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1年7月11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寶積經》卷第十八〈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二〉。
經典:「阿難。東方如恒沙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彼諸佛等各各稱歎阿彌陀佛無量功德。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他方佛國所有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
修阿彌陀佛往生淨土,不是每天唸一定就能去。重點在於你聽到無量壽佛的名號後,能不能在一個念頭、那一剎那生起淨信。「淨」這個字很重要,包含我的一些弟子、一般的信眾和學佛人,學佛沒有正念,都要求有什麼東西作為回報。例如以為唸阿彌陀佛身體就會變好,那不是正念。如果以為禮佛、做大禮拜的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身體就會變好,就可以繼續拜,那也不是正念。
做任何佛法動作要先起個正念。如果我們業已經清淨、身口意不再作惡,那就不會生在地球,早就去淨土了。來到地球絕對惡比善多,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做壞事情。《地藏經》說,「起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罪」,怎麼可能沒有業沒有罪呢?所以要你們能起個正念,比登天還難。大家捫心自問︰「當初是什麼理由想學佛呢?」不要講一些偉大的理論,歸根究柢心裡面都是貪嗔痴。貪功德、貪開悟、貪成就,像是希望身體好就是貪。嗔就是希望學佛迴向給冤親債主,不要害我,希望這些冤親債主聽我的話。痴就是不相信因果。自己的福德因緣不足夠,怎麼可能改變自己的業力呢?
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能夠發一個清淨的念。簡單講,「很清楚自己的念恢復原始清淨的本性,沒有參雜任何想法、任何要求欲望,才稱為正念。」――難!不容易做。為什麼這麼多人不能去阿彌陀佛那裡,就是因為正念很難做到,我們起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罪。這句話說來簡單,做起來難。每一天持咒不是希望身體好、運氣變好,而是將我們清淨的念和本性,慢慢逐漸的從惡轉善,你才能起一個正的信念。無所求的拜佛唸佛才是正念。
所謂無所求的定義,不是說連求到阿彌陀佛國土都不行,而是指不是為了世間種種的事情去求。除非你是一位很重要的弘法人,可以去求一些世間的事情;一般的凡夫是求不到的。你只要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去拜佛,一定會起作用。
上個禮拜講過,你這一生所修的一切果報會在阿彌陀佛那邊成熟,不是在地球成熟。每個人以為我拜佛、持咒,身體變好就是善的果成熟,並不是,這只是善的花苞開了,當善的花苞開了,只要一個驕傲懈怠,善的果就結不出來,花就會凋謝不見。
很多人拜佛,如果是真心懺悔,應該是無所求。以前有人問我︰「為什麼你要學佛、修這麼多呢?」我說︰「學佛最重要是不怕死,往死方面去修,才修得出來。」不怕死不是叫你跟人家打架或自殺,而是指我們很清楚,每個人總有一天一定會死,沒有例外。不管你活幾歲,絕對有一天會死。我們這一生所做的佛法事業都是為了往生那1秒鐘做準備,但是沒有一個人聽得進去。聽不進去是因為心沒有正念,還是貪嗔痴慢疑。表面學佛,內心沒有學佛、沒有修行。
很多弟子有事,我會教他們做大禮拜,不是說做大禮拜病會好。累世的惡業,在這一生得了不能治的病,做個大禮拜就會好嗎?那就沒有因果。但是為什麼還要做呢?因為你們還無法透過禪定、供養、布施、修行,在這一生中快速累積福報。你們也沒有下定出離的心,還在想東想西、想孩子、想這想那,所以你所唸、所拜的沒有功德,一直是福德。叫你做大禮拜是要讓你辛苦、讓你痛,才知道學佛不是你們想像的「聽聽佛法、吃個素、丟個小錢給仁波切就叫做供養,就可以什麼都有。」如果這麼簡單,祖師就不會規定不共四加行的大禮拜要做11萬遍,就會跟你講做1萬遍就好了。
為什麼要做大禮拜呢?簡單講:讓你吃苦。因為你這一生沒有苦過,不像我們是從苦中出身的。我們不會拚命愛惜自己的身體,不會想盡辦法珍惜我們的生命,反而因為我們從小苦,這一生也遭遇很多苦,所以我們知道這個世間就算有財富、有名譽、有眷屬、有一切,都不值得留戀,才下很大的決心要修行解脫生死。你們沒有,還覺得這個世界太美好了,很多事情值得你們留戀,希望多活幾歲、看到孩子長大、看到孩子未來怎樣,所以你做的大禮拜不起作用,因為你沒有正念。沒有正念,大禮拜的福德就不起來。
本來大禮拜做得好,最少身體的健康會慢慢有進步。如果用大懺悔心做大禮拜,你的業能轉動。如果大禮拜做得好,福報很快累積起來。叫你們大供養、大布施,不如割你們一塊肉比較快。你們都是為自己著想,不捨得。既然不捨得,仁波切也不可能為每一個弟子一直修法,我的肉身還是有限,只能教你們最簡單而且一定有用的法門。偏偏有弟子不聽話,以為做個大禮拜很偉大、很辛苦,很了不起,要跟上師佛菩薩講條件。「做大禮拜、我希望身體好,能繼續修行。」都是胡說八道。
正念不起,你就不會對無量壽佛產生歡喜、愛樂。〈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二〉中,釋迦牟尼佛的開示不只出現一次「愛」。在佛法不倡導愛,因為愛是一種欲望。但是要讓一般凡夫俗子完全沒有這種欲望是很困難的,如果能將愛和樂放在正確的對象上,那你就得解脫。所以假如將愛樂放在佛菩薩,對佛菩薩愛樂不是占有他,佛不可能讓你單獨占有,而是你覺得這件事情一定對你好,就一定會讓你歡喜而產生樂。
我看佛經裡面只有講到無量壽佛時,釋迦牟尼佛才用「愛」這個字給眾生用,其他的幾乎沒有。因為到阿彌陀佛那邊去,絕對是還沒在人世間修到解脫輪迴的人,這些人一定要到無量壽佛的國土,在天界裡面開始修。在天界的天人和人類一樣,還是有欲望,有情慾,但是他能自我控制,而且欲望很輕。所以到阿彌陀佛無量壽佛那邊,雖然也是天界,但都是不會輪迴的天人,在那邊修行一定能成佛。
經典:「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
這句話很重要。所有善根是指每一天除了世間的善以外,一切佛法的善所種下的根,包括打坐、捻香、供養、拜佛、持咒、唸經等等,都迴向給無量壽佛國土,沒有留一點給自己。簡單講,「我一直做大禮拜迴向給我的冤親債主」的話,那你就去不了阿彌陀佛那裡。假如你全部迴向給無量壽佛那邊,你的冤親債主很自然離開你,因為你是未來佛,不是在地球的未來佛。
如果你迴向給冤親債主,他們很清楚你是什麼料,你所唸的、拜的,哪有功德可以幫他們呢?你只是想趕他們走,希望他們離開你,你就可以過好日子,所以他們怎麼可能寬恕你呢?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不留一點善根,所有善根全部迴向給無量壽佛國土,給無量壽佛,你一定能去,因為佛菩薩不欠眾生。當你的善根迴向過去,佛知道你的決心,才會來接你。假如佛感覺你的決心還是留一點,等於是現在有人供養給我,都是留一點自己用,其他的才供養。我沒有反對,但是佛就不會來接。
所以為什麼地球會出現上師?假如大家聽佛經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方法去修的話,就不需要上師了。偏偏你們沒有辦法,所以上師才出現,用種種的方法來破你們一切的執著。破了你們的執著,你才能夠升起正信,否則你們的信都是黑漆嘛嘛、骯髒的。
這幾句話就是講要到阿彌陀佛國土修行的重要。
經典:「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只要你這樣做,隨著你發的願一定生在淨土。不退轉意思是在你還沒有成佛之前,絕對不會退回來輪迴的世間。除非你發願的時候加一句「我成法身菩薩,要回來地球做人。」那當然你就回來,如果你沒有加這一句就不退轉。不退轉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在你沒有成為法身菩薩之前,你的菩提心不會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自然就不會再輪迴,除非你在你的願力裡面加進要輪迴。
經典:「除五無間誹毀正法及謗聖者。」
五無間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團、出佛身血。犯這五無間罪一定下五無間地獄,永不出來。若這個世界滅了,五無間地獄會去別的世界繼續下去,裡頭的眾生沒有機會離開。很少人會殺父母,現在也不會有殺阿羅漢,因為沒有阿羅漢,但是你殺一個守戒的出家人也是會下去。
破和合僧團就多了。一個修行的團體中有比丘、比丘尼、在家男眾、在家女眾,共同依止一位上師,有共同目標修行解脫生死就是和合僧團。和合僧團不是大家客客氣氣笑咪咪,見到面就說阿彌陀佛。和合是指大家合在一起,互相支持、共同勉勵、幫助往生淨土、解脫生死的僧團。不是單指出家眾,包含優婆塞、優婆夷(在家的男女眾)。四眾聚在一起,而你破壞它、讓它不存在,你就會下五無間地獄。
出佛身血,現在沒有佛在世,不可能出佛身血,但是如果謗佛、毀壞佛像佛塔也算。
在我剛皈依 法王時,有天我跟朋友到佛教文物流通處。當時是夏天,我穿短袖,我的朋友和老闆聊天時,我就在裡面四處看看。我的左手臂突然覺得癢,我用手抓,抓到流血。我看到一尊四臂觀音佛像,這尊觀音就是你們看到壇城供奉的四臂觀音法照上的佛像,佛像的左手臂有凹陷處,就跟我的左手臂流血的位置一樣,我知道這尊佛像跟我有緣。這是將近25年前的事了,當時我請這尊四臂觀音佛像是15萬,假如加上每年通貨膨脹10%,你們自己算算,現在價值多少?
如果有因緣有機會,看到佛像損毁就幫忙修補,但不是故意跑去跟人家講。
誹毀正法。何謂正法?如果上師一直教我們解脫輪迴的法,但我們一直毁謗他,說「他教的不是我想學的,他教的外面沒有這麼講,是不是胡說八道?」這都是毁謗正法。因為我所講的不是我發明的,是依照佛經所寫的來講,也是跟著 法王學到的,再加上自己的修行經驗而知道的。
謗聖者。佛經講的聖者和人類講的聖者不一樣。人類講的聖者,是指讓人們很滿意他的一切行為,能夠滿足我們對善的想法的人。譬如說他犧牲很多、甚至一切,讓我們滿意;或是他的行為語言我們沒辦法做到,他做到了,讓我們覺得他很正直而謂之聖者。佛經講的聖者,是指這位修行人絕對肯定能解脫生死,而且還教導眾生一定要學習、要下決心往解脫生死的路去走,而不是那些整天用佛法跟你講別的故事的人。如果毁謗這些聖者,你一樣不能去淨土。
通常佛經所講的聖者,不像人世間認為的聖者——道貌岸然,打扮和一般人不一樣,像是世外之人。反而在佛法中的聖者外貌跟一般人一樣,除了懂的人看得出來他具備不一樣的相之外,他和一般人一樣,過一般人的生活,一樣生老病死。因為他要在人類之中教人類如何解脫生死,不可能像一個仙人,心情好時出來讓你們看一下。很多人很容易誤會聖者的行為。
經典:「阿難。若有眾生。於他佛剎發菩提心。專念無量壽佛。及恒種殖眾多善根。」
假如有眾生不一定在無量壽佛這邊,在別的佛剎發菩提心,專念無量壽佛,以及不停止的種善根。《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不可少福德因緣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就是善根。永恆是指沒有去之前一直在做。不要以為自己一直唸阿彌陀佛就是種善根,還有很多法門可以種善根。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做一點點小小的就是種很多善根,要永恆做、每一天、每一秒鐘有機會就做,像是呼吸一樣,一次不做就會死了。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修了葉衣佛母,要你們將《葉衣佛母心咒》(詳見相關連結)放到手機來電答鈴上。葉衣佛母對畜生道的眾生特別有幫助,你們可以看到那些我之前放生圈養的動物們很專心在聽。葉衣佛母身上找不到跟動物有關的東西,本尊的衣服是用葉子做的,法器也沒有一件和動物有關。動物聽到葉衣佛母的心咒,心會平靜下來,進入比較清淨的境界。畜生道的眾生都是貪嗔痴,只有這個咒語馬上見效。
新冠肺炎的病毒那麼小,我們用肉眼看不到,手也摸不到,那麼小的東西呼吸進去也沒感覺,卻讓幾十億人類雞飛狗跳,惶惶不可終日,這就是殺業的果報。人類的科學這麼發達卻無法根治斷絕這個病,因為人類一直不斷的造殺業,使得不同動物的靈和怨出來,所以病毒一直在變,而且越變越厲害。你趕走這個,其他的又再來,力量更強。如果人類再殺生吃肉,這個病很難離開人類。到目前為止,因為這個病而死的超過400多萬人,這也是人類的一個報應。家族有以殺業為生的,或是用殺業賺到錢而用這個錢過日子的,情緒也不穩,容易暴躁衝動。
常唸阿彌陀佛和恆種善根就是轉你的業,將惡業轉為善業才能發願往生淨土。如果你的業轉不動還是惡的,就去不了,不要以為唸一唸、拜一拜就可以去。如果這麼簡單就可以去,釋迦牟尼佛就會簡單講,「一直唸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做,發願就可以去。」但是他在這裡加一句話「永恆種植善根」,這個是重要的,還要發願。
經典:「發心迴向願生彼國。是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比丘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
如果有人業還沒有還清的,他的冤親債主在他斷氣之後會出現來干擾他,讓他的正念不起,甚至帶他去三惡道。如果這個人沒有一位具德的上師一直幫助他,就會很危險。所以無量壽佛和比丘眾先來保護他。就像是有弟子往生了,我說我先保護他的神識,就是從這個觀念來的。
經典:「即隨如來往生彼國得不退轉。當證無上正等菩提。」
當他一斷氣,馬上接他到阿彌陀佛那邊。不退轉意思是說,得生三善道往生淨土的,亡者的面貌絕對不會醜,不會難看黑漆漆的。為什麼呢?我超度這麼多眾生,我很清楚,就算他斷了氣、心停了、腦死了,他的神識還在。除非是大善人修淨土的,一死馬上往生,或是大惡的馬上下去三惡道,否則一般人最少八個小時,甚至不只八個小時,神識還在。此時神識是有知覺的,對世間的事情是有反應的,只是我們不知道,沒有感覺亡者神識的反應。
例如我幫人超度,若是眷屬在旁邊講他墳墓風水,他就生氣;有些則是找一些別的宗教在他身邊搖鈴,他也生氣;或將他腿搬動的姿勢不是他喜歡的,也生氣。你說人都死了,還會有感覺嗎?有。
假如今天你在世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要生在阿彌陀佛國土,所有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如果為了世間的事而將所做的一切保留一部分,這種事情一定不發生。我敢保證。但是要你們一點都不保留也是很辛苦,很難。釋迦牟尼佛開示過很多佛經,有講過很多法門出家在家都可以修,但出家修起來比較容易一點,在家比較難,因為在家的業障纏身。什麼業障?家裡面的事情、事業、眷屬、喜歡的人、愛的人,這些都纏身,很難修。但因為難修,在家人更要修,否則你不可能到阿彌陀佛那邊。不要以為唸唸就能去。
你會反駁說「那怎麼辦呢?什麼事都不要做,不用上班、不要娶老婆?」佛沒有這樣講,佛講恆種殖善根,有機會碰到就要做、累積善根。每天為什麼要做功課?就是累積善根。你不肯累積善根,善的因緣就不會起來,碰到疫情,別人沒事你就有事,因為你不聽話。以為隨便唸唸就有善根,沒有這麼簡單。
前面講得很清楚,你要專念。現在專念六字大明咒也是有用。為什麼要專念而不是這個念一點,那個念一點、或念很多呢?因為你們的心本來就很散亂,東念一點西念一點,心不夠專注,不夠集中,力量不會出現。專念意思是,剛開始用凡夫身在念、眼耳鼻舌身意的意識在念,但我們一直專念到最後,就是所謂自性念佛。自性念佛不是自動佛性念佛,而是因為你專念,沒有參雜一點東西進去,本來清淨的佛性就出現,你本來清淨的佛性就和佛號清淨的本性結合在一起,自然產生自性念佛。假如你的念佛參雜很多別的想法,就不是專念。
專念就是清楚「為什麼唸這個佛號?」因為我要往生阿彌陀佛國土,沒有別的想法。不是「我一直唸,身體會好。我一直唸,家庭會變和諧、錢越來越多」,這就不是專念。定義不是說你的念頭一直唸,而是你的念頭單純的就是阿彌陀佛,沒有想別的。每天所做的事只不過是需要做,譬如需要吃飯、睡覺、上班做事、面對家裡面的問題,這些都是因緣法。但是這些問題不能占據你的念頭,這些事情做完,你恢復你的念頭也是阿彌陀佛,沒有別的。不要一直想今天所做的事情而不能睡覺,而是念頭裡面就是阿彌陀佛。假如不習慣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也可以。
經典:「是故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願生極樂世界欲見無量壽佛者。應發無上菩提心。」
不是凡夫俗子可以見到無量壽佛,一定要發無上的菩提心。
經典:「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再次提醒所有的善根都要迴向,不要留著自己用。這個念也是念頭的意思。為什麼無量壽如來會的第一會、第二會,釋迦牟尼佛介紹無量壽佛這麼多情景讓我們聽呢?也是為了我們觀想。密宗修阿彌陀佛有一整套觀想的法門。
經典:「阿難。若他國眾生發菩提心。雖不專念無量壽佛。亦非恒種眾多善根。隨己修行諸善功德。迴向彼佛願欲往生。此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即遣化身。與比丘眾前後圍繞。其所化佛光明相好與真無異。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這個是指層次差一點的。如果有別的國土的眾生發菩提心,他的念頭不是專念無量壽佛,也不是永恆種很多善根,但是隨著他自己修行的一切善功德迴向,願欲往生。重點是所做的一切善根都要迴向阿彌陀佛國土,再發願,才能往生。這個人往生時,化身佛才來,化身佛的相和光與真佛無異。
我修施身法就是用化身佛接引眾生往生彼國。
經典:「阿難。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如來。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
這裡是指差一點不是上根器的。十念,十個念頭。念是指心念和嘴巴唸。在十個念頭裡面,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的名號,沒有別的。假如在一個念頭裡面有別的思想出來,這個念頭就不算數。釋迦牟尼佛講得很清楚十個念頭,平常我們要訓練,在一呼一吸之中,一個念頭之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參雜別的。
經典:「聞甚深法即生信解。心無疑惑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無量壽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無量壽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當我們聽聞甚深的法而生起相信、解開疑惑。「心無疑惑」是絕對要對釋迦牟尼佛講的阿彌陀佛的法門,沒有一點懷疑、疑惑。什麼叫懷疑呢?「是不是這麼做就行?」疑惑是「是不是一定會來呢?如果不來怎麼辦呢?我要修什麼法門呢?」
如在夢中。這個就不是真的來接,而是很像做夢,見到無量壽佛。
上根器的,佛直接來接。中根器的,化身佛來接。再低根器的,好像做夢,一樣可以去。
經典:「阿難。以此義利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佛再跟阿難說,無量壽佛用這種深奧的意義去利益眾生,而得到讓數不清的世界的佛、如來共同稱讚無量壽佛所有的功德。
經典:「佛告阿難。東方如恒河沙界。一一界中有如恒沙菩薩。為欲瞻禮供養無量壽佛及諸聖眾來詣佛所。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前陣子我看電視報導,宇宙中有許多太陽系也有許多銀河系,數不清。現在科學才證明佛幾千年前講的話。佛這裡講的一個佛剎土才是一個銀河系,甚至只是太陽系。
經典:「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東方諸佛剎 數如恒河沙
如是佛土中 恒沙菩薩眾
皆現神通來 禮無量壽佛
三方諸聖眾 禮覲亦同歸
彼於沙界中 道光諸辯論
住深禪定樂 四無所畏心
各齎眾妙花 名香皆可悅」
要到佛土不是單靠觀想就可以去,一定要修到神通裡面的五神通才能去到阿彌陀佛國土。
各齎眾妙花,是指前面所講的珍奇的花。
經典:「并奏諸天樂 百千和雅音
以獻天人師 名聞十方者
究竟威神力 善學諸法門
種種供養中 勤修無懈倦
功德智慧景 能破諸幽冥
咸以尊重心 奉諸珍妙供
彼觀殊勝剎 菩薩眾無邊
願速成菩提 淨界如安樂
世尊知欲樂 廣大不思議
微笑現金容 告成如所願
了諸法如幻 佛國猶夢響
恒發誓莊嚴 當成微妙土」
不斷供養、禮讚阿彌陀佛。都是為了自己能證到無上菩提。
阿彌陀佛開心就微笑。當佛微笑一定要有大的因緣。當他微笑就會授記很多菩薩成為未來佛。「金容」,講得很清楚,佛現的是金黃色的身,不會是別的顏色。
經典:「菩薩以願力 修勝菩提行
知土如影像 發諸弘誓心
若求遍清淨 殊勝無邊剎
聞佛聖德名 願生安樂國
若有諸菩薩 志求清淨土
了知法無我 願生安樂國」
這個偈是說十方世界有很多菩薩都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經典:「復次阿難。極樂世界所有菩薩。於無上菩提皆悉安住一生補處。」
佛繼續介紹誰住在阿彌陀佛那邊?菩薩到那邊都能夠在無上菩提安住。一生補處,這一生能夠補到法身菩薩果位,甚至佛的境界。
經典:「唯除大願能師子吼擐大甲冑摩訶薩眾為度群生修大涅槃者。」
為了眾生大無畏,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經典:「復次阿難。彼佛剎中諸聲聞眾。皆有身光能照一尋。菩薩光照極百千尋。除二菩薩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
在那邊所有的聲聞眾(比丘)能夠照到一尋。而菩薩的光更遠,能照百千尋。但是只有兩尊菩薩的光能夠照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整個宇宙都能照到。
經典:「阿難白佛言。世尊。彼二菩薩名為何等。佛告阿難。汝今諦聽。彼二菩薩。一名觀自在。二名大勢至。阿難。此二菩薩從娑婆世界捨壽量已往生彼國。」
佛很重視這件事,特別告訴阿難你要用心聽。一個是觀自在(觀世音菩薩),一個是大勢至菩薩,這兩尊菩薩都從娑婆世界來。觀世音菩薩與地球的眾生緣很深,大勢至菩薩也是,在密宗有許多大勢至菩薩忿怒尊的法。
經典:「阿難。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皆具三十二相。膚體柔軟諸根聰利智慧善巧。於差別法無不了知。禪定神通善能遊戲。皆非薄德鈍根之流。彼菩薩中有得初忍或第二忍者無量無邊。或有證得無生法忍。」
諸根聰利,眼睛、耳朵都很清楚。
於差別法無不了知。種種的現象什麼都知道,沒有他不知道的事。
禪定神通,度眾的時候是用禪定和神通。
遊戲不是指在玩。假如諸佛菩薩沒有神通,是看不出來眾生一切業的因緣,也看不出眾生未來修行如何。為了幫助眾生修行,佛菩薩用神通,用世間眾生所謂滿意的方法先接近他,再去度他,不是他做壞事跟著他一起做壞事。遊戲就是不會以固定不變的方法。玩的時候很開心,玩一玩就沒了,另外一場遊戲又出來。
禪定神通善能遊戲。另外一個定義是,假如我們要菩薩滿足我們的欲望,全部做到我們的想法,不是不可能,剛開始有一點可能,但後面要靠自己修。也許這個菩薩所做的動作、事情不是你喜歡的或你能接受的,但是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喜不喜歡,這個菩薩所做的事情絕對是希望幫你種下解脫輪迴的因緣。只要你能夠靜下來想一下,就知道自己有沒有接受到菩薩的幫助。菩薩的幫助不是真的去滿足你的欲望、想法,若是全部做到才算慈悲,這樣的菩薩就錯了。
例如他明明知道你過去世的惡業,他要將惡業的現狀短暫的讓你看到,你看到之後,不一定是用眼睛看,而是讓你感覺到做過這種惡業的未來會怎樣。當你能體會之後,能夠親近佛法、接受佛法,你就開始能改變、能夠有救。不是救你讓你很滿意,而是救你離開輪迴的世界。因果因緣很錯綜複雜,絕對不是一世兩世能結束。這邊佛經才講一生補處。你在阿彌陀佛那邊就算還有一些善的業、善的緣,也不會影響你。你在那邊修,修到成佛為止,不會因為有善的因和緣而牽引阻礙你,讓你繼續輪迴。
禪定神通善能遊戲。透過禪定,不是坐在那邊不動,而是心能寂靜之後,利用他的神通定在某一個境界,譬如說天眼通、他心通⋯⋯,知道眾生的業怎麼來,有什麼方法去對治(對付治理整理他過去的惡業),有什麼方法讓這個惡業在這一生能夠結束而轉成善的業。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定需要有禪定的神通力。
經典:「阿難。彼國菩薩乃至菩提不墮惡趣。生生之處能了宿命。唯除五濁剎中出現於世。阿難。彼國菩薩皆於晨朝。供養他方無量百千諸佛。隨所希求種種花鬘塗香末香。幢幡繒蓋及諸音樂。以佛神力皆現手中供養諸佛。如是供具廣大甚多。無數無邊不可思議。」
生在那邊的菩薩一樣能得到菩提而不會墮入惡趣。不管生在哪裡都能了解宿命,就是過去世和未來世。在五濁惡世沒有宿命通。所以在地球出生的人都沒有宿命通,要重新修,修到心比較清淨了,宿命通才會重新出現。在其他的世界,這個菩薩生在那裡,就能夠知道自己過去、未來世怎樣。但是生在地球,就算過去是修菩薩道,從出生到開始懂事之後,你對過去、未來的事全部不知道,因為是在五濁惡世。
五濁是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感染一確診就死了,是命濁。人類最嚴重的就是見濁,明明跟他講佛法,他聽進去就是別的東西。為什麼?因為他的「我見」很重。等於是一池很混濁的水,倒一杯清水進去還是混濁,因為清淨的水跟混濁的水混在一起,還是濁的,除非你能夠將混濁的水先變成清水,別的清水加進去才能是清水。
怎麼讓混濁的水變成清淨呢?佛講的很簡單――「信」。不是指迷信,而是你聽進去先去做,不要問問題,不要希望自己能夠從佛法中得到什麼,不要想說「自己聽進去,這樣做事是不是吃虧,他是不是為了自己才講這類的話給我們聽呢?」錯了,因為佛經講的。我們在五濁惡世很難修。為什麼會生在五濁惡世而讓宿命通消失掉呢?因為五濁惡世充滿見濁,如果你今天跟人家講自己過去是什麼,人家若不是說你是神經病,就是從小將你放神壇上當神拜。
我們生在五濁惡世,還會碰到劫濁,好像現在就碰到了,這個劫難大家都碰到了。如果有宿命通的人,一早知道這個劫會出現,他就躲起來閃了,甚至叫人家躲起來。至於好或不好?表面上好像是好,因為救了一些人的命,但假如以因果論來講,若地球沒人行惡,哪有劫呢?劫是怎麼來?就是有眾生行惡,惡多善少,這個劫就來了。
眾生濁,就是地球是人類、畜生和鬼住在一起的世界,所以眾生很濁。不要說畜生這麼濁,人都已經很濁了,亂七八糟一大堆想法。
煩惱濁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了,誰沒有煩惱?眼睛一張開就是煩惱。命濁的意思是非時而死,不應該死而死掉了。現在不應該死而死通常是怎麼發生呢?你生個病,家人太愛你,東搞西搞,而不從因果因緣去看事情,就莫名其妙將你的命搞掉了,這就是命濁。
所以生在五濁惡世,你的宿命通自然消失。現在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前世是做什麼的。現在若有人說你前世如何都是假的,因為後面有講,佛有說若知道前世,要知道前世叫什麼名字、眷屬是誰、喜歡吃什麼,才算是有宿命通能看到前世。如果是說你前世是個公主,嫁給一個駙馬,這個駙馬負你等等,全部都是故事,但是很多人愛聽這種故事。
佛講得很清楚,能夠有宿命通的最少是阿羅漢,第二最少是二地以上的菩薩,才會開宿命通。為什麼呢?因為當菩薩決定行菩薩道利益眾生,他不會利用宿命通去達到自己的利益,而是用宿命通來知道這個眾生的因怎麼來,才知道怎麼去幫助他。
譬如我常常都說某個人這一生喜歡吃什麼,所以才得這個病,這算是一點點的宿命通。如果不知道他的因,怎麼去幫他呢?所以多少知道一點。但是在地球一生出來,這種宿命通就消失掉,要透過修行慢慢啟發才會有。
經典:「阿難。彼國菩薩皆於晨朝。供養他方無量百千諸佛。隨所希求種種花鬘塗香末香。幢幡繒蓋及諸音樂。」
生在阿彌陀佛國土的一切菩薩,一早供養他方無量百千諸佛。諸佛是指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隨所希求不是佛希求,佛不會希求任何東西,而是諸佛菩薩很清楚所有福報是從供養而來,他很希求能供養到佛,所以生在阿彌陀佛淨土,才有大神通力,一大早就可以用神通力去供養所有佛。很多人以為在佛前擺個花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對了,其實這只是養成我們一種習慣,但真正要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除了在阿彌陀佛那邊早上可以去供養諸佛,另外就是修密法才可以做到。
我們在壇城前供養花果,心裡面唸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顯教每天做早晚課都唸這個,還是有用,在於訓練你的心習慣這件事。至於菩薩為何會希求這種事情,佛經講得很清楚,譬如 法王翻譯的《阿育王經》中講到阿育王如何成為這麼厲害的國王,是因為有一世他是小孩子的時候,看到釋迦牟尼佛經過,他用沙灘上面的沙堆成塔供養佛,下一世他就成了阿育王。
但是你們千萬不要拿沙來供養我,我不是佛,只是一位仁波切,如果你拿沙來供養我,我這邊空間就不夠放。因此能供養到佛是功德無量,而菩薩供養佛也不是為了自己布施,而是為了消除修行過程中所有障礙。你們一定會問,菩薩也有修行的障礙?有的。譬如《寶積經》中有一段提到菩薩做什麼夢,就表示其過去世是初地、二地或三地以上的菩薩再來,以及他有什麼障礙、要修什麼法。
只要還沒到法身佛之前,登地到八地菩薩都有障礙,無論是人或事的障礙都一定會發生。我們在這個宇宙,不知道自己在哪一世、哪一個佛剎,當你快要成為法身菩薩之前,距離你很遠的冤親債主本來沒感覺,但是因為你成為菩薩,你的光出去,他感覺到「這個傢伙還欠我,要來找找他」。所以為什麼要到阿彌陀佛那邊?因為阿彌陀佛的大威德力將淨土全部保護好,除了能進淨土的眾生外,其他眾生全部都不能進去,所以你的冤親債主不能進阿彌陀佛淨土騷擾你,你就能一直修。
菩薩希求供養這件事情,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福報絕對從供養布施而來,所以你看到《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要供養觀世音菩薩,因為他知道自己代表眾生供養觀世音菩薩功德無量,可以幫助更多眾生。剛開始觀世音菩薩不接受,因為無盡意菩薩供養的心不對,是釋迦牟尼佛幫無盡意菩薩講話,說他是代表眾生,你接受吧!
不是觀音菩薩沒有神通看到,而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與無盡意菩薩演一場戲給我們看。你們的供養若有所求,佛菩薩不收,正如我常常不收弟子的供養。你心不對就不收,為什麼?你既然心不對,還給你機會累積福報?給你累積福報,讓你以後對付更加多的人嗎?所以不收。
這一段所講的希求,並不是佛希求菩薩供養他或希求某些花,而是菩薩希求有機會親自面見諸佛、親自供養。我們現在在地球供養的是佛像,不是供養法身佛,我們甚至無法供養報身佛,只有在修法灌頂時,有些手印咒語觀想可以供養到法身報身佛,否則是不可能的。
希求是所有修菩薩道的都很清楚,能供養到佛是最大的功德。有這個功德不是為了自己能盡快證到菩薩果位,而是讓自己有能力、有大福德大威德利益更多眾生。所以,希求是指這些菩薩難得有機會得到阿彌陀佛大神通力的幫助,早上一大早就可以飛來飛去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供養花鬘、塗香、末香、幢幡繒蓋及諸音樂。
經典:「以佛神力皆現手中供養諸佛。如是供具廣大甚多。無數無邊不可思議。」
以阿彌陀佛的神力,供養都在手中供養諸佛,供養的東西多到不可思議,你們都看不到有多少。以前在西藏很流行,譬如說供養上師,供養直貢噶舉梯寺,從梯寺上面開始排隊,第一位已經上去,排最後一位的到第二天早上都還上不了梯寺,可見有多少人去供養。
經典:「若復樂求種種名花。花有無量百千光色。皆現手中奉散諸佛。」
如果這個菩薩很開心希望能求種種名花。種種名花所指的不是世間的花,是前面有講過的各種花。花有無量百千光色,所以我們修法的時候撒米,代表我們以種種的花來供養諸佛、本尊。我記得很久以前,忘了是哪一位仁波切修法,當時我還是信眾,我坐在前面,旁邊坐著兩位,修完法撒米時,一個就問另一個:「撒米幹嘛?」另一個就回答「好像是施食」。這就是外行人充內行人。
為什麼藏傳佛教用米呢?不用青稞?米在西藏古代是很稀有的糧食,因為西藏種不出米,都要從四川運過去,所以在西藏能吃到米的一定是貴族,而且是大貴族,一般人吃不到,另外是大仁波切才吃得到米,所以米對他們來說很珍貴,因此他們用米代表種種的花,撒來供養諸佛,這是我的體會。
為什麼不抓一把花呢?現在買花很方便,但是在西藏冬天沒有花,不像我們冬天一樣有花。在西藏只有春天短短的二個月有花,所以在西藏我們有時持花供養,那花是乾燥花,而不是新鮮的花。在臺灣我們是用花,因為一年四季都有花,非常方便,所以就可以用花。
在古代,沒有怎麼辦呢?那就用最珍貴的,但是不可能用一大堆鑽石,也沒這麼多,所以用米,這不是施食而是供養。供養上去代表一切不同顏色的花,花出現百千光色,皆現手中奉散諸佛,散就是散出去。所以,密宗裡面全部有的,佛經裡面都有寫,前面講的東西就是八供,全部都有寫,為什麼有人會批評沒有密宗?其實是大家不留意。明明佛經說菩薩用散的,所以不看清楚佛經,不要隨便講。
經典:「阿難。其所散花。即於空中變成花蓋。蓋之小者滿十由旬。若不更以新花重散。前所散花終不墮落。」
這是神通力,我做不到,地球沒有人可以做得到。這些菩薩散出去的花,一散出去變成花蓋,最小的花蓋都滿十由旬,如果不用新的花重新散上去,前面散的花都不會掉下來,就一直在上面供養。
經典:「阿難。或有花蓋滿二十由旬。如是三十四十乃至千由旬。或等四洲或遍小千中千。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此諸菩薩生希有心得大喜愛。於晨朝時。奉事供養尊重讚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佛。及種諸善根已。即於晨朝還到本國。」
因為菩薩透過神通力可以將花變到很大,甚至滿四大洲,四大洲就是有人類住的地方,我們是南瞻部洲,在宇宙中有四個星球像地球一樣有人類住在上面,但只有地球有佛法,其他三個洲都沒有。現在慢慢有些天文學家發覺,有些星球跟地球很像但是距離很遠,而且有時候看得到,有時候看不到,很奇怪,這就無可解釋了。這一段是說菩薩一大早去一下,一大早又回來了。
經典:「此皆由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及曾供如來。」
如果不是阿彌陀佛本願力曾經供養過這麼多如來,這些菩薩不可能去,意思是說只要你想去阿彌陀佛那邊,你想做的事是佛已經做過的,你就跟著他去做。簡單一點講,上師所做過修行的事,跟著去做就好,不要發明你的事。這邊講得很清楚,因為阿彌陀佛有做過,供養過這麼多佛,所以他的大威德力、大功德力、大神通力還留著,只要你生在他的國土,這種力量就幫你去做,而不是說你的力量,你只要希求去做就好。
經典:「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佛所修過的善根可以延續給住在阿彌陀佛國土的所有菩薩及聲聞緣覺,不會缺少、減少,你可以繼續修習他所做的,而且攝取他曾做過的,因為你這樣做,你一樣得成就。所以為什麼藏傳佛教說上師很重要?因為上師所做過的,他的能量會留下來,只要你跟著聽話去做,就算你這一世不是仁波切,未來有一世絕對會是仁波切。但是我勸你們不要成為仁波切,因為做仁波切太苦了,我勸你們到阿彌陀佛那邊做菩薩,那邊比較沒有這種苦。
經典:「復次阿難。彼極樂界諸菩薩眾。所說語言與一切智相應。於所受用皆無攝取。」
在極樂世界的諸菩薩,無論他們是講廣東話、閩南話、英文、西班牙文,無論哪一種語言,他們所說的都和一切智慧相應。不管你用什麼話來唸佛號,都會與一切智相應,不用特別學什麼梵音。這也破很多人的迷思,有人認為要學古梵音唸出來才對,但明明佛經中講得很清楚,只要你到那邊成為菩薩,所講的語言跟一切智都能相應,意思是說你到那邊用廣東話或國語說「阿彌陀佛幫我」也會相應,不用特別學那邊的語言。所以,阿彌陀佛那邊太方便了,什麼都可以,只要你肯去就好了。
更新日期:2021 年 7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