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15年5月17日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親自主持共修法會,並賜予與會大眾珍貴的佛法開示。

今天繼續為大家開解《寶積經》大乘十法會第九,在開解佛經之前先告訴大家兩件小事情,也算是大家應該清楚的佛教常識。

最近社會新聞有一則報導,有個人跟一位仁波切生了孩子。大家先要釐清一件事,仁波切有在家與出家的,要知道是在家或出家,可從所穿的法衣來看。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有一派是薩迦,翻成漢語就是花教,花教的法王是在家的,向來都是父傳子,已經有幾百年。花教在藏傳佛教中也非常重要,因為無上瑜伽部有些本尊的法脈是從花教開始。花教中,穿著白色法裙代表是在家的。如果是在家的,披衣上一定有白色,如寧瑪在家修行者的披衣便為紅與白,直貢在家仁波切的披衣有三個顏色──黃、紅、白,代表已經接受三種戒,並非三壇大戒,而是在家五戒、菩薩戒與金剛乘的戒。

任何仁波切如果已受比丘戒,就要守比丘戒。比丘戒不能有男女關係,這是很清楚的,如果已經有男女關係就要還俗,不能再穿出家人的法衣。至於是否破戒──確實,破了比丘戒,但還是能做仁波切,因為是在家的仁波切。為何不穿在家仁波切的衣服,仁欽多吉仁波切認為自己沒資格評論,但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所知的戒律是如此,在家與出家一定在法衣方面很清楚,不能亂穿。再者,法帽方面因為很複雜,今天暫不說明,內行人才看得出來,外行人不清楚,內行人一看就知應該是在家或出家的。

此外有一項比較嚴格的規定,無論是在家的仁波切或信眾,晚上都不能睡在佛寺裡面,不能睡在大雄寶殿的範圍內,一定是睡在外面,出家的才可以。在中土顯教中,男眾一生之中可以還俗7次之多,代表他這一生有些累世的緣沒有還清,於是先還俗然後再出家,但不代表他就是壞蛋,大家要弄清楚這個觀念。有人不解為何出家又還俗,然後又跑回來出家?各人有各人的因緣,這是以前大德與佛定下來的戒,我們沒資格去批評。

在家與出家所穿的法衣不一樣,藏傳佛教與中土顯教的上師有一點不一樣,在家上師可以收弟子,也可以升座講法,中國顯教則一定要是出家眾,不過在中國也有很多修行很好的居士出來說法。在藏傳佛教,不管在家、出家都可以成為仁波切。直貢噶舉的祖師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等,包括密勒日巴都是在家的。雖然密勒日巴一生中沒結過婚,但也是在家的。直貢噶舉是到岡波巴開始才有出家,岡波巴本身是一位藏醫,因為妻子與孩子都得流行病死了,岡波巴覺得連自己是醫生都救不了他們,於是決定發願出家修行。

在家、出家都可以得成就,某些法在家的能修,而出家的不能修,包括一些密法的觀想也都不一樣。為什麼在中國,甚至在經典中佛都一直說要出家?你們希望一生中學禪能得成就,也就是解脫生死,如果不修禪,很容易就會生在無色界天,但還是不能超越這個範圍。禪宗到最後,即使是在家的,也不能有男女關係,因為會讓心不定。然而,在《華嚴經》中有不一樣的說法,很多菩薩修行是以大貪、大嗔、大痴來修。貪嗔痴本來是要減少的事,但到了某一個修行果位,反而成為修行的工具而有所幫助。

佛法沒有固定說一定要這樣,而是根據每個眾生的因緣、根器,佛以不同過程來教佛法,但絕對不能離開正法。正如《普門品》中提到,觀世音菩薩為了度某個眾生,會現某種身來度他,譬如現將軍、婆羅門、居士身等等。何種上師來度何種眾生,都是你過去世與他有緣,而不是出家如何、在家就如何,這都是一種緣。緣具備了,就會遇到某一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以自身修行的經驗,知道在家修行很辛苦,因為每天都發生很多煩惱。然而,在家反而更加好修,因為佛法不是享樂的,而是在煩惱之中能看清楚自己。正如古人有言,富貴修道難。這一生很好的人,如果沒有煩惱的話,要他學佛、修佛是不可能的,他會認為自己要什麼有什麼,不會相信佛法。

所以,大家不需要傳有仁波切結婚這種話,這也是作口業,你們不清楚就不要亂講話,都是人家的緣,不要批評來、批評去。既然要學佛,就要相信一切事情都是因緣、因果,但這不是遇到不好的事就默默承受,而是身為佛弟子,看任何事情就不是分好壞,而是看因緣與因果。我們可以隨喜功德,但不能隨惡功德。隨喜是舉凡任何人做一點善事,我們都要讚歎。今天如果有一位仁波切什麼戒都破了,但只要有一個戒沒破,我們都要讚歎他。

出家眾也是,你看他沒修,但最少他持一個戒,他出家,而你沒有出家,如此都要讚歎。不要認為他沒修得很好,但最少人家捨棄世俗的家,而你沒有做到;你既然沒做到,那就要讚歎人家。不要認為他沒怎樣,但人家有做到你們沒做到的部分。人不要有分別心,修行不是看厲不厲害,最重要的是如佛所說的「依法不依人」,所教的佛法是否為佛所說,如果是的話,那就可以跟隨他學習佛法,這一點很重要。

昨天有一位外國人求見 仁欽多吉仁波切,請問 仁欽多吉仁波切是否有閉關中心,他想要去禪定。首先要跟大家說明,佛法的禪定與外道的禪定完全不一樣,很多西方人都誤會以為去閉關就是meditation,但其實這個字不能解釋為禪,很勉強。如果以中文來翻譯meditation,應譯為冥想。冥想不是佛法的禪,天主教也有。一位以前曾經是天主教徒的弟子表示,天主教確實也有冥想。現在外國人都流行直接講禪這個字,但禪這個字是直接從印度文翻過來的境界,因此不能用meditation。

佛的禪是什麼?很多西方人以為找個很安靜的地方,在裡面關個1、2個月,就認為自己很平靜、很peaceful。對佛法的禪來說,也不需要peaceful,因為當你覺得很peaceful,另一個對比就是not peaceful。如果整天追求peaceful,如果追求不到怎麼辦呢?因此,這也不是佛法的禪。現在很多人用這種方式吸引西方的信眾,坐在那邊半小時覺得很舒服,就說I’m feeling very peaceful、I’m practicing meditation這種話,其實這是天主教的,回教也有。

如果要坐禪,就一定要經過一位上師教導,從最基本開始。學禪需要有一些條件,首先是身體要健康,如果不健康就不能盤腿。然而,不能盤腿就不能修禪嗎?可以,那就學持咒。曾經有人批評持咒不是佛所說的,但偏偏在經典中有很多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咒語,他們卻說不是佛所說的?為什麼用持咒呢?因為咒語中是佛、菩薩的願力、功德、慈悲,全部在其中,因此當我們持任何本尊的咒語時,就會得到本尊的加持,讓我們的心慢慢地減少很多妄念,而能夠集中。集中之後,才能看到自己的問題在什麼地方。

禪不是坐在那邊感覺很peaceful,也不是坐在那邊感覺自己身體會變好。禪的定義是恢復清淨的本性。我們太多妄念、思想,如果連打坐都追求某些東西,那就不是禪。你要peaceful,這就是追求、欲望,有欲望就不是修禪。不是你喜歡學禪,上師就要教。有些人沒資格學禪,驕傲的人更加不能學禪,對上師三寶沒有信心、不恭敬,也不能學禪。在寶吉祥佛法中心,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還不是很清楚地教大手印,就是因為大家還沒有到這個程度,太驕傲了。

昨天有一位信眾來求見 仁欽多吉仁波切,說希望自己的事業好一點。仁欽多吉仁波切身為仁波切,都沒有為自己的事業體修法,怎麼會讓他的事業好一點呢?仁欽多吉仁波切只是很簡單地告訴他:你身體不好,有錢都沒辦法。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需要有福報,有了福報,事業才會好。福報怎麼來的?連求都不用求,就是供養、布施、學佛而來,連問都不用問,自然就會到。密法中提到,一位修密法成就的上師能享用一切世間的東西。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用修法?因為不用求,自然會產生,連想都不用想就自然會出現。

自然並不是說不必工作,等在那邊黃金就會掉下來,而是事情自然會比人家順,因為福報夠。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天提的兩件事情,是時下的人會犯的毛病,以為學禪宗就是去打個禪一、禪七、參話頭──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但想了一大堆、想來想去,都想不出為什麼看山不是山,想到最後就開始出現問題,山就變成仙了。這些都不是很正確,學禪一定要從最根本開始,就是要從懺悔心開始。如果沒有還清生生世世所作的惡業、這一世所殺的眾生、所吃的肉,他們怎麼可能讓你透過學禪而超脫生死?不可能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活到68歲,一生經過很多事情,但每一次都可以超越某個境界。這指的是對自己的心檢查得越來越清楚。學佛絕對不是給你什麼,佛沒有給我們任何東西,而是教我們減少。因此,想減肥最好學佛,因為佛教我們減,不用刻意不吃東西,自然不會肥到哪裡去。今天的重點是大家要體會佛法的真義,不要被坊間的說法誤導,佛法有所謂的「野狐禪」,狐狸很聰明,中國神話中狐狸也可以變成人,因此雖是披著人皮,但卻是假的東西。

在這個世間流行著假的禪,如果真的想求到禪,哪有這麼容易?禪宗二祖慧可為了求達摩祖師的心法,自斷手臂在雪地跪了一整晚。當然,你們不能砍,因為會失血過多而死,但二祖可以,因為他已經修到空性。二祖求了一個晚上,而 仁欽多吉仁波切為了得到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口傳大手印,在短短的10天唸10萬遍百字明。不是你們所想像的想學上師就要教,以為上師講一句話就能讓你通。

你們知道蘇東坡的前世是什麼?是一位禪師。這段故事很多學禪宗的人都知道。蘇東坡有天晚上去一座佛寺,寺中的人告訴他某間房間不能去,但蘇東坡很驕傲,認為人家不讓他去,就偏偏要去打開。結果,房中有一座金身坐在那邊,也就是肉身舍利,上面有一張紙條寫著:某年某月我的後世某某某會來見我。你們說厲不厲害?但是,他還是沒解脫生死,蘇東坡這一世還是一屁打過江。大家應該聽過這段故事,蘇東坡寫了一大堆給法師,結果法師寫了「放屁」二字,一送回去,蘇東坡就馬上過去找他了,所以說是一屁打過江。

並非不能單靠禪解脫生死,但在末法時代不容易,因為空氣不好,這是事實。因為空氣不好,讓細胞能吸收的氧越來越少。氧少了,氣脈就會亂,亂了自然情緒不能穩定。為什麼女眾修佛比較困難?不是女眾不對、不好,很多人誤會有女眾出家就要多修500世,並非如此,而是佛法會少500年。會少500年不是女眾不好,寶吉祥佛法中心也是女眾多,現在末法時代學佛大多是女眾,很奇怪,出家、在家都是一樣。因為女眾每個月的月事會讓情緒不穩,所以很難禪定,尤其女眾的執著心比較重。

但是,佛經中釋迦牟尼佛講過,有位女眾在所有大比丘面前馬上證到菩薩果位。直貢噶舉的護法阿奇也是女眾,施身法的本尊瑪吉拉尊也是女眾、結過婚,而金剛部最重要的一個本尊金剛亥母也是女眾。在佛眼之中沒有分男女,一切都是因緣。今天有太多對佛法道聽塗說、誤傳,為什麼會如此?因為經過2、3千年,不同的語言、文化、要求,對佛法已經扭曲很多,因此在經典中提到,末法時代有比丘、比丘尼為了名聞利養,而阿諛奉承信眾、扭曲佛法,而現在看到真的是如此。

所謂扭曲佛法,並不是將佛法扭轉彎曲,而是不堅持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方法來弘揚佛法。要堅持是不容易的,真的要經過艱辛的過程去做。但是,只要你肯堅持,天龍八部、一切護法、佛菩薩都會護持,因為你與他們同類。如果你不堅持,為了短暫的功德而將佛法拋於腦後,用自己的意識弘揚佛法,遲早會有事。就算佛寺沒有事,你自己本身的身體也不會很好。今天如果拿了人家一分一毫的供養,都要還給人家。要用什麼還?就是要用佛法。佛法不是唸經、持咒、坐在那邊,而是以佛法幫助他這一生解脫生死,如果這一生不能解決,至少下一生絕對會。

弘揚佛法在末法時代是越來越艱深、困難的事,不容易做到。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特別開解《寶積經》,是因為如果修大乘佛法,卻對《寶積經》完全沒有一點點接觸,絕對沒有證到菩薩果位的因,因此要先聽聞。如果沒有聽聞佛所講的佛經,遲早會盲修瞎練。聽佛經不是你想要聽就聽得到,就算今天大家坐在寶吉祥佛法中心裡面,不代表每一個都聽得到;就算給你聽到,也不代表這一生能體會到佛所說,因為每一個人的根器、福報與因緣不一樣。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敢說別人,以自己的母親為例,仁欽多吉仁波切的母親年紀已經90幾歲,很可能完全聽不懂開示,只是認為自己的兒子很威風、坐在上面。事實上,仁欽多吉仁波切一點都不威風,坐在法座上是很辛苦的。所以,今天為大家開示《寶積經》,是為了幫大家奠定要行菩薩道、學菩薩道、行大乘佛法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顯教。如果沒有基礎,要蓋房子是很危險的,就好像這次尼泊爾大地震,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喪生,是因為那邊的房子大多沒有打地基,一震就沒了。

很多人學佛都好高騖遠,希望自己馬上開悟、知道、做到某個程度,連基礎都沒有打下去,一個風吹草動就全部塌了。只要基礎打得好,未來一定可以蓋高樓,至於何時蓋起來就不知,因為每個人的發心不一樣,每個人改自己也不一樣。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學佛十幾二十年已經改好,早得很呢!連 仁欽多吉仁波切到現在,每一件事都還要改。只要在還沒證到佛果之前,我們還是會有煩惱,會有一些業力追隨。改不是改掉目前的生活方式,而是心。以前對某些事情會很執著,如果聽聞佛法之後還是這麼執著,表示你沒改、沒接受佛法,還是用自己的想法來過日子,若是如此就不要來了。

很多人以為聽過佛法就得保佑,如果修行一定會得保佑,就好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十幾二十年遭遇過這麼多事還死不了,罹患過癌症、躺在床上快斷氣都死不了。為什麼佛菩薩保佑 仁欽多吉仁波切?因為現在沒有幾個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種不要命、不要錢的在弘揚佛法,不留 仁欽多吉仁波切要留誰呢?仁欽多吉仁波切自嘲自己歹命,不是好命的,你們不要以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很威風,仁欽多吉仁波切聽到母親這麼說,心中都在滴血,因為母親不曉得 仁欽多吉仁波切多辛苦,但又不能讓老人家擔心。

仁欽多吉仁波切認為辛苦也是應該的,因為如果人生沒有經過所有世間的苦,就不會珍惜自己有能力學佛。所有的苦都是提供motivation(動機)來接觸佛法,所以嚴格來說不是苦,而是好事情。如果你每一天都過好日子、24小時恩恩愛愛的,會想學佛嗎?門都沒有。不要說想學佛,連來見 仁欽多吉仁波切都不會。你們都是真的出事了,就來找佛菩薩安慰一下。有時候,仁欽多吉仁波切真的替佛菩薩打抱不平,你們在開心的時候沒有佛菩薩的份,剛開始牽手、親嘴時,有沒有問過佛菩薩?如果沒有,為什麼有事就跑來找佛菩薩?這就是此人讓你這一生有機會聽聞佛法。

以修行人而言,聽聞佛法是全宇宙最重要的福報,沒有比這個重要。有錢可以用得完、可以不見,有男女朋友也可以有一天不見,只有學到佛法就是你的,沒人可以拿得走。就好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年年初在屏東修法,身體出這麼大的狀況,但他們還是拿不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功德。沒辦法拿的!只能拿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健康,但健康可以馬上修回來。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可以馬上將健康修回來?因為有功德就能做到。

如果沒有功德,正如中醫弟子所說,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68歲的年紀,要等2年後體力才能慢慢恢復正常。佛之所以勸我們修功德,不要修福德,仁欽多吉仁波切一直在表演佛法,佛菩薩將 仁欽多吉仁波切當成白老鼠,仁欽多吉仁波切一直將佛法用在自己身上來試驗,讓你們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可以做到。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行,而是釋迦牟尼佛所教的方法OK。仁欽多吉仁波切能夠做到,每個人都能做到。

今天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寶積經》,大家要珍惜這個因緣。這一生能不能證到菩薩果位不是重點,重點是身為弘法人就要幫任何眾生種下成佛的因。要成佛前,當然要成菩薩。菩薩並非能夠變化自如,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認為會變來變去,想一下就能幫到眾生。這是很辛苦的,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一天晚上能睡得穩,大家千萬不要學 仁欽多吉仁波切。每天晚上都有很多電波來干擾 仁欽多吉仁波切,你們連拜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法照都有用,以科學來說就是干擾 仁欽多吉仁波切。所以,你們不要學 仁欽多吉仁波切,要學 仁欽多吉仁波切那就下一世吧!

接下來就開示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佛法,上次講到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頂受聖教。「頂」除了頂禮之外,在印度從古代就開始有個習慣,看到長者或很尊重的人,就會將他的腳放在自己頭頂上面,就好像現在他們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時,會用手摸一下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腳,然後放在自己頭上,就是頂受。在藏傳佛教中,常會看到行者將佛像、佛經、法本放在頂上,就是從古代傳下來的,中國沒有這種習慣。

頂受就是不輕視佛法,因為人的頭頂是最重要的,所以是完全很恭敬地去接受這個教法。恭敬的定義就是聽話,不恭敬就是不聽話,認為你講你的、我想我的,看看對我是否有用,有用就聽,沒用就不聽。佛法絕對是對目前的欲望沒用,但對未來絕對有用。

連一位大菩薩聽到佛要開示,都用「頂受」這麼尊重的詞來接受佛法,不像你們一跪下來什麼都要,東南西北,能想得出的都要求。哪有這麼隨便呢?所以佛法之所以會滅,就是因為大家不尊重。

經典上提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是行大乘是住大乘。」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之間,是否大比較好?小比較不好?大比較厲害?小比較不厲害?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學金剛乘的人,不能看不起、批評小乘的人。雖然說在佛經中佛曾開示學小乘不是一個很好的成就法,但佛能這麼說,我們不能這麼說。佛是根據以後的果位來說,而不是說修小乘就不好。

乘的意思是什麼?在《妙法蓮華經》中有個用鹿車與牛車的比喻,就是指車上能承載的量。小乘所承載的量是少的,因為是為了自己修行解脫生死;大乘所承載的量是無窮大,因為不是為了自我解脫生死而修行,而是為了希望自己能改變一切世俗的事後,未來能利益廣大一切眾生。因此,修大乘佛法的人絕對要下定決心。修大乘與小乘的人之間,有一點完全不一樣,就是小乘一定要出家。很多人說自己在修小乘,但如果沒出家就沒辦法。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時,是先對當初陪佛去修行的6位侍者,這6位侍者是出家眾,因此佛先對他們開示四聖諦法、十二因緣法,所講的是小乘,因此修小乘一定要是出家眾,非出家眾沒辦法修小乘。很多人以為聽人講經就可以,但偏偏經中所講的都是關於出家人的行為與思想,對在家的來說很困難。大乘則是適合四眾,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可修的法門。

佛之所以會開示大乘,因為末法時代在家的比出家的多。佛沒有講過在家的不能修,否則佛不會在佛經中提到長者、居士這些修行人,也不會開示維摩詰居士出現,他們都是在家的。大乘與小乘的不同,便在於身分有點不一樣,大乘是在家、出家四眾都可以修的不共法門。大乘之所以承載量比小乘多,因為大乘一定要先學慈悲心,學到之後就要培養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要學習空性。空性不是沒有,而是學大乘者一定要了解諸法無常、空性的定義,了解一切都是緣生緣滅,才能修大乘。

《金剛經》之中,主要都是告訴大家對於緣生緣滅這種心態的訓練。很多人說《金剛經》是經王,因為重點是告訴我們要破一切執著。如果佛菩薩不能破執著,就算在幫助眾生,也還是有漏的幫忙。只要菩薩認為自己在幫眾生,就還是要回來,因為眾生欠他。只要菩薩修行了解緣起性空的定義,幫助眾生的心態就會不一樣。正如《金剛經》中提到要破四相,很多人學顯教學了幾十年,都不知道怎麼破我相、人相、壽者相與眾生相,只是坐在那邊想著要如何破。明明睜開眼睛就看到人、摸摸自己也還在,怎麼破呢?

很多人聽聞佛法多年,都不知道怎麼破,但《寶積經》上有講是用慈悲喜捨四個字。慈悲喜捨這四個字講起來很簡單,但要去學也不容易,能學到慈悲喜捨,就自然會破四個相。破的意思不是不存在,而是將執著破了;能破執著,才能證到空性;證到空性,只要起念頭甚至持咒,才能利益眾生。很多人求見時說自己要學佛,仁欽多吉仁波切問他們為什麼要學佛,他們說要利益眾生,仁欽多吉仁波切聽了嗤之以鼻,他們連自己的問題都還沒解決,還說要利益眾生?什麼問題呢?就是我執。現在每個人來聽佛法,都是用我執的心來聽。

為什麼要破我執?因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與我們的本性是一體的。如果有我執存在,就是用意識去幫,而不是用清淨的法性去幫。意識的能力是有限的,法性是遍滿虛空的,任何角落都可以到。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敢說自己證到法身,但最少敢說自己已了解、體會到緣起性空。如果體會到緣起性空,所持的咒、所動的念才能夠利益眾生。是不是本尊會跑來跟你相應?並非如此,而是修密宗要學事部、行部,事情、行為與本尊無二無別,自然會相應。

要修到這個程度,要不要破我執?當然要。如果你認為自己就是本尊,那就完蛋了。正如《金剛經》中提到不可用色相來求佛,用色相來求佛皆是邪見、邪說。今天最主要是開示佛所講的大乘為何。

經典上提到:「是行大乘是住大乘。何等為十。一者信成就。二者行成就。三者性成就。四者樂菩提心。五者樂法。六者觀正法行。七者行法慎法。八者捨慢大慢。九者善解如來祕密之教。十者心不悕求聲聞緣覺乘。」

佛先開示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今天大家還沒修到菩薩摩訶薩,況且不要說菩薩摩訶薩,連登地菩薩都還沒有。就如 仁欽多吉仁波切前面的開示,要幫大家種這個因,只要聽聞過、用心聽聞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佛法,就有證到菩薩摩訶薩的因,至於何時證到,就看個別的因緣。所謂菩薩摩訶薩,要成就法身菩薩是有方法的。

「一者信成就」,成就的定義不是可以呼風喚雨、變來變去,佛所講的成就是解脫生死、開悟。信成就是指每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通常都會產生的疑惑──是不是這樣就能做得到?佛沒講這樣子就能做得到,為什麼教我們這樣做?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傳法給 仁欽多吉仁波切時,沒提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以後會如何,唯一在授予施身法灌頂給 仁欽多吉仁波切時有說,因為當時連天都打雷了,直貢澈贊法王只好非講不可。

為什麼不講?因為要學大乘,就要信這個成就,也就是相信佛所講的任何方法都能讓我們自己本身與一切眾生在未來得成就。如果你不信成就,就是起疑惑;起了疑惑,當然就跟佛菩薩不相應。修淨土的人都很清楚,如果起疑惑,就算這一生唸阿彌陀佛,也只是生在淨土外面的一個地方而500世不見佛。你起疑惑,不相信這麼唸就能解脫生死,不相信上師與佛所講的方法,認為很簡單,這樣就可以了嗎?人家不是這麼做,寶吉祥佛法中心為什麼這樣呢?在寶吉祥佛法中心當然是這樣,因為是佛所講的,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發明的,如果你不相信,當然不得成就。

信成就很重要,就算你這一生沒把握做到,但一定要相信。既然學佛,一定很清楚我們有未來世,這一世沒有福德因緣成辦、成就辦理好解脫生死,最少下一世一定做得到,也就是這一世就準備好下一世的事。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要先忙事業,難道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忙事業嗎?只有你們在忙?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還能修?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每天就是在佛法裡面,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是佛法沒有分開。為了做生意就去騙人家,回來才煞有其事地多唸幾句話迴向給他⋯⋯不可以這樣子,尤其在家眾更加不能這樣子,不能將佛法劈開兩邊,一邊在道場中修行,離開道場就要搶錢、胡說八道,這就是不相信成就。

學了佛是不是很多事情不能做?本來很多事情就不應該做,只是學了佛之後有個規範,反而讓你出事、產生問題的頻率減少甚至沒有。如果依照佛法在過生活的人,可以省很多麻煩。麻煩怎麼來?自己弄回來的,就是貪嗔痴。佛沒有教我們不賺錢、每天躲在家中一直唸,尤其在寶吉祥佛法中心的弟子一定要工作,如果沒有工作就不准來,不是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需要供養,而認為弟子沒工作就沒錢。有很多人不上班都有錢,之所以要工作,是要在工作中才能體會佛法是否能用出來。

如果沒有福報因緣而跑去閉關,很多人以為關在一個地方1、2個月就是閉關,其實不然。根據金剛乘所說,最簡單的是離開群眾、在森林裡閉,好一點是在山上,再好一點是在山洞,仁欽多吉仁波切這一世都做到了,而你們沒有福報做到。沒有福報做到怎麼修?那就是用日常生活,每一天所接觸的事與物都可以修,但不是用佛法來修理人家,而是以佛法去檢討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否有調整。以前最不喜歡的事,因為學佛而覺得:「很好啊!」以前最喜歡的事,也覺得:「很好啊!」就過了,不去執著。

我們會執著某些事情,就是因為貪念,以你們聽得懂的話就是死要面子,覺得被人家拋棄多沒面子。仁欽多吉仁波切幽默地表示自己也被拋棄過很多次,這樣很好,對方不懂貨就隨便他。觀念在於要相信自己在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因緣法則,沒有好的緣,沒有壞的緣,沒有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不好,都是自己做出來的。能夠在一起很好,能分開也很好,都是緣。如果一直不分開,正如 仁欽多吉仁波切對來求見的女孩子開示,她要問兩人有什麼結果,答案就是生離死別,這是佛經講的。

哪一對夫婦沒有生離死別?哪一對情侶沒有生離死別?能夠真的黏到最後一秒鐘?就算飛機一起掉下來,也都要分開幾秒鐘才死,因為福報不一樣。沒有兩個人一起死的,絕對有時間的差別。就算你們看電影最後兩個人伸出手慢慢牽起來,那是電影!人都沒氣時,手還會伸過去牽他?仁欽多吉仁波切是死亡專家,超度過這麼多人,人在死的時候有一大堆痛苦、妄念,哪會手慢慢伸過去牽起、還看一看才斷氣?這是人家為了要賺你的錢,而安排一些情節給你看,實際上真的不是這樣子。

我們很清楚人與人、人與物甚至寵物之間都是生離死別,要如何面對?就是一切隨緣。所謂隨緣,不是故意不去耕耘某些事,而是隨著這個緣去走,好緣也是安心,壞緣也是安心,才能看清楚自己如何去改變,才能相信佛法有一天會幫助你得成就,否則的話不可能。你一直相信自己是受害者,那就永遠是受害者。誰害你的?沒人叫你跟他親嘴,你不主動將嘴巴湊過去,對方會親你嗎?既然不會,那是自己惹回來的,緣盡了就是盡了。至於是否馬上開發另一個緣,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這麼說,你們不要汙衊修行者。

信成就,指的是佛所講的一切話都是幫助在某個程度得成就。不是一定要開悟、成佛、成菩薩,但在世間或出世法,都一定會幫助成就。你可以很明顯看到,只要肯去聽、肯去做,什麼時間做到不重要,但一定有一天能做到。佛法不是馬上講、馬上做,所以佛法是用薰陶,需要時間,不是馬上就好的。你不肯改,就算學30、50年,臉還是板在那邊,好像全天下的人都欠你似的。仁欽多吉仁波切還沒學佛之前,兩個眼眉之間只能放一隻手指頭,現在可放越來越多隻了,就是因為心胸打開。大家不會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愁眉苦臉,只有呵責時能看到。

前幾天,仁欽多吉仁波切在呵責之後,中醫弟子幫 仁欽多吉仁波切把脈時說:仁波切,您沒有罵過人。仁欽多吉仁波切表示自己有,但中醫弟子表示脈象沒變,因為中醫很清楚罵過人之後心脈與氣會變。這就代表 仁欽多吉仁波切是演戲給你們看。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動氣,因為不是為了自己;你們為什麼會動氣,因為是為了自己。你們每一次生氣、罵人家,都是對對方有個要求,無論是生父母親或其他人的氣,都是對對方有一個要求,而對方沒做到。美其名說是為對方好,但你們如果有本事的話,就學 仁欽多吉仁波切呵責完把脈而沒動過心脈與氣,那就成功了,這就是信成就。仁欽多吉仁波切幽默地表示自己呵責的功夫越來越好。

當場,中醫弟子表示,當天在把脈之前,仁欽多吉仁波切才剛在電話中呵責別人,隨即便讓中醫弟子把脈,可是脈象讓中醫弟子非常震驚,因為所把到的脈象竟然與平常一模一樣。一般人在動氣之後,最起碼心跳、血壓一定會變快,脈象也一定會隨著改變,可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當時的脈象卻是一如往常,沒有任何變化。

仁欽多吉仁波切繼續開示,現在大家才知道什麼是「心如止水」,這是佛法,不是形容詞。要學到、修到這樣子,要經過很多過程,最重要的過程是吃遍、嚐遍人世間種種苦的人才能做到。如果現在過好日子,很難做得到。所以,學佛不要盼望自己會過好日子,但學佛時出現所謂的苦,奇怪地是都會沒事,都是曇花一現就過了。我們生生世世欠這麼多,這一生一定要還,所以這也是信成就的另一個定義。

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修到一點點成就,今年已經68歲,呵責後至少血壓馬上會飆高。結果,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血壓沒有飆高,中醫弟子可以證明,因為他是專業人士、有執照,所以你們相信專業人士,不相信修行者,也不相信佛菩薩。因為信成就,所以做任何事情時,無論是身體或心態方面,都會有成就的表現出現。這個成就不是人家說你最近脾氣好,而是有很明顯的變化。有人說你最近不發脾氣,可能是你最近持咒比較多、氣不夠,所以不發脾氣;又或可能是嫌煩,所以不發脾氣。

佛法成就最重要的定義,是究竟有沒有從凡夫一直在轉,轉到有一天成為聖者,能夠解脫生死。要解脫生死,當然不會再去牽扯很多事情。任何事情對修行者來說,都只是遊戲一場。當然,不是要求年輕人馬上做到這個程度,但真的要開始如此去面對人生。人生不可能直線上去、直線下來,一定是起起伏伏的。起的時候不要開心,跌下來時不要悲哀。

仁欽多吉仁波切記得以前聽一位仁波切講過,當好的時候要多謙虛,不好的時候反而要挺起來。好的時候如果驕傲,福報很快就用完了;不好的時候如果垂頭喪氣,氣永遠都不會回來。以前 仁欽多吉仁波切沒錢吃飯的時候,人家都看不出來,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氣色還是很好,也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一直都沒胖過,所以也看不出沒錢吃飯。

一定要接受信成就的觀念,不管你有沒有成為大菩薩,所持的咒有沒有給你感應,這都不重要。很多人持咒希望身體會好等等事情,這都不是成就,而是副產品。持咒讓身體好,這在佛法中是最不重要的事,因為福報夠自然身體就會好,不需要求。之所以持咒會起福報,是因為不作惡而是行善。持咒的成就何時出現並不重要,但一定會出現。就算你以妄念在念,未來有一世還是會用到。

很多人來到寶吉祥佛法中心,都是在花盡所有錢之後才來到這裡。仁欽多吉仁波切經常告訴他們,拿他們錢的人不是佛菩薩,所以不要再批評。他們以前如果沒有供養布施過,現在也沒有這個緣到寶吉祥佛法中心,這也是一種成就。很多人都是跑遍很多地方才來寶吉祥佛法中心,所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覺得自己業障深重,如果業障淺或許就成為上面的人了。

今天 仁欽多吉仁波切由小到大解釋了信成就,以後大家不要對佛法有任何疑惑。你沒做到,不代表佛法做不到。因為在佛經中講過,佛是實語者、真語者,所講的話是真實的,現在沒有達到你的欲望,不代表佛法做不到,而是你還沒有這個緣可以做到,福報還沒到,但是要堅持做下去。仁欽多吉仁波切學佛沒有別的法門,就是堅持,不管上師如何修理,仁欽多吉仁波切還是這樣、沒變過。你們稍微挨罵就跑了,仁欽多吉仁波切講一下你們,你們就認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講你們、不慈悲。

不管有沒有證到菩薩果位,一定要接受信成就的觀念,因為我們是學大乘佛法。如果學大乘佛法,卻連成就這兩個字都不接受,所有佛法對你都沒有用。佛法絕對不是給你一大堆,可能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則偈,你能聽得進去而能做到,以後一定都有機會成就,佛經中也提到很多這類的事。

「二者行成就」,就是所有一切行為都是用佛法往成就方向去走。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讓你們唸《佛子行三十七頌》,因為裡面每一頌都講:如果沒做到就不是佛子。佛子就是佛的弟子。如果身口意沒做到《佛子行三十七頌》,行為就不是往成就方面去走。所謂行,包括修行、行為。如果今天察覺自己的行為與《佛子行三十七頌》不一樣,就沒有朝成就的路走,也沒有修行成就。

以前有一位弟子,本來好好做個護士,突然間跑來問 仁欽多吉仁波切,說某個地方缺護士,問可不可以去做,因為他們常常拿孩子。仁欽多吉仁波切看看他,根本不想答他,他就因為多一點錢,而想去做那份工作。佛經中講得很清楚,連賣墮胎藥的人都要下地獄,何況是去拿這個錢?他覺得無所謂,覺得拿了再說,以後再來懺悔,這就是沒有行成就。很多人都是做了再說,覺得以後再跟佛菩薩懺悔。知法犯法,還懺什麼悔?

你們在皈依的時候,仁欽多吉仁波切清楚告訴過你們,無羞恥心的人就會離開,仁欽多吉仁波切會不許予善事、不共一室,因為你們不想學善,留在這邊做什麼呢?免得你們以後覺得上師不靈、佛菩薩不慈悲,所以不要讓你們作口業。當我們決定這一生要學佛、解脫生死,身口意一切都要善。有些人會說,連人家來相害,都要善嗎?如果人家來害你,你不要報復就好了。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一生被多少人害過?講個小故事,以前 仁欽多吉仁波切還沒學佛時,在香港有個朋友的母親得癌症,當時幾十年前沒有健保,仁欽多吉仁波切用關係幫他介紹進一個慈善醫院。他的母親過世時,喪葬費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給的,娶妻時沒錢,也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給的,連沒了工作也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幫忙介紹的。仁欽多吉仁波切算不算是他的恩人?結果,他工作好一點存了錢,就挖 仁欽多吉仁波切店裡的人出去幫他開店。換了你們會如何?就算不罵他,以後最少不來往吧!但是,仁欽多吉仁波切看到他一樣做朋友,那時候 仁欽多吉仁波切還沒有佛法的觀念,因為還沒皈依,之所以有這種觀念,就是前世帶來的。

為什麼你們逢仇必報、逢恩必不報?也是過去世帶來的。這一生如果再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怎麼會得成就呢?佛經中之所以提到要報眾生恩,因為沒有眾生,我們就不得成就。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嚴格要求你們吃素,如果你還在傷害眾生,哪裡報眾生恩呢?沒有眾生,我們還會在嗎?不要說修行了。講個最簡單的,當你從事某個行業,如果沒有人幫你,你會成功嗎?

某一些演藝人士之所以突然間很紅、突然間又垮了,而且晚年都不是很好,很可能就是因為對觀眾沒有感恩心。不要以為自己演得很好、長得很漂亮,如果過去世沒有種過緣,這一世沒有人理你的。每一張票都是你的恩人,不是要你們每個都去幫,而是心裡要有報恩的心。現在社會之所以這麼亂,就是因為大家沒有報恩的心,只有報仇的心,逢仇必報,逢恩必不報,這個國家、世界亂不亂?今天我們能吃一口飯、米能長出來,除了靠農夫的耕耘,也靠蚯蚓、下雨等等很多東西成就才讓我們有飯吃。

你們以為自己有錢,就一定有飯吃?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感恩,感恩不是一定要還給他。在大乘與所有佛法中,之所以一切都要迴向給眾生、淨土,就是感恩的心,不是留給自己用。沒有他們,我們今天哪有安樂日子,坐在這邊舒服聽聞佛法?連我們穿件衣服、享受冷氣,都是很多因緣之下得到的。得到這種因緣,也是因為過去世我們幫助過很多眾生。要繼續這種因緣,更加要有報恩的心。有報恩的心,才有行成就,不是認為自己要修成就利益他們,而是因為報恩才修、行、學這個,不是認為自己學了以後要幫助眾生。仁欽多吉仁波切聽到這種話會一個頭兩個大,因為這是貢高我慢,沒有感恩的心。

我們生生世世每一世都受到很多眾生幫助,包括看到的與看不到的,肉眼看到的已經太多,而肉眼看不到的也很多。正如《地藏經》中提到,有很多鬼神看到發心學佛的人,就會保護他,這是我們看不到的,也感覺不到的。我們欠眾生的,所以修行不是為了要得大成就、成為菩薩坐在那邊給人供奉很威風。有報恩的心,才會下決定;如果是為了自己的欲望,這一生是沒辦法的。

佛經提到要上報四重恩,要報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國王恩。現在沒有國王,就要感恩幫我們管理國家的人。不管他好與不好,都是幫大家管。你們看看世界上的國家如果沒有領導者,馬上就亂幾十年,大家都看到死了很多人、人民都吃苦。所以,不要再罵了,你喜歡就投他一票,不喜歡就不投,不要罵當政者,因為是我們的福報。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沒投他,是別人投他、把他拱出來,但如果你的福報好,這個人會被拱出來嗎?是你沒有這個福報,才會有這種當政者。換做是你來試試看,當政者做了8年,馬上從小生變老生了,這是有目共睹的,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因為很辛苦。

並不是他做了壞事還要去讚揚,但最少有人幫我們做一些沒辦法做的事。有感恩的心真的很重要,有感恩的心才能行成就。沒有感恩的心,認為自己幫他唸、超度他,這都不是很正確,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出現,你怎麼能夠得成就呢?有苦的眾生,修行人才能成就。大家離苦了,還需要 仁欽多吉仁波切嗎?有些弟子好了就不見了,以為自己OK了,哪有這麼容易OK呢?

信成就是最根本的,我們這一生修大乘佛法,任何法門、咒語、佛號,絕對有一世會得成就。不要認為自己唸來唸去都是這樣子,病也還沒好。你還沒死,就表示好了。死了也表示好了,因為不用再受病苦。沒人聽得進這種東西!都以為自己每天唸3000遍,身體就會好。你們覺得自己不用還嗎?是希望去地獄還或是用肉體還呢?很多人說不知道地獄多苦,但不需要讓你知道,在你死之前就會自己看到、體會到。

寶吉祥佛法中心有很多醫護人員,有很多護士與醫生,你們可以問問他們加護病房像不像地獄?加護病房的空調特別冷,衣服被脫光光,就算蓋很多被子也覺得很冷,像不像寒冰地獄?推進開刀房時,像不像進屠宰場、上刀山、下油鍋?現在還發明用雷射炙燒,像不像在地獄有火差叉你?一模一樣。你在生前出現這種狀況,就表示有機會下去,比如說生前突然間中風、手不方便,這種人有很大機會墮入餓鬼道,因為餓鬼道中有很多沒手、沒腿的,讓你生前就看到,不需要等死亡。

能修到善逝,也就是走之前身體很完整、沒開過刀、很安詳往生的沒幾個。仁欽多吉仁波切從1995年開始出來幫助眾生,只看過一位90幾歲的老先生逢初一十五就坐在大廳一直說:菩薩來接我。其他人卻都是一直說:菩薩不要讓我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善逝很難、不容易,因為沒有人講這種大乘的經典。當你信成就、行成就,對生死大事就看開了,因為很清楚有一天一定要死。既然要死,這一生就要很努力地去改變自己的心態,而不是認為自己學佛就要躲起來。如果因緣不具備,躲也不給你躲,還是趕你出來。

當你信成就、行成就,絕對有一生能成就大菩薩的果位,但從這一生開始要去做,不要迷信,認為持咒、上師加持就馬上變好。沒有累積福報,怎麼會變好呢?昨天有兩位癌症患者來求見 仁欽多吉仁波切,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加持其中一位,不加持另外一位,為什麼?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有分別心,你們都很清楚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收非皈依弟子的供養,所以不可能行分別心。仁欽多吉仁波切也不會問求見者的名字,只會問是何人介紹,也不會看他穿戴些什麼。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加持其中一位,而不加持另一位,因為一位有恭敬心、一位沒有。仁欽多吉仁波切怎麼知道?如果身為上師,連一點點的他心通都沒有,也沒資格坐於法座上。他心通就是知道對方的心在想些什麼,所以你們在 仁欽多吉仁波切面前少動腦筋為妙。

「三者性成就」,性指的是本性、本質而非個性。本來每一個眾生的本性都是清淨的,都具備佛性。性成就是相信我們與佛一樣都能證到佛果,今天之所以還沒成就,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本性。所謂找並不是去找,而是還有一大堆汙垢、貪嗔痴慢疑,而將清淨的本性全部包起來,讓我們自己看不到。所謂禪,就是要將自己的本性開發出來。如何開發?就是要透過佛法的薰陶慢慢地一點一點去開發。禪定的真正意義,是要將我們本來的面目重新顯露出來,要顯露本來面目,就要停止很多世間不能做的事。不能做並不是很多事情沒辦法,還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改變心態。

就好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出去,很多人都看不出是一位仁波切,只是覺得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樣子比較謙和,不會覺得 仁欽多吉仁波切稀奇古怪。仁欽多吉仁波切是修內心,佛法是修心,而不是修樣子,樣子好不好看與心有關。心在轉動,樣子也會改。性成就是我們要很清楚自己本來就已成就,只不過是生生世世輪迴,不斷加重自己的業力,讓我們忘了自己本性具備與佛一樣的條件。大家要很清楚,學佛不是要增加什麼東西,也不是要讓自己從不好變好,而是要恢復本來成就的本性去利益眾生。

信成就、行成就,接下來是性成就,講起來是三個字,要做是生生世世的事,不是一生就能做到,絕對需要心很堅定的人。之所以開宗明義就說信,因為若是信心不足夠,只要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放棄。你們沒資格說退轉,只能說放棄,覺得好像修這個法門不行,想要試試別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從學佛到現在,除了證果仁波切之後知道眾生需要什麼,以前都是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說什麼,仁欽多吉仁波切就學什麼,唯一求過的法是施身法。仁欽多吉仁波切求法時,說的是求教導一個最難修、最辛苦、但能利益眾生的法門,於是得傳施身法,施身法是很辛苦的。

性成就,指的是自己很清楚一定有一天本性會恢復成就,成就的定義不是呼風喚雨,也不是顯大神通、摸一下就會變,這些都不重要,都只是一種悉地、某一種功德的出現,但不是開悟。不要以為有神通,是不是就開悟了?其實別的宗教也可以有神通,不一定要學佛。

「四者樂菩提心」,這裡的樂指的是永恆的意樂菩提心。簡單來說,當你要成菩薩,一定要先學慈悲,有了慈悲就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之後,就會面對很多障礙與挫折。我們現在沒有資格受外魔干擾,因為還沒到成佛的階段,但是我們有很多心魔。心魔就是貪嗔痴慢疑,這五毒產生很多心魔。心魔指的是讓我們不能解脫生死的觀念,進而忘了、不要菩提心,覺得菩提心好像綁手綁腳、哪都不能去。然而,沒有菩提心就不可能成佛,沒有菩提心就不可能用佛法利益眾生。

「菩提」這兩個字沒有翻譯成漢文,還是以梵文來呈現,因為意義很深奧。如果沒有慈悲做為菩提肥沃的土,菩提心也種不下去。當一個人自我中心很重,絕對發不出菩提心。所謂自我中心很重,就是做錯事不認錯,怕人家罵,這種人太多了。怕人家罵,就是沒有懺悔心。接受做錯事情的一切後果,才是真懺。簡單一點講就是信因果的人,做錯當然有果報,當然要接受果報。每個人都想躲,想蓋起來不要讓人知道。然而,不管怎麼蓋,果報有一天一定會成熟。如果蓋起來,就不可能學到慈悲。

連懺都沒有,連認錯都沒有,怎麼可能修到慈悲?連慈悲都沒有,怎麼可能發菩提心呢?沒有菩提心,就用不出大乘佛法,沒辦法用。很多人認為自己慈悲,去做義工,但這只是助緣、幫助學佛的緣。供養布施也是助緣。如果你沒有發慈悲心、學慈悲心、修慈悲心,就發不出菩提心。每次法會後面都要唸誦菩提心的頌,其中提到:沒有發菩提心的,上師要幫助你發菩提心,而已經發了菩提心的,上師要幫助堅持你的菩提心。在八地以前的菩薩,都還有機會菩提心退轉。菩提心退轉很簡單,也很容易。

樂是指要讓眾生能離苦得樂,就只有菩提。既然要為眾生離開苦而得永恆的樂,不要認為菩提心是工具或得到的東西,也不要認為有菩提心,做很多事都不方便。大家要永恆意樂,就是永恆知道菩提心是利己利他的事情。不能因為人生之中有些障礙,菩提心就退轉。不要因為人生中有些事,就認為以後再發菩提心、再修慈悲,這樣是來不及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一生學佛經過很多挑戰與誘惑,每一次都是在緊要關頭出現,如果自己稍微動念,那就變了。釋迦牟尼佛以前之所以說學佛人不要隨便讓人算命、卜卦,因為怕會讓你退轉。仁欽多吉仁波切以自身為例,在 仁欽多吉仁波切剛出來幫助眾生時,當時還不是仁波切,但已經開始收弟子。跟著 仁欽多吉仁波切比較久的弟子都知道以前 仁欽多吉仁波切有位好朋友,算紫微很著名,是他帶 仁欽多吉仁波切學佛,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也是他介紹的。

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會突然這樣子出現?所以,他就將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八字,拿給他認為整個臺灣算八字最準的人。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還沒學佛前有拿八字給朋友算紫微,所以朋友有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八字。因此,八字不要隨便拿給人家。

當時,朋友告訴 仁欽多吉仁波切已經約好這個算八字的人,於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過去。那個人告訴 仁欽多吉仁波切:你的八字絕對是修行人,絕對這一生會得大成就,但是有一個問題。仁欽多吉仁波切問:什麼問題?那個人繼續說:你不要再幫眾生,如果你再幫眾生,56歲就會得骨癌,得骨癌怎麼修呢?先修自己吧!先不要幫眾生。

當天回家,仁欽多吉仁波切想著這個問題,當時 仁欽多吉仁波切上有老母、下有妻兒,就像很多人會說自己還有母親、孩子,想想也對,如果56歲得骨癌,怎麼修呢?睡了一個晚上後,隔天早上 仁欽多吉仁波切想清楚,知道這個人來害 仁欽多吉仁波切,因為他要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樂菩提心。很多人可能就中招了,認為先修好自己,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56歲也沒得骨癌。釋迦牟尼佛之所以勸我們不要算命、卜卦,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會碰到這種真正的冤親債主。

你們不要以為害你們的那些是冤親債主,那只是小case,這種害你退轉菩提心的才是真正的冤親債主,因為他的出發點看起來是為你好,希望你不要得癌症。他的觀念是如果整天幫人家,當然癌症會到你身上,到時候怎麼修呢?誰不上當?上有老母,下有妻兒,對不對?所以,出家可能比較好。仁欽多吉仁波切差一點就中招,睡一個晚上後想想不行,這個人是冤親債主。佛法中真正的冤親債主是阻礙修行的人、事、物,所以他反而提醒 仁欽多吉仁波切任何事都會讓菩提心退轉。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覺得他害自己,而是很感謝,因為以後 仁欽多吉仁波切就會謹慎。

如果過去世 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一些善根,這一世沒有碰到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可能就會被他拖走,認為先修自己,自己好再說,有能力再去幫人家。誰不怕骨癌?你們聽了可能就覺得不要幫好了。仁欽多吉仁波切不理他,而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信成就、行成就、樂菩提心。因此,今天 仁欽多吉仁波切才會被你們綁住,否則你們真的找不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因為已經走了。

樂菩提心很重要,從信成就這句話,大家要深深地記在心裡。《妙法蓮華經》中提到,只要對佛像很恭敬地行個禮,已成佛道,就是開始在走成佛的道路,一定有一天會得成就。不要以為拜了沒有感覺,事情還是如此,不要有這種觀念,這不是很正確,要根據經典來講事。譬如經典中提到「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很多人會以為禮佛一拜,就滅掉河沙那樣多的罪,但這個觀念在於拜佛能使阻礙修行的小罪消失掉。比如說,當你在修行學佛時,不小心吃到有毒的讓你拉肚子幾天,要怎麼唸?這是怎麼來的?就是過去世你讓人家吃過有毒的東西。

2007年時 仁欽多吉仁波切去拉其雪山閉關,在 仁欽多吉仁波切去過之後,有個臺灣過去的趁虛而入,看關房沒人就跑進去,7天之後跑出來,因為全身發癢。到後來,仁欽多吉仁波切看科學頻道才知道,如果沒洗澡,人的身體每7天細菌會呈倍數繁殖,皮膚發炎就會癢。

密宗之所以規定閉關不能洗澡,就是要看你空性的慈悲心出來沒。如果有空性的慈悲心,就不會皮膚癢。仁欽多吉仁波切3個多月沒洗澡,沒有皮膚癢,出來還是香香的、乾乾淨淨的。佛經上提到,修到空性的慈悲心,就能夠度肚子裡面的蟲,這是有根據的,佛不會隨便講話,絕對有根據。修出慈悲心之所以細菌就不繁殖,因為一直修一直度牠,牠就不生出來,知道生出來很麻煩,只要一世做過細菌父母,生生世世都要做。

佛法絕對是正確的,做不到是你家的事,不是佛講錯話,是你沒有依照佛陀所教、上師所叮嚀的去做,都是偷工減料。沒關係!你們繼續偷工減料,時間到了 仁欽多吉仁波切就回去了,至於回去哪邊,目前 仁欽多吉仁波切還沒決定。

今天開示這四個都是顯教的心態,你們的觀念要正確。如果心態與觀念不正確,就算再授予你們灌頂、加持,也還是凡夫俗子。什麼時候能夠恍然開悟?重點真的不在此。就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對緣起性空有覺悟,沒有經過安排,是在關房中踢到椅子的腳就知道了。佛法是很微妙的事,不是語言可以解釋的,絕對跟修行過程與自己心的境界有關係,這種東西的緣起一到,就順理成章會到。緣若不夠,也不需要勉強去做。

因此,一開頭就說信成就,就是一定會成就,只要你相信。只要去做、一直去做,有一天緣俱備了就會得成就。千萬不要半途而廢,不要氣餒,認為自己修來修去還是老公不聽話、孩子不孝順,不要有這種觀念。孩子如果孝順,你死的時候反而更加難過。仁欽多吉仁波切曾經幫過一個男孩子,他唸完大學,畢業後出個車禍就走了。他走之前,母親一直放不下,因為他從小到大都乖,書又讀得好,考到臺大,這種才讓父母難過。如果是從小調皮搗蛋、不聽話,可能死就死了,你反而不會想他。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你另外一半不聽話,你也可以想:好吧!分了就分了!所以,人世間的事情很難有個定義,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以佛法而言,讓你產生執著,就是讓你在修行方面產生障礙的事。

今天大家聽聞佛法,回家要思惟,想一下,想多少不重要,能想起1、2句,甚至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幽默都有用,想一下今天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開示。不要有個依賴性,認為過幾天上網站,看看 仁欽多吉仁波切說些什麼。有些開示沒有寫上去,因為這邊有個特色,一是不准聽錄音帶寫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的佛法,也不准做筆記,全部靠一些弟子們的記憶力,所以這些人的記憶力以後會很好。因為他們不是大阿羅漢,不可能每句話都記得清清楚楚,會miss掉某些東西。但是,在現場聽到的才是最真實,之後給大家看的內容,是因為外面有些信眾好奇,最重要的是在法會現場的心很重要。心若是恭敬接受佛法,當然一句話都能讓你得成就。

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要開示這麼久,因為如果沒講這麼久,你們會覺得自己今天白來了。如果只講一句,你們會覺得沒講什麼。沒辦法,現在是末法時代。身為學佛人,在很多方面都會比別人稍微殊勝一點,譬如 仁欽多吉仁波切68歲,身體狀況會比同年的好一點。為什麼會好一點?是不是因為修得很好?重點不在此,而是因為善的多、惡的很少,身體的福報就有了,而能減慢老化的過程。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是不會老,還是會老,但密法中有一個不死之身的法,就是肉體不會死掉的法,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個年齡而言,已經不能修這個法。如果修這個法,身體就會一直保持30歲左右,有些甚至保持在20歲左右。學佛人是否得到功德,在外相與內心都有些徵兆讓大家可以看到。如何讓自己出現一些功德?真的要信佛所說,而且澈底去執行。

比如說,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天開解的佛經,上面的字是很小的。當場,仁欽多吉仁波切指示一位眼科醫生弟子上前看經書上的字有多小。眼科醫生弟子說明: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大藏經》上的字,以他臨床上檢查病人閱讀能力,有一個視力檢查表,從J1到J7,以經典上的字大小,能看到的視力要非常好。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視力其實等於40歲的人。有一年,仁欽多吉仁波切帶弟子們去印度,在飯店用早餐時,桌子上有小瓶子的調味罐,上面的字非常小,就跟女孩子化妝品上的說明文字一樣小,仁欽多吉仁波切拿起來,可以將上面的字完全唸出來,讓他非常震撼。

仁欽多吉仁波切所戴的眼鏡是單焦的,而非多焦的,只能讓 仁欽多吉仁波切看遠時看得很清楚,但是看近時就沒辦法很清楚。然而,仁欽多吉仁波切用單焦的眼鏡,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年齡,不可能看遠清楚、看近也清楚,從醫學的觀點是不可能的。仁欽多吉仁波切眼睛的近視度數不高,如果度數高的話,還可能以單焦鏡片清楚看遠與看近,但是也不可能發生在68歲的長者身上。以《大藏經》上的字體大小,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眼鏡不是多焦的,能夠看得到,表示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視力大約是40歲,真的是奇蹟。

仁欽多吉仁波切幽默地表示,最近有個法本的字比經典的還要小,可能是負責法務的弟子故意要考 仁欽多吉仁波切。仁欽多吉仁波切提到自己的視力,並不是要表示 仁欽多吉仁波切修得好,重點有兩個原因,一是當然修密法者的身體會有點變化,第二個重要原因也是禪定的功夫。如果有禪定的功夫,自然在修法時能看得到每一個字。很多人之所以唸經會唸得慢,並不是氣不夠,也不是不認識字,而是定力不夠。有定力自然做任何事情都會快,而且出錯的機會也會減少。

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天不是賣弄,而是告訴大家禪定對我們很有用。要學到禪定,以大乘佛教而言,一定要遵從諸佛菩薩的教導、上師的叮嚀,才能修得出來。很困難嗎?不困難。很容易嗎?也不容易。這是很矛盾的事,但是一定得成就。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眼力不好,法本的字越印越小,不知道這些弟子是不是要修理 仁欽多吉仁波切?仁欽多吉仁波切個性較急,因為修得太久,大家也會累,所以一定要將自己的身體維持在水平之內才能利益眾生。

很多人說要等自己病好才利益眾生,但如果等他們病好,就已經來不及了,乾脆好好聽話、懺悔、好好相信自己都能做到佛所教的事情。今天開示的佛法,不是為了炫耀何時功德成就,而是告訴你們,佛所講的話一定得成就。你們是否遵照、老實去做?就如廣欽老和尚曾經講過「老實念佛」,就是沒有別的想法、需求、要求,就是老老實實、心很踏實地去做,一定做得出來。仁欽多吉仁波切經常開示,從自己第一天學佛開始,就沒有想過自己會如何,真的沒想過、沒要求過,也沒跟佛求過為了利益眾生讓自己得成就。時間到了,要還債了,就出現你們這批人。你們不要發一些莫名其妙的願,只要相信佛所講的,照著去做,一定有一天做得到。哪一天也不知道,因為每個人的福德因緣不一樣。

法會圓滿,弟子們齊聲感恩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慈悲開示,起立恭送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下法座。

« 上一篇返回法會開示下一篇 »

更新日期:2015 年 5 月 22 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