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直貢噶舉寶吉祥佛法中心

最新消息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於日本主法地藏菩薩「消除煩惱悲痛薩埵賜予清涼法」法會圓滿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於2015年8月16日在日本京都寶吉祥佛法中心,主法殊勝的地藏菩薩儀軌法本「消除煩惱悲痛薩埵賜予清涼法」,並開解《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真實義。本次與會者包括來自日本、印度、智利、中國大陸與臺灣的信眾14人,以及日本、中國大陸與臺灣弟子198人,共計212人,法會殊勝圓滿。

自從2008年5月日本京都寶吉祥佛法中心開光以來,仁欽多吉仁波切每年都在日本最隆盛的民間祭祖「大文字祭」這一天,於京都寶吉祥佛法中心舉辦殊勝的法會,以清淨的佛法利益一切眾生。本次法會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修持地藏菩薩儀軌法本「消除煩惱悲痛薩埵賜予清涼法」,消除與會大眾一切煩惱,賜予身、口、意的清淨,地藏王菩薩並現勝妙法音親臨壇城,加持力極為殊勝。與會大眾透過上師的功德與帶領,與地藏王菩薩結更深的緣,未來有機會修行地藏王菩薩法門,也讓大家得到地藏王菩薩身、口、意殊勝的利益與加持。

修法前,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逐字開示法本名稱的意義,及詳細解釋法本特有的文句,提醒大眾應以真誠恭敬的心相信上師、參加此難得的法會,就能平等得到法會的功德。法會當天為日本傳統祭祖掃墓之日,仁欽多吉仁波切特別說明掃墓的源流與演變,開示掃墓僅是風俗儀式,只有參加法會祖先才能真正獲得法益。在修法的過程中,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依序開示法本的源流、法會的難得、修法地的條件,以及參加法會的心態,並帶領大眾唸誦皈依文、持誦本尊咒語、唸誦《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進行禪定,並讓大眾有機會親以指間持花供養諸佛菩薩,幫助眾生累積學佛的智慧與資糧,並期勉與會大眾修好十善法,培養慈悲心,學習菩提心,了脫自己的生死,進而利益眾生。

修法殊勝圓滿後,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接續今年5月24日於日本寶吉祥佛法中心開光七週年紀念法會對《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開解,繼續以自身實修實證的殊勝成就,以及與佛經對應的修行境界,通透而澄澈的深入經藏,開解《地藏菩薩本願經》,自〈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的「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開解至〈分身集會品第二〉的「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以與本尊相應的菩提心願,深入淺出地為大眾宣說《地藏菩薩本願經》之真實義。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開解佛經的過程裡,時時提醒與會大眾一定要修十善法,在佛法中行善事,恭敬、供養、瞻禮上師及諸佛菩薩,有堅定相信不懷疑的心,誠心祈求禮拜地藏菩薩,就能累積福報,以解脫六道輪迴的苦。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以其大願力,祈請地藏菩薩的法身親臨壇城,與地藏菩薩相應的心續,修法並開示經典,消除眾生學佛障礙,累積學佛資糧,以解脫輪迴苦海,利益一切有情,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間斷地在日本弘揚佛法,使日本民眾逐漸了解並接受正信的佛法,使日本國家及人民有機會受佛法無上功德的庇蔭。

上午9點30分,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日本京都寶吉祥佛法中心主持殊勝法會,修法前,仁欽多吉仁波切首先開示法本名稱的意義,以及法本內容的精要。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今天是修地藏王菩薩的儀軌,法本稱為「消除煩惱悲痛薩埵賜予清涼法」,透過上師帶領修法,可以消除一切煩惱。

「煩惱」是欲望與要求引起的,煩惱重的人,很難讓自己身體健康、情緒穩定。煩惱從貪念而來,只要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都可稱為貪。貪起來了,想得到或得不到都會產生嗔恨心;嗔恨心起來,就會用一切對自己有利的手段,爭取對自己好的事;跟著就是痴,就是不信因果。此法是教我們如何認清楚因果,因果不是佛法的發明,而是宇宙自然的定律。

「悲痛」就是當我們所求不遂,或得到之後,產生不好的後遺症,而出現的痛苦,包括以後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輪迴,這種悲痛非我們人類能了解。

「薩埵」是地藏王菩薩的簡稱;「賜予」是祈求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起了慈悲心,賜予我們清涼法;「清涼」指的是當欲望、貪念很重,心就好像被火燒一般。大家都嚐過這種感覺,當嗔恨一個人時,會感覺胸部比較熱,講到人家不好的地方,就會很興奮,越講越大聲,這些都是嗔火起來了,嗔恨的火一起來,就會製造下地獄的因。

「清涼法」是透過上師修法,讓嗔恨心與煩惱的火滅掉,才能出現清涼的感覺。何謂清涼的感覺?在海邊靜下來看著海,心裡沒有什麼想法的時候,可以稍微解釋清涼的感覺;或是萬里無雲看著天空,感覺自己沒有什麼負擔時,也可以稍微解釋清涼的感覺。

仁欽多吉仁波切接著開示法本內容的精要,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今天所修的是密法,密法以顯教為基礎,由上師修密法幫助眾生。法本第一句是頂禮上師,上師在密教中的地位比佛菩薩還重要,若無上師傳授教導,就學不到佛法,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以及真誠極恭敬」,指的是參加法會的人首先要頂禮,頂禮最重要的是恭敬。恭敬所指的是,凡是上師所開示的佛法,都要聽進去,佛法是學了一定能做到的事,超越人類一切的經驗法則。只要上師弘揚佛法是無所求的,就一定要恭敬,若有懷疑心,就是不恭敬。真誠指的是諸佛菩薩所教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及宇宙之中一切有情眾生變好。

「一般這類不普遍」,今天所修的法門,並非一般能聽到,也非所有佛寺都能修,沒有福報因緣的人,就算知道也有理由不來,有人覺得今天要掃墓,認為自己不需要佛法,拜鬼有用還是拜佛菩薩有用呢?根據佛經,是祈求佛菩薩比較有用。

掃墓是因中國古代重視家庭,但交通不便,每年藉掃墓將家族聚在一起,家族長者也藉以傳達家庭教育方式,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變成每年固定的儀式。掃墓在隋朝時傳到日本,而日本人覺得掃墓是求心安。農曆7月盂蘭節都要祭拜祖先,這是源自目犍連尊者為了孝順過去世的母親,求釋迦牟尼佛教導如何超度母親。主法者要經過長時間的閉關與經上師確認自己證到某個能力,才能幫助眾生超度。

「具德殊勝無差別」,是指法本不會對哪一道眾生特別好或不好,只要具備「真誠極恭敬」的條件,參加法會的功德是無差別的,所以條件在你們身上。仁欽多吉仁波切在臺灣修法時有一千多人,但每個人得到的不一樣,原因就是是否具備「真誠極恭敬」。

「眾多言者不言義」,這句話很特別,在別的法本中沒有提到。很多言語都沒有將解脫生死的意義講出來,我們說的話,能否幫助眾生解脫輪迴生死,能否在未來、未來世的生命往好的方面走,這才是有意義的。

大家參加法會,能夠做到的唯一條件就是充滿信心而承重。只要決定有信心,一切重大的事情都能承擔起來。就算生生世世做過很多惡業,只要參加法會時起真正恭敬的信心,所有業力都能承擔起來。所謂承擔起來,指的是在承擔範圍內能承擔自己的業,而身體不會受到傷害,條件就是信心。信心是相信諸佛菩薩不會欺騙我們,相信自己在未來世能與諸佛菩薩一樣,有機會成佛、利益眾生。

這幾句話在其他法本是幾乎不會出現,地藏王菩薩的願是幫助眾生不要墮入地獄,但如果眾生對諸佛菩薩與上師沒有恭敬心、信心,就算地藏王菩薩每天在身邊也沒有幫助。很多人都當佛法是一種宗教,但佛法不是宗教,宗教是自己不用做,只要求就好,求什麼都要給;佛法所教的是當你求佛菩薩與上師,得到的是教導改變自己的方法,還是要自己去做。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始修持地藏菩薩法門,首先介紹法本為金剛亥母親傳的八大菩薩方便法門,傳給每一代上師,一直流傳到現在,然後傳給 仁欽多吉仁波切,因為得到傳授,而能修持這個法、口傳給弟子,有次第、層次地修持接受口傳。為了讓你們有福報聽聞佛法,先要向上師進行獻曼達。

仁欽多吉仁波切接著開示,上師透過觀想與持咒,與地藏王菩薩無二無別,參加法會的人要發菩提心,地藏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這八尊大菩薩在修行上已達佛果,但為了幫助眾生,一次又一次回來幫助眾生,為了救度無數有情眾,菩提心遍滿整個宇宙虛空之中。

修此法一定要在乾淨的土地與房子中,日本寶吉祥佛法中心是很乾淨的,沒有殺生,也沒有做過不好的事。此外,法本中提到「清潔圓滿」是修法之前由上師修法清淨這塊土地,這塊土地與道場才能修此法。法本也提到,要將佛像排好,還有很多儀軌,放置地藏菩薩像、供品、香花、曼達、供香、供水,以及其他修法要用的東西都放好。而參加法會的人要有清淨的發心,清淨的發心有兩種:一是善行清淨菩提心,也就是參加法會能聽聞殊勝的佛法,未來世能以佛法幫助眾生。再者是透過上師加持,讓自己充滿業力的身體變得清淨,成為法器接受佛法。

接著,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帶領大眾唸誦皈依文、持誦本尊咒語3遍、唸誦《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並進行禪定。過程中,仁欽多吉仁波切依序提醒大家用恭敬心、不散亂的心,專心聽上師代表本尊講的話,對上師感激,甚至涕零,要用感激的心來觀想,而且要生起歡喜的心,因為透過上師的功德,有因緣與地藏菩薩結緣,有福報得到本尊的咒語,本尊的願力、功德、菩提心、慈悲與加持全部都在裡面,本尊這一生成菩薩的方式、理由與能量都在咒語中。這是幫大家種下很深的緣,讓大家未來能學到這個法門。一切佛、金剛上師的所有佛法的威力,沒有阻礙地進入大家的口中,而 仁欽多吉仁波切繼續以唸珠加持大家。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並開示陀羅尼就是咒語,別的本尊咒語都沒有經,但地藏菩薩很特別,有個經解釋咒語的功德與唸誦的心態。法本中最後幾句提到,只要誠心唸誦地藏菩薩真言,都能夠解脫離開痛苦。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並開示禪定是讓我們複雜的心思稍微能定住,大家將心稍微集中起來,不要想別的事,出定之後,心中要有個慈悲的心,用慈悲的眼神看很多眾生還沒開悟與解脫生死。

接著,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修持皈依發心、唸誦《地藏十輪經》一段頌,並持誦咒語。仁欽多吉仁波切清淨一切有情的器具、加持大地、加持上師所坐的坐墊、加持所有供品之後,指示與會大眾行右膝跪姿、雙手合掌、指間持花供養佛,並祈請諸佛菩薩與一切護法眷屬降臨壇城,也祈求地藏菩薩到此。

修法過程中,與會大眾聽到空中傳來柔和悅耳的勝妙法音,綿綿不絕、持續良久,非常奇妙殊勝。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所修的是幫大家累積福德與唸《地藏十輪經》中的一段頌,接著是幫眾生累積智慧與資糧,後面是祈求佛菩薩垂憐加庇我們,讓我們能學習佛法、利益眾生。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持咒需要得到諸佛菩薩與上師以清淨的身口意來加持大家,透過佛菩薩與上師身口意的加持,清淨我們的身口意,如法修持才得到加持,而能利益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希望自己修持的可以遍滿整個虛空,讓三惡道的眾生因為我們修持而得到光,早日離開三惡道,這就是超度。祈求諸佛菩薩與上師的光給我們,讓我們幫助眾生,讓我們的身口意能與諸佛菩薩及上師得相應,讓眾生能夠遠離身體與心的苦,讓眾生具足根器能得禪定,讓我們的心續能清淨一直得加持。大家要清楚今天為什麼參加法會,是為了解脫自己的生死,不要再輪迴、墮入三惡道,進而能夠利益眾生,如此持咒才能得功德。此法本除了祈求地藏菩薩加持之外,也可以超度,超度絕對需要儀軌,且佛經清楚提到超度者需具備的條件。

身為學佛人,不管是否決定未來學佛,但未來下一世如果想做人,這一生一定要修十善法。十善法包括不殺生、不喝酒,不喝酒是指不酗酒,不要將酒做為很重要的樂趣,沒有酒就過不了日子。十善法也包括不偷盜、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打妄語、不貪、不嗔、不痴。修好十善法,還要培養慈悲心、菩提心,菩提心起來才能幫助眾生超度。

參加法會比掃墓有用,佛法沒有掃墓的觀念,佛認為祖先過世後,我們要求善知識幫助超度,讓祖先不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不是拍手掌敲鐘就能超度祖先,一定要持咒,咒語是累積福報功德,才能讓他得超度。

修法殊勝圓滿後,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接續今年5月24日日本道場開光七週年紀念法會時,對《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開解,由〈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的「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開解至〈分身集會品第二〉的「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上次解釋到鬼王,鬼王不盡然會害人,有些是不害人的。如何做到鬼王?就是生前稍微有些宗教的修行,無論是修哪個宗教,只要他在宗教方面有修行,因為任何宗教都會教導做一些對信眾好的事。只要做過這類的事情,就會有福報,當他死的時候,宗教的主或先知如果沒有來接他,沒有來接的原因很複雜,有時是他心中認為的神祇不存在,也許這個神祇已經輪迴,或是沒做好有些宗教要求守的戒,因為他有福報,死了之後還沒到時間去別的六道,就變成有力量的鬼。

有力量的鬼可以將能量聚起來做到某些事情,佛經中稱為非人,但其實是人,只是不具備做人的條件,也就是十善法。通常有些鬼王會做好的事,有些會做不好的事,有些會附在原來的宗教之中,繼續做他認為是好的事情。因此,有些鬼王會護持佛法,有些則不會。

經典中提到:「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文殊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在所有菩薩之中,只有文殊菩薩才稱為法王子,此處是比喻釋迦牟尼佛是佛法中的國王,佛的王子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已經等如釋迦牟尼佛,有資格繼承釋迦牟尼佛在佛法方面的果位,因此稱為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是大菩薩、法身菩薩。

經典中提到:「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此處釋迦牟尼佛等於是考文殊菩薩,問文殊菩薩看到這麼多菩薩、天龍鬼神、此世界(娑婆世界)、他世界(其他宇宙的國土)、此國土(地球)、他國土(其他星球)都全部來忉利天,知不知道有多少?

經典中提到:「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文殊師利菩薩表示以自己大神通的力量,即使經過一千劫(地球成、住、壞、空再空、壞、住、成一遍稱為一劫)這麼久的時間來看忉利天,也不知道有多少數量。

經典中提到:「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佛眼與菩薩眼是不一樣的,佛能看遍三千大千世界每個角落,沒有看不到的,而菩薩眼還是有阻礙。佛說以佛眼來看,而不是以肉眼或天眼,也都看不出這個數字。為什麼有這麼多眾生來天界聽法呢?

經典中提到:「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若以人類的數字來說,是千億萬年中地藏菩薩已經度的、正在度的、還沒度的、已幫助成就的、正在成就的、未成就的。地藏菩薩利益眾生並非現在,而是已經很久很久。當釋迦牟尼佛在介紹某一尊菩薩時,都會介紹這尊菩薩是跟著哪一尊佛學佛的,但是提到地藏菩薩時卻沒講,因為地藏菩薩行菩薩道已經太久了。當宇宙開始出現有情眾生之後,地藏菩薩就出現一直不斷度眾生。

經典中提到:「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以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這一段中,文殊師利菩薩表示自己過去已經修善根非常久。當諸佛菩薩說久,就是沒有數字,久到連菩薩自己都不知道。善根不單是行善、做善事,而是一切身口意所做都是利益眾生,而沒有任何自己的欲望,根已經很深固。證無礙智指的是智慧已經證到無礙。無礙就是其智慧能達到整個宇宙任何地方利益眾生。

但是,「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然聽到如來真實誠實的語言,必懷疑惑,這就是你們,你們一定會懷疑、疑惑是否真的如此或是講神話故事。就算「設使頂受,未免興謗」,也是一樣,會想為什麼要頂禮、拜?有什麼了不起要拜他?很多人都有這種觀念,會覺得為什麼要拜佛,認為去看看就好了,連佛都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此處文殊菩薩請示世尊,地藏菩薩在修行的因地做什麼行為、發什麼願,才能成就這樣的功德,也是呼應前面佛所講的。釋迦牟尼佛先問文殊菩薩,是否能知道當時有多少眾生到忉利天聽佛講地藏菩薩,所以文殊菩薩回答以自己的大神通看不出來,然後佛表示以自己的佛眼也看不出來。因此,文殊菩薩表示自己已經修得很好,聽佛所講的就馬上相信,但是很多有情眾都不相信,甚至會謗佛,為什麼佛今天講地藏菩薩的功德會有這麼多眾生前來?以前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是修什麼,而有如此不可思議的事?

經典中提到:「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釋迦牟尼佛開示佛法時,都用我們能知道、在地球上能看到的現象來比喻,讓我們比較能了解。佛說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三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三中千為一大千,三千大千世界指的是涵蓋整個宇宙所有一切銀河系中的眾生,所有一切能看到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看到一個物就數一次,看到一物就當成一條恆河這麼長,當成一個恆河旁邊的沙,看到一個沙就是一個世界,一個世界之內,每一個塵都有成住壞空,在每一劫之內所累積的塵埃總數都全部成為一劫。

這段的觀念在於,在全世界之中有很多原子、分子、粒子在動,多到什麼數量是沒人知道的。就算我們眼睛看到的樹林草木、恆河沙也都不夠多,每一個沙之中都有一個世界,都有成住壞空,每個沙也是一劫。在劫之中所產生的塵埃,以現在最高倍數的顯微鏡,才看得到塵埃之中還有顆粒,這些都全部變成一劫。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此處指的是地藏菩薩證到法身菩薩以來,所幫助的眾生數量多過上面佛所比喻的。經典中提到:「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

這段佛指的是何況地藏菩薩在修阿羅漢果、辟支佛的時候,辟支佛與佛的差異在於辟支佛是有餘涅槃,而佛是無餘涅槃,這是佛法的專有名詞,以後再解釋。佛指的是地藏菩薩在修聲聞緣覺、阿羅漢果、辟支佛的境界裡面時,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的威德力、神通力不可思議,非我們的思想經驗法能想得出地藏菩薩所發的威神力與誓願有多大。此處提到善男子、善女人,仁欽多吉仁波切再次提醒大家,如果你們沒有修十善法,每天拜地藏菩薩也都沒有用。日本雖然有很多地藏菩薩像,但日本幾乎都不修十善法,雖然地藏菩薩的像很多,但日本還是有很多天災,道理何在?就是因為沒有修十善法。

在佛經中不斷提醒我們,無論修學哪一尊佛菩薩,都一定要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並非做一些慈善、捐一些錢就是,這只是人類應該做的工作。佛所講的善是一定要修十善法,如果具備這個條件修任何本尊,本尊都會給予幫助。有人會覺得為何佛菩薩有這種分別心,不修十善法就不理會呢?這是因為如果不修十善法,第一就不是人,就算具備人的身體,所做的動作不是人,所修的佛法就不可能得成就。

一切諸佛菩薩都是從人修出來,不管是哪個星球、世界,都是從人界修出來,沒有從地獄道、畜生道、天道修出來的。做人的條件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就算是別的宗教也不是十善法,所以再參加法會也只是結緣,沒有用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今天地藏菩薩法會,日本信眾能來,至少已經是開始往十善法去修的人了。如果沒有往十善法去修的人,絕對沒有這個因緣來聽聞佛法。仁欽多吉仁波切發了很多邀請函給信眾,有些就說自己家裡沒空等等,這就是他們沒修十善法,因此沒有福報來聽聞佛經開示。

很多人可能認為學佛不重要,只是宗教,有空再來參加就好。仁欽多吉仁波切也是很忙的人,有很多事業與弟子,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就能來呢?就是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是善男子,要幫助眾生,所以就來了。不管是誰,沒有比 仁欽多吉仁波切忙的,仁欽多吉仁波切也有母親、孩子,為什麼還是能來?簡單來說,就是地藏菩薩幫忙安排好他們,讓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用擔心。有些信眾之所以不能來,就是因為不信,沒有修十善法。只要你們肯開始修十善法,絕對有福德因緣在未來世、甚至這一世就能學到。

經典中提到:「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讚歎不是讚歎地藏菩薩的像雕得很莊嚴,而是讚歎地藏菩薩利益眾生的功德與事情。瞻禮是很多日本人都做到的,他們會很恭敬地站在佛像前面,用很恭敬的心去欣賞佛像。在日本京都之所以留了很多老佛像,有些是好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佛像,因為日本人有個特色,就算他們不認為佛像可以用來修行,但會很恭敬這個國寶、古董,所以用很欣賞的心態去看這個佛像。雖然他們看佛像的時候並不是準備學佛,但是做出瞻禮的動作。反觀中國人看佛像時會認為這尊很莊嚴、那尊不莊嚴、這尊很老、那尊不老,沒有日本人的這種禮貌。

經典中提到:「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或稱名是講地藏菩薩的名號。諸佛菩薩不要錢財,所謂供養就是水、燈等等。此處大家要清楚,地藏菩薩很慈悲,只要大家在這一生有修十善法,只要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而且讚歎(就算是說地藏菩薩很辛苦也是讚歎,大家看地藏菩薩的臉比較長,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臉也是比較長,耳朵比較小這都是勞碌命)或瞻禮(很恭敬地看著地藏菩薩的佛像)、很恭敬地供養,甚至請人去畫、雕刻、用漆器塑造地藏菩薩的形像,就算你們這一生沒有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樣辛苦修行,只要有修十善法,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而讚歎、瞻禮、稱名、供養、做地藏菩薩的像(無論是用什麼材質),一定一百次生於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不是33個天,而是1個天的名字。佛經中提到三十三天的由來,古代曾經有個人做了供養佛的一件大事,發大心利益眾生。這不是發生在這一世的人類文化,而是過去世時發生的。當時有32個人跟著他去做這件事,所以當他們人道結束時全部都升天,這33個人在這個天界之中都是天帝,只是帶頭那個人的福報與眷屬大一點,但都享受一切天的福報,且永不墮惡道,也就是即便生生世世無法解脫生死,也絕對不墮入地獄、餓鬼、畜生道。

修地藏菩薩簡單多了,只要大家這一生一定修十善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喝酒包括不抽菸、不綺語(寫色情小說的人也不是很好)、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痴,看到地藏菩薩、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而讚歎、瞻禮、稱名、供養,甚至做地藏菩薩的像,這一生結束之後,絕對100次生於三十三天,永遠不墮入地獄、餓鬼、畜生道。真的太便宜了,太簡單了,但這個決定在於你們,一定要做。

地藏菩薩之所以辛苦,因為有太多人會墮入三惡道,所以這一生如果你們能做到這一段,至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會生在天呢?很簡單,到往生前的5年就知道了。你們會問,怎麼知道到往生還有幾年呢?這不需要問任何人,也不需要問佛菩薩與上師,可以很簡單地就看出來,若是會生在天,生前就算有病也都是小病,不會在醫院住幾個月出不來,也不會有老人痴呆、中風、罹患癌症要開刀這種狀況。如果有的話,就絕對不可能生在天界。如果現在罹患癌症,還是來得及,只要你現在肯去做,絕對來得及,雖然還是在生病,但是跟別人的病不一樣,人家會痛得哇哇叫、必須開刀、經過各種療程,但是你不必經過這些,因為你修十善法,而且聽話對地藏菩薩供養等等,這種人就不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道。

只要生前有老人痴呆,現在日本也有很多老人有這種症狀,譬如會忘記東西、連自己名字都不記得、走錯地方、迷路等等,現在西方也很多,這種人非常有可能會墮入畜生道。為什麼呢?這種人死之前絕對聽不到佛法,因為他不知道佛法。什麼人在老年時會老人痴呆呢?就是年輕的時候放縱自己做一切邪事,不信因果,老的時候就會得老人痴呆。

什麼人很可能會下地獄呢?就是在生時貪念很重,整天貪這貪那,做很多壞事,嗔恨心也很重,就很可能會下地獄。會墮入餓鬼道,就是生前捨不得做善事,就算去做,也是勉為其難,看到別人在做善事,還講不好聽的話。生前怎麼看是否會墮入餓鬼道呢?就是會越來越計較,越來越一毛不拔,越來越小心眼,越來越會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些老人家年紀大時嗔恨心很重,批評兒女不孝順、眷屬如何如何,這些人都很可能會墮入地獄道。你們從這些地方看就知道了,不需要佛菩薩來告訴你們,這都是因果。讓自己不要墮入惡道,除了上師與佛菩薩的幫忙,自己要先做到善男子、善女人、不嗔、不痴、不貪,這是很重要的。

經典中提到:「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此處,釋迦牟尼佛開始介紹地藏菩薩是何原因修成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這句話就是認證 仁欽多吉仁波切前面開示的,地藏菩薩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證果了。當佛說不可說、不可說,就是人類的數字都算不出來、人類的語言無法解釋、人類的認知解釋不出來,意思就是很久很久、地球還沒出現以前。地球出現是幾百億萬年前,所以是比這個時間還要久的。

「身為大長者子」中的長者並不是老人,若以古代來說是族長,甚至是酋長,是鄉間德高望重的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指的是地藏菩薩生在一個善的家,而不是惡的家之中。當時有一尊佛稱為「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那一世身為長者子的地藏菩薩瞻禮時見到佛的相好,這裡所說的相不是用木頭或銅所做的像,而是佛在世時的相。「千福莊嚴」指的是一千種福報讓佛的相很莊嚴,因此地藏菩薩請問佛,佛是做什麼行為、發什麼願,而得到這麼莊嚴的相?

經典中提到:「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佛說如果想得到如佛一般莊嚴的相,需要永久幫助超度一切眾生、解脫一切受苦眾生,意思就是只要有眾生在輪迴就要幫助超度與解脫。

經典中提到:「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此處地藏菩薩就發了大願。我們之所以稱地藏菩薩為大願菩薩,就是因為地藏菩薩的願是從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學來的。這表示我們不需要自己創造一些願,我們的願是凡夫俗子的願,譬如有人說自己先發願吃素,求要讓自己身體好,但所有經典上都沒講過這種願,發這種願當然是沒用的。也好像有人祈求要發財,說自己發願要塑造菩薩像,但經典中也沒提到這些,經典沒提到的願都是假願,也表示在威脅佛菩薩,跟佛菩薩玩交換條件,要幫你做到某件事,你才要做;如果你不想要的,就求佛菩薩不要給你,這豈不是威脅?

佛經中所講的願都是為了修行,為了利益眾生,而且一定是有一尊佛、菩薩、上師教你如何發願,不是你自己要發願就發。之所以有些人拜地藏菩薩,有些人拜觀音菩薩,是因為過去世他們有學到、聽到某尊菩薩所講的願力,而要發這個願、做到這個願力,所以跟某尊菩薩有緣,而不是認為自己是觀音菩薩旁邊的童子,是因為你想學某尊菩薩的願、發某尊菩薩的願,所以會跟這尊菩薩接觸。

在經典中,地藏菩薩說「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指的就是未來還沒盡之前。未來當然不可能盡,只要有六道眾生一直在輪迴,未來就一直存在。未來不是佛、主或神祇創造的,而是我們創造的。只要我們沒有輪迴,就沒有未來。但是,眾生一定在輪迴,因為眾生太多了,只要有一個眾生還在輪迴,未來就會出現。盡未來際雖然會發生,但是要多久真的不知道。不可計劫指的是不可算出來的時間。

「為是罪苦六道眾生」,指的是為所有做了有罪受難的六道眾生(天、阿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全世界的宗教都認為升天就好了,但以佛而言,天界的眾生也都要輪迴,天界的輪迴還是在苦之中,所以天界也是苦。別的宗教都認為天界就很好了,無論是日本、西方、中國的宗教,都認為人類死後要回天上。為什麼人類喜歡回到天界?除了別的宗教形容天堂有許多享受之外,更重要的觀念是,地球的人類並不是從猩猩進化而來的,如果人類是由猩猩進化,應該所有猩猩都能變成人才對,佛經中有提到人類是從光音天飛來的,因為人類的祖先來自於天,所以人類有天界的基因,而都想要回去天界。

人類在地球作很多惡,包括殺生、每天吃很多海鮮,怎麼可能上天呢?很多人以為殺生還可以上天,但是很清楚,這一生有殺生的人是不可能到天界的,就算有修都是到鬼道,有吃肉都是到鬼道,因為天界的人不殺生,有殺生怎麼可能到天界呢?

「廣設方便」的方便不是隨便,而是根據每個眾生不同的緣、業力、根器、風俗,以種種不同的方法來幫助眾生,讓眾生「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指的是地藏菩薩發願,只要還有一個眾生還在六道輪迴,地藏菩薩就不成佛。地藏菩薩的願不是只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若是根據這一段所講的,是六道眾生中只要有一個還在輪迴,地藏菩薩都不成佛。這個願太偉大了,因為地藏菩薩要永遠不成佛來幫助眾生。以佛法的觀念,地藏菩薩就是佛,但佛與菩薩的差別只在於一個念頭。佛連度眾生的罣礙都沒有,是被動的,你們若是祈求而與佛的緣到了,佛就來了;菩薩一直掛念自己要度眾生,就是因為這個煩惱還沒破,所以還是菩薩。

佛之所以會回來做菩薩,就是因為掛念眾生,如果完全沒有掛念,度眾生的力量會減少。佛的心是寂靜的,而菩薩的心會動,就是因為還留著這個要度眾生的願。地藏菩薩的願是只要沒有度盡眾生,還有一個眾生在虛空之中,地藏菩薩就不成佛。這代表成佛只是一個觀念,很簡單就能成佛,但當然也是要修到這個階段。經典中提到:「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地藏菩薩是在佛面前立這個願,不是開玩笑,也不是隨便講講就算數的。

經典中提到:「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

此處是介紹地藏菩薩的另外一個身,地藏菩薩不是你們所想像的是一世就修到大願地藏王菩薩,而你們也不是一世就能弄清楚、開悟。要怎麼辦呢?很多人希望自己要馬上知道、了解、開悟,談何容易?連地藏菩薩都修了多久?我們這一世既然有學佛,地藏菩薩就先開個法門給我們──修十善法、恭敬、瞻禮,至少不會墮入三惡道,未來世有機會學佛。以密宗而言,上師是這一生就幫你解脫不用輪迴了。不輪迴而到阿彌陀佛那邊,才能修成佛果。

今天開解佛經,也是告訴大家,修行不是認為自己懂了、什麼都知道了,聽個1、2年,就認為自己修出來了,那豈不是比地藏菩薩還要厲害?很多人跑去佛寺聽個幾遍、十幾遍,就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以為自己聽過很多。就好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臺灣開示《寶積經》,其中有一段提到如果修菩薩道不能有多聞慢,不要以為自己聽很多就是知道,這就是驕傲的心。

「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意思是地藏菩薩在很多劫之中都是菩薩。「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佛所講的數字,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弄得清楚。那由他劫與阿僧祇劫是以前梵語的數字,超過兆而寫不出的數字。「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的是當時有一尊佛的名號為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提到阿僧祇劫已經讓我們頭皮發麻,是幾千萬億年的時間,而這尊佛的本命有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什麼是「像法」?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在地球上分為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佛在世時與佛滅度後的頭500年稱為正法時代,指的是這段時間的修行人都100%依據佛所教的來學習、修行佛法。後面的500年是像法時代,雖然有修,但是打了折扣,因為眾生的根器不一樣。有些有福報聽到,有些則漏了沒聽到,於是稱像法,但還是差一點,不是100%正法。到了末法時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末法時代有12000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就不在地球上了,要等到56億萬年直至彌勒菩薩來成佛才有佛法。

末法時代就糟糕了,因為每個人都抓著某些佛法做為自己修行的佛法,所以我們生在末法時代,正式教佛法、講佛法已經幾乎沒有了,非常稀少。因此,佛經提到末法時代邪師如恆河沙,也就是將佛法講錯、扭曲,譬如說出家人還可以吃肉、娶妻這種錯誤的說法,這只是風俗,不能說是修行人。末法時代剩下的佛法已經有限,因此末法時代之所以勸大家要唸阿彌陀佛,因為你們沒有這個條件、根器單靠學禪宗就能解脫生死,所以這一生一定要唸阿彌陀佛。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指的就是這尊佛的壽命在像法之中,有一位婆羅門女。婆羅門是古印度的梵語用法,指的是高階級、貴族之類的。「宿福深厚」指的是她累世之中修很多很厚的福。「眾所欽敬」指的是眾人看到這位婆羅門女都很欽敬,不會有非分之想。

你們這一生若是女人,如果有很多男人追你、喜歡你,就代表沒有福。你若長得漂亮,人家對你恭敬,就是你有福,人家欽佩你也是。就好像男人長得很帥,被人戲稱為小鮮肉,這也是沒有福。修行人因為長得莊嚴而有人親近,就是有一點福。你們看到小鮮肉起心念,表示這個男的沒有福;女孩子長得很漂亮,人家看到都起非分之想,就是沒有福。佛經中特別提到這點,就好像《普門品》也提到,如果求觀世音菩薩而得女,這個女孩子會受人欽敬。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有福自然相長得好,但是人家看到她也不會起非分之想。

「行住坐臥,諸天衛護」,指的是不管走路、停下、睡覺、坐著,所有天都會保護、守衛她。但是,「其母信邪,常輕三寶」,這是很多人目前都在做的。「輕」指的是看不起。一位日本弟子曾告訴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日本有很多人看不起佛法。佛法沒有錯,而是有人用錯佛法。講這些話的人都不是很好,不管你們當佛法是個宗教、理論、學問,佛法在地球已經2500多年,至今還存在,比其他學問、學說都存在得久,就表示佛法有值得存在的價值,因為能利益眾生。你們可以不信,但不能看不起佛法,這就是輕三寶。

因為有些修行人,而讓人輕視三寶,譬如有出家人吃肉、喝酒,經典中載明是不可以的。如果有修行人這麼做,就會讓人輕視三寶。佛教我們不要抽菸,如果你這邊抽菸,那邊教人抄經,人家當然不聽你的。常輕三寶,就好像說「你們這些人是靠講佛法賺錢」這種話也算。

經典中提到:「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很多人常說自己父母親業障深重,怎麼勸都不肯聽。連地藏菩薩前世的婆羅門女福報深厚,當佛說福報深厚,不是我們能了解的,連她的福報這麼深厚都勸不了母親不輕三寶,你們憑什麼認為自己皈依5、6年就能讓父母親聽你的?不是你沒有做好,而是你沒有去做。

經典上提到婆羅門女用盡一切方便、廣說,就是任何佛法利益眾生的事,婆羅門女都會告訴母親,而且用任何方法,讓母親知道佛法對眾生的好處,重點是希望母親這一生有福報,以後能得到佛的幫助,而不是這一生就要改過來。你們自己都沒改好,還想要求父母親跟你們一樣學佛?

「勸誘其母,令生正見」。換做是你們,講一次他若不聽,就認為不理他了,自己再修迴向給他,看他哪一天改過來。勸指的是好言相勸,不是惡口,告訴父母親:「你再不吃素,會下地獄!」弟子要小心一點,不要以為自己皈依了,就用佛法來罵父母親。此處指的是用種種方法勸他、誘他能生正見,不要再輕三寶,要對三寶恭敬。如果講了他不聽,那是他的事,但是我們要不斷做。

就好像有人來求 仁欽多吉仁波切超度親人時,仁欽多吉仁波切會問他家裡的人是否知情,他會說不知道。為什麼不能講呢?求佛菩薩是一件壞事嗎?為什麼人家信別的宗教開口都是「主啊!」為什麼佛教徒不能開口就說「佛啊!」?你們都是有事時來求佛菩薩,沒事時就丟在一邊,好像提到很羞恥一般。你們要開口講,講過而他不聽,也是他的決定,但是我們要學佛菩薩的做法。

地藏菩薩有一世是婆羅門女,為了讓母親不要沒機緣跟佛菩薩接觸,就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希望母親能改過來有正當的見解。你們做了幾次?講一次就認為父母親不聽,認為父母親就是這樣子,認為自己好好修好就好。仁欽多吉仁波切為了讓母親能夠相信佛菩薩,做了多少事?讓母親覺得兒子學了佛就整個都變好,什麼事都為她想,她自然想學佛了。

我們不能認為自己學佛迴向給父母親,父母親就會跟著我們學佛。大家沒有迴向的能力,迴向是自己什麼都不要、全部都給,你們做得到嗎?既然做不到,就要學地藏菩薩幫父母親的方式,廣設就是不停止講,就算父母親要你不要囉嗦,反正就是不信,那也沒關係,你再繼續。就算父母親說吃飯時不要講,那也沒關係,飯吞下去你再繼續好好講、慢慢講、勸他、誘惑他。用別的方法讓父母親知道學佛的好處在哪裡,讓他生正見,不要再輕視三寶。

「而此女母,未全生信」,這句話很有意思。雖然婆羅門女的母親沒有全信,但至少信了一點,比不信來得好。只要信一點,未來就有機會接受幫助。如果全部不信,那就沒有機會。「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指的是婆羅門女的母親死後就下了地獄,無間地獄是很可憐的,永不出來,就算這個世間的地獄壞掉,就跟著搬家到別的世界的無間地獄。何種人會墮入無間地獄呢?就是做了毀謗佛法、佛像與佛經、出佛血、殺阿羅漢、殺父母親等很惡的事。無間地獄出來無期,沒有時間出來,一直在裡面,只要進去就不可能出來。

有人會認為地獄是死了才知道,覺得佛菩薩現在是在恐嚇大家,讓大家怕而來學佛,其實不然。佛法與其他宗教不一樣,別的宗教會說不信主就會下地獄,但佛所講的地獄是你做的行為讓你下地獄,並不是佛罰你下地獄,或是你不信佛就要下地獄。簡單來說,當一個人輕三寶,當然不信因果。輕三寶就好像明明佛告訴你們不要吃眾生肉,但是你偏偏認為自己雖信,但仍然要吃肉,罪就是墮入無間地獄。

你們會想那乾脆不要聽佛法,不就什麼事都沒有。確實,什麼事都沒有,也表示未來佛菩薩與善知識也沒有機會幫你,真的什麼都沒有。大家不要誤會是聽聞佛法而輕三寶,就會墮入無間地獄,要弄清楚。因為佛法現在還在世間流傳,大家很容易聽到佛法,無論是東方人、西方人、中國人或日本人,就好像文革時什麼都打掉,佛經、佛像都拆掉,但佛法還是在。為什麼佛法還是在?因為釋迦牟尼佛的佛運還在,沒有滅掉,到現在還是聽到,文革時也還是聽到。當佛運存在時,任何人類都有機會、因緣聽聞佛法。

此處是提醒大家,不信沒關係,但不要輕視佛法,不要批評修行者講的怪怪的,覺得自己有自由意願,為何規定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呢?這些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發明的,而是佛所說的,佛對我們所說的都是為我們好,但是沒有逼我們一定要去做。就好像婆羅門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也沒有逼母親去做,不像有個宗教只要不信,就拿刀殺過來,佛也沒說不信就會下地獄。婆羅門女是勸誘其母,絕對沒有恐嚇母親,但是因為大家來聽佛經,仁欽多吉仁波切就要解釋佛經所講的事給你們聽。

因此,我們對自己的父母親與眷屬也是這種方法,不能恐嚇、威脅他們,說不信就會下地獄,若是如此豈不是與其他宗教沒有兩樣?我們要以身作則,廣設方便勸誘,就好像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母親還沒跟 仁欽多吉仁波切學佛之前也是吃肉,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逼母親,也沒說「我是仁波切,你是仁波切的母親還吃肉,像個樣子嗎?」這種話,完全沒講。

就因為是自己的母親,仁欽多吉仁波切怎麼能用佛法去訓母親呢?仁欽多吉仁波切知道母親不信是母親的緣,但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學到地藏菩薩「廣設方便,勸誘其母」這一招,就好像母親現在連上車都很困難,仁欽多吉仁波切馬上安排一輛車是座椅可以升降方便上車的,母親也很開心,參加法會時也比較專心,這也是廣設方便,讓母親知道孩子孝順、有在留意。我們對父母親真的要這麼做,進而對所有眾生也是這麼做,而不能用佛法去威脅恐嚇人家,說人家不來拜就會倒楣。仁欽多吉仁波切從沒說過這種話,因為不來是他自己的事。

經典中提到:「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婆羅門女有福,所以不用問都知道。很多人經常跑來請示 仁欽多吉仁波切,問自己與父母是做錯什麼事而罹患癌症?為什麼孩子不孝順?問這種問題的人,都是不信因果。提問方式更進一步的就會問自己上一世做錯什麼事?他不承認自己這一世做錯的事,還會承認上一世做錯的事嗎?問這種問題的人,就是認為自己這一世沒做錯過事,只是過去世錯了,所以這一世受報應。這就是不信因果,必墮惡趣。

其實,你們不必問佛菩薩你們的父母親生在哪裡,很簡單的一句話,他們這一生有沒有吃肉?如果有,就非常可能會墮入地獄,因為這是佛經講的,《地藏經》中也提到。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整天勸你們不要吃肉,因為地藏菩薩說吃肉會墮入地獄,既然你們相信地藏菩薩,為何不相信地藏菩薩講的話?

你們一定會認為這是中文翻譯出來,但中文也是根據梵語翻譯,是根據佛所講的來翻譯,不是發明的。佛所講的經典與修行方法,不會因為翻譯成某種文字而有所改變。修行方法改變,只不過是有弘法人不堅持,因為一堅持就沒信眾了。仁欽多吉仁波切在日本弘法比較辛苦,因為如果跟日本人說不抽菸、不吃肉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無論多困難,仁欽多吉仁波切都要做,因為是修地藏菩薩法門,能度1個就度1個,能度2個就度2個,你們聽或不聽、接受或不接受,都是你們的事。

今天日本信眾比較少,因為他們知道當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解佛經,他們會越聽越怕。仁欽多吉仁波切開解佛經是根據佛經而講,而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自己發明的內容。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特別在日本開解《地藏經》,因為《地藏經》就是講因果,但偏偏很多人都不信因果。因果不是佛發明的,現在醫生也都知道吃很多肉類的人會如何。一位擔任醫護工作的弟子表示,醫學上提到,愛吃肉會增加癌細胞的分化,會導致中風與心血管的疾病。

仁欽多吉仁波切繼續開示,這就是因果。大家不要將因果當成是佛所發明的,不要認為因果是懲罰我們的東西,也不要認為因果是神話故事,醫學上已經證明出來。既然如此,你們若還是吃肉,那就很奇怪了。你們不聽醫生講的,也不聽佛講的,因此經典後面地藏菩薩提到地球人類是全宇宙最難度、最不聽話、最剛強,很難處理。

上午先開示至此,下午繼續開解。如果怕的人下午就不要來了,因為地藏菩薩不客氣,佛也不客氣,因為佛菩薩不會講一些讓你們做錯事的話。佛菩薩所講的都是要糾正大家,讓大家未來世不會再錯。只要不再錯、能改掉,絕對有光明的未來。有一派認為不用修,反正人一定會死,學佛幹嘛?人確實都會死,但既然認為人都會死,你們這一生讀書做什麼?賺錢做什麼?結婚做什麼?連這些都不用做,乾脆等死不就好了?

人就是很矛盾,這也是前面所講的,就算聽到佛講佛法都會起疑惑,還有一大堆認為自己很對的理念。有人認為自己罹患癌症,就乾脆去玩,玩到自己死了為止。奇怪的是,既然明知道自己罹患了癌症,為什麼還不改?讓這個病不讓自己這麼痛苦呢?很多人都跟自己賭,不相信癌症在臨終時會很痛苦。仁欽多吉仁波切是死亡專家,什麼癌都見過了,沒有一個人走之前不痛苦的,那種痛非你們能理解的。

在日本吃的海鮮特別多,所以殺業特別重。仁欽多吉仁波切在此開解《地藏經》,並不是希望有很多日本人來相信,而是希望今天開解經典,讓很多你們看不到的眾生聽聞之後,對這塊土地有善的幫助,否則的話,火山一直爆,海嘯一直來怎麼辦?就算有錢也留不住。仁欽多吉仁波切來日本弘法,並不是為了自己。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是為了自己,以生意的觀點真的賠慘了,還要蓋這麼莊嚴的道場給你們聽佛法?先暫時開示至此,下午2點半再繼續。

與會大眾恭敬站立、合掌等候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下法座,齊聲感恩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

下午2點30分,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再次升法座,繼續開解《地藏經》。

上午講到婆羅門女知道母親在世時不信因果,應該墮入惡業,所以如經典中提到:「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在這一段中,因為婆羅門女知道母親在世時不信因果,一定會墮入惡道,所以就賣掉自己住的房子,廣求香花。對我們現代人來說,香與花是很簡單的事,但以前要求到真正的花與真正的香去供養佛很困難。現在種植的花很多,而以前種植的花不多。另外,不是隨便買一炷香,依據佛經來說,真正要供養佛的話,在顯教中有分很多種香,在密法中也有分很多種香,要根據經典所講,以特定材料製作香,供養佛才有用。

「及諸供具」指的是一切用來供養的器具,譬如佛前的燈、法器等等。「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指的是婆羅門女在一切所見的佛寺都做很大的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指的是婆羅門女在一座寺中見到佛像。「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此處大家要體會,很多人到佛寺都是以觀光的心態,所以看到佛像時是沒有感覺的,因為沒有福報去體會到佛像的作用。我們生在這種時代,不可能親自見到佛,所以透過三寶來接觸佛法,佛像是其中之一。

佛像只是物,如何讓佛像與等身佛一致呢?就是做佛像的人、為佛像開光的修行者與參拜佛像的人,這三個具備條件才能產生。參拜的人如果沒有供養的心,認為拜一下、燒個香就要佛什麼都要給,他對佛像就不會產生如婆羅門女這般敬仰的心,因為沒有福報可以產生。你們對佛像、上師無法產生敬仰的心,是因為沒有善的供養心。婆羅門女供養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想幫助母親離開三惡道。現在的人祈求的時候,都認為求了就要上師、佛菩薩什麼都包辦,但是沒做到前面的條件──供養。

以佛經中的條件而言,你們全部都沒有供養。當然,以前的房子沒有現在這麼貴,但是大家要留意,經典中提到的是「家宅」,指的是婆羅門女自己住的房子。供養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而不是給多少,也不是供養某些特定東西會比較好,端視供養的心態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求財、求健康等等,供養就沒什麼用,但如果是以懺悔心、恭敬心來供養,供養才產生作用。

地藏菩薩以最珍貴的供養示現給我們看,在古代有房子是不容易的事,現代就算有房子也不容易,但在古代能擁有自己住的房子是很不容易的。婆羅門女先賣掉房子,求到好的香與花,以及一切供佛用的東西,在佛寺、佛塔供養,才在一座佛寺中見到以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像做成的畫,端嚴畢備。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當時,婆羅門女無私、沒有保留地去供養,所以到了佛寺看到佛像,自然會起敬仰、恭敬、仰慕的心。這種都是有福報才能做到,大家看到這麼多佛寺、佛像,都好像視為畫作、古董,而完全沒有敬仰的心,就是因為沒有供養。為什麼沒供養?因為你不覺得能看到佛像是不容易的事。

很多人認為要看到佛像很簡單,只要找個人畫就可以。仁欽多吉仁波切從開始學佛至今,曾看過很多別人看不到的佛像,最近也看到很特別的佛像。看到特別的佛像,是否就代表修行比較好?仁欽多吉仁波切不敢這麼說,但至少自己的福報可以看到這類別人看不到的佛像。仁欽多吉仁波切能夠看到這類佛像,而跟著起敬仰的心。我們生在福薄緣淺的時代,沒有資格看到活的佛,但能看到一尊佛像,心裡就很激動,而起敬仰的心,希望佛能利益眾生。

瞻禮尊容並不是以欣賞的態度,也不是以看古董的態度,而視佛像就是佛。「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婆羅門女表示,佛應該具備一切智慧,如果佛還在世間,在母親死後,應該來問佛,一定知道母親在何處。

經典中提到:「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

婆羅門女跪在佛像面前,一直不斷流淚很久,不斷瞻仰留戀、捨不得離開,突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在哭的聖女。此處特別提到「聖女」,當佛講聖女,就代表她的十善已經完整,第二是她所做的事並非為了自己,而是做到孝順。很多人以為跑來問 仁欽多吉仁波切一下,仁欽多吉仁波切就應該講出他們的父母親是生在哪一道;他們以為丟個小小的供品,就什麼都要改變。如果以《地藏經》此處來說,你們都沒有供養,也沒有求佛菩薩,只是用自己的欲望威脅佛菩薩達到你們的標準。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如果自己具備能力,就能幫助自己的父母親。既然求佛菩薩幫助父母親,就表示父母親在生時,身為子女沒有改變父母親,父母親不具備福。我們如何讓父母親有福報得到佛菩薩的幫忙?父母親一定需要有福報。福報怎麼來?就是從供養而來。我們身為兒女代表父母親累積福報,是必定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佛稱婆羅門女為聖女,就是不當成一般信眾看待,也不是當成一般拜拜的人,因為佛知道婆羅門女不是一般人,並非為了自己的欲望,而祈求佛滿足她。因此,佛告訴她不要悲哀,現在就告訴她母親是去了何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婆羅門女問是哪一尊神明來指示,因為她沒看到,婆羅門女看不到報身佛與法身佛,而在人還沒死之前,化身佛不會出現接引。

如果你們認為自己能看到佛菩薩,都是幻想。能夠看到佛,第一是要死了,要死之前佛來接引,這就是化身佛;第二是在生時能修到菩薩果位,就能看到報身佛。婆羅門女沒修,只是一個人的標準做得很好的人,所以還是有能力聽到佛講話。就好像早上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修本尊時,大家聽到有個很奇妙的聲音,這就是地藏菩薩來了。你們沒能力看到地藏菩薩,但是可以聽到聲音。我們之所以能聽到這種聲音,因為人類的耳朵是最厲害的,比眼睛厲害,所以能聽到。

佛是以聲音來告訴婆羅門女,因為婆羅門女沒有條件可以看到,以現在科學而言,就是婆羅門女進不了佛的空間。很多人說自己看到觀音菩薩,這都很可能是騙人,因為一定要有根據、條件,連婆羅門女是聖女都看不到。婆羅門女說自己24小時都懷憶母親而無處可問,大家可想而知在那個時代沒有上師,想問都問不到。古代沒有抽籤、卜卦,佛也不在,還好婆羅門女本身福德很厚,而且知道因果,知道如何去求,而你們都不知道如何去求。婆羅門女什麼地方都問不到,所以如此祈求希望知道母親生在何處。

經典中提到:「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如經典稍早提到,此時是像法時代,也就是佛本身的身體已經不在世間,但佛法與佛像有留存下來。到了末法時代,佛像會越來越少,連佛像都留不下來,最明顯的是多年前阿富汗全世界最大的佛像被破壞掉。並不是因為人們不信佛教,而將佛像破壞掉,而是因為已經沒緣了。

佛當時表示自己是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看到婆羅門女想念母親,不像一般人的做法。婆羅門女想念母親超過一般人的分量,超過一般人的感情,太過孝順,所以佛現在來告訴她。

經典中提到:「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婆羅門女只是聽到聲音,就已經整個人趴在地上,而且是用撲的,不是慢慢地拜,連四肢關節都受損流血,下人在其左右扶持,她很久才醒過來。像婆羅門女這種,才能得到佛的幫助。你們都是跑來就問,跟 仁欽多吉仁波切說自己想知道母親死了到哪裡。能到哪裡?仁欽多吉仁波切有時候不回答,就指示來問的人去拜佛,就是根據經典中這段而來。你們沒供養、不肯供養,而且也不恭敬,怎麼可能知道呢?為什麼不知道?因為你們沒有福報。

經典中提到:「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婆羅門女知道是佛之後,馬上對空中說,希望佛慈悲告訴她的母親是生在哪裡,她自己的身心都已經離死不遠了。此處指的是婆羅門女為了幫助母親,沒停止過罣礙的心,不像很多人最多做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就認為不關己事,求超度也隨隨便便。

經典中提到:「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這一段很有意思,雖然佛開口講話,還是沒有告訴婆羅門女。照道理來說,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應該可以直接告訴她,但佛告訴她供養完之後趕快回家,要不斷唸佛的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為什麼佛要講這一段?因為婆羅門女的母親沒有福報,就算佛想講,也沒有這個緣。因此,婆羅門女一定要不斷持佛號,也就是持咒。

很多人認為持咒是幫助自己身體健康,什麼問題都解決,其實不然,而是幫助解決自己與所有歷代祖先所做過的錯事。婆羅門女為什麼一直唸佛號?因為佛號是幫助我們能夠下決心離開輪迴世間,所以如果佛這麼輕易告訴婆羅門女,婆羅門女的母親是沒有感覺的。婆羅門女與母親的基因是一樣的,雖然母親死了墮入地獄,但是只要女兒一直不斷地唸名號,母親就能感應到而也得福報。

之所以教你們每天要持咒,很多人以為自己持咒持得好,就會讓冤親債主不見、讓自己發財、讓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不發生,其實都不是很正確。持咒、唸佛號是幫助累積福報,幫助顯露智慧。經典中提到,只要不斷唸佛的名號,就能知道母親所生去處。由此可知,大家就很清楚,就算 仁欽多吉仁波切有能力告訴你們父母親生在何處,但你們對佛菩薩與上師不恭敬,就算 仁欽多吉仁波切想超度也幫不了。

很多人來問事時,仁欽多吉仁波切經常都要他們回去想一個星期再來求見,為什麼要想?就是想清楚自己為什麼需要佛法、對佛法是否恭敬、有沒有供養的心,想清楚了,福報才會起來。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只要起了供養的心,雖還沒有實際做供養,事情馬上解決。這一段是教我們,供養完才有福報讓佛知道。很多人會想,為何佛要供養完才知道呢?佛經中都提到佛有大神通、很厲害,不是像跑去神社拍拍掌就能讓佛知道,還要這麼麻煩,應該是燒個香就什麼都知道。這種觀念不是很正確,因為佛經沒有這樣講。

為什麼要供養?如果沒供養、不誠心,就跟佛菩薩沒有緣。仁欽多吉仁波切經常打個譬喻,既然佛很慈悲,為什麼世間還有這麼多人受苦、還有戰爭、天災與意外呢?佛為什麼不救他們?佛想救,但是沒緣不能去救,因為佛不能違背因果。如果一個人做了惡的因,卻沒有起懺悔心與供養心,惡因的力量是很大的,甚至會自己阻止自己去接觸佛法。大家想一下是否發生過這種事情?突然間不想去了,這就是惡因比善因的力量大,而自己阻止自己來接觸佛法,不是佛阻止你。

所以,一定要將累積足夠的福報、自己與佛的因緣,佛才能夠告訴你們如何改變自己的未來。這一段,佛要婆羅門女回家思維佛的名號。你們通常都是到佛寺簡簡單單拍個手掌、敲個鐘,就要佛什麼都給你們。若是如此,佛經應該就會提到只要去擊手掌、敲鐘就什麼都給,但這是民間的信仰,而不是佛教我們的方法。佛教我們的方法,才要根本、澈底地做到。

每一天有多少人去廟宇、神社祈求?有幾個人求到?不過是心中的安慰,認為自己有去求過,但沒有幾個求到。為什麼沒有幾個求到?因為那些鬼神不能幫助我們。佛不能改變果報,要靠大家自己來改。佛告訴婆羅門女,因為她有供養過,緣起來了,所以佛會幫她,但是要讓母親未來有改變,婆羅門女要進入情況,而不是佛要幫就能幫。

就好像有人告訴你去某個國家就會平安,你想去的話,要不要做準備呢?是不是要做很多準備?就算給你錢、給你機票、幫你開路,你也要視當地氣候帶衣服、學一點語言、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到了當地才會融入;另外還有一個準備,就是決定要去。佛法在人間也是如此,不可能要你來就抓你過去,就算這樣過去也不會開心,你在世間時就一定要參與,也就是以佛所教的方法去做。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訴婆羅門女,回家之後好好思維佛的名號。很多人聽到這樣就會懶了,認為佛都開口講到這裡,為何還留一句話不講,應該繼續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供養了。就像很多人到佛寺抽籤,認為抽到的籤不是自己想要的,就將籤丟回去重抽。有些日本人去神社抽籤也是如此,抽到不好的就不要,抽到好的才要,這就是用欲望來求,而自己不願付出。

經典中提到:「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婆羅門女唸了24小時,換做是你們,唸1個小時就已經癱在那邊了。你們坐在下面聽2個小時的佛法,就打呵欠,認為自己很辛苦、腰痛,看看婆羅門女是怎麼求佛法的?婆羅門女供養這麼多,還是這樣求。你們整天說自己有修、唸過佛經、佛教大學,這些全部都是跟佛法無關的事。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天所開示的,全部都是佛經所講的,也是佛告訴我們如何去做。

婆羅門女一日一夜唸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佛號,一直持續。之前,佛沒有告訴婆羅門女何時可以看到,而婆羅門女也沒問佛何時可以看到。換做是你們,一定會問:要唸多久?要唸幾遍?要唸到什麼時候才會知道?佛完全沒告訴婆羅門女,因為佛是隨著你們的緣,你們的緣是如何,佛就幫到如何,所以在於你們的決心。因為婆羅門女有這樣的決心,福報起來,就讓她看到。

經典中提到:「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噉。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

婆羅門女一直唸、一直唸,突然看到自己到一處海邊。所謂忽見,不是眼睛閉起來持咒糊成一片時,而是很清醒之下發生的。忽見指的是在定裡面,也就是唸佛號唸到只有佛號,什麼都沒有,心中沒有任何念頭,連祈求知道母親生在哪裡的念頭都不存在。為什麼佛要婆羅門女如此做?如果要進入別的空間,心有雜念是進不去的,一定要清淨心中所有的雜念,契入法界才能見到。要做到這個程度,單靠我們自己是不行的,一定要靠上師與佛的加持,讓所有念頭停下來,只剩下清淨的本性,所求、所想見才見得到。

忽見不是預設立場希望在何時見到,就好像2007年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拉其雪山閉關看到六道輪迴的苦,仁欽多吉仁波切沒有希望看到、沒有要求要看,也沒有預設立場會看到,當時也是忽見,突然間在定中出現景象,而不是求回來、設想會如此、要佛給自己看些什麼。弘法人講經與你們聽經時都要清楚,所有的境界都不是人想出來的,一定是在定中看到。

所謂定不是英文所講的peaceful,若是peaceful,就還有unpeaceful這個字,這就不是很正確。定指的是心裡沒有任何別的念頭,只有佛號,一直唸一直唸,唸到何時則不知道,因為每個人的福報都不一樣。婆羅門女是大福報,唸一日一夜就看到,若是你們就不知了。連 仁欽多吉仁波切自己閉關閉了快1個多月,才突然看見六道輪迴的苦,而 仁欽多吉仁波切當時每天是持咒18個小時。

大家可想而知,學佛不是學一下就馬上就有、馬上就知道。學佛不是很困難,但為何很多人覺得很困難?就是因為不相信。正如經典前面提到,佛講真實語,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婆羅門女看到自己到了海邊,海水翻騰涌沸,很多鐵身惡獸在海上飛來飛去、走來走去,看到百千萬數量的男子女人,在海水之中出沒,被惡獸吃、搶。

經典中提到:「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那些人想躲開惡獸不被吃,結果有不同形狀的夜叉鬼,可能有很多隻手、很多個眼、很多隻腳,嘴巴牙齒好像刀那麼利,驅趕那些罪人給惡獸吃。

經典中提到:「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夜叉甚至會去抓這些男子女人,將他們頭與腳綁起來,就好像有個地方將魚的頭尾綁起來,吃蝦子時意思也是一樣,螃蟹也是綁起來,殺豬時也是,所以生前有殺豬、吃海鮮、剝蝦子、吃魚的,都很可能會有此遭遇,大家等著看。「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指的是種種色色,連看都不敢看。

經典中提到:「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因為婆羅門女一直念佛的這個力量,已經清淨了,得到佛的慈悲力量加持,慈悲就是不怕受傷害,一直給眾生。當時有一個鬼王,很客氣地迎接婆羅門女、向她鞠躬,以為她是菩薩,問她是何原因來此。

經典中提到:「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否?無毒答曰:實有地獄。」佛經中提到地球中有兩個地獄,一個在海裡,一個在山上,在喜馬拉雅山過去的一座山,而婆羅門女這次去的就是在海中的地獄。仁欽多吉仁波切之所以告訴你們不要吃海鮮,是因為很多魚身上有鬼,有些魚是鬼差,尤其是一些大的魚。你們吃牠會不會有事?因此,吃很多海鮮的人,就很容易得癌症。婆羅門女問鬼王此處是何地,鬼王回答是大鐵圍山,在西面第一個海。婆羅門女問鬼王,聽說在鐵圍山之內有個地獄,是不是事實?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經典中提到:「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有些人說能帶人去遊地獄,包括日本、大陸、臺灣都有這種人,但經典這段內容就能否定他們的說法。聖女問自己為何會到這個地方,無毒回答第一是菩薩,由菩薩幫助你來,第二就是自己的業力應該墮入地獄,只有這兩件事才能到地獄。所以,平常有人說可以帶人去遊地獄、看地獄,都不是到地獄,只是在鬼界看到事情。

經典中提到:「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聖女問水是為何好像煮沸的水在動,又有這麼多罪人與惡獸呢?無毒回答,這是地球作十惡業的眾生,十惡業第一個就是殺生,所以吃過肉的都有機會下去。

無毒說是地球做惡的眾生,生前有殺業、邪淫等十惡業的人,剛死時經過49天。我們之所以要在49天內幫亡者做佛事,就是從經典這段內容而來。49天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誰能幫亡者做功德?兒女。不是隨便找人唸經就有用,一定要找到善知識。佛經提到的善知識,指的是修行人一切都是善的、為眾生的,而不是唸多少經就收多少錢,這是買賣,不是功德。

「為作功德」就是為亡者做功德。為了要幫亡者做功德,就要如經典前面提到的供養、恭敬才行。亡者生前做很多惡,如果有好的眷屬像婆羅門女相信佛法、恭敬三寶,為亡者做功德,則49天內還來得及,可以幫助亡者不墮入三惡道。但是,過了49天就不行了。「生時又無善因」指的是在生時沒做過善的原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指的是根據本身所作惡業,而感召到地獄去。所感地獄不是閻羅王去勾他的魂,也不是誰拖他下地獄,而是亡者自己本身在生時所作的業力。

日本有些地方拜閻羅王,但拜了閻羅王,不會讓閻羅王晚一點來找你的,時間到一樣會來。日本人之所以有閻羅王的風俗,因為日本人很怕鬼,以為拜閻羅王就能將那些鬼抓住,而不會讓鬼作亂。會怕鬼的人,就是因為整天做與鬼一樣的事。下地獄不是誰害你,而是自己的業力導致的,所以就感召到、生在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指的是要下地獄,佛經提到一定要先經過這個海,而不是所謂的奈何橋。這個海不是去彼岸的海,而是下地獄的海,所以喜歡晚上去海邊玩的人,要小心一點。

經典中提到:「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東方十萬由旬(很遠的距離)過去,還有一個海,苦比這個海加一倍,而且這個海再過去還有一個海,苦比前面的海還要更重。三業惡因指的是自己貪嗔痴所做的惡因,而感召會生在此,所以共通的名號稱為業海,惡業的海就在此處。

經典中提到:「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聖女問無毒地獄在哪裡,無毒回答三海之內皆是大地獄,其中的數量有百千。地獄並非如外道所講的只有一個,而是成千上百個。為什麼有這麼多地獄?因為做惡的眾生太多,一個地獄不夠放,所以有很多個地獄,每一個都有差別,也就是根據所做的惡,在地獄中所受的苦也不一樣。「所謂大者,具有十八」,大家常聽到有十八層地獄,其實是有18個大地獄在海中,不是分18層,也不是第1層輕一點、層層加重。這個名詞是從佛經出來,但大家都誤解了。

大地獄有18個,其中所受的苦根據在生時所作惡業而各自不同,比較小的有500個,所受的苦裡面的毒是無量的,非數字可以清楚的,再小的還有千百,亦無量苦。意思就是生前若作大惡,就生在18個大地獄,比大惡好一點,就生在500個小一點的,再少一點惡就生在更小一點的。

經典中提到:「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聖女先問鬼王:自己的母親死了不久,不知魂神生在哪個地方。鬼王問聖女:菩薩的母親在生時是做什麼行業?你們為父母親的事求見時,仁欽多吉仁波切經常問你們的父母親以前是做什麼行業,就是根據佛經。連鬼王都要問,仁欽多吉仁波切自謙是凡夫,當然也要問。很多人認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應該有神通看到他們的父母親是做什麼的。就算 仁欽多吉仁波切有神通,也不會講,因為很多人認為自己的父母親沒錯,當他們能講出自己父母親做什麼行業,才會起懺悔心。

仁欽多吉仁波切做任何事都是有根有據,以前也不知道為何會問你們父母親做的行業,現在看到佛經,才知道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開口講話的,你們很多人都被問過了。為什麼要問呢?很多人覺得很奇怪,仁欽多吉仁波切應該不用問,應該是有神通而講出來。之所以要問,第一是因為很多人不認為自己的父母親有錯,有些會忘記。就好像前陣子有位弟子,仁欽多吉仁波切跟他說母親整天給他吃雞的內臟,他還說沒有。回去想了一個禮拜,跟母親開會之後,知道確實是有。為什麼他說沒有?因為他不覺得這件事情這麼嚴重,不認為自己吃一點雞的內臟就會生病。

如果一位仁波切看不到人過去所做的惡因,哪有能力幫助他改變未來的果呢?所以,一定要知道前因,而且最好是你們自己的嘴巴講出來。當你們自己講出來,意識田中的記憶就出來了。鬼王不是一般的眾生,至少有鬼通,絕對知道婆羅門女的母親是做什麼的,但是還是問。鬼王稱婆羅門女為菩薩,就如經典前面提到沒有菩薩的威德力就去不了地獄。

仁欽多吉仁波切曾經看過自殺死的地獄,至今還在想,那是很恐怖的。任何非生病、業力到而死的人,一定會下那個地獄,裡面是黑漆漆,完全看不到東西。就算地獄已經塞得滿滿的,在裡面的眾生還是感覺自己只有一個,然後一直重複自殺時的情況與死之前的想法。譬如跳樓自殺就是辛苦爬到樓上,跳下來後,看到自己的屍體又重新爬上、跳下,一直做、一直做,做到業滿了。凡是自殺死的人,無論是切腹或任何原因而自殺,最少要在那個地獄待2000年以上的人類時間,那是很苦的。

經典中提到:「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大家要清楚,生習何行業不是指做什麼生意,而是生前有什麼習慣、行為、業力。如果婆羅門女答不出來,就代表她不是菩薩、不相信十善法。很多人認為自己的父母親沒錯、很好、為了家中付出很多,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聽了這種話就頭皮發麻,因為沒辦法幫助他們。

佛法是很奧妙的,很多人也很執著,認為自己沒錯。如果沒錯,就會到阿彌陀佛那邊了,就是有錯才不能去。如果不承認錯,那些冤親債主怎麼放過你們、讓你們去呢?只要你承認自己有錯,諸佛菩薩才能勸你的冤親債主不要阻礙,大家一起去吧!你說自己沒錯,冤親債主會認為你去的話他們不能去,當然就不讓你去。

婆羅門女說自己的母親有邪見,喜歡譏諷毀壞三寶,有時候去做,有時候暫時相信,偶爾信一下,過了就不信。就好像有些人在 仁欽多吉仁波切開示的時候,可能信一下,但離開道場就不信。「旋又不敬」指的是馬上又不恭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指的是雖然母親死的日子很淺,但婆羅門女不知母親生在何處。

經典中提到:「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仁欽多吉仁波切也經常問你們父母親的名字、生肖,既然連鬼王都要問,仁欽多吉仁波切當然更要問了。為什麼要問?依據佛經,六道眾生的數字如恆河沙都不夠數,要找一個眾生,如果沒有名字是找不到、看不到的。婆羅門種在印度以前是最高的種姓。

經典中提到:「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婆羅門女講完自己母親的名字,無毒就合掌報告菩薩可以回去了,不需要再擔心、悲戀,告訴婆羅門女應該知道自己的母親本來有罪,往生之後這3天,因為子女孝順、為母親供養修福報,也就是聽佛所講的回家唸佛號,供養也是修福報,而且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佛塔與佛寺;而地獄中其他受苦眾生如果不是因為是婆羅門女的母親,就無法一同離開地獄,應該還是無間罪人,但今天受樂而生在那邊。」

經典中提到:「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大家可以看到,婆羅門女並沒有因為受到幫忙之後,就認為不關己事。仁欽多吉仁波切看到這段感同身受,因為有很多人接受幫助之後就不見人影。其實人不見無所謂,也不關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事,但是根據佛經,佛教婆羅門女如何修佛,讓母親離開五無間地獄,但是婆羅門女真的是聖女,悟到此事,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發了宏大的誓願,願自己盡未來劫,對所有有罪有苦的眾生都會廣設方便,用一切種種的方法,都會幫他們解脫輪迴苦海、三惡道。

經典中提到:「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佛告訴文殊菩薩,當時的無毒鬼王,現在就是財首菩薩,而當時的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任何菩薩要成為菩薩,一定要幫助過眾生,不是突然間就變成菩薩,或是唸一些佛經坐在那邊不動,就可以是修行的菩薩,並非如此。菩薩一定要利益過很多眾生,不是出來演講、講一些事情就是。這一段清楚提到,婆羅門女因為孝順,知道佛法的利益,知道佛法對眾生的幫助,所以發願。

在佛法之中提到一定要孝順,因為我們本身最清楚父母親怎麼對我們,就算我們的緣沒有得到愛我們的父母親,但至少是生我們的母親、養我們的父親,就算養了1歲,我們就欠了父母親1歲的恩德。這種很多人以為孝順,就是打個電話問候母親好不好、要不恩德非世間的事情能夠還,只有用佛法。佛經上提到,真正孝順父母親的人是學佛人。要帶東西給母親,其實這不算孝順。

尤其現在商業時代,對父母親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多人當自己的父母親不存在。沒有父母親,哪有你們呢?不要以為父母親生了你們,就一定要給你們照顧。想想父母親生了你但沒欠你,為什麼一定要養你、教育你?為什麼你小的時候有什麼事,父母親都要留意你?一本講孝順的佛經中提到,在小的時候,無論大小便都是父母親幫忙處理,現在丟給你們弄,看你們有沒有心情去弄?可能就會嫌臭、噁心,但父母親沒有嫌過我們臭。衝著這一點,我們就要孝順。所以,我們要學地藏菩薩。

現在還沒來求超度的人,就知道怎麼求了,不是只是講一句:求 仁波切慈悲超度!哪有這麼簡單!如果講完《地藏經》,條件可能就越來越嚴了。佛開示,要交代這些菩薩是怎麼來的,不是從石頭蹦出來,絕對是經過一段時間修行。

第二品稱為「分身集會品第二」,經典上提到:「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這段太有意思了,分身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菩薩有神通分了很多身體出去?佛法分身的根本條件是從什麼地方來呢?怎麼可以分身?第一,絕對要修到空性的慈悲心。當菩薩有空性的慈悲心,慈悲的力量便無所不在,也就是全宇宙都有慈悲的力量,這就是慈悲的分身。第二,是菩薩本身願力的分身。當菩薩的願是要幫助一切眾生,只要眾生有這個願想得到幫助,力量就出來。第三,如果以修密宗而言,我們一直不斷在訓練自己,心是無量大,能加持無量的眾生,所以當我們長期訓練自己,也會有很多分身出去。

所謂分身出去,並不是自己就知道有分身在某處,也不是好像孫悟空,拔一根毛吹氣就變出很多分身,絕非如此,而是自己的慈悲力量遍布虛空。單靠顯教來訓練是訓練不出來的,但學密法的人可以訓練,因為訓練自己如何去觀想,讓自己的慈悲心遍滿虛空。

所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當佛說「不可」,就是非我們人類可以了解的境界,數字多到你們不會相信。「無量阿僧祇世界」指的是宇宙中有很多銀河系與世界,多到無盡。對佛來說虛空是無盡無邊的,科學現在已經證明宇宙越來越往外擴張,就是沒有邊際,越來越大。佛一早就開示過宇宙是無邊際、一直在變的,這個世界一直在增加。每一個世界的所有地獄,所有分身地藏菩薩的慈悲力量,全部都集中在忉利天宮。

經典中提到:「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除了地藏菩薩的分身全部到來之外,因為釋迦牟尼佛的神力加庇緣故,所以每一方面,也就是十方法界已經得到解脫生死、從惡善業出來的,這些眾生可能在淨土、阿羅漢果、入定,也有很多數目的眾生,大家都拿著香、花來供養佛。

這些來的人是什麼人?經典上提到:「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來的眾生都是因為地藏菩薩教他、化解他,讓他們永遠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是這些人永遠都不會離開菩提心。你們能聽到地藏王菩薩的佛經解釋與法門,絕對是過去世有唸過、拜過,否則這一世沒機會的。全部都是有原因的,我們都是經過地藏菩薩教化過的人,但是沒有100%聽話。

經典中提到:「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這些眾生本來在很久以前,就是在輪迴苦海中來來去去,在六道裡面受一切苦,沒有休息過。之後得到地藏菩薩廣大慈悲心、很深的誓願,這個願力幫助每一個眾生證果,也就是不再輪迴生死的果,所以他們全部有能力到忉利天。

經典中提到:「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因為地藏菩薩來了,所有一切與地藏菩薩有緣的眾生都跟著來,看到如來而心裡很開心,瞻仰如來,目不暫捨,也就是眼睛都不離開了。

經典中提到:「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

那時,釋迦牟尼佛身出金黃色的手臂,摸所有一切世界來的地藏菩薩分身的頂,而講出這句話。佛說自己在五濁惡世,在這充滿惡的世間,來教化這些剛強的眾生,也就是不聽話、不相信、不臣服的眾生,要調伏他們的心,捨開邪道,歸入正法(學解脫生死的法),而10個中只有1、2個。所以真的很難,連佛都是10個中只有1、2個,那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種凡夫俗子,100萬個中可能只有1、2個。

經典中提到:「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

此處佛先講自己也有很多分身,多達千百億,用一切法門幫助那些根器很利、本身學佛的心很決定的,只要一聽到就相信、接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指的是曾經做過善事,果報已經成熟,只要很努力勸他,他也會得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指的是有些人很笨、心很暗,很久化解他的疑惑,他才會皈依。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之所以會對佛法不敬仰,是因為善業或惡業很重,不敬仰上師或三寶都是屬於這類,因為太多善業而不生敬仰。就算知道上師很厲害、能夠幫他,也能做到很多他做不到的事,因為業重,還是不敬仰。學佛首先是要幫自己消業障,很多人以為消業障就是消除那些不好的果報,其實不然,是消除阻礙學佛的力量,無論是善業或惡業都會阻礙。

經典中提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分身的定義有很多種,佛經也是佛的分身。之所以要尊重佛經,就是因為佛經是佛的分身,是佛曾經講過的話。佛的舍利、佛像也是佛的分身,佛是用種種方式讓眾生能有因緣接觸佛法。

經典中提到:「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

佛可能會現男人或女人的樣子,對方是什麼,佛就現什麼樣子來度他。有的人會覺得拜外道不好,但不能說外道不好,也許這個鬼是佛菩薩的化身。我們不需要求鬼神,但是不需要批評與看不起他,他有他的功用,也許這個鬼神能讓有些眾生不做惡,那他也是菩薩;也許這個鬼神能讓眾生知道不能再做惡,那也是位菩薩。

外道並不是不好,很多佛教界的人會批評外道,但外道的定義在於不能幫助我們解脫生死,但是外道也有很多好處,譬如其他宗教也會勸人行善、要做好事,這也是菩薩。但是,因為沒有教他們解脫生死,所以稱為外道,但並不是他不好。

「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指的是包括變成樹林、山、河流、池水、泉井去利益眾生,譬如有些泉水是可以幫人治病的,這也可以說是佛菩薩的化身。在西藏,之所以對山、樹林、河流都很尊重,就是源自於佛經。汙染水源之所以不好,除了因為傷害水中眾生,也許不小心會傷害到龍,而傷害龍一定會得癌症,又或許可能傷害到佛菩薩的化身。有些人到郊外入定會容易進入狀況,看到好的風景就會接受。

經典中提到:「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

此處所講與《普門品》中相同,若佛在天界就會現天帝的身體,如果根據這段,其他宗教的天主有可能是釋迦牟尼佛,其他宗教的神祇也有可能是釋迦牟尼佛。轉輪王到現在大家都沒有定義,有些人說轉世的法王是轉輪王,佛經中則提到轉輪王的輪子有分很多種,輪子有黃金、銀、銅、鐵、矽製成的,在空中巡邏,所以可能是飛碟。

佛經中提到:「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根據這一段,我們不應該批評人家教佛法一定要出家,只要修行者講的佛法是根據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而且自己本身已經修到,才有資格講。釋迦牟尼佛慈悲,表示自己現這麼多種分身來度眾。

後面提到「非但佛身,獨現其前」,指的是當佛度某些特別的眾生,會現自己佛的法身,而出現在他面前去度他。仁欽多吉仁波切經歷過此處所講的,因為在皈依後便親見到佛的金身,很清楚地在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面前出現。有一次 仁欽多吉仁波切在臺北瞻仰佛舍利,前面與後面的人看到的佛舍利都是白色,只有 仁欽多吉仁波切看到佛舍利好像紅寶石般發出紅色的閃光,這就是佛現身來度。因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比較皮,所以佛就親自來。

佛經中提到:「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懃付囑。」

很多眾生很剛強,明知自己受罪、受苦,還是不改、打死不改、拚命不改、不要改,所以後面提到「其有未調伏者」,就是指還沒有被釋迦牟尼佛調伏的眾生,隨著業會報應,如果墮入三惡道受大苦時,要憶念佛在忉利天宮交代要幫助了。釋迦牟尼佛看到這些難搞的眾生,都投降了,還有這麼多還沒調伏,所以在忉利天宮指示地藏菩薩去做。佛說如果這些眾生墮入三惡道受大苦,地藏菩薩應該記得今天佛在忉利天宮很殷勤地交代。

經典中提到:「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這句話很重要,彌勒菩薩還沒到世間成佛之前,從釋迦牟尼佛到彌勒佛成佛之間的這段時間,是誰來救度娑婆世界,也就是地球上的眾生?地藏王菩薩。因為這是佛交代的。

經典中提到:「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所以,地藏菩薩幫助他們離開諸苦,也幫助他們遇到佛授記,當下所有世界來的分身地藏菩薩,全部聚集成一體,表示自己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地藏菩薩是大菩薩,都還是很謙卑,我們每個學佛人都說是自己修出來、拜出來、唸出來、求回來,認為佛菩薩跟我們感應,覺得是我們求到的。看看地藏菩薩這位大菩薩是怎麼講話的?

地藏菩薩表示自己從很久以來,得到佛的幫助、接引,才得到不可思議的神力。你們認為自己是什麼料?覺得拜一拜就是你的、有神通、有能力?這就是驕傲!看看地藏菩薩是怎麼表演給我們看的?地藏菩薩說自己這麼久以來一直在幫眾生,都是因為佛的幫助,才得到不可思議的深大力量、大智慧,讓所有的分身遍布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

這一段太有意思了,正如 仁欽多吉仁波切經常開示,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能力不是自己的,而是跟佛菩薩祈求,讓自己有能力幫助眾生。如果沒有諸佛菩薩來加持幫忙,仁欽多吉仁波切也幫不了眾生。仁欽多吉仁波切每次升座之前,都會先觀想諸佛菩薩加庇,所以才有能力幫助眾生。仁欽多吉仁波切自謙是凡夫俗子,若非佛菩薩加持,哪有能力幫助眾生呢?地藏菩薩很謙虛地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幫助眾生,是因為佛的加持與接引,而能得到這個神力。

這就表示,現在的時代若有人創造宗教,都很可能是假的,因為佛經沒有講。佛經只提到行者好好弘法,還是佛來幫助與加持,沒有分什麼宗的。所以,地藏菩薩願自己所有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很多弟子與信眾之所以會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並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能力或分身,而是因為佛接引、加持 仁欽多吉仁波切,才有不可思議的神力,讓分身出現幫助對上師與三寶恭敬的人。

你們都聽過很多這種事情,經常有人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出現在開刀房教醫生如何開刀;也有小孩子快要出世之前,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出現;做壞事的,也會看到 仁欽多吉仁波切。這是怎麼來的?仁欽多吉仁波切憑良心講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分身?並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修得好,而是真正做到如地藏菩薩的謙虛,諸佛菩薩自然幫助那些對上師恭敬的人。如果菩薩跑出來,你們不相信、沒見過;如果佛出來,你們會怕;如果 仁欽多吉仁波切出現就好一點,因為你們都見過,就算 仁欽多吉仁波切罵歸罵,至少你們都見過 仁欽多吉仁波切,因此就讓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分身出現。

分身不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想出的,而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空性的慈悲力與佛與本尊的慈悲力結合在一起。當眾生需要佛法幫助,一定會想自己最熟悉的樣子,自然就出現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形像。因此,仁欽多吉仁波切每天都睡不好,你們大大小小事情,連貓生病都來找 仁欽多吉仁波切。

經典中提到:「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此處指的是本尊法身不會跑來跑去,很多人以為佛菩薩來了,其實是分身。分身中也包括法、報、化三身,今天到場的是地藏王菩薩的法身,所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天會開示到比較晚,但是太晚你們也受不了,已經有人開始疲倦了,所以 仁欽多吉仁波切會適可而止。今天會開示這麼多,是因為地藏菩薩到了。因此,今天有參加法會而沒有半途而廢的人,就如前面開示的,只要這一生一定修到十善法,而祈求、禮拜地藏菩薩,就絕對不會墮入三惡道。因為地藏菩薩有來,講過的話要負責,你們聽到了,地藏菩薩就會負責。

經典中提到,任何世界都有地藏菩薩的化身,就算我們沒有真的供奉佛像,只要今天有緣且恭敬祈求,地藏菩薩都會來幫助你。「令歸敬三寶」指的是讓你要先皈依、恭敬三寶,所以沒有皈依而來聽,還是門外漢。你們會想,剛才不是說只要修十善法嗎?因為要修十善法,皈依之後的力量才夠,有一位很嚴厲的上師一直監督你們,如果要靠自己修十善法是很困難的。「永離生死,至涅槃樂」,就是讓你永遠離開輪迴苦海,直至得證佛果為止,所以地藏菩薩真的太偉大了。

經典中提到:「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此處地藏菩薩開示,只要你在佛法之中做了善事,即使小至如一根毛、一滴水、一沙、一塵或毫髮一點點,地藏菩薩都會慢慢幫助他度脫生死。即使是今天參加法會半途而廢的,地藏菩薩也都會幫他,而因為今天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修法,仁欽多吉仁波切生生世世都會幫助這些眾生,慢慢幫他漸度脫,因為他福報不夠,但是他今天跟 仁欽多吉仁波切種下這個緣了。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天修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靠山,所以是地藏菩薩幫 仁欽多吉仁波切,仁欽多吉仁波切再幫你們了。「使獲大利」是最後讓他得大利,也就是真正成佛的利益。

經典中提到:「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地藏菩薩講一次不夠,總共講了三次。為什麼要講三次呢?因為釋迦牟尼佛非常擔心後世惡業眾生,地藏菩薩希望佛不要擔心,連講三次的意思是地藏菩薩一定會做,既然講了就一定會做,但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經典中提到:「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這句話很妙。菩薩如何起喜呢?不是看到你不死、發財,而是能看到你離開三惡道、能幫助你離開三惡道、能幫助你解脫生死,才是真正歡喜。菩薩對任何世間事情沒有歡喜,沒有痛恨,對菩薩來說,任何人事物都是因緣法。對菩薩來說,倘若能幫助一位眾生離開這種苦的事,菩薩內心是很歡喜的。因此,佛才說幫助地藏菩薩的喜起來,讓地藏菩薩能做得到。佛與地藏菩薩講的是同樣的語言(same
language),他們講一句就聽得懂,而佛講一句,仁欽多吉仁波切就聽得懂。

仁欽多吉仁波切最開心的事,譬如修頗瓦法就很開心,因為幫助眾生離開到阿彌陀佛那邊。仁欽多吉仁波切修超度法時也很開心,雖然全身都痛,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不覺得痛,因為喜的力量太大了。

經典中提到:「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這兩句是佛為地藏菩薩授記,地藏菩薩做了這麼久了,又發這麼大的願,廣度的事情將會結束。將畢不是馬上,而視等彌勒菩薩來度,也就是五十六億萬年。以佛來說是將會,就是一定會做完。意思就是不用擔心弘願,一定能證到佛果,這就是授記。只有佛才能授記,另外就是根本上師,但是根本上師不能授記你成佛,只能授記你以後修到什麼程度。正如尊勝的 直貢澈贊法王賜予 仁欽多吉仁波切的長壽祈請文就是授記,因此以後 仁欽多吉仁波切喜歡去哪裡就去哪裡,誰都擋不住。哪邊有善緣,仁欽多吉仁波切就會去;如果沒善緣,仁欽多吉仁波切就不去了。

仁欽多吉仁波切弘揚佛法的方式就好像跳舞,給你們感覺是跳來跳去,就好像今天莫名其妙修地藏王菩薩。很多人以為 仁欽多吉仁波切今天應該是修火供,但 仁欽多吉仁波切就是不修給這些人看。很多人求見說自己想參加日本法會火供,但不知是誰說的,於是 仁欽多吉仁波切就跳給大家看,結果是修地藏菩薩。

心情很好的人才會跳舞,心情很悲哀會跳舞只是電影情節。跳舞指的是心情很喜悅,因為做的事是利益眾生,所以就會跳舞。就好像金剛舞中有位喇嘛單獨跳舞,那是蓮師傳下來的舞。佛菩薩都要跳舞嗎?並非如此,而是因為佛喜悅、看到眾生離苦,這就是最開心的。其他的都是世間法,來來去去,若有嗔恨心,認為這個女人要霸占你位置,要跟你爭權,所以你就不喜歡她。嗔恨心起來,身體自然就不好。

我們看到任何眾生離開苦,才是修行人;看到眾生能幫助她離苦,才會喜悅。你們沒有能力,就幫助不了。所以,連地藏菩薩是大菩薩,釋迦牟尼佛都說會幫助。你們不要以為自己有多厲害,來一下法會就回去講這個、講那個,說什麼「你看,因為你不聽話,所以如何如何」。今天開解《地藏經》中的兩品,仁欽多吉仁波切開解佛經會很久,因此如果沒有耐心,要聽完這本經是很困難的。

接下來,仁欽多吉仁波切繼續修後行,並於修法圓滿後賜予開示。

剛才供養唸完一段之後,再祈請地藏菩薩幫助我們。因為修地藏菩薩法門,地藏菩薩能幫助我們消除邪見、饑餓、戰爭、懶惰、憂鬱、遺忘等。所以,當你懶惰、猶豫要不要參加法會時,還是可以跟菩薩賴皮一下。遺忘就是講過而忘的事。有些事情阻擋你,也都可以求地藏菩薩幫助。讓我們的命與運、福壽、吉祥,能得功德的寶、持戒、禪定與智慧,總之希望地藏菩薩方便幫助。為什麼 仁欽多吉仁波切要得這個成就?因為希望眾生都有緣得普度。

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帶領弟子修持阿奇護法與迴向儀軌。法會圓滿,弟子們感恩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慈悲修法與開示,起立恭送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下法座。尊貴的 仁欽多吉仁波切以實證實修之經驗,於日本寶吉祥佛法中心開解《地藏菩薩本願經》,栩栩如生的勝妙開示,殊勝證量遍滿虛空,使無數眾生饒受不可思議之法益,對佛法生起無比的信心與恭敬心,與會大眾皆衷心讚歎與感恩!

更新日期:2015 年 9 月 30 日