年)「阿彌陀佛無遮大超度法會」有2萬人參加,我沒有公開跟大家說我的佛寺缺錢。因為那天不是募款法會,是超度法會,既然是超度法會,就清淨。照道理我可以講,再可憐的滴兩滴眼淚,那是不對的。你跟眾生說那一天是超度法會,和超度法會無關的事全部不可以做,連發個名片都不行,但可以報告興建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寶吉祥佛寺的狀況,不能向眾生募款。事後很多人跟我說,為什麼不講?當然不能講,因為那天是用菩提心幫助眾生,蓋佛寺是另一件事。很多人說蓋佛寺重要,但沒有比超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更重要。佛寺的因緣足,自然蓋出來;不足,就再說,一切隨眾生的緣。因為學菩提心、修菩提心、行菩提道才能做到這樣。不要多,當天如果有3000人聽進去,一人1萬,當天佛寺就有3000萬。「各位功德無量,代表眾生感謝。」這種話我也會講,但不能講。所以今天如法舉辦法會,眾生得度,自然眾生歡喜。眾生歡喜,還怕這件事做不到嗎?我不需要人來幫,人能幫的有限;諸佛菩薩、天龍護法和一切有情眾生來幫的才是厲害,蓋佛寺也不是為了我自己。
今天就開示到這裡,要清楚如何得到身口意的加持,最少你的身口意要接受,如果你還是為了你的欲望來學佛是不可能。古人有說,學佛人要帶三分呆比較容易,就是傻傻的聽話,但是要碰到具德的上師;如果不是碰到具德的上師,太呆也不行。
《普門品》原本是可以很快講完,但講到這幾句話,不講也不行。如果用佛經的名相來解釋這幾句話,講5年也講不完。我是用《寶積經》看過的佛經、直貢澈贊法王所傳的口訣和自己的修行經驗來開示這幾句話。簡單講,就是諸佛菩薩,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身口意一直不斷、沒停止過加持我們,只是我們不接受。不要再說觀世音菩薩不靈,可是靈得很,只是我們一直沒有接受。
仁欽多吉仁波切帶領弟子修持阿奇護法與迴向儀軌。法會圓滿,弟子們感恩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修法與慈悲開示,起立恭送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下法座。
更新日期:2017 年 11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