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5年08月10日
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二〉。
仁波切升法座後,指示出家眾帶領與會大眾念誦皈依發心、七支供養、《隨念三寶經》、《佛子行三十七頌》、《八聖吉祥祈禱文》。仁波切持誦六字大明咒,慈悲法音深遠宏亮,持咒聲與本尊相應,如天鼓自然鳴響,振動虛空,遍滿十方,尊身及壇城發出金色光芒,現場妙香馥郁。在 仁波切慈悲功德的攝受下,眾等遍身發熱,煩惱止息,得以專心領受 仁波切殊勝無比的佛法教導。
接著,仁波切賜予珍貴的佛法開示:
這個禮拜繼續開解〈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二〉。
經典:「復次舍利子。諸佛世尊說彼往昔任持之行。由今善根聽聞聲故。」
釋迦牟尼佛再跟他的弟子舍利子說:一切佛、世尊說彼往昔,就是一切諸佛菩薩說他過去的任持之行。任持之行這句話簡單解釋就是指諸佛菩薩還沒成佛之前的修行過程中,所承擔的一切佛法的責任。就是修行、證佛果,利益眾生,把持一切戒律的行為。今天產生的善根聽聞聲故,就是產生這個善根,才有天耳通出現。
經典:「於時非時分中獲彼所說。」
於時非時分中這句話是講《中觀論》。中觀就是不偏有,不偏沒有,也不能偏中。我曾經請教 法王要不要學《中觀論》,因為在顯教八大宗裡有一個是中觀,法王說:不用,學大手印就可以了。所以我從大手印裡面能夠了解何為空性。
中觀最重要是講空,但假如我們偏執空,不對;偏執有,也不對;偏執完全沒有,也是不對。《金剛經》就是講這個事情,是能體會的,但不能夠用語言解釋清楚,人類的語言是不能解釋這個境界。佛為了讓眾生了解這個境界,為了方便述說,才用文字來告訴你們:這個是中觀。
於時非時分中。就讓我們體會一切事情的緣起緣滅,非有,非空,非我們在中間,而是在因緣具備之下,事情就發生了;發生之後,當因緣具備,事情又消失了。當我們執著有,希望事情一直存在,痛苦就起來。當事情消失之後,一直希望這個消失的能力永遠存在,痛苦也會起來。當以為自己現在不執著有,也不執著沒有,痛苦也跟著起來,因為有分別心。所以佛法裡面最難讓人類體會的就是這個方法。
修行所謂智慧,不是比較聰明、能夠宣說佛法、做事比人家能幹,這都是世智辯聰,不是智慧。智慧是中觀,再高一層就是空性,所以金剛乘裡面全部都是講空性,是讓我們體會到空性的作用,所以修菩薩道要經過五個階段。
第一個是資糧道,就是要累積足夠的福報跟智慧,才能到加行道。你們現在參加法會、做任何供養、持咒、禮佛等等一切跟佛法有關的事,都是在累積福跟智慧的資糧。假如福慧的資糧不足,連祈求上師、祈求佛菩薩都會求錯,都會講錯,都會做錯!因為都是用你的心、你的想法來求,當用你的想法來求,百分之一百就是你的貪念。
再回頭講一下那個弟子,我不講她名字,生病4年了從不來懺悔,直到醫生宣布她不行了才來懺悔。她說懺悔這一生的殺業,讓冤親債主好。她講這個就是以為只要冤親債主離開她,她就會好、就會舒服,就能夠去比較好的地方。這種懺悔是沒用的,為什麼她不懺悔這4年不相信佛法,不用心去學習、修行佛法?反而希望用交換的方式。她頭一次來供養,我說:妳慳貪,不捨得供養。講完了,昨天又來,供養多一點。我說:我不收,因為妳用擠牙膏的方式來供養。聽懂意思嗎?不罵,她少給一點;罵一下,多給一點;再罵,就再多給一點,她就看上師會怎麼做。我就不收!我很厲害的,妳用擠牙膏的方式,我也用擠牙膏的方式給妳,這個就是因果。
不是說他們很有錢,最少他們有錢,那為什麼自己快要走了,快要離開這個世間,還用擠牙膏的方式來供養?所以供養的福報就不起來。換作別的地方就收了。「喔!懺悔,慈悲。法師幫你,好了,收了,代表佛菩薩收了。」佛菩薩哪裡用錢?假如沒錢,沒關係,用心供養也可以。仁波切以前也是沒錢,我窮到沒錢吃飯,一樣供養佛菩薩、供養上師,我情願一天不吃飯也要供養。雖然供養出去的錢很少,但是我一天沒吃飯,你們說這個錢大不大?很大。所以我們要累積福跟慧,真的要聽上師教的方法,否則累積不起來。
有人會說自己做了、拜了、唸了,還修護法,為什麼福慧還是沒有?我這兩次法會又開始帶你們唸《佛子行三十七頌》,有幾個做到三十七頌裡面一頌、二頌、三頌?沒做到,哪有修福、修慧呢?被罵了,才又來懺悔。一直告誡你們:三十七頌是你的護身符,每一天睡覺之前,一定要檢討自己今天所做、所講、所說的,有沒有違背這三十七頌?假如覺得這三十七頌很難做到,我奉勸你們不要學佛了。因為三十七頌講得很清楚:這才是佛弟子的行為。既然行為不像佛弟子,學什麼佛呢?不是很矛盾嗎?還拿世間的做事方式來這邊學佛,會很矛盾、很痛苦。假如我們不用這三十七頌作為我們學佛的一個做法方向,就永遠得不到進這個門的方法。不要道聽塗說,聽人家講這講那。
我常講只要是我的皈依弟子,你走了一定幫你,讓你不墮入三惡道。最近又開始給你們抓到我的語病,有七、八十歲來求皈依,以前沒有來,現在我一直強調這件事就來了。假如跪下來求皈依的時候講得很白,我會接受,但卻還跟我講漂亮的話,說他要修行。都79歲了,修什麼?不是騙我嗎?我不是現在才修,我30歲開始修到現在。像昨天來一個,我說:你已經皈依過很多法師了,講一下哪幾個。他沒開口,我一針見血告訴他不要蒐集皈依師好嗎?前面沒答應不讓你墮入三惡道,就不來,這個有答應,就要來皈依我。假如他很老實說:「我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離開三惡道,求 仁波切收我皈依。」可能我會收,但是不要又用我今天講的話來求,因為是我講的話,所以我也不給騙。別人會覺得:「他很老了,為什麼你不同情他、可憐他?」因為他的初發心錯了,思想錯了,不是為了真的要聽聞佛法、學習佛法、解脫生死、求生淨土來的,只是怕死,怕死的時候沒人幫。也可以,就大供養啊!也不捨得,叫我怎麼處理?
是不是寶吉祥專挑年輕人?沒有啊!我左邊一大堆老的,你看,一大堆白髮蒼蒼的老翁坐在那邊。有趕他們走嗎?沒有。我也很清楚他們沒修,像右邊一堆白髮蒼蒼、走路都走不好的女弟子,我有叫她們走嗎?沒有。因為她們皈依很久了,最少有供養過我,仁波切憐憫她們,好吧!留下來!那些抓到我這句話來求皈依的,上禮拜才講得很清楚,你們講什麼話,我都會知道你們心裡面想什麼。有沒有?(大眾答:有。)沒人信。
上個禮拜天也發生一件事,我不敢說難過,只是說可惜。有個小孩子從小皈依我,不能喝牛奶,一直拉肚子,我就跟她媽媽說給她喝豆漿。上個禮拜天我看到孩子的牙齒往前長,一定要去做矯正,我跟她母親講:妳帶她出來,我幫她安排一下。她馬上告訴我孩子很怕痛,她同學有個醫生,在她家附近,矯正牙齒不會痛。你們有沒有聽過矯正牙齒一點痛都沒有,聽過沒?(大眾答:沒有。)要騙我就用先進點的騙法,她一講,我就知道她不想來。因為禮拜六帶來一次很遠,少了一次機會聚會。我說好了,那就不要來。這個禮拜就沒來了。而且每個月我都幫助這個小女孩,給她教育費。做上師的看到這種事情,假如我沒有修到空性,就不想度眾了!度來幹嘛?做母親的因為懶、嫌麻煩,不想來臺北,講一大堆話來騙我。
上禮拜天我才講得清清楚楚:你們不要騙我。你們跪在我面前,一開口,我就知道你想什麼,沒人信!當我拆穿她的西洋鏡,她還說好,她要沉澱一下。我才要沉澱!(大眾笑)我真的要沉澱過濾一下,為什麼收到這種弟子?所以假如一個幫助眾生的上師,沒有修到空性,碰到這種事,就會放棄。不是放棄這個人,是放棄繼續弘法,因為人性很可惡。但是修到空性就知道一切都是緣起,所以就算了。所謂算了,是想這個是她的因緣。也不是找個理由說是她的因緣,為什麼早不說、晚不說不來?因為她已經越陷越深拔不出來,剛好有這個因緣,就時間到了。
假如在修福慧、資糧道的時候不用心修,後面全部修不出來。很多人覺得修福、修慧,供養一點就有福。沒有!以為唸唸經就開智慧。不會!一定要用心,用很多的時間去做才做得到。這個做完之後,才到加行道。很多人來求不共四加行,以為是加行道,沒有!不共四加行還在資糧道裡面,累積你的福慧,才能修加行道。什麼是加行道?給你灌頂、口傳觀想。
像昨天有一個以前傳過金剛薩埵,我問他怎麼觀想,講一大堆我沒聽過的故事。我就跟他講:你不是學密的料。因為學密的人心很細膩,上師一講,他就記得,尤其在密法方面。佛經不一定記得,但是在咒語、觀想上記得很清楚。為什麼他會這樣?福慧資糧不夠。以為學了不共四加行可以消除業障,消除這個、消除那個。不會!福慧不夠,自然消除不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後面才會如剛剛所講的於時非時分中,我講《中觀論》的理論,你們才能體會一點點意思。否則的話,聽是聽了,聽完還是聽了,有聽沒聞。
所以學佛重點出在哪裡?就是自己有沒有根據佛所講的方法調整自己的心態,尤其《佛子行三十七頌》十分重要。不依靠《佛子行三十七頌》過生活,遲早會走錯路,就算離開我這裡去別的道場,還是會錯。因為沒有用《佛子行三十七頌》來檢視自己,很多人慢慢就會鬆懈,覺得學佛只是做這個事情就夠了,三十七頌裡面講的自己沒辦法做得到。但做不到就不是佛子了。
上禮拜講過,假如要賜予阿奇灌頂,我會挑人。為什麼?你不是直貢噶舉的弟子,只是寶吉祥的弟子。為什麼不是直貢噶舉的弟子呢?我們直貢噶舉教派一向戒律很嚴格、修行很嚴格,現在可能有些仁波切比較鬆一點,但我沒改過。法王也親口講過,他說我這個弟子的教法是古代最嚴謹的教法。所以我絕對是轉世,不然怎麼知道古代的教法?對不對?只是我懶得去找前世是誰,找到又怎樣?搞不好找到之後,所有過去世跟我一起的人全部跑來了。我才不要上這個當。
獲彼所說。才知道他所講的事。是什麼意思?善根足夠了,才能發動天耳通。天耳通發動之後,還要了解中觀,才能很清楚聽到他們講什麼。假如沒有中觀,只有執著希望聽到什麼聲音,永遠不知道對方想說什麼。
經典:「若眾會時。或說法時及非時說。而別解行。聽已能說。」
這段沒修行過絕對講不出來,怎麼翻經都講不出來。假如在眾會時,就是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包括法會、所有一切活動。或說法時就是上師在講法的時候。及非時說。非時說不是不對的時間去說,意思是現在不是說法的時候,比如我現在沒有升座說法,那是不是非時說?其實一個真正修行修菩薩道的人,除了升座說法之外,每一天都不斷在說法,佛經有講出廣長舌相。就是說佛不斷在宣說佛法,根據眾生的因緣、跟這尊佛的緣分,有些聽得到,有些聽不到。佛宣說佛法的意思是他的願力、慈悲、教化眾生等等,他一直不斷在講,所以沒有固定什麼時間說法。
換句話講,突然間有一個上師出現說法,也是佛在說法,他是以佛的化身升座說法。非時說不是不對的時間說,而是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也可以聽到眾生所說的話。佛在入定的時候,可以聽到眾生所說的話。你們認為定的時候就應該不動、什麼都聽不到,這種定是錯的。
我以前在修禪的時候,曾經有過突然間聽不到任何聲音,也感覺不到任何動作與時間的移動,只感覺到自己有呼吸,其他什麼都不知道了。進入這種定很危險,不出來的話,心就鎖在身體裡面,還會呼吸,但死不了,變成活死人。我曾經有兩次這種經驗,完全聽不到任何聲音,周邊聲音很響,我完全聽不到。有一次是阿奇護法將我叫醒,另外一次是觀世音菩薩。從此以後我自己在修禪的時候,就分出什麼叫禪定,什麼叫掉舉,什麼叫昏沉,也分出佛法禪定跟外道禪定的差別。假如我沒有經過這種過程,我不知道怎麼去分別。
假如沒有上師帶著禪定,是很危險的。我那時候還是修顯教,那次假如我入定之後,心已經定了,沒聽到聲音,完全不動,是很危險的,假如沒有阿奇護法將我叫醒,觀音菩薩不將我叫醒,今天我就不在了。所以這句話非時說不是你去決定時間,我們是應眾生需要的時間而說法,因為在虛空裡面是沒有時間的,眾生心在動才產生時間。譬如宇宙裡面每個星球轉動的時間不一樣,是一種因緣、力量讓它轉動,所以這個時間在地球是對的,在別的地方是不對?這個講不清楚。好像地球的時間跟天界的時間也不一樣,成語有南柯一夢,感覺只是睡了一個晚上,但醒來時東西都壞了,就是因為他去的地方的時間跟地球上面不一樣。非時的意思不是說沒時間,而是時間不是想聽的人自己決定,也不是被動,緣起就會聽到,緣不起就不會聽到。
而別解行。聽已能說。而他另外聽到聲音的方法,不是透過耳朵去聽,是透過心去聽到的。聽到之後,他能解釋、能行動,而且能說出來。就像剛剛說的,入定的時候聽到阿奇叫醒我,就是這句話。平常不會聽到阿奇講話,阿奇也不會跟你說什麼,但假如在某個境界某個定的時候,你沒有分別心,在沒有分別心之下,可能會聽到。像我們修金剛乘,有的時候會修到本尊開口跟你講話,別人聽不到。不是幻覺,也不是中邪、發瘋,是修行到某一個心,你的意識停頓了,就會聽到他講話。但是我們的意識是停不下來的,因為我們要呼吸,要看東西,耳朵要聽東西,要觸感等等,所以我們的意識停不下來。但是透過金剛乘,我們能夠控制呼吸,到某一個點,意識會停,意識停了,就會聽到本尊講話,這不是一種邪見邪說。根據佛經裡面所講的,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經典:「又說法時。或眾會時。或一苾芻。為彼說法如實記別。」
當你在宣說佛法時,或者在眾會的時候,只要一個比丘為彼說法。為眾生說法。如實記別。就很實在的記得而分別。這句話指的是任何上師、比丘說法,諸佛菩薩都在聽,不要以為可以胡說八道。所以假如沒有修到加行道、見道,不要輕易開口說法。
為什麼仁波切常常勸你們不要說:「我都是這樣,你也可以跟我。」你錯了,不可以這樣,你是你,他是他。你的業力跟他的業力、你的緣跟他的緣不一樣。除非證到空性,能夠體會到前面佛經所講:知道眾生的心,眾生的善、惡,根據他的根器跟他講某一些佛法,否則的話你就會講錯。講錯的因果很重。一個法師講關於因果的事情,講錯一個字就得500世狐狸身。佛法不能隨便亂講,不能隨便開口講,假如你沒有證到果位,隨便開口講,不是在空性智慧裡面講,就會講錯。
經典:「於他損害而不為說。」
這句話很重要。你以為是對的,可能對他是損害,不能講,不要像很多人會雞婆說自己怎麼樣怎麼樣。如果人家想學佛,就帶他去佛寺參拜,等他因緣起了,他就會開口說想見你們的 仁波切。那來吧!來了結論是什麼?挨罵(大眾笑)。我絕對不會說善男子、善女人。沒修十善法,還是善男子善女人?絕對挨罵。於他損害而不為說。有的時候自己損害,自己都不知道。比如愛批評佛像的造型、上師某個修法,像我們修金剛乘裡面有一戒就講得很清楚,教你不能批評,批評就下五無間地獄。簡單講自己不懂就好了,不要批評人家。各有各的因緣,就算這一生他是個邪師,也是他的福報、因緣。就說看不懂、聽不懂就好了。
我講一個現實的生活故事給你們聽,以前我到邊界看翡翠的毛料,不會說人家東西很貴、是假的,不會這樣講,因為這樣講,就準備走不出這個門了。我們只會講:看不懂、看不懂,我外行,對不起!對不起!人家也知道你很客氣,就不會為難你。當你們去批評別人修行的時候,人家就會跟你對抗,因為人家覺得他很好呀!所以人家說的時候,你只要喔喔……就好了,也不需要抬我出來對抗。
很多人都有自我膨脹,自我崇高的心。人家批評我,你就說:「對不起,你批評我上師,我先離開。」不就好了嗎?如果人家跟你說以後不要見面,那好,說再見,趁這個機會分手了嘛!我很多女弟子的男朋友絕對有批評上師:「哎呀!這麼迷信,什麼也不能做……」這算不算批評?算啊!逮到這個機會還不分手?(大眾笑)蠢!被情迷了你的心,所以我一直分析情字怎麼寫,一個心旁邊是一個青字,青是黑的意思,你的心都變黑了,談什麼情?你這一世命中有老公,他很容易就出現,沒老公先拍拖試試看,試到後面呢?問題都在自己身上。
我不是反對婚姻,也不是反對談愛情,但是既然皈依佛門,應該以佛法的觀念過生活,假如命中非要結婚不可就結吧!命中沒有男人就沒了吧!不要幫自己製造麻煩,已經很多麻煩才想學佛,你還增加自己的麻煩?以為一直求阿奇護法讓男人聽妳的話、順利結婚,之後帶他來皈依仁波切,讓他不要阻礙妳學佛。我保證阿奇絕對不會幫助妳,妳知道為什麼?因為阿奇出生後,本來父母幫她安排婚姻,她說自己去找,結果她找到一個生出 吉天頌恭的家庭,你們有這個本事嗎?沒有這個本事,為什麼不問一下父母親、仁波切才進行呢?你們是先進行了才回頭哭,關我什麼事?快樂時沒有我的份,痛苦回頭來找我、找父母親,這樣對嗎?快樂完有事才回來向母親哭訴,做媽的不是倒大楣嗎?
學佛要學到智慧。不是比別人聰明,而是用智慧看事情。既然知道一切因緣都是生滅法,命中真的非結婚不可就結了,結完後可能你還他、可能他還你,大家不知道,就平靜過完這一生就好了,不要嘗試計劃婚姻生活,我計劃很多次都失敗(大眾笑),最後還是計劃學佛,我學佛之後沒失敗,一直不斷進步。當然你們不要學我,我付出很慘痛的代價,這種代價你們沒有一個人敢付出,你們也不會付出,既然不會,自己就謹慎一點,不要悶著頭做了再說,後面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學佛、修行,不要以為佛經講的,自己沒辦法做到,那學什麼、修什麼?佛經所講的,一定有人做到,否則佛不會講出來,只是你們不肯去做。既然你說這一生不可能做到,佛經也講得很清楚,比如地藏菩薩修了很多世才成大菩薩,沒有說一世結束馬上就是大菩薩,但地藏菩薩一直不斷去做。你們這一生一直不斷不做,怎麼辦呢?
我再提醒大家:雖然我答應只要我的皈依弟子,這一生沒有離開我的,我一定不讓你們墮入三惡道,但我絕對沒有答應你們下一世一定會好,因為這一生你們沒修。我只答應:因為你們皈依我,這一生不讓你們墮入三惡道。但你們這一生沒有好好修、沒有好好累積自己福慧,下一世一樣沒有福、沒有慧。不要以為等自己死了才修、才供養,已經來不及了。
碰到仁波切這種個性,我是隨時不收供養的,你供養的心不對,我真的不收。所以大家要好好反省自己,究竟為什麼要學佛?假如為了人世間這種保佑,我勸你不如不要來,現在很多道場都說保佑你、幫你修法,你拿多少錢就幫你做根柱子,這根柱子會保佑你。那我們道場有八根柱子,這些柱子你們都給過錢了,每天抱著它就好了。這都是騙人嘛!我不相信一根柱子可以保佑你,假如有這個法,法王早就告訴我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民間信仰。假如花個幾萬元放一根柱子在佛菩薩面前,就可以保佑這一生平安,那奉勸大家都不用修了。這跟其他宗教一樣,就不用學佛了。
學佛是努力改自己,不要給自己任何理由不改,不要覺得很困難,現在不能做。你們跟別的法師講得通,跟我講不通,因為我曾窮到沒錢吃飯、沒錢繳房租都能做,為什麼我可以做到?你們不能?我已經做個範例給你們看了。你們不要學我真的窮到沒錢吃飯,你們現在沒有一個人有能力窮到沒錢吃飯,因為你們沒有到這個惡業,我有!我怎麼轉過來?佛所講的我一直不斷在做,沒停止,不給自己任何理由妥協,但你們給自己很多理由。現在有不如意的事發生,絕對是你沒有用心去改、不用心去修,時間到了業報呈現在你面前,跟佛菩薩、上師無關,上師一視同仁在教你們佛法。我這邊也沒有錢捐得多讓你坐前面,前面這排都沒有捐錢,他們都沒什麼錢,每次都霸在前面坐,為什麼都是你們?什麼理由?好好開個會好好檢討一下。你們要清楚,佛所講的事一定可以做到。
經典:「又不如實記別。擇彼相應義理。」
要如實記得分開種類來傳佛法。比如現在我們分開密殿和顯教,不是我有分別心,是你們的福報、因緣、你們的心。又不如實這句話是你要實實在在的面對你的信眾,像那個擠牙膏似供養我的,我也可以收,讓她覺得仁波切收她的供養很開心,結果一整包供養我只收她1千塊。假如我收她一整包供養,她覺得自己擠牙膏擠對了,她就會再擠給我。這一生我警告她不能這樣擠牙膏,下一世她就不會再擠牙膏,因為知道自己錯了。假如我收下說好,再駡一下她又擠一點給我,那多好啊!但是我封掉這個門,仁波切不是為了你的錢而教你、不是為了你的錢而給你東西,再拿些什麼回來。我一直看你的心,你的心沒有轉,我不拿你供養,不是我拿不起,而是收了讓你起貪念,認為錢可以改變仁波切。改不了我的,我跟你們講過很多遍,人家要供養2千萬現金,我是怎麼退回去的。曾經有人要給我精華路段300坪的兩層樓房子,只要容許他吃肉,但仁波切不要。現在一坪200萬的話就是12億,你們全部的人加起來都沒值這個錢,但仁波切就不要。我也可以先拿了再說,之後再慢慢教他要吃素,不吃素會倒大楣,這一招絕對行,但是我切斷。你說仁波切不慈悲嗎?不給人家機會。不是我不慈悲,而是他的心態不對,賄賂我、買通我,那他的冤親債主找誰?第一個找我,第二個找他。護法會護持我嗎?不會。為什麼不護持我?因為看到錢,眼睛開了。所以你們跟仁波切玩,玩不過我。我不是和錢有仇,我很需要錢,但是仁波切取錢,取之有道,不隨便。
這句話很清楚的講,說法的人不要為了任何事情妥協,一定要堅持佛法,一定要教正式的佛法。我曾經跟大家講過一個故事,法王60歲大壽的時候,我帶500個弟子到印度的強久林,恭賀 法王生日。看表演的時候,法王和 噶千仁波切坐在前排,我坐在他們的後面。法王和 噶千仁波切兩個西藏人講國語。噶千仁波切的國語講不通的,他講國語只有他懂,我聽不懂。法王指著我,跟他講我這個弟子會打人,噶千仁波切說這樣不慈悲,法王說這樣才是最慈悲,他應該打、應該罵。噶千仁波切說對,這個是以前的教法。(參見珍貴影音:直貢澈贊法王贊同嚴格教法)兩個老人家在演戲給我看,意思是告訴我繼續打、繼續罵。現在聽到了吧!從 法王60歲到現在80歲了,罵了20年,厲害吧!法王授權批准 (Authorized),我是正式可以打人罵人的仁波切。
你們為什麼這樣子呢?就是這兩句話。像那個用擠牙膏的方式來供養的,我如果收了,大家就happy happy, 她happy ,我也happy,但是我不能這樣做,因為她還在錯。假如她真的身無分文,我不會這樣子教她,但她有錢,第一次不來,第二次才擠一下,第三次有事,擠多一點,這樣我的責任是不是越來越大了,到時候她會謗佛謗上師。她會覺得不是給很多了嗎?為什麼買不到了?她要的都不做給她看。上師可以鼓勵她加強這個貪念嗎?所以即使我損失很多錢,也不做。
有個出家弟子為什麼罵來罵去都不肯走?因為他在我身邊,看到我每個禮拜都退一大堆錢。昨天退了多少呢?(出家弟子回答︰昨天退了150萬左右),我退的錢雖然無法再蓋一間佛寺,但最少可以再開幾個道場,可以買幾層樓了,白花花的銀子放在前面,但是我就不肯。
反過來那一些不捨得供養給我的,我也罵。昨天有幾個來求法,求18次我都不傳,昨天又來了,還是薄薄的一片。我跟他算帳說,18次,每一次當你給我500元,18次就是9500元,昨天還是沒有9500元,那錢到哪裡去呢?表示你不想供養求法。我說我不相信你們戶頭裡面連幾百塊、幾千塊、幾萬塊的存款都沒有,你們留著,覺得那是救命錢,丟給仁波切是施捨,你們想仁波切非要傳法,傳法之後,就修得更加好。再講一遍,讓你們清清楚楚知道,不共四加行只是累積你們的福和慧,不是將你們改好,每個人都以為學了不共四加行,做完大禮拜、做完什麼之後就很厲害了、很成功了。這個不在加行道裡面,因為你驕傲,以為學到法了。
寶吉祥道場弘法的方式和別的道場不一樣,法王寫給我的長壽祈請文都寫得很清楚。所謂的舞蹈威力瑞,我在跳舞跟你們玩,我是嘻笑怒罵在傳佛法。最近看電視,有個出現很多次的廣告,打廣告做法會,這樣不太對。我心想,這個錢不如拿來幫幫眾生。
經典:「擇彼相應義理。善巧方便攝受於他。」
相應不是他和你相應,也不是你和他相應,而是你用出來的佛法能不能將他的心糾正回來,讓他能轉回來,能聽進去,而且這個義是佛法的內涵道理,怎麼用智慧讓他能接受聽進去。假如不能接受聽進去的話,怎麼講都沒有用。
善巧方便攝受於他。就是用善巧的方便攝受他。善巧的方便有種種的方式,罵的、打的、哄的,什麼方式都用,只要他肯學佛,能夠改過來。正如釋迦牟尼佛阻止他弟弟回家,也用了很多方法,比如帶他到天界,讓他看到這一生結束後,怎麼享受;享受之後,會墮入什麼地獄受什麼苦,這個就是善巧方便。比如他的弟弟想摸黑跑回去,釋迦牟尼佛就擋著他的路,也是善巧方便。佛法就是這樣子,而不是你們所想像,整天笑咪咪跟你們講:「菩薩,有發心喔!越修越好喔!」這些都是不應該的。
經典︰「以自心清淨潔白而為彼說。」
這句話很重要,說法的人自己的心要清淨潔白,沒有汙染。比如用擠牙膏的方式來供養的,我不收。以前供養我2千萬的我也不收,因為我的心清淨潔白不汙染,我不會為了什麼事情而妥協去做任何事情。就算給我兩層300坪的房子,我也不妥協。你不吃素就不要來,連見面都不見。
假如這個上師本身沒有修到自心清淨潔白,說法就會傷害到眾生。傷害不是害他現在,而是害他未來修行產生很多阻礙。意思是一個上師做任何事情,都不會為了自己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他是為了眾生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沒有想到自己的立場。假如今天我不跟著佛法所講的方法弘法的話,我現在真的很舒服了,整棟17樓我都可以買下來,全部都是我的。
仁波切以前沒有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就一直這樣做,幾十年都沒有改過。包括有些人沒有供養,但我還是幫他們。今天寶吉祥佛寺能夠蓋出來,去參拜的人都起歡喜心,從哪裡來?是上師的修行力,以清淨的佛法作為根本,以戒律作為基礎,才讓那一些來參拜的人起歡喜。你們帶過這麼多朋友去,沒人講過負面的,對不對?(大眾回答︰是)。
我的佛寺並不是很富麗堂皇,只是大殿看起來比較莊重,其他地方都沒有富麗堂皇,都是最簡樸的裝修。像我住的房子是很簡單的裝修,買家具都是最便宜的。為什麼人家來了會起歡喜心?因為佛法是清淨潔白的,讓他齷齪的心突然間清淨潔白,所以他起歡喜心。起了歡喜心,他自然會再來。你們整天不帶親朋好友來佛寺參拜,不給他們來,說很遠、很麻煩,說自己有很多事,對方也有很多事,這都是你們的事。
現在在臺灣弘揚佛法不容易。像在西藏通常沒有大法會,只有在某些年的紀念日,像蛇年、豬年、狗年等紀念日才舉辦。大法會是舉辦3天、7天、12天、甚至一個月的法會,但是在臺灣做不到,我如果現在叫你們3天不上班,最少有一半的人不能過來,因為大家要去賺錢。
經典︰「若於色相等聲決定聽聞而生歡喜。」
眾生聽法,對於說法者的色,就是他的外貌,會起歡喜心。最近我聽人家講,20年前這個仁波切很帥,我喜歡他的法會,這個就是色,外相吸引他來參加法會。所以在《普門品》講得很清楚,你希望生男生女,你要女生相貌端莊,男生呢?(出家弟子回答:男生英俊。)哪有寫英俊?古代沒有英俊這兩個字。(出家弟子回答︰報告 仁波切,大丈夫相。)大丈夫相就是帥。所以佛經裡面有講,若於色相等聲決定聽聞而生歡喜。說法人的聲音絕對不可能很沙啞、很尖銳,聽起來絕對是你比較能聽的。這個聲音怎麼來的呢?就是過去世有唸佛經、持咒、讚嘆諸佛菩薩和上師,下一世聲音就會比較好。假如過去世喜歡罵人,詛咒別人、批評佛菩薩和上師,這一世的聲音絕對不好。
一個出來弘法的人,外相幾乎可以知道他過去世修什麼,不是長得像潘安的樣子,而是讓你看起來舒服,這樣才能靜下來聽他說法,假如不是的話你就想走了。假如他的聲音好像烏鴉、豺狼,你也不想聽。
今天佛所講的佛法已經涵蓋很多因果論在裡面。很多人想出來做上師、做法師的,先照照鏡子,再問很多人自己長得怎麼樣,如果沒有怎麼樣,那你就不要怎麼樣。這是佛經講的,若於色相等聲決定。佛經講佛一出來,許多人看到就起恭敬心,跪下來拜,因為他具備一切殊勝的相,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
釋迦牟尼佛有一個弟子是出家人,有個女人看到他,愛得不得了,一定要跟他結婚,也是這樣來的,因為他的修行讓他的相變好了。所以你們的相還是這樣子黑漆嘛嘛的,有一大堆皺紋的,你絕對沒有修行。仁波切活到78歲,臉上有一點小皺紋,但是沒有大的皺紋,你也沒有看到我愁眉苦臉的樣子。這是怎麼來的呢?一是從修行來的,另外是從福報來的。因為人喜歡看,我們不可能擺一個很醜的東西給他們看。你們一定會反駁,不是有很多忿怒尊看起來很可怕的樣子。那是對付虛空中很多魔、很多惡道的眾生,讓他們不要來干擾人類學習佛法,所以樣子比他們更恐怖,現忿怒相,不是對付你們。我有過這個經驗,我在日本的時候有現過忿怒相,讓他們一個最出名神社裡面的神跑掉,我頭一轉過去祂就跑了。
今天佛經所講的事情,可以跟我們的生活做應對的。聽聞而生歡喜。你們很多親朋好友參加我的大法會,都說仁波切很帥,很歡喜。現在有去佛寺法會的都說仁波切很帥,會再來。我沒有化妝,沒有畫眉毛,也沒有擦口紅,就是原始的樣貌給你們看,這個都是修行的樣貌,而不是我的樣貌。所以大家要清楚,只要肯修行,有一天妳的老公一定會說妳變漂亮。假如妳老公還是覺得妳越來越老、越來越醜,表示妳沒有修。我78歲了,你們那一些七十、六十幾歲的老頭子,大家來比一下。我準備讓大家站在我的旁邊照個相,來比一下。(大眾笑)看得出來有修還是沒有修。
今天佛經證明我有修,他們沒有修,站在我的旁邊一對照就知道了。佛經有講,一個乞丐站在有錢人的身邊,你一看就知道哪個是乞丐。一個有錢人站在大官的身邊,你一看就知道哪個是大官。大官站在王爺的身邊,就知道哪個是貴族。一個貴族站在皇帝的身邊,你一看就知道這個是貴族、那一個是皇帝,因為相不一樣。意思是一個出來弘法修行的人,他的相絕對不會讓你不起歡喜心,當然也有例外,也有人喜歡醜人當道,有人喜歡這種上師,認為他修的是對的。不是這樣子,我們要根據佛經講的。
經典:「彼如色相等聲為令聽聞決定歡喜。」
為什麼會歡喜呢?就是因為他的外貌、聲音,讓聽到的人決定歡喜。為什麼我講話你們會笑呢?出家弟子也會講話,為什麼你們不笑呢?差在有修沒有修。佛經告訴你們怎麼去判斷一個修行人,也是判斷我有沒有修、判斷你自己有沒有修。沒有好好修的,自己要好好的改,不要不改,也不要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子,有事再去求仁波切,仁波切一定會聽的。我78歲了,隨時會耳背聽不到,不要以為我一定聽得到,眾生的聲音我聽得到,你們跪在我面前胡說八道的,我假裝聽不到。
經典︰「又若處眾說法。以天耳識加持彼聲。令諸有情而能解了。」
當他在眾生前面說法的時候,他有天耳的意識加持彼聲,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好像我在持咒的時候,你們聽到我持咒的聲音好像不是從我的嘴巴裡面出來的。(大眾回答:對)。因為當一個上師在持咒的時候,是跟本尊相應,本尊的聲音會出來到他的身上,他會聽得很清楚。所以他會用他自己的聲音和本尊的聲音一起唸出來,因此你們怎麼學我也學不到。你們學我唸得很快,但是你的音是不清楚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他在定裡面說法,他是用清淨的本性說法,不是翻書說法,翻來翻去找根據什麼經。仁波切已經忘記宣說佛經有幾年了,我都是打開佛經就講,什麼原因?第一個考我自己究竟有沒有修到。第二、看諸佛菩薩有沒有加被我、讓我開智慧、賜予我辯才,將佛法用你們聽得懂的話解釋給你們聽。假如沒有,表示我沒有資格坐在法座上,聽懂了嗎?所以仁波切不作筆記的。像今天我講的這一段,現在才打開就跟你們講,裡面很多東西完全是菩薩乘所講的修行,假如沒有修過、沒有學過,完全講不出來。
佛經裡面說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雖然在修行的人沒有到這個境界,但是因為我們在修密法的時候,透過觀想,慢慢跟本尊的相結合起來,我們的樣子會變。變不是變漂亮或是變帥,而是本尊的相是有福報的,當我們看到一個有福報的相,會起歡喜心。本尊的聲音和上師的聲音是勸導眾生行善的聲音,所以你們聽了會喜歡。就算我罵你也是為你好,也是善的聲音,這個聲音聽了會很舒服,有些人被我罵了,回家晚上會睡得很好,一覺睡到天亮。有沒有呢?(大眾回答︰有)
今天跟大家講這一段,讓你們能夠清楚,所謂的修行不是你覺得他長得很英俊,而是你看了會歡喜。這個歡喜是他能夠吸引你,讓你能夠聽得下去。很多人常常講參加仁波切的法會,能夠靜下來、定下來,這就是攝受你們。假如不能攝受你們,兩個小時的法會我講了一大堆的話,你們是靜不下來的。表示我的攝受力,我的色相、我的聲音攝受,讓你們定下來。很複雜嗎?(出家弟子回答:不會)為什麼不會呢?解釋一下。(出家弟子回答:因為 仁波切的功德力、諸佛菩薩的加持力攝受大眾,可以穩定聽法兩個小時。)
更新日期:2025 年 8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