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5年5月4日
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一〈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七〉及〈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一〉。
經典︰「舍利子。時彼童子與自眷屬八十俱胝。同時往詣最上行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到已頭面禮足。圍繞世尊却住一面。時最上行如來知彼童子往昔因緣心之所念。而為說法。」
這一段佛經好像跟我們修行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一直講一個童子從20歲開始發心修行和如何修行的過程,也告訴我們他一直不斷的轉世等等。其實,世尊(釋迦牟尼佛)講佛法是根據眾生根器而說,這裡很清楚告訴我們,只要行菩薩道,未來世就是照這樣子走,不可能再到六道裡面輪迴。除非我們下決心,發願要去幫助某一些痛苦眾生,當然會投胎到那邊去,否則是不可能的。
現在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修菩薩道,每個人都以為靠自己求佛菩薩就可以求得到。前兩個禮拜開解的經文中可以看到,這個童子修到這種程度,為了想要知道菩薩藏的意思,修菩薩道的真正內容是什麼,坐在佛那邊七天七夜,希望佛教他、告訴他,但是佛沒教,只是告訴他要去哪裡找。
不只你們,很多學佛人都認為學佛很簡單:我求,上師就要給;我求,就可以學得到;我求,就可以修得到,那是不可能的事。過去世沒有很深的因緣、福德,這一生絕對修不出來。既然這一生修不出來,怎麼辦呢?只好發願往生淨土,對上師有十足的信心,上師講的話一定要去做,不要等他發現你錯了才去做。等上師發現才去做,表示什麼呢?就像一個學生,老師教的功課,一直不做,到考試的時候,老師發現他沒有做功課考不好,結果會怎樣?(大眾回答︰當掉。)所以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人以為上師講上師的,自己的生活不是這樣子,不需要聽上師的。你們不聽我的真的沒有關係。你們不聽上師的話,到了人生大考試的時候,就是生死大事的時候,你們也不會聽,因為全部都忘了,因為沒有習慣記住上師講的話。為什麼常勸你們用佛法過生活呢?不是像出家眾那樣過生活,而是上師教了佛法,就將佛法用在生活上。
比如佛經從來沒有說我們一定要祭拜祖先,但佛法也很特別,沒有叫你們不恭敬祖先。但是我有很多弟子還是在祭拜。他們有聽話嗎?以中國人的倫理道德來講,是很孝順;但是以佛法來講,就是不聽話。為什麼佛經叫你們不要祭拜祖先呢?因為祭拜的話,他來了有東西吃、有東西拿,會有貪念,就不肯走,不肯接受超度,這樣不是害了祖先嗎?本來應該要投胎了,你整天祭拜他,他就不投胎了。
講我家的真實故事。我外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日本人炸死的。以前我的父親修道教,在我快要出生時,我父親就看到我的外公站在門外面,因為他不能進來。我的外公帶著我父親去找到他的墳墓,因為經過打仗,墳地已經亂掉了。而且每一次只要我家裡有小孩子或其他人快要生病或發生事情時,我的外婆一定會看到外公站在前面,夠靈了吧!你們的祖先還沒有這麼靈,對不對?你們有沒有親眼看到呢?(大眾回答︰沒有。)我父親死之前7天,我外婆每天看到外公,但是無能為力。我外公的骨灰是我從香港九龍新界的邊界捧回來的,和我夠親了吧!你們就全部不聽話,用民俗方式來學佛,就沒有辦法了。
最近有幾個八供女家裡一大堆事,他們皈依了十幾年都沒有跟我講,也沒有來懺悔。因為女兒做八供女,我才知道他們的爸媽怎麼了,才講出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他們認為是小事,一直來參加法會就可以超度掉。重點是沒懺悔、不認錯,亡者不會接受超度。你們以為佛菩薩可以將所有的鬼抓起來全部超度掉嗎?我講過很多次了,被超度的眾生、求超度的生者、超度的修行者,三個不能缺一個。既然求超度的人沒有懺悔心,亡者不會接受超度;修超度的人沒有慈悲、功德,也超度不了。你們怎麼都聽不進去,以為學佛只是過安逸、平安的日子,這樣子就不是學佛了。假如想過平安、安逸的日子,很簡單,每個月拿一半的薪水捐出去,不是給我,保證10年之內絕對過安逸、平安的日子,你們做得到嗎?你們做不到,學佛又不肯聽話,究竟想怎樣呢?
每個人都喜歡過自己認為對的日子,都聽不進佛經所講的。為什麼我現在在道場只講佛經不修法呢?因為再修法對你們也沒有用。就像這幾對夫婦已經皈依十幾年了,就不來懺悔,我修多少法才保護他們。兩個女兒肯做八供女,才看到原來後面有這麼大的事情,他們還若無其事。
佛經所講的事不要當聽故事,認為和自己離太遠了沒關係,自己現在不是修菩薩道,也還沒有成為菩薩。這個童子這樣修行,就是教我們要發願,教我們只要肯聽佛和上師所教的去做,未來就是這麼光明,一定做得到。但是你們不聽話、我行我素,用你們的方式來學佛,就不是清淨的佛法,信心不清淨,就不是前面所講的淨信。
為什麼會加自己的東西呢?因為你們沒有淨信,沒有清淨的信心,只是求對你們有用的方法。當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對你們沒有用,就完全不接受、也聽不進去,覺得無所謂,出事再說,再求仁波切幫忙。有時候當果報成熟了,我想幫都幫不了,救也救不了。即使是我的孫子,也只能救他一次而已,當果報成熟時,我都救不了他。為什麼你們就不相信,還是這麼執迷不悟呢?還認為每天吃素、拜佛、持咒就是學佛呢?
學佛要從根本改自己,過去所做的種種惡業,自己要澈底懺悔。你自己所做的惡業,除了傷害自己、祖先,還傷害到下一代。不要以為跟下一代無關,下一代跟你們沒有緣的話,不會投胎到你們家,也就是說過去世也跟你們一樣做過不好的事。孩子到你家裡面,以密宗來講,身體、血、精是父母給的;以現在科學來講,基因是父母給的,所以母親有什麼基因的病,孩子可能會有,這就是業力。你們就是不相信,認為現在還沒有發生事情,有這麼嚴重嗎?你們現在沒有發生事情,我越擔心,因為肯定要下地獄,到地獄裡面還。
你們覺得皈依十幾年了都沒事,大不了有一點病,這是因為現在仁波切的福報還可以壓住,讓障礙不會馬上出現,但是到你們死的時候,所有的福報就都用完了,也因為你們習慣不相信仁波切,所以斷氣的時候,也不相信仁波切會救你們,累世的惡業就會將你們帶下去。我們這一生不將累世的惡業清淨的話,就沒時間了!不要以為可以靠仁波切超度,仁波切也會死的,若我死了,誰來超度你們呢?不要以為去找別的仁波切來超度。現在誇大講一句話,有能力超度的仁波切沒有幾個。
這一段所講的童子是告訴你們,只要肯修,可以看到未來就在這裡。雖然你們不一定跟他去一樣的佛土,最少一直這樣走下去,絕對會越來越精進,越來越提升菩薩果位,不退轉。重點是你們有沒有下決心呢?
現在的人都犯了依賴的毛病。昨天有個信眾來求見,問可以在家裡面唸經拜佛嗎?我說當然可以呀!當我講完之後,他就說要試試看。很多人以為唸經拜佛很簡單,在家裡面燒香、點燈、供花、打開佛經就開始拜。根據佛經所講的,唸經、讀誦、拜佛要齋戒沐浴,內外的衣服都要換新的,壇城要一塵不染,佛像、水果、鮮花擺好,一字一拜、一句一拜。有幾個人做得到呢?密宗持咒也是方便道,靠上師修行咒語的能力幫助你們,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對上師全部投降!不管上師持的咒語有多厲害,但你們若還有自己的想法,就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你們關起來、不接受這個加持。
既然皈依了,要將自己的想法拿走。你們平常過日子,上師不會管,但是講到學佛這方面,就要聽話。先不論上師有沒有成就,但是最少我能夠蓋出一個大佛寺,現在78歲還有體力和能力一直幫助你們,這就足夠你們相信了,還有這麼多懷疑心嗎?還用自己的方法來學佛,喜歡就留起來,不喜歡就丟掉,做不到就說沒辦法。我是人,你們也是人,為什麼我能做到而你們做不到呢?是決心!沒有決心,就算佛在面前都沒有用。
經典︰「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言。彼勇猛受王童子得聞如是往昔相應所修之行。生大歡喜。與自眷屬八十俱胝同發淨信捨家出家。成苾芻相受具足戒。」
這一段說這個童子聽到過去相應所修的修行方向,起了大歡喜,跟自己所有的眷屬八十俱胝。這個數字很大,大概千萬。講個笑話,以前臺灣有個比丘尼說要度1百萬人出家,她要先做到這個條件,如果沒做到的話就沒辦法。這個童子已經明心見性,轉很多世都是菩薩,有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修什麼,所以才有這個福報勸1千萬人跟著他出家。不要以為勸人出家是很容易的事,很困難。困難在哪裡呢?要人家捨東西很困難。現在不要說勸人出家,叫你們捨掉那些壞習慣、壞風俗、壞思想,你們都捨不掉,死到臨頭還是捨不掉。看著自己的壽命一天一天消失還不醒悟,還認為自己有很多時間可以活下去。一年一年很快的過去,一直教你們要聞思修,大家都不做。
經典︰「盡其形壽常修梵行求菩提道。時最上行如來告諸大眾。此勇猛受王菩薩摩訶薩。我滅度後次當作佛出現世間。號大精進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最上行如來般涅盤後。所有舍利作供養已。受持正法。然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佛授記他,跟著他的這些人這一生常修梵行,就是沒有男女關係。求菩提道,求成佛的方法。時最上行如來告諸大眾。那個時候有一尊佛告訴大家,這個勇猛的受王菩薩摩訶薩,當我滅度後,他應該跟著我成佛,出現在世間,號為大精進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彼最上行如來般涅盤後。所有舍利作供養已。如來般涅槃後,用所有的舍利子來供養。受持正法。然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經典︰「舍利子。彼大精進如來壽量半劫。有無量大聲聞眾。一一復有二十那踰多。皆是清淨大阿羅漢。俱來集會。」
這一段是鼓勵出家人,要修的話就要像他們這樣修法,要淨信,不要整天想自己能不能開悟、能不能怎樣,都不要想,想這些就是不淨信。也不要想究竟自己懂多少佛法,這也是不淨信。佛法的重點是行菩薩道、證果位、證到佛果、證到菩提道,而不是多了解佛法、聽了法喜充滿、聽了之後知道,這些全部都是不淨信。假如是具備淨信的出家眾,一聽佛法,就知道自己錯了。你們還不知道自己錯,還認為自己要多聽一點、多了解一點才修得出來。
淨信不是字面說我用清淨的心去相信,而是信裡面只要有一絲一毫自己的想法,就是不清淨。什麼叫做一絲一毫自己的想法呢?就是前面講的:我要搞懂、我要了解、我要聽清楚、我要知道能不能做等等,就是不淨信。為什麼要淨信呢?因為佛曾經講過,眾生皆具備成佛的條件,但是為什麼不能成佛呢?因為不信。你們就是不信。你們會說自己學佛不是為了要成佛,但這個是你的想法,而佛經是這樣講。就算你這一生不能成佛、沒有資格成佛,未來世假如不修密宗的話,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修密法的話,最多17世一定成佛,這是我們一定需要朝向的方向、一個定論。只要朝這個方向去做,就算不成佛,最少修行的路上不會出差錯,不會再有任何莫名其妙的事情發生。
比如地藏菩薩發的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他是不是佛呢?他本身就是佛,因為他所做的事就是佛要做的事。比如我說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意思不是說我永遠不成佛,佛菩薩除了自己修行得到果位外,最重要的是成就眾生一樣得果位。前面所講的淨信不是指用清淨的心去相信,而是完全沒有條件的信,完全沒有一絲一毫自己的意識在裡面,完全就是信!這個和迷信不一樣,迷信是對方要給我,而淨信是指我相信自己具備和佛一樣成佛的條件。我這一生做不到、未來世做不到,是因為自己不信、不聽話、做錯事還不承認,因為自己不尊重上師、不尊重佛法,那就不淨信。沒有淨信,不要說修顯教了,修密法更不可能。
馬爾巴尊者怎麼修理密勒日巴尊者呢?密勒日巴尊者一皈依,馬爾巴尊者就叫他去蓋房子,怎麼蓋馬爾巴都不滿意。帝洛巴尊者怎麼修理那洛巴呢?叫他從懸崖跳下去,叫他去非禮妃子。人家都照做,而你們呢?假如我今天叫你們這樣做,你們會說仁波切神經病快點跑,不要依附他。所以你們就不知道密宗的特別在哪裡?因為在我們修喜金剛有一句話︰讓我永遠無瘋。就是不會發瘋,依附喜金剛。
人會發瘋是因為過去世殺業很重,《地藏經》講這一生會發瘋就是過去世火燒山林。以前我來臺灣時還有看到,現在比較沒有了,耕田的時候燒田裡的稻草,第一是自己不用割草,第二也讓土壤肥沃,但是當你燒的時候,很多眾生就死在裡面。為什麼臺灣有很多神經病呢?尤其是在中南部,大家可以留意,包括失智的。在喜金剛裡面講讓你失智的鬼。為什麼會有失智的鬼呢?因為過去世殺生很重,所以那些拿孩子拿一大堆的人,我保證你晚年一定老人痴呆,因為殺生太重,包括老公支持做這件事,就是共同的共業,所以這個家族生生世世都有人發瘋、失智,全部都是因果。你們可能也聽過、看過,有些人死之前將自己關在房間裡面,大小便塗在牆上面。有沒有聽過呢?(大眾回答︰有。)那就是失智了,跟著就會下地獄。這是怎麼來的呢?這些人可能有皈依、學佛、吃素,為什麼還會失智呢?因為學佛的時候沒有淨信,是求自己平安。當你沒有淨信,而佛法是清淨的,所以佛法對你沒有作用,不起作用。
比如我是得皮膚癌應該死的人,因為我用淨信來學佛,病就好了。本來我是應該50歲以前死掉的人,現在78歲了。這些都跟前面講的淨信有關係,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有淨信,你們真的沒有。回家自己撫心自問有沒有?你們的信都是帶條件的。讓你皈依可以過好日子,說你皈依後自然會吃素,求讓你身體變好……全部都是帶條件的。沒有一個人不開條件給佛菩薩、不開條件給上師,所以沒有淨信;沒有淨信,後面全部修不出來。淨信兩個字就可以將你整個命運改掉。
經典:「舍利子。此不退轉精進菩薩摩訶薩行精進波羅蜜多行時。於菩薩藏正法聞已次第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乃至生彼大精進如來世界之中。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安住大乘。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精進行時。於菩薩藏正法決定聽聞受持讀誦。乃至廣為人說。」
這一段還是講顯教的方式。很多人都誤會顯教所謂的讀誦經典,以為唸經之後菩薩會加持、讓事情變好,並不是這樣。讀誦是要了解佛菩薩用什麼方式修行,怎麼修行出來的。讀誦之後,要接受、要把持、要做到佛菩薩的方法,而不是因為唸佛經,佛菩薩就會加持你、加被你、讓你所求的事都能夠如願。除非是修行方面的事才能如願,不是修行方面的事就不如願。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唸經,唸《普門品》、《藥師經》、《地藏經》,生病就唸《藥師經》,有鬼就唸《地藏經》。唸這些經的作用是加強你的福報,讓你有機會學佛。既然加強福報了,業力會暫時停一下,但不是消失掉。停一下是讓你有足夠的時間修行,讓你有能力轉動自己的業力。假如今天一直迷信,認為唸經就是讓自己變好,這個次第的想法和觀念是錯誤的。唸經就是受持讀誦這四個字,要接受裡面所講的一切內容、含義,不要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得到。既然佛講得出來,就沒有一個眾生做不到,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只是哪一世而已,絕對不是這一世,但絕對有一世會做到。
當我們在讀誦時要用心去讀,發出聲音去誦,不要默念,默念沒有用,除非修到中脈已經通了、氣脈已經通了,像仁波切這種層次。我不發出聲音,用身體裡面的音波也可以加持,但是你們不行,所以你們一定要讀、要誦,不能起任何懷疑心。沒有做到是你的事,不是佛菩薩的事,佛菩薩沒有騙我們,沒有講神話故事給我們聽,是自己沒有做到。既然沒有做到,更加要把持自己的心,不要走歪,不要起懷疑心。
為什麼唸來唸去還是不行呢?因為你們是凡夫,沒有證到菩薩果位。什麼時候才會證到菩薩果位呢?當慈悲心起來,能體會到空性才能知道,在不知道之前,上師要你們做什麼就十足去做,不能打折扣,也不能加一些自己認為是對的方法,這樣子就沒有受持讀誦,所以怎麼修還是這個德性,身體不好,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因為不聽話。
你們一定認為我身為一個仁波切,應該加持你們,讓你們變好,也是可以。《地藏經》講得很清楚,諸佛菩薩可以幫助眾生跨越修行的障礙,但是跨越這個障礙之後,沒有講帶著你們去成佛,而是自己要修。比如你們有很多的障礙,就像剛剛講的那幾個家庭有障礙,我幫他們跨越了,跨越之後,假如他們不肯好好的修,還是我行我素不聽話,做他們喜歡做的事,還是會跳回去。他們自己會跳回去,就算他們不跳回去,障礙會移到前面障礙他們。
諸佛菩薩和仁波切都有能力幫助你們跨越障礙,但是跨越之後,你們要不要修呢?比如今天肚子餓,我告訴你進來吃飯,告訴你飯菜放在哪裡,如果你不動手,會飽嗎?是同樣的意思。而你們現在懶到連飯都要餵進你們的嘴巴,最好連咬都不要咬就OK了,有這麼好的事啊!
若善男子善女人安住大乘。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精進行時。善男子善女人就是修十善法、有皈依佛門的人。安住大乘,他的修行方式全部在大乘,就是修菩薩道、學菩薩道,沒有自私的想法。你們沒有修菩薩道,也不能修阿羅漢,那怎麼辦呢?懸在半空中。每個人都說學佛是為了平安、幸福,可以呀!我絕對可以幫你們做到,那你們供養什麼呢?讓你們幸福平安,你們是怎麼供養的呢?讓你們找到愛情伴侶了,你們是怎樣供養的呢?
你們都不是修行人,都要過人的日子,無可厚非,因為你們是人,我也支持你們過正常人的日子,但是在過人的日子時,要想一下,人道結束後將會去哪裡呢?會回來做人嗎?不可能。既然不可能,要不要幫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呢?要談情說愛、要結婚、要生孩子、要工作,這些都是一般信眾會做的事。為什麼我不太傳密法,因為傳了密法後,很多你們認為可以做的世俗事情,我就會要你們減少、不准做。
就像我曾經跟大家講過,學了密法之後,在臺灣這幾十年沒有看過電影、沒有去過卡拉OK店。我也可以去呀!晚上戴好帽子、戴好眼鏡,誰認得我呢?(大眾笑)現在卡拉OK店隔音也很好,我怎麼唱,別人也不會說有人唱得很好去聽聽。為什麼不去呢?既然是修行人了,有些世俗的事就減少。我不看電影,電影院也不去,連手機現在流行Netflix也沒有看,也不是說將自己的生活簡單化,而是不需要的誘惑、引誘,要懂得怎麼去防它。也不是叫你們不應酬,不跟人家來往,只要你下定決心要修佛了,這些應酬會減少。
比如我身為仁波切,不應酬弟子,除非我主動。有很多人喜歡今天和誰吃飯、明天和誰吃飯,我覺得這是很煩的事。這樣子過生活會不會枯燥呢?也不會。偶爾仁波切會說去日本走走,幫你們安排,讓你們散散心,覺得要去旅行,其實哪有去旅行,還是去修法。(大眾笑)
身為在家眾,只有菩薩乘我們可以學,沒有別的法門。《寶積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修菩薩道的可以有眷屬、有財富、什麼都可以擁有,但是你沒有執著的心。擁有不是指想擁有它,而是很自然福報就會出現。修菩薩道也不是叫你們不拍拖、不結婚、離婚,絕對和這些無關,不要誤解。
這一篇是講出家眾的,不是講在家眾的,但是從出家眾的修行方式,我們可以理解,修行不是每天唸個1千遍、2千遍六字大明咒就好,最重要的是心要調整。只要了解今天學佛了,在學佛過程中有很多你們認為不好、不如意的事情發生,這個是自己累世的業力,和佛法無關。但是有一個特色,就是你真正發心去學佛,求生淨土也好、修菩薩道也好,就算業力現前,一定能解決,一定能跨過去,不會跨不過去。
不要有一種觀念,覺得學佛了什麼不好的事情都不會發生,這絕對是錯誤的。仁波切這幾十年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以你們來講,肯定不要學了,但是我很歡喜,因為每一件不如意的事發生,表示過去世我所做的惡業又清了一件。我這一生要將生生世世的惡業清淨掉,才能不再回來。當然你們不要學我這樣修法,但是你們要了解,當你們精進修行的時候,可能很多你們認為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生。這種事情就算發生,是可以處理的,不會一直下去。但是如果你希望這些不如意的事不要發生,那些過去世所做的不如意的惡業、惡的因去哪裡呢?
不要以為善與惡可以抵掉,抵不掉的。你做一件善事,不要以為可以平衡掉一件惡事。除非善的一直在增長,惡的停下,善的力量就可以蓋過去。假如一下子善、一下子惡,其中有一天惡的力量會上來,你們現在就是這樣子做,覺得只要今天沒有出事,先去聽聽歌劇、聽聽這個、那個,應該做的功課不做。人生沒有幾個好運給你的,不要以為今天不做功課沒事,有事!會慢慢累積到後面去。當上師吩咐你應該要做的功課,你不做就是惡。所以本來一善一惡可以互相平衡,因為你不聽話,惡又上來了,惡的力量比善的力量大很多倍,一不小心培養惡就長得很快,到時想回頭都沒辦法。會這樣就是因為家族及自己累世的惡很重,很自然當善來了,都把持不住。
就像 法王2007年叫我去閉關,假如我善業不足就會拒絕,法王沒有強迫我去,但叫我去我就去了。假如我惡業很強而且不聽上師的話,這個惡就會將善蓋住。為什麼叫你們聽上師的話?因為上師給你們的都是善,你們接受了善,善的力量自然增長,讓惡的力量暫停一下,再繼續一下,善的力量就上去,惡就不長了,善的力量就能將惡的蓋住。
你們為什麼做不到呢?因為太自我中心了,每個人都想自己要怎麼去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聽話,我這一生修行就只有聽話,上師講就做,不像你們思前想後,認為上師對自己很好,今天偷懶一下沒關係。不修行,我連兒子都趕走,我是六親不認的。你們肯下決心去修行,像佛經講的:發心修行,諸佛菩薩會護持你。我也是這個心,假如你發心在修,我會用盡一切方法來護持你,假如不是,誰理你啊?不是不慈悲,而是沒有因緣,我硬要幫你,不是讓你越來越惡嗎?你會認為自己這樣做仁波切都幫,代表自己沒錯,所以永遠都在錯,永遠都是惡。
上師的工作是止惡揚善,明知道你們在做惡我還會幫你們、給你們機會、放過你們嗎?若是如此,這種上師你們也不用跟了。假如我每天講好聽的話,你們也不要跟我,但人都喜歡別人捧。我是很辛苦修出來的,沒人捧我,受盡一切你們所講的委屈在修行,連閉關時都有人來修理我。
大家應該要有警惕,自己沒有淨信就怪這個、怪那個,到最後就離開。離開就離開了,正如喜金剛法本有講:有緣的朋友請進來,無緣的請離開,來不阻攔、去不勸留。可能我過去世修過喜金剛,從來沒有勸離開的弟子再想一下,說:「仁波切對你很好,不要走。」所以去不留。來的只要符合學佛的,我一定教,不管你是什麼人,有沒有錢供養,對我好不好都不重要,只要你肯學佛,肯在這一生學到解脫生死、不好高騖遠、不驕傲,我一定會教,所以學佛簡單但也很困難,因為破我執是很難的事。
大家要了解,這一段佛經不是叫你們出家,出家的更要警惕自己,究竟有沒有淨信;在家的要從這段看到人家怎麼精進學佛,為了聽什麼叫菩薩藏,坐在佛的前面七天七夜不起來,你們可以嗎?既然連我都不可以,我們更加要信佛所講的佛法,要聽進去、落實去做、用命去做,不要做一點點,唸一下下,有事跟仁波切懺悔。你們懺悔我一定接受,之後就不關我的事,因為是從零開始。你認為懺悔完就過了,那以前的功德還會繼續過來嗎?不會,就斷掉了,因為你不淨信。懺悔只是重新給你機會而已,假如連懺悔都不做,就連重新的機會都沒有。好像我們現在修到無上瑜伽部,修法之前都要懺悔,你們憑什麼不懺悔呢?憑什麼認為自己做對事情?憑什麼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呢?
經典︰「何以故。舍利子。此諸菩薩摩訶薩唯能於菩薩藏正法如是進求不退轉精進之行。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精進波羅蜜多。」
佛說:這些菩薩摩訶薩,大菩薩都能夠於菩薩藏正法如是進求不退轉精進之行。不退轉這三個字的重點不是偷懶不修,而是說度眾的心不退轉,幫助眾生成菩薩的心不退轉,幫助眾生離開輪迴的心不退轉,不管眾生是多難調伏,都一樣勇往直前。就像你們很難調伏,但仁波切從來沒有放棄過,因為這是行菩薩道必定需要的條件。否則的話,有些人修一修就覺得既然這麼難調伏,自己先閉關,閉好再說吧。
〈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一〉
經典:「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進趣菩薩禪定波羅蜜多之行。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先遠離染欲過失諸不善法。」
很多人以為禪定就是禪坐,盤腿坐在那邊不動,不是。禪定就是生活在禪裡面。禪的意思是:簡單的生活。定不是如如不動,而是心只定在佛法上面,定在上師的教導上面,定在所有佛的教導上面,其他的不重要,只是生活方面必須的事情而已。這個要訓練的,為什麼我們要持咒?持咒是訓練我們禪定的功夫,不要以為禪定一定要盤腿坐在那邊沒有想法、沒有念頭,很舒服,這個不是禪定,這是靜坐,安靜坐在那邊。
禪定是在日常生活裡,所以佛說應先遠離。首先應遠離染欲過失,要遠離汙染你的欲望過失。所謂遠離不是恐懼、不要、不接受,而是要保持距離。像我不去卡拉OK、不去看電影,就是遠離。為什麼要遠離?因為那是是非場所。你們都看過新聞,很多卡拉OK進錯房間就打一頓。看電影時前面那人動來動去,後面的看不順眼,就打一頓。不是叫你們不看電影,假如大家不看電影,做電影的人就沒飯吃,也不是叫你們不參加我的演唱會。(與會大眾大笑)
所謂欲望的定義是什麼呢?比如追一個歌星,變成追星族,這就是欲望。我們欣賞這個人的歌藝,去聽一下,讓心中有一點平靜、歡愉,這是好的。比如我們請日本篠笛大師來演奏,讓你們覺得好像很寧靜,這個是好的,聽過了,記得有這個事就好了,而不是飛到日本找他簽名,這就是欲望汙染。假如今天自己應該要修的功課沒做好,卻認為沒關係,今天跟菩薩請假,這就不對。仁波切到現在每天都修兩個小時左右,除非那天真的事情多到騰不出時間,你們在家的一定可以空出時間。
所以要遠離的定義,佛菩薩不是叫你不接近、完全不理、當不知道。禪定的定義我再重複一遍,不要誤會禪坐在那邊不動謂之禪定,禪定是要讓我們複雜的心轉成簡單的心,將我們很亂的心定在某個境界。定不是沒有思想,很多人解釋成放空,怎麼放空呢?我們每一秒鐘呼吸心跳,不可能放空。
所謂定就是心不要妄動,定在某個境界,不要一有個聲音,心就跑出去。
比如我們沒事時,心裡面一直唸佛號,這就是禪定了,沒有別的念頭出來,一直唸佛號。也不是叫你一直唸、什麼都不想。我們要訓練自己禪定的時間慢慢比妄念的時間多,坐下來很自然就不會有很多妄念,想著很無聊,要不要找誰聊聊天?要不要出去?這就是日常的訓練,不斷做,能做到幾分成功不重要,能做到多好不重要,但是要這樣去做。這個在修行方面有幫助,對身體也有幫助。現在醫學都證明假如一個人整天想事情,身體一定不好,情緒不穩定,甚至會神經病。所以我們要學習禪定波羅蜜多之行,佛只講一句話,但是要修出來,要做很多事。所以在我們直貢噶舉,假如修禪定,要先給灌頂,授權給你才可以修禪定,不是坐在那邊就可以,以為自己在修禪宗。不要以為坐在那邊盤著腿、眼睛閉起來放個定印就是修禪宗,跟禪宗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邊佛已經講得很清楚,六波羅蜜修禪定,禪是什麼意思?減少妄念、雜念,甚至不會影響到我們清淨的本性,才能在禪定的境界來利益眾生。假如沒有禪定的功夫,連持咒都會心亂如麻,一大堆念頭。當然也跟我們身體狀況有關,為什麼不共四加行一定要做大禮拜?因為大禮拜可以疏通身體糾結的經脈。我們平常不運動,經脈是糾結起來的,所以很容易產生妄念。假如肯一直做大禮拜的人,妄念會減少;會有體力去做別的事。很多人以為做完大禮拜,不好的事情不會發生,自己會變好。錯了!
當你們做大禮拜,進入禪定的境界,惡的念頭自然會減少,善的念頭會增加,這樣對比的話,惡的力量很自然就減少。而不是做大禮拜會求到身體健康,法本沒寫,法本寫的話,我會告訴你們。我們修行的每個動作都是跟禪定有關係,點香、禮佛、持咒也是禪定,連點燈都是禪定。禪定是無所不在,是時時刻刻可以做的事。不一定坐在那邊,那個是老僧入定,跟你們無關,尤其我們在家眾不可能每天盤腿坐在那邊。
定跟靜,差異很小,假如禪定沒修好,就很容易跑到天界去。所以不要認為自己禪定修得很好、沒什麼妄念,就修得出來,不是這個觀念,那就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到那邊還是要輪迴。
這一段諸不善法是什麼意思呢?任何方法、任何事情,跟佛法不一樣的,我們都不要做,只有佛法是善的。你說能不能跟人吃飯?可以,不是說不能吃飯,比如有人跟你講是非,就要找機會離開,不要聽了。就算你不附和,只是站在旁邊,他覺得有聽眾就會一直講。哪天就和別人說:「我跟他講了,他也說嗯嗯嗯……他同意呀!」有沒有?你們會很自然就發出「喔……嗯嗯……」並點頭,人家會以為同意,你們就墮入惡的漩渦裡面去了,就是兩舌。為什麼我們要守戒、要修《佛子行三十七頌》?因為這是保護我們的工具,等於是防彈衣。不要以為聽人家講講話沒有兩舌,有!因為你附和他。你可以阻止他講,但又不好意思。訴苦的人一定講誰誰不好,沒人會講自己不好,你有沒有聽過有人說是因為自己不好才這麼苦?沒聽過吧?都是說早知道不要跟他拍拖,早知道不要跟他結婚。所以你們很多人來問我這種事,我開口就問是誰決定要嫁給他?她說是她自己決定。那關我什麼事?當初妳嫁給他的時候,認為他是好還是壞?既然當初認為他好,現在為什麼覺得他壞?都是自己決定的!
所以就離開染欲過失。跟著我學佛的弟子,不是不同意你拍拖,但是……唉!我不知道,我不講,隨便你們怎麼猜。
經典:「於彼尋伺發生喜樂,是名入解初禪定行。」
這邊佛講兩個字很重要:尋伺,不是叫你去尋找禪定,而是要尋找什麼方法讓禪定的力量出現。什麼方法?佛法、五戒十善、《佛子行三十七頌》、持咒、聽上師的話!現在你們不用尋覓了,當你得到這個,會發生喜樂,因為有工具去訓練自己得禪定。沒有皈依佛門的沒有。很多人以為皈依佛門變成活龍一條,不是,是禪定這個事。所以當你肯一直落實用五戒十善、《佛子行三十七頌》、上師的告誡、教導,自然就產生禪定,不需要特別去做。因為當善的力量出現,諸善法出現,惡的力量會停下來,你不會去做、也不會接受,是不是煩惱減少呢?為什麼我剛剛一直嘆氣呢?拍拖談愛情最後會怎麼樣?我只知道一個結論:生離死別。不要以為結婚就是結婚,結婚是另外一個業力的開始,每一個人最後的結論就是生離死別,不是活的時候分開,就是死的時候要離開。你們都問我:有什麼結果?生離死別。不要再問我,我不會告訴你這婚姻好與不好。
你們有沒有留意一件事?在佛教界不會加持讓你的婚姻美滿。外道有,佛教沒有,如果有的,都是他們自己發明出來的,佛經沒講。因為是你的因緣,照民間的方式去做就好,至於後面婚姻好與不好,是你們兩個人的事,跟佛菩薩無關。好的因緣會變壞,壞的因緣會變好,看怎麼去耕耘這段生活方式,所以跟佛菩薩無關,也跟修行無關。不要告訴我「同修」,同修這個詞不是指夫婦,同修是在同個道場裡面,同個上師教導佛法,教導你們同個法門一直修,謂之同修。以後有任何人告訴我另一半是同修,我絕對趕他出去。佛不是這個意思。
這一段就講得很清楚了,當尋覓到可以怎麼樣入初禪定行的時候,應該喜樂,當感到自己雜念減少、煩惱減少,應該喜樂,禪定自樂。而不是發財、健康變好才喜樂。大家回家想一下,當有一段生活少很多煩惱,你是不是起喜樂?大家不朝這方面想,都朝欲望那方面想,想要好老公、好老婆、好孩子。這種欲望一定有一天不能滿足,煩惱就起來了。但是在家的如果用禪定的思想在過日子,會得禪定的喜樂。就算出現好的,你不會認為自己變好;不好,你也不會痛苦,因為你在禪定的境界。你了解一切都是因緣來、因緣去,不固定,是會變的。在世間幾十年,不是來還債就是來討債,不是來報恩就是來報仇,這些全部做完了,這一生就結束回去了。
我們在這一生裡面,就不要再繼續製造新的東西出來給自己了,我們可以製造善的因,但不要製造惡的因。怎麼分辨呢?五戒十善、《佛子行三十七頌》、戒定慧,這些都是教你們如何去分辨。為什麼你們不肯聽、不去做呢?為什麼不用這種工具去保護自己呢?為什麼放縱自己的心呢?所以你們就不是佛子,既然不是佛子,禪定精進都跟你們無關了。我們要修六波羅蜜,不是因為想成菩薩;修六波羅蜜,是因為想改變生活方式,減少煩惱和痛苦,而不是憂愁過生活。我們現在活在憂愁裡面,今天不曉得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一大堆憂愁。好像現在做生意的要加關稅,憂愁得不得了。有什麼好憂愁呢?不跟他們做生意嘛!我懂做生意以來從不跟他們做生意,我在很多地方都有商標註冊,在那邊沒有,因為我從開始就決定不跟他們做生意,不是現在才決定。所以我有大神通(大眾拍手),跟這個無關,騙你們的。仁波切看事情比較透澈,我不會貪。仁波切唯一一個觀念就是不貪,能過就好,就算讓我很有錢,我還是用這麼多,錢多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人能不貪,自然保護網就會出現,這從禪定來。我不願意做的事,誰都不能誘惑我去做,來什麼都沒用。
禪定不是你們所想像的,坐在那邊一天一夜都不動,才謂之修到禪定,這個是枯木禪。禪定是活的,很活潑、很生活化,不是高深莫測的事,是訓練我們的心。訓練你們面對煩惱、接受煩惱,而不產生煩惱,這是禪定。我們會憂愁、恐懼就是因為有煩惱,所以學佛的好處在這裡,當你禪定,就能夠不斷訓練自己,身體自然會好,就算不好,至少病況不會加重,甚至吃藥就會好。所以學佛不是你們所想像:我求,就讓我身體變健康。你自己都不想變健康,怎麼會健康呢?
今天講到這裡,希望大家回家仔細想一下,一天一天過了,仁波切也老了,也看著你們年華……(大眾接著回答:老去。)你們講的,我沒講。看到一批白髮蒼蒼,就是不聽話。要聽話,其實學佛很喜樂,正如佛經講很喜樂。當你找到初禪定,會很喜樂,因為知道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問題,知道怎麼去處理問題。假如有初禪定的人,也會知道用禪定依靠上師,上師會幫忙我處理我的煩惱。為什麼你們這麼多問題?因為你們不相信上師!只求上師幫你們解決這個、那個。
為什麼現在不收你們供養?我不想幫你們解決問題了,我教很多佛法,你們不去做,就是你們的事了。我管太多,管到真的是覺得有點累了,這個累不是退轉,而是你們為什麼不聽呢?一直用自己想法呢?今天第幾個禮拜不收供養?(大眾答:11。)我努力不收你們供養,因為我沒看到你們改。有些人到我面前還是愁眉苦臉,我就想怎麼這麼多煩惱?愁眉苦臉幹嘛呢?連人死了,我都能超度,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呢?就是貪得無厭。剛剛佛經講遠離欲望,你們就不遠離欲望,貪得無厭,有這個就再要那個,全部都要。假如全部給你,你吞得下去嗎?學佛是很活潑的,沒有這麼嚴肅,我們只要恭敬。假如學佛很嚴肅的話,經典裡面不會有些地方寫佛會跟人講開玩笑的話。
今天開解《寶積經》的內容,絕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沒有大道理,只是解釋些名詞。假如我沒有修成就,禪定這兩個字,怎麼解釋給你們聽呢?我用什麼方法讓自己產生禪定呢?佛經有沒有講?(出家眾答:佛經沒講。)你師父有沒有講?(答:我師父應該沒有。)什麼是應該?(答:他都講一兩句而已,一兩個字。)我也是講一兩句,我也講不多。
當你能夠聽上師講話,用我們的工具,這個禪定不求自得、不求自來。不是一個特別的修行法門,是從你們的日常一直修,就出現了,自然得,不需要求的。不需要每天很刻意盤腿坐在那邊,好像出家三十幾年的弟子每天盤腿,沒用,再盤腿還是這個老樣子。因為他將佛法複雜化,一直在名相裡面打滾,滾不出來。
仁波切帶領弟子修持迴向儀軌和阿奇護法後接著開示︰
5月11日的法會幾點開始?(大眾:10點。)以前修地藏菩薩要幾個小時?(出家弟子答:您修法比較快,修地藏菩薩的儀軌都至少要2個小時。)本來修地藏菩薩還要唸《地藏經》,唸經要多久?(出家眾答:假如是有音調的唸快一點的話,要接近2個小時。)其實不唸經也可以,唸經的時間不夠,10點開始,我看1點以前就能將法會圓滿。修這個法是叫《陀羅尼經》,陀羅尼經是什麼意思?本來這個經要唸108遍,但是在末法時代不可能有這個時間,在西藏的佛寺要唸108遍《陀羅尼經》,大概3個小時。生在末法時代,商業社會裡面有很多無奈,很多儀軌也不可能全部圓滿的做得很好。最重要的是上師在修法時的專注力夠不夠,假如專注力夠的話,就算有些地方不一樣,也可以彌補。假如上師的功力夠的,持的咒也可以解決很多事。但是因為世人喜歡看,就給他看一下;喜歡多唸,就給他多唸一點。
更新日期:2025 年 5 月 0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