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18年9月30日

在臺北寶吉祥佛法中心共修法會,弟子與信眾們恭敬聆聽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2015年9月20日於臺北寶吉祥佛法中心開解《寶積經》卷第二十八〈大乘十法會第九〉的法帶精要。

學佛一定要對自己所學的法門有一個定位,寶吉祥佛法中心傳的是金剛乘的法門,但當然不是一入門就傳金剛乘,金剛乘的基礎是大乘,也就是菩薩乘,在家眾只能修這個法門解脫生死,沒辦法修小乘。現在就算有出家眾修小乘,但要修出來非常困難,因為沒有這種環境,也沒有方便的事情讓他們修。《寶積經》中提到,修菩薩道的行者,對調整身口意方面的要求與凡夫不一樣。

正如我經常開示,梁武帝一生在中國建了許多佛寺,規定所有出家眾一定要吃素,也寫過論。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時,梁武帝問到自己做了這麼多佛法事業,是否有功德?達摩祖師告訴他沒有。我也把這句話送給大家,不要以為自己供養過一點錢,每週參加法會、每天持咒、吃素就有功德,也不要以為自己是出家眾發願修行就有功德,其實一點都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身口意沒有做到菩薩應該有的標準,《寶積經》是釋迦牟尼佛開示眾生,如果要修菩薩道,身口意就跟一般凡夫不一樣。所謂不一樣並不是外表不一樣,也不是做一些驚世駭俗的行為、動作,而是思想絕對要像個菩薩的思維模式。

經典:「著處著乘著敷具等。著飲著食及著兒女。」

《寶積經》中提到「著處」,就是執著自己停下來的地方,包括居住、閉關時都執著要在特定地方才喜歡,很多修行人都有這個毛病──不隨緣,自己的緣要到這些地方,為什麼還要執著地找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才能修行呢?還要找到自己喜歡的道場才能修行?這都不是很正確。「著乘」指的是乘坐的東西,以前沒有車子,只有馬車、牛車,執著出門一定要坐馬車,不坐牛車,有牛車就不坐驢子拉的,這就是執著。「著敷具等」指的是執著自己所坐的位子一定要鋪的高度,才認為像是修行人。雖然行者升座修法的法座有規定,但也不是執著一定要有這種法座才修法。

在直貢梯寺時,大家看得很清楚,在阿奇護法殿時,寺方一直在張羅要找椅子讓我坐,我説不用,只要找個位子可以修法就好,因為是我修法,而不是椅子修法。行者不必執著一定要有法座才修法,因為修施身法的行者到任何地方都能修法,重點是告訴大家不要執著是否有法座,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菩提心去利益眾生。「著敷具」不是指大家,而是指法師、仁波切、堪布這類的,坊間常發生這種情況,有些人要求如何擺設才認為莊嚴,但莊嚴的是椅子還是修行者呢?所以,如果執著敷具等,即使號稱修菩薩道,也是沒有學到。

「著飲著食」指的是執著一定要喝到、吃到什麼才是好。到直貢梯寺時,僧眾供奉酥油茶、酸奶、甜茶,我全部都喝,不會因為自己不喜歡喝就喝自己的普洱茶,這都不是很正確。因為是人家供養的,讓人家有機會供養。我離開梯寺後到阿奇出生地,當地的信眾一直幫我倒茶,連我快要離座,信眾都還再次奉茶。旁邊有人想阻止信眾,但我說不可以,因為要給他機會供養。

如果菩薩執著飲食,自然就會斷了一些讓人供養的機會。有人可能會想,但是供養 仁波切食物,仁波切也都不吃。仁波切幽默地表示是要保持身材,所以大家拿來供養的食物,仁波切都是幫大家供養佛菩薩,然後讓大家拿回家吃。然而,到了西藏這種地方,當地生活真的很辛苦,所以給他們另外一個機會,你們不要耍嘴皮子,說 仁波切都不吃你們供養的食物,有時 仁波切也是會吃的,但要看供養者的心。

「著兒女」指的是執著兒女。很多人都執著兒女,無論修得多好,死之前都會對兒女掛心。我連自己的兒子不聽話,都能罰兒子2年半不見面。換作是你們,已經心如刀割了。我之所以經常勸弟子不必為了見孩子而飛去國外,因為這會養成執著的心。今天既然要學佛,不是要你們六親要斷掉,而是要了解兒女這一生都是來結緣的,而且很多可能都是惡緣。你們想想憑什麼結善緣呢?你們這一生與過去世都沒有好好修,憑什麼可能有兒女來結善緣呢?

兒女只是這一生的緣,無論是還債、欠債、討債,你這一生死了,這個緣就結束了。你們不要以為,下一世他還會再做你的孩子,你有把握下一世一定是他的父母嗎?搞不好你會是他的妻子或丈夫呢?那不就亂倫了嗎?因此,不要執著兒女。兒女從小到18歲以前,身為父母有責任教育兒女。過了18歲,兒女就該過自己的生活了。很多人整天將兒女帶在身邊,如珠如寶,認為是自己的孩子,不能讓孩子受苦。這麼多眾生受苦,為什麼你不關心一下呢?如果執著兒女,就會害了孩子,孩子認為有父母親寵愛,自己就不需要改,大不了就回家。

上次有位弟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做的事情不對,還嘻皮笑臉地帶他來求見,希望我開示,這就是執著兒女。身為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已經對不起眾生,是自己要懺悔,而不是希望佛菩薩幫你教好孩子,認為這樣讓孩子以後懂得孝順父母親,才不會繼續做錯。佛經中提到,父母不教好孩子,是父母之錯。就算孩子過去世作了很多惡業,乘業再來,但孩子在胎中時,父母親就可以教孩子,出生之後也可以教,而不是等他做錯事,才求佛菩薩幫他消業障,每個人都搞不懂這一點。

在佛經中清楚提到,如果父母親不教育孩子,父母親就會墮入地獄。為什麼不教孩子會下地獄?因為沒有將孩子教好,就會讓孩子去害別人。孩子出生時,除了前世帶來的業之外,對這一生是一無所知的、是父母親給的。孩子學壞、做壞事,絕對與父母親的身教、言教有關,你們還怪佛菩薩不保佑?想想你在孩子小時候是怎麼教他的?佛所講的佛法都是針對我們所犯的毛病。

有些出家人雖然已經出家,卻還是想著自己的孩子,既然已經出家,還擔心孩子?曾經有兩位出家人來請示我這種事情,因為他們是出家眾,我比較客氣;如果是我的弟子,可能早就請他們離開了。會來問這種事情,就表示沒人教佛法。在家修菩薩道的行者都不能執著兒女,何況是出家的呢?教育好兒女之後,就是孩子自己的業。他肯跟著你學佛與否,都是他的業。我自從皈依佛門,就沒有逼自己的孩子要吃素與跟著修行,讓孩子自己決定,因為如果孩子有這個福報與業,自然就會來學佛,沒有的話就不需相逼。

經典:「犁牛耕種諸所作等,憂奴憂婢憂諸作者。」

這指的是古代一些有錢的菩薩會執著牛、耕種的作物好不好,此處的「憂」不是擔心這個人會不會出事,而是擔心這個人是否會騙他、幫他賺錢、把事做好。我是在家的、有事業體,在公司中培養年輕人,做得越久薪水越多,訂有主動加薪的制度。我不憂員工,因為公司有完整的制度。很多人以為憂是擔心會出事,但經典中是指沒有幫主人把事情做好、幫主人賺到錢。我經常告訴員工,能不能賺到錢是老闆的福報,不是員工的福報,員工只是拿薪水,要對得起這份薪水而付出時間與體力。

我也將這番話送給打工的人,不要以為老闆沒有你就不行。很多人以為自己大不了不做,那不做就不做了;你如果不做,那就是緣盡了。有人覺得不信,認為自己離開後老闆就會垮,這種說法很惡,是希望老闆因為你離開而垮掉,才顯得你重要?這種心太惡了,但很多人都有這種毛病。

反過來說,身為老闆與主管,不是怕員工出事,而是怕他們是否有照佛法的觀念在底下做事。如果沒有佛法的觀念就會用錯人,而胡說八道、一大堆貪嗔痴,就好像最近卡片的風波。之所以會有卡片的事情,是因為憂心沒有表現給大眾看,就放手給他,出了事本來要阻止,但又擔心他沒工作而包庇,所以越滾越大。因此,沒有佛法的話,這個世界會亂。

經典此處的觀念是,如果有人可讓你用,是你修來的福報。我們對別人好,並不是不斷給錢、說好話,而是要教他怎麼做對事情,不要騙客人或騙東騙西,如果他不聽,那就用較委婉溫和的方式讓他離開,而不是一直擔心他做錯事會讓你賺不到錢。我也有很多員工做錯事,但我不罰員工,而是罰自己,你們全世界沒聽過這種老闆的,因為我不憂心員工是否有幫公司賺錢,有這種勇氣讓自己不賺錢,就是修菩薩道與你們不同之處,因為能捨。

你們不要對我用這種把戲,以為我很慈悲,非要你們不可,這種想法不是很正確。我連兒女都不執著,還會執著你們?你們真的不信,還繼續玩下去,以為我現在越來越厲害,有越來越多人來,但我可能有一天會突然不見,到時你們就等著看,因為我不憂、不執著任何事情。

這次回直貢梯寺,我不敢說有瑞相,但敢說諸佛菩薩支持我的做法。如果過去20幾年我在修行方面曾經違背三昧耶戒與一切戒律,就不可能發生這麼多瑞相,因為佛菩薩與護法不是笨蛋,瞞不了他們的。每天有這麼多人求佛菩薩,佛菩薩不是閒著沒事做。出現這些不是給我看,而是給你們這些愚昧的弟子看。愚昧在哪裡?自己不懂還假裝懂,明明看不出真正的修行人,還假裝看得懂。如果根據《寶積經》,你們全部都沒有修。你們在修什麼?難道是修過好日子嗎?連梁武帝做了這麼多,達摩祖師都說梁武帝沒有功德,你們憑什麼有功德?梁武帝之所以沒有功德,因為不是修菩薩道,只是修給自己開心,認為自己做很多應該會好,這就不是菩薩。

經典:「穀帛庫藏諸財物等。」

憂心穀帛庫藏諸財物等,你們不要以為有些人好像在修佛,其實很多可能都是假的。前年發生混外國米事件,事主還沒發生事情之前,已經在印度見到我,但因為我是在家的,也不會說他是大功德主、大菩薩,所以他有些驕傲。我在印度就告訴他要小心下面的人讓他出事,做了他不知道的事。他當時還侃侃而談,說自己讓農人種有機稻是做好事。然而,我心想,他明明家中整天做騙人的事。結果,事情爆出來後,他才知道是自己兒子胡作非為。

最近有個老牌子出事,也是大家從小喝到大的產品。這個公司的老闆娘曾經來求見過我,當時我勸她,賺這幾十年賺夠了。當時還沒出事,她以為自己是企業的老闆娘,就要求我單獨教她學佛。我一聽之下就拒絕了。為什麼不可以?佛經中提到,上師傳法時,除非是傳密法,否則一般都不可以一對一傳法。再者,如果每個人都單獨傳法,現在有1000多位弟子還得了?我當時拒絕她,因為她可能認為有密宗行者單對單傳法,就能包庇所做的事。

我都是事先警告,這些人雖然有學佛、吃素、供養、參加法會,但為什麼還會出事?就是沒有學菩薩道,擔心沒錢,擔心放在庫房的東西會變壞、賣不掉、沒錢。經典內容表面上看起來是教我們修菩薩道,但嚴格來說,這樣才沒有機會起貪念而做錯事。有些人擔心自己的財富,而用盡一切方法來保護,自然就會作惡了。我有位弟子以前幫大企業操作股票,表面看起來沒事,他透過操縱股票而讓公司股票不要跌,股東才會分到錢。但是,嚴格來說這就是欺騙的行為。

股票的漲跌因素,一是企業本身的業績,二是整個市場的走勢。如果有人故意去操作,讓股票漲跌,讓公司多賺一點錢,倒楣的是股民,但大家都認為這樣做是對的。我的公司雖然可以上櫃,但從來不申請。我不是怕申請,而是如果員工犯錯,公司可以馬上不做生意,如果上櫃,股東會質疑為何不做生意,就會要求開除再去請人來。一位會計師弟子表示,以集團的財務狀況,確實有資格可以上櫃。

仁欽多吉仁波切繼續開示:如果公司上櫃,我馬上就可以退休,但是這是騙人的事,不能這麼做。股票的意思,本來是你有計畫要推出,而讓很多人有工作,就募這筆錢來做生意,這樣還算合情合理。若是操作自己公司的股票,美其名是讓公司不要賠錢,這麼做是否合法呢?會計師弟子表示,若是蓄意、刻意操縱股票,是欺騙所有投資者的行為,違反了法律與證券交易法,公司的管理階層也有相當責任。

仁欽多吉仁波切感嘆地表示,臺灣有很多人做生意什麼都不怕,只怕沒有錢。我什麼都不怕,最怕因果,但絕對不怕沒有錢。我今天開示這件事並非強調自己與眾不同,而是針對經典中提到的這句話,不執著自己的財富。如果我要執著自己的財富,身旁也有會計師,絕對能夠操弄的。但是我為什麼不操弄?因為既然修佛法,以密宗而言,一位上師修到成就,財富等等東西自然都會出現。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因緣法,不是讓自己去享受,也不是誰給的,是自己修出來的,所以不會刻意去創造新的財富。

如果公司上櫃,我就不用管這麼多,只要丟給會計師,讓會計師盯著他們就好。很多人自己作了惡還不清楚,認為自己沒有錯,覺得每家企業都是這麼做。但是,我經營的企業就沒有這麼做,因為這違背佛陀所教,我不敢做,因為怕因果。如果執著穀帛庫藏諸財物等,就沒資格修菩薩道。有出家人還擔心自己沒有棺材本,想要留一點,但既然都穿了如來衣,還擔心死的時候沒人理你?出家人不用留的。我是因為要延續法脈,不得已只好留一點。

經典:「彼菩薩如是著已,於向所說種種事中若失一事,其心則生憂悲苦惱。」

修菩薩道的行者,如果對於周圍所有事物,沒有以因緣法來看待,認為自己擁有這些事物,覺得這些是屬於你的,而一定要這麼做,只要前述所有事物發生事情而失去時,所有憂愁煩惱就來了。

我們之所以要學佛,是希望減少煩惱,甚至斷除煩惱。但是,你卻偏偏這邊學佛、那邊增加煩惱,豈不是找佛菩薩麻煩呢?這邊唸一唸,那邊卻要佛菩薩讓你老公聽話、要你兒子馬上改過來、要上師加持他讓他馬上聽話?我的兒子不聽話,我沒有求阿奇護法讓兒子聽話趕快回來,完全沒求,因為知道這是自己的緣,只要去做好對眾生與佛菩薩的承諾,而不是每天迴向給自己的兒子。我認為兒子是否回來是他的事,但你們都會迴向給自己的兒女。

直貢澈贊法王有這麼多弟子、信眾,為什麼我能修出來,你們修不出來?就是因為執著。我去直貢梯寺所修的法,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教派與弟子,才能與佛菩薩的心相應。有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也有講,但是你們所講的與平常的行為不一致。我相信當天去直貢梯寺的300位弟子不會全部都是為了自己,應該會認為自己是代表眾生來供養、拜佛,但之所以不相應,就是因為平常執著,只是偶爾靈光乍現,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很發心。

就好像讓一位弟子出來分享,他還說不好意思,前面已經有10個人分享,說自己出來講話會怕。既然如此,連讚歎上師都會怕,哪還有資格弘法呢?這次去直貢梯寺,是讓大家看出自己在修行方面的毛病與問題,而不是一直讚歎我有多厲害。我認為自己一點都不厲害,因為還是具備凡夫的軀體,只是我的心與你們真的不一樣。

你們再不聽進佛的教導,不落實去做,還不決定去做,再來也沒用,我救不了你,只好等到你死了、最苦了才救。經典中提到憂心、不捨財物等等,是每個人都會犯的毛病。前陣子有位弟子過世,他擔心自己的女兒沒錢要留給女兒,所以過世時就沒有立刻找到我。雖然我曾答應要幫他修頗瓦法,但是因為他有這種毛病,就跟菩薩與上師的心不相應。就算我後來幫他超度,但他還是苦了一下。

你們會覺得苦一天有這麼嚴重嗎?大家試想一下,找一天將自己關在黑漆漆的房子中,一整天都沒人理你,你會如何?一定會很恐懼的。仁欽多吉仁波切點名一位弟子,問他是否每天都有吃中藥,他表示有。因為有很多人不知道發生在這位弟子身上的事,仁欽多吉仁波切指示他當場講出受到幫助的過程。

這位弟子表示自己是2005年7月10日皈依,因為經常跟在 仁欽多吉仁波切旁邊跑腿,想說可以依靠 仁欽多吉仁波切,如果自己高血壓160、180而走掉是最好的,這樣就可以得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超度。他認為自己反正就是如此,不如走得悲壯一點,反正還有 仁欽多吉仁波切可以依靠,結果事情真的就發生了。當天他因小腦中風而昏迷,在昏迷中自己的神識在一個好像子彈的彈頭部分,在一個槍膛裡面,前面的光線太強烈,他下意識回頭一看,看到彈藥室液體燃料中滴進了一滴墨水,在很黑的環境中,有微光的情況下,看到燃料被汙染,就在千鈞一髮即將要爆炸的那一剎那,突然聽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喊他的名字,叫他下來,他不假思索馬上離開槍膛,瞬間就「砰」地一聲,子彈被擊發了。他深感聽話真的很重要,因為當時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及時喊他下來,他大概就要請師兄穿著寶吉祥背心向他鞠躬了(詳見度眾事蹟508)。

仁欽多吉仁波切繼續開示:這位弟子經歷的過程是每個人死亡時都會經過的,如果以寧瑪派而言,他看到黑就是黑成就心。人死了斷氣之後,會先看到黑漆漆的狀況。我們都怕黑,但全世界沒有一位心理醫生能解釋為何人類會怕黑,這是因為我們死亡時都會經過這個過程,看到光則是要離開身體了。以那位弟子的這種狀況,我都能救回來,憑的是什麼?除了上師的福德,再者就是弟子的信心。仁欽多吉仁波切問這位弟子:當時看到黑色時怕不怕?弟子回答:真的很怕。

仁波切繼續開示:如果大家再不聽話,就會經歷與這位弟子一樣的過程,但是結果也許會跟他不一樣,因為我不可能每一個都這樣救,這是平常薰陶出來的心。在皈依時已經告訴過你們上師的加持,之所以要讚揚上師,不是上師需要你們讚揚,因為上師很清楚自己修到什麼程度。但是,唯有讚揚上師的功德,上師的功德才會到你這邊,加持力才無時無刻存在,不應該死的就將你救回來,應該死的就不要墮入三惡道。

你們不要看不起修密法的在家上師,我不是誇耀自己有多厲害,而是擔心你們。你們再疑、惑、不決定,時間到的那天就沒人救了。這位弟子就是一個範例,讓你們知道佛菩薩與上師是如何救度弟子,也讓你們知道死亡過程會是如何。很多地方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不管多大的地方也都沒發生過,為什麼這位弟子會發生這種事情?因為他已經開始做過一些大禮拜,而上師心心念念都在所有弟子身上。

當時,這位弟子已經進入黑成就心,下一步就是斷氣,馬上就進入白菩提,然後就走了。西方也有很多這種人死了看到光的紀錄,還以為是天使來接,其實不然,而是自己本身的光,就是所謂的自性光。如果看到這個光,一旦進去就沒得救了,完全沒辦法救回來。上師之所以能修到這個程度,當然與過去世有點關係,但最重要的是這一世要聽話。如果不聽話,再講也是沒有用。如果常常憂心自己這個、那個,就會產生憂悲苦惱,心就會亂與不定。心如果不定,沒有清淨的心、禪定的心,不管再怎麼持咒、唸經,都不能與佛菩薩相應。因為佛菩薩在定境中,不會有任何念頭產生,除非是行者的能量與佛菩薩的能量一樣才會相應,否則是不會的。你們認為自己有每天唸,為何還沒用?當然沒用,因為你們是用欲望、憂悲苦惱的心來唸。

經典:「彼菩薩以愛潤心,是故生於後有牙心。」

這指的是:修菩薩道的修行者若以愛欲滋潤他的心,而不是以佛法滋潤他的心,心就不清淨,就會咬自己了。因為產生欲望,將自己本來清淨的本性咬掉。因此,要修到這個程度並非一朝一日,但是大家要聽進這個理論,要朝這個方向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至於哪一天做到圓滿,不需要給自己下一個時間定義,因緣具備就自然會圓滿。因緣如果不具備,就算想也沒有用。

經典:「善男子!略說意業猶如輪轉,如是名為意不善業。」

釋迦牟尼佛在此提到善男子,今天暫不解釋。佛簡單說意的業,就如《地藏經》所講的起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罪,起來的念頭都會製造輪迴的力量,這就是業。業不一定是惡業,善業也會讓我們輪迴。佛在經典中簡單提到,意的業好像輪子不會停,這樣做法都稱為意不善業。大家要聽清楚,佛剛才所講的一切都沒提到害人、嗔恨人的心,只是執著而已,都算是不善業。大家檢視自己的心,每天做了多少意不善業?意不善,還敢告訴別人你修菩薩道?

有人宣說《寶積經》卻講不下去,就是因為越講越怕,自己都沒做到,還講得下去嗎?可能馬上就將經典闔上,要改說別的經典了。連執著心佛都說是不善業,因為既然要修菩薩道、利益眾生,意可以這樣子嗎?有任何執著的話,能做到大布施、大供養嗎?當然不能捨了!也做不到慈悲了!

很多人以為慈悲是對人好,其實不是很正確。要做到能捨,而且意是善的,才能修到慈悲。對於佛所教導的內容,我不敢說自己做到100%,但是大家可以看看我有沒有做到。有弟子要供養鉅額現金,但我照退不誤。我不是沒有開支,會計師弟子很清楚我的開支很大。

我以前沒有唸過《寶積經》這一段,今天唸到才知道為何到直貢梯寺會出現那些瑞相,因為自己有做到一點了,而你們完全沒做到。如果沒做到,當然就不是修菩薩道了。

經典:「彼菩薩離身等業。」

修菩薩道的行者應該離開身的種種業力,善與惡都算是業,而一切讓我們輪迴的力量都是業,因此《地藏經》才提到皆是業、皆是罪。很多人覺得狗很可憐要去領養,這也是業。並不是不該有這個念頭,而是應該憐憫牠墮入畜生道,希望牠下一世不要墮入畜生道,這才是慈悲。表面上看起來,領養好像對牠很好,但或許牠的壽命本來應該隔天就結束,結果被你一搞,牠又拖了而多做2、3年的畜生。

金剛乘中有個祈禱文,希望三惡道的眾生壽命都要短,因為壽命短才能早日出來做人聽聞佛法、學習佛法。你們既然有愛心收留流浪狗,為什麼不收留流浪漢呢?既然你們選擇性地收養覺得可憐的眾生,就表示沒有修慈悲,只是一種人的愛潤心。大家現在有答案了,你們常常覺得收養流浪動物也很慈悲,但這是愛潤心,因為他有愛欲喜歡這種、不喜歡那種。

佛法對待畜生界的眾生,是憐憫、不傷害的心,盼望期待牠未來世不會墮入畜生道,與愛潤的心不一樣。佛之所以曾勸人盡量不要養寵物,因為養寵物就有愛潤的心。現在流行喊狗兒子,明明是自己的男朋友卻說是牠爸,真的是天下大亂,六道都開始亂。人可以跟狗有行為嗎?雖說沒做,但以戒律而言已經犯了邪淫,因為邪淫其中一條就是不能跟動物。如果一個是媽媽、一個是爸爸、一個是狗兒子,是怎麼來的?我們不能違背生物學,既然你一直叫牠兒子,代表你們兩個有行為讓牠出現的,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佛經中提到不贊成養寵物,就算大家在西藏看到很多佛寺都有狗,這是因為西藏有很多東西不吃而狗會吃,但不是當成寵物在養。

經典:「於和上所起於尊想,於阿闍梨起和上想。」

這兩句話指的是當我們遇到任何出家眾、修行人,就算與他們沒緣,也要起尊重的想法。我曾經開示過,有個人是上吊自殺死的,照道理來說,上吊自殺死的人不可能得頗瓦法,但這個人在過去世我是出家人的時候,當時我剛好出關,他過去世是男身,是燒鴨的學徒,每天負責的工作是將鴨子掛起來風乾,他看到我走過時很恭敬的合掌,因此這一世他雖是自殺死、短壽、得女身,但因為那份尊重,這一世就得我幫他修頗瓦法。

就算有出家眾不如法,但只要是真正經過三壇大戒剃度的,大家都要尊重。所謂尊重並不是要聽他的話,而是要尊重他曾經受過這個戒,而你沒有。他的修行好與不好,不關你的事,那是他的事。因此,對任何修行者,只要他是如法的、甚至只守一戒,大家都要尊重。「於阿闍梨起和上想」,阿闍梨指的是教導我們佛法的行者,我們都要當他是和上,這不是指出家,而是既然他是修行人、教導佛法,那就要尊重他。

經典:「於餘若老若少起止恭敬。」

不管看到孩子或老人家,我們都要恭敬他。所謂恭敬不是要跪下來拜他,也不是任何事都遷就他。小孩子出生,不管是幾歲,都有機會在這一生變成一位幫助眾生的人,只要碰到好的因緣。任何一位老人家,只要過了70歲,都可以說這一生絕對修了些福報,才能活這麼久。因此,我們心要恭敬他曾經行過善。小孩子能到這個世間,過去世也絕對行過善。因此,修菩薩道的人不要欺負小孩與老人家,也不要看不起小孩與老人家。小孩也可以修出來,以前禪宗有個典故,有個小孩講出的話連禪師都無法辯駁。有些老人家看事情,可能比我們清楚。

不要以為壯年人才可以修得好,不一定。在道場就示現過很多次,有些老人家不會念佛,但只要尊重上師就修得比你們好。既然大家修菩薩道,對任何眾生都要恭敬。所謂恭敬並不是對他好,而是心中不起鄙視與看不起的心。任何眾生學佛、修行、做事都有好的方面,我們要對他起恭敬,不要鄙視。

經典:「彼菩薩在於獨處作是思惟。」

修菩薩道的時候,不只是見到他,即便自己單獨一個人,都應該朝這個方向去思維,而不是見到人才如此,平常就要訓練。這次去直貢梯寺,為什麼會有弟子忘了兩個生病的老人家?這就是平常沒有對老人家恭敬,自然就會做出這個動作。難道是因為我雖然68歲,但不像個老人家,所以你們養成習慣不需要恭敬老人家?如果大家平常單獨時思維應該如此,事情發生時就會很自然地做出來,不需要人家講與教。

佛法的特別在於聞思,聽了佛法一定要自己單獨在一個地方,好好思維自己有沒有做上師所講的佛法,如果沒有做到要怎麼去做?接著就要修,也就是修改自己不對的行為,不是認為自己聽了就很厲害、知道、了解、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沒聽過,而是自己有沒有做到。不要對自己客氣!常常有人說自己是壞弟子,就是因為不去做、不決定!我苦口婆心地告訴你們人生無常,到現在有人得了重病,還說自己不會死。其實沒有生病也可能會死,可能一個車禍、心肌梗塞就走了。如果你還在迷戀這個世間,來參加法會做什麼呢?

越怕死的人可能越會死,像我這種不怕死的就還活著。大家要思維自己不應該這麼做,釋迦牟尼佛在此講得很重,告訴大家如果要學菩薩道,就不應該有這種思想,也不應該有這種行為,一點都不可以。我之所以會重重責備,就是根據《寶積經》而來的。大家侃侃而談自己修菩薩道,但菩薩有菩薩的樣子,也有菩薩的思維方式,你們所做的都是凡夫俗子,憑什麼修菩薩道?

此時,仁波切當場呵責一位目前在請同組弟子簽同意書讓他重新皈依的退背心弟子,再給他20天的時間,如果他再沒備齊所有簽好的同意書,以後就不用來了,在這裡不會讓大家這樣混的。仁波切繼續開示:你的命是救我回來的,你這幾年竟然就這樣混?也混夠了吧!越開示《寶積經》,就越覺得你們在混,欺騙佛菩薩與諸天護法。所以,我可能會失蹤,因為你們在騙。

經典:「我不應爾。」

表示上面所講的事情全部都不應該有,現在沒做到的,開始要想有沒有做,不要再跟我說你要懺悔。你們不肯供養,也不肯改,難道是抱著佔位子的心態?希望我一定會救你們?

經典:「我已起度一切眾生、救一切眾生心,令一切眾生住正定行中。」

這指的是前面所講的,不是你們每天需要想的事,就好像我2年多不見自己的兒子,沒有想過兒子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改,都不想。要想什麼?應該想的是如經典中提到生起度一切眾生、救一切眾生的心,令一切眾生住正定行中。你們做到了嗎?還敢說自己修菩薩道?還敢說自己發心、發願?看看佛怎麼說,而你怎麼做的?

有些人會說自己不認識字,但廣欽老和尚與六祖慧能都不認識字。還有人說自己很老了不可能,沒有因為老而不可能。我也曾經請示過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這句話,結果 法王開示,只要對上師恭敬、下決心,就一定可以。況且 我不認識藏文,是怎麼修來的呢?我前幾世已經訓練過,所以看了《寶積經》很開心,原來自己已經靠邊了,不像很多人還是門外漢。

所以,心念不要再想這些事了。能夠有工作做、有錢賺、有地方住,都是你的福報與緣分。這種福報與緣分,只要這一生結束就什麼都沒有,不要以為留一些給兒女、眷屬才對得起他們,認為這樣才不枉他們對你這麼好。奇怪的是,佛菩薩與上師對你這麼好,你們怎麼不想到佛菩薩與上師,而只想到家裡?在你生病時,家人頂多叫你去看醫生,你住院時帶一點東西給你,能救你的命嗎?仁欽多吉仁波切不禁感嘆,佛經真的很重要。

經典:「彼菩薩作是思惟。我今自身不調諸根。不勤修行。不覆諸根。不調諸根。彼菩薩作是思惟。」

佛告訴菩薩,如果想要眾生能順隨著你的教導,自己一定要做、要調諸根。如果自己修行不調諸根,眼耳鼻舌身意都還是貪嗔痴,而沒有調整過來,不勤修行。就好像剛才分享的弟子,我指示他拜1000下,他卻不拜,以為可以打折扣,有我保佑就好。這就好像開了藥單卻不吃藥,病怎麼會好呢?我就覺得很奇怪,明明告訴他要怎麼做,應該是讓他兒子出生完全不會有兔脣,原來他打了折扣。

沒關係,你們繼續懶,努力去懶吧!一切果報都是你們自己種出來的,當果報快要成熟之前,上師一定有法門對治,但教了之後你們不做,認為很累,拜500下好嗎?認為反正菩薩不會這麼嚴格,覺得我一定會加持的。前面所講的不勤修行,不是指一天唸多少、拜多少,而是有沒有每一天都延續去做?有沒有停下來不做?有沒有不斷修改自己輪迴的行為?但是,沒人聽得進去,都以為自己這一生是好人,不可能墮入地獄!

大家看看《地藏經》,地藏菩薩有一世的母親輕視三寶,結果就墮入地獄。現在你們沒聽進上師與佛所教的佛法,還以為自己是對的,這就是輕視佛法,不相信有這麼嚴重,還用自己的想法去做。對我來說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不勤修行是不修改自己的行為,而且以為自己已經改好。連我到現在都還在修改自己的行為,不敢有1分1秒放鬆。

經典中提到:「不覆諸根。」我們每一天的眼耳鼻舌身意,因為還有生命,眼耳鼻舌身意一定與外在產生聯絡,而產生聯絡就很自然會影響到自己的心。不覆諸根指的是不用佛法將可能會引起你產生貪嗔痴慢的動作蓋起來。因為你們現在還沒有能力讓六根進入空性、讓六根不影響你,但六根只是個工具用來過日子,而不是用來達到自己的欲望。你們之中真的沒有用到佛法的。

明明我勸一位弟子不要,他卻偏偏要去,因為有欲望,認為兒子是自己的,一定要看他一下。結果所有錢沒了,回來窮兮兮,每天都有問題。你們既然認為自己學佛,身口意與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一動,就先要以佛法看清楚,有沒有繼續幫自己增加煩惱或幫眾生製造煩惱?這就是修行。你們不要以為講出來、在社群網站上亂寫一頓會沒事。只要寫在社群網站上,內容還沒消失的一天,你都會有事,而且是不好玩的事。

不覆諸根指的是不用佛法蓋起、壓住,不要讓它有超過身體功能之外的事情,這一點很重要。現在做不到沒關係,但是要學習去做。慢慢不是等幾百世,而是要開始一點一滴去做,不要放縱自己。學佛人之所以不會放縱自己,是因為用佛法來覆蓋這六根,將諸根壓著才不起作用。學佛人的煩惱之所以會減少,就是這個法門。

不覆諸根與不調諸根的差異在哪裡?覆指的是先用佛法壓住,壓住之後要調整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只是為了生理上欲望的需求,我們不要超出這個範圍。至於怎麼調,就是用佛法。譬如貪念重的人要做大布施,要不斷地供養;嗔心重的人要勤修十善法,更進一步要修慈悲法門。痴的人要深信因果,去調自己的諸根。至於誰幫你調?自己調的能力很差,所以佛法中提到上師就好像琴師幫你調弦,如果調得太緊會斷掉,調得太鬆就會沒有聲音。自己看不清楚自己,所以上師代表佛菩薩來調。調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會呵責弟子或讓弟子離開等等。自己還可以做到覆,但調就真的要透過閉關才行。所以,不能挨罵與怕挨罵的人,真的不要來寶吉祥佛法中心。

經典:「今我已作如是修行。是諸眾生既見我已。心即調伏隨順我教。諸佛歡喜及諸天龍乾闥婆等悉皆歡喜。」

之所以會有很多人跪在我面前挨罵、哭,就是因為我有修行。如果我沒修,沒有調自己的諸根,沒有覆蓋諸根,眾生就算見到我,心也不可能調伏。不是信眾多就表示行者修得很好,最重要的是有沒有辦法調伏隨順我教。如果有人不順著、跟著緣去聽我教導,那就大可以離開,不用留下來,因為沒有緣就不用勉強。做上師的如果不調、不覆諸根,又有什麼資格去影響眾生呢?

經常有人來求見我時哭很久,看到我而不哭的人沒有幾個。如果沒哭,就代表我沒能調伏他的心,但其實也有調伏他,可能是未來。然而,我絕對一針見血呵責到他的心坎裡,讓他回去之後不敢再見我。若是如此,我也少擔心一個。之所以會不敢見,是因為他不想調伏自己,也不隨順教法,但至少會記得自己挨了罵,所以不敢再做相同的動作,如此也是調伏他,只是他跟我沒有師徒之緣了。

「諸佛歡喜,及諸天、龍、乾闥婆等悉皆歡喜」指的是能夠做到這樣子,諸佛才歡喜,天龍八部等等才會歡喜,歡喜才會有瑞相。如果我這幾十年修行的方向是錯的、所做的一切行為是錯的,佛菩薩不會歡喜。瑞相不是要表現給我看,而是諸佛菩薩很歡喜有這種修行的人類存在。這些全部都有根據的,而不是閉關閉得久、唸得多了,相好像長得很莊嚴,就是佛菩薩歡喜,是有根據的。佛菩薩根據行者所做的事情而歡喜,端看身口意有沒有變?有沒有調過來?當佛菩薩與天龍八部歡喜,你還怕出事情嗎?當然不會,就算有事也都是自己的業與果報出現,有什麼好逃的呢?

經典:「善男子。如是等行名菩薩慚。」

行菩薩道的行者,如果有以上種種思想行為就要慚愧。有這種思想,我們就馬上要懺悔,因為對不起佛菩薩與眾生。就好像我在閉關時,連做夢都馬上要起來懺悔,換作是你們就是繼續呼呼大睡。我連夢裡出現一個違背剛才所講的念頭,就要起來懺悔,馬上醒過來,馬上先禮佛再睡。我2007年在拉其雪山閉關時,晚上的溫度是零下10至20度,要起來很麻煩,需要先將睡袋拉開,起身禮佛懺悔後再睡進去。

為什麼我可以察覺到?就是白天一直在訓練自己,所以連做夢都可以訓練。密宗八大成就法之一就是夢瑜伽,很多人白天還可以控制自己,晚上就沒辦法。很多出家眾白天都可以控制地很好,晚上卻怎麼唸都還是有,這就是因為沒有密法的幫忙,所以氣脈很亂所致。

經典:「彼菩薩作是思惟。勿令若道若俗。於我若身若口若意等業諸威儀中。訶責我者,所謂毀壞戒行。或作見行。或作行行。或行邪命。」

這句話很重,指的是學菩薩道的行者要思維,不要讓修道人、俗家人因為你自己的身口意所有一切威儀沒做好,而讓他呵責你,所謂毀壞戒行。既然修菩薩道,自己身口意的做法就不要讓眾生因此有毀謗的機會。仁欽多吉仁波切有的時候常常會迴避一下,就是不想人家毀謗佛法,要做到這一點是很辛苦的,是不容易的事。

  • 法會前弟子分享內容(度眾事蹟編號940)

  • « 上一篇返回法會開示下一篇 »

    更新日期:2018 年 11 月 20 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