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18年7月29日
在臺北寶吉祥佛法中心共修法會,弟子與信眾們恭敬聆聽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2015年7月5日於臺北寶吉祥佛法中心開解《寶積經》卷第二十八〈大乘十法會第九〉的法帶精要。
經典:「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是行大乘是住大乘。何等為十。一者信成就。」
上次已經稍微開示過信成就,這次再強調一下。所謂「信」,不是用人生經驗法來相信佛法,因為佛所講的是出世法,不是世間法。既然不是世間法,當然與我們所有利益衝突沒有關係,但是相對地也會對我們的利益衝突產生矛盾。因為人習慣活在利益衝突之中,沒有人想吃虧的。
然而,偏偏佛法有很多地方都提到要吃虧,沒吃虧就沒辦法成就。所以,信指的是佛所講的一切方法都是讓我們在未來世得以成就佛果。既然要成就佛果,就絕對不是拜佛、求保佑這種觀念。也許有些人認為自己只是來求保佑,這就是不得成就。如果不得成就,寶吉祥佛法中心所教的是大乘佛法與金剛乘,如果你不信,在修行方面就會有一大堆問題。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唸就會成就,哪有這麼簡單呢?如果信不強烈就不行的。我們沒有福報因緣得見佛、得到佛的教導,當然是透過上師來教導。皈依時就跟你們講得很清楚,你們怎麼做,上師就會做出什麼事,你們做錯什麼,就沒有上師的加持。為什麼要告訴你們?如果你們連上師講的話都不相信,也不信你們會相信佛法。很多人都認為講佛經才是講佛法,覺得 仁欽多吉仁波切所講的如果沒註解是佛所說就不是佛法。但是,上師哪會跟你們開玩笑呢?
很多人認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現在所做的事是世間法,所以世間法不需要聽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仁欽多吉仁波切現在活在世間是無可奈何的,因為自己的業報還沒還完,但雖然活在世間,仁欽多吉仁波切所行的是出世法。很多弟子經常犯這個毛病,認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教導要唸就唸,不是唸的就不用聽。所謂信成就,就是上師代表諸佛菩薩與歷代傳承上師宣說的一切話語,特別是坐在法座上所講的都是佛法。有人認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是在開玩笑、很幽默,就覺得不是佛法,但其實也是佛法,如果不聽,就沒有信成就。
經典:「二者行成就」
也就是從現在開始,一切身口意(行為、思想、動作)都是為了未來幫助眾生得成就而去做,而不是求自己能如何。很多人都說求菩薩就會相應,但為何菩薩不與你相應?因為你不是求幫助眾生得成就,所以就不相應。一切諸佛菩薩都是根據這種方法而得成就,既然你說自己信佛,偏偏所做的事都與佛無關,怎麼會求得到呢?絕對求不到的。
末法時代身為上師是很悲哀的事,你們都是二分法,只要跟自己的利益有衝突,就要多看清楚,只要跟自己的欲望有衝突,就不認為是上師。
昨天還有位弟子跑來求見,說自己上次施身法法會時肺不舒服,仁欽多吉仁波切問他什麼原因,他說自己以前有抽菸。仁欽多吉仁波切說他一定有吃冰的、喝冰的,他才承認。今年大年初一,仁欽多吉仁波切才勸大家不要吃冰的、喝冰的,他卻認為喝冰是個人行為,覺得 仁欽多吉仁波切管得太多,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是坐在法座上開示這句話的。這種弟子以後可以得成就嗎?相信是很難的。
《地藏經》之所以說眾生起心動念皆是業、皆是罪。你們會認為天氣很熱,喝一次會有事嗎?如果一再講不聽,那就沒辦法了。佛為什麼開宗明義就說要信、要行?如果信了,但行動沒改變,那還是多餘的。問你們每個人信不信佛,你們都說自己信,但行為卻沒做到,只要一跟自己利益有衝突,就不知什麼是上師,皈依時的一切承諾都丟到腦後。答應人家的事情不做,就沒辦法修出成就。
行成就,不是因為自己的行為改了就會得成就。既然信成就,不是要改變生活方式,而是內心世界做每個動作都要改,不是自私自利的。仁欽多吉仁波切經營日本食品,幾乎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在做,但是現在日本很多廠商都主動來找 仁欽多吉仁波切做生意,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誠信,他們覺得現在已經找不到這種商家可合作了。這是付出代價才換回來的,就是不怕賠錢。現代人做生意就一定要賺錢,要賺錢的話,以後就沒有誠信了。
行成就是了解自己既然學佛、學大乘佛法,是否有調整自己的行為呢?不是馬上要做到,但要去做、一點一滴地去做。如果一點一滴去做,很多事情就不會發生。仁欽多吉仁波切一直教你們不要放縱自己,如果放縱自己、行為歪了一點,就會後患無窮。你們覺得是一點小事,但一個大水壩潰堤,絕對不是突然間潰堤,而是從一個小裂縫開始,但你們就覺得一個小裂縫沒關係。
經典:「三者性成就」
世間一切種種事情的本性,都是幫助我們得成就,也是幫助眾生得成就。不管你認為這件事對你是否有利益或甚至傷害你,都是幫助你成就。為什麼要這麼做?有分別心的人怎麼能得成就呢?只要好的而不要不好的,講的話對你有用就聽進去,對你沒用就不聽,甚至會忘掉,如此一來怎麼會得成就呢?菩薩的慈悲心是平等的,所謂平等是不會分你對他很好、他對你不好。
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會幫那位出家弟子的母親,是因為簡單一句話能讓那位出家弟子放心地走。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給她承諾,她就走不掉。那位出家弟子是因癌症死的,而癌症走的人如果很執著,絕對會很痛苦,很多弟子都看到她走的時候沒痛苦,很安詳地走,這就是幫她將心裡面的罣礙解決。上師幫眾生解決罣礙,並非是幫忙養老母親,你們不要全部將老母親丟給 仁欽多吉仁波切養。就算 仁欽多吉仁波切有這麼多錢,也沒有這麼多地方、也沒有這麼多好的看護去照顧老人家。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位弟子出家了,雖然她曾隨便收供養,但至少有守戒,才有福德在最後這幾年皈依在 仁欽多吉仁波切座下。她是有因緣,才有這種結果,你們不要以為能全部都將母親丟給 仁欽多吉仁波切照顧。
那位出家弟子皈依 仁欽多吉仁波切之後便全心全意,就算罹患癌症,也沒哼過一句話,其他出家弟子跟她住在一起,都知道她不吭聲的。雖然她有病痛,但是看不出來,這就是她自己有修出信,對上師絕對相信、信任,所以當然沒事了。那位出家弟子做到信成就、行成就,而你們是不相信上師的。她也做到性成就,知道自己生病,也是一種成就。這一生不還清,如何不再來?要還的!每個人都不想還債,希望學個短短幾年就修出福報,馬上就有工作、收入也好、孩子變乖、老公聽話,哪有這麼好的事?
仁欽多吉仁波切經常開示一個譬喻,連讀書要讀到大學畢業都要十幾二十年,憑什麼學佛幾年就能讓你整個翻天覆地呢?就算讓你有一點所謂感應,感覺修行可以稍微用上力,但累世的業還沒解決掉,如果不解決累世的業,修行一定有障礙。所謂性成就,指的是無論好事或壞事發生,都是幫助你未來得成就。去年大家知道有人冤枉 仁欽多吉仁波切,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沒修法、不提、就是忍,隨他去。因為他成就 仁欽多吉仁波切,讓 仁欽多吉仁波切成就忍。
成就不一定是好的來成就,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來成就,而是一直不斷地出現。當你認為一學佛就全部都是好,馬上要開悟、搞清楚、弄懂,那你真的沒有修行。連密勒日巴尊者這一生修得這麼好、這麼聽上師講話,這一生都要承擔自己所做的殺業──窮困、孤寡、不出名。因為密勒日巴尊者有福報,後世才出名,連國王去請他,他都不出山。密勒日巴尊者信上師所講的話,上師說他一生都要在山洞裡面修,所以他沒有離開過,上師不在了,他還是聽話。哪像你們是眼睛看不到上師時就不聽話了,不要說等上師死了。
你們一回到家就開始胡思亂想,認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又開始對你生氣,覺得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弄不清楚。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弄不清楚,哪有資格坐在法座上呢?仁欽多吉仁波切清楚知道你們的起心動念,哪有什麼不知道的呢?所謂性成就,是指一切事情都具備佛性。佛性並非是有情眾生才具備,禪宗中提到連石頭都具備佛性,就是從這裡來的。禪宗之所以講這句話,因為一塊石頭也可以幫助你成就。如果你莫名其妙將石頭打碎,裡面可能住了一條龍;你莫名其妙拿一塊石頭回家,上面可能附了鬼。如果你對這些石頭不貪,以欣賞的角度去看,也是一種成就。
所謂性成就,以金剛乘的行者而言,眼睛所看皆是本尊,耳朵所聽皆是本尊的咒語聲音。聽到鬼叫,也覺得是咒語的聲音。為什麼寶吉祥佛法中心裡有孩子哭,仁欽多吉仁波切從來沒生氣過?除非是父母親不照顧,明知道孩子熱還不幫他換衣服,肚子餓卻不餵他喝奶,還有位弟子帶孩子來道場,居然懶得帶奶粉。孩子哭時,仁欽多吉仁波切從沒罵過,因為他哭也是本尊、也是咒語。現在很多父母親對孩子不耐煩,就是因為不希望聽到自己不喜歡的聲音,孩子一哭就打、罵,但並不是說要寵孩子,而是他沒有用心去觀察孩子為何要哭,這就是沒修。
經典:「四者樂菩提心」
發菩提心、行菩提不是因為希望自己變好,也不是為了有菩提心能幫助廣大眾生,而能讓自己早日成佛。就好像天氣很熱時,突然間你去一個很涼的地方,就會覺得很快樂,這就是轉變自己的環境,讓自己的心沒有貪嗔痴。沒有貪嗔痴的人,當然煩惱會減少乃至消失,甚至沒有恐懼的心。只要一發出菩提心,而且沒有做作地或為了什麼事情來發菩提心,才是樂菩提心。昨天有位弟子來懺悔,仁欽多吉仁波切說他是做作的,他假裝聽不懂,剛好當場有位弟子是國文老師在旁做大禮拜,便解釋何為「做作」──虛假、不真實的。
昨天那位弟子就是沒有「樂」來懺悔,以為講幾句話,仁欽多吉仁波切就會上當、中計。佛經中提到,做作的慈悲心與空性的慈悲心,兩者的力量是不一樣的。如果假裝很慈悲,外表好像很慈祥,就像坊間有人經常會說:「唉呀菩薩你又來了!」不知道為什麼學佛人整天需要唉聲嘆氣、說「唉」?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因為這些人是做作的慈悲心與菩提心,而不是樂。樂的定義是很自然,等於要呼吸、吃飯、睡覺,不會做作地讓自己睡得很好看。仁欽多吉仁波切幽默地說哪一個人不是睡得大字型躺在那邊?為什麼離婚率越來越高?可能是很多女孩子睡覺都是大字型,「啪」一下,手就揮過去;如果剛好丈夫不堪一擊,那就說再見了。
樂菩提心是要認識清楚自己為什麼要修慈悲與菩提,是因為要成就眾生。這種樂不是快樂的樂,不是一種feeling、感覺或情緒,而是將自己意識田中貪嗔痴的動力停止,才會樂在菩提心裡面。就好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幫那位出家弟子的母親修頗瓦法,修完後 仁欽多吉仁波切就不舒服,因為她沒資格去,但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已經答應過了,那就沒辦法。如果沒有樂菩提心的行者,可能就會想不要修好了,會讓自己不舒服。有樂菩提心的行者,就會覺得沒事,幫她修完就好了。
對菩提心的見解,絕對不是成就需要經過這種過程,也不是修行需要這種工具,連這種觀念都沒有,才會樂在菩提心中,否則的話就會做作。一旦做作,要拖回來就很難了。仁欽多吉仁波切從學佛第一天起,就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升座說法,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執著自己修行會有什麼結果,只是樂在佛法之中。這種樂並非因為學了佛就心情變好、讓人讚歎,而是覺得人生之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與換取佛法。有孩子、老婆、事業、金錢、地位都是煩惱,所以樂菩提心就很重要了。
經典:「五者樂法」
法並非修法,而是與前面所提的性成就有些呼應。如果你對世間的任何事情有分別心,自然這個樂就不出現。佛經中經常提到「法」,在這指的是現象,不管內在、外在產生任何現象,行者都沒有分別心。這不容易做到,但是大家要有這個觀念去做、開始去做、跟著去做。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利益眾生,才會產生這個樂。如果做任何事情不是為了利益眾生,而是為了自己的好處去做,不管有沒有發財或如何,後面一定有煩惱。
修行不是每天唸多少、打坐多久,而是心態要調整。如果心態不調整,就算每天唸、24小時唸佛號,也還是去不了,因為沒有這幾個條件。樂法是身口意所做一切、外在所有現象都不與修行衝突,很清楚一切都是因緣法、一切法都是生滅,沒有永恆的法。法是一切在虛空、法界中產生的現象。樂法的人不住涅槃,也不住輪迴,而是生死自在。這一條對修菩薩道的行者很重要,生也好、死也好,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只要因緣到了就回來,因緣沒到就不回來,因緣到了就走了,所以對死亡沒有恐懼,因為知道死亡也是法、現象,而一直減少人生的痛苦,甚至不發生。
樂法的境界很深,如果要繼續開示,仁欽多吉仁波切可能1年都講不完。無論是好的、壞的,不管是發生或消失,我們都要起一個歡喜的心。不要因為不好的來了,就覺得是不好,或是因為好的消失掉,就覺得自己開始倒楣。如果有這種觀念,就不是修大乘佛法的人,不相信這個法是生滅法、一切事情都是因緣,而只是一切都執著、不放手,對一切現象,包括念佛、修法等,也就不會起樂的相應。
樂法是薰陶、訓練、調整心態,才不會對任何法、事情產生嚴重的執著。有些人一直唸阿彌陀佛,唸著唸著,阿彌陀佛還沒來,他就產生執著了。以前 仁欽多吉仁波切曾幫過一位出家眾,他是癌症末期的患者,卻不敢睡覺,說如果自己睡著了就看不見阿彌陀佛來。這就是不樂法,執著自己一定要做到。「一定」是跟因緣有關,緣不具備,多厲害也沒用。如何讓緣具備?就是努力去做,將自己一切所謂名譽、讚歎都放棄不要,才看清楚事情的因緣怎麼來。仁欽多吉仁波切為何看得到這麼多事情?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讀很多書、每天都很忙,能看得到就是因為樂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緣。知道是因緣,自然對事情的看法就比較透澈。
經典:「六者觀正法行」
一切的行為都要觀照是否與正法有關係,正法就是解脫生死的方法。如果每一個舉動都違背釋迦牟尼佛教我們解脫生死的方法,就不是正法。很多人以為正法就是吃素、拜佛、朝山,其實不然,這些只是助緣而已。如果不是為了解脫生死,而只是為了不好的東西不要來、福報快一點起來,這些都還不是正法。觀正法行,指的是起心動念時自己要稍微觀照一下,這個時間很短,短到你們不相信有多短,但只要你習慣性去觀照,你絕對不會講出有口無心的話。
人沒有一句話是有口無心的,若是如此就連電腦都不如,只是個錄音機而已。人如果沒有思想,話就不會出口。剛才提到的那位弟子認為寶吉祥害他,但寶吉祥是誰的名號?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將寶吉祥作為公司的名字,就是因為凡唸過寶吉祥的人,未來世都有機會學佛、成就。如果他說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害他,那就沒關係,但他偏偏說寶吉祥害他。所以,人起貪念,嗔念就來了。
觀正法行之所以特別用「觀」,當你們開始修菩薩道,上師就慢慢教你們禪定,而禪定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到止觀。如果能學到止觀,修的過程很順利,而且一直在進步,就很容易掌握自己的身口意。如果沒有傳授之前,就只有一個方法——要聽進上師所說的,這也是止觀。如果覺得上師所講的與你無關,就好像剛才那位弟子喜歡喝冷的,認為上師所講的沒這麼嚴重,眼睛看不到就照喝,反正同事都喝了,有差他一個嗎?但是,人家沒學佛,而他有學佛,這就是沒有觀正法行。上師絕對不會害眾生,而是教導幫助眾生解脫生死的方法。仁欽多吉仁波切偏偏不做你們最喜歡的事,而偏偏要說你們最不喜歡的事。
經典:「七者行法慎法」
這指的是做任何事情要謹慎,仁欽多吉仁波切曾經告訴過你們,學佛人如履薄冰。很多人覺得太煩,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但本來就是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如果你要行,那就可能是下地獄、晚年受病痛的苦、推你去加護病房被脫光光。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會進加護病房,認為醫生會醫好你們,但是醫生不能醫好你們的命。你們被推到加護病房,真的是被脫光,連一位醫生信眾自己是醫生,被推到加護病房也一樣得脫光。他是男生還無所謂,如果是女生呢?一生守貞操守得很好,晚年反而給破了,這就是不守戒、不謹慎的緣故。
行法慎法,指的是我們每天過日子,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只要我們還沒有離開輪迴的世間,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所以就要謹慎,根據上師與佛所教的方法去過生活。當然,你們會覺得好像很多事情不能做、很多朋友不來往、好像沒有自由,但是我們本來就沒有自由,哪裡有自由?我們的自由是被生生世世所做的業力綁住。如果自由,就會像諸佛菩薩自由自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一點煩惱都沒有。
我們人一投胎那天就被綁住了,你們還覺得需要自由、要尋找自由,但現在世間人所講的自由是為所欲為、放縱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觀感?因為我們累世所作惡業的種子還存在,一個不謹慎,只要加一點水分,種子就會萌芽了。一萌芽,你想再將它壓住就很難了。
之所以要行法慎法,因為就算你認為自己在修行、幫助眾生,但如果方法用得不對,就會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這種例子很多。曾經有位行者講錯一個字,就得500世狐狸身,所以要很謹慎,不能大意,不要認為等下一世再修改,但是下一世在哪裡,大家都不清楚。不要講到下一世,只講這一世。晚年有沒有錢真的不重要,如果你有福報,自然會有人養你。就好像那位出家弟子,因為她自己出家,幫母親修到福報,自然會有一個正直的人去幫她養母親,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講話算話。
你們現在有手有腳,一切行動正常,但就是沒有修福報,就算有保險、退休有勞健保,生一場大病就全部沒了。就算你有兒女,但若兒女幫你花錢也沒了。所以,晚年有沒有錢真的不是重點,問問自己現在有沒有開始存錢?有沒有種福?有沒有真心布施供養?如果沒有,就算有保險也沒用,因為錢是會跑的,就算你存在銀行,也有人幫你用掉,一通電話就能將你的錢騙走。前陣子才有新聞,連有知識的人都會被騙,一騙就是1000、2000萬。如果他這一生沒有做錯過事,會怕檢察官打來說要封鎖他的財產嗎?一定是有些事自己知道。所以,被騙一定是有原因的。
「慎」是要謹慎,不要因自己所做的事又墮入輪迴苦海,也不要因身口意所做一切讓自己有機會墮入三惡道。下去也好,不下去也好,都是自己所做的,不是別人害你,都是你的身口意,因此佛才提醒我們要留意。
經典:「八者捨慢大慢」
這裡特別是指學佛人,若是認為自己學得很好、跟過很多大仁波切、見過法王,這都還算是小慢。現在時下很多人會說自己見過某位大仁波切、法王等等一大堆,但那又如何?見過代表能夠解脫生死嗎?仁欽多吉仁波切見過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多少次?仁欽多吉仁波切閉關時,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慈悲在旁邊陪著3個月,但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自己不修,還是不行。現在時下流行遍訪名山,見完所有大法師、大仁波切、法王後,就認為自己修得很好。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一位好友當年介紹 仁欽多吉仁波切求見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他拜見過四大教派的法王,臺灣所有大師級的他也見過,而且他們都對他蠻尊重的,因為他可以帶很多信眾去。結果他最後中風,脫光衣服躺在床上幾個月才走。這就是因為慢。當你起貢高我慢,這一生所修的福慧就轉成下一世的人天福。就好像以前 仁欽多吉仁波切曾經呵責過一位弟子,因為他認為自己唸六字大明咒唸得不錯,這就是開始慢。不管唸的聲音多好,如果沒有利益眾生,有什麼用呢?有些歌星唱情歌,唱到大家眼淚都掉下來,但對生死大事有幫助嗎?也好像有人持咒聲音很好聽,但能夠解脫生死嗎?
當你的慢起來,慈悲心就消失掉了。之所以有魔,魔是貢高我慢,只要貢高我慢,就是轉到魔道。魔有福報、有能力、會做好事,但跟佛的差別在於佛不會再輪迴,但魔還是會輪迴,而且教人的方法就是要輪迴。有人會說自己的教派比較厲害,而批評其他教派,但是我們不能從這個方向去講。上師沒講過的事,我們千萬不要講。
大慢指的是認為自己這一生OK了。仁欽多吉仁波切曾經見過幾個這種所謂大修行者,當有這種感覺出現,這一生的修行馬上消失,而轉變成福報。修行人最容易犯的就是大慢,認為自己蓋了大佛寺、有很多弟子、有很多名人來做弟子,就覺得自己應該修得不錯了。以前禪宗有個故事,有位禪師每天都有天人送東西來給他吃,有天有個朋友要來找他,他想著明天朋友來時,要告訴朋友會有天人來送食物。第二天,天人沒有來。事後,他問天人為何那天朋友來時不送,天人說他起慢心,也就是驕傲的心,認為自己修到連天人都會來。
之所以要捨慢,因為一天尚未證佛果、沒有解脫生死,都還是凡夫俗子,沒有什麼了不起。昨天有位信眾來求皈依,仁欽多吉仁波切問他為什麼,他說自己要幫地藏王菩薩。仁欽多吉仁波切一聽就頭皮發麻,連 仁欽多吉仁波切自己都不敢說要幫地藏王菩薩。那位信眾就是慢,以為自己看過佛經、聽過些佛法,有教要發心、發願,他就跟著發心、發願。自己的生死大事都不能解決,憑什麼幫地藏菩薩?
我們學佛並非幫哪一尊佛菩薩,只是學本尊的願,照本願去修行,而變成這尊菩薩的化身而已,並不是去幫他。怎麼幫呢?沒緣的眾生幫不了。正如之前修施身法時 仁欽多吉仁波切曾說過,過去生佛沒有度的,仁欽多吉仁波切希望自己修布施供養能夠度其他眾生,但這不是幫佛。有些眾生與過去的佛沒緣,或許這一生跟某一尊佛有緣,所以就發這個願,而不是去幫某一尊,這就是慢。要成菩薩、成佛,一定要將慢拿走。
經典:「九者善解如來祕密之教」
這句話很深奧,為什麼善?因為要根據十善法,要幫助眾生離開生死的一切觀念,才能去解釋佛的祕密之教。這裡所講是祕密,因為生死大事與成菩薩、成佛,對我們凡夫俗子而言是祕密,在我們的人生經驗中絕對沒學過、沒教過。祕密的定義,是指在我們的人生經驗與意識之中不存在。就好像教授的學問對小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祕密。
善解如來祕密之教,就是問問自己是否修了十善法、守了戒、下決心解脫生死了沒?全部有了,才能解開充滿妄念的心,才能理解體會到佛所教的祕密之處,否則的話是不可能的,自己的兒子一出事,就馬上想到是人家害他的兒子,這就是不了解。有人以為自己有參加法會,不管多辛苦都來,但是沒有了解佛所講祕密的地方。要如何了解?當然是要透過上師的教導、種種方便法,而讓我們知道。
經典:「十者心不悕求聲聞緣覺乘」
既然想成菩薩、成佛,為了利益眾生而做這件事,就不會去想聲聞緣覺了。有些人修到後面,可能覺得太煩、眾生真的難度,認為修自己解脫就OK,這就是修聲聞緣覺。聲聞緣覺不一定要修阿羅漢、小乘或南傳,只要你覺得眾生太難度,先將自己修好再說,只要不來輪迴再說,這就是聲聞緣覺,很簡單。修禪的人尤其容易中招,認為自己修禪就是要開悟,但開悟要做什麼?沒用啊!如果開悟而不能利益眾生,就不是大乘佛法。
開悟分很多層次與中心點,不希求聲聞緣覺,指的是所做的一切修行與佛法行為是為了利益眾生才去做,而不是希望自己能解脫。只要你有這種觀念就是退轉學菩薩道,菩提心退轉,尤其是出家眾、修禪宗的。就算眾生多難度,都不要認為先處理好自己。處理好自己指的是生死之事,不是先不管他們而先修好自己。
其實每一天所做的迴向就是菩提心,每天的菩提心一直不斷培養,自然有一天菩提心的力量會出現。大家千萬不要有個觀念,希望要聲聞緣覺。講回 仁欽多吉仁波切那位中風死的朋友,他的福報因緣比 仁欽多吉仁波切好,什麼大師級的都見過,什麼法也都聽過,但晚年突然中風,是因為他突然間起個觀念,認為自己這一世學這麼多、修這麼多、幫這麼多眾生,下一世要再回來享受一下。他一起這個念頭,所有業力就馬上現前。
所謂消業障,並非將所有不好的果報消滅掉,而是消除障礙我們修行的業力,不管是善業或惡業。如果你不下決心出離輪迴世間,一直想些別的,業障就會出來。只要你下決心要出離輪迴世間,業就暫時停止。為什麼會暫時停止?因為你要出離輪迴世間,對他會有幫助,他當然樂觀其成。然而,若你動個念頭要好好享受再修,那業的力量就會來。
再者,世人懺悔都是做作的,不是真正懺悔,都是怕被罰、怕不好的事發生,所以永遠都是一錯再錯。為什麼會一直錯?就是不相信自己有錯。人會重複錯,就是因為不相信自己有錯,只相信別人有錯、冤枉你、沒教你、沒告訴你、沒提醒你、沒給夠時間讓你做事。所以,千錯萬錯都認為是別人的錯,而自己沒錯,所以就會重複錯。這是不可能的,你們有讀過書、在社會上做錯事,為什麼會重複做錯事呢?最後一個解釋是想引起別人對你的注意,但這是最不聰明的招數。現在人都是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認為與己無關,千錯萬錯都是別人錯。出家眾特別要注意不希求聲聞緣覺乘,當你起念頭自己先好好修,認為以後再說,就是會墮入這個。
經典:「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信成就。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行不諂行。得柔軟行。」
這句話對出家眾與上師很重要。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請示佛,什麼是菩薩摩訶薩信成就?佛回答善男子。大家要聽清楚,佛稱大菩薩是善男子,就是指他的十善法是圓滿的。「菩薩摩訶薩行不諂行,得柔軟行」,很多人以為弘法人、學佛人罵人就是不對,跟人講重話不對,應該是講好聽的話或軟聲講話,其實不然。弘法人是應眾生的緣而用不一樣的方便法門去幫助他,也許打罵是對他好,阿諛奉承是對他不好,特別對收供養的人來說很重要。如果因為對方的身分好一點就對他好一點,對方身分不夠就對他差一點,這不是修菩薩道。
寶吉祥佛法中心到現在都沒有設功德主,也沒有說誰是大師兄,就是不希望這種事發生。信成就的菩薩一定是如此,不會阿諛奉承,誰都是一樣,都是平等,都是眾生。若有人需要佛法幫助而恭敬心、誠懇心足夠,行者一定會去幫,不會因為是誰就特別對他好一點,因為不是誰就特別對他不好一點,不理窮人,而去理有錢的,有學問的多講幾句,沒學問的就看不起人家,這都不是很正確。
正如佛所講的,一個小孩子講出來的可能是清淨的佛法,不要看扁一個孩子,因為孩子沒有心機,講出來的話可能比你們更加清淨,因為他們不會做作。大人反而會做作,可能會講一堆屁話,會如此就是因為阿諛奉承。因此,這句話對出家眾與上師十分重要。
如果沒有做到前面十項,後面就會出現阿諛奉承,因為會覺得對某個人好一點,他有勢力會幫助佛寺、道場,所以要對他好一點。仁欽多吉仁波切前年舉辦大法會時,有兩位地方首長透過關係打電話來,說要參加大法會。仁欽多吉仁波切當然歡迎,但是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一升座,就會到修完法才下法座,所以預先告知他們,如果他們只是來捻香,那就不必來,因為捻香不需要他們捻,是與會者自行抽籤選出。如果他們從頭坐到尾當然歡迎,但若只是捻一下香,仁欽多吉仁波切又不能下來招待他們,也不能在法會之前讓他們先上去捻一下香。他們捻一下香也不會讓佛菩薩多來一位,可能反而少來很多位。所以,一告知他們之後,他們就不來了。
換作是別人,可能就會堆滿笑臉輕聲說:「唉呦阿彌陀佛,您發心啊!」「唉呦阿彌陀佛,您為了眾生抽空來了!」然後捧著他慢慢走上去。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會這麼做,所以你們作為寶吉祥佛法中心的弟子會辛苦一點,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會阿諛奉承。連政界高層人士打電話找 仁欽多吉仁波切,仁欽多吉仁波切沒空就是沒空,因為沒有事先安排。政界高層人士可能很忙,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也忙眾生的事。很多人一聽到是政界高層人士,可能就會告訴當下談話的對象先出去一下、等一下再講,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會這麼做。如果不是請示佛法、恭敬佛法,仁欽多吉仁波切就不會見他,寶吉祥佛法中心就是如此,所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也比較辛苦。
經中提到:「菩薩摩訶薩行不諂行,得柔軟行」,如此豈不是前後矛盾,先說不要阿諛奉承,後面又說得了柔軟的行動。問題出在哪裡?因為當你的心不執著,才是柔軟。柔軟不是一直喊人家是菩薩,講話慢條斯理,而是當你不阿諛奉承,對眾生才都是柔軟,沒有分別。當你阿諛奉承,就是有對象,那些不是你對象的人,你就會要他們等一下了。
如果沒有修行的人,就會覺得佛所講的話有矛盾,前面才教不要阿諛奉承,是不是要很硬才是不阿諛?其實不然。當你不阿諛奉承,一切行為都是柔軟的,都是利益眾生,不是為了自己。一切都是為了眾生,還會害眾生嗎?既然不害眾生,行為才是柔軟。害眾生的行為才不是柔軟,所以佛講話的智慧與我們不一樣。如果以字面來解釋,就會產生矛盾,明明前面才說不阿諛奉承,那就是給他臉色看,但給他臉色看,後面怎麼還成就柔軟行?執著的心絕對不柔軟,如果你對某個政治人物、有錢人阿諛奉承,你的心絕對不柔軟,因為你執著他的錢與幫助。因此,大家要了解這句話。
經典:「彼菩薩信諸如來正真正覺無上菩提」
當佛提到正,定義在於這個事情是利益眾生、解脫生死的,而絕對不是為了菩薩一絲一毫的利益去做。所謂正是不虛假的,裡面一絲一毫的做作都沒有。就好像觀音菩薩手上捧的如意寶,只要你想解脫生死,這個寶就與你相應。如果你向觀音菩薩求發財,卻從來沒有供養布施過,供養布施時都想一下自己老的時候有沒有錢,怎麼會相應呢?絕對不會相應的。
正的意思是心不做作、不虛假,以最至誠的心去做這件事。要相信一切佛正真正覺無上菩提,佛具備與我們不同的條件就是無上菩提,是出世間法,菩提心分為勝義菩提與世俗菩提。世俗菩提是透過思惟、聽過的佛法、教導而認為自己有菩提,這是做作的。世俗不是指世間,而是做作出來、想出來、培養出來的。勝義菩提是空性,佛之所以出現菩提,因為當有眾生求佛法、想學佛法,菩提就會出現,但當眾生不要、不想學了,菩提就會滅了。
地球上有些地區,雖然以前佛法很興旺,甚至有全世界最大的佛像,但現在那邊沒佛法,連佛像都被滅掉。佛不會生氣,因為勝義菩提不會生氣,這是眾生的緣。當眾生不需要佛法,連佛像都留不住,莫名其妙被爆破掉。眾生若不祈求佛法,勝義菩提就不產生作用。我們現在修行的世俗菩提,是很刻意地要做到菩提,而沒有在空性裡面。所謂無上菩提是勝義菩提,一切諸佛菩薩的菩提是勝義菩提心,不是做作、思惟的,只要有求就自然發生,沒有求就滅了。
所謂有求必應,就是要用世俗菩提心去求,勝義菩提心就會與我們相應,相應之後,有一天世俗菩提心就會轉為勝義菩提心。今天所開示的很深,大家可能有聽沒懂,但若不這麼說,就沒辦法講出何為正真正覺。大家要了解,覺指的是覺悟,而悟到空性才算真正覺悟。覺悟不是知道佛法覺得很殊勝,這只是一種小小的證悟。真正的覺悟,要到佛的境界──無餘涅槃。只有到了無餘涅槃才是正覺,才能成佛果、利益眾生,所以凡夫俗子沒資格有正覺,我們還是在做作。
做作不是不好,這只是個過程,是我們需要的。在修行方面,我們是朝這個方向去走,但沒有真正的正覺,無上菩提是不會出現的。無上指的是沒有任何方便法比這個菩提心更加高。佛法中最高的境界就是勝義菩提,沒有比勝義菩提更加高的。能夠修到勝義菩提心,就已經成佛果,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修行方式。這幾句話都是佛所說的。
經典中提到:「彼菩薩信諸如來正真正覺無上菩提。」這句話很重要,所有菩薩都相信佛是正真正覺無上菩提,意思是相信佛是如此,才會學佛。如果不相信佛是如此得佛果,怎麼會學到呢?就變成旁門左道、發明自己的方法了!要成佛果、菩薩摩訶薩,最重要是一個信念,要相信佛是正真正覺無上菩提,這是佛的條件與本質,而我們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做,而不是說自己看到、聽到某些現象,這都是胡言亂語。要做到這個,才有資格稱為菩薩摩訶薩,否則的話都沒有資格,也不能說自己有正真正覺。
你們只是小孩子現在開始學爬,連走路都還沒開始,但是大家要很清楚,只要今天開始學爬,一定有一天會走得好,一定會走到我們想去的地方。佛法沒有一點祕密,也一點都不深奧,祕密與深奧來自你的意識,因為你不想改變,不想調整自己的心,還是我行我素,充滿懷疑心,還是覺得佛所講的你沒辦法做到。佛沒有要求我們馬上要做到,但佛要求我們要先信,肯定去信成就有一天會出現,肯定諸佛菩薩也是透過這個方法得成就,肯定所有有情眾生透過這個方法也可以得成就。所以,我們就要去做,沒有打問號,沒有任何懷疑。如果有任何懷疑,認為自己做不到,覺得聽不懂 仁欽多吉仁波切所講的,就是不信。其實你們本來就聽不懂,若是聽得懂就能升座了。
大家要知道,仁欽多吉仁波切所講的不是自己發明的,是根據佛所講的,而佛所講的是根據修行經驗,佛的修行經驗也是根據生生世世諸佛的修行經驗,所以我們要相信,因為佛不只一尊。依據佛經記載,有十方億萬無量佛。既然無量佛都是透過這個修行的方向、心態的調整,為什麼我們不相信呢?如果不相信,就是信自己,信自己就是凡夫俗子。整天錯的人,就是相信自己沒有錯。整天做錯事挨罵的人,就是不認為自己有錯,覺得別人有錯,是別人不了解你。
誰能了解你呢?你有告訴別人你幾點上床睡覺、上洗手間嗎?沒人了解你的,只有你了解自己錯在哪裡,而整天做錯事就是不認為自己有錯,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能改?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相信自己有錯,因此才能改。你若不相信自己有錯,再罵也沒用,還是我行我素、覺得自己沒錯、覺得別人不了解你、認為別人不知道你的工作有多困難。哪有困難的工作呢?今天開示到此才講了幾句,《寶積經》這麼厚,怎麼辦呢?只好隨緣了。
更新日期:2018 年 8 月 0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