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0年5月3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帶領與會大眾修觀音法門,親自為11位信眾舉辦莊嚴的皈依儀式。隨後開解《寶積經》卷第八十二〈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今天在開解佛經之前,有一批信眾想要皈依佛門。皈依佛門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改變你未來的人生。未來不是指人生這短短幾十年,而是指未來生生世世還沒有成佛之前的人生。父母親賜予我們肉體,但是不能給我們法身和慧命。並不是皈依之後馬上證到佛的法身,而是皈依之後要開始開發自己的法身。「法」指佛法,如果要深奧一點解釋法身要講很久,今天時間不多所以不講。
「慧命」,學佛人的命不是指我們這個肉體,也不是在人世間短短幾十年,也不是在輪迴苦海中得到的這個壽命。慧命就是「智慧」,本來每一個有情眾生都具備與佛無二無別、清淨的智慧,只不過因為生生世世輪迴帶來的善惡業,讓我們這天然、自然的智慧被蒙蔽起來。透過學習佛法、修行佛法修我們的後得智(後面學佛修來的智慧),就可以開啟本來具備的天然、自然的智慧。當後得智和根本智結合起來,就是開發你法身的時候,當然這種事情不是一年兩年或一天兩天可以做到的事。
佛法不是馬上一步登天的事情,是不是佛法很困難呢?不難,只是每個人生生世世帶來的業力是無限的,數不清楚帶來多少業力。我們透過佛法不斷的薰陶,才能將累世帶來的習性轉變。習性不是指生活的習慣或思想,而是指輪迴的習性,我們很容易讓自己輪迴。正如《地藏經》所講的,「起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罪」,凡夫起的念頭、動的念頭、起的心都是為了自己,都是在貪嗔痴這個範圍裡面滾動,只要貪嗔痴一發動,輪迴的業力就跟著發動。
透過皈依,學習佛法才有依靠。為什麼一定要皈依?我之前講過很多,今天不再解釋。但釋迦牟尼佛一直強調學佛一定要皈依,因為你不皈依,等於你不想遵照佛陀的教導,只不過是選擇你自己認為喜歡的、懂的所謂的佛經、佛法去修行,這種修行是不產生結果的。在經典裡面有記載,除非在方圓500里內沒有具德的上師,你就可以對著佛像或是佛經祈求懇切的皈依;但假如有的話,你就要皈依人的上師,佛經講得很清楚。假如要做到對佛像懇切的皈依,佛經中有講但你們真的做不到,因為你們懇切的心還沒有生起。
現在在這種惡的時代,身為學佛的人更加不能鬆懈、不能退縮,不因為有困難的環境而放棄。老實講,今天你們不來,我坐在法座上照常講佛法,你們也不會不供養,但是佛法要求佛、法、僧,佛要在、佛法要在、說法人要在,還要四眾在(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樣的法會才算是圓滿,假如靠視訊去講,少了四眾就不圓滿。
在這種時代,要堅持法會延續是一件很艱困的事。還好,我所有的細節都做得很好,官員來了解之後都說我們做的比政府要求的還要好,這就是守戒律。老實講,沒有一條法律不容許有法會,你們可以去問,絕對沒有一條法律說不准集會,只是政府的規範我們要聽。既然做到所要求的規範了,還不能舉辦法會嗎?法律假如說不准有法會,我就不舉辦,但是法律有講嗎?學法律的弟子回答:「沒有。」
《寶積經》講得很清楚,在家修行人,佛沒有不准你做生意。前幾個月也開示過,在家眾修菩薩道的一樣可以賺錢、結婚、生孩子、有房子、有車子,甚至可以有奴僕,可以聚財,講得很清楚。但是五戒十善裡面要知道財怎麼聚?比如在《地藏經》講得很清楚,做生意不准偷斤減兩,要老老實實做生意,不聽的人就會有狀況。最近接觸一個信眾就是這樣,他做一件很容易偷斤減兩的生意,所以末期得了癌症,還好還有一些善根接觸到我來給他幫助。
所以,不信因果排在第一位。不要以為佛菩薩保佑,做錯事跟佛菩薩懺悔、跟 仁波切懺悔。但你作惡,就是惡。不清楚、不了解可以來請示,當然絕對挨罵。假如皈依怕被罵的,也請你現在不要決定皈依,因為連 法王都同意我罵弟子,我不管你是什麼身分,只要違背佛法教導,我一定開口。老實講,今天我不罵人,我也好過日子,我不讓弟子離開,我也好過日子,搞不好更多人喜歡我。但是,佛法不是這樣教的,以前 法王訓練我也不是這樣訓練的。法王從來沒有跟我講過好話,直到2007年我閉完關後才開始嘉許,當時我已經皈依 法王很久了。所以,不信因果是第一個最嚴重錯誤的事。
為什麼需要上師加持?《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得很清楚,地藏菩薩說:「我今天能利益眾生,能修到法身菩薩,因為得到諸佛慈悲加持。」人家是法身菩薩也要佛加持他,你們是什麼?不需要上師加持嗎?你們會想:「佛加持我,我拜佛。」抱歉!沒有辦法,因為你沒有修菩薩道,你還是在凡夫地。凡夫地表示還在輪迴苦海的人。是誰來幫你?是佛的化身、佛的代表。化身涵蓋很廣,可能是佛經、一件法器、佛像,但是最重要的是上師,你的上師是代表釋迦牟尼佛、代表歷代上師將佛法傳出來給你。當你得不到上師的加持是什麼意思?全部都沒有。不要以為每天一直拜佛就有。就好像以前有一個離開的弟子說:「咒語是不是有專利呢?」當然有,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咒語。你都不聽上師講話,這個咒語對你有用嗎?沒用。
加持是什麼意思呢?不是上師將他所有的功力傳給你、交給你。《地藏經》講得很清楚:「所有善知識絕對有能力幫助學佛的人越過障礙。」什麼障礙?阻止你、阻擋你修行的障礙。涵蓋很多,什麼都有,親情、財富、名利都能阻擋你,但是善知識給你的加持可以幫助你超越這種障礙。可能善知識就是你的上師講一句話,你聽進去、了解了,這個障礙就過去。但是沒有講上師可以幫助你消除你的果報,也沒有講上師可以讓你的惡業消失。而是當你聽聞佛法、學習佛法,如法學習修行之後,你才能轉動你的業,才能改變你的業,而不是上師幫你消掉果報。假如是這樣的話,我皈依 法王,我也可以跟 法王說:「法王,您幫我消掉。」不需要這麼辛苦每天在修。所以不要迷信。
既然你對上師生氣了,因為你生他的氣,他的氣就過不了你這邊,保護不了你,莫名其妙會生病,不是老了就會生病。就像昨天有位跟我同年的男信眾求見,我講:「我跟你同年,為什麼我身體這麼好,你不好呢?」因為他沒有上師加持。上師加持你,讓你身體好,不是讓你可以過好日子,而是讓你有這個身體繼續好好學習佛法。所以,跟上師爭執的意思是,「上師講的話,我絕對不聽,我就是這麼做。」那就是爭執,絕對做不好,明明教你這樣做,偏偏不聽,「我要用我的方法,我只要對佛恭敬就好。」一爭執,上師加持馬上就斷掉,不是我要斷,是你自己關掉接收器,沒有收到我的加持。
什麼叫加持?就是上師已經修到空性的慈悲,空性的慈悲心遍滿虛空,有緣眾生只要一動念求他,就可以得到加持,何況是他的弟子。因為每位上師每天修行絕對會迴向,不可能不迴向。你是他的如法皈依弟子,怎麼可能得不到加持?一定得到。怎麼樣會得不到?只要你動個念對上師生氣:「上師幫他不幫我。」這樣就是生氣。我對眾生都幫、不認識的人都幫,你是我的弟子,我會不幫你嗎?我是對事不對人。假如對人不對事,就不是有慈悲心,而是有分別心在弘法,那就不對。所以講清楚以後,敢皈依的就上來。
皈依之前跟大家講,你們是皈依佛、法、僧和上師。我的法號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我的根本上師是直貢噶舉派第37任 直貢澈贊法王。皈依後,每個人會發一張皈依證。皈依證中間是祖師 吉天頌恭的法照,一邊是 澈贊法王,一邊是我的法照;另外一面中間是釋迦牟尼佛,一邊是皈依上師的名字,你的法名是我來幫你改,另一邊是所有皈依弟子都要唸的,等皈依後我再口傳。
皈依證等於是你的身分證,丟了不會補發,沒有皈依證,很多事情跟你們無關。上次道場發葉衣佛母的佛卡,沒有皈依證的人就沒有。皈依後,你們可以拿著皈依證去請這一張佛卡。
仁欽多吉仁波切為11位信眾舉辦皈依儀式。
皈依文很簡單但很重要,你們唸過皈依文後,我口傳五戒。我沒有受過比丘比丘尼戒,所以我不能傳比丘比丘尼戒,但我能傳五戒和菩薩戒。
仁波切口傳五戒並開示:有些人說皈依後不能吃蔥蒜,因為我們是藏傳佛教,而且你的上師是咒語成就的,我們每天持咒的人假如有吃蔥蒜五葷,蔥、小蔥、大蒜、韭菜,護法神和很多眾生都不喜歡,而且吃了五葷,對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狀況都不是很好。
剛才有講過,皈依之後,你可以得到些利益。這邊再提醒大家,「皈依佛」之後不頂禮其他天神。意思是說,我們到任何別的宗教的地方,假如為了某些原因你要進去,不要頂禮,意思是說,不要跟祂求任何事情,包括臺灣本土的神明。原因在哪裡?因為祂們不能幫助我們解脫生死。假如你還繼續求這些神明,就是依附外道,包括我們的祖先。佛法沒有反對我們拜祖先,但是不要求祖先保佑誰,或者說「祖先你回來讓我看到你」,這些都不要講,上香是可以的,但不要求。
「皈依法」就是皈依佛法之後,不傷害有情,就是不殺生。「皈依僧」,不依止外道之人。僧這個定義不是說出家眾,僧的定義是僧團,如同我們寶吉祥道場有在家的上師,有出家的女眾和出家的男眾,還有在修行的男女在家眾。皈依這個僧團之後,我們就不能再依靠外道的人給你任何幫助。我們在三寶之前,佛經、佛像、佛塔,我們要很恭敬,不要在那些地方嘻鬧、玩。
就算我們性命有危險,就算人家給我們很多禮物,甚至告訴我們很多好處,都不能夠捨掉皈依戒。有特別的事情也不可以尋求其他方便,什麼意思呢?當碰到你覺得很嚴重的事情時,剛好上師不在還是怎樣,你都不要想說去找人家卜卦等等,這些都不要,這樣會破皈依戒。
仁波切繼續開解《寶積經》。
經典:「佛是一切眾生之父。佛不生心求於給使。我今欲學。我亦當為一切眾生作於給使。我不求他為我給使。」
上次開解《寶積經》時講的兩句話很重要,既然我們學佛了,我們要學佛的一切行為。既然「佛是一切眾生之父」,但是佛都沒有「你要給我、你要給我使用」的心。比如老一代的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釋迦牟尼佛用佛法養著我們,上師照佛法養著我們,不代表我有你們可以防老。我不是養兒防老的人,也沒有說今天你皈依佛門,一定要做什麼,一切隨你的緣,這就是根據這句話來的。
這句話講得很重,既然佛是一切眾生之父,我們養他應不應該?(弟子答:應該。)但是佛的心裡沒有這種想法,他不覺得今天我教你們佛法,你們就一定要養我。等於現在 仁波切一直教你們佛法,幫你們減輕病苦,幫你們解決家庭問題,救你們的命,沒工作給你們工作,沒錢給你錢,但 仁波切沒有想到要你們回報,為什麼?只要你對上師恭敬就是供養,你對上師不恭敬,就算供養房子、幾千萬供養我都退回去,我已經退回十幾間房子,大家都清楚我的做人做事。從哪個佛經來的?從《寶積經》這幾句話來。意思是說,佛法不是買賣、不是交換,佛跟菩薩,尤其是修菩薩道的上師幫助我們、救我們,是他的願力,但不代表他的心裡面會想到「我多幫這個有錢人,以後他可能對我好一點。」上師沒有這種想法。因為是佛教我的,所以我一定要跟著他這樣做,為了眾生而服務。
正如 法王講我:「我這個弟子幾乎沒休息的,弟子有事在半夜三更找到他,他都會起床幫他。」法王真的看我看得太清楚了。法王說:「我這個弟子,他頭腦好,做生意養那些沒工作的弟子。」事實啊!我養很多弟子。法王也講:「弟子沒錢他給錢。」我也沒跟 法王講過這種事。法王也講:「你們不知道他做了多少事。」你們真的不知道我做了多少事,為什麼不講呢?就因為這句話:「我亦當為一切眾生作於給使。」我講過很多次,只要眾生對我有所求,我一定會出現的,大家都有很多這種經驗,很多只要對我有所求,我就會出現幫助他,不一定是我本人出現,就是根據這句話、根據我的願力而來的。
「我不求他為我給使。」好像林姓弟子上次提到的那個老太婆,我救了她的命,我得了什麼?沒有,一點都沒得到,會因為沒得到而不幫她嗎?一樣要幫。換句話講,你們身為皈依弟子,去幫助別人,也是理所當然要做的。所謂幫助,是在你能力範圍之內,合法、合戒律之內,給人家幫助。而不是人家跟你借錢去賭博也借給他,人家跟你借錢去做生意也借給他,這樣不對。沒錢吃飯幫助他應該的,只要他的事情沒有違法、沒有犯法,幫助他是應該的,但是你不準備要他有所回報。以前我曾經講過,假如要借錢給人家,你不要準備他還給你。假如你準備要他還給你,就不要借他,免得大家從朋友變仇人。
在寶吉祥道場有一個很嚴格的規定,所有皈依弟子彼此不能有金錢借貸,給我知道了,借的人趕走,跟人家借的也趕走。為什麼?就為這句話。有什麼事,報告你的組長,組長自然會來跟我講,假如我看你真的是因為生活困難過不了,仁波切會幫你,但不是一直給你,只是幫你過,也是從這句話來。
假如我們不了解佛經,做上師也做不好,做弟子也做不好。所謂學佛,就是學佛的行為、思想,而不是學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好,這在你們一生修不出來的,佛修了多少世才修出來?最少我們要學佛的思想。這句話講得很清楚,「佛不生心求於給使」,上師也是這樣子,尤其我是修菩薩道的,尤其寶吉祥道場是傳菩薩道的,我們就要做到。皈依我的出家弟子只要他生活有困難,全部由我給錢,為什麼?因為他們跟人家拿錢的話,要用什麼還給人家?沒有錢要用什麼給?你的健康、福報!不要以為出家人就可以拿人家的錢,除非是曾經為某個地方服務很多年,現在養老每個月給你生活費,這可以。什麼事從來都沒有做過的,你拿了人家的錢要拿什麼還?
仁波切講過很多次,以前 法王沒有點頭說我可以收供養,我一分錢都不敢拿,也是根據這個說法,我怕我還不起。現在修菩薩道了,「應供」就是菩薩可以接受供養,但我還要看是誰供養,沒有皈依的信眾我一分錢都不收,照樣服務、照樣幫他。好像昨天我幫了很多信眾,但沒有收一分錢,我這一幫下去,他們至少省很多錢。我有沒有跟他說去捐給我的佛寺?沒講。為什麼不講?也是根據這個精神理念去執行菩薩道。
經典:「何以故。長者。若有比丘重於給使。失法功德。」
假如出家眾希望得到供養,而對誰好一點的話,你得到了供養,人家給你錢、給你使用、給你差遣,那麼你所有修法的功德全部沒有,這是佛說的。所以,為什麼 仁波切這麼苦?看到出家弟子跟我有緣的,他們如果生活有問題,絕對由我來支持,不容許他們拿人家的供養。假如你們這些出家人的根器我都看不到,我還有資格坐這裡嗎?我絕對看到了,也可以說我前世欠你們的,前世不曉得你們供養過我什麼,可能是一根香,我到現在還在還給你。
這句話講得很清楚,不要以為披著如來衣就可以隨便拿人家東西,拿到了,你的功德就沒了。為什麼功德沒了?你沒辦法幫他解脫生死、沒辦法教人家解脫生死,只是跟他講一些佛法、佛經。你拿人家供養用什麼還?當然是你的福報,但是你這一生所修的法的功德全部沒有。尤其我是在家上師,我對這一塊更加重視。為什麼?怕人家講斂財,還好我從來沒斂過財,佛經沒講的事,我真的不敢做。
經典:「若以財攝。彼當云何。欲使我作故。以財攝我。非為法故。自失己信。若財攝給使,無大報利。」
假如你認為「這個功德主、這個施主有錢,就對他特別好,讓他覺得佛法對他有好處,所以他來學佛。」你失去的不是自己的信用,而是失去人家對佛法的信心。「若財攝給使無大報利」,就算你用財攝他過來,就算你希望得他的財,告訴他:「你捐筆錢會怎樣、會怎樣,好像捐個柱子會怎樣,捐個瓦片會怎樣。」佛都沒這樣講!「給使無大報利」,利是什麼?不是我們的錢財,而是佛法的利益。因為發心不對。
經典:「若向和上阿闍梨所。」
包括在家眾、出家眾,當我們要到上師的地方,「所」就是指以前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每一位上師都有他的居所。現在不是到我的居所,而是到道場。
經典:「知其心意應如所作。莫令和上阿闍梨不信於我。不敬愛我。」
你要了解,上師的心不因為你很有錢、沒有錢,而對你看法不一樣。簡單來講,上師不會因為你做錯或做對什麼,而給你不同的待遇,上師全部在佛法上面、在因果上面看事情。假如你在佛法上一切如法去做,上師會不會讓這種徒弟多接近一點?應該會。假如不如法,即使多有錢,上師也不會接受,只當是一般信眾,對你笑一笑就好了,不是你有錢就可以買到一位上師。
意思是說,我們去供養上師,應該要很清楚上師的心,不是為了錢而接受你的供養,也不是因為你來供養而接見你,甚至特別傳法給你,上師絕對不是看你的身分背景而傳些什麼特別法,他或許會因為你的身分背景而讓你了解到,應該用什麼心態來學習佛法,而不是因為你的身分背景對你另眼相看。
經典:「彼捨身命為讚誦法故。稱滿其意為功德利。」
一切阿闍梨會捨他的身、他的命,為讚揚、誦(將佛法傳誦),我們是「稱滿其意」。就是說,你一切的供養只不過是物質上的供養,最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上師的心,他是為什麼弘揚佛法?好像我從1997年開始出來接見信眾到現在,二十年如一日,我沒有收過信眾的供養,除非很特別的一、兩位老人家,我看到他恭敬心起來了,為了幫他結個緣,我收,其他的沒收過,不論我幫他解決多大的事情,都不收供養。所以,身為一個學佛人也好、弟子也好,你要很清楚,供養上師是對你有好處,不是對上師有好處。假如以財富來衡量一位上師對我有沒有好處,那你就不知道上師的心。你也知道上師不是因為你有沒有供養,而對你相不相信、對你有沒有稍微接近,你應該知道上師捨生命是為了保護佛法、保護正法。「稱滿其意為功德利」,你捨生命為了保護道場、保護佛法,因為你這樣子滿了上師之意,你反而得到功德的利益。
經典:「捨於利養讚歎於法。長者。若是菩薩於他人所受持讀誦一四句偈。施戒忍進定慧相應集菩提道。」
這個意思是說,有一位行菩薩道的上師,他捨掉一切利養,但是讚歎一切正法。這位上師弘揚佛法是為利?還是為了利益眾生?假如他不是為了利來弘揚佛法,就算今天他教你一句佛經,教你四句佛經,裡面已經涵蓋六波羅蜜。
經典:「於是師所為法恭敬。」
「所為法」,所以你對這位上師所做的一切方法都要恭敬。也許有些方法你不喜歡,比如說以前我勸人家不要對女兒這麼溺愛,對方不高興,因為他覺得這個方法不對,人倫嘛!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我也有孩子,我會照顧他但不會溺愛他,不對就是不對。孩子不跟我學佛的,我跟他只是父子關係,沒有上師與弟子的關係存在,我分得很清楚的。我的意思不是說孩子不學佛就趕他出去,而是要釐清這個界限,既然他不肯學佛,你這一生跟他就是父子關係,結束了他就跟你再見,你也跟他再見,沒有什麼牽腸掛肚,整天擔心他這個那個。既然他不肯學佛,跟你就沒有法緣,沒有法緣的話,你就不可能生生世世都是他的父親,這一世你欠他,還清了就再見。
我講這些話,有些人聽了是不開心的,但我是根據《寶積經》所講的,是佛所教而我在做的。既然我在做而你不聽話,那就是對上師生氣、跟上師爭執。因為我們學佛不是修人倫,再說,每個地方的人倫道德都不一樣,全世界各地很多人的道德觀都不盡相同。究竟佛法是正確的,還是人的倫理道德是正確的?在我們還沒學佛之前要遵守人的倫理道德,但學佛之後,要看這個人的倫理道德是幫助我解脫生死,還是讓我繼續在輪迴苦海?
如果你心心念念都想著孩子,不輪迴才怪。就好像昨天我幫助一位信眾,他都快要往生了還在想著兒子的事情,我都清清楚楚講出來,我並不認識他們,也沒見過他的兒子,為什麼講得出來?因為他有罣礙,如果我不把他的罣礙講出來,就算要超度也超度不了。所以,如果要幫人家超度,要知道這個快要死的或已經死掉的人有什麼罣礙,如果講不出來,憑什麼幫他超度?不要以為 仁波切唸了就能超度這個眾生,如果他心有罣礙,怎麼唸他都不會走的,佛不會硬拉他走的。
我常常講一句話,以佛的大慈悲力,怎會有眾生在地獄?應該全部都超度掉了,為什麼還有眾生在畜生道?佛不慈悲嗎?不是,因為沒緣、不聽話、我行我素。其實,在三惡道中有很多是學過佛的,你們聽了會嚇一跳,學佛會墮入三惡道?會啊!更加快!因為你本來往善的方向走了,你的累世冤親債主等著你成佛,他們也能跟著你成佛,結果你還在混,他們就生氣了。
我常常打個比方,我們一生有兩位父母,不說一百、兩百、三百世,十世總有吧!十世就有20位父母,每一位父母親都有兩位父母親,再乘以10是多少呢?再乘以10又是多少呢? 無限量!很多人認為自己修得很好,每天唸多少遍就OK,怎麼OK?還有這麼多啊!而且還沒算你們父母親的祖先,也沒有算那些被你們父母親傷害及祖先傷害的眾生!越聽越怕了吧!本來因為你學佛,很多眾生有機會離開輪迴苦海,結果你回頭,他們就失望,而且覺得為何他們苦而你過好日子,所以乾脆大家一起苦,因為他跟你是同類,是你的親戚朋友。
為什麼要皈依?因為皈依才能解決這些生生世世糾纏不清的事。既然要解決這些糾纏不清的事,這一生就要解決掉!不要拖泥帶水帶到下一世去。很多人不相信,想一下就會帶到下一世嗎?會啊!就好像昨天那位信眾都已經昏迷了,還在想兒子、還在想裝修時跟老婆吵架,他在醫院而我在這裡,我怎麼會知道他的家事呢?因為他來告訴我。家裡的人起信心,對佛法起恭敬心,就能度他了,如果他不恭敬,我再講也沒有用。
這一段真的很重要,要看清楚你的上師是為了什麼。我沒看過有人現金兩千萬搬來搬去五次都不收的,扛來扛去,蠻同情他的。我之所以不收,只是為了他父親的一個念頭:「這個錢是我兒子的,應該拿去買土地。」如果我收了,他父親絕對會罵兒子,會講一些不好聽的話,我就讓這個父親有機會墮入三惡道,所以不收。五次!只是為了讓一個眾生不要墮入地獄,後來他父親皈依了。這是十年前的事,以當時的行情,兩千萬可以在臺北買一間房子,現在就買不到了,後面要加個零。十年前 仁波切也不是過得很好,但我就是根據這一段,不是故意表演,因為我真的知道他父親的想法,房子是他兒子自己賺回來的,我為什麼不收?是為了他的家庭和樂。我用很多奇怪的方法來幫助眾生,所謂奇怪的方法也不是多怪,而是你們不接受的方法。
本來我接受是應該的,因為他老婆的命清清楚楚是我救回來的,醫生說他老婆只有一個月的命,但她活到現在。所以,大家要了解,菩薩道不是你們可以想得出來在做什麼。佛有講一個範圍讓你們可以看出何為修菩薩道。好像以前謝姓西醫弟子整天帶我去加護病房,我有沒有收他們一分錢?有沒有叫他們來皈依我?(謝姓弟子答:沒有。)這就是謝姓西醫弟子可以差遣我,這是佛說的,所以我要給錢又要給他差使。那個時候,我每個星期去加護病房幾天?(答:常常、一有事就去,所以連加護病房的護理師都認識 仁波切。)
為什麼 仁波切這麼苦呢?因為謝姓西醫弟子三代都是外道,想法已經根深柢固,如果我不用這個方法他不會信我。其實他每次叫我去都是在考試,看我究竟知不知道這個病人是怎樣。謝姓西醫弟子讚歎:「第一次 仁波切幫我父親超度,我就已經嚇一跳了。」仁波切問:「我去加護病房,如果我沒有能力,能幫助他們嗎?」謝姓弟子答:「只有 仁波切可以幫助他們,眾生的苦只有佛菩薩可以幫。」為了降伏他,我只有給他差使了。我出錢出力還自己坐計程車,那時我沒有車,後來有車就自己開車去,開車也要油錢與損耗折舊,我沒有叫謝姓西醫弟子或病者供養我,有求必應。你們一定會問:「那為什麼 仁波切現在不去呢?」因為我老了、事情太多了,況且有這麼多病人,我怎麼可能整個臺灣跑呢?修到空性就不需要我本人去了。就好像昨天那位信眾躺在醫院,我沒有去卻知道他的事,這些功德是怎麼來的?就是根據佛所說的去做出來的。佛有教我們很多東西,不是教我們從表面看一位修行人行不行,而是看他在做什麼。
經典:「於是師所為法恭敬。」
後面這句話很重要,就算上師只傳你一句話,你都要恭敬,而不是要求上師給你什麼。上師一直在修菩薩道,隨便給你什麼都是六波羅蜜,而不是你指定要學到什麼法、要上師教你想聽的法。佛沒有這樣講,而是說,如果上師跟你講一句佛法,你都要恭敬他,因為他做到了菩薩道應該做的。從1997年到現在,如果我不行的話,不要說有弟子,法王第一個就會轟我了。
你們不要以為 仁波切現在過好日子,還是有人會跑去跟 法王問說為什麼漢人上師收這麼多弟子?是不是 法王多傳我很多法?沒有啊,仁波切應該學的、應該幫助眾生的,法王就教我,就是這樣,其他的就看你怎麼做。如果做到佛經中所講的,自然這位上師值得你恭敬,而非他兇不兇或嚴不嚴格,而是他做到佛所說的。
上師跟你講一句話,你以為他隨隨便便跟你講,但事實上是在跟你講佛法。譬如告訴你不要這麼重視你的女兒,這就是佛法。因為《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親方貪心如水蕩」,我只是將它簡單化而已。為什麼你聽不進去?因為你沒唸就聽不進去,馬上就對上師起不恭敬的心。你覺得非要講到你心坎裡面覺得自己需要的,佛法絕對不是你心裡覺得自己需要的,如果佛法講到你想要的,那就是你的欲望。
剛才皈依時才講「皈依法離欲尊」,有說皈依法滿欲尊嗎?皈依法是離開世間一切欲望,不是不要、丟掉、消滅掉,而是離開,就好像我們現在保持1.5公尺的距離就是「離」。你應該跟欲望保持距離,但你偏偏不跟它保持距離,硬要往身上攬,那跟佛法就沒關係了。佛法不難,但難在如何離開你的欲望。離開欲望不是教你不要,現在我不可能教你不出現吃飯、睡覺的欲望,但是要離開,也就是只要衛生條件好就吃,只要能睡就睡了。
為什麼 仁波切要睡就能睡?因為我沒有這麼多欲望,想睡就睡,累了就睡著了。《寶積經》的特色在於,除了教我們如何修菩薩道,也教我們對上師之間的關係。如何接近上師?不是你的錢或名,而是你有沒有看清楚上師所做的方法?如果一位上師是這麼做的,就算他簡單跟你講一句佛法,你都得到大利益,因為他用六波羅蜜在做。我常常講那些怕被我罵的人,因為我罵就是用六波羅蜜,如果你連挨上師罵都忍耐不住,我不相信你能忍耐別人。
上師會罵,就是因為你一定有某些地方做下去會對你不利,所以才阻止你。如果你不聽,就表示不恭敬上師,就沒加持了。現在聽清楚了,我所講的在佛法上都有根據,不是我發明的,都是從佛經出來的。如果佛經沒有,我不敢做也不敢講,如果佛經有,我一定要講出來。
剛才之所以提到,上師講一句、兩句就是六波羅蜜一次都給你,就好像昨天那位信眾的事情我會知道,就是「如空無妄想」。只要他一問,我不是入定,而是在空性裡面沒有我的思想,不會想到:「讓他回報我什麼?或是他未來會不會跟我學佛?」只是因為他苦,我就要幫他,這就是「如空無妄想」。如何修到「如空無妄想」?很簡單,在觀音法門最後迴向就可以修到這個法門。為什麼不講清楚?因為你還沒到這個根器去搞清楚,唸到有一天有體會再說吧。
經典:「如上諸師受持文字章句偈頌,於無量劫應為彼使。」
佛又罵人了。很多人以為,離開找別的上師重新學也是一樣,那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恭敬上師所教的給你、幫助你的所有方法,在無量劫裡面,若曾經給他教過,都會給他使用。聽懂了嗎?事實上講到這裡就是金剛乘,在灌頂中最後一句話,就是祈求本尊加持,讓我們得到上師的差遣。很多人說密宗是假的,但密宗全部都是根據佛經寫的,菩薩道就是金剛乘。因此,若有弟子發此誓,上師與你的緣永遠都在。什麼緣?我的緣是要幫助眾生成佛,眾生不成佛,則我不成佛,意思是會一直幫你到成佛為止。既然要幫助你成佛,你就要接受對上師的恭敬與差使。所謂差使不是要你做什麼,只是在佛法方面,上師講了你就要用、就要聽,才會產生利益,否則的話怎麼會有利益呢?
經典:「不生諂偽一切供養。長者當知。不報其恩況不敬法。」
這句話再罵回來,你不要諂媚作假的一切供養給他,沒用的,如果你用這種方式供養,不只沒有報他的恩德,而且對法不恭敬。今天佛教我們對上師的心態,上師不是在於他有沒有名氣,而是他所做的身、口、意是否符合佛經所講?如果有的話,就是具德的上師。至於他的個人生活真的與你們無關,為什麼無關?因為他有他的生活,你們有你們的生活。上師有批評與介入你們的生活嗎?每天跑來看你嗎?我絕對不會跑來看你,你有苦有難,我才會出現;當你過快樂日子時,我不會出現。從這點大家要了解,佛法的重點不在於靠拜拜、祈求、發誓與發願,而是你要做到,才會產生作用。今天所講的對我們學佛人也好、做弟子也好,對上師的態度要清楚,如果對上師的態度不清楚,只是認為皈依就要上師幫你變好,對你不會起很大的利益。
為什麼我們要恭敬?譬如我對 法王恭敬,並非因為他是 法王,而是因為他是我的上師,因為他賜予我法身慧命,我欠他的恩,他教我正法的恩是沒辦法還的。恭敬就是供養,而不是做了才告訴他要這麼做,這樣不好。什麼事都要恭敬,要事先問。好像 法王最近差遣我做很多事,雖然我很清楚這樣做會讓 法王歡喜,但還是先問:「法王我這樣做好嗎?」這就叫恭敬。
不是因為我年紀大了又是仁波切,就認為 法王應該會同意我所做的事情,這樣是不對的。現在很多弟子喜歡這樣,做了再來邀功,說他做了這個,但是你錯了,仁波切所看的事情和你們的看法與層面不一樣。也許你認為是對的,但我看來是錯的;或是你認為是錯的,而我認為是對的。不是 仁波切要管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是因為 仁波切已經修到某一個程度,他對事情的看法是希望不要產生怨與後遺症。
當我們清楚身為弟子與上師之間的關係之後,自己才不會錯,不要用欲望來期盼上師滿足你,絕對不是這回事。當你有災有難有苦,在不違背因果的前提之下,上師絕對會幫你,但若是違背因果,上師絕對不幫。什麼是違背因果?就是你一直沒修行、沒懺悔,現在花報開了,我不可能將你的因果取消掉,只能幫你讓果不要那麼苦,但不可能把你的果消滅掉,應該受的就還是要受。
清楚之後,大家學佛才沒有壓力,才會越學越歡喜。這種歡喜不在於得到些什麼、變好些什麼、知道些什麼或懂些什麼,而是你覺得自己有依靠。人生茫茫,不管你讀多少書、得多少權勢、有多少財富,你對自己的未來一點都沒把握,財富或權勢都不能保你的命,只有佛法。當我們皈依,知道自己有依靠了,過日子、過生活就很踏實了。
如果你們還覺得很渺茫,很簡單,就表示你們心裡全部都是貪念,一定會渺茫,因為你不接受佛法,而是要接受你們喜歡的佛法。經典中講得很清楚,如法上師講一句佛經都是給你六波羅蜜,你們還在挑?你們沒有資格挑啊!這一生你們能夠不墮入三惡道已經阿彌陀佛了,還在挑?對上師都不恭敬!如果你對上師不恭敬,對法也一定不恭敬,那就學不到了。就算你跑到別的地方以為能學到,但也學不到,因為是佛所說的。
今天新皈依的如果沒辦法做到今天 仁波切所講的,你可以放棄皈依。我很民主,只要你在 仁波切面前說你要放棄皈依,那就沒事了。但不要悶著頭一直想、一直想,希望上師做到你的欲望,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皈依時就已經告訴你「皈依法離欲尊」。所以,我不是滿足你們,而是一直找你們麻煩、挑你們毛病,受不了的可以離開,離開也不會有事,我的護法、諸佛菩薩與上師都不會有怨恨的心,只不過你們若是離開,就是從零開始,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而已。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帶領與會大眾修持阿奇護法和迴向儀軌,與會大眾感恩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舉辦皈依法會,慈悲修法並賜予殊勝開示,利益無量無邊眾生,法會圓滿。與會眾等起立恭送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
更新日期:2020 年 5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