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法會開示 – 2025年08月24日
尊貴的金剛上師 仁欽多吉仁波切升法座,開解《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二〉。
仁波切指示出家眾帶領與會大眾念誦皈依發心、七支供養、《隨念三寶經》、《佛子行三十七頌》、《八聖吉祥祈禱文》後,仁波切持誦六字大明咒良久,與會大眾感到脈輪震動、全身發熱,並見到 仁波切尊身與壇城放出金色光芒,現場妙香盈滿,眾等煩惱止息,得以專注領受 仁波切殊勝清淨的佛法教導。
接著,仁波切賜予珍貴的佛法開示:
經典:「又此有情根性以布施相應。此有情根性以淨戒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忍辱相應。此有情根性以精進相應。此有情根性以禪定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勝慧相應。」
有情,就是一切有情眾生。這裡是說善道裡的有情眾生,過去世或者這一生所修的法門一定會相應,只是什麼時候相應。這裡釋迦牟尼佛講得很細,因為每一個眾生的喜愛不一樣,有的喜歡修慈悲,有的喜歡修布施等等,所以會與某個法門特別相應。這一生不斷努力去修六波羅蜜裡的任何一個,這一生一定會相應的。相應的意思是你會用方法幫助自己,也能夠幫助眾生,而且能產生效果。
經典:「又此有情根性以大慈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悲為因。」
這兩句話是說有些有情眾生修行是以慈悲為因,就是他一切修行方向和法門,都以慈悲為因。以前跟大家解釋過慈跟悲是兩件事,所以這邊佛也分開來講,他不是說慈悲,而是說慈跟悲。
慈的意思是以自己好的事物,去交換眾生不好的回來。密宗有專門修這個法門,交換方式是當自己累積足夠的福報、資糧,也發心要行菩薩道,自己的福報可以交換眾生一切學佛的障礙和困難。《地藏經》裡講菩薩可以幫助學佛的眾生超越一切障礙,就是從因開始。假如剛開始學佛沒有以大慈為因的話,只能修到阿羅漢,甚至修到阿修羅道或鬼道!所以因很重要,就是為了什麼原因學佛。
這個原因自己要確定,不要為了自己小小的事情,比如生病、不順、家庭窮困等等,這些都是自己過去世所做的因果。假如一直希望從修行方面去改變、克服這種事,那就沒有去做前面所講的六波羅蜜,慈也沒做。所以跟佛菩薩、跟眾生不會相應。
很多人以為每天唸,佛菩薩聽到就會來幫你。不會,因為你做的方法跟佛菩薩的方法不一樣,不會相應。不要以為每天敲木魚、唸佛經、打坐、拜佛,甚至持咒、觀想,但你沒有根據佛所講的六波羅蜜去修,沒有修慈也沒有修悲,只是一直求自己的事情,就跟本尊、上師、眾生都不相應。
不相應是什麼意思?你只修一點點人天福報,未來世可能做人,也可能做某些有福報的畜生,讓人家覺得很可愛很喜歡,但是不能解脫生死。所以每次法會灌頂前,都先問大家來參加法會的動機在哪裡?就是你的因在哪裡?假如自己不能確定這個因,認為學佛是求自己不要苦,那就請你不要來了!因為苦是你累世做出來的,跟佛菩薩無關。來學佛是希望不要製造新的苦的因,未來就沒有苦的果,所以說願眾生離苦及苦因。離開了苦,意思就是不要再去做了。離苦因就是不要再產生苦的因果了。
你們一直希望學佛就是解決現在一切的苦,假如這樣修行,永遠都修不到。最多修出人天果報,跟佛菩薩、本尊絕對不相應!就算每天唸、每天拜,都不會相應。千萬不要跟觀世音菩薩說自己很苦,先讓自己離苦,等不苦了才發心好好修。跟別人講這句話,他可能還會心動,但跟我講沒用,因為我經歷很多苦,從沒告訴觀世音菩薩盡快讓我的苦結束,我的心才能定下來好好修;讓我快一點有錢,不用擔心錢;讓我的身體變好,不用整天擔心生病,才能好好修;讓那些癌細胞跟我一起修,不會讓我痛苦,我就好好修。全部都是胡說八道!跟佛經所講六波羅蜜、修慈的因、悲的因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批男眾沒有一個在修,來求不共四加行而且求得到的,幾乎是女眾,男眾一個都求不到,因為我拒絕一次之後,他們就不來了。因為覺得很丟臉,不好意思,求不到應該是自己沒修好吧?那就等一下再看。以前追女孩子,被拒絕這麼多次,為什麼還是追,追到手為止?所以佛經講末法時代學佛女眾多,男眾越來越少,佛經講學佛是大丈夫行為,跟你們這些男眾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也有些女眾求21次我都不答應!再慢慢發展下去,寶吉祥可能變成女生道場,我不知道。看那些男眾,不死不活在學佛,表面好像很相信仁波切,但看你們修行就知道有沒有信,完全不相應!每個人主觀都強得不得了,都認為自己沒做錯事、有在修、有做到,假如根據佛經所講,你們全部沒有相應。
為什麼上師不傳法?因為不相應。那些女眾來求,有求21次,求18次的也有,你們有嗎?來個三、四次就不敢來了,為什麼?第一怕丟臉,第二怕要多給很多供養,擔心要繳房貸、學費、租金,哪有這麼多錢?覺得再說,只要自己沒出事,退休之後還有機會求 仁波切。只是當你退休時,我不在了。
所以這段經文不是你們所看的這麼簡單,佛告訴我們這一生會相應,絕對是過去世有做。以現在來說,就是這一生所修行的原因在哪裡?有這個因的話,一定會跟這個法門相應。假如你修大慈大悲,相對而言,眾生對你的心也是善的,會相應,因為你表現出來給人的感覺就沒有攻擊性。為什麼你會跟人家吵架?一定是沒有修,六波羅蜜沒修,布施也不捨得。這個不捨得,那個不想做,這個也不要,只求觀音菩薩保佑。我講《寶積經》這麼多年了,沒有講觀音菩薩會保佑你們,只告訴你們要修,你們一直不肯,尤其那些男眾。所以下禮拜六不要蜂擁而至來求法,我不傳的,尤其下個禮拜六我去佛寺也不在。
此有情根性以大悲為因。悲,就是要學到一個法門幫助眾生離開輪迴苦海,所以謂之悲。
經典:「此有情根性以大喜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捨為因。」
這個喜不是歡喜的意思。佛經裡所講的喜,是斷輪迴的喜,修慈悲喜捨,就是破四相最根本的方法。後面還有此有情根性以大捨為因。假如不能讓眾生喜,那你自己也不會喜。眾生最重要的喜愛,不是滿足某些小小的欲望,而是解開輪迴的苦,讓眾生起歡喜。比如有很多人死後得到我加持,面容馬上變得很歡喜,這是大喜,因為他知道仁波切幫他了,不會墮入三惡道了。
假如仁波切沒有修大喜,怎麼幫他加持也沒用。只要仁波切加持過亡者,甚至家屬講我的名號甚至觀想我,都可以看到亡者的臉馬上變。怎麼會變呢?人死後肌肉不會動、沒神經,為什麼嘴巴會合起、笑瞇瞇的樣子?因為亡者起大喜,他知道有救了。
所謂大喜,就是能不能救拔眾生離開輪迴苦海。而不是講講佛法、唸唸佛經、安慰一下,這個不是大喜。所以學到慈悲喜捨的上師一定有超度的能力,最低限度修頗瓦法成功,所有超度法門都成功。現場很多人家裡死過人,都有這個經驗,只要仁波切加持,甚至講我的名號、想我的樣子,亡者的樣子馬上變。有沒有?(現場許多人答:有!)死了這麼多人?(大眾笑)這就是慈、悲、喜,亡者知道了。
捨就不是修眾生,而是修自己了。指修行人能捨一切,從哪裡來?從忍辱法門來,從布施法門來。就像昨天我又退多少錢?(出家弟子答:報告 仁波切,很多。)這就是捨!要捨,真的不容易,仁波切就捨掉。為什麼捨?一個上師拿供養,不是見錢眼開,見錢心開,而是要根據布施的人一切現狀來接受他的供養。昨天有個人拿房子抵押借錢來供養,我說:不要,你拿回去。只要他有這個心就夠了!有些上師拿了再說。這就是捨。
為什麼仁波切可以不求名,就是捨。為什麼仁波切讓人怎麼罵、怎麼糟蹋都不會生氣,這也是捨。前陣子有個弟子,她先生往生時的喪葬費是我給的,她的女兒從小我也一直資助生活費,到現在高中了,說不來就不來,什麼原因我就不講了。假如今天我沒修到大捨,心裡就會嘀嘀咕咕、不舒服,但我捨,既然她認為那個比佛法重要,我就捨了。事實上在喜金剛裡面有講:無緣的一點都不要跟他來往,有緣的請他來。所以你們這些男眾小心點,你們快跟我無緣了,因為你們不求法、不惜法、不想得法,每天希望仁波切保佑。你們每個都有房子住,也沒有看到你拿房子去跟銀行借錢來供養我。昨天那個人捨得,她還不是為自己的事,是她老公的事而已。我不要求你們做這種事,只是覺得你們這批男眾不用心,我不曉得你們在修什麼。六波羅蜜不修,慈悲喜捨不修,五戒十善也不修,那你修什麼?修做好人嗎?做好人不需要學佛,只要根據倫理道德去做人做事,也算好人一個。每個都胡說八道在混日子。
慈悲喜捨就是《金剛經》所講的破四個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沒講用什麼方法破這四相,但在《寶積經》裡面就講用慈悲喜捨才能破四相。為什麼要破這四相呢?假如這個相不破,還很執著有這個相,表示不了解佛法真正的含意,就修不到佛法,也學不到佛法。很多人都覺得學佛只是為了平安,也可以,但那就只是信眾,不是學佛法的料,所以就不會跟上師、本尊、護法相應。就算每天修阿奇護法,但因為沒有修這些,所以護法不會跟你相應,小事情可能幫一下,修行上面不會幫。你們每天唸,都沒看清楚法本裡面究竟說什麼,阿奇法本講得很清楚,說你們要修行。你們不肯修行,以為唸阿奇的咒語就是修行,沒有!所以心態很重要,同樣一件事,只要心一轉、一變,結果就不一樣。做同樣的事,心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佛法的特點就是教我們修自己的心,我每個禮拜講佛經,就是要改變你們的心和思想,不要像一個庸俗的人活在這個世間。你們要過人的生活,下場不會好。昨天一個弟子從美國回來,10年前我在印度看到她,很年輕也很漂亮,很多男孩子追,10年後再看到她,我以為是哪個歐巴桑,因為她要過人的生活。當你要過人的生活,自然學佛的善因、善果跟一切福報,就會變很少很少。是不是過人的生活不對呢?佛經沒有講不能過人的生活,但這一生若希望解脫生死,就要注重佛法這方面。當碰到任何世間的事情,以我來講,世間的事我能捨,佛法我不會捨。你們則是反過來,碰到世間的事認為沒關係,佛菩薩還在,先做好我的事再回頭學佛。這樣子一回頭就是百年後了。不要給自己一個僥倖的心,認為佛菩薩會原諒你、護法會幫你,不會!佛菩薩不會懲罰你,所以就沒有原諒這兩個字,是你自己的事,是你不要佛菩薩,所以就不相應。
以修金剛乘來講,我每天都要觀想我的智慧、我的光、我的功德給佛菩薩加持之後,照耀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讓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得到佛法幫助去修行。但是有幾個得到呢?我不知道,只有佛知道。為什麼沒有這麼多眾生得到呢?因為學佛的心態錯了、走的方向錯了,所以就不相應。因為寶吉祥道場跟佛寺很清淨,所以才能夠將佛法的福報修出來,才能讓你們這些皈依弟子在幾十年裡面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但不代表你們在修,假如沒有我,就沒有了。我可以預言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這個道場絕對關門。因為你們不是來修行,只是來參加一個聚會、一個演講,聽完覺得今天很舒服。但是你們有去做嗎?沒有。我看這些男眾越看越不像男人,哪有男人沒有耐性一直來求法?有個男弟子的兒子,我忘了是誰,求法會求了十幾次,因為他一直來,最少表示他有信心,所以我答應給他。你們這些覺得自己臉皮薄,不能給仁波切講的,乾脆退掉,還巴在這裡幹嘛?你們這些男眾這麼死要面子幹嘛?我看不懂。活在這個世界裡面,跟活的行屍沒有兩樣,只有每天吃飯、睡覺、上班、賺錢、繳房貸,人生走完就結束回去了!
不要以為現在你學到了,不要以為今天修到不共四加行就行了,沒有上師就什麼都不行。所以慈悲喜捨不是講就可以做到的,絕對要從參加法會那一剎那,自己所下的決心、自己參加法會的因開始,之後,這個慈悲喜捨就開始在修了。
經典:「又此有情根性以大乘為因。此有情根性以緣覺乘為因。此有情根性以聲聞乘為因。又此有情諸善因力具足成就。又此有情諸善緣力具足成就。」
也有些有情眾修行,因為他所有一切善緣的力量具足了,就得成就。所以上次我跟 法王報告,我蓋佛寺有很多人幫忙,法王就跟我講這句話:你修的善緣力具足了,你得成就了。為什麼你們在生活上和學佛上有這麼多阻礙?因為沒有善的緣。你們沒有跟人家結善緣。所謂結善緣不是給別人錢或給幫忙。所謂善的意思是沒有害人之意,就算他人做錯事,你要採取些行動,但是沒有害他的心,而是要讓他知道不應該做這件事。簡單一點講,要留點後路給他走,不能趕盡殺絕。假如善的因緣、力量修成就,很自然的做什麼事情都有人幫忙,甚至會有弟子、信眾。
我這一生出來弘法,沒做過廣告,大家很清楚。現在看到很多在做廣告,心裡面滿難過的,因為他沒看佛經,假如他看到這一段,應該知道自己善緣力沒具足。假如具足的話,不做廣告都有人來參加法會,是不是這樣子?(大眾回答:是。)仁波切做大法會十幾年沒做過廣告,都是靠你們去講。有的時候你也覺得很奇怪,講了人家明明可以不來,但跟你不熟的人也都會來。這個不是因為你講所以他來,而是主法者有沒有善的緣的力量具足,所以他修法得成就,因為他是為了眾生。你們很清楚仁波切做大法會分文不收,是不是為眾生?(大眾回答:是。)知名人士來也不給他上臺演講,甚至政治人物說要來,我說來可以,歡迎,但要從頭坐到尾。結果他不來了!為什麼不來?因為幾個小時,他可以做很多事。這可以證明仁波切不是利用任何外在的勢力、人緣、別人的名聲去做法會。第一次做大法會,我完全沒有把握究竟能不能辦得到。假如第一次做大法會才來區區一兩千人,你說丟臉嗎?我就證明自己有沒有修到善緣力具足,事實證明給你們看,我做到了,連續13年。為什麼停做?因為花費太大,我不希望弟子繼續花這個錢,就停了,現在到佛寺辦。
所以應驗了,你們回家想一下是不是你們隨便打個電話,人家就來了,別的事你們怎麼催都不會來,對不對?明明你跟他講請他去聽歌,對方說沒空,法會就有空來了。不是這個法會他要來,而是修法的人跟本尊相不相應。相應了,過去世跟本尊結過緣的人就來了。這句話就證明這個修法人有沒有善緣力具足。
經典:「若復有情不善因緣力成就故。即此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下劣種族。」
也有些有情不善的因緣力成就了,這個有情眾就因為這個因緣力相應,生下劣種族。因為在古代,甚至是現代,假如生在很窮困的家庭,出生後要想學佛是很困難的事。當然也有例外,像是六祖慧能,他家裡面沒錢,但卻是一個學問方面很高的家族,不過家裡的人很早死掉了,所以他從小住在佛寺,這也是他的因緣力。
這裡的重點是,你生在完全沒有機會在這一世接觸到佛法的家庭裡面,或就算有機會給你接觸到佛法,也沒有機會聽聞佛法、學習佛法。比如我有個往生的弟子,交代她老公給孩子來學佛,她老公就不給孩子來學佛。假如以佛經來講,這就是下劣種族,不給他孩子來學佛。下劣種族不代表窮,不代表一定沒錢,而是他沒有福德因緣善根讓下一代學佛。
經典:「若復有情善因緣力成就具足。即此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高貴種族。」
假如他善因緣力成就具足,這個有情未來世一定有些善的因緣力相應了,會生在高貴種族。高貴最重要是有沒有因緣學佛,就算是有錢人,或是貴為總統,也不見得有機會給下一代去學佛。所謂高貴種族意思是這個種族有沒有機會給他去學佛,沒有的話,再有錢也沒用。
經典:「或復有情意中清淨。非工巧清淨。」
這兩句話很特別。或復有情意中清淨。就是這個有情眾生過去世修的意很清淨,就是沒有很多雜念,甚至很清淨。非工巧清淨。有些人做佛像,做出來就很莊嚴,不是他工很巧,而是因為他的心很清淨,所以他能將佛像,包括畫唐卡,畫出來一看就很莊嚴,讓人起歡喜心。
經典:「若或有情工巧清淨。非意中清淨。」
或許有些人,有情眾,他工很好也很清淨,但非意中清淨。
經典:「若或有情工巧清淨亦意中清淨。若或有情非意中清淨亦非工巧清淨。」
這幾句話就講除了我們做工很巧之外,也可以說行菩薩道的人,行菩薩道的方法很清淨而很巧。巧的意思是他能夠將眾生的問題很清楚講出來。反過來的意思是,有些人出生後有天賦能畫很漂亮的畫、做很巧的工,這不是他工巧清淨,而是因為他心很清淨。有些有情工巧很清淨,但不是他意中清淨,只是學回來,學得很清淨,但非意中清淨。所以只要他意中一不清淨,他的工巧就變了。
經典:「舍利子。此諸有情往昔根因心所行智。如我相應說法之智。此說名為菩薩摩訶薩他心智力。」
這些有情一定過去因心所行智,不是用學到的學問、經驗法則去行菩薩道,而是用智慧行菩薩道。如我相應說法之智。就好像跟釋迦牟尼佛相應說法的智慧。
此說名為菩薩摩訶薩他心智力。也可以說這個菩薩摩訶薩有他心通的智慧。釋迦牟尼佛這樣解釋他心智,不是靠這麼簡單的禪定、拜懺、拜佛得到的,一定要透過不斷的修行與經驗磨鍊之下,看他的心清不清淨,才會產生工巧清淨。
比如我蓋佛寺,大家去看都說很清淨,因為蓋之前我已經有個藍圖,要求怎麼做,當然工不是我做,但是我心清淨要求這樣做,所以做出來的工自然清淨。比如我決定我的佛寺沒有功德主、不點光明燈、沒有販賣部,沒有大廚房煮飯給人吃,不接受人住在裡面,那就是心清淨,自然蓋出來的佛寺給人家的感覺就是清淨,聽懂了嗎?
佛講這段的意思是:工巧清淨可能是學回來的,你跟著好的師傅學了一套東西,但心不一定清淨。就像蓋佛寺,我不懂工法,但他做錯事我會知道,因為他不清淨,而我清淨。包括甚至有個小地方有人偷工減料,他的工班打簡訊到我們公司檢舉,假如那人不檢舉我不知道,所以你們只是給錢,什麼事都沒做。
以你們的做法會怎樣?一定馬上去找他駡一頓。但仁波切就工巧清淨,跟所有的工班開會,說我們將要派人來檢查,希望你們沒有偷工減料,如果有的話,給你們一個禮拜時間來跟我們報告,改過來就好了,假如我們檢查出來偷工減料,那就不好意思了。我沒去,是魏姓弟子去的,講完他開車要離開時,工班頭就攔著他的車自首,承認是自己做的。如果這位工班頭不自首,我們絕對不知道,因為這個東西埋在土裡,他要重新做。
這件事全部相應前面佛經所講,我修出善因緣了,我蓋佛寺也是一個善因緣。因為我不取分毫,不做廣告、也不驚動萬教來宣傳我的佛寺,所以天龍八部、護法一直幫我。這個人也可以不出來,因為這個東西埋在土裡,蓋好後不出事,大家都不知道,但若到時出事要挖就慘了,幾乎整棟房子要拆掉。知道有相應和不相應的區別了?所以你們全部都不相應。我只蓋一座佛寺,就可以講很多修法、修行的故事,這都是仁波切修行出來的。有錢不代表蓋得出這座佛寺,很多地方都是被我抓出來的,為什麼被我抓到?因為我心清淨,自然佛寺應該出現清淨。為什麼每個人去佛寺都有聞到香味?因為住持的心是清淨的,蓋的佛寺就清淨,沒有商業氣息,只是隨便你們供養,還會不清淨嗎?你說佛菩薩喜不喜歡?喜歡!相不相應?相應!護法來不來?來啊!還需要求嗎?
為什麼你們求來求去求不到?看你們對上師那種清淨、恭敬心有沒有?沒有!你們這些男眾今天晚上回去後應該每個人哭一場,好像真的一樣很恭敬來跟我學佛,聽完這段佛經看你們真的汗顏、無地自容,還說男子漢!
經典:「又復入解他心智力。而此有情行布施因。於未來世得布施果。」
為什麼有人能知道他心智的力量?因為這個有情曾經行很多布施。我是不是布施很多?(大眾回答:是。)所以昨天有位信眾被我駡得嚎啕大哭,因為我知道他老婆想什麼,我講出只有他兩夫婦知道的事給他聽,不是閨房之事,不要誤會,是他們兩個人的事。我一講他就哭了、服氣了。假如沒有這種他心智力,我怎麼能讓他服呢?怎麼讓他能聽佛法、相信佛法呢?他來是抱著聽聽看的心,怎知道我很厲害,講兩件事情就像兩拳打昏他,他馬上就哭出來。我不講多,講中兩個就夠了,講多就不值錢了。這個是從哪裡來的呢?布施,捨。
為什麼要布施呢?因為當你捨了,心裡面很多事情就捨掉,自然就清淨了。為什麼六波羅蜜教我們第一個就是布施呢?很多人以為要給錢,以為不給錢不能學佛,想要留一些錢做棺材本。昨天有一個弟子來供養,給我一個像枕頭這麼高的供養金,我只拿一半。為什麼只拿一半呢?因為雖然他供養給我的像枕頭這麼高,但他還是不捨得,不過因為他有供養的心,所以我拿一半,另一半讓他留著。昨天我退供養代表我在布施。
布施不是誰要你的錢,而是一種修行的法門。比如仁波切舉辦演唱會,有的人一生都不參加演唱會,但他們來聽我辦的演唱會後很開心,是不是讓他們起歡喜心呢?(大眾回答:是。)是不是一種布施呢?(大眾回答:是。)你們還來跟我斤斤計較。有些人不學佛、不肯學佛,你不能叫他來,一定有一個方法讓他起歡喜心,讓他對佛法有另外一種看法,不要讓他覺得佛法是迷信,講一大堆不應該講的話。仁波切是用心良苦,每一步都是在修行,都是在修六波羅蜜。
假如我沒有布施,不知道眾生的心。那位信眾的老婆躺在醫院昏迷了,我不可能跑去醫院叫她告訴我。醫生說她昏迷,她老公也說她昏迷,但是我講出來只有他們兩夫婦知道的話,那就是他心智力了。
為什麼要解開他心智力,因為這個有情常行布施的因,於未來世得布施果。所以他在未來世一定得到布施的果,就是未來世絕對不可能沒有錢用,不可能窮死,不可能沒有人幫助他、資助他。布施回來的不一定是財富,可能是別的事情,但這都屬於財富的範圍。就像仁波切蓋佛寺,假如過去世和這一世我沒有做這麼多的布施,我蓋佛寺不可能有這麼多人來給予幫助。所謂的幫助不是全部給我開綠燈,比如政府本來要一個月才能做好的事,10天就幫我做好,這也是一種好事。
比如仁波切布施下面那兩個村莊,他們就不打擾我們了。你們去法會覺得很輕鬆,車子在門口等。那些遊覽車因為在門口等你們,被人家檢舉收了罰單,他們自付了罰單,沒有跟我拿,我去處理好這件事,現在不會再被開罰單了。
下個月是阿彌陀佛無遮大超度法會,我拿錢叫古家村一位婦人做1000個草仔粿,拿去阿彌陀佛前面供養,供養完之後派給村裡面的人,每人一個(大眾拍手)。你們沒有份,不用鼓掌!錢則由基金會來給。仁波切是習慣布施的人,每一件事都想怎麼布施,讓眾生起歡喜。而你們是布施給仁波切,仁波切就要對你們好,要給你們東西,這樣跟我的出發點就不一樣了。因為我們對這兩個村莊的人布施,你說他們以後會不會護持我們呢?一定會,這個就是布施的果。雖然錢不多,但是布施的心很重要。你們沒有學到我的一丁點。
我又要罵了,大家都不去我的店布施一下,去我的店的都是那一小群人,尤其是那些男眾,去哪裡了呢?你們這麼忙,你們只有一個老婆,其他時間去哪裡了呢?(仁波切對女眾說)妳們老公有皈依我的,嚴格查核,為什麼不去我的店呢?去哪裡了呢?要跟我報告(大眾笑)。查核要嚴格一點,為什麼妳們的先生不去我的店呢?沒有錢嗎?跟我拿錢,我給。不好吃嗎?我做到好吃為止。我下一次可能在門口裝個攝影機,誰有去,我就看一下,沒有去就登記一下,這個是開玩笑。
經典︰「又此有情行淨戒因。於未來世得淨戒果。」
他這一生守戒是清淨的。清淨的定義是守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菩薩戒,守這些戒不是為了自己會變好,不要有這種觀念,有這個觀念就是不清淨,守戒是要幫助自己身口意清淨。我們不曉得怎麼讓自己的身口意清淨,所以釋迦牟尼佛訂了戒律,告訴我們這樣做,身口意自然就清淨。所以皈依時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一生你持戒,不是因為皈依、守戒而會變好、孩子會聽話、老婆會愛你,如果這樣,戒就不清淨。不清淨會發生什麼事呢?是後面就沒有清淨戒的果。假如這一生守的戒是清淨的,自然未來世守的戒也會清淨,自然會得到清淨的佛法、見到清淨的上師、得到清淨的教法來學習佛法。所以大家要記清楚,戒不是讓自己變好,不是怕自己受懲罰。
戒是教我們,既然學佛了,不能跟一般凡夫俗子一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會讓我們墮入三惡道!所以我們守戒的時候,很清楚知道是為了幫助我們讓身口意慢慢變清淨,這個戒就清淨了,否則的話就不清淨。叫你們要吃素,很多人說不能吃素,也有人說吃素會變好,都是錯。吃素是讓你們減少殺生的機會,不殺生的戒就守得清淨。很多人都說密宗也有吃肉,我現在還不可以,因為我如果吃魚,吐出來還是死的魚。如果我吐出來是活的魚,那我就吃了,到時候大家不要嚇一跳,說仁波切會變魔術。(大眾笑)
經典︰「又此有情行忍辱因。於未來世得忍辱果。」
這個有情眾這一生行忍辱的因,未來世得到忍辱的果。上一次有解釋,忍辱不是人家打罵,你不生氣,最難的是當你有名有利的時候,要怎麼忍得住而心不會變。意思是在學佛的過程中,因為善開始而惡停止作用,會感覺自己變好。當感覺變好,這個念頭一起來就沒有修忍辱;沒有修忍辱,這一世絕對不可能解脫輪迴。當感覺自己變好,或感覺什麼事情變好,那就錯了。當我們在修行過程中,很自然的會停止行惡,既然惡沒有加上去,力量就會稍微減弱,甚至停止,善的力量就增加,所以感覺變得比較好。其實不是變得比較好,是惡的那一邊不動而已,不代表不存在。只要起個傲慢、驕傲的心,不忍的話,惡的那一邊馬上就過來了,很快。
前面佛經有講過,《寶積經》也有講過,修菩薩道假如憍慢的話,全部的功德都沒有,所以要記得。尤其是那一些男眾為什麼不來求法呢?驕傲、懶惰,覺得丟臉、沒有辦法做到,覺得自己很忙,每天上班8小時、10小時,也沒有錢供養,要怎麼求法呢?(仁波切指示負責的弟子,未來兩個月有男眾來求法的話,都不接受他們報名,尤其那一些皈依很久的,要求的話早就來求了,不會等到現在才要來求。負責的弟子回答︰是。)
經典︰「又此有情行精進因。於未來世得精進果。」
這一生學佛很懶、懈怠、不精進,就是過去世沒有修。仁波切這一世會修得比較精進,就是因為過去世有修。為什麼這一生整天罵你們、逼你們、趕你們,就是要逼你們修精進。皈依的時候講得很清楚,上師傳的法你們不修就是懈怠,懈怠的話,上師的加持力就沒有了。再講一次,我傳的法你們不修就謂之懈怠。比如我一直勸你們,每天晚上要拿《佛子行三十七頌》檢討今天的身口意有沒有做錯事,你們沒有做就是懈怠。懈怠的人,就接收不到上師的加持力。你們繼續努力不做啊!做有用嗎?真的很有用,這是佛講的三十七頌,而你們卻不肯做。講過1000遍以上,每天睡覺前一定要用《佛子行三十七頌》檢討自己,你們就是不肯做!認為自己是皈依弟子,有修過護法就好了。我教的法你們都不修,就是懈怠、沒有精進!沒有精進就沒有精進的果。為什麼他們不求法呢?就是沒有精進。
不要以為學佛就是你們喜歡怎麼就怎麼,你們可以放棄皈依證,做信眾,我還是讓你們來,不會趕你們走。既然拿了皈依證,皈依證上面寫得很清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們剛好反過來:眾惡奉行,諸善莫作。既然我叫你們每天檢討自己是不是善?你們為什麼不聽話、不做呢?會差那5分鐘嗎?上個禮拜有講過,這個禮拜又講了,為什麼要講呢?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做。尤其是那一些白髮蒼蒼,胖到要減肥又不去減肥的。《佛子行三十七頌》除了是你身做的事、口講的話,最重要的是你的意,你的想法。你的想法有沒有跟《佛子行三十七頌》衝突呢?有的話就是錯,就不是佛子。有幾個人做到呢?你們沒有精進,所以不要怨仁波切不傳法;你們沒有精進,以為唸個1000遍、2000遍六字大明咒就是修行,那仁波切不用修了,修來幹嘛呢?我每天唸這麼多。
我越講《寶積經》,你們越怕,在外面沒有人講《寶積經》,因為講出來,你們才知道原來是這樣子,原來學佛這麼麻煩,那就不要學了。我不怕你們不學佛,我只怕你們下三惡道。我講了你們不聽,還是繼續做不該做的,到時候你們墮入三惡道的話不關我的事。
經典︰「又此有情行禪定因。於未來世得禪定果。」
這個修行的有情眾,過去世有修過禪定的因,這一世一定得到禪定的果。所以這一生假如在修行過程中,不管是持咒、唸經、拜佛、禪坐,心都不能定下來,表示過去世沒有修過禪定,所以這一生絕對要好好的修禪定。
經典︰「又此有情行勝慧因。於未來世得勝慧果。」
所謂的勝慧不是講你比較聰明。佛所講的智慧是空性的,不是人類的頭腦、思想、經驗,而是完全和人類無關的事。假如不透過一位上師帶引、指導,這一生你是不懂什麼叫智慧,也不可能知道什麼叫智慧。如果這一生沒有修智慧,未來世也得不到。為什麼需要智慧呢?假如今天不修智慧,只修福報,未來世沒有智慧而修行的話,很危險。假如有智慧而沒有福報,修行也很危險。有福而沒有智慧,永遠不得成就;有智慧沒有福,永遠會狂傲、驕傲,不得成就。我們講福慧雙修,在六波羅蜜裡面頭三個是修福,後三個是修智慧。
六波羅蜜不一定是要發願成菩薩才修,在人道裡面,假如這一生想要解脫生死,想去阿彌陀佛那邊,就要開始修六波羅蜜。這邊講得很清楚,這一生沒有修這個,未來世不得這個。既然未來世不得這個,就算真的送你去阿彌陀佛那邊,要從頭開始修,就會花很多時間,這不是1年、2年、10年、100年,而是很久的時間。所以這一生就要修,能修到怎樣不重要,而是要開始去修。你們一直不肯去修,比如這些男眾不肯修忍辱,所以下一世絕對沒有這個果,因為他們都很自傲,認為自己沒有錯,認為仁波切不體諒他們,求法求不到就算了吧!那就算了吧!真的是算了吧!你們以為坐在那邊聽就會開悟嗎?那我就不需要閉關了,你們比我厲害。
經典︰「又此有情行大乘因。於未來世得大乘果。」
他這一世有學大乘佛法的因,未來世一定得到大乘的果報。就好像我這一世都沒有接觸過小乘佛法,連小乘佛法的佛經《阿含經》、《雜阿含經》自然沒有看過。在我這一生所看到的都是大乘佛經,所學的都是金剛乘、大乘佛法。我在過去世就是這樣修的,這一世自然就會這樣修,就不會遇到,沒有因緣讓我遇到,連修小乘佛法的出家眾我都沒有遇過,就算對方很出名,我也沒有因緣去見他,這就是過去世的因。所以我這一生能夠見到 法王,絕對是過去世我已經修到密宗,絕對修到金剛乘了,所以這一生才能見到他。假如沒有修過的,這一生不會見到他,因為沒有這個因。
這一生你們能遇見我,一定是過去世被我罵習慣了,現在又來了(大眾笑)。有這麼多的佛寺,你們不去,反而跑來我這裡整天挨罵、挨打,花樣又多,又要這樣又要那樣,這都是你們的因,不要怨了,好嗎?有一天你離開也是你的因,跟我無關。所以仁波切跟你們講得很清楚,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這一生不希求佛法,表示過去世沒有希求過,不是你這一生想要就會有,一切都是過去世自己的因。既然沒有這個因,這一世就做好這個因,不要等下一世。
佛法的意思是,這一生的一切都是過去所做的因而得到的果,所以想要未來世和這一世不一樣,這一生就要去做好的因,下一世才有好的果。假如這一世不做好的因,下一世不會有好的果,這是肯定的,因果論,你們就不相信。就算仁波切能夠幫你們超度,讓你們不墮入三惡道,你們這一世不布施,下一世絕對不會有布施的果。這一世你們沒有修很多善的因,下一世會生在高貴的種族嗎?不會,因為你們這一世沒有做。
這一段經文是告訴你們,過去世沒有做沒關係,這一世馬上做,不要等,沒有時間給你們等,因為轉眼間幾十年就過了、人就走了,回去了。仁波切這一生能夠修,就是過去世所講的全部都做了,所以這一生很自然的不需要人家逼我、講我,我就一直做一直做。你們呢?用騙的、用哄的、用打的、用罵的、用趕的還是無動於衷。你們比石頭還難度,一塊石頭跟它一直講一直講,它可能會動。禪宗有對石頭說法的公案,因為跟人家講不聽,所以乾脆跟石頭講,結果講到石頭動了一下。
你們真的太「人類」了,「人類」得不得了。《地藏經》有講,整個宇宙中最難度的就是地球的人,剛強自用,難調難伏。在我道場清清楚楚的應驗了這句話,尤其是這一批男眾。我不懂他們剛在哪裡?今天講到這裡。(大眾齊聲謝謝 仁波切)不用謝,你們不做不聽的,謝我也沒有用,反而害了我,當你們說「謝」一個字,我又欠你們一個人情,你們要去做。再提醒你們,今天晚上再不將《佛子行三十七頌》拿出來檢討自己,我今天修法告訴阿奇護法,讓你們肚子痛,男眾我讓他們整個晚上起來尿尿,如何?(大眾笑,回答︰好!)
更新日期:2025 年 8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